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馆设计规范
游泳馆设计规范范文
游泳馆设计规范范文1.游泳馆场地选择与规划游泳馆应选址于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地势平坦的地方,远离高压线、煤气管道等危险设施。
同时,要考虑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性,合理规划停车场、换衣间、观众席等附属设施。
2.游泳池设计与结构游泳池的形式通常有室内和室外两种。
室内游泳池应采用玻璃钢或瓷砖等材质,能够有效隔绝外界声音与湿气,同时要配备合适的水质净化设备以及恒温、恒湿等系统。
室外游泳池则需考虑到防晒、防雨等因素。
3.游泳池布局与尺寸根据国内国际标准,游泳池的尺寸应符合比赛要求。
标准泳池的长度为50米,宽度为25米,深度为1.8米至2.2米。
同时,游泳池的布局要合理,包括深水区、浅水区、跳水池等。
水位及水流的调节也要符合游泳运动的需要。
4.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布局游泳馆应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更衣室、淋浴室、观众席、售票处等。
这些设施要满足人流量的需要,设备要现代化、安全可靠,且易于维护。
5.安全措施游泳馆应设有防滑地板、安全护栏、救生设备等,确保游泳者的人身安全。
同时,要定期检查水质,并配备足够的通风设备,防止空气污染。
6.照明设计游泳馆的照明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比赛和训练的需要,保证光线充足且均匀分布,避免出现阴影和炫光。
同时,要采用节能的照明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7.环保设计游泳馆应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方案,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浪费。
8.无障碍设计游泳馆要合理设置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士的出入和使用,力争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游泳馆设计规范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到人身安全、水质管理、建筑结构、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只有合理满足这些规范,游泳馆才能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游泳池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游泳池规范要求建筑物游泳池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设施,其设计和建造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游泳池的规范要求,包括安全、卫生、结构等方面。
一、安全规范要求1. 周边环境:建筑物游泳池应远离交通干道、高压输电线路等危险区域。
同时,应设置围栏、警示标识等设施,确保游泳池区域的安全。
2. 布局与设计:游泳池应设计合理的出入口和紧急出口,并配备防滑的台阶和扶手,以确保人员安全进出。
3. 深度标识:游泳池内应设置清晰可见的深度标识牌,明确不同区域的水深,避免游泳者意外溺水。
4. 拦挡设施:在游泳池周围应设置合适的拦挡设施,防止人员误入游泳区域。
5. 水质监测:游泳池应设有水质监测设备,定期检测水质指标,确保游泳者的健康与安全。
二、卫生规范要求1. 池水处理:游泳池应采用合理的池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消毒等工艺,确保池水清澈透明、无臭味。
2. 换气系统:游泳池应设置有效的换气系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游泳者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3. 洗浴设施:游泳池周边应设置洗浴设施,包括淋浴间、更衣室等,方便游泳者洗浴和更衣。
4. 清洁维护:游泳池应有专人进行定期清洁,包括池底、池壁、设备等,保持整个游泳池的卫生。
三、结构规范要求1. 抗震设计:游泳池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地震力的作用,采用合理的抗震措施,确保在地震发生时结构的安全性。
2. 防水设计:游泳池的地下部分应进行防水处理,避免地下水渗透,保持游泳池的稳定性。
3. 材料选择:游泳池的建造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抗腐蚀材料,以确保游泳池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4. 排水系统:游泳池应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保证池水流动畅通,避免积水导致污染和滑倒等危险。
总结: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游泳池的规范要求涵盖了安全、卫生和结构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要求进行设计和建造,才能确保游泳池的安全、舒适和持久。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使用环境,致力于打造一个优质的游泳场所,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健康的享受。
国标 游泳池设计规范
国标游泳池设计规范游泳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运动场地和休闲娱乐设施,其设计规范对于保障游泳池使用者的安全和舒适度至关重要。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即国标,来规范游泳池的设计、建设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国标中的一些重要规范和要求。
一、池型设计根据国标,游泳池的池型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
室内游泳池主要用于防风、保温和防污染,室外游泳池则需要考虑阳光照射和气候因素。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游泳池,都应该具备适宜的池型,如矩形、圆形、椭圆形等,以保证游泳池在各种场景下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二、尺寸和深度要求国标对于游泳池的尺寸和深度都有明确的要求。
池长一般应不少于25米,宽度不少于10米。
至于深度,国标规定了不同深度区域的划分,如深水区、浅水区和教学区等。
这样的划分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游泳需求的人群,并提供安全的游泳环境。
三、水质和水处理对于游泳池的水质要求,国标也有详细规定。
首先,游泳池水应无色、透明、无异味,并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其次,游泳池水应保持清洁,周期性地进行水处理和消毒,以杀灭有害细菌和病毒。
