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研究
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学 生 的社 会 责 任 感 、 创 新 精 神 和创 业 能 力 , 促进 学 生 创 业
就 业 和全 面 发 展 。 ” 在 我 国 逐 渐 扩 大 影 响 的 国 际 劳 丁 组 织
开 发 项 目 KA B ( 全称 为 “ Kn o w A b o u t B u s i n e s s ” ) , 即 大 学 生
业 意识 、 培 养 创 业 人 才 和 提 高 创 业 素 质 无 疑 已 经 成 为 中 美 大 学 生 创 业 教 育 共 同 的理 念 和 目标 。
逐 渐 得 到学 界 的一 致认 可 。蒂 蒙斯 认 为 , 真 正 的创业 教 育
应 当面 向未来 , 着 眼于 为 美 国 的 大学 生 设 定“ 创 业 遗 传 代 一 代 ” 作为其价值取向。 这 种 创业 教 育理 念 可称 为 “ 素质 说 ” , 这 种 说 法 以 培 养 企 业
堂塑 塞 垦塑墼查
总第4 6 7 期
中 美 大 学 生 创 业 教 育 比较 分 析
口 陈 慧女
摘 要 : 大学 生创 业教 育起 源于 美 国 , 现 已经成 为世界 高等教 育发展 的 总趋 势 , 也 成为我 国高等教 育发 展 的必 然 选择 。 中关 大学 生创 业教 育 既有 相似 的 地方 , 也存 在 一 定的 差异 和 差距 。从 共 同点 来看 , 中美 大学 生创 业教 育
知识 和基 本 理 论 , 熟悉 创 业 的 基本 流 程 和 基 本方 法 , 了 解 创业 的法 律 法 规 和相 关 政 策 , 激发 学 生 的创 业 意 识 , 提 高
大 学 生创 业 教 育起 源 于 美 国 , 经过 6 0多 年 的 发 展 , 美 国大学 生 创业 教 育臻 于 成熟 和 完善 , 成 为 各 个 国 家 效 仿 和 学 习 的对 象 。 中国 的创业 教 育 对于 创业 教 育理 念 的认 知 、 目标 的 设 立 , 以 及 教 育 模 式 和 方 法 的 选 择 与 美 国 创 业 教 育
中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次出现。2 世纪 7 0 0年代初 , 国有 1 美 6所大学开
其他众 多国家对学生 的创业教 育也各具特 C P C) 该 设 了创 业课程 ,99年发 展 到 17所 高校 在 本科 色 。法 国成立 了创业 计划 培训 中心 ( E A , 17 2
}【 收稿 日期】2 1 - 8 2 01 0 — 1 [ 作者简介 ] 吕云超( 9 7 ) 男 , 17 一 , 江苏无锡人 ,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 讲师 ,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就开设 了创业教育课程——《 新创企业管理》 这 课程研讨班供学生与创业者交流。英国高等教育 ,
被后来 众多 的创业学研 究者认 为 是美 国大 学 创业 学会有“ 大学生创业技能计划” 目的是在各个专 ,
J 教育中的第一门课程 , 也是创业教育在大学的首 业的本科生课程中嵌入有关创业技能的内容 。、国 ຫໍສະໝຸດ 外 高校创 业教育 的发展历 程
( ) 一 国外创 业教育 的发展
近2 O年来 , 创业教育 在 世界 上 已逐渐 被 各 国 养大学 生 的创业 能 力 , 府 专 门拨 款建 立 了全 国 政
重视 , 、 法 、 等国的创业教育均 已推广到初 大学生 创业 委员 会 , 面 管理 全 国各 高 校 的创 业 美 英、 日 全 教 育。 19 98年 , 国政 府启 动 了 “ 英 大学 生 创 业 项 中甚至小学 , 尤其以美国最为典型。
才能创 造就业 岗位 , 缓解 社会 就业 压 力 , 才 能增 业教育的成功。2 世纪 9 年代以来的十余年中, 也 0 0 强国家经 济活力 、 促进 社会发 展 。然 而 , 国创 业 美 国的创 业 教 育进 入 一 个 成 熟 的 阶 段 。20 我 05年 教 育起 步晚 、 基础 弱 , 虽然 近几 年创 业教 育 已经 得 初 , 全美 已有 10 60多所高 等 院校开 设 了创业 的相 到教育 主管部 门和高校 的重 视 , 并有 较大 的 改观 , 关课 程, 同时 形 成 了一 整 套 系统 的创 业 教 育 计划 … 。 但与发 达 国家 相 比 , 有较 大 的差距 。由此 , 究 还 研
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体系的对比研究
摘 要: 英美国家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历史较早, 有许 多成功经验。文章探讨 了英美高校创业教育在 专 业设 置 、 养 方案 、 资 队伍 建设 、 培 师 实践环 节 等方 面的 实践 , 比较 了中外 大 学 生创 业教 育 中的差距 , 出 了 指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 希望能为国内开展创业教育提供思路。 关键词 : 业教 育 ; 比研 பைடு நூலகம் ; 创 对 大学 生创业 ; 培养体 系
课 程 , 八成 开设 了创新 类课 程 。可见 , 近 创业 创新 类
题有 关 的毕 业论 文 。
课程在英国大学中非常流行 。 英 国的谢菲尔德大学( n esy f hfe ) U i rt o Se l 制 v i i d 订 了“ 四年选 择 ”F ut a O t n) 划 。 计 第 (or hYer pi s计 o 该 划 面向计算机与工程专业大学 四年级学生 , 基本 目 标是发展与商业有关的分析及专业核心技能 、 检测 工程在商业策略中的作用 , 在商业计划 中引人工 并 具与技术 。 美 国斯坦福大学 的主要院系都开设了创业方面 的课程 , 中以商学院和工学 院的创业教育最为完 其 善 。 比如 , 学 院将 学生 的培 养 目标 定 为 : 商 领导 力 、
的人士从事兼职教学,特别是聘请成功的企业家作 为创业教育 的客座教授 ,收到了良好效果 。Mc e K一 o n等【 现调查样本 中超过 3 %的英 国大学 , w 】 发 3 有 “ 合作 者 ” 与到 创业 教育 课程 中。这些 合作 者通 常 参 来 自校 友或者 区域 内的企 业 。 比如 , 牛津 大学赛 德 商 学 院 的“ 业 与 商业 技 能 ” 程 , 一半 的课 时 由企 创 课 有 业 管理 人 员 和技 术转 移处 主管 组成 的客座 教 师 队伍 承担 , 他们分工讲授各 自工作领域内的课程内容。 同时 ,英 美 高校还 鼓励 创业 教 育者 和企业 家加 强交 流 。最 著 名 的项 目是 18 9 5年创 立 的“ 莱 兹一 普 百 森项 目”该 项 目通 过组 织成功 创业 者 和富有 经验 。 的教师一起教学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如今 , 已经 有来 自美 国及其他 3 个国家大约 30 4 4 个大学 、 学院 的超过 10 0 0多 名 创 业 学教 育 者 与企 业 家参 加 了这 个项 目。该 项 目还 衍生 出 了伯克 利分校 的普 莱 兹一 百森 项 目 , 正 在美 国以外不 断地 得 以发展 壮 大 。 并 3 英 美创 业教 育 实践环 节 英美匡家大学的创业教育实践环节建设主要从 I 学 生 创业 协会 、 办讲 座 论坛 、 举 创业 竞赛 三方 面来 组 织。 英 国的斯 特 拉 斯 克 莱 德 大学 (t tcyeun- Sr hld i a vr t)通过由学生 自主管理 的大学生企业家组织 esy i (tdnsnoFe ne re简 称 SF 开 展 创 业 Su etIt reE tpi , r s IE) 活 动 ,内容包 括 演 讲 手 艺工 作 坊 (p ehC at S ec rf Wokh p 、 rso )商业 比赛等 , 帮助学生发展创业过程 中 的领导、 团队合作 、 交流、 解决问题等能力。 美国斯坦 福大学 的学生创业社团与企业联系非常紧密 ,会经 常邀请企业有关人员带着企业面临的问题到学校来 交流 ,企业也会提供一些委托的实施项 目给学生实 际运作 。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比较研究
摘
要: 目前 , 世 界 各 国 已经 广 泛重视 并研 究 大 学生创 业 问题 , 大 学生创 业在 解 决 就 业和促 进 经 济 、 社
会 发展 中发 挥 了重要 的作 用。借 鉴 对 国外 大 学 生创 业 的 经验 , 我 国大 学生创 业 应从 转 变思想 观念 、 为 大学 , 生创 设 良好环境 氛 围 , 完善 创业教 育体 制 , 构建 良好的社 会 支撑体 系等 方 面着手 。 关键 词 : 大学 生 ; 大 学生创 业 ; 比较研 究
中 图分类号 : G 6 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7—9 0 5 X( 2 0 1 3 ) 0 8 —0 0 7 2 —0 3
儿起 就注重培养 人 的独立 自主能力 , 在 美国社会 , 绝 大多数 人 对创业持肯 定态度 。家庭 、 学校 、 社会 的共同引 导使美 国
划竞赛 ) 拉 开 了大学生 创业活动 的帷幕 。这项 比赛 的举办使
高 校开始 认识 到 , 创业教 育既 是一种 教育理 念 , 也是 一种教 育 实践 , 并开始 以战略性 的创业教 育理念指导具 体的教育改
4 . 韩国政府在推动 大学生创业 中起主导作 用
虽 然韩 国 大学 生创业 起 步 晚 , 但是 在政 府 的大力 支持 下, 韩 国青年 创业 热情 高涨 。政 府加 大资 金投 入和政 策支
