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堂课教学设计
![一堂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883b19c680203d8ce2f247c.png)
一堂课教学设计课题: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Section B 1a—2c七年下册教材: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课时:第四课时一、教学课型:听、说技能课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见本文末)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为本单元第四课时,生词不多,内容看上去也比较少。
但由于本节课是听、说课的最后课时,是在前几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运用本单元目标语言和新学词汇进一步拓展与运用,自如表达。
虽然教材上所给的内容不多,但实施起来内容是很丰富的,学生的收获也是蛮多的。
本单元的话题Physcal appearance学生很熟悉,也很感兴趣。
学生可以利用照片和所熟悉的同学,老师等学习和掌握新的目标词汇。
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目标语言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和接近生活的任务(任务型教学途径)来练习和巩固所学内容,并在前几课时的基础能对人的外貌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从而形成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beard, glasses; 学会运用He has a beard. He wears glasses等描述人的外貌。
(2) 运用学过的目标语言知识进一步灵活、熟练地询问和描述人的外貌、发型、体态、职业等。
2. 情感态度目标:学会运用英语描述人的外貌特征,学生会更加热爱英语学习,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意志力。
3. 学习策略目标:学会合作,学会交流,通过合作交流学会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根据Go for it!教材的编写思路,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和接近生活的任务,从而实现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的目的。
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和实施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和展示机会,都有成功感。
2.教材处理及设计思路本单元的话题功能是描述人的外貌和体态。
通过前三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单元的目标语言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He/She is… has…,到这课时主要任务除了新学的wear glasses 和have a bear之外,就是能灵活运用目标语言流畅地描述人的外貌。
一节教学设计
![一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3b8b7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d.png)
一节教学设计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
教学设计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效果的实现。
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估教学效果。
本文将以一节教学设计为题,分析一个典型的教学设计,并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学目标是一节课设计的核心和出发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
例如,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设定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为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一节课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教材或教学资源。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行合理调整。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诗歌或者游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第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讨论或者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注重合作学习和个别差异的处理,让每个学生在一节课中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最后,评估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评估手段,如问答、测试、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
通过评估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一节教学设计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多个方面。
教师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以适应教育领域的发展需求。
教学设计一节课的流程是
![教学设计一节课的流程是](https://img.taocdn.com/s3/m/f90a5a6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8.png)
教学设计一节课的流程是教学设计一节课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 准备阶段(10分钟)- 教师准备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以及其他辅助教学资源。
- 教师检查教室设施是否齐备,排列座椅和桌子以适应本课的教学活动。
- 教师检查学生名单,确保所有学生都到齐。
2. 导入阶段(10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用相关实例或者播放引人注意力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并简要概述将要讲解的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预期。
3. 探究阶段(30分钟)- 教师提供问题或者情境,让学生进行小组或者个人探究。
- 学生可以进行实验、观察、调查或者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
- 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拓展阶段(30分钟)- 教师以小组或者个人为单位,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
- 学生通过展示、演讲、报告或者其他形式来分享他们的发现、结论和观点。
-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小结与延伸阶段(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重要知识点。
- 教师可以提供延伸问题或者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 学生可以提问和反馈,教师进行必要的解答和回应。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确保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并积极学习。
- 尽可能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观点,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
- 在每个阶段都有充分的时间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
- 对学生给予合理的评价和建议,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提升。
通过以上的流程设计,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5e17a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7.png)
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引言: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一堂良好设计的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以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为标题,探讨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期为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包括知识目标,也包括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例如,对于一堂语文课程,知识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记忆并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能力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情感目标可以是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提前规划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设计一堂课的关键步骤。
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需将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在整个课堂时间内,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教学进程的逐步推进。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教学方法应尽可能地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互动参与,例如通过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后,教师还应充分利用教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电子教学等,提升教学效果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教学评价的方式与方法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总结。
在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合理选择适合的评价方式和方法。
评价方式可以是直观评价,如学生的书面作业、考试等;也可以是间接评价,如观察学生的行为、听取同学的评价等。
评价方法应注重发现和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问题,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教学设计理论设计一堂课
![根据教学设计理论设计一堂课](https://img.taocdn.com/s3/m/cfa678ad0029bd64783e2c86.png)
教师也可故意进行错误演示操作,让学生分析问题,避免学生出现类似的情况。
本环节约35分钟
优秀作品演示
作品展示点评
提问:目录幻灯片内容排列不整齐,怎么办?
查找绘图工具——“格式”选项中的排列工具。
提问:如何创作图文并茂的演示作品呢?
