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杭州—中国杭帮菜博物馆

合集下载

杭帮菜博物馆,作文介绍

杭帮菜博物馆,作文介绍

杭帮菜博物馆,作文介绍
杭帮菜博物馆,哇,简直是个吃货的天堂!一走进去,那股熟悉的菜香就扑面而来,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奶奶家的厨房。

你知道吗,这里有很多古老的厨具和食谱。

看到那些旧旧的铜锅和木勺,我都能想象出以前的大厨们是怎么炒菜做饭的。

有时候真觉得自己穿越到了古代,成了那个品尝美食的幸运儿。

这博物馆里还有个互动体验区,超好玩的!你可以亲自动手试试做杭帮菜。

我试过做东坡肉,虽然样子有点丑,但味道还不错哈哈。

那种感觉,就像小时候在奶奶的指导下学做饭一样,满满的回忆。

说实话,杭帮菜博物馆不仅让我吃到了美食,还让我了解到了杭州的历史和文化。

每次来都觉得自己像个探险家,不断发现新的美味和故事。

下次约朋友来,一定要再来探索一番!。

游杭帮菜博物馆作文700字

游杭帮菜博物馆作文700字

游杭帮菜博物馆作文700字我们的家乡是杭州,大家知道杭州的特色吗?杭帮菜就是杭州的特色之一。

今天,我们就要去见识一下家乡特色——杭帮菜博物馆!我很快被一个奇怪的“茶杯”所吸引了。

走进一看,原来是蟹酿橙,它巧妙地将橙子皮割成茶杯状,让一个垃圾成为了一个茶杯,这主意真不错!外观这么可爱,里面的东西怎么能输给它呢?这里面放着好吃的蟹肉呢,据说只有官儿才能品尝!这道菜真让我“大饱眼福”了!突然,我看到了旁边有个褐色的小点,好像在招我过去呢!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道装在精美的陶瓷碗里的东坡肉。

看它软绵绵的身体依靠在碗上呼呼大睡,整块肉都被粉色“化妆”成褐色了,鲜嫩可口的汤在它的下摆流淌着,估计多数人绝对不相信它是猪肉!此外,这小家伙还有一个动人的来历:据传那还是苏东坡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

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

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

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

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

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

众口赞扬,趣闻传开,当时向苏东坡求师就教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

后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户都制作东坡肉。

相沿成俗,用来表示对他的怀念之情。

现在成为杭州一道传统名菜——东坡肉。

杭帮菜不但有主食,副食,满汉全席,还有点心等等,样式都很有创意,让我们“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对于杭帮菜了解多少?不了解的话赶紧来游览一下杭帮菜博物馆!。

印象杭州_中国杭帮菜博物馆

印象杭州_中国杭帮菜博物馆

印象杭州_中国杭帮菜博物馆ChineseH angzhou CuisineM useum 收稿日期2013/01/06杭帮菜属于全国八大菜系之一的浙菜系,中国杭帮菜博物馆是个不同的功能组团。

断开的意义不仅在于将较大的建筑体量进行拆以杭帮菜为主题,集展示、体验、品尝等功能于一体的主题性博物馆。

分,以弱化建筑体量对生态公园的压迫感,也在于将复杂的建筑体项目位于距杭州西湖西南约 5km 的江洋畈生态公园内。

型通过拆分成简单的建筑群体组合,降低施工的难度,更重要的是保持生态公园和钱王山之间的空间通廊,不致于因为博物馆的建设这里原是一处小山年杭州西湖淤泥疏浚工程完工,沟,2003而将两者割裂开来。

湖底泥水由泵船抽吸,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江洋畈山谷。

在历经 6年的表层自然干化过程中,数百年来沉积于西湖淤泥中的水生、陆3) 低压低建筑高度是减小体量感和创造亲切感的有效手段,生植物种子纷纷发芽,江洋畈形成了和周边常绿山林景观完全不同设计中的, 以垂柳、湿生植物为主的次生湿地。

这就是今天江洋畈生态公利用空间组合,形成前低后高、两端低中间高的方法,让建筑如乡园的由来。

间茅庐,匍匐在大地上。

公园内淤泥的堆积深度从 7~20m 不等,现有地表无法承载施工 4) 折建筑采用连续折面坡屋顶的形式,与自然山体轮廓相呼设备的重量,甚至人行其上都有深陷其中的危险。

为了保证对生态应,也公园自然环境的最小干预,同时注重建筑施工的可实施性,尽量减减小了建筑屋面的尺度感。

同时,为适应不同建筑高度和室内空间低建造成本和难度,根据地质勘测的成果,我们将杭帮菜博物馆建需求,对屋顶进行了多重拆分,形成了层次丰富的轮廓界面。

筑组群布置在沿钱王山山脚的浅淤泥区域。

整个建筑组群由西向东 5) 嵌为了进一步达到建筑的小尺度和丰富性效果,我们在折面随山势呈线性展开,建筑体量尽可能地靠近钱王山体,以减小对生坡屋态公园的影响,同时,结合生态公园园区道路的规划,能很好地满顶序列中嵌入部分灰砖、粉墙的体块,仿佛是当地村舍的遗存,增足博物馆观展流线和餐饮区接待的要求。

