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液体药剂
中药药剂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胶剂、胶囊剂
1. 空胶囊的制备
(1)囊材 主料:明胶
辅料:增塑剂 甘油、羧甲基纤维钠、羟丙 基纤维素、山梨醇
增加粘性 琼脂
色素
食用色素
避光剂 二氧化钛
防腐剂
(2)型号
h
16
2. 填充药物
贵重药、细料药:直接粉碎成细粉(6号筛)
细粉 一般性药物:提取—净化—浓缩—干燥—粉碎
小颗粒
结晶性药物、纯品:粉碎细粉
h
17
h
24
二、软胶囊的制法
▪ 软胶囊的囊材 ▪ (1)胶料:明胶、阿拉伯胶 ▪ (2)增塑剂:甘油、山梨醇 ▪ (3)色素 : 食用色素 ▪ (4)避光剂:二氧化钛 ▪ (5)防腐剂 :
h
25
2. 填充物 (1)油状基质 ▪油 ▪ 助悬剂:油蜡混合物 (2)非油状基质 ▪ PEG400 ▪ 助悬剂:PEG4000或PEG6000
h
7
三、原料处理
1. 动物皮类 ① 水浸泡至软 ② 刮去肉、毛、脂肪 ③ 切块水煮至卷缩,捞出洗净 2. 骨胶类 ① 水浸泡 ② 碱水洗净 ③ 或水煮刮去筋肉
h
8
四、煎胶取汁
▪ 传统方法:直火煎煮 ▪ 现在方法:蒸球加压煎煮,压力、时间、
水量
至煎出液胶质少时
h
9
五、滤过澄清
取—NH2+HCHO+R—NH2
R—
NH—CH2—HN—R+H2O
▪ 2、涂CAP(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
h
21
7. 液体药物的灌装
h
22
第二节 软胶囊剂
h
23
一、软胶囊的特点
软胶囊:药物 药物提取物 适宜的辅料
密封于球形椭圆形或其他性状的软质囊材中 特点: ▪ 弹性大 ▪ 油类药物,难溶于水的药物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学习指导第7章 液体药剂
第七章液体药剂学习提示:本章内容包括基本要求、表面活性剂、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各类液体药剂。
重点内容为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各类液体药剂的特点与制备。
一、液体药剂的特点与分类【考点1】特点比相应的固体制剂的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易控制药物浓度,可减少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的胃肠道刺激性;便于分剂量和服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稳定性较差,贮藏、运输不方便。
【考点2】分类溶液剂、胶体溶液、乳浊液、混悬液。
二、表面活性剂★(一)表面活性剂的特点与基本性质【考点1】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降低表面(界面)张力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其分子结构特点,即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都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具有“两亲性”。
【考点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能力的强弱,常用亲水亲油平衡值来表示(简称为HLB值)。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HLB值愈低,其亲油性愈强。
增溶剂的HLB值的最适范围为15~18以上;O/W型乳化剂的HLB值为8~16;W/O型乳化剂的HLB值为3~8。
【考点3】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时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临界胶束浓度的大小与其结构和组成有关,同时受温度、pH以及电解质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考点4】起昙和昙点定义:通常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大,但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升高而加大,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出现混浊或分层,但冷却后又恢复澄明。
这种由澄清变成混浊或分层的现象称为起昙。
该转变温度称为昙点。
原因:由于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与水所形成的氢键在温度升高到昙点后断裂,从而导致溶解度急剧下降,出现混浊或分层。
表面活性剂的昙点可因盐类或碱性物质的加入而降低。
有些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如普朗尼克F-68,极易溶于水,甚至达到沸点时也没有起昙现象。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7-浸出制剂
第七章浸出药剂第一节概述一、浸出药剂的概念含义药材+适宜的溶媒和方法浸提有效成分提取液液体或经浓缩干燥半固体(膏状)固体(干膏状)特点体现方药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减少剂量;既可直接供临床应用,也可作为其他剂型的原料。
不适于久贮,易污染细菌、霉菌等;液体药剂运输,携带不便。