对于演示作品,文字是演示作品的灵魂,不仅要注意字体、字号、颜色、效果的设置,更要注意与图片、图形等其他元素的搭配。
图片帮助观众理解文字,图片的设置要体现主题和观众,这样才能把原来抽象的文字转化生动场景。
仔细
观察
回答
问题
本环节主要通过作品展示点评,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了解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同时进一步修改完善作品,并介绍排列工具的使用方法。
初步了解图文设计在演示文稿中的作用及意义,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本环节约5分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老师展示几张优秀的封面图片,引出本节课的课堂任务——制作一张漂亮的封面。
提问那么,如何能设计出图文并茂的优秀作品呢?首先请欣赏演示作品。(欣赏“范例1和范例2两个作品)
欣赏
思考
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环节约3分钟
联系旧课,讲授新课
教师在学生操作的时候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1.鼓励学生自行思考如何插入形状
2.鼓励学生尝试并巡视帮助总结
3.在黑板上写下正确步骤提醒学生看一下
回答
问题
积极
尝试
实践
(查看操作帮助)
学生
上台
演示
通过欣赏作品封面,了解封面构成的要素
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参照帮助提示,初步掌握在幻灯片中添加标题、图片、形状的方法。
一堂课的设计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堂课的设计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2adebbb0717fd5360cdcea.png)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型:新授 年级:九年级教学任务分析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锐角三角函数的表示方法:Sin A =斜边的对边A ∠, cos A =斜边的邻边A ∠,tan A=的邻边的对边A A ∠∠2.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
(二)能力目标1.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计算锐角三角函数值;2.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能力。
3正确认识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三)情感态度通过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意识。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思想意识,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 二、教学重点: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计算锐角三角函数值。
三、教学难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法设计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主完成导学案中的学习任务,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设计导学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PPT 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形式,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反应教学思路。
三、教前准备:(一)教具:三角板、直尺等。
(二)PPT 多媒体课件。
(三)导学案(附后)。
教学流程安排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1、情境之一: ——实际生活情境。
据研究,当高跟鞋的鞋底与地面的夹角为11度左右时,人脚的感觉最舒适。
假设某成年人脚前掌到脚后跟长为15厘米,可算出鞋跟高度在3厘米左右最佳。
怎样将11度的锐角、15厘米的边长用于计算鞋跟的高度呢?显然,高跟鞋的鞋底、鞋跟与地面围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这就需要建立边与角的特殊联系。
由此情境引出课题——“锐角三角函数”2、情境之二:自主探究 ——本节课的新知情境。
探索的问题任务: 如图1, 在Rt △ABC 中,∠A 的度数不变时,斜边的邻边A ∠、斜边的对边A ∠、的邻边的对边A A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探索的方式、方法:学生分成10个小组,实践一由5个小组完成,另外5个小组完成实践二。
尝试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尝试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ef117e9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4.png)
尝试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导语: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导,以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集中于学生需要掌握的特定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尝试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
引言:在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前,教师需要首先确定授课内容、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
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和与学生有关的。
教学目标不仅应该与课程标准和学习者的能力水平相匹配,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一、确定教学目标的关键要素1. 授课内容:确定所要教授的知识和技能。
2. 学习者特点和需求:了解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先前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他们的学习风格和偏好。
3. 教学环境:考虑到教学所需的时间、教学资源、教室设置和任何其他可能影响学习的因素。
二、编写教学目标的指南1. 特定:明确指出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2. 可衡量:确保教学目标可以通过某种形式的评估来进行衡量,例如测试、作业或观察。
3. 关联学生:确保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相关。
三、示例:尝试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课程:英语口语学生特点和需求:高中学生,初级水平,对英语口语提高有兴趣。
教学环境:普通教室,白板和投影仪可用。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英语口语表达和交流。
2. 学生能够理解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英语口语对话。
3.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学生能够利用适当的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来增强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5.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实践运用所学的口语表达技巧。
学习活动设计:1. 师生对话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日常生活对话练习,如问候和简单的购物对话。
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一个给定的话题,并轮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语音训练:教师演示正确的发音和语调,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以提高流利性和准确性。
4. 角色扮演:学生根据给定的场景和角色,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积极运用所学的口语表达技巧。
一堂阅读课 灰姑娘 教案教学设计
![一堂阅读课 灰姑娘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00755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0b.png)
一堂阅读课《灰姑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灰姑娘》这个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故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善良、勇敢、善良等美德,并能够将这些美德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阅读《灰姑娘》这个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学习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通过故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善良、勇敢、善良等美德,并能够将这些美德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灰姑娘》这个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故事,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3. 词汇学习:学习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词汇。
4. 品德教育:通过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善良、勇敢、善良等美德,并能够将这些美德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5. 总结:通过复习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总结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品德教育。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词汇练习,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