参观杭帮菜博物馆作文600字_小学四年级游记_

参观杭帮菜博物馆作文600字_小学四年级游记_

参观杭帮菜博物馆作文600字
国庆节刚过,我们一年一度的秋游活动又开始了。

这次学校组织我们到杭帮菜博物馆参观,体验杭州的饮食文化。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昨天刚下过雨,天还是有些灰蒙蒙的,我们一早就在学校集合上了大巴车,向目的地出发。

大巴车一路沿着杨公堤,穿过了西湖景区。

透过窗户,我们看到了路两旁充满着青春气息的郁郁葱葱的大树和娇艳美丽的西湖……景色美的无法形容。

车一直开到了江洋畈生态公园,周围有几座小山矗立,杭帮菜博物馆就藏在其中一座山的半山腰上。

下了车,我们走了很长一段路,才来到了杭帮菜博物馆。

整个场馆不大,分上、下两层,大厅里摆着很大一幅图画,上面画的是人们在制作美食或做美食交易的场面。

画面上人物的神态表情生动传神,好像活的一样。

杭帮菜博物馆主要以实物模型的方式,结合了岳飞,苏小小,苏东坡等历史名人的故事介绍了杭帮菜的历史。

对于我们这群小吃货来说,吸引力好大啊。

东坡肉的模型最逼真,看上去红红的、油亮亮的,我好想拿双筷子夹一块放进嘴巴里,哈哈,边上的很多同学也都在偷偷的咽口水。

蔬菜、鱼、肉、糕点等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连满汉全席的其中18道名菜也在此一一亮相。

午间休息时我们这些小吃货都带了很多菜品。

虽然简单,但都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动手自己做的哦,其用心度就连满汉全席也比不上的呢。

这样的用心,回报也很大——我们七彩新星小队以4分领先,获得了文明小队的称号。

杭州有各种有趣好玩的博物馆,能让你们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许多知识呢。

小伙伴们,快来吧。

我在杭州等着你们哦!。

漫游杭帮菜博物馆日记

漫游杭帮菜博物馆日记

漫游杭帮菜博物馆日记
4月3日星期四阴
今天我和时代小学三(1)班的同学们一起去了中国杭帮菜博物馆。

杭帮菜博物馆位于杭州市凤凰山路9号,江洋畈生态公园内。

面积足足有12470平方米。

整个博物馆分“展馆区”“体验区”和“体验区”。

一进博物馆大门,一幅巨大的画就陷入了我们的眼帘。

画上有人、动物、锅子、勺子等一切古代厨房用品和一些饭菜。

先往里走,你会看到一个玻璃柜,分两层。

上面有四根粗粗的麻绳挂下来,分别寄在一块木板的'四个角。

木板上放着许多有名的杭帮菜,有西湖醋鱼、宋嫂鱼羹……虽然是假的,可是我们这些“馋鬼”还是情不自禁的流下了口水。

下面那层则是塑料做的腌鸡和腌鸭。

再向前走,你会发现右边有一些“佛教素食”最吸引我的就是“红豆饭”了。

只见那“红豆饭”里红豆红,米饭白,颜色十分鲜艳。

只看了一眼,就让我流下了口水。

整个博物馆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有一张桌子,会转。

上面有给种各样的杭帮菜小吃,有条头糕、定胜糕、大蒜籽、炒虾仁和端午五黄。

我们这些“馋鬼”真狠不得亲口品尝品尝!
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很多杭帮菜。

像蒸湖蟹、篷房鱼
包、清蒸鲈鱼等。

我还知道清蒸鲈鱼的做法是:先拿一条新鲜的鲈鱼的尾巴,(约一斤重)把它洗干净。

然后加入葱丝、姜丝、香菜清蒸就可以了。

杭帮菜博物馆之旅真有趣!以后我要进一步来参观,把一些不明白的事弄明白。

杭帮菜博物馆探寻舌尖上的杭州

杭帮菜博物馆探寻舌尖上的杭州

杭帮菜博物馆探寻舌尖上的杭州杭帮菜是汉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选料时鲜,制做精细,色彩鲜艳,品种繁多而著称,近年来杭帮菜经过不断的推陈出新已逐渐崭露头角并向全国各地渗透。

杭州政府也不失时机的建造了一个杭帮菜博物馆向游客推介杭州的餐饮文化。

中国杭帮菜博物馆,坐落在南宋皇城遗址旁的江畈生态公园,南临钱塘江,北傍莲花峰,西连虎跑,东靠玉皇山、八卦田。

博物馆周边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是用餐游玩的好地方。

杭帮菜博物馆集展览与体验品尝于一体,游客在参观之余可以点几个杭帮菜品尝。

杭帮菜的起源要从良渚文化说起,新石器时代的良渚人已经会用各种陶罐烹制美食。

秦始皇南巡时杭州的地方官更是拿出最好的菜肴招待秦皇。

杭帮菜讲究清淡,小巧而精致,品种繁多,即使普通的农家每餐也都会做几个菜。

杭帮菜在外形和色泽上也很讲究,不好吃不要紧首先要好看。

杭帮菜做法简单,清蒸是很多菜的常用做法,清蒸螃蟹是常见的品种。

杭州鱼米之乡,养鸭是农家的传统,将鸭子,鲜肉,笋干放在一起蒸就是一道菜。

点心也是做得小巧精致。

大饼北方也有,杭州的做法更精致。

咸鱼放在米饭上蒸也是一道菜。

这个做法有些新颖,把酒酿丸子塞在莲蓬里蒸,老叟也没吃过,可以想象一定清香无比。

梭子蟹也是清蒸苏东坡也是对杭帮菜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坡肉至今仍大受欢迎,修苏堤时东坡肉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

