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二、项目概况
(一)城市概况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是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城市。它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东部与荆州市与荆门市毗连,西部与恩施州接壤,南邻湖南省石门县,北靠襄樊市和神农架林区。
宜昌,古称夷陵。“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形象地反映了宜昌河谷丘陵地形特征。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24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
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
宜昌市是举世闻名的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所在地,三峡大坝坝址距城区仅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与南北大动脉—焦柳铁路在境内交汇。沪渝、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纵贯全境。现辖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五个县,当阳、枝江、宜都三
个县级市,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夷陵五个城区。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0万;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
宜昌具有丰富的旅游、林特、水能、矿产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宜昌,为宜昌发展勾画宏伟蓝图。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险要的战略地位,使宜昌成为海内外关注的地方。
近几年来,宜昌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综合功能日益增强,相继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今日宜昌市已成为以水电、旅游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项目背景
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随着三峡翻坝运输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铁、石(门)—运(城)铁路、宜昌港、三峡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布局和实施,宜昌在不远的将来将形成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等水陆公铁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新格局,宜昌将从过去的“终端型”交通变成中西部结合的区域性“枢纽型”交通中心,未来宜昌将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这一重大变化势必将对城市空间格局、功能组织、发展方向等产生较大影响,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宜昌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同步修编势在必
行。
三、设计范围
与正在修改的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2个层次(重点为中心城区)。
1、市域:指宜昌市所辖五县三市的行政范围,国土面积21227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夷陵区及开发区。
四、规划期限
规划的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5~2030年。
五、设计依据
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3、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4、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5、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划
六、规划内容
综合交通规划旨在解决综合交通各种方式之间的合理架构和衔接配合问题,真正提高综合交通是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先行官的地位,以综合运输来带动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
本规划的内容要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颁发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进行编制,重点放在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各种运输方式(公路、水运、铁路、管道、航空)的客货运交通走廊布置、快速路、高架路的设置、轨道交通线网的布置、并提出近期建设的有关内容。
七、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分为基础资料和调查分析资料及必要的附件、专项图件。评估报告应准确、完整地阐述设计意图和内容。(详见《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成果图形文件采用AutoCAD R14的DWG格式文件,文本采用Microsoft word6.0以上的格式文件。电脑渲染图的计算机文件应采用国内较为普及、通用的计算机软件,汇报文件采用Microsoft PowerPoint格式文件,要求提交规划成果10套,以及计算机文件光盘2套。
八、规划编制进度安排
1.2011年5月初,开始现状调查及资料收集与分析;
2.2011年7月初,提交报告初稿,组织汇报、讨论;
3.2011年9月底,完成规划评审成果,组织专家评审;
4.2011年10月底,完成最终成果,并上报审批。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