溶媒水、乙醇等提取方法:煎煮法;浸渍法;回流法;渗漉法;水蒸气蒸馏法制备工艺:浸提(提取、分离)-浓缩-干燥 - 成型剂型种类掌握要点汤剂汤剂的分类、制备要点(特殊中药的处理)合剂与口服液含义与制法糖浆剂与煎膏剂糖浆剂的含义、分类和制法;煎膏剂的含义和制法(蔗糖的选用、炼糖的目的)药酒与酊剂含义、药材比含量;制法;质量流浸膏剂与浸膏剂含义、药材比含量;渗漉法制备要点茶剂含义与制法自学与提示第二节汤剂一、汤剂汤剂多在药房调剂室进行.处方-医疗和药剂配制、生产的书面文件(广义).医师处方:医师为患者开具的有关调配和发出药剂的书面指示(狭义).协定处方:医疗单位由医师与药师协商而定的处方(大量配制,以减少患者候药时间).法定处方:凡药典、部颁标准或地方标准收载的处方.调剂工作:审方 - 计价 - 调配 - 复核 - 发药(一)概述(见讲义144~146)1. 定义与分类“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2. 特点与用途吸收较快,作用较强;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内服外用(二)制法与讨论1.药材的处理:花、叶、全草类――咀、段质地疏松的根茎――饮片质地坚硬、致密的根、根茎类――宜用颗粒矿物类――宜打碎质坚的果实、种子类――宜打碎2.煎器的选择:3.溶剂(水):水质;加水量4.煎煮方法:加水量;加热方法(先武火、后文火);加热时间(解表药宜短些、滋补药宜长些);增大浓度差的措施:粉碎度;浸泡;煎煮次数;搅拌5.特殊处理方法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榨汁特殊中药:服药方法温服-和胃、益脾、减轻刺激(多用)冷服-适用于呕吐、中毒病人、热证(用寒药)、滋补剂热服-急症、解表药1.少食豆、肉类、生冷不易消化之食物(减轻患者消化负担)2.少食酒、辛辣类(生热);鱼、肉类(油腻生热生痰)3.服解表药,忌服生冷、酸味(影响解表、透疹)4.服温补类药,忌食萝卜例(自学)【煮散】药材粉碎成粗颗粒或粗末水煎煮滤取药液或连同药渣服用优点:节省药材(但应根据药材性质而定)第三节中药合剂(含口服液)口服液-单剂量包装者.特点:缩小体积、不必临时配制,便于服用、携带、贮存。
中药药剂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剂卫生ppt课件
3,500 350,000 3,500,000 10, 500,000
0 2,000 20,000 60,000
第三节 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
灭菌
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所有致病得非致病 的微生物、细菌的芽孢全部杀死的操作 指用低温或化学药品防止和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防腐 消毒
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
(二)、浸泡与表面消毒法 • 本法指以化学药品作为消毒剂,配成有效浓度的液体,采用 喷雾,涂抹或浸泡的方法达到消毒的目的。 • 消毒剂的选用原则 • 杀菌效率高 • 性质稳定,易溶或混溶于水 • 无毒或毒性小,无腐蚀性和刺激性 • 不影响药品质量 • 成本低 常用消毒剂: 醇类 酚类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氧化剂(过氧乙酸) 其他(氯化物、碘化物)
绿、金
外用
伤面
破
细菌总数与霉菌总数
1000 100
1000 100
二、预防药剂污染的主要环节 药物原料 辅助材料 包装材料 环境条件 操作人员 制药器械 运输与贮藏
第二节 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
一、中药制药环境的基本要求
(一)厂区环境和布局要求 1、厂区环境 2、厂区布置 (二)厂房设计与设施要求
二、空气洁净技术与应用
(一)层流洁净技术 (二)非层流洁净技术
洁净室的卫生要求
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 尘粒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洁净度级 别 100级 10,000级 100,000级 300,000级 ≥0.5μm ≥5μm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 浮游菌/立方 米 5 100 500 1,000 沉降菌/ 皿 1 3 10 15
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
物理灭菌法
滤过除菌法 化学灭菌法 无菌操作法
一、物理灭菌法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02浸出制剂的制备
实验二浸出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浸出制剂的原理和制法。
2.掌握浸渍法、渗漉法制备酊剂、流浸膏剂的方法。
3.掌握糖浆剂、合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浸出制剂系指采用适宜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浸提药材中有效成分,而制成的一类制剂。
根据溶媒、浸出方法及制成剂型的不同而分为各种制剂,如汤剂、酊、酒剂(以乙醇或酒为溶媒)及流浸膏、浸膏剂、合剂、颗粒剂、胶剂、糖浆剂等。
常用的浸出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回流法、渗漉法及水蒸汽蒸馏法等。