岳飞的中秋家宴也是品种繁多宋高宗赵构更是把杭帮菜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高宗逃难时带走了大批御厨,豫菜与杭州本土菜系的融合更是推出了不少的新品。

高宗皇帝的家常菜高宗是个美食家,宫庭御宴品种繁多,连民间的宋嫂鱼羹也是高宗的最爱。

粽子更是杭州不可或缺的美食。

和尚们也不甘落后,佛国素食也是形色味俱全。

经常活跃在餐桌上的菜品、博物馆旁边的体验区,钱塘厨房是大众化的餐饮饭店,民间菜肴是这里特色。

东坡阁则是高档餐饮区,宫廷御宴只能在这里找了。

其实杭州正宗的杭帮菜餐馆还有很多:如张生记,外婆家,红泥,楼外楼等。

中小学作文素材:参观杭帮菜博物馆

中小学作文素材:参观杭帮菜博物馆

参观杭帮菜博物馆
今天,我们全班乘大巴车去了杭帮菜博物馆参观,并饱餐了一顿美食。

进入博物馆,首先一幅巨大的画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幅画描绘的是南宋时杭州的一条美食街。

瞧,画师真画得栩栩如生,连坐在酒楼里喝酒的人神态都一清二楚,酒楼里的桌子上有许多杭州名菜,我看到了东坡肉、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和干炸响铃等等。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展厅前,里面有东坡肉形石,翠玉白菜,腌黄瓜形石等,展品花花绿绿,让我们目不暇接,真看得眼花缭乱。

看着这些美味,令人食欲大增,我们似乎都想把这些美食一一吞到自己肚子里去,而我肚子的闹钟也刚好开始响起来了。

然后,我们还去了名人展厅。

看过后我才知道,林语堂、章太炎、梁实秋、马一浮和郁达夫等历史著名人物都为杭帮菜的崛起立下来汗马功劳呢。

最后,我们跑着去的钱塘厨房,大家要好好犒劳自己的胃呢。

那里的菜无比鲜美,每上一道菜,转不到一圈,就已经盘子底朝天了。

尤其是那道水果拼盘,刚上来不到3秒钟,就被我们以风卷残云般的速度消灭殆尽。

从钱塘厨房出来,我肚子沉甸甸的,走一步晃三晃,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次杭帮菜博物馆之旅,让我感慨万千,中国杭帮菜真是天下一绝!。

中国杭帮菜博物馆介绍及路线

中国杭帮菜博物馆介绍及路线

杭帮菜博物馆介绍
中国杭帮菜博物馆,坐落在南宋皇城大遗址旁的江洋畈原生态公园。

南临钱塘江,北傍莲花峰,西连虎跑,东靠玉皇山、八卦田。

博物馆毗邻西湖,与钱塘江风景串连成片,周边空气清新,人称天然氧吧。

整个博物馆内设展馆区、体验区和经营区。

观众体验区体现了杭帮菜饮食文化的参与、交流、互动、学习的特征。

在室内观众体验区的“老百姓大厨房”,原创性地设置了杭帮菜大师讲堂;烹饪表演与示范;市民游客参与菜点制作;百姓杭帮菜擂台竞技;电视饮食节目直播间等。

交通线路
公交:至杭州陶瓷品市场:20路、游3线、42路、62路;
至江洋畈:139(内环)路。

至虎跑:4路、194路、197路、808路、822路、游5线。

公园内有停车场,可以自驾车前往。

杭帮菜博物馆游记

杭帮菜博物馆游记

杭帮菜博物馆游记
今天是春假的最后一天,我们学雷锋假日小
队组织参观了杭帮菜博物馆,对于我们这些小吃
货来说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

杭帮菜博物馆座落在玉皇山边的江洋畔景区内,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南
宋餐饮大观图,解说员为我们讲解了杭帮菜的历
史和发展。

杭帮菜是杭州特有的菜系,具有杭州
特色,比如说“咸件儿”、“片儿川”、“筒儿骨”、“辣几儿”等,都有杭州话带“儿”的特点,接着解说员又带我们参观讲解了具有传说故
事的名菜,有“宋嫂鱼羹”、“东坡肉”、“龙
井虾仁”等,最让我们这些小吃货垂涎欲滴的是
杭州将军府的全席宴,那逼真的模型让我们大饱
眼福,可肚子却不争气地咕咕直叫。

参观终于结束了,我们来到了博物馆的餐厅
品尝到了地道的杭帮菜,通过刚才解说员的讲解,我觉得这些菜更加美味可口了。

杭帮菜博物馆介绍

杭帮菜博物馆介绍

杭帮菜博物馆介绍
杭帮菜博物馆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北山路88号,是国内第一家专门展示杭帮菜文化的博物馆。

