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局部修订)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为方便了解规范修订的变化并提出意见,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为方便了解规范修订的变化并提出意见,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简述1完善规范的完整性,完善规范的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补充结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设计”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构方案”结构抗倒塌设计” 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3完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内容,增加以构件分项系数进行应力设计等内容。

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度,预应力构件稍放松;调整了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

度,预应力构件稍放松;调整了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

4增加楼盖舒适度要求,规定了楼板竖向自振频率的限制。

5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

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

6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7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

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8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

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及相关规定。

9结构分析内容适当得到扩展,提出非荷载效应分析原则。

结构分析内容适当得到扩展提出非荷载效应分析原则。

适当得到扩展,10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10 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11 完善了连续梁、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内力调幅的设计方法。

12 补充、完善材料本构关系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内容。

“ 任意截面”“ 简化计算”13 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任意截面”移至正文,简化计算”移至附录。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主要变化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主要变化

章节变动:预应力补充内容后由第6章调到第10章修订原则:∙提高安全储备,保证结构安全∙提高抗灾能力,以人为本∙完善耐久性设计∙高性能高强材料的应用∙规范合理分工协调修订的主要内容:(1)增加结构方案和结构防倒塌设计的原则,提高结构在偶然作用下的抗灾性能。

(2)面对我国大量既有建筑安全性与改造的迫切需要,增加既有结构设计的原则规定。

(3)调整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组合,以及预应力构件的验算要求。

(4)增加楼盖舒适度的设计,控制结构竖向自振频率。

(5)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适当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提出了使用期维护、管理的要求。

(6)淘汰低强度钢筋,采用高强2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的要求。

(7)解决配筋密集的困难, 提出并筋(钢筋束)配置的规定。

(8)扩充结构分析内容及各种效应的分析方法,提出非荷载效应(温度、收缩)分析的原则。

(9)完善结构构件考虑二阶效应的计算方法。

(10)适应复杂结构非线性分析及设计, 完善材料本构关系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内容。

(11)增加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的安全性, 完善双向受剪设计方法, 调整冲切承载力计算。

(12)补充拉、弯、剪、扭复合受力构件设计的相关规定, 明确应力配筋的有关要求。

(13)调整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宽度及刚度的计算方法, 计算结果略有放松。

(14)改进钢筋锚固和连接的方式, 补充完善机械锚固、机械连接等手段。

(15)考虑配筋特征值调整钢筋最小配筋率, 增加安全度, 同时控制大截面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16)在梁柱节点中引入钢筋机械锚固的有关规定, 简化锚固配筋构造。

(17)补充、完善各类装配整体式结构及叠合式(水平、竖向)结构的设计原则及构造要求。

(18)调整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新工艺、新材料预应力损失计算的规定。

(19)增加无粘结预应力的有关内容, 补充、完善各种预应力构件的配筋构造措施。

(20)调整混凝土构件抗震等级以及有关内力调整的规定, 提出抗震钢筋延性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目录前言1总则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2.1 材料性能3基本设计规定3.1 一般规定3.2 结构方案3.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3.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3.5 耐久性设计3.6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3.7 既有结构设计原则4材料4.1 混凝土4.2 钢筋5结构分析5.1 基本原则5.2 分析模型5.3 弹性分析5.4 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5.5 弹塑性分析5.6 塑性极限分析5.7 间接作用分析6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6.1 一般规定6.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6.3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6.4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6.5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6.6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6.7 疲劳验算7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7.1 裂缝控制验算7.2 受弯构件挠度验算8构造规定8.1 伸缩缝8.2 混凝土保护层8.3 钢筋的锚固8.4 钢筋的连接8.5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9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9.1 板9.2 梁9.3 柱、梁柱节点及牛腿9.4 墙9.5 叠合构件9.6 装配式结构9.7 预埋件及连接件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10.1 一般规定10.2 预应力损失值计算10.3 预应力混凝土构造规定11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11.1 一般规定11.2 材料11.3 框架梁11.4 框架柱及框支柱11.5 铰接排架柱11.6 框架梁柱节点11.7 剪力墙及连梁11.8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11.9 板柱节点附录A 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附录B 近似计算偏压构件侧移二阶效应的增大系数法附录C 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与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C.1 钢筋本构关系C.2 混凝土本构关系C.3 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C.4 混凝土强度准则附录D 素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D.1 一般规定D.2 受压构件D.3 受弯构件D.4 局部构造钢筋D.5 局部受压附录E 任意截面、圆形及环形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附录F 板柱节点计算用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附录G 深受弯构件附录H 无支撑叠合梁板附录J 后张曲线预应力筋由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附录K 与时间相关的预应力损失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前言前言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文)要求,本规范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成。