影响浸出的因素很多,根据扩散公式,ds=- DF(dc/dx)·dt已知扩散值ds主要与F即扩散面积(药材的粉碎度)、dc/dx (即浓度差)有关;此外,还受浸出温度、时间、压力、溶媒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制备浸剂时,应该掌握及应用其要领。
酊剂是将药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药剂。
乙醇的浓度不同对药材中的成分溶解性不同。
必须根据药材的性质选择乙醇的浓度,含淀粉量大的药材,应选用较高浓度乙醇,否则淀粉、糊精吸水形成糊状物而使过滤困难,影响成品澄明度。
一般药物的酊剂浓度为20%(每100ml含20克药材),毒剧药酊剂为10%(每100ml含10克药材)。
酊剂的制备方法1.溶解法:将药物直接加入规定浓度的乙醇溶解至需要量,即得。
主要用于化学药物酊剂的制备。
2.稀释法:以流浸膏或浸膏为原料、用适量乙醇稀释至规定浓度,静置,过滤,即得。
3.浸渍法:以规定浓度乙醇为溶剂,按浸渍法制得。
所用乙醇浓度应始终相同,需根据药材性质选择适宜的温度、时间和乙醇浓度。
4.渗漉法:按渗漉法制备,收集渗漉液达所需量3/4时,停止渗漉,压榨残渣,与渗漉液合并,过滤,经含量测定,补加适量溶媒至规定浓度。
糖浆剂系指含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一般含糖量在45%(g/g)左右,因含糖量高,渗透压高,微生物不易生长,而浓度低的糖浆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容易滋生微生物,使糖浆败坏变质,所以,除另有规定外,糖浆剂内可加苯甲酸、苯甲酸钠,尼泊金类等防腐剂。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注射剂
注射剂(附眼用制剂)北京中医药大学蔡程科内容概述注射剂输液中药注射剂注射用无菌粉末眼用制剂其它概述灭菌或无菌制剂体内、创面、粘膜注射剂概述注射剂( para + entern = parenteral injection)俗称针剂,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人体的灭菌或无菌制剂,包括真溶液、乳浊液和混悬液,以及临用前配置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灭菌粉末或浓缩液。
由药物、溶剂、附加剂及特制容器组成。
注射给药对抢救,是临床不可替代的给药途径。
脂质体、微球、纳米微粒等新型系统的研究是注射给药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05版药典对注射剂定义及收载中药品种05版药典: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
1、灯盏细辛注射液2、清开灵注射液3、止喘灵注射液4、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注射剂的分类1、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水针、油性注射剂混悬型:一般只供肌注乳剂型:静脉营养脂肪乳剂无菌粉末型注射剂的分类2、给药途径分类皮内注射(intradermal)穿过表皮层到真皮内,0.05~0.2ml皮下注射(subcutaneous):皮下脂肪组织, 1~2ml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1~5ml静脉注射(intravenous):n~几千ml,一般水溶液或d ave<1.0μm 的乳液,不可溶血及使蛋白沉淀脊髓腔注射(vertebra caval):脊椎四周蛛网膜下腔内,< 10ml,等渗,pH5~8,缓慢动脉内注射(intra-arterial):靶区动脉末端,造影或栓塞剂其他:心内,关节内,穴位,鞘内等注射剂的特点优点:①药效迅速,作用可靠②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制剂(破坏、消化道刺激)③适用于昏迷、不能吞咽或其他消化系统障碍的患者④可使某些药物发挥定位、定向的药效,局麻药缺点:①使用不便,注射时疼痛②使用不当有一定危险性③制备过程比较复杂,制剂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质量要求无菌:无活体细菌及芽孢无热原:特别是静脉和脊髓腔给药澄明度及不溶性微粒:不得有肉眼可见的异物,微粒(10~15μm以上)易造成栓塞 pH值:4~9,脊椎腔5~8渗透压:等渗(或略高渗),低渗溶血;大输液要等张安全性:刺激性、溶血试验、过敏实验等,尤其含有非水溶剂及附加剂稳定性:有明确的有效期其他:重金属、砷盐、草酸盐、蛋白、鞣质等热原(pyrogen)1、定义:注射后能引起恒温动物特殊致热反应的物质。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05溶液型与胶体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五溶液型与胶体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液体药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溶液型、胶体型液体药剂配制要点与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溶液型液体药剂溶液型液体药剂系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真溶液。
溶液的分散相小于Inm,均匀澄明并能通过半透膜。
常用溶剂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或其混合液、脂肪油等。