该博物馆于2012年建成,展示面积约1200平方米。

以下是该博物馆的介绍:
一、杭帮菜简介
杭帮菜是中国著名的菜系之一,源于浙江省杭州市和江苏省苏州市。

该菜系讲究制作精细,口味鲜美,菜品种类繁多。

杭帮菜融合了江南和北方菜的特点,其制作过程中讲究火候烹调技巧,菜品质地鲜嫩,色香味俱佳。

二、博物馆展览
1. 食材展区:展示杭州和苏州食材特色及其产地,了解食材如何影响杭帮菜的制作及口感。

2. 史料展区:介绍杭帮菜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及相关故事。

3. 厨艺展区:展示杭帮菜制作的步骤和技巧,介绍烹调方式、器具和菜品的特色。

4. 人物展区:展示杭帮菜历史上的名厨和著名人物。

5. 口味展区:介绍杭帮菜的经典菜品和各种风味变化,如清蒸、炸、烤、炖等。

三、杭帮菜文化体验
1. 杭帮菜品尝:博物馆附属的餐厅提供正宗的杭帮菜品,让游客能够直接品尝到杭帮菜的美味。

2. 杭帮菜烹饪体验:博物馆设置了烹饪体验区,让游客能够亲自动手制作杭帮菜,参与其中,全面感受杭帮菜文化。

四、总结
杭帮菜博物馆是全国首个集杭帮菜历史文化、食材习俗、烹饪体验和传统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博物馆。

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了解杭帮菜文化和品尝正宗杭帮菜的机会,同时也向游客展示了浓郁的江南文化。

如果你是一个有兴趣探索中国食物文化的游客,那么不妨来杭州的杭帮菜博物馆一探究竟,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舌尖上的杭州——记中国杭帮菜博物馆

舌尖上的杭州——记中国杭帮菜博物馆

54杭州 2017.5COLUMN 专栏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轰动了海内外。

全世界都关注起中国的饮食文化、热衷于中国菜肴。

连那些一向用惯了刀叉吃西餐的老外,也学着拿着筷子吃起中国料理,频频点头啧啧嘴巴:“OK!好吃,好吃。

”《舌尖上的中国》提到杭州菜肴,但并未进行系统介绍。

因为在中国几大菜系中,杭帮菜似乎不如川菜、粤菜、淮扬菜那样特色鲜明,但杭帮菜却是历史悠久,早就烩炙人口、享誉古今。

近年,杭州有了很多雅称:“茶都国饮”“爱情之都” “丝绸之府”“旅游胜地”……在这一大串的桂冠中,我很欣赏这个“美食之城”!美食与杭州城市性质密切相关,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胜地,都与美食密不可分。

过去,我居住在胡雪岩故居边上,常见夏日傍晚,长街短巷,家家门口会泼上几桶清凉的井水,摆上小桌子。

那些车夫、工匠们就袒胸露腹,其乐融融地同家人一起共进晚餐。

尽管没有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但一碟葱焖鲫鱼、一盘猪头肉,再配上一壶绍兴黄酒,一口一口慢慢地抿着、品味着。

这种悠然怡然的神态真是难描难绘。

这就是杭州人生活的一幅风俗画、一帧古风犹存的浮世绘。

杭州的饮食文化,与语言、风俗习惯一样,汇聚了南北的精华、交融了南北的精髓。

杭州不像绍兴、嘉兴等地区,嗜食大米,以稻米作为主食;杭州人也喜欢用麦子作为主料,来制作面条、糕饼。

这,恐怕与八百年前,大批北宋移民从河南等中原地区乔迁到杭嘉湖水乡有关吧。

南宋菜系中有一道“鳖蒸羊”,就是将甲鱼和湖羊肉放一起蒸煮。

我吃过这道鳖蒸羊,那真叫鲜哪!犹如俗话说的:舌头都会鲜得掉下来。

这道南宋菜是改革开放后发掘出来的。

可惜不少南宋美食佳肴失传了,被历史长河所湮没。

为了发掘保存与发扬杭帮菜系,让它在中国美食文化中重放光彩,杭州市在新世纪到来之初,决定建造中国杭帮菜博物馆。

选址定在玉皇山南麓,钱塘江和西湖边的江洋畈生态公园东侧,由市商旅集团委托饮服公司经营,具体责任人落到杨清身上。

在玉皇山南的创意园区内,饮食文化也是一种创意。

杭帮菜博物馆游记作文

杭帮菜博物馆游记作文

杭帮菜博物馆游记作文
进了杭帮菜博物馆,哎呀,真的就像一脚踏进了那种江南的老
画卷里!那些老旧的锅碗瓢盆,看得人眼花缭乱,感觉每一件都藏
着个故事似的。

特别是那个古铜色的砂锅,我站那儿盯了半天,好
像真的能闻到它煮出来的饭菜香,就是家里那种味道,让人心里暖
暖的。

一拐弯,哇塞,看到一幅大壁画,画得跟真的一样!烟雨蒙蒙
的江南水乡,小船在河里摇啊摇,船上的人还唱着歌呢。

画里的人
有的在厨房里忙活着,有的围在一起吃饭,看起来特别温馨。

我好
像都能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还有那种热热闹闹的气氛,真是让人
怀念啊。

再往前走,来到了一片模拟的古代庭院,太美了!树荫下的小径,假山流水,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谐。