最后,游泳池水的PH值应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以保证游泳者的皮肤和眼睛不受刺激。
四、安全设施和标示为了确保游泳池使用者的安全,国标要求在游泳池周围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和标示。
例如,游泳池应该有安全的防滑地面和围栏,设有紧急救生设备和急救箱等。
此外,游泳池周围的标示牌应清晰可见,提示游泳者注意安全事项,如禁止潜水、留意游泳深度等。
五、空气质量要求室内游泳池的空气质量对于使用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国标规定了室内游泳池的通风要求,如保证新风与污染空气的相对比例、合适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等。
这些要求可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和空气调节设备来实现。
六、附属设施和服务设备除了游泳池本身,国标还规定了一些附属设施和服务设备的安装和布局要求。
例如,更衣室、淋浴间、卫生间、休息区等,这些设施应满足舒适、清洁和方便使用的要求。
此外,国标还要求提供必要的救生员、指导员和安全培训等服务设施,以保障游泳者的安全和健康。
学校室内温水游泳馆设计参考规范
学校室内温水游泳馆设计参考规范目录壹、 室内温水游泳馆设计目标1. 「安全」、「节能」及「水质卫生」为室内温水馆设计之目标。
2. 泳发生意外之种类计监造承筑师须提防意外事生之硬并详实反室内温水馆之建筑与监造3. 设造承揽建须针对室内温水游泳馆未来营运可能产生之水费、电费及能源费用提出成本试算,并於建筑设壹、 室内温水游泳馆设计目标 P1 贰、 室内温水游泳馆整体暨平面规划配置准则 1 造型色彩设计准则 P1 2 游泳池之水处理系统范围 P26 3 游泳池水处理系统机房配置准则 P27 4 过滤系统 P30 5 水质消毒杀菌系统 P32 6 池水输送系统 P34 7 池水与淋浴加热系统 P36计中提出省能、省水之对策。
4.水质卫生为游泳池(馆)永续营运之基础,传统上整体建物(包含游泳池工程)验收通过後,方能申请使用执照以进行建物之送水及送电,尔後才可供开放使用,惟游泳池水质处理设施之功效是否能达到设计时预设之水质卫生目标,须待泳池游泳教学及休闲娱乐使用相当时间後方能验证,有监於此,本室内温水游泳馆建议采两阶段验收,泳池水质处理设施之初验与整体建物工程之复验同期办理,泳池水质处理设施之复验日延後至开放使用後三个月,有关泳池水质处理设施之付款期程亦配合前述复验期程调整办理。
貳、1.1-11-21-31-41-52.2-12-2评估指标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藉以达到节能、环保之目的。
2-3本工程应申请取得候选绿建筑证书。
2-4本工程至少需通过「绿建筑解说与评估手册」之4项指标,其中「日常节能」、「水资源」两项指标为必须通过之指标。
2-5游泳池池水须采不断循环利用之设计,循环、过滤及杀菌系统之设计与施工品质须严格管控,须确保池水随时都能合乎水质标准,除蒸发水、过滤桶逆(反)洗所需之补充水外,不必经由额外换水来维持池水之品质。
2-6溢水回收系统:大量泳客进入泳池游泳所溢流之池水须加以回收,溢流水须导入缓冲槽中储存,并须能自动於泳客离池後将缓冲槽中之溢流水经过滤及杀菌後补回泳池,以避免溢流水之浪费。
游泳馆设计规范
总出人口布置应明显,不宜少于二处,并以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
观众出入口的有效宽度不宜小于0.15m/百人的室外安全疏散指标道路应满足通行消防车的要求,净宽度不应小于3.5m,上空有障碍物或穿越建筑物时净高不应小于4m。
体育建筑周围消防车道应环通观众出入口处应留有疏散通道和集散场地,场地不得小于0.2m2/人,可充分利用道路、空地、屋顶、平台等。
部分专用停车场(贵宾、运动员、工作人员等)宜设在基地内应确定建筑功能分区。
可分为竞赛区、观众区、运动员区、竞赛管理区、新闻媒体区、贵宾区、场管运营区等。
应考虑残疾人参加的运动项目特点和要求,应满足残疾观众的需求运动场地界线外围必须按照规则满足缓冲距离、通行宽度及安全防护等要求。
裁判和记者工作区域要求、运动场地上空净高尺寸应满足比赛和练习的要求。
应考虑场地运动器械的安装、固定、更换和搬运需求。
场地的对外出入口应不少于二处,其大小应满足人员出入方便、疏散安全和器材运输的要求。
残疾观众席位为千分之二,方便残疾人入席和疏散观众席有背硬椅:座宽0.48,排距0.8。
座椅高度0.35~0.55.记者席,评论员席。
观众席纵走道间连续座位数目,室内每排不宜超过26个。
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目应减半。
主席台和包厢宜设单独的出入口。
主席台应与其休息室联系方便,并能直接通达比赛场地,与一般观众席之间宜适当分隔。
观众席规模10000以下,主席台1%~2%;观众席规模10000以上,主席台0.5%~1%;独立的看台至少应有二个安全出口,且体育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通向安全出口的纵走道设计总宽度应与安全出口的设计总宽度相等。
经过纵横走道通向安全出口的设计人流股数应与安全出口的设计通行人流股数相等每一安全出口和走道的有效宽度除应符合计算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安全出口宽度不应小于1.1m,同时出口宽度应为人流股数的倍数,4股和4股以下人流时每股宽按0.55m计,大于4股人流时每股宽按0.5m计;2) 主要纵横过道不应小于1.1m(指走道两边有观众席);3) 次要纵横过道不应小于0.9m(指走道一边有观众席);4) 活动看台的疏散设计应与固定看台同等对待。
游泳池图纸设计规范
游泳池图纸设计规范设计规范是保证游泳池图纸设计准确和安全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就游泳池图纸设计的相关规范进行论述,以确保游泳池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一、设计范围游泳池图纸设计应包括以下范围:1. 游泳池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2. 游泳池的几何尺寸和容积;3. 游泳池的结构设计;4. 游泳池所需设备和系统的安装布局;5. 游泳池的照明、通风、防滑等配套措施。
二、尺寸要求1. 游泳池的尺寸应根据使用人数和实际需求合理确定,确保充分满足游泳活动的需求;2. 游泳池的深度宜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并根据水深区域的分类设置明确的标识;3. 游泳池边缘和池底均应保持水平,确保游泳者的安全。
三、结构设计1. 游泳池的结构应符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2. 游泳池的墙壁和底板应使用防水材料进行处理,以确保适当的水密性;3. 游泳池的放水系统应设置合理的排水口,确保迅速有效地将水排出。
四、设备安装1. 游泳池的水处理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确保水质清洁、卫生;2. 游泳池的循环系统应设置合理,确保水体的循环流动和过滤;3. 游泳池应配置足够的安全设备,如救生圈、安全网等,以确保游泳者的安全。
五、照明和通风1. 游泳池的照明系统应设置合理,确保游泳者在任何时间段都能有足够的光线;2. 游泳池的通风系统应设计科学,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污染物的排除。
