电磁勘探与大地电磁学-实验报告0

合集下载

测量地磁场实验报告

测量地磁场实验报告

测量地磁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地磁场是地球的重要物理场之一,测量地磁场对于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质演化以及导航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多种方法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加深对磁场概念的理解,并掌握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1、磁阻传感器法磁阻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磁阻效应的传感器,当磁场发生变化时,传感器的电阻值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以计算出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2、霍尔效应法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导体时,在导体的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通过测量霍尔电势差,可以计算出磁场的强度。

3、磁通门传感器法磁通门传感器是利用高导磁率的软磁材料在交变磁场的饱和激励下,其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非线性关系来测量磁场的一种传感器。

三、实验仪器1、磁阻传感器实验仪包括磁阻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数据采集系统等。

2、霍尔效应实验仪包含霍尔元件、恒流源、电压表等。

3、磁通门传感器实验仪由磁通门传感器、放大器、示波器等组成。

4、指南针四、实验步骤1、磁阻传感器法(1)将磁阻传感器安装在实验支架上,并调整其方向,使其与地磁场方向平行。

(2)连接实验仪器,打开电源,预热一段时间。

(3)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读取磁阻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并根据传感器的灵敏度计算出磁场强度。

(4)旋转磁阻传感器,测量不同方向上的磁场强度,从而确定地磁场的方向。

2、霍尔效应法(1)将霍尔元件安装在实验支架上,并接入恒流源和电压表。

(2)调整霍尔元件的位置,使其处于地磁场中。

(3)测量霍尔元件两端的电压,并根据霍尔系数和电流计算出磁场强度。

3、磁通门传感器法(1)连接磁通门传感器实验仪的各个部分,打开电源。

(2)将磁通门传感器放置在水平面上,调整示波器的参数,观察输出信号。

(3)根据输出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计算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4、指南针法(1)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在桌面上,待其稳定后,读取指南针指示的方向,即为地磁场的方向。

磁法勘探实验报告

磁法勘探实验报告

重力勘探实验报告学号:班号: 061123:梦谨指导教师:永涛目录前言 (2)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 (3)磁力仪工作原理 (4)工作容及步骤 (3)实验容及步骤 (6)实验数据分析与解释 (7)评述与结论 (13)总结 (8)建议 (9)一.实验目的:1.学习磁法勘探的基本原理,会用磁力仪进行简单的勘探;2.根据勘探的结果,能够反演出地下物体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二.实验原理磁法勘探是利用地壳各种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场变化(磁异常)来寻找有用矿产资源合查明隐伏地质构造的一种物探方法。

自然界的岩石和矿石具有不同磁性,可以产生各不相同的磁场,它使地球磁场在局部地区发生变化,出现地磁异常。

利用仪器发现和研究这些磁异常,进而寻找磁性矿体和研究地质构造的方法称为磁法勘探。

磁法勘探是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图1 磁异常示意图一,它包括地面、航空、海洋磁法勘探及井中磁测等。

磁法勘探主要用来寻找和勘探有关矿产(如铁矿、铅锌矿、铜锦矿等)、进行地质填图、研究与油气有关的地质构造及构造等问题。

三.磁力仪的工作原理磁力仪按其测量的地磁场参数及其量值,可分为:相对测量仪器和绝对测量仪器。

从使用磁力仪的领域来看,可分为:地面磁力仪,航空磁力仪,海洋磁力仪及井中磁力仪。

下面重点介绍电子式磁力仪中的质子磁力仪。

(1)性能指标图3-6 GSM-19T型质子磁力仪主要技术指标如下:灵敏度:0.05nT分辨率:0.01nT绝对精度:±0.2nT动态围:20000到120000nT梯度容差:>7000nT/m采样率: 3秒至60 秒可选温飘:0.0025nT/°C(环境温度为0到-40°C);0.0018nT/°C(环境温度为0到+55°C)工作温度:-40℃—+55℃存储4M字节:对流动站可存209715个读数对基点站可存699050个读数对梯度测量可存174762个读数对步行磁测可存299593个读数尺寸及重量:主机223×69×240mm,重2.1Kg传感器170mm(长)×75mm(直径),重2.2Kg(2)测量原理应用质子自旋磁矩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围绕地磁场方向做旋进运动的现象进行磁场测量。

地磁场测量实验报告

地磁场测量实验报告

地磁场测量实验报告地磁场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地磁场是指地球表面上的磁场,它是由地球内部的磁性物质产生的。

地磁场对地球上的生物和地球物理过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磁场的特性和变化规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地磁场测量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1. 了解地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学习使用地磁仪进行地磁场测量;3. 分析地磁场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

实验装置与方法:我们使用了一台精密的地磁仪,该仪器可以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地点进行测量,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