2. 通过学生的品德表现,评价学生对善良、勇敢、善良等美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灰姑娘》故事文本。
2. 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词和短语的练习题。
4. 品德教育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步骤:1. 温故而知新: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灰姑娘》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细节理解:让学生阅读故事,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4. 词汇学习:学习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词汇。
5. 品德教育:通过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善良、勇敢、善良等美德,并能够将这些美德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一堂《观察金鱼的呼吸》科学课教学设计的案例及体会
![一堂《观察金鱼的呼吸》科学课教学设计的案例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1e18bd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f.png)
一堂《观察金鱼的呼吸》科学课教学设计的案例及体会
一堂观察金鱼的呼吸科学课教学设计案例及体会
一、课程目标
1、掌握金鱼的运动规律;
2、熟练操作测量金鱼呼吸频率的仪器;
3、初步了解水生生物的运动规律;
4、掌握科学知识的获取方式。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金鱼的运动规律;
2、熟练操作测量金鱼呼吸频率的仪器;
3、初步了解水生生物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进行金鱼的实验;
2、如何正确使用测量金鱼呼吸频率的仪器;
3、如何掌握科学知识的获取方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观察金鱼活动的规律,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探讨是什么原因能够使金鱼进行如此有规律的活动;
2、实践:让学生用仪器测量金鱼的呼吸频率,以此来检验金鱼的活动规律;
3、梳理:让学生总结测量结果,对金鱼运动的规律进行总结,把其与其他的水生生物的活动规律进行比较;
4、总结: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感受,使他们更加深入的理解金鱼的活动规律以及水生生物的运动规律,从而掌握科学知识的获取方式。
五、教学体会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他们喜欢教师丰富有趣的讲解,也很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并且能够快速掌握科学知识的获取方式。
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学习,比如去引导学生的思考,并且,教师还要多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如何设计一节有效的教学课程
![如何设计一节有效的教学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32215c1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a.png)
如何设计一节有效的教学课程设计一节有效的教学课程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个好的教学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会介绍一些关键步骤和方法,帮助教师设计出一节有效的教学课程。
一、目标设定在设计一节有效的教学课程之前,明确课程目标是必要的。
目标设定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知识结构教学课程应该按照一定的知识结构来组织。
知识结构包括了知识的顺序和层次,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设计教学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进行梳理和排列,确保学生能够逐步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
三、活动设计一节有效的教学课程需要包含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支撑教学的重要保障。
在设计一节有效的教学课程时,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材、PPT、实物模型等。
教学资源的选择应该符合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五、评估方式在教学课程设计中,评估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评估方式,如作业、小测验、项目展示等。
评估的目的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弥补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六、反思总结设计一节有效的教学课程并不是一次性的任务。
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教学的经验和问题,及时调整设计和教学策略。
通过反思总结,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课程。
设计一节有效的教学课程是教师的责任和挑战。
通过以上的步骤和方法,教师能够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模板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d5e9c6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d.png)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某个知识点/技能,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某个知识点/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难点是某个相关的应用或延伸知识点。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素材或教学辅助工具。
2.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1. 热身: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或者让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2.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或实际情境引入新的知识点,并逐步讲解相关内容。
3. 练习: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练习或活动,巩固新学的知识点。
4. 拓展:鼓励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拓展,应用所学知识。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方便学生复习。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描述一下如何设计一堂课程的教学计划
![描述一下如何设计一堂课程的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189e047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a.png)
描述一下如何设计一堂课程的教学计划哇!我们要设计一堂超级好玩的课程啦!首先呢,我们要想想要学什么,比如我们学怎么画彩虹吧!彩虹好漂亮,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色和紫色,每一种颜色都闪闪发光,好像天上的糖果一样。
我们要找一个大大的教室,墙壁上画满彩虹,地上铺着彩色的地毯,好像走进了一个彩虹的梦境。
老师会穿着彩虹色的衣服,笑咪咪地和我们打招呼,说:“嗨!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画彩虹啦!”课程开始的时候,老师会先给我们讲一个关于彩虹的故事。
她说:“从前,天空上住着一位叫做彩虹的仙女,她有很多很多漂亮的颜色。
每当雨后,她就会用这些颜色画出一条大大的彩虹,让小朋友们都能看见。
”我们都听得入迷了,好像真的看见了那位彩虹仙女在画画。
然后,老师会教我们怎么画彩虹。
她先给我们每人发一张大大的白纸和一盒彩色蜡笔。
她告诉我们:“要先画一条长长的弧线,像一座桥一样。
然后,我们用红色蜡笔从弧线的一边开始画,接着是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色,最后是紫色。
要记得,每种颜色都要挨在一起,不要有空隙哦!”我们按照老师说的,认真地画起来。
画完之后,我们都好开心啊!因为我们画出了自己的彩虹,每一道彩虹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彩虹胖胖的,有的彩虹瘦瘦的,有的彩虹长长的,有的彩虹短短的。
我们互相展示自己的彩虹,都说:“哇!你的彩虹好漂亮啊!”最后,老师会把我们的彩虹都挂在教室的墙上,好像真的出现了一道道彩虹。
我们站在下面,抬头看着这些彩虹,心里都暖暖的,好像被彩虹包围了一样。
这堂课程真的好有趣啊!我们学会了画彩虹,还听到了彩虹的故事。
我们觉得,学习真的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呢!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好玩的课程,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第一堂课教学设计
![第一堂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64944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4.png)
第一堂课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英语口语
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
- 学生能够在日常交际中自信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简单的日常沟通。