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与露剂、甘油剂、醋剂和单糖浆剂等。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有三种,即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三种方法在一定场合下可灵活使用,其中溶解法最为常用。
根据需要还可选用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等各种附加剂。
1.增溶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的过程。
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其最适HLB值为15〜18。
2.助溶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与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从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过程。
例如碘化钾与碘可形成络合物,而制得5%的碘溶液剂。
3.潜溶潜溶是指应用混合溶剂时,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一)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胶体溶液剂分为高分子溶液剂和溶胶剂。
高分子溶液剂(也称亲水胶体)系指高分子化合物以单分子形式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单相均匀分散体系。
溶胶剂(也称疏水胶体)系指胶体微粒分散于分散媒中形成的多相不均匀分散体系。
胶粒为多分子聚集体,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1.高分子溶液的制备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大,首先要经过溶胀过程。
制备时须加大药物与溶媒的接触面,先将胶粉撒布于液面上,使其自然吸水使体积膨胀,完成有限溶胀过程;略加搅拌或加热达到无限溶胀,直至胶粒完全溶解,即得。
为增加接触面,还可采用提高胶粒粉碎度、加液研磨或加入分散剂等法。
2.溶胶剂的制备(1)分散法:分为研磨法、胶溶法和超声波分散法等。
常用机械如胶体磨与乳匀机等。
中药药剂学 7 液体药剂
第七章液体药剂(1-3分)液体药剂:在一定条件下将药物以不同的分散方式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同分散程度的液体分散体系。
可供内服或外用。
如:单糖浆--分散方式-溶解,介质-水,形式-分子。
分散方式:溶解、胶溶、乳化、混悬。
形式:离子、分子、胶粒、液滴、微粒或其混合形式。
特点:①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
②易控制药物浓度,可减少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的胃肠道刺激性。
③便于分剂量和服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④稳定性较差,贮藏、运输不方便分类:分散体系中微粒大小与特征分散体系类型粒径(nm)特征溶液剂<1 真溶液;热力学稳定;扩散快,能透过滤纸和某些半透膜胶体溶液高分子溶液1~l00真溶液;热力学稳定;扩散慢,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溶胶(非均相)胶体溶液;热力学不稳定;扩散慢,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乳状液(非均相)>100 热力学不稳定;扩散很慢或不扩散,显微镜下可见混悬液(非均相)>500 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扩散很慢或不扩散,显微镜下可见表面活性剂:凡是能够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具有“两亲性”。
类型:阳离子型:消毒、杀菌、防腐;其他类型:增溶、乳化、润湿、起泡与消泡。
1.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低浓度--界面吸附;一定浓度--形成胶团,吸附难溶的药物成分使其增溶。
临界胶束浓度(CMC):形成胶团的临界浓度。
(胶团:亲油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在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粒子范围)。
CMC越小,其增溶能力越强。
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亲油基团对油和水的综合亲和力。
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 HLB值愈低—→其亲油性愈强。
应用:>15--增溶剂;7~9--润湿剂;3~8--W/0型乳化剂;8~16--0/W型乳化剂。
口诀:亲水亲油平衡值,数大亲水小亲油,15以上可增溶,7到9做润湿剂,8前8后各不同,油包水来水包油。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06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六 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型液体药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按药物性质选用合适稳定剂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混悬剂应符合以下质量要求: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外观微粒细腻,分散均匀;微粒沉降速度应很慢,沉降后经振摇能迅速再均匀分散,不应有结块现象;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