六、防滑和安全1. 游泳池边缘和池底应使用防滑材料,以防止游泳者滑倒或摔倒;2. 游泳池边缘应设置护栏或防护设施,以保护不会发生意外事故。
七、验收标准1. 游泳池图纸设计完成后,应进行相关部门的验收;2. 验收标准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定和游泳池设计的各项技术要求;3. 游泳池建设前,必须获得相关部门的验收合格证明。
总结:游泳池图纸设计规范是游泳池建设的重要依据,关乎着游泳池的质量和安全。
设计范围、尺寸要求、结构设计、设备安装、照明和通风、防滑和安全、验收标准都是确保游泳池图纸设计准确和安全的关键方面。
园林景观及泳池设计规范及要点
园林景观及泳池设计规范及要点【泳池景观设计规范要点】一、泳池池体设计:1、公共游泳池的平面形状以采用矩形为最佳,如不能采取矩形的情况下,需保障泳池周边至少有三处观察点前视能够观察到任何角落;2、新建人工游泳池(单个池)水面面积不小于100m2,不大于800m2,客户群体对泳池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规划多个泳池的办法解决;3、公共游泳池应该设计成坡底,并泳池一端为最浅端,另一端为最深端;4、幼儿涉水池水深0.25—0.3m,儿童涉水池水深不大于0.6 m;5、儿童涉水池宜单独设置,与公共泳池合并设置的,公共泳池最浅处水深不应大于0.6 m,并儿童池与公共泳池必须使用栏杆分隔;6、公共泳池最浅处水深不大于0.8 m,流水游泳池水深不大于1.2 m,造波池池底为斜坡时,其坡度不大于8%,且水深不大于1.8 m;7、公共泳池应分设浅水区(水深1.2m以下)和深水区(水深1.2m以上),分界处应有明显标志,设置浮标隔断;8、有成人水滑梯的,水池水深为0.7—0.8m,有儿童滑梯的,水池水深不大于0.6m;9、池壁、池底呈浅色,没有影响救生员判断的图案,水面上设有桥、有一定遮盖面积的装饰物影响救生员视线的,桥及装饰物下应有防止泳客进入的措施;10、所有棱角及底角应为圆形,池壁应平整,池底应防滑,预埋件不应露出池底和池壁;11、水深1.2m处的池壁水线下15cm位置预埋内陷式不锈钢环,便于系挂隔断浮标(小池无此要求);12、游泳池四周铺设有防滑走道,其地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不小于0.5,游泳池与防滑走道之间设有排水沟并保障泳池溢水不会流到防滑走道。
二:辅助设施设置要求:1、更衣室与游泳池走道中间设有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该池长不小于2m、宽度与走道宽度相同、深0.2m,更衣室与游泳池中间的走道地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不少于0.5;2、入池前及便后必须经淋浴消毒,更衣室与游泳池走道中间设有强制喷淋设备,男、女各一套,每套喷头数量不少于4个,其喷头喷出的水不能进入浸脚消毒池中;3、有分设的男、女淋浴室,淋浴室每30—40人设一个沐浴喷头,有分设的男、女更衣室,并配有存放衣物的设施,更衣柜按每2.5m2水域设置一个的标准建造,更衣室设施无锐角、利边,采用安全玻璃;4、设有卫生间(女厕所每40人设一个便池,男厕所每60人设一个大便池和两个小便池)、器材库、办公室、急救室、售票室等设施;5、室内、外游乐池均应有充足照明,室内采光系数为1/4—1/5,游泳池水面光照度不低于80lx,照明设备距离水面的高度不低于5m;6、水中灯具工作电压不大于24V,其电源变压器的初、次级绕组见要采用相当于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水平的绝缘隔离,变压器初、次级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7MΩ变压器绕组对金属外壳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MΩ,游泳池照明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游泳池设计规范标准
游泳池设计规范标准游泳池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休闲娱乐设施,其设计规范对于保障游泳池使用者的安全和舒适度至关重要。
在进行游泳池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游泳池的尺寸、深度、水质处理、环境设施等。
本文将就游泳池设计规范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游泳池设计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游泳池设计规范标准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是尺寸和深度。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室内游泳池的长度一般不少于25米,宽度不少于12.5米,深度一般在1.2米至1.8米之间。
而室外游泳池的尺寸则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同样需要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
此外,游泳池的深度变化也需要符合规范,通常会设置浅水区和深水区,以满足不同游泳者的需求。
其次,水质处理是游泳池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游泳池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在设计游泳池时,需要考虑到水质处理系统的设置,包括过滤、消毒、循环等设施。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水质监测和维护设施的设置,以保证游泳池水质的持续稳定。
另外,游泳池周边的环境设施也是设计规范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
这包括了游泳池边的防滑处理、安全设施的设置、照明设施的规划等。
同时,对于室外游泳池来说,还需要考虑到遮阳设施、休息区、更衣室等的设置,以提高游泳者的使用体验。
除了以上提到的要素,游泳池设计规范标准还涉及到了排水系统、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等多个方面,这些都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充分考虑。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同时考虑到实际使用情况和环境特点,以确保游泳池的设计符合规范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综上所述,游泳池设计规范标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要素,包括尺寸和深度、水质处理、环境设施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这些要素,并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游泳池的设计安全、舒适且符合规范。
希望本文能够为游泳池设计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帮助他们设计出更加优质的游泳池设施。
室内恒温游泳池设计规范
