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王智秋,刘慧

第一部分研制“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背景

一、对研制《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必要性的认识

(一)规范教师专业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设立教师合格标准,促进教育公平。

(三)为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提供目标参照。

(四)符合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五)小学教师录用、评价、考核、注册的依据。

(六)是制定《中国教师标准》的基础性文本。

二、研制《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原则

(一)体现教育发展规律,特别是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要求。

(二)针对性,国际视野与本土实际相结合。

(三)可操作性,具体可行。

(四)通用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五)发展性与引领性。

三、研制的思路与过程

思路:在对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过程,使标准研制过程具有小学一线教师、校长、高校培养培训机构专家、教育决策管理人员的广泛参与。

过程:现状研究、国际比较、标准开发、试测与咨询、修改与完善。

四、研制阶段

1、2008—2009年国际比较、现状调研、测试形成初稿。

2、2010年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组建课题组,开始修改、完善文本。

3、2010年11月2日召开“教指委会”研讨文本。

4、2010年12月19—20日教育部师范司在北京召开“教师教育标准汇报研讨会”,征求教师教育专家意见。

5、2011年2月提交了“送审稿”。

6、2011年10月参照《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文本格式做进一步修改

7、2011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专家审议会

8、2011年11月2—3日三个标准研制组主要负责人集中统稿,再次提交送审稿(2)

9、2011年11月中旬教育部党组讨论通过。

10、2011年12月初,形成现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

第二部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结构和内容

一、框架结构

维度(3个):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三个层次领域(13个):基本要求(58项):

二、内容

(一)基本理念

小学儿童身心发展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小学教师只有了解并遵循这些规律才能给予儿童适合的教育。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儿童接受的第一种学校教育形式。因而,小学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小学教师需经过正规的专业性培养与培训,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态度、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小学教师必须经过资格准入,在小学教育工作中不断进行专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1、学生为本

小学儿童是主动发展的、享有基本权益的个体。小学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和平等权益。小学儿童具有好奇好问、天真活泼、规则意识强等鲜明特点,小学教师要尊重和遵循小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小学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学校学习生活促进小学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小学教师应对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教育工作全面负责,坚持科学教育方法,因人施教,促进小学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2、师德为先

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大、理性认识萌芽并快速发展、对成人又相对依赖的儿童,小学教育阶段也是儿童进入超越家庭范围的社会化起始阶段,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既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与帮助又是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因此,小学教育是需要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事业,小学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富有爱心、耐心和细心,热爱儿童,为人师表,给予儿童精心的教育培养,保证儿童快乐、健康地成长。

3、能力为重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工作,小学各学科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都需要科学设计与合理组织。在不同的情境和条件下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儿童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和行为表现,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才能提供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教育策略。小学教师要主动把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提升专业能力,形成教育智慧。4、终身学习

小学教师既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又是与小学儿童、与教育改革以及社会共同成长的学习者。小学教师要形成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了解社会的变化和教育变革,了解初等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追求新知和吸纳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提升教育智慧。

(二)内容与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8.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9.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13.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业知识

(五)小学生发展知识

19.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0.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

22.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