最吸引人的就是那座厨房了,古色古香的,看着就让人想进去做顿饭试试。

这博物馆真的让人有
种穿越的感觉,太棒了!。

参观中国杭帮菜博物馆小学作文

参观中国杭帮菜博物馆小学作文

参观中国杭帮菜博物馆小学作文参观中国杭帮菜博物馆小学作文篇一:参观中国杭帮菜博物馆抓住国庆长假尾巴,乘秋高气爽的好日子,慕名来到中国杭帮菜博物馆。

提起这件事,说来惭愧,很早朋友就约我前去参观,说有博物馆内有一张我的工作照,我始终没有相信,其实作为一名烹饪工作者,不管出于何种原因,理应不应该这么迟去拜访和学习。

中国杭帮菜博物馆坐落在南宋皇城大遗址旁的江洋畈原生态公园。

南临钱塘江,北傍莲花峰,西连虎跑,东靠玉皇山、八卦田。

十个展区,二十个历史事件的场景复原,大量的文字图片史料,古近现代的文物陈列,梳理了上溯至良诸文化,秦朝至现代时期等不同历史阶段,杭帮菜传承和发展的肌理脉络。

我用“精致、古朴、极具江南特色”来形容其风格,比我早前参观的“淮扬菜博物馆”要丰富得多。

凝聚了一代人的心血和汗水,不容易!时间过于匆匆,没有细细品味,特别是很多失传的、民间食肆的小吃饮食文化没有时间去揣摩,总要留点遗憾,相信下一次会更有收获!篇二:参观杭帮菜博物馆今天,我们去了“杭帮菜博物馆”,刚踏进大门,一幅栩栩如生的画映入我的眼帘,你们知道画上画的是什么吗?告诉你们吧!上面画的是热闹的美食街,那里有的人在卖美食,有的则在买美食……就连王府里都在开美食盛宴呢!在杭州,一共有48种特色菜,其中有36种特别好吃。

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馍了。

馍长得很像馒头,不过,得加点盐哦!“杭帮菜博物馆”不尽向我们介绍美食,还告诉我们了一些古代烧饭的器具。

例如:茶壶、石碗等。

最激动人心的,还得数吃饭的时候了。

餐厅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我最喜欢的菜,就得数糕点了。

那种糕点甜而不腻,可好吃了。

另外,我还比较喜欢吃饭前汤,酸溜溜的,很开胃。

龙井虾仁,清凉可口,美味极了!还有更多美食等着你哦!剩余的时间,我们又纷纷展现了自己的`才能。

今天,我玩得很开心,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篇三:参观杭帮菜博物馆8月30日是我们暑假前的最后一个周六,我们小队约定去杭帮菜博物馆参观,9:00我们假日小队的5名队员都先后到达博物馆门口,我们请了讲解员小姐,帮我们讲解,从杭帮菜的起源,到杭帮菜有多少种,现在我们大家吃的杭帮菜,讲解员小姐都给我们说,让我们5个小队成员都知道很多杭帮菜的知识。

小学三年级作文:杭帮菜博物馆参观记

小学三年级作文:杭帮菜博物馆参观记

小学三年级作文:杭帮菜
博物馆参观记
20XX年8月29日,我们七彩阳光假日小队进行了寻访生态美活动。

小队11人全部到齐参加了本次活动。

中午11点,大家准时在杭帮菜博物馆门口集合。

大家集体参观了杭帮菜博物馆,在博物馆里面我们了解了杭帮菜的历史,看到了很多以前杭州人用的餐具厨具,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各种杭州名菜的模型。

在杭州味道集体用餐后,大家一起参观了江洋畈生态公园。

我们奔跑在木栈道上,公园里回响着我们欢乐的笑声。

栈道两边除了原生态植被外,还有许多我们不认识的原生品种:醉霞般的金鸡菊、飘逸的狼尾草、波浪般的红蓼、红果点点的接骨木、野趣自然的波斯菊等,与西湖淤泥自然生长出来的柳树浑然一体。

一路上,我们呼吸着园中的新鲜空气,欣赏着五彩斑斓的花朵和各种各
样叫不出的植物,聆听着小树林间的鸟叫声,尽情的感受着大自然的拥抱。

三八节参观杭帮菜博物馆的感受

三八节参观杭帮菜博物馆的感受

三八节参观杭帮菜博物馆的感受
今天是三八节,我参观了杭帮菜博物馆,感受颇多。

首先是博物馆的布置,简洁而不失精致,展品的摆放也十分有序,让人一目了然。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我了解到了杭州和上海的饮食文化,以及杭帮菜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其次是展品,博物馆中的各种餐具、烹饪器具和食材让我感受到了杭帮菜的精髓。

尤其是看到几十年前的老式烹饪器具和餐具,让我不禁感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是品尝,博物馆还提供了杭帮菜的品尝服务。