室内恒温游泳池设计规范一、建筑设计规范1.建筑结构:室内恒温游泳池的建筑要求结构稳固,能够承受水压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建筑材料应耐腐蚀,防水性能好,以延长使用寿命。
2.基础设计:基础要满足地下水位、土壤承载能力等要求,并采用隔离层以防止水渗透。
基础底板应平整,以方便安装设备并保证整体稳定性。
3.墙体和天花板:墙体采用防水材料,可选用瓷砖、玻璃钢等材料。
天花板要有良好的隔热、保温和防潮效果,可运用保温材料与防潮处理。
4.采光与通风:室内恒温游泳池应确保充足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可以采用天窗、玻璃幕墙等设计手法。
同时,要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循环。
二、设备设计规范1.加热设备:室内恒温游泳池的加热设备要能够保持恒定的水温,建议采用高效的加热器或热泵,并配备恒温控制系统,以确保水温的稳定性。
2.除湿设备:室内恒温游泳池容易产生大量的水蒸汽,为了保持室内空气的干燥,需要安装除湿设备。
可以选择空气除湿机或湿度控制系统来实现湿度的控制。
3.水循环设备:室内恒温游泳池应该配备水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泵、过滤器和消毒器等。
水循环设备要经过细致的设计和布置,以确保水质的清洁和循环。
三、水质处理规范1.水质检测:室内恒温游泳池的水质要经常进行检测,包括pH值、余氯、氨氮等指标。
可以使用自动化的水质检测仪器,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
2.消毒处理:室内恒温游泳池的水质应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细菌和病毒。
可以采用氯消毒、臭氧消毒或紫外线消毒等方法,但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3.水质循环:室内恒温游泳池的水循环系统应具备有效的水质循环功能,确保池水的流动均匀和清洁。
水循环时要注意避免死角和积水,以防止水质不好的地方。
四、环境规范1.照明设计:室内恒温游泳池要有良好的照明设计,可以采用LED灯光,以提供舒适的光线环境。
照明设计要注意避免直接照射到水面,以防止光线反射和眩目。
2.声学设计:室内恒温游泳池要有合适的声学设计,防止噪音污染。
游泳馆设计规范
游泳馆设计规范游泳馆是供人们进行游泳及相关健身活动的场所,设计规范对于游泳馆的功能性和安全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游泳馆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1. 设施规模:根据游泳馆的使用需求及周边人口密度确定游泳馆的规模。
通常,游泳馆至少应包含一个25米或50米长的泳池,以及辅助设施如更衣室、储物柜、淋浴间等。
游泳馆的周围还需要有足够的停车位和交通便利设施。
2. 泳池设计:游泳馆的泳池通常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泳池的深度和长度需要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并配备相应的泳道线、水温调节装置和适当的通风设备。
3. 功能分区:游泳馆应采取合理的功能分区设计,包括不同年龄群体和游泳能力水平的用户。
例如,可以设置专门的儿童游泳池、浅水区和深水区,并在不同区域安排相应的辅助设施。
4. 照明设计:游泳馆的照明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并确保在水中游泳时有足够的光线。
照明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防止电气设备与水接触。
5. 音响系统:游泳馆需要安装适当的音响系统,以提供音乐和广播服务,使用户在游泳过程中更加享受和放松。
6. 通风和空调系统:游泳馆内湿度较高,因此需要安装适当的通风和空调系统,以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用户的舒适感和健康。
7. 安全设施:游泳馆需要设置适当的安全设施,包括防滑地板、护栏、紧急救援设备等。
此外,游泳馆应配备专业的救生员,并定期进行救生培训。
8. 水质管理:游泳馆需要建立水质管理系统,确保泳池水质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
这包括定期检测水质、维护和清洁水处理设备。
9. 残疾人设施:设计游泳馆时应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包括无障碍通道、带扶手的楼梯、坡道等设施,以方便残疾人进出游泳馆和使用相关设施。
10. 灭火设施:游泳馆需要设置合适的灭火设施,如灭火器和喷淋系统,以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综上所述,游泳馆设计规范涉及到建筑结构、设备配置、安全措施等方面,旨在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且功能完善的游泳环境。
建筑装饰工程游泳池设计的规范要求和水质控制
建筑装饰工程游泳池设计的规范要求和水质控制游泳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装饰工程,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然而,游泳池的设计和水质控制是保证其安全和舒适使用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建筑装饰工程游泳池设计的规范要求和水质控制。
一、游泳池设计的规范要求1. 尺寸和深度要求根据游泳池的用途和人数预估,游泳池的尺寸和深度应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
一般来说,室内游泳池的最小长度应不小于25米,最小宽度应不小于10米。
而室外游泳池的尺寸还需考虑到周边环境条件。
2. 布局和结构要求游泳池的布局和结构也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合理的布局能够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减少距离感;而稳固的结构能够保证游泳池的安全性。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游泳池的入口和出口位置、深浅交替的设计、舒适的走道等要素。
3. 材料和装饰要求游泳池的材料和装饰也应该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
例如,在池底和池壁的材质选择上,需要选用抗滑、耐腐蚀和易清洁的材料。
此外,装饰元素也需要符合水环境的特点,提供舒适感和美观感。
二、水质控制1. 循环处理系统水质控制是保证游泳池水清洁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循环处理系统是其中的核心设备,包括过滤器、消毒器、加药装置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游泳池的尺寸和水质要求,合理配置循环处理系统,确保水质持续稳定。
2. 水质监测与调节水质监测与调节是保证游泳池水质的周期性工作。
通过对游泳池水中的PH值、残余氯、浑浊度等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调节水质。