GB 50010

GB 50010

GB 50010
一、标准简介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pdf全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0年8月18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43号》发布的国家标准,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1.7、3.3.2、4.1.3、4.1.4、4.2.2、4.2.3、8.5.1、10.1.1、11.1.3、11.2.3、11.3.1、11.3.6、11.4.12、11.7.1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二、编制背景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成。

三、适用范围
本标准的目的是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经济,保证质量。

本标准适用于房屋和一般结构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和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和特殊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四、原文内容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封面如下图所示,共分11章10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设计规定;材料;结构分析;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构造规定;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概况-文档资料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概况-文档资料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环境类别 一
条 室内干燥环境; 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二a
室内潮湿环境;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下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干湿交替环境; 水位频繁变动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冰冻线以上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0.15 0.10
3.0
5.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
●混凝土结构宜按下列要求进行防连续倒塌的概念设计: (1)采取减小偶然作用效应的措施; (2)采取使重要构件及关键传力部位避免直接遭受偶然作 用的措施; (3)在结构容易遭受偶然作用影响的区域增加冗余约束, 布置备用传力途径; (4)增强重要构件及关键传力部位、疏散通道及避难空间 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
4.耐久性设计 (1)确定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 (2)提出材料的耐久性质量要求; (3)确定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满足耐久性要求相应的技术措施; (5)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6)提出结构使用阶段检测与维护的要求。 注:对临时性的混凝土结构,可不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5)配置贯通水平、竖向构件的钢筋,采取有效的连接措 施并与周边构件可● 对持久设计状况、暂短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用 内力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 状态设计表达式:
g 0S R
R R fc , fs , ak , / g Rd
gRd——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对静力设计,一
般结构构件取1.0,重要结构构件或不确定性较大的结构 构件根据具体情况取大于1.0的数值;对抗震设计,采用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gRE代替gRd的表达形式;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3
9 扩充了结构分析内容—分析模型 楼盖刚度
5.2.3 进行结构整体分析时,对于现浇结构或装配整体式结构, 可假定楼盖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当楼盖开有较大洞口或
其局部会产生明显的平面内变形时,在结构分析中应考虑其影响。
【说明】一般的建筑结构的楼层大多数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有现浇面层
的预制装配式楼板,可近似假定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以减少结 构的自由度数,简化结构分析。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对大多数建筑结构进行分 析,其分析精度都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说明】超静定混凝土结构在出现塑性铰的情况下,会发生内力重分布。可 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构件截面之间的内力调幅,以达到节约的目的。
5.4.2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和构件,应选 用符合本规范4.2.4条规定的钢筋,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的要求,且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要求不出现裂缝、三a、三b类环境,不考虑。
5 试验分析方法。——剪力墙及孔洞周围,疲劳,框架桁 架主要节点等。 2
9 扩充了结构分析内容—分析模型(单独列出)
5.2.2 混凝土结构的计算简图宜按下列方法确定 1 梁、柱、杆等一维构件的轴线宜取为控制截面几何中心的连 线,墙、板等二维构件的中轴面宜取为控制截面中心线组成的平 面或曲面。 2 现浇结构和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梁柱节点、柱与基础连接处等 可作为刚接;非整体浇筑的次梁两端及板跨两端可作为铰接。 3 梁、柱等杆件的计算跨度或计算高度可按其两端支承长度的 中心距或净距确定,并应根据支承节点的连接刚度或支承反力的 位置加以修正; 4 梁、柱等杆件间连接部分的刚度远大于杆件中间截面的刚度 时,在计算模型中可作为刚域处理。 [计算简图中的基本问题的处理方法]
【说明】采用基于弹性分析的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弯矩调幅时,调整的 幅度及受压区的高度均应满足本条的规定,以保证构件出现塑性铰的位置有 足够的转动能力并限制裂缝宽度。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Hale Waihona Puke 11/3421.3 试设计分析
1) 试设计的工程 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9年7月开始进行试设计。试设 计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提供设计软件,7个单位对7种结构 形式的10个工程进行设计及分析、对比。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框架-筒体结构(办公楼)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框架结构(办公楼)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框架- 剪力墙结构(多层厂 房)、排架结构(单层厂房)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板柱结构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框架结构(教学楼)、框架-剪力墙结 构(商住楼)、剪力墙结构(商住楼)。
8.对于荷载、内力不大,由最小配筋率确定截面配筋 的情况,采用更高强的500MPa钢筋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中高强的400MPa级钢筋可能成为未来的主力钢 筋。 9.板柱结构在限制高度24m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措施 后,可以满足抗震的基本要求。在钢筋等级不变的 情况下用钢量增加10~15%,但采用高强钢筋后, 可以持平或减少。这种结构形式作为车库、商场、 仓储等结构有一定的优势。 10.综上所述,修订规范的工程适用性较好。在适当提 高安全储备、抗灾能力、耐久性能的情况下,通过 技术进步和采用高强材料等措施,有效地落实了节 材、减耗、环保的目标。
γRd——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确定性分项系数
2 对二维、三维混凝土结构构件,当按弹性或弹塑性方法分析并以 应力的形式表达时,可将混凝土应力按区域等代成内力设计值,按 3.3.2条进行计算;也可直接采用多轴强度准则进行设计验算。 (3.3.3条)
上述表达式能适应多轴强度计算、应力设计、既有结构设计以 及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等情况。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局部修订)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局部修订)