外用混悬剂应易于涂布。
根据stokes 定律:ηρρ9)(2212gr v -=欲制备沉降缓慢的混悬液,可采取:1)减小微粒半径(r );2)减小微粒与液体介质密度差 (ρ1-ρ2);3)增加介质粘度(η)等措施。
应将药物研细,并选择适宜的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反絮凝剂等稳定剂。
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与凝聚法。
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粒,根据主药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分散介质和附加剂。
亲水性药物可先研磨至一定的细度,加入液体介质研磨至适宜的分散度;疏水性药物可加入适量润湿剂研磨,润湿后的药物颗粒表面可形成带电的吸附膜,最后加分散介质至足量,混匀即得。
凝聚法:将呈离子或分子状态的药物借物理或化学方法分散在介质中凝聚成微粒而形成混悬液的方法。
另外,可通过改变溶剂或浓度配制成混悬剂,如将酊剂、醑剂加到水性混合液时,缓缓加入并伴快速搅拌而制成混悬液,使微粒细腻,沉降缓慢。
混悬剂的成品包装后,在标签上注明“用时摇匀”。
为安全起见,剧、毒药不应制成混悬剂。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一)炉甘石洗剂的制备称取过120目筛的炉甘石、氧化锌于研钵中,按表6-1所示加入稳定剂和蒸馏水研成糊状,分别转移至6个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蒸馏水至全量。
观察1~6号处方(1号为对照管)洗剂的沉降速度,比较不同稳定剂的作用。
1.处方表6-1 炉甘石洗剂处方[附] 各种稳定剂的配制方法:1)称取甲基纤维素(MC)适量,加蒸馏水采用胶溶法使其慢慢溶胀,逐渐溶解,添加蒸馏水至全量,制成0.5%胶浆,备用。
2)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适量,加蒸馏水采用胶溶法使其慢慢溶胀,逐渐溶解,添加蒸馏水至全量,制成0.5%胶浆,备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B》实验报告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B》实验报
告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索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以及掌握制备中药制剂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实验材料
- 中药材A
- 中药材B
- 中药材C
- 工具X
- 工具Y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要求进行质量测定。
2. 将中药材A和中药材B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3. 使用工具X进行研磨,直至获得均匀的粉末。
4. 将研磨后的中药粉末加入适量溶剂,并搅拌均匀。
5. 使用工具Y进行过滤,去除悬浮固体。
6. 将过滤后的溶液进行浓缩处理。
7. 按照制剂要求进行干燥、粉碎和包装。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操作,成功制备了中药制剂,并获得了符合要求的药剂。
实验讨论
本实验中,通过混合不同的中药材料,加工制剂并验证其药品
质量,加深了对中药药剂学的理解。
同时,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各
个操作步骤的时间、温度和剂量等因素,确保药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制备中药制剂,掌握了基本的制剂操作方法和技巧,并获得了符合要求的药剂。
实验结果表明,正确的操作和控制能够
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1]
- [参考文献2]。
中药药剂学课件PPT第八章__液体药剂
③ 外用,如洗剂、搽剂、滴鼻剂等。
2、液体石蜡(Liquid paraffin) ① 有轻质和重质之分。 ②前者多用于外用液体药剂,亦可用于口服制剂;
后者多用于膏剂、糊剂。
3、肉豆蔻异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 ①化学性质稳定,耐氧化,不易酸败。
③较好的皮肤渗透促进剂,并有轻度刺激。
④略有消气,与治风湿病的作用,孕妇禁用。
3、甘油(Glycerin) ①粘稠、味甜、毒性小。 ②能与水、乙醇、丙二、硼酸、鞣酸在甘油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④外用:多用、化学活性较小, >30% 有防腐性、 >90%对皮肤有脱水作用和刺激性。 ⑤内服:含量在 12%g/ml以上时,有甜味,能防鞣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制药系 4
二、特点