此外,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3. 清洁和维护游泳池的清洁和维护也是水质控制的重要环节。
定期清洁游泳池的池底和池壁,并及时清理过滤器等设备,可有效防止水质污染和细菌滋生。
结语建筑装饰工程游泳池设计的规范要求和水质控制对于保证游泳池的安全和舒适使用至关重要。
合理的尺寸和深度、布局和结构的设计,以及符合规范的材料和装饰能够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通过循环处理系统的配置、水质监测与调节以及清洁和维护工作,可以保证游泳池水质清洁和安全。
学校游泳池设计规范
学校游泳池设计规范游泳是一项受到广大学生喜爱的运动,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和提供安全可靠的游泳环境,学校游泳池的设计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学校游泳池的设计规范。
一、安全设计规范学校游泳池的设计应以安全为首要目标,确保学生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游泳活动。
以下是一些安全设计规范的建议:1.1 泳池深度:学校游泳池应设置深浅不一的区域,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
对于不会游泳或游泳技术较差的学生,应设置较浅的区域,以保证其安全。
1.2 安全设施:学校游泳池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游泳圈、浮板、救生衣等,以应对紧急情况并提供帮助。
1.3 防滑设计:游泳池周围的地面应采用防滑设计,以防止学生因滑倒而受伤。
1.4 隔离措施:游泳池周围应设置栏杆或其他隔离措施,以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游泳区域。
二、卫生设计规范学校游泳池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卫生因素,保持水质清洁和周围环境的卫生。
以下是一些卫生设计规范的建议:2.1 水质处理:游泳池水应定期检测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2.2 水循环系统:游泳池应配置有效的水循环系统,保证水体的流动和更新,减少水中细菌和污染物的滋生。
2.3 卫生间设施:学校游泳池应配备充足的卫生间和淋浴设施,以便学生在游泳之后进行清洁和更衣。
2.4 周围环境清洁:学校游泳池周围的道路和绿化带应定期清洁,保持整洁和卫生。
三、设施设计规范为了提供良好的游泳体验,学校游泳池的设施设计应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设施设计规范的建议:3.1 足够空间:学校游泳池应具备足够的空间,以容纳同时游泳的学生人数,并保证学生之间有足够的游泳空间。
3.2 学生休息区:游泳池周围应设有学生休息区和观众席,供学生们休息和观看游泳比赛。
3.3 充分照明:游泳池应有充足的照明设施,以便在夜间或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使用。
3.4 温水设施:在寒冷的季节,游泳池应配备温水设施,以提供舒适的游泳环境。
游泳馆建设方案标准规范
游泳馆建设方案标准规范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游泳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到欢迎。
游泳馆作为人们进行游泳运动的主要场所,其建设方案标准规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游泳馆建设方案的规范标准、建设条件和设计要求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规范标准游泳馆建设方案的规范标准主要包括国家及行业标准和安全卫生规范。
国家及行业标准主要包括《游泳池安全操作规程》、《游泳馆设计卫生标准》等,这些标准能够确保游泳馆的建设合理、安全、卫生,有效地保障游泳者的健康。
安全卫生规范包括游泳馆内设施、水质监测、消毒管理等方面的规定,这些规范能够从细微之处保障游泳者的健康。
二、建设条件游泳馆建设条件主要包括场地选址、环境条件和供电供水等方面。
场地选址应符合相关的地方规划、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要求,选址应至少在区域的中心位置或至少便于游泳者到达,通常应该尽量避免在人口密集区、工业区、污染源附近设置游泳馆。
环境条件主要包括风向、日照、地形地貌等因素,游泳馆应该尽量选择四周通风、气温适宜、阳光充足的环境,同时应避免地形高低不平、地势低洼等情况。
供电供水方面,游泳馆的用电低压接入电网必须符合规定标准,电器设施必须符合规定并设置保护装置;供水方面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洁,游泳馆必须安装进出水口、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设备。
三、设计要求游泳馆建设需要注意设计要求。
建筑设计应符合现代化游泳馆的标准,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室内环境和舒适度、游泳池设计等方面。
基础设施应该包括游泳馆的布局、设备选型等,同时要考虑建设成本及经济效益。
室内环境和舒适度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方面,应保证舒适度和健康;游泳池设计包括游泳池面积、水深、水质等方面,应符合规定标准。
四、总结综上所述,游泳馆建设方案标准规范对游泳者的健康保障至关重要。
只有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和安全卫生规范、选址、环境和供电供水等方面都得到保障、同时在建筑设计、基础设施、室内环境和舒适度、游泳池设计等方面均能符合标准时,我们才能建造出高水平、高质量的游泳馆,更好地服务于人们对健康和休闲的需求。
游泳池设计规范
游泳池设计规范游泳池设计规范包括了游泳池的尺寸、深度、水质处理、安全设施等方面的要求,以下是对游泳池设计规范的详细介绍:一、尺寸要求1. 游泳池的长度一般应在25米至50米之间,宽度一般应在10米至20米之间。
2. 游泳池的深度一般应在1.2米至2米之间。
二、水质处理1. 游泳池的水质处理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GB9667-1996的要求,确保水质清洁卫生。
2. 游泳池应设置过滤器、消毒装置等设备,对水质进行处理和保持。
3. 游泳池水质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以保证水质符合卫生要求。
三、安全设施1. 游泳池应设置有防滑地板,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2. 游泳池应设置有完善的防护设施,如护栏、护墙等,确保游泳者的安全。
3. 游泳池周围应设置有紧急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救生浮板等。
四、照明设备1. 游泳池应设置室外照明设备,保证游泳者在夜间也能安全游泳。
2. 游泳池周围设施区域应设置照明设备,以提供足够的照明度和安全性。
五、通风设备1. 游泳池内应设置有适当的通风设备,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氯气对游泳者的刺激。