在每个测点,我们将地磁仪放置在水平位置,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地磁场的数据。

在室内环境下,我们发现地磁场的强度相对较弱,大约在30-50微特斯拉之间。

而在室外环境下,地磁场的强度明显增加,达到了50-70微特斯拉。

进一步分析发现,地磁场的方向在不同地点也存在差异。

在室内环境下,地磁场的方向相对稳定,大致指向地球的地理北极。

而在室外环境,地磁场的方向会受到周围磁性物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偏差。

例如,在附近有电力设备或者铁制建筑物的地方,地磁场的方向会产生明显的变化。

除了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我们还观察到地磁场的变化规律。

在不同时间段内,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都会发生微小的变化。

这可能与地球内部的磁性物质的运动有关,也可能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然而,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观测才能确定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结论:通过地磁场测量实验,我们对地磁场的特性和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

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在不同地点和时间段都存在差异,这与地球内部的磁性物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有关。

进一步研究地磁场的变化机制,对于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中还存在一些限制和不确定性,例如实验设备的精度和测量误差等。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地磁场数据,我们可以采取更多的测量点和更长的时间跨度进行观测。

大地电磁测深实习报告

大地电磁测深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大地电磁测深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大地电磁测深理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了解大地电磁测深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应用领域,为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实习地点:我国某地质调查局大地电磁测深实验室三、实习内容1. 大地电磁测深基本原理大地电磁测深法是一种非地震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主要用于探测地壳深部结构和构造。

该方法是利用天然电磁场在地球表面产生的二次场,通过测量地面上的电磁场强度和相位,推断地下电性结构的一种方法。

2. 仪器设备本次实习主要使用以下仪器设备:(1)大地电磁测深仪:用于测量地面上的电磁场强度和相位;(2)GPS定位系统:用于确定测点的地理位置;(3)数据采集器:用于存储和传输数据;(4)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3.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安装大地电磁测深仪,调试设备,确定测点位置;(2)测量数据:按照仪器操作规程,依次测量各个测点的电磁场强度和相位;(3)数据采集:将测量数据传输至计算机,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4)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去噪、计算等处理,得到地下电性结构信息;(5)成果分析:结合地质背景和地球物理理论,对地下电性结构进行解释。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实习采集到的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得到了地下电性结构信息。

以下为部分分析结果:(1)地下电性分层:根据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地下电性结构可分为四层,分别为地壳、地幔、软流圈和地核;(2)地壳厚度:根据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地壳厚度约为30-40km;(3)地壳结构:地壳可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主要由花岗岩组成,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4)地幔结构: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主要由橄榄岩组成,下地幔主要由榴辉岩组成。

四、实习体会与收获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大地电磁测深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2.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大地电磁测深仪,掌握了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技能;3. 通过对实习数据的分析,我对地下电性结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4. 实习过程中,我结识了来自不同院校的同学,相互交流学习,拓宽了视野。

磁法勘探实训报告

磁法勘探实训报告

数据处理及解释: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和软件,掌握数据的整理、转换及绘制 图件,能够对成果进行初步解释
磁法勘探实训报告
三、实训过程
准备阶段:了解实训内容、目的和要求,准备相关资料、仪器和工具 理论学习:学习磁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磁力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仪器操作:分组进行磁力仪的操作练习,掌握仪器的安装、调试及保养方法 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熟悉野外数据采集的流程和方法,练习测量点的布设、数 据读取及记录 实地测量: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前往实地开展磁法勘探测量,注意安全和操作规范
本次实训主要包括磁法勘探的基本原理、仪器操作、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解释等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
磁法勘探基本原理:介绍磁场、磁性、 磁化等基本概念,阐述磁法勘探的原理 及方法
仪器操作:学习磁力仪的构造、工作原 理及操作方法,掌握仪器的安装、调试 及保养
数据采集:了解野外数据采集的流程和 方法,掌握测量点的布设、数据读取及 记录
数据处理:学习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整理数据、绘制图件,并对成果 进行初步解释 总结交流:完成实训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总结本次实训的经验和不足
磁法勘探实训报告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们掌握了磁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磁力仪的操作、数据采 集、处理及解释等方面的技能。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取得了较好 的成果
磁法勘探实训报告
A
对于实训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 和不足,学生 们也进行了反 思和总结,提
出了改进措施
B
例如,在实地 测量中需要注 意安全和操作 规范,数据处 理时需要更加
细致和认真等
C
这些反思和 总结将有助 于提高学生 们在未来的 学习和实践 中的能力

磁法勘探实验总结汇报材料

磁法勘探实验总结汇报材料

磁法勘探实验总结汇报材料磁法勘探实验总结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磁法勘探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了解磁法勘探仪器的使用及数据处理方法,提高实际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磁法勘探是一种利用地球磁场或外源磁场探测地下物质的方法。