教学内容:
1. 自我介绍及问候语的表达;
2. 询问与回答个人信息;
3. 商店购物的对话;
4. 餐馆点餐的对话;
5. 给予和请求意见的表达;
6. 日常活动的安排表达。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
通过学生自我介绍,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于英语口语的需求。
引入日常生活口语的重要性。
2. 主体教学
主要通过对话形式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口语表达。
3. 教学方法
主要为任务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4. 教学评价
通过任务完成情况和口语交流表现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5. 教学延伸
对于英语口语教学的延伸,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和专业教材进行拓展,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应用英语口语。
6. 教学技巧
- 创设情景,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
-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
- 鼓励学生多说、多用,提高口语表达的自信心。
预期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口语表达知识,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
一堂由学生自己上的课(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堂由学生自己上的课(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d85e4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c.png)
一堂由学生自己上的课(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生自选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和讲解。
2. 学生自主备课:学生需要自己搜集资料、整理知识点、设计教学环节和互动活动。
3. 学生上台授课: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与其他同学互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学生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课题,包括资料搜集、知识点整理和教学设计。
2. 课堂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学生授课:学生依次上台进行讲解,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和意见。
4. 互动环节:学生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活动,如小组讨论、游戏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选题、备课和授课的过程,评价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学生表达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解和互动,评价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学生合作精神的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团队协作,评价他们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学生自选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和讲解。
2. 学生自主备课:学生需要自己搜集资料、整理知识点、设计教学环节和互动活动。
3. 教学课件:学生可以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4. 课堂互动工具:如白板、投影仪等,方便学生进行讲解和互动。
六、教学支持:1. 教师指导:教师在学生备课阶段提供必要的指导,包括课题选择的合理性、知识点的准确性以及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2. 资源提供: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如图书、网络资料、实验器材等,以支持学生的研究和教学活动。
3. 技术支持:确保学生能够使用教学课件和互动工具,如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一堂“任务型”课堂的教学设计
![一堂“任务型”课堂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d0a415964bcf84b9d57baf.png)
( 1 ) t o g r a s p t h e wo r d s a n d p h r a s e s o f s h o p p i n g
成 情 况
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 ; 1 0 %的学生入学时不能认识 2 6 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 的三个步骤 :
惯和学习方法较差 。 ③课时不够 。中职学 校有其特殊性 , 以专业课
为主, 因此 , 英语 课每周 只开 3节 , 只开一 学年 , 比教学大 纲规定 的课时数少了三分之一 。 在实际教学 中, 我们运用怎样 的教学方法 和课 堂组织活动是
“ 能做某事 ” 来描述的。因此 , 要完成标 准的教学 目的和要求 , 就要 报讨论结果 , 以比赛 的方式看一看哪一组说 出的物品名称最多。
运用任务型教学这一新方法 。 2 . 任务型语 言教学 的特点
( 1 ) 通 过 交 流 来 学 会 交 际
体现 了任务型教学思想的特点 , 大纲主要说明 的是学生需要 完成 需的一些物 品。然后 , 让 学生分为 四个大组进行讨论 , 分别说 出这 的任 务 , 而不是语 言项 目, 其 中设定 的各级 目标要求 均是 以学生 些物品的名称 。另外 , 大家还知道有哪些物品 , 每组派一名代表汇
c h o o l b o o k I U n i t 3为例 , 利用 Wi l l i s 提出的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 任务设计的议题 , 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如何应用 于中职英语教学中。 s
一
、
“ 任务型 ” 学习( T a s k — 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 ) 是2 0世 纪 8 0年代外语 教学法研 究者和第二语 言习得研究 者在大量研 究和 实践的基础 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 , 它把语言应用 的基本理念转 化为具 有实践意义 的课堂教学模式 。
老师一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
![老师一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1346b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1c.png)
老师一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发展已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出富有创意和高效率的教学思路,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老师一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以期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首先,老师一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需要开展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在教学前,老师应先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该堂课要达到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然后,老师需要查阅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对该堂课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同时,老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和理解程度,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方法。
其次,老师一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需要包含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逐渐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老师应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例如,老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配合图表、动画、视频等素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课堂学习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老师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现代教学已经逐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
因此,老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实验观察等活动,提供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塑造。
学生的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老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可以运用一些教学技巧,如亲和力的表达、鼓励与奖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老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惑,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克服学习困难。