0
1.00 1.729
x 0.674 0.731 0.800 0.869 0.695 0.756 0.828 0.897 0.703 0.766 0.840 0.908
As=As′/mm2 1599.67 772.73 155.25 -250.24 2037.98 1123.06 452.66 28.16 2260.99 1302.45 605.38 170.41
54 1.00 1.443 0.748
2477.29
2477.29
0.95 3511.20
18 1.00 1.863 0.821
1223.23
1223.23
0.95 3511.20
0
1.00 2.640 0.908
275.27
320.00
N0400/kN 4916.89 4027.55 3303.26 3183.34 5371.00 4388.45 3608.26 3183.34 5602.09 4573.50 3765.37 3183.34
5.00 0.00
0
0.001 0.002 0.003 0.004 0.005
混凝土应变e c
素混凝 土试件
◆以往教科书:
e 纵筋配
筋率
f y′ =Es× 0
0.89% =200000×0.002
纵筋配 筋率
=400MPa
2.5%
◆混凝土内配有纵向钢筋也可使混凝土的变形能力有一定提高, 随着纵筋配筋率的增大,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变化不大,但峰值 应变有较明显增大,由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有很好的粘结,当 混凝土应力接近或达到峰值时,纵筋起到了一定的卸载和约束 作用。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徐变,变形增大(1.25) ◆欧美等国的规范取 f y′ = f y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局部修订)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局部修订)