2. 游泳池周围的更衣室、浴室等区域也应设计适当的通风设备,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六、设施配套1. 游泳池应设置有更衣室、储物柜等设施,方便游泳者更衣和保管个人物品。
2. 游泳池周围应设置有休息区、观景台等设施,提供给游泳者休息和观看游泳的场所。
七、保养与维护1. 游泳池应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保持水质卫生和设施的完好。
2. 游泳池周围的设施区域也应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安全和良好的使用效果。
以上就是游泳池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设计师在进行游泳池设计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游泳池的安全、卫生和舒适性。
学校室内温水游泳馆设计参考规范
学校室内温水游泳馆设计参考规范引言: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意识的提高,游泳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运动方式。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为学生建设室内温水游泳馆。
一个合理的设计是确保游泳馆功能顺畅运作的关键。
在本篇文章中,将为设计师们提供一些参考规范,以帮助他们设计一个满足学校需求的室内温水游泳馆。
1.温水供应系统温水供应系统是室内温水游泳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保持水温的恒定,设计师应该考虑使用先进的供热技术。
建议使用地源热泵或空气源热泵,这些系统可以提供稳定的热水流,以满足游泳馆用户的需求。
2.水质处理系统室内温水游泳馆的水质处理系统必须保持水质的清洁与卫生。
设计师应该考虑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水质处理设备,如过滤器、消毒设备和氧气供应系统。
此外,为了提供更好的水质,可以考虑使用自动调节液位的池底清洁系统和自动水质监测系统。
3.照明系统照明系统在室内温水游泳馆的设计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师应该选择适合的照明设备,以确保游泳馆内的光线充足、均匀,并且不会对游泳者造成刺激或眩光。
此外,考虑到施工和维护成本的问题,可以选择使用LED照明设备,因为它们更节能、寿命更长。
4.空气处理系统室内温水游泳馆的空气处理系统对于维持室内的舒适度很重要。
游泳馆内的湿气和氯气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控制空气质量。
建议设计师使用先进的通风和除湿系统,以确保游泳馆内的空气始终保持干燥和清新。
5.设计人性化为了适应不同年龄段的用户,设计师应该考虑到游泳馆的人性化设计。
例如,在更衣室和淋浴间提供合适的坐椅和扶手,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设施,确保他们能够方便地进出游泳馆。
6.安全措施室内温水游泳馆的安全措施是确保用户安全的重要因素。
建议安装适当的监控设备,确保游泳馆内的安全记录和预防未经许可的访问。
此外,为应对突发情况,应考虑安装自动报警系统和紧急救护设备。
总结:室内温水游泳馆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设计师们考虑许多因素,以满足学校的需求。
游泳池设计规范
游泳池设计规范游泳池是休闲、健身和娱乐的理想场所。
为了确保游泳池的安全、卫生和环境舒适,设计规范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游泳池设计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关键规范。
1. 设计尺寸规范游泳池的设计尺寸应当符合标准规范,以确保游泳池的功能和舒适性。
一般来说,标准游泳池的长度应在25米至50米之间,宽度应在12.5米至25米之间。
此外,游泳池的深度应根据不同区域进行设定,例如深水区、浅水区和儿童区。
2. 安全设施规范游泳池设计必须考虑到安全设施,以保障游泳者的安全。
其中,游泳池周围应设有合适的护栏或围栏,以防止未经许可的进入和防止意外事故。
此外,游泳池边缘的地面材料应该防滑,并设置安全标识和紧急救援设备,如救生圈和急救箱。
3. 水质处理规范游泳池的水质处理是保持水清洁和卫生的关键。
在设计中,应确保配备适当的水处理系统,包括滤清器、消毒设备和循环系统。
此外,水质监测设备也应该安装,以便及时检测水质指标,如pH值和余氯含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水质。
4. 照明设计规范合理的照明设计在游泳池的使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照明可以提供良好的视野,增加安全性,并创造出更加舒适的环境。
在游泳池周围和水下都应布置适当的照明设备,以确保各个区域的照明效果均匀,并避免眩光和阴影问题。
5. 设备配置规范游泳池的设备配置也是设计规范的一部分。
根据不同的需求,游泳池可以配备各种设备,如滑水道、水上乐园、健身器材等。
在设计中,应确保这些设备的布局合理,以及与主游泳区域的安全距离。
此外,还要考虑这些设备的可持续性和维护的便捷性。
6. 其他环境因素规范除了上述规范之外,游泳池的设计还应考虑其他环境因素。
例如,应合理规划游泳池的位置,以充分利用阳光和避免不必要的阴影。
此外,还要考虑水资源的合理使用,以及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等环境保护问题。
总结:游泳池设计规范涉及到游泳池尺寸、安全设施、水质处理、照明设计、设备配置和其他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
游泳池设计规范Word编辑
游泳池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符合游泳水质、水温、卫生要求和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管理和节约用水,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人工建造的游泳池和跳水池的给水排水设计,但设计温泉游泳池、冲浪游泳池、医疗游泳池、水上乐园等游泳设施时,还应遵守有关规定。
第1.0.3条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遵守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以及其它有关规范或规定。
第二章水质和水温第一节水质第2.1.1条游泳池初次充水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2.1.2条游泳池池水的水质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注:比赛游泳池池水水质还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二节水温第2.2.1条游泳池的池水温度,可根据游泳池的用途,按下列数值进行设计:一、室内游泳池:1.比赛游泳池:24~26℃;2.训练游泳池:25~27℃;3.跳水游泳池:26~28℃;4.儿童游泳池:24~29℃。
注:旅馆、学校、俱乐部和别墅内附设的游泳池,其池水温度可按训练游泳池池水温度数值设计。