国家 , 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早 , 创业环境好 , 大学生创业 能
力强 , 大学 生毕 业后创业 的比例一般 在 2 0 % 3 0 %。因此 , 我
们需 要借 鉴 国外 的先 进经 验 , 拓 宽我 国大学 生创业 实践 之
路。
一
、
国外 大 学 生 创 业 比较 研 究
苏扬两地大学生创业模式的比较与研究
优越感 、迅速 成为有 经验的职业 人 , 则是大 学生创业 就业 中要 解 决 的 最 重 要 的 问题 。
自主创业 形势多样 , 创业者都必 须是年轻人 , 有精力 、有 动 力, 敢 闯 敢 搏 、敢 于 创 新 , 大学生创 、 正 是符 合 了这 . 点 。而 苏 州 、扬 州 两 地 大 学 生 创 业 之 所 以 会 有 不 同 , 并 非 哪 一方 不 具 备 统计 , 2 0 1 0 年 苏州 籍 应届大 学 毕业生 有4 9 3 2 3 名, 到当年 1 2 月 创业者的特性 , 而是 环 境 、心 境 所 导致 。 底, 4 7 0 5 1 人 找到 了丁作 , 即就 业率达 到 了9 5 . 4 %。与此相 对应 的, 是 企业方面 , 企业提供 岗位数 的激增 是就业率攀升 的主要原 二 .苏扬 两地 大学 生创 业 因素分 析 随着就 业压 力 的增加 , 高校 已迎 来 了扩 招后 大学生就 业 的 因: 2 0 1 0 年苏州 企业提供 给应届 大学 毕业生 的 岗位数 达到 了4 3 大学 生被迫 自谋 出路 ,“ 没有创业 , 就 没有就 业”。存 l 厅个 ,  ̄2 0 0 9 年增长近5 0 %。苏州大学 生就业形势乐 观 中, 还包 高峰期 , 这 样 的大势所趋 下 , 社会 已转 变了大学 生包分配 进党政 机关 、 括_ 『大学生 自主创业部分 。 以正常的 心态接受 了大学生 多元化 的就 业办 相 对于 苏外1 大 学生就 业创业 形 势大好 的情 况 下 , 扬州大学 国有企业 的观念 , 在国家的提倡和时代 的呼 吁下 , 1 9 9 8 年召开的世界高 生就业创业不 如苏州。但总体形势 乐观 。据调查创业模 式有如 式。同时 , 等教育 大会指 明了当代大学 生要成 为 岗位创 造者 , 不但解 决 了 _ 卜 儿种 : 贷 款交学 费省钱做 生意 、附近街道 摆地摊 、租用店 面 自己的就业 问题 , 同时还为 其他人提供 就业机 会 。各级 政府和 开店 、在 网上开 网店 、DI Y大学生创业 工厂。这些模 式各 有特 众多高 校纷纷 出台优惠政 策 , 鼓励大学 生创业 。这些都 是促进
国内外创业环境比较研究
国内外创业环境比较研究创业是一项挑战性极高的事业,而成功的创业者能够带来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创业者都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挑战,比如法律、政策、市场、资金等等。
本文旨在对比国内外的创业环境,探讨哪一方面更有利于创业的发展。
一、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创业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国内,政府近年来推出了多项创业扶持政策,比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众创空间规划布局》,各地方政府也有独特的创业扶持政策。
然而,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却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过于注重形式、缺乏完善的评估机制等等。
而国外的创业扶持政策更为多元化和成熟化,不仅有政府的垂直型扶持,还有由私营企业、创投等机构合作的水平型扶持,此类机构的专业性和资金实力也有保障。
二、市场环境市场环境是创业者最直接的考验。
在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人口众多,但由于诸多因素(如质量信任度、国内市场保护机制不完善等等),市场发展缓慢。
与之相比,国外市场较为开放、竞争激烈,可创业的领域更多元化、前景也更多。
同时,创新为尊的创业理念已经深入到国外各个领域,市场上需要的东西通常是更为高质量、理念创新的产品/服务,而国内市场上的商品生产大多是一种只考虑利润的低质量产品。
三、投资环境对于创业者而言,获得资金是首要问题之一。
在国内,由于金融市场客观存在的制约因素,导致政策性资金优先投向大企业而减少流向创业企业,创业者很难获得到融资等支持。
而国外,风险投资行业较为发达,创业者也更能更好地获得天使投资、创投资金等支持。
会计界通常认为创业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产品核心能力,但资金多样性对于新兴企业同样是关键性的一环。
四、人才环境科技和人才力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在中美等国,人才素质较高、人才流动性较大,存在着激烈的人才竞争,不仅创业企业能够招到更多高素质人才,也能够借助公共创新空间、技术创新中心等以便于母公司取得最新技术的中国亿万级人口和庞大市场,虽然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也正在不断提高,在人才聚集度和环境上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比较与借鉴
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比较与借鉴摘要:通过对中美高校创业教育的环境、课程体系、师资、实施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存的问题,由此提出改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创业教育;中国;美国;比较;借鉴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2在我国,创业教育作受到日益重视。
目前创业教育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由于起步晚,我国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探索阶段。
本文对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诸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当前大学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一、中美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一)创业教育环境的比较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教育发起最早、程度最高的国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国创业教育注重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
美国文化传统崇尚个性、个人自由和独立, 鼓励通过个人奋斗获得经济上的成功, 移民文化使美国人们具有敢于挑战、敢于冒险的创业精神, 因此整个社会重视和支持创业、宽容失败。
美国的青年更是表达了强烈的创业愿望, 18- 29岁的大学生中超过60%的人想拥有自己的企业, 他们的创业动机中个人独立的愿望超过了对财富的追求。
美国创业教育注重创业内容的切身体验。
对创业内容的切身体验,使学生获取创业感性认识,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
美国创业教育组织有序,财力支持有社会保障。
美国创业教育组织创业活动开展活跃。
这些组织层次众多,有国家级、州级、地方级等。
在创业教育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的开发、教学信息交流等工作上进行相互支持。
我国的创业教育目前还只是较多地停留在舆论支持阶段,实质性行动不多,特别是针对大学创业的优惠很少,要么就是门槛太高。
能被社会投资基金相中的更是廖廖可数。
中国高校不仅缺乏创业,而且缺乏创业文化环境。
就目前而言,社会传统文化惯性给大学毕业生在创业的人际环境上带来了负累,社会对创业的态度未形成支持、鼓励的氛围,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对特别需要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存在较大的负影响。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比较及启示
①本文系2016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6SJB880065):基于融合协同视角的高职餐饮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15JSJG087):基于“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叶丁(1981—),男,江西余干人,硕士,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旅游系讲师,研究方向:高职创新创业教育。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比较及启示①王叶丁(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000)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扩大就业已刻不容缓。