轴压比 0.8 0.8 0.8 0.8 0.9 0.9 0.9 0.9 0.95 0.95 0.95 0.95
N/kN 1830.40 1830.40 1830.40 1830.40 2059.20 2059.20 2059.20 2059.20 2173.60 2173.60 2173.60 2173.60
RRB400 5.0
预应力筋 3.5
4.2.5 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s可(原应)按表4.2.5采用。
◆局部修订中,刪除了HRBF335钢筋脾牌号,取消了原表注, 正文中的”应”改为”可”。
◆由于制作偏差、基圆面积不同以及钢绞线捻紧程度差异的影 响,实际受力后的变形模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通常不同程 度地偏小。因此,必要时可通过试验测定钢筋的实际弹性模量, 用于设计计算。
实配As/mm2 1599.67 772.73 320.00 320.00 2037.98 1123.06 452.66 320.00 2260.99 1302.45 605.38 320.00
N0400/kN 3146.74 2563.25 2243.81 2243.81 3456.01 2810.45 2337.41 2243.81 3613.37 2937.02 2445.17 2243.81
4.2.4 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δgt不应小 于表4.2.4规定的数值。
表4.2.4 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限值
钢筋 品种
δgt(%)
HPB300 10.0
普通钢筋
HRB335、(删去HRBF335) HRB400、HRBF400、 HRB500、HRBF500
7.5
1630.07
1630.07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修订的主要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修订的主要
减小,恢复力差,也可能发生非延性破坏。 • 焊接:可实现直接传力,力学性能最为优越;施工质量不
易保证且难以检验,存在温度应力的影响。 3)基本原则: • 连接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 宜限制钢筋在构件同一跨度或同一层高内的接头数量。 • 宜避开结构的关键受力部位。
八、构造规定(3)
——钢筋的连接(2)
• 5)布置原则 • 结构设缝应“一缝多能”,减少设缝的数量 • 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满足缝的功能 • 考虑构造做法和施工的可行性
五、结构安全及结构方案(2)
——结构方案(5)
4.合理结构方案要诀
• 四要:方正规矩、传力直接、冗余约束、备用途径。 • 四忌:头重脚轻、奇形怪状、间接传力、材料脆性。 • 四强:强脚柔腰、强柱弱梁、强墙轻板、强化边角。 • 四宜:连接可靠、围箍约束、空心楼盖、以柔克刚。
截面越大、配筋越多的不合理结果。 • 基础筏板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度降低,取为0.15%。 • 大截面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应限制临界厚度不小于截面
四、修订的主要内容(3)
——完善设计计算方法
1.应力设计及非线性分析 2.本构关系及混凝士多轴强度准则 3.简化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P-δ二阶效应计算 5.调整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6.复合受力计算 7.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8.调整裂缝宽度—挠度的验算
四、修订的主要内容(4)
——完善基本构造要求
1.放宽伸缩缝间距控制 2.调整钢筋保护层厚度 3.控制钢筋锚固长度 4.钢筋连接设计 5.最小配筋率调整 6.特厚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2.结构方案的基本原则
• 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与构件的承载力不属同一层次,是结构 安全的最重要的保证;
• 与建筑方案协调的合理结构选型、传力途径、构件布置能 够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引用标准名录1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93 基本设计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混凝土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 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结构选型、传力途径和构件布置;2 作用及作用效应分析;3 结构构件截面配筋计算或验算;4 结构及构件的构造、连接措施;5 对耐久性及施工的要求;6 满足特殊要求结构的专门性能设计。

3.1.2 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3.1.3 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应包括: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出现疲劳破坏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结构的连续倒塌;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

3.1.4 结构上的直接作用(荷载)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及相关标准确定;地震作用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确定。

间接作用和偶然作用应根据有关的标准或具体条件确定。

直接承受吊车荷载的结构构件应考虑吊车荷载的动力系数。

预制构件制作、运输及安装时应考虑相应的动力系数。

对现结构,必要时应考虑施工阶段的荷载。

3.1.5 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 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中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

对其中部分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可根据其重要程度适当调整。

对于结构中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宜适当提高其安全等级。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_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_50010-2010