最后,老师一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还需要紧密结合评估与反馈。
《如何设计一堂成功的教案》
![《如何设计一堂成功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f4add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c.png)
如何设计一堂成功的教案?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成功的教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那么,如何设计一堂成功的教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了解学生设计一堂成功的教案,首先要了解学生。
教师要明确自己设计教案的目的和目标,提前了解学生的背景、性格、爱好、学习状态等。
只有熟悉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够更好地设计教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教案设计的第二步就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能够被学生理解和实现。
目标要围绕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成长需求来制定。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综合能力,为以后的生活和职业做好准备。
三、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一堂成功的教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课程内容等因素来选择。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节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兴趣导向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不断地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也是成功的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
同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要过于繁琐,也不能过于简单,要适当调整难度,强化教学重点,增加教学难度。
设计出有趣、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能够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五、考虑评估和反馈设计一堂成功的教案,不能忽略对学生的评估和反馈。
教师需明确评估和反馈的方式和内容,考虑如何推动学生以更高效的方式做出反应。
在进行评估和反馈时,要建立正面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六、实践教师设计教案的最终目的是将其实施到教学实践中,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在实践中,教师要留心学生的反应和反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与意图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与意图](https://img.taocdn.com/s3/m/f109ad7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0.png)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与意图引言:教学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教学生涯的早期,我经历了一堂极富意义的课堂,这一次教学设计与实施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魅力和影响力。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和目标在这堂数学课中,我面对的是一群初中生,他们对数学学科兴趣不高,成绩也较为平庸。
我意识到,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选择了一种新颖的教学设计来引导他们重新发现数学的魅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我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在数学领域的成绩。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步骤1. 引入阶段:为了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好奇心,我选择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作为引入,该故事与数学题相关。
我向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奥林匹克数学比赛的故事,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并展示自己的才华。
2. 知识讲解阶段:在这个阶段,我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介绍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概念。
我用生动的示例和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鼓励他们互相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来加深他们的理解。
3. 实践探究阶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和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这些活动包括数学游戏、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总结和归纳阶段: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鼓励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知识,并帮助他们从实践中归纳出一些重要的数学规律和方法。
我也向他们展示了一些优秀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以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效果通过这次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和意图: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以及实践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并提高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说课稿),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简析教材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教师要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②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③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④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什么;⑤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遵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
二、阐述教法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
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
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①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②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③所用的教具、学具。
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才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效果。
三、指导学法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拟定时应突出地说明:①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②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③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概说教学程序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但要与流水账式的条款罗列区别开,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
拟定时应科学地阐述:①课前预习准备情况;②完整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认知效果);③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④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⑤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个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
五、教学效果分析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
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沦是刘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
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
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
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
可以分块写清,按部分阐述;可以按照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