大力加强大学生地创新创业教育,对缓解就业压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与起步较早的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比,我国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萌芽阶段。
研究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可以为我国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一)先于国内,教育理念引领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了第一门创新创业课程《新创业管理》。
澳大利亚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专、本科层次的创业教育,80年代中期扩展至研究生水平,主要由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完成。
1994年,日本高校开设了一门创业必修课程《产业社会与人》。
1999年11月,英国财政部投入7000万英镑巨资促成剑桥大学同麻省理工学院的合作,推动了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美国创业教育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业精神的塑造,例如百森商学院创始人蒂蒙斯教授认为创业教育是为未来的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
日本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技能以更好地面对社会现实的挑战,并具有冒险精神。
英国将创业作为一种未来的职业选择,认为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澳大利亚通过建立“小企业创业机构”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开办小企业的能力。
新加坡确立创业教育要适合经济和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通过高校、企业单位和国家之间的联动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日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郭峰 ,杨恒亮 ,高冬梅 ,等 :中 日大学 生创业 教育 比较 研究
中 日大学生创业教 育 比较研 究
郭 峰 ,杨恒 亮 ,高冬梅 ,喻跃 龙
( 中南 大学土木 工程 学院 ,湖 南长 沙,4 07) 10 5
[ 摘要] 通过对 中 日两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特点、师 资力 量、教育模式 、教育课程设置 、教育理念 、文 化 氛 围和社会环 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中 日大学生创业 教育 的差 距,并学 习借鉴 日本创业教育 的经验 ,以促
目前 ,我 国高等教育 已从传统的 “ 精英教育 ” 转为 “ 大众 化 教 育 ” 。在 这 个 转 变过 程 中 ,我 国 出 现 了大 学 生就业 难 、劳 动力 供求 矛盾 突 出的局 面 , 大 学 生 的创业 选择 和创 业 教育成 为 热 门话 题 。1 8 99
年 ,联 合 国教科 文 组织 首 次提 出 了 “ 创业 教育 ”的 概念 ,要求 高校 毕业 生 “ 只是 求职 者 ,而 首先 应 不 当是 工 作 岗位 的创造 者 ” 。创 业 教 育不 仅 要 为大 学 生 拓展 就 业途 径 ,更 要 培养 大学 生 的事业 心 、开创 性 并提 高其 技 术及 管理 能力 。
进我 国大 学生创 业教育的发展 ,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 [ 关键词] 中国 ;日本;大学生 ;创业教育 ;比较研究 [ 中图分类号] G 00 93 4 .5 . [ 文献标识码] A [ 章编号] 17 —9 X 2 1)6 0 8 — 5 文 648 3 (0 0 — 0 9 0 1
验 ,我国大学生创业 教育 的 “ ”环境一一创业 软 教育 支 持 政 策 、 大学 生 创 业支 持 政 策 以及 创 业 文
大学生创业国内外研究状况
大学生创业国内外研究状况目前国内外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领域。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大学生创业国内外研究状况,欢迎参阅。
一、国外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创业教育最初出现于欧美等国家,并一直受到重视,目前,欧美国家的创业教育已成体系,并且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最早开展了对创业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
其在创业教育上的眼光使得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受益匪浅。
目前美国仍然是创业教育领域最具有权威性的代表,其教育理念和具体的实践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同时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创业者和各行业的领袖人物,他们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价值,已经彻底改变了美国和世界。
在美国,贝勒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创业教育典范。
美国是一个崇尚务实、创新的国家,他始终以服务社会、学以致用为教育目标,并建成了多个大学和工业相互结合的教育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才能。
政府还为学生搭建了研究性的创业平台――创业园区,他们大胆地尝试将教学与社会高程度地接轨,把高校的基础设施、场地以租赁的形式租给社会上的公司,尤其是其校友所创办的公司。
这一尝试招来大批充满活力的社会企业前来,一方面学校本身作为一个市场对入驻公司形成市场资源,另一方面高校学生们作为人才对入驻公司形成人才资源。
学校可以从租赁费和学生实习的平台和研究性项目提供上获得帮助,入驻的公司则可以在技术支持、生产活力和人才资源方面受益。
于是,一种类似工业园区的模式在学校建立起来,实现了学校和社会的双赢,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实践平台和非常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
在教育思想上,美国注重精神领导。
美国高校努力促进学生与成功者的交流和合作,通过讲座、实习等形式对学生在思想上激发创业兴趣,提高创业自信,通过不同方式的互动,让更多大学生融入到创业的气氛中。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与探索我国对于创业教育的研究工作比较落后,国内各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
关于“中国创业教育环境与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研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寒假关于“中国创业教育环境与大学生创业现状”调研一、调查背景大学生这个朝气蓬勃的群体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而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国内各所高校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
而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在创业理念定位、模式构建、师资培养及课程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为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需求,亟需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