我尝到了传统的葱油拌面、西湖醋鱼和小笼包等经典菜品,口感鲜美、入味,令我回味无穷。

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了解了杭帮菜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口感体验。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希望这些美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让更多人了解、品尝。

- 1 -。

杭帮菜博物馆游记作文

杭帮菜博物馆游记作文

杭帮菜博物馆游记作文
那天我逛到了杭帮菜博物馆,简直被那里的氛围迷住了!一进门,就闻到一股菜香,仿佛自己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厨房。

哈哈,没
想到博物馆还能有这样的体验!
馆里摆满了各种古代的厨具和餐具,看得我眼花缭乱。

有的锅
碗瓢盆看起来还挺精致,我都想带回家摆着了。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这些可是古董,碰都不敢碰。

走到一个展示区,里面放着好多杭帮菜的模型,看起来跟真的
一样!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看得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不过幸好只是模型,不然我这吃货指不定会忍不住尝一口呢!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讲解员小姐姐,她给我们讲了好多关
于杭帮菜的故事和传说。

她说西湖醋鱼的做法可是有一千多年的历
史了,而且这道菜还有个传说,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书生和他的妻子... 听得我津津有味,感觉像是在听故事会一样。

最后我还去了一个互动区,那里可以试着做杭帮菜。

虽然我手
艺不咋地,但还是忍不住想试试。

我跟着菜谱,做了个简单的菜,
虽然卖相不咋地,但味道还不错,哈哈!
逛完杭帮菜博物馆,我感觉自己好像吃了顿大餐一样满足。

杭州味道——中国杭帮菜博物馆纪实

杭州味道——中国杭帮菜博物馆纪实

中国杭帮菜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
山南麓,江洋畈生态公园东侧,占地
9.05亩,建筑面积12470平方米,分地下一层地上二层。

博物馆建筑风格取意自然,群楼连绵起伏,蜿蜒错落;馆前平台栈道,芦荡灵水,山谷湿地,景趣自然;院后高低灰墙,门罩窗楣,徽派建筑,清新典雅;立面翠绿通透,显江南竹林秀雅神韵;屋顶四季花草,融周边树林天然氧吧。

中国杭帮菜博物馆由展陈馆、“钱塘厨房”、“杭州味道”、“东坡阁”四大区域组成。

展陈馆追溯杭帮菜数千年发展史,展出110余件饮食文物和近300件菜品模型;“钱塘
杭州味道①
—— 中国杭帮菜博物馆纪实
厨房”展示杭帮菜民俗文化,并设百姓厨房供市民游客体验互动;“杭州味道”、“东坡阁”延续杭帮美食文
化气韵,并以特色餐饮供人品尝正宗
杭州味道。

四大区域集杭帮美食文化
展示、互动体验、餐饮品尝于一体,
构成了一个“可看、可玩、可学、可
品”、融专业性与兼容性于一体的“大
博物馆”,并充分体现亲民为民的主
旨,将杭帮美食融入百姓生活。

以“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为目
标的中国杭帮菜博物馆,正努力成为
“中华烹饪文化”的一张“金名片”,
为西湖这一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加分
添彩。

摄影/何铨之60 2012.4
1 2 3 4 5 6中国杭帮菜博物馆
杭帮菜博物馆掩映在一片绿意中大厨们精心制作传统点心
书味飘香
餐具的演变
古代寻常百姓家中的厨房用品
⑦③




2012.461。

让人流口水的杭帮菜博物馆(上)

让人流口水的杭帮菜博物馆(上)

让⼈流⼝⽔的杭帮菜博物馆(上)今年秋天,杭州的天⽓真好。

印象中很少有不好的天⽓,真是秋⾼⽓爽啊。

好像很多年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昨天,⼏个朋友约好了,到杭帮菜博物馆去玩。

到了那⼉,我暗暗庆幸,没有错过这样的好地⽅!杭帮菜博物馆坐落在江洋畈原⽣态公园内,东靠⽟皇⼭,西连虎跑泉,南临钱塘江,北傍莲花峰。

我是个摄影狂,赶紧拿出相机⼀阵狂拍。

下⾯就跟着我的镜头浅游⼀下杭帮菜博物馆吧:虽然离杭城并不远,但这⾥却显得极安静。

我喜欢这种安静的美。

我们坐在⾛廊的茶吧⾥,⼀边喝茶⼀边聊天,馆长告诉我们,在这静静的湖⽔下,是25⽶深的沼泽,我笑着说,沼泽⼥巫会听见我们聊天吗?南⽅的秋天,⼤⾃然的主基调还是绿⾊的。