二、露天游泳池的池水温度不宜低于22℃。
第2.2.2条室内游泳池设有准备池时,其池水温度按本规范第2.2.1条的训练游泳池数值设计。
第三章给水系统第一节系统选择第3.1.1条游泳池应采用循环净化给水系统。
第3.1.2条当水源充沛时,游泳池可采用直流给水系统,但入池混合后的池水水质应符合本规范第2.1.2条的规定。
注:当技术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比较合理时,可采用直流净化给水系统。
第二节充水和补水第3.2.1条游泳池的初次充水时间,应根据使用性质和城镇给水条件确定,一般宜采用24h。
但最长不宜超过48h。
第3.2.2条游泳池的补充水量,应根据游泳池的水面蒸发、排污、过滤设备反冲洗(如用池水反冲洗时)和游泳者带出等所损失的水量确定,一般可按表3.2.2的数据选用。
游泳池设计规范样本
游泳池设计规范样本1.尺寸和容量要求:游泳池的尺寸和容量应该根据预期的使用人数和用途来确定。
一般来说,公共游泳池的长度应该在25米至50米之间,宽度应该在10米至25米之间。
私人游泳池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计,但最小尺寸应该为8米×4米。
容量方面,游泳池应该根据每人使用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进行估算。
2.深度和坡度要求:游泳池的深度和坡度是基于用户的安全和舒适性考虑的。
公共游泳池的深度应该根据游泳区域的类型进行划分,例如,用户教育区域和比赛区域的深度要求是不同的。
池底坡度应该设计合理,避免过渡太陡或过浅,以防止游泳者滑倒或触底。
3.池壁和池底要求:游泳池的池壁和池底应具有防滑性,以确保使用者在湿滑环境下的安全。
池壁表面可以采用瓷砖、摩擦力较大的塑料或橡胶材料进行处理。
池底可以嵌入防滑层或采用滚石或人造鲍鱼壳等材料进行处理。
4.水质和水循环要求:游泳池的水质必须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水的循环和过滤系统,确保水质清洁和新鲜。
水体的宽度、深度和流速需要适当地设计,以确保水的流动性和循环性,避免死角和积水。
此外,游泳池还应考虑到对水进行消毒和消毒副产品的处理。
5.安全设施要求:游泳池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使用者的安全。
常用的安全设施包括游泳池周围的栏杆或围栏,安全楼梯和防滑楼梯。
此外,紧急救护设施和消防设备也应该在游泳池附近进行布置。
6.照明要求:游泳池的照明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和安全。
池边的照明应提供足够的亮度,以便夜间或低光照环境下游泳者能够清楚地看到周围的环境和其他人。
照明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并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7.周边设施要求:游泳池周边应该提供足够的空间供游泳者休息和放松。
设计师应考虑到舒适的座位、遮阳设施和休息区域的设置。
周边设施还可以包括更衣室、淋浴和洗手间等设备,以方便使用者的需要。
总结起来,游泳池设计规范是为确保游泳池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功能性而制定的。
设计师和建筑师应该遵循这些规范,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设计。
游泳馆设计规范
游泳馆设计规范游泳馆是人们进行游泳运动的场所,其设计规范对于游泳运动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设计游泳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规范。
首先,游泳馆的底部应该是平坦的,没有突起物和凹陷,以防止游泳者在游泳过程中的意外摔倒和受伤。
此外,游泳池的深度应该有适当的标志和提示,以帮助游泳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泳区域。
其次,游泳馆的水质应该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游泳池水的pH 值应该在7.2-7.6之间,氯含量应该在1-3mg/L之间,以保证游泳者的健康和舒适度。
此外,游泳池应该进行定期的换水和清洁,以防止水质污染和细菌滋生。
另外,游泳馆的空气质量也很重要。
游泳池内的湿度和气温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以提供舒适的环境给游泳者。
此外,游泳池周围的通风系统也需要设计得良好,以保持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此外,游泳馆的消防安全也需要重视。
游泳馆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和报警装置,以便在发生火灾或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救援和报警。
此外,游泳馆的出口和逃生通道应该明确标识和畅通,以便游泳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撤离。
另外,游泳馆的设施也需要符合相关的规范。
游泳池内应该有适当数量和规格的换衣室和淋浴间,以满足游泳者的需求。
此外,游泳馆还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卫生间和洗手间,并保持清洁和整洁。
最后,游泳馆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
游泳馆应该设有适用于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手、轮椅通道等,以方便残疾人顺利进出和使用游泳馆。
综上所述,游泳馆的设计规范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底部平坦、水质卫生、空气质量、消防安全、设施配备和无障碍设施等。
只有满足这些规范,游泳馆才能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有利于健康的游泳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出人口布置应明显,不宜少于二处,并以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
观众出入口的有效宽度不宜小于0.15m/百人的室外安全疏散指标
道路应满足通行消防车的要求,净宽度不应小于3.5m,上空有障碍物或穿越建筑物时净高不应小于4m。
体育建筑周围消防车道应环通
观众出入口处应留有疏散通道和集散场地,场地不得小于0.2m2/人,可充分利用道路、空地、屋顶、平台等。
部分专用停车场(贵宾、运动员、工作人员等)宜设在基地内
应确定建筑功能分区。
可分为竞赛区、观众区、运动员区、竞赛管理区、新闻媒体区、贵宾区、场管运营区等。
应考虑残疾人参加的运动项目特点和要求,应满足残疾观众的需求
运动场地界线外围必须按照规则满足缓冲距离、通行宽度及安全防护等要求。
裁判和记者工作区域要求、运动场地上空净高尺寸应满足比赛和练习的要求。
应考虑场地运动器械的安装、固定、更换和搬运需求。
场地的对外出入口应不少于二处,其大小应满足人员出入方便、疏散安全和器材运输的要求。
残疾观众席位为千分之二,方便残疾人入席和疏散
观众席有背硬椅:座宽0.48,排距0.8。
座椅高度0.35~0.55.