基于此,为了准确把握大学生创业现状,有针对性地做好鼓励大学生创业工作,我校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和储备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和广州市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号召,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关于探究“中国创业教育环境与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查。
华工学子对于创业持怎样的态度?又有多少人已经先人一步进行了创业?创业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他们需要学校提供何种支持? 老师对于创业又有什么看法呢?带着这些疑问,调查人员展开了此次调研工作。
二、调研目标中国创业教育环境现状如何?如今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这些都成为大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
就此,我们从关注“中国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现状”角度出发,通过这次调查,试图找出以上问题是否存在及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调研方法和时间一次调查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制定。
为了确保资料的真实性与全面性,调查人员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
派发问卷集中在2月1日至6日,2月10日至17日完成数据统计,得出相关结论。
四、样本分析本次调研样本主要是学校统一制定的问卷,共计已创业大学生问卷8份,想创业大学生问卷9份,教师问卷2份。
回收率达到100%,数据真实可靠。
五、调研结果分析(一)对已创业大学生的调查1.个人基本资料从回收的问卷来看,绝大多数已创业的都是本科或专科毕业生——在校学生专心于学习,而高学历毕业生(例如硕士、博士)则专心于科研,都与创业联系不大。
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发展的国内外模式分析
由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高校各校专业设置 学科重点科研实力及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 学科重点科研实力及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 创业教育必然各具特色不可能有统一标准化 的模式, 的模式,但是对其教育的模式研究为我校创 业教育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业教育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在院校层面,英国政府在1998 年启动了专门为在 在院校层面,英国政府在1998 校大学生设计的“学生创业项目” 校大学生设计的“学生创业项目”(The Graduate ), Enterprise Programme ),该项目既为大学生开办 公司提供咨询指导, 公司提供咨询指导,又开设创业课程研讨班供学生 与创业者交流;英国高等教育学会发起了“ 与创业者交流;英国高等教育学会发起了“大学生 创业技能计划” 目的是在各个专业的本科生 各个专业的本科生课程 创业技能计划”,目的是在各个专业的本科生课程 中嵌入有关创业技能的内容。 中嵌入有关创业技能的内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 为代表, 二。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以提高学 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 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其特点是 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 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 如何创业, 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 咨询服务。学校成立了“ 咨询服务。学校成立了“创业管理培训学 专门负责与学生创业有关的事务, 院” ,专门负责与学生创业有关的事务, 学校还设立300 万元的创业基金, 学校还设立300 万元的创业基金,对学生的 创业计划书经评估后进行种子期的融资
我国创业教育已经形成的三种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 为代表, 一。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强调创业教育 “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 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 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 将第一课堂与第 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 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 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 活动中, 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 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 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 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 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 群体
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研究
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研究大学生创业活动不仅受到自身性格、创业激情、行动力、经历经验等内在因素制约,也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经济发展状况、行业及组织特征等外在环境的影响。
创业是一粒种子,创业者则为播种者,创业环境则是这粒种子萌发成长的土壤。
尤其中国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元结构面临转型调整,加之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新的机遇,同时复杂的创业环境也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大学生创业者应正视当前尚未成熟的创业环境,做好迎万难的心理准备。
所谓创业环境,是指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和实现其创业立项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能够利用的各种因素的综合。
国外最具影响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环境构成的研究主要有,Gnyawali和Fogel提出五个维度,即政府政策和工作程序、社会经济条件、创业和管理技能、资金支持及非资金支持;GEM (全球创业观察)则将创业环境分为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及社会规范等九个方面。
国内学者关于创业环境定义颇具代表性的是:池仁勇认为创业环境包括6个子系统,分别是创业者培育系统、企业孵化系统、企业培育系统、风险管理系统、成功报酬系统和创业网络系统;苏益南则将大学生创业环境分为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教育和培训环境、融资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5个维度;陈裕先则将其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其中大环境指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小环境则指创业场所、创业设备等创业工具;张曼琳认为创业环境应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政府、社会、高校的资金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软环境指社会关系、服务等人文环境。