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骇,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
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还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多下苦功。
必修1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说课稿)山东省茌平县实验高中刘秀珍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第三单元是以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展示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
本节是本单元第一课,本课从光荣革命和议会权力的确立、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三个方面来阐述,实际也就是讲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到发展的过程。
要求让学生从中体会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特点和作用,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光荣革命的基本史实; 《权利法案》制定的基本史实;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内阁的构成及作用。
2.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体验的练习,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3.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使学生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2.通过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注意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3.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特点的分析、理解和把握。
依据:本节内容主要围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而展开,所以确立过程肯定是重点;同时本单元讲的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要求学生理解欧美代议制的特点,从而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难点:对君主立宪制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及君主、议会、内阁的关系及各自的作用。
依据:学生在初中对近代英国史的了解侧重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过程及意义,而对《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内阁制的形成等内容了解明显不够。
对当今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认识也只是基于时事的感性认识层次二、说学情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
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整体而言,本课教学我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包括:提问法、讨论法、材料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等,这样既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五、教学思路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我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对知识进行了重新整合,把它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四个模块,全部围绕英国君主立宪制来学习, 同时按详、略、详、略的规律来安排本节内容的教学,注意做到详略得当,由浅入深,重点突出; 同时注意紧扣时政吸引学生兴趣;注重“论从史出” ,通过材料或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得出结论。
六、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由两“布”交接班的图片、材料引出学生对英国政体的总体印象,导入课题。
当今英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什么是君主立宪?在它之前又是什么?现代英国的政府机构是怎样的?2.问题探究分四个模块整体把握教材。
在学习过程中穿插练习。
探究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什么?分组讨论: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你是怎样当上国王的?你有哪些权利?布莱尔首相──介绍你是如何当选的?你有哪些权利?含义:(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是没有实权。
政府和内阁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决策者和领导者。
探究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什么?展示:英国国家政权结构示意图(1)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2)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核心,权力中心在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3)君主保留,但国王只作为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
探究三:英国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形成的呢?图示形成过程。
探究四: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哪些作用?出示材料。
3.课堂小结再次从整体把握教材:用本科知识结构示意图4.知识延伸巩固课堂新知,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选用摘自旅游世界网、中国广播网、语文天地网的三段材料,设计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国家元首和理论上国家权力的最高拥有者是英国君主,目前为伊丽莎白二世。
实际上女王只拥有象征性的地位,其权力的形式受到惯例和民意的约束,但是君主基本上还是可以行使三个重要的权利:被咨询的权利、提供意见的权利和警告的权利;一个君主在位的时间越长,经验与学识越丰富,他的意见就越会受到内阁和首相本人的重视,而这种君主和内阁之间的交流是在每周的例行的秘密会议中进行的;事实上在英国,拥有最高政治权力的人是内阁首相。
──摘自旅游世界网材料二中广网伦敦5月11日消息:正在英国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日下午同英国首相布莱尔举行会谈,就中英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温家宝说,中英关系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并面临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
半年多来,双方成立的双边关系互动小组的工作卓有成效,提出了发展今后关系的具体设想和重点领域。
会谈后发表的《中英联合声明》,将两国关系确定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将成为中英关系的一个新起点。
──摘自中国广播网材料三今天,英国首相的集权趋势还在加强。
他不仅可以决定内阁组成的名单,而且还控制着内阁活动的各个方面;内阁的决定多半不是通过表决来作出,而是以首相的意见为转移;所有的内阁大臣都要服从首相的意志,,对首相负责;同首相产生分歧矛盾的大臣,除了辞职,别无他途。
而名居高位的英国国王,只不过置身首相之后,代他履行批准手续而已。
如此权限决定了其无所作为的方式。
──摘自语文天地网(1)材料一中涉及到了英国国王的哪些权利?国王在国家政权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2)材料二中集中体现了英国首相的哪一方面的权力?除这种权力外他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权力呢?(3)材料三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趋势?随着这种趋势的增强,会导致英王的消失吗?5.课外探究:拓宽知识外延,引入下节课的学习。
课外探究一:17世纪中英制度对比(1)正当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时候,中国处在什么历史时期?采用什么政治体制?(2)不同的政体对它们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课外探究二:当今英美两国政治制度的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
而另外一方面,我从不为内阁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英美两国一贯关系密切,文化和传统上更是同根同源,但在政治制度上却有许多相异之处,预习第2课,试以“英美政治制度之比较”为题试以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七、教学总结1.本节内容学生活动很多,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但在时间上要注意安排紧凑。
2.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是否万能?从本课教学实践来看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很适用,但对于那些智力一般,善于模仿思维的学生来讲,效果可能并不突出,有时还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对于这种情况,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是值得我们教者深思的问题。
3.针对文综考试的大形势,教学过程中如何贯穿政史的结合,将政治的政体的学习与历史结合起来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gzls/jszx/kb/ls1bx/jx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