只不过换了深绿⾊,和春天的嫩绿相⽐,显得更为深沉了。

我的⾝后就是杭帮菜博物馆的主体建筑。

长廊上安置了很多桌椅,供游⼈们喝茶赏景。

冬天,⼏个好友坐在这⾥喝茶聊天,⼀定会很惬意的。

参观杭帮菜博物馆是此⾏的主要内容之⼀。

我很好奇,很想看看,杭帮菜博物馆⾥会有些什么内容。

进⼊正厅后,⾸先映⼊眼帘的是醒⽬的“民以⾷为天”这五个⼤字。

为了让⼤家了解我在下⾯贴出的两幅照⽚,这段话可不能不看啊。

《美⾷天堂——南宋京城餐饮⼤观图》⽚段。

《美⾷天堂——南宋京城餐饮⼤观图》⽚段。

《美⾷天堂——南宋京城餐饮⼤观图》⽚段。

这是当时的婚嫁场景。

博物馆展厅之⼀。

哈哈,美⾷啊美⾷,做得太逼真了,⼀边看⼀边流⼝⽔啊。

(友情提醒:请在吃饱后参观)如此美⾷,能不流⼝⽔吗?哈哈,全是只能看不能吃的啊,因为这些都是仿真美味。

这是当时将军府⾥的满汉全席。

后⾯的屏⾥是名厨制作满汉全席菜肴的实况。

知道这是当时的⼀道什么菜品吗?说出来吓你⼀跳,这就是熊掌。

讲解员告诉我,这道菜现在是不做了,因为会触犯动物保护法。

猜⼀猜这是什么菜品?据介绍,这道菜品是2008年获⼤奖的。

是⽤蟹⾁做的。

博物馆⾥,有当时达官贵⼈们吃的⼭珍海味,也有平民百姓的家常菜。

下⾯就是前两年获得⼗⼤家常菜⼤奖的的⼗道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不同的功能组团。断开的意义不仅在于将较大的建筑体量进行拆 分,以弱化建筑体量对生态公园的压迫感,也在于将复杂的建筑体 型通过拆分成简单的建筑群体组合,降低施工的难度,更重要的是 保持生态公园和钱王山之间的空间通廊,不致于因为博物馆的建设 而将两者割裂开来。
3) 低 压低建筑高度是减小体量感和创造亲切感的有效手段,设计中 利用空间组合,形成前低后高、两端低中间高的方法,让建筑如乡 间茅庐,匍匐在大地上。 4) 折 建筑采用连续折面坡屋顶的形式,与自然山体轮廓相呼应,也 减小了建筑屋面的尺度感。同时,为适应不同建筑高度和室内空间 需求,对屋顶进行了多重拆分,形成了层次丰富的轮廓界面。 5) 嵌 为了进一步达到建筑的小尺度和丰富性效果,我们在折面坡屋 顶序列中嵌入部分灰砖、粉墙的体块,仿佛是当地村舍的遗存,增 加了一点儿乡土的味道。 6) 透 线性的建筑布局方式提供了建筑群落和湿地间最大的接触面。 当人们在公园内漫步,步移景异,在不同的角度杭帮菜博物馆带给 人们的是不同的视觉感受。建筑组群在面向生态公园的一侧采用通 透的玻璃幕墙,以保证建筑室内空间和公园环境之间的视觉联系, 使人们在参观浏览或品尝美食之时,也能观赏到生态公园内美丽的 景观。 7) 绿 为了让建筑进一步融入环境,设计中用绿草覆盖折面屋顶,用 绿色铝格栅遮挡玻璃幕墙。绿色又分深、浅、黄、绿五色参杂,如 自然竹丛和垂柳般,同时也有遮阳节能的功效。另外景观设计与建 筑密切配合,在小院中、平台前、墙根下遍植各类植物,让建筑充 分与自然贴近,效果极佳。 8) 连 杭帮菜博物馆建筑组群由西向东分为贵宾楼、餐饮区、博物馆
1) 藏 建筑组群选址在江洋畈生态公园深处的钱王山脚。从公园主入 口进公园,首先吸引人们的是公园内自然有机的生态环境。只有当 人们沿着蜿蜒的人行木栈道走入公园深处,才能逐渐发现掩映在柳 树和芦苇丛中的建筑群落:它静静地坐卧在水边绿树丛中,和背依 的钱王山浑然一体。 2) 断 建筑体型随山势和地形蜿蜒转折,在转折处自然断开而划分成 4
公园内淤泥的堆积深度从 7~20m 不等,现有地表无法承载施工 设备的重量,甚至人行其上都有深陷其中的危险。为了保证对生态 公园自然环境的最小干预,同时注重建筑施工的可实施性,尽量减 低建造成本和难度,根据地质勘测的成果,我们将杭帮菜博物馆建 筑组群布置在沿钱王山山脚的浅淤泥区域。整个建筑组群由西向东 随山势呈线性展开,建筑体量尽可能地靠近钱王山体,以减小对生 态公园的影响,同时,结合生态公园园区道路的规划,能很好地满 足博物馆观展流线和餐饮区接待的要求。
Architects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Group,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Team Member Cui Kai, Zhou Xuliang, Wang Wei, Yang Yidong, Wu Zhaohui Design Stage 2010 Completion 2012
设计草图
当我们穿过长长的公园木栈道,看到那如水墨画一般的场景时,只 觉得一股熟悉的杭州味道扑面而来。
有道是:临钱塘江畔,栖凤凰山下,扎根西湖沃土,嵌入湿地草丛。 借丘岭之势,取茅庐之意,草顶起伏错落,灰墙高低组合,体态蜿 蜒伸展,空间流动开放,矮墙围出后园,栈道深入芦荡。品一道湖鲜, 尝满席美味,学烹饪秘诀,悟文化精髓。于闹市旁隐居半日,绿荫 中闲聊一场,当身心舒畅,收益良多,不虚此行。
12 13
12 6
餐饮区
1
9
11
6
6
5
5
9
6 10
5 7
1 8
6
博物馆经营区
一层平面
01
10m
5 5
2
6
3
1
6
4
博物馆固定展区
ARCHITECTURAL JOURNAL 039
5 6
040 建筑学报 2013 \ 02 作品 Works
7 89
餐饮区剖面
01
10m
5 镶嵌:餐饮区局部 6 贵宾楼立面 7 美食图书馆室内 8 固定展区楼梯间 9 固定展区室内
036 建筑学报 2013 \ 02 作品 Works
业主 杭州商业资产经营公司