关于中外创业环境的比较研究,国内学者多从单一角度,集中于创业教育的对比分析,本文则尝试从多维角度对中外创业环境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更全面地衡量我国现行创业环境及存在的问题,挖掘国外创业环境成功的因素,这无疑会对我国创业环境建设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研究综述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研究综述作者:王浩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2年第05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研究的分析,发现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研究;二是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三是对大学生创业政策与外界环境的研究。
结果表明:国外大學生创业研究具体而深入,既有理论上的探讨,也有实证研究;我国近些年关于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研究成果尽管越来越多,但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测度方法略显单一;以定量方法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仍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素质;创业教育;研究情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明确规定: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充分调动大学生从业的积极性,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找到一条出路,也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关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研究国外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已有对创业者个性方面的研究等。
到了90年代,对创业的研究也从微观领域发展至宏观领域,这集中反映在对创业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等。
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Christian Luthje、[1]和Phillip H.[2]。
目前国外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大体分为风险学派、领导学派、创新学派、认知学派、社会学派、管理学派、战略学派和机会学派八大学派。
从CNKI检索情况来看,我国研究者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创业素质研究大体围绕两个方向,第一,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研究,代表性研究者是韩力争,[3]他将创业心理素质归纳为以下四个维度: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创业相关知识。
贺丹(浙江大学)、李娟(贵阳师范大学)、吴凌菲(同济大学)、彭晶(湖北工业大学)等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中西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
们 要 把 为社会 服 务 看 作 是 自己人 生 的最 高 目标 。 ”
此模 式 是将创 业 教育 融入 素质 教 育之 中 ,强调 创业
教育 “ 在培 养 学生创 业 意识 ,构建 创业 所 需 的知 重 识 结 构 ,完 善 学 生综 合 素质 ” ,将 第 一 课 堂与 第 二
创新 与创 业教 育
21 0 1年第 2 第 6 卷 期
中西 方 大 学生 创 业教 育模 式 的 比较 分 析
鲁玲 玉 ,汪早 容
( 武汉工业学院,湖北武汉,4 02) 30 3
[ 摘要 ] 随着创业 已经成 为促进就业 、缓解就业压力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的重要手段 ,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 会 的关注 。把国外的创业教育模式与 国内现有 的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概括 的比较 ,对我 国的创业教育可得到如下几
一
是 综合 性 的课程 模式 。即 由多种 类型 的课 程
组 合 构 建 而 成 。包 括 开 设专 门 的创 业 教 育 学 科 课
程 ;课 内外 结合 的科 技活 动 、社 会 实践 活动 等活 动 课程 ;通过 舆论 导 向,宣 传 媒介作 用 的环 境课 程 ; 边 学边 做 、学做 结合 的实 践课 程 。此 模 式 的代表 是 中央财 经大 学 。
课程 ,通 过一 套系 统化 的创 业 教育课 程完 成 教学 任
务 。 目前大 部分 学校 都是 采 用这种 课 程模 式 。
时 ,国内其他 院校也开始 以不 同形式大胆地进行创 业 教育 探 索与研 究 工作 ,在此 过 程 中相 互 交流 、相
互借 鉴 、相 互 合作成 为 一种 必然 趋势 。但 是从 目前
和研究结合起来 ,以课程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推 动全 校 的创业 教 育 工作 。 2 .创 业教 育实 践活 动模 式 的三种 类 型 是 以提 高学 生整体 素质 、能力 为侧 重 点 的非
大学生创业文化环境研究
大学生创业文化环境研究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社会背景下,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创业文化基础还比较薄弱。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国外的文化思想也随之而来。
但当我们已经掌握先进技术,却发现接受国外的思想文化是较为困难的,文化堕距就此产生。
因此,我们可以基于文化堕距的视角去分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文化环境,针对家庭、学校及社会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创业文化环境的现状和问题(一)家庭支持:讲求生活稳定无支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喜欢追求一种不极端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中规中矩的生活态度。
家长固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一个好的前程,不过,他们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选择一个未知的生活道路。
1.家长对创业陌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创业这样一个词汇,因此,他们觉得创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并且相对于中规中矩的就业来说没有保障。
在中国,孩子自小就在家长的呵护中成长,创业对于家长来说是一种被认为无法继续保护孩子的选择。
因此,他们不会去支持孩子创业,更不会同意他们创业。
2.孩子对家长顺从我们大学生自小就听从家长的各种安排,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敢太忤逆家长的想法。
因为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以孝道为先,所以,他们会选择听从家长的意见。
这样对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是有着严重的阻碍。
如果我们大学生创业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就很少再有信心去创业,更何况我们大学生要是想创业,必定要有资金来源,而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的首选必然是家长的资助与支持,没有家长的资助,我们大学生创业是很难起步的。
(二)高校教育培训:讲求学习为主无实践在我国,高校设置专门创业教育培训课程时间较晚,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专门的创业教育培训课程。
高校的创业教育培训在我国的高校教育实践探索和教育理论研究领域是一个较新的课题研究领域。
1.大学的教学思想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不难发现,在大学里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不过真到选择的时候绝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找工作,这种现象间接反映出我们大学的教育影响我们以后的选择。