吸收快、作用较迅速; 服用方便,易于分剂量,尤其适用于于婴幼儿 和老年患者 流动性大,能深入腔道 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能提高某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分散度较大,受分散介质影响,易引起药 物的化学降解,药效降低甚至失效; 液体药剂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不便; 以水为溶剂的液体药剂容易霉变,需要加入适 宜的防腐剂。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制药系
2.熟悉 • 溶解、增溶、助溶、乳化、混悬的概念; • 乳剂形成理论及其稳定性,乳化剂的选用; • 混悬剂的稳定性; • 真溶液、胶体溶液、乳浊液、混悬液的质量评定 方法。
3.了解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的各种液体剂 型的概念及特点;液体药剂的色、香、味及包装 贮藏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第一节 概述
一、含义:药物(固、液、气)分散(颗粒、液滴、胶粒、 分子或离子 )在液体介质(溶剂)中所制成的 液态剂型(内服或外用)。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注射剂
注射剂(附眼用制剂)北京中医药大学蔡程科内容概述注射剂输液中药注射剂注射用无菌粉末眼用制剂其它概述灭菌或无菌制剂体内、创面、粘膜注射剂概述注射剂(para + entern = parenteral injection)俗称针剂,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人体的灭菌或无菌制剂,包括真溶液、乳浊液和混悬液,以及临用前配置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灭菌粉末或浓缩液。
由药物、溶剂、附加剂及特制容器组成。
注射给药对抢救,是临床不可替代的给药途径。
脂质体、微球、纳米微粒等新型系统的研究是注射给药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05版药典对注射剂定义及收载中药品种05版药典: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
1、灯盏细辛注射液2、清开灵注射液3、止喘灵注射液4、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注射剂的分类1、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水针、油性注射剂混悬型:一般只供肌注乳剂型:静脉营养脂肪乳剂无菌粉末型注射剂的分类2、给药途径分类皮内注射(intradermal)穿过表皮层到真皮内,0.05~0.2ml皮下注射(subcutaneous):皮下脂肪组织,1~2ml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1~5ml静脉注射(intravenous):n~几千ml,一般水溶液或d ave<1.0μm 的乳液,不可溶血及使蛋白沉淀脊髓腔注射(vertebra caval):脊椎四周蛛网膜下腔内,< 10ml,等渗,pH5~8,缓慢动脉内注射(intra-arterial):靶区动脉末端,造影或栓塞剂其他:心内,关节内,穴位,鞘内等注射剂的特点优点:①药效迅速,作用可靠②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制剂(破坏、消化道刺激)③适用于昏迷、不能吞咽或其他消化系统障碍的患者④可使某些药物发挥定位、定向的药效,局麻药缺点:①使用不便,注射时疼痛②使用不当有一定危险性③制备过程比较复杂,制剂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质量要求无菌:无活体细菌及芽孢无热原:特别是静脉和脊髓腔给药澄明度及不溶性微粒:不得有肉眼可见的异物,微粒(10~15μm以上)易造成栓塞pH值:4~9,脊椎腔5~8渗透压:等渗(或略高渗),低渗溶血;大输液要等张安全性:刺激性、溶血试验、过敏实验等,尤其含有非水溶剂及附加剂稳定性:有明确的有效期其他:重金属、砷盐、草酸盐、蛋白、鞣质等热原(pyrogen)1、定义:注射后能引起恒温动物特殊致热反应的物质。
中药药剂学-液体药剂
source: /docs/guides/canvas/
第一节 概述
二、液体药剂的分类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 胶体溶液型、混悬液型、乳浊液型
第六节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
五、乳剂的制备:干胶法、湿胶法、新生皂法、 两相交替加入法、机械法、乳剂中添加其他药 物的方法。 六、乳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性状、装量、乳 滴大小的测定、分层现象的观察、乳滴合并速 度的测定、黏度的测定、稳定常数的测定、温 度加速稳定性试验 七、举例:香砂养胃乳剂
第七节 混悬液型液体药剂
第六节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
(二)乳化剂的选用:根据乳剂类型选择、根 据乳剂给药途径选择、混合乳化剂的使用、辅 助乳化剂的使用。 四、乳剂的稳定性 (一)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乳化剂的性质 与用量、分散相的浓度与乳滴大小、油相水相 的密度差、ζ电位、黏度与温度。 (二)乳剂不稳定的现象:分层、絮凝、转相、 破裂、酸败。