记者席,评论员席。
观众席纵走道间连续座位数目,室内每排不宜超过26个。
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目应减半。
主席台和包厢宜设单独的出入口。
主席台应与其休息室联系方便,并能直接通达比赛场地,与一般观众席之间宜适当分隔。
观众席规模10000以下,主席台1%~2%;观众席规模10000以上,主席台0.5%~1%;
独立的看台至少应有二个安全出口,且体育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
通向安全出口的纵走道设计总宽度应与安全出口的设计总宽度相等。
经过纵横走道通向安全出口的设计人流股数应与安全出口的设计通行人流股数相等
每一安全出口和走道的有效宽度除应符合计算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全出口宽度不应小于1.1m,同时出口宽度应为人流股数的倍数,4股和4股以下人流时每股宽按0.55m计,大于4股人流时每股宽按0.5m计;
2) 主要纵横过道不应小于1.1m(指走道两边有观众席);
3) 次要纵横过道不应小于0.9m(指走道一边有观众席);
4) 活动看台的疏散设计应与固定看台同等对待。
看台栏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栏杆高度不应低于0.9m,在室外看台后部危险性较大处严禁低于1.1m;
2 栏杆形式不应遮挡观众视线并保障观众安全。
当设楼座时,栏杆下部实心部分不得低于0.4m;
3 横向过道两侧至少一侧应设栏杆;
4 当看台坡度较大、前后排高差超过0.5m时,其纵向过道上应加设栏杆扶手;采用无靠背座椅时不宜超过10排,超过时必须增设横向过道或横向栏杆
座席俯视角宜控制在28°~30°范围内
看台各排地面升高应符合下列要求:
1.视线升高差(C值)应保证后排观众的视线不被前排观众遮挡,每排C值不应小于0.06m;
2.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视点位置及C值等可采用较高的标准,每排C值宜选用0.12m
辅助用房应包括观众(含贵宾、残疾人)用房、运动员用房、竞赛管理用房、新闻媒介用房、计时记分用房、广播电视用房、技术设备用房和场馆运营用房等
贵宾休息区应与一般观众休息区分开,并设单独出入口
应设观众使用的厕所。
厕所应设前室,厕所门不得开向比赛大厅
男女厕内均应设残疾人专用便器或单独设置专用厕所
运动员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运动员用房应包括运动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查室、医务急救室和检录处等;
2 运动员休息室应由更衣室、休息室、厕所、盥洗室、淋浴等成套组合布置,根据需要设置按摩台等;
3 医务急救室应接近比赛场地或运动员出人口,门外应有急救车停放处;
4 检录处应位于比赛场地运动员入场口和热身场地之间;
5 运动员用房除比赛时运动员使用外,也应具有一般使用者利用的可能性;
新闻媒介用房应符合下列要求:
新闻媒介用房应包括新闻官员办公、记者工作用房、电传室、邮电所和无线电通讯机房等。
竞赛管理用房应包括组委会、管理人员办公、会议、仲裁录放、编辑打字、复印、数据处理、竞赛指挥、裁判员休息室、颁奖准备室和赛后控制中心等;
计时记分用房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计时记分用房应包括计时控制,计时与终点摄影转换,屏幕控制室,数据处理室等;
2 计时记分牌位置应能使全场绝大部分观众看清,其尺寸及显示方式宜根据不同项目特点和使用标准确定;
3 室外计时记分装置显示面宜朝北背阳,室内馆侧墙上计时记分装置底部距地应大于2.5m,当置于赛场上空时,其位置和安放高度不应影响比赛;
4 控制室应能直视场地、裁判席和显示牌面;
5 控制室内应设升降旗的控制台;
1 宜设置广播电视人员专用出入口和通道,出入口附近应能停放电视转播车,设置电视设备接线室,并提供临时电缆的铺放条件;
2 应考虑架设电视摄像机和微波天线位置;
3播音室、评论员室应能直视比赛场地、主席台和显示牌等。
技术设备用房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包括灯光控制室,消防控制室,器材库,变配电室和其他机房等;
2 灯光控制室应能看到主席台、比赛场地和比赛场地上空的全部灯光;
3 消防控制室宜位于首层并与比赛场内外联系方便,应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4 器材库和比赛、练习场地联系方便;器材应能水平或垂直运输;应有较好的通风条件;出入口大小及门的开启方向应符合器材的运输需要;
5当泵房、发电机房、空调机组等设备安放在场馆内时,应避免设备产生的噪声对比赛区和观众区的影响。
游泳比赛池规格按设施等级应符合表规定:
比赛池出发端应安装符合规则要求的出发台,其表面积至少50cm×50cm,前缘高出水面50~75cm,台面向前倾斜不超过10°,出发台应坚固而没有弹性,台面防滑,同时在水面上30~60cm处安装不突出池壁外的仰泳握手器,并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出发台有标明泳道次序的号码,并按出发方向由右向左依次排列
池身两侧应设置嵌入池身不少于四个的攀梯,攀梯不得突出池壁,其所在位置应不影响裁判工作,池壁水面下1.20m处宜设通长歇脚台,宽0.10~0.15m
跳水池及跳水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跳水池最小尺寸为16.Om×21.Om;
2 观众看台应设置在比赛跳台的两侧,避免布置在跳台后面和对面;
3除1m跳台外,各种跳台的后面及两侧,必须用栏杆围住;栏杆最低高度应为lm,栏杆之间最小距离应为1.8m,栏杆距跳台前端应为0.8m,并安装在跳台外面;应有楼梯到达各层跳台、通向lOm跳台的楼梯应设若干休息平台。
跳台结构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能;
4 设施布置的方向应避免自然光或人工光源对运动员造成眩光,室外跳水池的跳板和跳台宜朝北设置;
5 布置跳水设施一侧的池壁应设出水池的台阶;
辅助用房与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应设有淋浴、更衣和厕所用房,其设置应满足比赛时和平时的综合利用,淋浴数目不应小于表
2 应设有医务急救、广播用房;
3 技术设备用房应包括水处理室、水质检验室、水泵房、配电室等及有关机房及仓库等,当采用液氯等化学药物进行水处理时应有独立的加氯室及化学药品储存间,并防火、防爆,有良好通风;
4 竞赛组织用房应包括各项工作用房如检录室、兴奋剂检查室,工作人员和裁判用房等,还应包括设备用房,如电子服务系统、计算机、技术摄像、计时记分等用房;
5 应设控制中心,其位置应设于跳水池处的跳水设施一侧,面积不应小于5.0m×3.0m;在游泳池处应设于距终点3.5m处,面积不应小于6.0m×3.0m。
地面高出池岸0.5~1.0m,并能不受阻碍地观察到比赛场区。
6 泳跳水区前应设有强制预淋浴和消毒洗脚池(必要时设漫腰消毒池)等设施。
消毒洗脚池长度不应小于2m,宽度与通道相同,深度不应小于0.2m。
漫腰消毒池有效长度不宜小于1m,有效深度0.6~0.9m。
游泳设施的训练部分按使用可分为跳水训练馆、游泳训练馆、综合训练馆和陆上训练房等类型,训练设施使用人数可按每人4m2水面面积计算。
1 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m,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2 疏散门不得做门槛,在紧靠门口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3室内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8;
4当疏散走道有高差变化时宜做坡道。
当设置台阶时应有明显标志和采光照明。
疏散通道上的大台阶应设便于人员分流的护栏
5 踏步深度不应小于0.28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楼梯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2m,转折楼梯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楼梯宽度。
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深度不应小于1.2m;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