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比较及启示
在 师资力量上 , 我们 明显落 后于美 国。 目前 , 国高校 我 从 事创业教育 的师资主要有两类 : 一类是原先从 事企业管理 学科教学 的教师 , 另一类是学生就业工作指 导教师。创业教 育师资 队伍 的多元性 、 实践性和灵活性特点是我 国当前大学 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没需 要重点解决 的问题 。 4 教育方法 。美 国高校 的创业教 育主要 通过建 设创 业 . 教育课程体系以及辅助课 程计划 和创业 项 目来 开展创业 教 育 。创业教育课程强调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 , 同时积极 利用 现 代科技一网络教学方法 。包括 提供 网络作业 、 创业课 程 、 提
供创业 、 的风险投 资、 新 小企业 的信 息 以及 提供管理 和技 术
援助 , 丰富 了创业教学形式_ 。 2 J 大学生创业教育方法不多 , 途径单 一 , 模式 封闭 , 内容 陈 旧。创业教育 与学科教育“ 两张皮” 没有 融合于学校整体育 , 人的体系中, 是在课 外时 间进行 的“ 业余教 育” 集 中教育通 , 常是到快 毕业前一个学期才开展创业 教育和就业指 导 , 使创
乏系统研究 , 也缺乏创业教育 的浓厚 氛围和有效环境 。从培
养方 案 来 看 , 创业 教育 还 没 有 成 为 一 种 新 的教 育 目标 和 教 育 改革 中心 。 2 教 育 内 容 和 课 程 设 置 。 目前 美 国 已 有 39所 大 学 至 . 6 少开 出一 门 创 业 学 课 程 。一 项 研 究 显 示 , 被 调 查 的 大 学 在
收和 借 鉴 的先 进 经 验 。
[ 关键词 ] 创业教 育 ; 比较 ; 启示 [ 中图分类号 ] G 002 4 1 [ - 文献标识码 ] A 从 目前开展情 况来看 , 我国大学生创业 教育无论从理论 认识上 , 还是从 实践探索 上都还处 于初 始阶 段。学习和借 鉴 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经验 , 有利 于加快我 国高校 创业教育 的步伐 , 以创业 人力 资源来解决 经济 可持续发 展 、
中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
杜 廷 勇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0 9 — 0 0 1 2 — 0 1
师和 创 业成 功人 士任 教 ,运 用模拟 企 业 经 营的模 式 进行 教 学 . 让
( 鲁 东大学数 学与统计科 学学院 山东 烟台 2 6 4 0 2 5 )
就 当前 我 国的就 业 形势 而 言 ,大 学 生就 业 难 已 经成 为 近年 来 社会 公认 的现 实 . 大学 生“ 毕业 即失 业” 成 为 不容 忽视 的现 象。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程度 的 日益加重 , 政府 、 学校和学生开始转换 思想 . 用“ 创造工作 岗位” 的新观念替代 “ 竞争工作 岗位” 旧模 式, 在探索的过程中。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 下, 国内各 高校纷纷开展创 业培 训课 程 . 针 对 大 学生 在 实 际创 业 中面 临的 困难 , 为 大 学 生提 供 系统 的创 业指 导 。通过创 业 课程 学习创 业知 识和 技 能 , 制 定周 密 的创 业计 划 . 减 少创 办企业 的盲 目性 . 降低 企 业 经 营的风 险 . 很 多大学生走 出象牙塔 ,开展 了各种各样的创业活动并取得 了成
一
、
“
一
学员在游戏演练中学会制定企业计划, 增强企业盈利的能力 创 业教学中普遍采用高度参与性的方式, 主要采用讲课法、 案例 法、 讨论法、 头 脑风 暴 法 、 练 习法 、 角 色扮 演 法 、 游 戏 法等 七 种 互 动 式 教 学方 法 , 将 创 业理 论 系统 的 串联 起 来 . 其 中 包括 组 建 团队 与 架 构公司、 项 目确 定与 公 司注 册 、 市场 分析 与 战略 规 划 、 成本 预 算 与 营销 策 划 、 资金规 划 与销 售 管理 、 财 务培 训 与财 务 管理 、 投 资 收 益 与风 险评 估 、 创 业计 划 于开 业 准备 等方 面 。 在 培 训结 束后 . 学 生基 本 形 成创 业 计 划 , 并 能 够制 定创 业 计划 书 与 中国相 比 , 美 国的创 业教 育课 程 内容更 加 丰 富 . 形 式 更加 多样。以斯坦福 大学为例 。 斯坦福大学具有较完善的创业教育课 程体 系 , 在 课 程 体 系构 建 中始 终 坚持 三 个 基本 原 则 , 即 文科 和 理 科结合 , 教学和科研结合 , 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美国的创 业教 学 内容 多以现 实社 会 的 状 况 为切 入 点 ,实 用性 和 针对 性 较 强, 而 与此 相 比 , 我 国教 学所使 用的案 例 多为 舶 来品 . 探 究 性 与体 验 性 内容 较 少。 此外, 美 国大 学创业 实践 活动 十分 丰 富 。 既有专门 的 实践 导 向型 课程 , 如 商 业机 会 选择 、 商 业计 划 书制 定 、 资 本 筹 集 等, 又有各式各样的 实践活动 , 如 市场调查、 企业 实地考察、 实际 体验、 创业计划大赛、 创 业交流会等 , 而且每学期安排科 学周密。
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
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摘要:中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急需一股新兴的创新性企业为经济注入新血液,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大学生处于创新旺盛期,是创业的主力军。
但是,我国的创业教育却是刚刚起步,应当对国外的教育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办法。
本文就是通过比较中外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企业等环境的比较,从中找出可以借鉴的办法,让更多的大学生开办更多的企业,实现自我就业,最终使我国的创业教育水平与先进国家接轨,让能创业的大学生使社会经济更加的繁荣。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环境;借鉴;影响因素;Comparison of th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of CollegeStudentsZHONG Kun WeiAbstract:China is in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at present, need a new innovative enterprises inject new blood for the economy,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college students are in the period is the main force of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However, China's education has just started, should be on the foreign education takes its essence, goes to its dregs. This article is by comparing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foreign families, schools, government, social enterprise environment, find ways we can learn from, and allow more students to open more enterprises, realize self employment, eventually make China's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level and integrate with the advanced countries, so that college students make the economy more prosperous.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reference;Influence factors;一、中外创业环境之比较当今的创业者置身在家庭、学校、政府等环境下,可以说环境因素影响人的创业本质,也就是说环境影响个人的精神,决定创业者的内在潜质。
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对研究