第五节 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
五、胶体溶液的制备与举例 (一)高分子溶液的制备:溶解法 (二)溶胶的制备:分散法、凝聚法 1、分散法:研磨法、胶溶法、超声波分散法 2、凝聚法 如:聚维酮碘溶液
第六节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
一、概述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也称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 溶的液体经乳化制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的液体 制剂。基本类型:油为分散相、水为分散相。 二、乳剂形成的理论:界面张力学说、乳化膜 学说(单分子乳化膜、多分子乳化膜、固体微 粒乳化膜) 三、常用的乳化剂 (一)乳化剂的种类:表面活性剂、天然或合 成乳化剂、固体粉末
中药药剂学-液体药剂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2
(二)、液体药剂的分类
1. 按分散相离子大小及分散情况分类: 1) 溶液型 2) 胶体溶液型 3) 乳浊液型 4) 混悬液型 2. 按应用方法分类 1) 内服——合剂、溶液剂 2) 外用——洗剂、搽剂、含漱剂、滴鼻剂 3) 注射——注射剂
2020年10月2日
3
二、分散剂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一)、为什么制成液体药剂? 1. 治疗的要求; 2. 药物的性质(溶解度小) (二)、如何提高液体药剂的稳定性
Pluronic F-68
2020年10月2日
19
(三)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1. 亲水亲油平衡值
1)概念
HLB值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的强弱。
2)HLB值的范围与用途
消泡剂
HLB值 0.8—3
W/O乳化剂 HLB值 3—8
润湿剂与铺展剂 HLB值 07—9
O/W乳化剂 HLB值 8—16
去污剂
HLB值 13—16
2020年10月2日
11
2)硫酸化物:硫酸化油和高级脂肪醇硫酸酯, 通式为ROSO3M+。
代表物:硫酸化蓖麻油(土尔其红油)和(月 桂醇硫酸钠SL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2020年10月2日
12
3)磺酸化物:脂肪族磺酸化物、 烷基芳基磺酸化物和烷基萘磺 酸化物。通式为:RSO3-M+。 代表物: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 (阿洛索-OT);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洗衣粉)
增溶剂
HLB值 15—20
2020年10月2日
20
3)Griffin定义HLB值 亲水基重量
亲油基重量
100
5
HLB=
× =亲水基%×20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07乳浊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七 乳浊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及常用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2.掌握乳化剂的应用要点。
二、实验原理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通常为水和油)经乳化制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制备时在乳化剂帮助下,通过外力作功,使其中一种液体以细小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形成水包油(O/W )型或油包水(W/O )型等类型乳剂。
乳化剂通常为表面活性剂,其分子中的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所起作用的相对强弱用HLB 值表示。
HLB 值高者,亲水基团的作用较强,即亲水性较强,反之则亲油性较强。
由于各种油被乳化生成某种类型乳剂所要求的HLB 值并不相同,故当乳化剂的HLB 值与被乳化油所需HLB 值相等时,生成的乳剂才稳定。
应用时常将两种以上不同HLB 值的乳化剂混合使用,以获得最适宜HLB 值。
混合乳化剂的HLB 值为各个乳化剂HLB 值的加权平均值,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HLB AB 为混合乳剂的HLB 值。
HLB A 和HLB B 分别为乳化剂A 和B 的HLB 值;W A 和W B 分别为乳化剂的量。
乳剂的制备方法分为干胶法、湿胶法、新生皂法(振摇法)、两相交替加入法和机械法等。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一)菜籽油乳剂的制备1.处方菜籽油 4gW W W HLB W HLB HLB BA B B A A AB +•+•=阿拉伯胶0.9g西黄蓍胶0.1g0.1%糖精钠溶液3ml5%尼泊金乙酯溶液0.2ml蒸馏水加至12ml2.制法将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置于乳钵中,加入菜籽油略研,使胶粉分散均匀,加水2ml迅速向同一方向研磨1~2分钟,至发出吱吱声,即得初乳。
再分别加入糖精钠溶液及尼泊金乙酯溶液,边加边研磨。
最后加水至全量,研匀即可。