地球磁场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地质构造和地下矿产会对地球磁场产生扰动,从而形成不同的磁场分布。

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的物质分布情况。

本实验采用了地磁法勘探仪器和磁通数据分析软件。

地磁法勘探仪器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变化,获取地下物质的分布情况。

磁通数据分析软件用于处理并可视化地磁数据,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检查仪器及软件的正常工作状态,并进行校准。

2. 布点测量:根据实际需要,在待勘探区域布点进行测量,保证测量点的均匀分布。

3. 数据采集:使用地磁法勘探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分别记录下每个测点的地磁场强度和方向数据。

4.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磁通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包括数据的滤波、反演和剖面绘制等。

5. 数据解释:根据剖面绘制结果,对测区进行地质解释,并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数据采集和处理,我们得到了测点的地磁场强度和方向数据,并绘制出了测区的磁通剖面图。

根据剖面图,我们可以看到测区的地下物质分布情况。

2. 实验分析通过分析剖面图,我们可以发现测区存在明显的磁异常。

磁异常可能是由于地下矿产或地质构造引起的。

根据磁异常的形态和分布,我们可以初步推断测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并进一步推测可能存在的矿产类型。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磁法勘探的方法,成功地探究了地下物质的分布情况。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处理,我们提高了实地勘探和数据解释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磁法勘探的局限性,如受地磁场变化和地质构造复杂性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在磁法勘探方面积累了实践经验,对今后的地质勘探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磁法勘探实习报告

磁法勘探实习报告

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报告(磁法勘探)系别: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班级:地质一班姓名:黄佳伟学号:201220909135一、工区地质及地球物理概况工区表面附有土壤,下面五磁化物质,对物探测量无太大影响。

二、野外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1、测区:测区轮廓完整;含控制区和调查去;含少量已知区和验证地段测区轮廓完整;含控制区和调查去;含少量已知区和验证地段2、比例尺:区调中中小比例尺为10万到20万,大比例尺5 万至 2.5万;普查比例尺应相当与相应的地质比例尺或大1 倍;主要2.5 万至5千。

详查比例尺大于 5千3.测网、测网区调与普查应保证体现最小异常为原则,测线距不大于比区调与普查应保证体现最小异常为原则,测线距不大于比例尺例尺1 1厘米的长度,保证最小意义的异常有测线经过,详查厘米的长度,保证最小意义的异常有测线经过,详查必须保证观测结果能反映异常细节,测网尽量规则磁测精度是衡量野外磁异常观测质量的主要标志,也是确定野外工作磁测精度是衡量野外磁异常观测质量的主要标志,也是确定野外工作方法技术的依据,同时决定了工效和成本。

方法技术的依据,同时决定了工效和成本。

磁测的均方误差、磁测的均方误差精度评价原则、精度评价原则一般在区调中以有意义的弱异常的一般在区调中以有意义的弱异常的1/5 1/5至至1/6 1/6来确定,详查则根据异常来确定,详查则根据异常特征和所需等值线间隔来确定。

仪器的动态试验(1)仪器一致性的测定方法在工区内外场变化有十余 nT 的地方,选择 50~100 个点,各台仪器依次闭合观测三次以上,按(2-1)式计算出一致性均方差。

要求其小于或等于二分之一的总均方差。

式中:n为测点数;m为多台仪器观测测点总数(k×n);k为仪器数;为点i点j号仪器观测值与该点k台仪器观测平均值之差;为仪器一致性均方差,要求;(2)仪器噪声水平的标定方法在工区内选一磁场平稳、不受人文干扰影响的地方,将待标定的仪器相距20 米放臵。

地磁场的测量实验报告

地磁场的测量实验报告

地磁场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地磁场是地球的重要物理场之一,它对地球的生态、通信、导航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测量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并了解地磁场的基本特性。

二、实验原理1、利用磁阻传感器测量地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磁阻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磁阻效应的传感器,当磁场作用于磁阻传感器时,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以计算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2、测量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将磁阻传感器水平放置,测量得到的磁感应强度即为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将磁阻传感器垂直放置,测量得到的磁感应强度即为地磁场的垂直分量。

三、实验仪器1、磁阻传感器2、数据采集卡3、计算机4、电源四、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仪器将磁阻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卡连接,数据采集卡与计算机连接,接通电源。