台风、暴雨下的抗倒塌设计 屋面积冰的抗倒塌设计 罕遇地震的抗倒塌设计 抗倒塌设计的范围,地质灾害等不包括在内
26
2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概念设计
3.6.1 混凝土结构宜按下列要求进行防连续倒塌的概念设计: 1 采取减小偶然作用效应的措施; 2 采取使重要构件及关键传力部位避免直接遭受偶然作用的措 施; 3 在结构容易遭受偶然作用影响的区域增加冗余约束,布置备 用传力途径; 4 增强重要构件及关键传力部位、疏散通道及避难空间结构的 承载力和变形性能; 5 配置贯通水平、竖向构件的钢筋,采取有效的连接措施并与 周边构件可靠地锚固; 6 通过设置结构缝,控制可能发生连续倒塌的范围。
14
2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基本思想
结构的冗余特性
结构冗余特性是指结构在初始的局部破坏下改变原有的传力路径, 并达到新的稳定平衡状态的能力特征。充分的结构冗余特性允 许结构“跨越”初始的局部破坏而不向外扩展, 从而避免连续性 破 坏或倒塌的发生。 结构的冗余特性首先取决于结构体系的类型。比如, 无支撑框架 主要取决于梁柱连接的刚度、楼层数和跨数; 有支撑框架主要取 决于支撑的数量和分布, 以及适量的刚性梁柱连接构成的双重 防御机制。
(1) 结构连续性倒塌控制与设计的基本思想
★突发事件是难以预测的, 其发生的概率小但危险大, 且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正逐渐增加, 减小结构遭受突发事件的影响值得 学者与设计人员广泛关注和慎重考虑; ★加强局部构件或连接对减小结构遭受突发事件的影响是有益 的, 但更重要的是提高结构整体抵抗连续性倒塌的能力, 从而 减少或避免结构因初始的局部破坏引发连续性的倒塌, 而一般 情况下要求结构在突发事件下不发生局部破坏是不可取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修订的主要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修订的主要

四、修订的主要内容(3)
——完善设计计算方法
1.应力设计及非线性分析 2.本构关系及混凝士多轴强度准则 3.简化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P-δ二阶效应计算 5.调整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6.复合受力计算 7.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8.调整裂缝宽度—挠度的验算
四、修订的主要内容(4)
——完善基本构造要求
1.放宽伸缩缝间距控制 2.调整钢筋保护层厚度 3.控制钢筋锚固长度 4.钢筋连接设计 5.最小配筋率调整 6.特厚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9.规范管理体制有待改革,垃圾专利及广告性标准 对科技创新及规范应用的影响。
三、本次修订的原则(1)
1.适当增加结构的安全储备以及抗灾性能,注重结构 的整体稳定性;
2.规范从以截面配筋计算为主扩展到结构体系的设计, 强调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3.淘汰低强材料采用高强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落实“四节一环保”;
六、既有结构再设计
1.适用范围
• 安全复核、改变用途、延长年限按原规范执行 • 改建、扩建、加固、改造须重新设计
2.既有结构的检测
• 须全面检测既有结构,确定既有部分的设计参数 • 既有材料设计强度按实测分析取值 • 反映既有几何参数及已有缺陷。
3.后浇结构及设计
• 后加部分与时俱进,取现行规范值 • 进行整体分析,加强结构整体稳固性 • 按两阶段成形的叠合结构设计
八、构造规定(2)
——钢筋的锚固
1.锚固设计的原则 • 锚固的意义:实现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传力及变形协调,是
钢筋受力和两种材料构成的结构构件承载受力的基础。 • 矛盾和难度:太短难以满足受力要求,太长不经济且不易施
工。 • 形式变化:多种机械锚固的开发和应用。 • 修订原则:依托技术进步,挖掘锚固潜力。 2.锚固设计方法: • 增加了机械锚固的形式 • 最小锚固长度:不小于0.6倍基本锚固长度、15d及200mm。 • 锚固长度修正系数的细化。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局部修订)参考文档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局部修订)参考文档
5.00 0.00
0
0.001 0.002 0.003 0.004 0.005
混凝土应变e c
素混凝 土试件
◆以往教科书:
e 纵筋配
筋率
f y′ =Es× 0
0.89% =200000×0.002
纵筋配 筋率
=400MPa
2.5%
◆混凝土内配有纵向钢筋也可使混凝土的变形能力有一定提高, 随着纵筋配筋率的增大,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变化不大,但峰值 应变有较明显增大,由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有很好的粘结,当 混凝土应力接近或达到峰值时,纵筋起到了一定的卸载和约束 作用。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徐变,变形增大(1.25) ◆欧美等国的规范取 f y′ = f y
HRBF400、HRBF500、HRB335、RRB400、HPB300钢筋; 梁、柱和斜撑构件的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 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
2 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HRB335、HPB300、 HRB500、HRBF500钢筋。
3 预应力筋宜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 筋。 (原4款合并为3款)
极限强度标准值 f ptk 800 970 1270 1470 1570 1860 1570 1720 1860 1960 980 1080 1230
抗拉强度设计值 f py 510 650 810 1040
1110 1320 1110 1220 1320 1390 650 770 900
抗压强度设计值 f py′ 410
410N/mm2调整到435N/mm2,保持与抗拉强度设计值一致; 对轴心受压构件,由于受混凝土极限压应变0.002的限制, 当采用500MPa级钢筋时,其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取为