(二)石灰擦剂的制备1.处方氢氧化钙溶液5ml植物油5ml2.制法取氢氧化钙溶液与植物油置试管中,密塞,用力振摇使成乳化状液,即得。
3.功能主治保护创面组织。
用于烧伤、烫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
一、溶液剂
• 制法
溶解法
稀释法
化学反应法
复方碘溶液
I2+KI
KI3
二、芳香水剂
• 制法 溶解法 稀释法 • 分散剂
三、露剂
• 药材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而成。
四、甘油剂
• 外用 • 溶液 • 胶体溶液 • 混悬液
五、醑剂
• 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
第五节 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
• 稳定剂 助悬剂——低分子助悬剂,高分子助悬, 皂土类,触变胶
润湿剂
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 一、概述 胶体溶液型药剂:分散相质点以直径 1—500nm分散在分散媒中所形成的液 体药剂
• 二、种类 亲水胶体(高分子溶液)
疏水胶体(溶胶)
(一)高分子溶液: 脆性凝胶
• 凝胶 弹性凝胶
• 胶凝 • 触变性 • 触变胶 (二)溶胶:
三、胶体溶液的性质
(一)高分子溶液 带负电
带电性 等电点 带正电
(又称分层)。振摇后,能很快分散均匀。 原因:密度不同;液滴大;外相粘度小; 破裂:分散相液滴合并进而分成油水两相的现象。 原因:过冷过热使乳化剂发生物理变化;加入相反 类型的乳化剂;电解质;微生物。 絮凝:分散相液滴发生可逆的聚集成团的现象。 转相:O/W W/O 原因:乳化剂;两相比例 败坏变质 原因:光、热、空气;微生物
三、乳化剂
胶类如阿拉伯胶,西黄耆胶 天然乳化剂
卵磷脂类如卵磷脂、豆磷脂
• 合成乳化剂 • 固体粉末乳化剂
三、乳浊液的制法
• 干胶法:胶+油——混匀+水——初乳
• 湿胶法:水+胶——胶浆+油——初乳
•
油:水:胶比例
植物油 4 2 1
挥发油 2 2 1
矿物油 3 2 1
• 新生皂法
• 乳剂添加药物的方法
第七节 混悬液型药剂
一、概述
• 混悬液型药剂:难溶性固体药物分散 于液体分散媒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 系。一般直径0.5—10μm
• 毒性性药物、剂量小不易制成混悬剂
二、影响混悬液稳定性的 因素润湿微粒Fra bibliotek沉降V
2r2(d1d2)g 9η
微粒的电荷与水化 絮凝作用 晶型的转变与结晶增长现象
浓度与温度
• 昙点 由澄明变为浑浊时转变点的温度称为昙点
• 为什么会起昙
第三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一、增溶
• 增溶和增溶剂 • 增溶原理 胶团的形状 极性大的物质 中等极性的物质 非极性物质 影响增溶的因素
表面活 性剂
药物
二、助溶
• 助溶剂 • 助溶机理 可溶性络合物 有机分子复合物 可溶性盐
三、制成盐 四、使用潜溶剂
• 现有液体石蜡50g,用吐温-80和司盘80共5g为混合乳化剂制成乳剂1000ml。 已知液体石蜡所需HLB值为10.5,应取 吐温-80和司盘-80各多少克?(吐温80和司盘-80的HLB值分别为15和4.3。)
• 起昙现象 某些含有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 解度开始随温度上升而加大,达到某一温度时, 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变浑浊,甚至产生 分层,冷却后又能恢复澄明。
水化膜 (二)溶胶
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亲水性胶体
胶体溶液的水化模 胶体溶液的盐析 陈化现象 带相反电荷胶体溶液的凝聚
疏水胶体
带电荷 电解质 相反电荷 高浓度非电解质使疏水胶体破坏 高分子对溶胶的保护
第六节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
一、概述
• 乳剂: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乳化制成 的非均匀分散体系的液体药剂
• 水包油型(O/W) • 油包水型(W/O)
四、乳浊液的稳定性
• 乳化剂的性与用量:选择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界面 张力的乳化剂
• 乳化剂的用量一般为0.5%—10% • 分散相的浓度——25%——74%稳定 • 粘度与温度——粘度越大越稳定,过冷过热均不稳
定, 乳化温度50-80℃。贮存温度室温 乳析:放置过程中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称乳析
区别乳剂类型的方法
区别的方法 颜色
皮肤上的感觉 稀释 苏丹Ⅲ 亚甲蓝 导电性
滴在滤纸上
O/w
乳白色 无油腻感 可用水稀释 内相染红色 外相染蓝色
导电 有水印
w/O
浅黄色,发亮 有油腻感
不可用水稀释 外相染红色 内相染蓝色
导电小或不导电 无水印
二、乳剂形成的理论
• 界面张力学说 • 吸附膜层学说 分子定向排列学说 多分子膜学说 固体微粒学说
特点
二、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三、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 胶团或胶束 • 临界胶团浓度
表面活 性剂
药物
亲水亲油平衡值
HLB值的计算 HL B711.7logMW Mo
混合表面活性剂LHB值的计算
Hm LB (W a.Ha L )W aB (W W b.H b b L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