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对研究作者:张胜利,武美玲来源:《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6年第4期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对研究张胜利,武美玲(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摘要]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萧条,引起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现象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尽管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发展高度重视,但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我国大学生创业层次低、成功率低、成效不显著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研究中以政策扶持力度、社会包容度、创业教育体系、帮扶体系、创业项目选择、就业观念等方面为着眼点,对比分析了中、美、英、韩等国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寻找我国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缺陷,探索促进我国大学生创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发展现状;教育体系;社会环境;中外差异;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 G6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893X(2016)04?0104?03大学生创业即在校大学生、应届毕业生创办企业的活动,其本质为使大学生成为就业机会的创造者[1]。
1998年5月,我国首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在清华大学隆重举办,正是这次赛事拉开了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帷幕。
时至今日,近二十年过去了,虽然政府和高校不断出台激励措施,但我国大学生创业层次低、成功率低、比例低的现象却愈发突出,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就业机会的贡献很小。
国外大学生创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扶持体系,有许多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中、美、英、韩四国大学生创业环境及发展状况分析(一)社会环境中、美、英、韩四国大学生创业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得到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总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和阶段性经济危机,大量的企业、工厂倒闭、公司裁员,造成就业岗位严重短缺,就业机会严重不足,许多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并非主动选择,而是迫于现实的无奈之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研究大学生创业活动不仅受到自身性格、创业激情、行动力、经历经验等内在因素制约,也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经济发展状况、行业及组织特征等外在环境的影响。
创业是一粒种子,创业者则为播种者,创业环境则是这粒种子萌发成长的土壤。
尤其中国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元结构面临转型调整,加之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新的机遇,同时复杂的创业环境也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大学生创业者应正视当前尚未成熟的创业环境,做好迎万难的心理准备。
所谓创业环境,是指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和实现其创业立项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能够利用的各种因素的综合。
国外最具影响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环境构成的研究主要有,Gnyawali和Fogel提出五个维度,即政府政策和工作程序、社会经济条件、创业和管理技能、资金支持及非资金支持;GEM(全球创业观察)则将创业环境分为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及社会规范等九个方面。
国内学者关于创业环境定义颇具代表性的是:池仁勇认为创业环境包括6个子系统,分别是创业者培育系统、企业孵化系统、企业培育系统、风险管理系统、成功报酬系统和创业网络系统;苏益南则将大学生创业环境分为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教育和培训环境、融资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5个维度;陈裕先则将其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其中大环境指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小环境则指创业场所、创业设备等创业工具;张曼琳认为创业环境应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政府、社会、高校的资金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软环境指社会关系、服务等人文环境。
关于中外创业环境的比较研究,国内学者多从单一角度,集中于创业教育的对比分析,本文则尝试从多维角度对中外创业环境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更全面地衡量我国现行创业环境及存在的问题,挖掘国外创业环境成功的因素,这无疑会对我国创业环境建设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及政策环境角度展开对比分析,全方位把脉我国创业环境现状、与国外的差距以及存在问题和相应的应对之道。
一、中外创业文化之比较当今时代,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而创业文化俨然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内在动力,是依托于创业实践活动的与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相符合的一种文化现象。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认为,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创业不仅创造众多就业岗位,更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壮大,大学生是知识经济的未来主导者,其创业文化的培育亟待解决。
而发达国家的创业体系相对完备,创业成功者不胜枚举,与其成熟的创业文化密不可分,而我国创业及创业文化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创业文化的培育经验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中美创业文化比较美国大学生的主动性源于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自由平等的经济环境和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这构成了美国创业文化的基础。
在美国,人们从小就受到自立自强、勇于冒险的教育,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及探险,独立意识和自主创业精神的种子从孩童时代便已萌芽。
反观国内,中国小农文化根深蒂固,“学学而优则仕”、“不做出头鸟”,加之计划经济时代的熏陶,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都受到压抑,导致创业意识、竞争意识、主动意识淡薄,这都不利于创业文化的形成。
中美两国对成功的评价标准也早就创业文化的差异。
美国社会似乎更能包容失败者,其鼓励教育成就了失败者的再次成功,人们尊重个人的选择及生活方式,而我国“成王败寇”观念深入人心,盲目追求成功,功利主义浓厚,对失败者缺乏宽容,加之人才流动受限及创业园区的行政管理模式,致使个性鲜明的企业难以存活。
另外,美国的移民文化也对创业文化形成有促进作用。
移民的喜爱流动、家乡观念淡薄、更重现实、不看重出身和尊重自由和隐私的社会心理,使得创业者富于创造力,没有传统观念的包袱和束缚。