基地面积 19.8 hm2 ( 公园面积 ) 建筑面积 12470 m2 结构形式 地下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地上 :钢结构
摄影 张广源
贵宾楼 D区
餐饮区 C区
总平面
钱王山
博物馆经营区 B区
公园湿地
博物馆固定展区 A区
0 5 20m
2
1 餐饮区外景:坐卧湿地水边 2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博物馆 1
ARCHITECTURAL JOURNAL 037
3 4
038 建筑学报 2013 \ 02 作品 Works
3 借丘陵之势:博物馆临水立面 4 固定展区立面
14
贵宾楼
1
4
12
9
55
6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6
12
14
6 14
1 门厅 2 固定展区 3 展览体验区 4 会议室 5 设备间 6 庭院 7 售卖区 8 多媒体 9 服务区 10 多功能厅 11 大堂餐厅 12 包间 13 服务台 14 门廊
江洋畈生态公园自身面积不大,进深 700m,最宽处不足 200m, 两侧又有不高的小山挟峙,所以,必须处理好博物馆 1.2 万 m2 的建 筑体量和生态公园整体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以生态建筑的角 色融入其中,并成为生态公园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态建筑对于本项 目的启示在于自然有机的形态。自然之处体现在随地势而成,不对 自然环境大砍大伐;有机之处体现在轻巧灵活,建筑与环境互为载体, 共同生长。为此我们采取了几个策略:
042 建筑学报 2013 \ 02 作品 Works
整体鸟瞰效果
经营区和固定展区等 4 个功能组群,各功能组群之间以木栈道和休 息木平台等连接成整体。这些景观的构成元素是整个公园木栈道系 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供游客休息观景之用,在长长的屋顶挑檐下, 也将室内活动的空间延伸到室外水边和公园之中。
9) 品 杭州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温和,景色秀丽。一方山水养育一方 风情,悠久的历史沉淀了杭州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杭州的建 筑深谙江南韵味。从“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诗句中,从吴冠中先生 的绘画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如同山丘一般连绵起伏的屋顶,如同树 林一般丛生的建筑聚落。就连那做功精细、口味清鲜、色香俱全的 杭帮菜,也让人们品尝出不一样的杭州味道。在设计中我们希望追 求一种静雅、简朴的氛围。无奈和甲方及室内设计缺乏沟通,从完 成的效果看,虽也有中而新的味道,但还是稍显堂皇了点,品相略 显不同,留下了些许遗憾。 杭帮菜博物馆作为一个饮食文化的载体,必然要体现杭州建筑 的地域性特点。在我们看来,这一地域性的特点不仅仅在于白墙黑 瓦游廊挑檐等这些具体的建筑构成要素,更在于其整体所展示出来 的精神气质,具体就杭州而言,就是其“秀,雅”的神韵。我们希 望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手段也能传递建筑的这种精神气质,再 现传统杭州建筑的空间组织精神,使之成为现代的杭州建筑。 杭帮菜博物馆项目于 2009 年初开始方案设计,2010 年 5 月完 成施工图设计,2012 年 3 月竣工验收。那个暮春的清晨,细雨蒙蒙,
杭帮菜属于全国八大菜系之一的浙菜系,中国杭帮菜博物馆是 以杭帮菜为主题,集展示、体验、品尝等功能于一体的主题性博物馆。 项目位于距杭州西湖西南约 5km 的江洋畈生态公园内。
这里原是一处小山沟,2003 年杭州西湖淤泥疏浚工程完工,湖 底泥水由泵船抽吸,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江洋畈山谷。在历经 6 年 的表层自然干化过程中,数百年来沉积于西湖淤泥中的水生、陆生 植物种子纷纷发芽,江洋畈形成了和周边常绿山林景观完全不同的, 以垂柳、湿生植物为主的次生湿地。这就是今天江洋畈生态公园的 由来。
印象杭州
— 中国杭帮菜博物馆 Impression · Hangzhou
Chinese Hangzhou Cuisine Museum
[ 周旭梁 崔愷 王薇 ]
Zhou Xuliang, Cui Kai, Wang Wei
作者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100045)
收稿日期 2013/01/06
ARCHITECTURAL JOURNAL 043
设计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 筑 师 崔愷 周旭梁 王薇 杨易栋 吴朝晖
中国杭帮菜博物馆
Chinese Hangzhou Cuisine Museum
Hangzhou, Zhejiang
地点 / 浙江杭州 设计 / 2010 年 / 竣工 / 2012 年
ARCHITECTURAL JOURNAL 0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