2、校准磁阻传感器在无磁场的环境中,对磁阻传感器进行校准,消除零漂和误差。

3、测量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将磁阻传感器水平放置,在计算机上记录测量数据。

4、测量地磁场的垂直分量将磁阻传感器垂直放置,在计算机上记录测量数据。

5、重复测量多次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对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分别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五、实验数据以下是多次测量得到的地磁场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的数据:|测量次数|水平分量(μT)|垂直分量(μT)||||||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平均值:水平分量:_____μT垂直分量:_____μT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计算地磁场的总磁感应强度根据勾股定理,地磁场的总磁感应强度 B 可以通过水平分量 Bx 和垂直分量 By 计算得到:B =√(Bx²+ By²)2、计算地磁场的磁倾角磁倾角θ 可以通过垂直分量 By 和总磁感应强度 B 计算得到:θ = arctan(By / Bx)3、分析测量结果的误差误差可能来源于仪器误差、环境干扰、测量次数等因素。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22年10月15日。

实验地点,XX大学地球物理实验室。

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

实验目的,通过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
构造,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内容:
1. 利用地震波传播原理,测定地下岩石的密度和速度;
2. 通过地震反射和折射现象,推断地下岩石的界面和构造;
3. 使用地磁仪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分析地球磁场的特点。

实验步骤:
1. 设置地震波发射器和接收器,记录不同深度的地震波传播时间;
2. 分析地震波的速度和传播路径,计算地下岩石的密度和声波速度;
3. 进行地震反射和折射实验,观察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4. 使用地磁仪在不同位置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
1. 地下岩石的密度和速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变化,推测存在不同的岩石层;
2. 地震波在某些深度出现了反射和折射现象,推断地下存在构造复杂的地质界面;
3. 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在不同位置有所差异,符合地球磁场的一般特点。

实验结论:
通过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我们初步认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地质构造,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同时,实验结果也为地球物理理论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对地球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验改进:
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增加地震波的频率和能量变化,以提高地下岩石的分辨率;同时,可以在不同地质构造的地区开展实验,以验证实验结果的普适性和可靠性。

实验报告编写人,张三。

日期,2022年10月20日。

地磁场测定实验报告

地磁场测定实验报告

地磁场测定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目的在于测定地球磁场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并了解地磁场的基本特性。

2. 实验仪器和原理本次实验使用的仪器为磁力计,利用磁力计可以测定地磁场的强度。

地球磁场可以被分解为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其中水平分量由地表向北的磁场分量组成,垂直分量由地表向地心的磁场分量组成。

通过测定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可以得到地磁场的特性参数。

3. 实验步骤(1)调节磁力计至水平位置,并记录下仪器的读数;(2)通过旋转磁力计将其指针与地磁场方向平行,记录下相应的读数;(3)旋转磁力计至垂直位置,记录下仪器的读数;(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5)对比计算结果并分析。

4. 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测得地磁场水平分量为X,垂直分量为Y,根据计算公式可得地磁场的强度为Z。

5. 实验结果分析经过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的数值,以及地磁场的总强度。

地磁场的变化会受到地球结构和活动的影响,而地磁场对于人类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6.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测定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得出了地磁场的特性参数,并对地磁场的基本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磁场,为地球物理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7. 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准确校准,确保实验环境的稳定性,避免外部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同时,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8. 参考文献【1】Smith J., et al. (2010). Study on Earth's Magnetic Field.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2】Johnson R., et al. (2005). Measurement of Earth's Magnetic Field. Earth Sciences Review.。

磁法勘探实习报告

磁法勘探实习报告

目录第一章序言1.1 实习任务日期、地点、测区自然交通条件1.2 测区地质及地球物理概况1.3 实习任务完成情况第二章磁法勘探野外施工技术设计2.1 实习的地质任务及要求2.2 工作比例尺及测网的确定2.3 各项精度要求的确定第三章磁法勘探数据采集质量检查及评价3.1 施工仪器性能的检查及评价3.2 野外数据采集质量检查及评价第四章UXO探测及资料处理解释4.1 工区野外数据的整理及图件编制4.2 工区磁异常的分析及解释第五章辉绿岩体地质调查及资料处理解释5.1工区野外数据的整理及图件编制5.3 工区磁异常的分析及地质解释第六章实习小结第一章 序言1.1、实习日期、地点、测区自然交通条件中国地质大学北戴河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东山堡,坐落于燕山大学附近,滨临美丽的渤海。

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发达,海上运输业尤其发达。

秦皇岛市是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甲级旅游城市。

我们从8月2号开始北戴河的地球物理实习,整个实习维持大约四周,实习地点为秦皇岛市区及其周边。

第一轮开始实习的是磁法勘探,实习时间从8月2号持续到8月7号,主要有两个工区的任务,地点分别在实习站和砂锅店。

测区交通条件一般,从实习站到达砂锅店工区需要一个小时车程和二十分钟的步行时间,整个测区的交通位置图如下所示:1.2. 测区地质及地球物理概况此次磁法实习有两个工区,站内工区位于实习站西边篮球场,覆盖地层为第四系的土层,上附草地,工区地下埋有磁铁,使我们磁测的主要目标,另外工区内还有铁丝网,篮球架和硬井盖等干扰。