而国内千百年来的儒家文化根植中华儿女心理,求稳怕变、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等思想严重阻碍创业文化的生长。
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硅谷的创业文化是对西方外向型文化的最好诠释,值得我们借鉴。
硅谷是从农业去开始起步,与多数创业者的白手起家可谓不谋而合。
硅谷鼓励创新、鼓励冒险、鼓励打破旧观念、推陈出新突破束缚、不怕失败勇于尝试的硅谷文化造就了一批批成功的企业家。
鼓励冒险的典型代表就是风险投资基金众多,不仅为硅谷提供了金融支持,同时也促使硅谷形成敢于冒险、不断进取的创业精神;硅谷不怕失败,不以失败为耻反为荣,硅谷企业家及风险投资者更倾向于有创业失败经验的求职者和创业者,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激励了创业者敢为天下先,追求成就;硅谷激烈的竞争促使创业者革新产品、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并共享知识信息,缩短创新时间,乐于交流经验和新想法,不断追求创新和卓越;硅谷文化包容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且硅谷职员的更新率在20%-30%之间,硅谷企业间具有极高的流动性,这有益于技术扩散和培养经验丰富的企业家。
2、对我国的启示(1)创业文化从校园文化入手,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思维思想的最主要场所,而大学阶段对大学生创业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努力营造鼓励、理解的文化氛围,宣传创业文化和创业思想,鼓励大学生创新、宽容失败;培养潜在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将创造性的创业教育融于大学教育之中,改变教师已有陈旧观念和旧有僵化体制,为创业精神提供培育土壤;注重实践,举办讲座、报告会、座谈会、创业模拟,加强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的实施,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顺利对接。
(2)创业文化源于社会文化,大学生创业意识不足归根结底是社会创业意识和创业活力较弱的结果,这取决于社会的创业文化背景。
我国历史上就有重农抑商的传统,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往往轻视实业而青睐官场,而经济发达国家追求财富、创造财富观念成为创业的直接动力。
改变旧有观念、转变官本位的社会体制、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对创业文化的形成作用重大。
美国硅谷之所以被称为创业的天堂与其包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有很大关联,故提升国民素质、转变不合理的成功观念和财富观念有助于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
二、中外创业教育的比较分析创业教育是由英语“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翻译而来。
最早是由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博尔提出的。
他把创业教育总结为: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我国创业教育始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标志着高校创业教育的开端。
我国创业教育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将着重分析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点,以期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1、国外创业教育分析(1)美国是创业教育最早实行的国家,1947年哈佛商学院Myles Mace教授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Management of New Enterprises)被研究者奉为创业教育中的第一门课程。
根据Solomon和Fernald关于全美高校本科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显示,1979年有127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1982年增加到315所,1986年为590余所,1999年为1060所,2005年则达到1800余所。
近年来,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已趋完备和成熟,创业教育已在高校中普遍实施。
美国目前有100多个创业教育中心,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者协会等成为联系学校和社会的各种纽带。
不仅如此,美国从小学就开始实行创业教育,在小学和中学的实践课上鼓励学生在经商方面进行尝试,甚至把学校部分商业活动让学生参与经营;美国注重对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一般由具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担任,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和技术创新专家则担当兼职教师。
(2)自1987年英国政府发起“高等教育创业计划”(Enterprise in High Education Initiative,简称EHE),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不仅传授知识技能,并将与工作相关的学习课程纳入这一计划。
政府出台各种具体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学校则进行教师培训、课程改革、雇主合作和学生参与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保证创业教育顺利实施。
2004年6月英国政府还推出一项创业竞赛活动,参与人员已超过百万,以改变青少年对创业的态度,认识到创业对个人发展的作用,提高青少年参与创业的激情、素质和能力。
同年9月,英国政府设立英国大学生创业促进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Geographic Education,NGGE),其主要为各高校在培养学生企业家素质、促进学生自我创业方面提供理论研究支持,并研究成功案例应用于创业教育。
此外,英国设有众多基金,如“大学挑战基金”(University Challenge Fund)、“科学创业挑战基金”(The Science Enterprise Challenge Fund)、“高等教育创新基金”(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 Fund,HEIF)、“高教援助基金”(High Education Reach Out Fund)、“王子基金”(Prince’s Trust)、“凤凰基金”(Phoenix Fund)等。
(3)日本于1995年出台了《科学技术基本法》,促进了创业教育的衍生和发展,1998年《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的生效进一步促进学术界对产业界的技术转移,各学术研究机构纷纷设置技术转移组织(TLO)。
2001年实施产业集群计划,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企业与大学及研究机构合作,开发培育新产业,以创业带动地方创新水平。
日本文部科学者对日本高校创业教育情况的调查显示,2002年日本共有205所大学导入创业教育培养科目,占日本687所大学的30%左右;筑波大学2003年的调查显示,44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的系统课程、236所大学设有创业教育讲座,其中早稻田大学已经具备完整的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有专门负责机构,研究生由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负责,本科生创业教育则有学校开放教育中心负责,各学校根据专业特色设置不同课程。
日本创业教育分为面向本科生的创业教育、与当地政府或行业协会合作的创业培训以及面向高中生的创业教育。
(4)瑞典对创业教育的关注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1年瑞典创新系统政府机构(VINNOVA)拥有年度预算1.5亿欧元,2004年瑞典主要企业、能源和通信部及教育部联合提出“创新瑞典”战略,旨在培养新型工商业和创新型人才,2006年9月,“2007-2013年区域竞争力、创业精神与就业的国家战略”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