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主要修订内容

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主要修订内容

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主要修订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2010版与2002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着重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主要修订内容,从总体性设计要求、计算公式、构造要点和构造要求等方面分析了新旧规范的异同点。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内容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ntrast analysis of 2010 edition with 2002 version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code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GB50010-2010) the main revision content, from the overall design requirements, formula, the structure, main points and structural requirement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new and old standard.Keywords: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Standard; Revision content一、概述2010年8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同时废止。

新规范基于适当提高结构安全储备、抵御灾害能力、保证结构安全等原则,在旧规范基础上作了一定的补充、完善和提高。

本文着重介绍新规范的主要修订内容,并与旧规范进行对比说明。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2011-12-31日志:《深度解析钢筋平法11G101 系列[附高清图集》有详細讲解。

现行规范不仅对钢筋验收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且对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提出了检测的要求。

通过这些年的技术发展和检测方法的进步,钢筋保护层的无损检测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成为常规检测方法之一,各地质量监督站也把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测作为工程主体质量验收前实体抽检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

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

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

不使用相应的标准垫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

这些现象都与施工单位不重视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不严有关。

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应该可以完全堵绝的。

2、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

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

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

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

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3、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

完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23

完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2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010-2010(2015年版)1总则1.0.1为了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经济,保证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特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1.0.3本规范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及《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原则制定。

本规范是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1.0.4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2.1.2素混凝土结构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2.1.3普通钢筋steel bar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各种非预应力筋的总称。

2.1.4预应力筋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中施加预应力的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等的总称。

2.1.5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置受力普通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2.1.6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配置受力的预应力筋,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2.1.7现浇混凝土结构在现场原位支模并整体浇筑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2.1.8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2.1.9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钢筋、连接件或施加预应力加以连接,并在连接部位浇筑混凝土而形成整体受力的混凝土结构。

2.1.10叠合构件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既有混凝土结构构件)和后浇混凝土组成,以两阶段成型的整体受力结构构件。