砂锅店工区主要岩性组成为灰岩和辉绿岩,工区东侧的辉绿岩脉露头情况较好,而辉绿岩和灰岩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磁性差异,故可以通过磁测工作来查明辉绿岩脉结果表明工区确实存在上述几种岩性岩石,进行的是有效磁测工作。

1.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磁法实习的第二三个工作日我们分别完成了对实习站和砂锅店工区的磁测任务。

地磁场的测量 实验报告

地磁场的测量 实验报告

地磁场的测量实验报告地磁场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地磁场是指地球表面上的磁场,它是由地球内部的磁场产生的。

地磁场对于地球的生命和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地磁场的测量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了解地磁场的特性,并探索地磁场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地磁场的特性。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磁力计:用于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2. 磁场探测器:用于检测地磁场的变化。

3. 磁铁:用于产生人工磁场,以验证实验结果。

4. 计算机:用于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三、实验步骤1. 将磁力计放置在实验室中心位置,并确保其水平放置。

2. 打开磁力计并进行校准,使其能够准确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3. 移动磁力计到不同位置,并记录每个位置的地磁场强度和方向。

4. 使用磁场探测器在不同位置检测地磁场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5. 使用磁铁在实验室中心位置附近产生人工磁场,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在不同位置具有一定的变化。

这表明地磁场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可能受到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表地质条件的影响。

2. 地磁场的强度在不同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磁场产生机制和地表地质条件的差异导致的。

3. 人工磁场对地磁场的测量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磁铁附近,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说明在实际测量中需要排除人工磁场的干扰。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地磁场的测量方法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地磁场的测量对于地球科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考虑地磁场的变化和干扰因素,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改进和展望本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和方法可以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地磁场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同时,可以进一步研究地磁场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探索地磁场在导航、地质勘探等领域的应用。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
1. 采用地震勘探方法,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特性,通过地震仪记录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情况,推断地下地质构造;
2. 利用电磁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岩石和矿物的分布情况;
3. 使用重力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表重力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岩石密度的变化,从而推断地下地质构造;
4. 采用地磁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岩石磁性的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
通过地震勘探方法,发现了地下断层和褶皱构造,推测了地下地质构造;
通过电磁勘探方法,发现了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通过重力勘探方法,推断了地下岩石密度的变化情况,进一步确认了地下地质构造;
通过地磁勘探方法,发现了地下矿物资源的分布情况,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实验结论:
通过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我们成功了解了地下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潜在的矿产资源,为未来的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信息。

希望我们的实验结果能够为地质工作者和资源开发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磁法勘探实习报告

磁法勘探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矿产资源勘探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磁法勘探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油气、煤炭、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勘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为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我于2021年7月至8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磁法勘探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对磁法勘探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 掌握磁法勘探的野外操作技能,提高野外作业能力。

3. 学习磁法勘探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了解我国磁法勘探行业的发展现状,拓宽视野。

三、实习内容1. 磁法勘探原理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磁法勘探的基本原理。

磁法勘探是利用地球磁场的异常来探测地下矿产资源的一种方法。

地球磁场分为地磁场和磁异常场,地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磁性物质产生的,而磁异常场则是由地下磁性矿体产生的。

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异常,可以推断地下矿体的存在。

2. 磁法勘探仪器实习期间,我们了解了磁法勘探仪器的种类和功能。

常见的磁法勘探仪器有磁力仪、磁力梯度仪、磁通门磁力仪等。

磁力仪用于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磁力梯度仪用于测量地磁场的梯度变化,磁通门磁力仪则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3. 野外操作在野外操作环节,我们学习了磁法勘探的野外施工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踏勘:了解地形、地貌、植被等基本情况,确定勘探线路。

(2)布设测线:根据勘探目的和地形条件,布设测线。

(3)测量:使用磁力仪等仪器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制磁异常图。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磁法勘探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整理:对测量数据进行筛选、校正、平滑等处理。

(2)数据处理:使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如绘制磁异常图、计算磁异常强度等。

(3)异常解释:根据磁异常特征,分析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磁法勘探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地磁场测量实验报告

地磁场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地磁场的基本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掌握使用磁阻传感器测量地磁场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3. 通过实验,验证地磁场在不同位置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特点。

二、实验原理地磁场是指地球表面及其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

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因地理位置、时间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磁阻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磁阻效应原理来测量磁场强度的传感器。

当磁阻传感器置于磁场中时,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以计算出磁场的强度。

三、实验仪器1. 磁阻传感器2. 亥姆霍兹线圈3. 数字多用表4. 磁力计5. 移动平台6. 铝制样品7. 标准磁标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将亥姆霍兹线圈放置在移动平台上,确保线圈轴线与地面平行。

将磁阻传感器固定在亥姆霍兹线圈上,使其感应面与线圈轴线垂直。

2. 产生磁场:通过亥姆霍兹线圈产生一个均匀的磁场。

调节亥姆霍兹线圈中的电流,使磁场强度达到预定值。

3. 测量磁场强度:使用数字多用表测量磁阻传感器的电阻值。

记录不同位置下的电阻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磁场强度。

4. 测量地磁场:将磁力计放置在待测位置,记录其读数。

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作为该位置的地磁场强度。

5. 数据分析:将测量得到的地磁场强度与磁力计读数进行对比,分析地磁场的分布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磁场强度分布:通过实验,发现地磁场强度在亥姆霍兹线圈产生的磁场中呈现均匀分布。

在远离线圈的位置,地磁场强度逐渐减弱。

2. 地磁场特点:地磁场强度在不同地理位置、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下存在差异。

通过实验,发现地磁场强度在南北方向上较为稳定,而在东西方向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

3. 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来源:a. 磁阻传感器精度:磁阻传感器的精度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b. 亥姆霍兹线圈磁场均匀性:亥姆霍兹线圈产生的磁场并非完全均匀,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存在偏差。

c.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可能对磁阻传感器的性能产生影响。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23年10月15日。

实验地点,某某地区。

实验目的,通过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对地下地质结构进行探测,为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装备,地震勘探仪、地磁勘探仪、电阻率仪等地球物理勘
探设备。

实验过程:
1. 地震勘探,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通过记录地震波
的传播时间和速度,推断地下地质结构。

2. 地磁勘探,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变化,分析地下岩
石的磁性特征,推断地下构造。

3. 电阻率勘探,利用地下不同岩层的电阻率差异,推断地下地
质结构。

实验结果:
1. 地震勘探显示,在深度约200米处存在一层岩石较为坚硬的地层,可能是岩石层或者煤层。

2. 地磁勘探显示,地下存在一处磁性异常区域,可能是矿石或者矿床。

3. 电阻率勘探显示,地下存在一处电阻率较高的区域,可能是含水层或者含盐岩层。

结论,通过地球物理勘探实验,初步推断该地区存在矿产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为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存在问题,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地下水位变化导致数据不稳定的情况,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实验方法。

改进方案,可以结合多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对地下水位变化的监测和控制。

总结,地球物理勘查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勘探技术,通过对地下地质结构的探测,为资源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但在实验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22年10月15日。

实验地点,XX大学地球物理实验室。

实验人员,XXX。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对地下地质构造进行探测,了解地下岩层结构、地下水位、地下矿产资源等信息,为地质勘查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方法。

1. 重力勘查,通过在不同地点测量重力加速度,推断地下岩石密度分布情况。

2. 电磁勘查,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地下电磁场强度,分析地下导电体分布情况。

3. 地震勘查,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测定地下岩层结构。

三、实验过程。

1. 根据实验计划,选取了不同地点进行重力、电磁和地震勘查。

2. 利用重力仪器进行了重力测量,记录了各测点的重力加速度数据。

3. 进行了电磁测量,记录了地下电磁场强度数据。

4. 利用地震仪器进行了地震勘查,记录了地震波传播时间和波形数据。

四、实验结果。

1. 重力测量结果显示,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存在一定差异,推测地下岩石密度分布不均匀。

2. 电磁测量结果显示,部分地点存在较强的地下电磁场,可能存在导电体。

3. 地震勘查结果显示,地下岩层存在明显的反射界面,推测存在地下构造变化。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地球物理勘查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地下地质构造情况,发现了一些异常现象,为后续地质勘查和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六、存在问题。

1. 实验数据需要进一步分析和处理,以获得更准确的地下结构信息。

2. 部分实验仪器存在使用不便,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七、改进方案。

1. 加强数据分析和处理,利用地球物理勘查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模拟。

2. 对实验仪器进行维护和更新,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以上为本次勘查地球物理实验的自查报告,欢迎批评指正。

地磁的测量实验报告

地磁的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地磁场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2. 掌握地磁场的测量方法及原理。

3. 通过实验,学会使用磁力仪进行地磁测量,并分析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地磁场是指地球表面及其附近空间存在的磁场。

地磁场的测量方法主要有磁力仪测量和卫星测量等。

本实验采用磁力仪测量地磁场,利用磁阻效应原理,通过测量物质在磁场中电阻率的变化来确定地磁场的强度。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磁力仪:用于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2. 传感器:用于将磁场强度转换为电信号。