2.1.11深受弯构件跨高比小于5的受弯构件。

2.1.12深梁跨高比小于2的简支单跨梁或跨高比小于2.5的多跨连续梁。

2.1.13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台座上张拉预应力筋后浇筑混凝土,并通过放张预应力筋由粘结传递而建立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压比 0.8 N/kN 1830.40 e01/mm 108 Cm 1.00
hns
1.135
x
0.674
As=As′/mm2 1599.67
实配As/mm2 1599.67
N0400/kN 3146.74
0.8
0.8 0.8 0.9 0.9 0.9 0.9 0.95 0.95 0.95 0.95
1830.40
◆ 用300MPa级光圆钢筋取代235MPa级光圆钢筋,将其规 格限于直径6mm~14mm,主要用于小规格梁柱的箍筋 与其他混凝土构件的构造配筋。对既有结构进行再设计 时, 235MPa级光圆钢筋的设计值仍可按原规范取值; ◆ 取消HRBF335牌号钢筋; ◆ 箍筋用于抗剪、抗扭及抗冲切设计时,其抗拉强度设计 值发挥受到限制(360MPa),不宜采用强度高于400MPa 级的钢筋。当用于约束混凝土的间接配筋(如连续螺旋 配箍或封闭焊接箍等)时,钢筋的高强度可以得到充分 发挥,采用500MPa级钢筋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牌号 HPB300 HRB335 HRB400、HRBF400、RRB400 HRB500、HRBF500 抗拉强度设计值f y 270 300 360 435 抗压强度设计值f y′ 270 300 360 435(原410)
◆局部修订中将500MPa级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从
410N/mm2调整到435N/mm2,保持与抗拉强度设计值一致; 对轴心受压构件,由于受混凝土极限压应变0.002的限制, 当采用500MPa级钢筋时,其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取为 400N/mm2。
1.911
2.731 1.256 1.443 1.863 2.640
0.809
0.897 0.690 0.748 0.821 0.908
979.42
45.48 4073.50 2477.29 1223.23 275.27
979.42
320.00 4073.50 2477.29 1223.23 320.00
表4.2.5 钢筋的弹性模量 (×105 N/mm2)
牌号或种类 HPB300钢筋 HRB335、 (删去HRBF335) HRB400、HRB500钢筋 HRBF400、HRBF500钢筋 RRB400钢筋 预应力螺纹钢筋 消除应力钢丝、中强度预应力钢丝 钢绞线 弹性模量Es 2.10
2.00
2.05 1.95
1830.40 1830.40 2059.20 2059.20 2059.20 2059.20 2173.60 2173.60 2173.60 2173.60
54
18 0 108 54 18 0 108 54 18 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234
1.455 1.865 1.120 1.208 1.405 1.769 1.114 1.197 1.384 1.729
0.731
0.800 0.869 0.695 0.756 0.828 0.897 0.703 0.766 0.840 0.908
772.73
155.25 -250.24 2037.98 1123.06 452.66 28.16 2260.99 1302.45 605.38 170.4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局部修订)简介 及高强钢筋的工程应用
郑州大学 刘立新 2015年12月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015年局部修订)简介
(一)修订背景和过程 ●根据“四节一环保”要求,提倡应用高强、高性能钢筋。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同意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2010局部修订的函”(建标标函[2013] 29号的要求,于2013年启动,2015年8月通过审查、2015 年9月颁布,目前正在出版社印刷。
取消HRBF335 限于小直径
400 500
540 630
HRB500 HRBF500
4.2.3 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 y、抗压强度设计值 f y′ 应 按表4.2.3-1采用;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 py、抗压强度 设计值 f py′应按表4.2.3-2采用。 当构件中配有不同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应采用各自 的强度设计值。
3608.26
3183.34 5602.09 4573.50 3765.37 3183.34
4.2.4 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δgt不应小 于表4.2.4规定的数值。
表4.2.4 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限值
普通钢筋 钢筋 品种 HPB300 10.0 HRB335、(删去HRBF335) HRB400、HRBF400、 HRB500、HRBF500 7.5 预应力筋 RRB400 5.0 3.5
δgt(%)