3. 数据采集器:用于采集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并进行处理。

4. 地磁基准面:用于确定地磁场的方向。

四、实验步骤1. 安装磁力仪:将磁力仪安装在实验平台上,确保磁力仪与实验平台平行。

2. 调整传感器:将传感器与磁力仪连接,调整传感器位置,使传感器与磁力仪保持一定的距离。

3. 数据采集:启动数据采集器,记录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同时记录实验时间、地点、温度等信息。

4.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实验数据:| 时间(时:分:秒) | 磁场强度(nT) | 方位角(°) || :--------------: | :-------------: | :----------: || 08:00:00 | 25.6 | 0.1 || 08:05:00 | 25.7 | 0.2 || 08:10:00 | 25.8 | 0.3 || 08:15:00 | 25.9 | 0.4 || 08:20:00 | 26.0 | 0.5 |2. 数据处理:(1)计算磁场强度的平均值:Σ磁场强度 / 数据个数 = (25.6 + 25.7 + 25.8 + 25.9 + 26.0) / 5 = 25.8 nT(2)计算磁场强度的标准差:σ = √[Σ(磁场强度 - 平均值)² / 数据个数] = √[(25.6 - 25.8)² + (25.7 - 25.8)² + (25.8 - 25.8)² + (25.9 - 25.8)² + (26.0 - 25.8)²] / 5 = 0.1 nT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地磁场的测量方法及原理。

校内磁法勘探实验报告

校内磁法勘探实验报告

目录第1章前言 (2)1.1实习时间、地点、要求、目的介绍 (2)1.1.1实习时间 (2)1.1.2实习地点 (2)1.1.3实习要求 (2)1.1.4实习目的 (3)1.2实习工作量及完成情况 (3)第2章磁法勘探野外施工技术设计 (4)2.1实习的地质任务及要求 (4)2.2磁测工作技术设计 (4)2.2.1测网设计 (4)2.2.2比例尺 (4)2.2.3基站选址 (4)2.2.4物性测试方法 (5)2.3磁测工作质量保障措施 (5)2.3.1仪器介绍 (5)2.3.2精度设计 (7)2.3.3干扰措施排除方法 (8)第3章磁法勘探数据采集及质量评价 (8)3.1仪器性能标定 (8)3.1.1仪器一致性检查 (8)3.1.2水平噪声检查 (13)3.2 野外数据采集及系统质量检查 (17)第4章磁测资料处理 (18)4.1 磁测资料处理方法相关原理 (18)4.1.1日变改正 (18)4.1.2高度改正 (18)4.1.3滤波 (18)4.1.4延拓 (18)4.1.5导数 (18)4.2磁测原始数据处理结果数据及图件、异常分类分区及统计 (19)4.3磁测异常分析 (24)第5章磁测资料解释 (24)5.1磁测资料解释方法介绍 (24)5.1.1特征点法 (24)5.1.2经验切线法 (24)5.2 典型剖面经验切线深度解释 (25)第6章实习认识与学习体会 (25)附录: (27)第1章前言1.1实习时间、地点、要求、目的介绍1.1.1实习时间本次实习时间为9月7日至9月13日以及11月2日至11月8日两个阶段。

1.1.2实习地点本次实习的地点安排在松林宿舍对面的小土坡以及东苑花台。

经过提前一天的踏勘,通过所携带GPS定位可知该工区经纬度大致为:北纬30°40′51.33″以及东经104°09′31.72″,高程大约为510m左右。

另外线距5m,点距2m的80x80的正方形工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电磁勘探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年月二〇年月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
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

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
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
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大地电磁勘探方法技术实验
摘要
关键词:;;;
第1章大地电磁一维正演程序设计与模型试验1.1 实验目的
根据大地电磁测深原理,学会根据大地电磁理论计算公式,推导大地电磁一
维情况下视电阻率的计算方法,根据相应计算方法设计计算机程序,实现一维层
状地层的视电阻率计算,并掌握绘制成果图件的方法。

1.2 实验内容
(1)根据一维介质的理论公式,完成公式推导,并进行拆分与整理,根据各参数的计算先后顺序列出每一个步骤相关的一般公式或计算表达式,以及相关的参数,设计一维层状介质的理论曲线的计算方法,以便采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

(2)根据一维层状介质的理论曲线的计算方法,分析输入参数和中间变量,并规划每一个参数的数据类型、输入参数的获取与输出结果的保存等,详细给出计算机程序流程图,并完成程序流程的检查与调整。

(3)根据程序的流程图,选择使用任何一种编程语言实现上述计算流程,完成程序的调试。

(4)根据给定的模型参数与频率表,完成模型试验,根据计算输出的数据选用合适的绘图工具绘制成果图件,并编辑、完善图件的相关信息。

1.3 实验原理
根据大地电磁一维层状介质正演理论,计算一维层状理论模型的视电阻率随频率变化曲线。

计算频率表:
6400.00 5210.00 3840.00 3200.00 2560.00 2133.33
1920.00 1600.00 1280.00 1066.66 960.00 800.00
640.00 533.33 480.00 400.00 320.00 300.00
280.00 240.00 200.00 150.00 120.00 100.00
80.000 60.000 45.000 32.000 28.000 20.000
15.000 12.000 10.000 8.000 5.000 4.500
3.000 2.500 2.000 1.200 1.000 0.500
0.250 0.125 0.100 0.075 0.025 0.0125
计算模型参数:三层介质
各层电阻率(单位:Ohm.m),至上而下依次为:100.00 10.00 100.00 各层的厚度(单位:m),至上而下依次为:100.00 200.00
1.4 实验步骤
1.4.1 大地电磁一维正演算法推导与设计
1.4.2 大地电磁一维正演计算参数规划与计算流程图
1.4.3 大地电磁一维正演程序源代码
1.4.4 大地电磁一维正演模型试验结果图示
第2章大地电磁仪器及其采集参数设计
2.1 实验目的
以V8大地电磁采集仪器为例,了解各个部件的作用和连接方法,掌握大地电磁法野外工作布置方法,掌握数据采集参数设计,仪器的标定与检查,掌握
V8大地电磁仪的实际操作。

2.2 实验内容
(1)以V8大地电磁数据采集仪器为例,了解各个部件的作用,连接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2)根据所学相关大地电磁勘探原理,掌握大地电磁MT/AMT/CSAMT野外工作仪器布置方法。

(3)根据所规定的采集方法,掌握利用TBLEDIT.exe软件完成大地电磁仪器的采集参数设计方法并完成MT/AMT/CSAMT方法的采集参数的设计与保存。

(4)熟悉大地电磁采集仪的开/关机方法,存储卡的安设方法,利用V8大地电磁仪完成仪器及相关配件的标定,及利用TBLEDIT.exe软件查看标定结果,根据标定结果判定仪器以及配件的性能。

(5)掌握V8大地电磁数据采集仪实际采集方法。

2.3 实验仪器及软件
试验仪器:V8主机:AMTC-30磁棒,不极化电极,GPS,电线及屏蔽电缆,CF卡以及读卡器,蓄电池等。

仪器工作参数设计工具软件TBLEDIT.exe。

计算机: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

2.4 实验步骤
2.4.1 大地电磁数据采集仪V8功能及相关部件的作用及连接方法
报告要点:V8功能,所需要的相关部件功能,以及连接方法。

2.4.2 大地电磁野外实际工作布置方法
(1)MT/AMT野外工作布置方法
报告要点:工作布置示意图及其说明
(2)CSAMT野外工作布置方法
报告要点:工作布置示意图及其说明
2.4.3 大地电磁仪数据采集参数设计方法
(1)MT/AMT工作方法的参数设计
报告要点:工作方法和工作参数的选择。

(2)CSAMT工作方法的参数设计
报告要点:接收机的工作方法选择,磁探头的选择,发射参数的选择、拐角频率的计算、频率表的设计、发射电流与频率表的导出。

2.4.4 大地电磁仪器及配件的标定与结果判定。

(1)V8主机的标定结果
报告要点:标定操作方法,标定结果图示,标定结果分析
(2)磁传感器探头的标定结果
报告要点:标定操作方法,标定结果图示,标定结果分析
第3章大地电磁原始数据预处理试验
3.1 实验目的
熟悉V8大地电磁采集仪数据记录文件类型,掌握V8大地电磁采集仪器的数据导出,数据转换方法,功率谱的计算,数据飞值处理过程,视电阻率的计算,处理结果的导出与曲线图的绘制等实际操作及相关注意事项。

3.2 实验内容
根据V8大地电磁数据采集仪MT/AMT工作方法所采集的原始数据文件为基础,利用SSMT2000、MTEDITER等软件工具完成大地电磁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导出处理结果,并给出结果的图示。

根据V8大地电磁数据采集仪CSAMT工作方法所采集的原始数据文件为基础,利用CMTPRO.exe软件工具完成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导出处理结果,并给出结果的图示。

3.3 实验数据
野外观测的MT/AMT原始数据:
野外观测的CSAMT原始数据:
3.4 实验步骤
3.4.1 MT/AMT数据预处理方法与过程
报告要点:数据的导入,傅里叶变换,功率谱的计算,数据编辑,数据导出,成果的图示。

3.4.2 CSAMT数据预处理方法与过程
报告要点:数据的导入,测点位置的编辑修正,数据导出,成果的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