4.2.5 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s可(原应)按表4.2.5采用。 ◆局部修订中,刪除了HRBF335钢筋脾牌号,取消了原表注, 正文中的”应”改为”可”。 ◆由于制作偏差、基圆面积不同以及钢绞线捻紧程度差异的影 响,实际受力后的变形模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通常不同程 度地偏小。因此,必要时可通过试验测定钢筋的实际弹性模量, 用于设计计算。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0 0.001 0.002 0.003 0.004 0.005 混凝土应变e c
混凝土应力s c/MPa
素混凝 土试件 纵筋配 筋率 0.89% 纵筋配 筋率 2.5%
◆以往教科书: f y′ =Es×e 0 =200000×0.002 =400MPa
4.2.2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普通钢 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极限强度标准值应按表4.2.2-1采 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的极限强度 标准值及屈服强度标准值应按表4.2.2-2采用。
表4.2.2-1 普通钢筋强度标准值(N/mm2)
牌号 HPB300 HRB335 HRB400 HRBF400 RRB400 说明 限于小直径 公称直径d(mm) 6~14(原6~22) 6~14 (原6~50) 6~50 6~50 屈服强度标准值 300 335 极限强度标准值 420 455
表4.2.3-2 预应力筋强度设计值(N/mm2)
种类
中强度预应力钢丝
极限强度标准值 f ptk
800 970 1270 1470
抗拉强度设计值 f py
510 650 810 1040
抗压强度设计值 f py′
410
消除应力钢丝
1570 1860 1570 1720
1110 1320 1110 1220
●500MPa级钢筋偏压、轴压构件计算比较 fy=435N/mm2,fy‘=435N/mm2(轴压400, b=400mm,h=400mm
C30混凝土,fc=14.3N/mm2,a1=1.0,b1=0.8, xb=0.482, l0/h=10
C50混凝土,fc=23.1N/mm2,a1=1.0,b1=0.8, xb=0.482, l0/h=15
轴压比 0.8 0.8 0.8 0.8 0.9 0.9 N/kN 2956.80 2956.80 2956.80 2956.80 3326.40 3326.40 e01/mm 108 54 18 0 108 54 Cm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对轴心受压构件,当采用HRB500、HRBF500钢筋时, 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 y′应取400 N/mm2。横向钢筋的抗 拉强度设计值f yv应按表中 f y的数值采用;但用作受剪、受 扭、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时,其数值大于360N/mm2时应取 360N/mm2。(强条)
表4.2.3-1 普通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
●根据我国钢筋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GB1499.1、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GB1499.2的变化对混凝土结 构用钢筋的品种进行了调整,共涉及7条条文的修改,及 部分条文的勘误。
(二)主要修订内容
4.2.1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选用: 1 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可采用HRB400、HRB500、 HRBF400、HRBF500、HRB335、RRB400、HPB300钢筋; 梁、柱和斜撑构件的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 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 2 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HRB335、HPB300、 HRB500、HRBF500钢筋。 3 预应力筋宜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 筋。 (原4款合并为3款) ◆将400MPa、500MPa级高强热轧带肋钢筋作为纵向受力的 主导钢筋推广应用,尤其是梁、柱和斜撑构件的纵向受力 配筋应优先采用400MPa、500MPa级高强钢筋; ◆淘汰直径16mm及以上335MPa级热轧带肋钢筋,保留小直 径的HRB335钢筋,主要用于中、小跨度楼板配筋以及剪 力墙的分布筋配筋,还可用于构件的箍筋与构造配筋;
◆混凝土内配有纵向钢筋也可使混凝土的变形能力有一定提高, 随着纵筋配筋率的增大,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变化不大,但峰值 应变有较明显增大,由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有很好的粘结,当 混凝土应力接近或达到峰值时,纵筋起到了一定的卸载和约束 作用。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徐变,变形增大(1.25) ◆欧美等国的规范取 f y′ = f y
772.73
320.00 320.00 2037.98 1123.06 452.66 320.00 2260.99 1302.45 605.38 320.00
2563.25
2243.81 2243.81 3456.01 2810.45 2337.41 2243.81 3613.37 2937.02 2445.17 2243.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