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 第十二章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第十二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定义: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羧酸(Carboxylic Acid),其通式为RCOOH ,其中R-可以是烷基或芳基。

羧酸的羟基被其它基团取代的化合物称为羧酸衍生物(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第一节 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一、 结构1. 羰基C 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三个sp2杂化轨道形成的三个σ键在同一平面上,键角大约为120度。

2. 键长:C=O 双键键长为123pm ,C —O 单键键长为136pm 。

3. p –π共轭:碳原子的P 轨道和羧基氧的一个P 轨道相互交叠形成π键。

4. —COO-结构:羧基离解为负离子后,负电荷就完全均等地分布在O —C —O 链上,即两个C —O 键键长完全平均化。

0.127nmCHOO0.127n m二、 分类1、根据羧基羧连接烃基不同,将羧酸分为脂肪、脂环和芳香羧酸。

2、根据羧酸分子中所含的羧基数目不同,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三、 命名1、 羧酸常用俗名:通常根据天然来源命名。

如:HCOOH 蚁酸,HOOC —COOH 草酸。

2、 IUPAC 命名法:与醛的命名相同,即选择含有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靠近羧基一端开始编号;对于脂环酸和芳香酸,则把脂环或芳环看作取代基来命名;多元羧酸,选择含两个羧基的碳链为主链,按C 原子数目称为某二酸;如有不饱和键角要标明烯(或炔)键的位次,并使主链包括双键和叁键。

例如:COOHCH 2CH 2CH 2COOH环已基甲酸4—环已基丁酸CH 3(CH 2)7CH=CH (CH 2)7COOH 9—十八碳烯—酸(俗称油酸)第二节 羧酸的物理性质 一、 溶解性羧酸分子可与水形成氢键,所以低级羧酸能与水混溶,随着分子量的增加,非极性的烃基愈来愈大,使羧酸的溶解度逐渐减小,6个碳原子以上的羧酸则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 熔沸点1、 熔点:随着C 原子的增加呈锯齿状的变化。

有机化学徐寿昌第二版第12章醛和酮核磁共振

有机化学徐寿昌第二版第12章醛和酮核磁共振
羰基是个极性基团,分子间偶极的静电引力比较大
◆醛酮的红外光谱
羰基化合物在1680~1850cm-1处有一个强的羰基伸 缩振动吸收峰。醛基C-H在2720cm-1处有尖锐的特征 吸收峰。
乙醛的红外光谱
1
2
羰基若与邻近基团发生共轭,则羰基吸收频率降低: 苯乙酮的红外光谱
12.4.1 亲核加成反应 ◆烯烃的加成一般为亲电加成. ◆醛、酮的加成为亲核加成,易与HCN、NaHSO3、
R1 R2
例如:
C=C
R1 R2
+Ph3P=O
=O + Ph3P=CH2
=CH2
CH3CH=CHCHO+ Ph3P=C(CH3)2
CH3CH=CHC=C(CH3)2
该反应1945年由德国化学家Wittig发现,对有机合成特别是 维生素类的合成做出了巨大贡献。1979年Wittig 在82岁时获得了 Nobel化学奖.
◆反应历程(亚硫酸氢根离子为亲核试剂):
O
◆ -羟基磺酸钠与等摩尔的NaCN作用,则磺酸基可 被氰基取代,生成 -羟基腈,避免用有毒的氰化氢, 产率也比较高。
PhCHONaHSO3PhCHSO3NaNaCNPhCHCNHCl/△ PhCHCOOH
OH
OH
OH
பைடு நூலகம்
◆醛酮与NaHSO3的加成反应活性: 甲醛>乙醛>苯甲醛>丙酮>环戊酮>苯乙酮(不反应).
◆希夫碱还原可得仲胺。在有机合成上常利用芳醛与 伯胺作用生成希夫碱,再还原来制备仲胺。
⑦醛酮与Wittig试剂的加成:
Wittig试剂为磷的内蓊盐,即磷叶立德.由三苯基磷 与卤代烷反应得到磷盐.磷盐与碱作用得到Wittig试 剂: Ph3P+—C-R1(R2). 反应通式为:

有机化学:12 羧酸及羧酸衍生物

有机化学:12  羧酸及羧酸衍生物
-
C
+
O C O
H
(二)羧基上羟基的取代反应
O 酰卤 O 酸酐 O O 酯 O 酰胺 R C X R C O C R R C O R R C NH2(R)
1.成酯反应
O R C OH + H OR' H
+
O R C OR' + H2O
称酯化反应 反应特点:用酸做催化剂,反应可逆,速率慢
1.成酯反应
(1)诱导效应
HCOOH > CH3COOH > CH3CH2COOH
pKa 3.77 4.76 4.88
(一)酸性
如:卤素的位置——越靠近羧基影响越大
CH3CH2CHCOOH Cl
CH3CHCH2COOH CH2CH2CH2COOH Cl Cl
pKa
2.86
4.41
4.70
卤素的数目——越多,酸性越强
RCH2COOH + RCHCOX
X RCHCOOH
X X 该反应称为赫尔-佛尔哈德-泽林斯基(Hell-VolhardZelinsky)反应。 α-位如果还有H,可以进一步发生卤代反应,直至 所有α-H全部反应完。
问:
COOH CH3COOH 1 COOH 2 H2C COOH COOH 3
CH3COOH+SOCl2
pKa
4.20
3.83
4.09
4.10
2.电子效应的影响

邻位取代:
C和 I 都发挥作用,还有空间效应,情况复杂。
除氨基外,-X、-CH3、-OH、NO2酸性都比间 位或对位取代的强。邻位有取代时,羧基与 苯环不共平面,苯环电子云向羧基偏移少。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有机含氮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有机含氮化合物

(电子效应的影响)
:
:
:
:
:
2. 芳胺
NH3 >
NH2
N
H H
综上所述: 脂肪胺 > NH3 > 芳香胺>酰胺
NH2 >
NH

N
pkb 9.30
13.80
近乎中性
取代芳胺的碱性:
取代基对芳胺碱性的影响,与其对酚的酸性的影响刚好相反。
在芳胺分子中,当取代基处于氨基的对位或间位时, 给电子基团使碱性↑,而吸电子基团使碱性↓。且取代基 在对位时影响更显著。如:
RNH2 1°
R2NH 2°
R3N 3°
§12-1-2胺的制备方法 1. 氨或胺的烃基化 亲核试剂:NH3、RNH2(以1°胺为宜)。 烃基化试剂:卤代烃
RX + NH3
RNH3+X NH3 RNH2 + NH4+X
2. 腈和酰胺的还原
O
=
CH3
N C6H5
C
CH3
LiAlH4, 醚
CH3
N C6H5
的卤代烃还要高。 (2) 溶解性 硝基化合物的相对密度都大于1,不溶于水。硝基化
合物不仅溶于有机溶剂,而且还溶于浓硫酸。
(3) 多硝基化合物受热易分解而发生爆炸,如:TNT 炸药、2,4,6-三硝基苯酚(俗称:苦味酸)。
但有的多硝基化合物具有类似天然麝香的香气,而被 用作香水、香皂和化妆品的定香剂。如:
硝基中,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上的p轨道相互重叠, 形成包括O、N、O三个原子在内的共轭体系:
O RN
O

R N =O
O

由于键长的平均化,硝基中的两个氧原子是等同的
2、 物理性质 (1) b.p: 因-NO2是一个强极性基团,因此硝基化合物具有较

有机化学 第12章 含氮化合物

有机化学 第12章 含氮化合物

NH2 对氨基苯磺酸

4.命名芳胺时,当氮上同时连有芳基和脂肪烃基时, 应在芳胺名称前冠以N– ,明确取代基位置。
NHCH3 N(CH3)2 CH3 NCH2CH3
N-甲基苯胺
N,N-二甲基苯胺
N-甲基-N-乙基苯胺

5.氨基连在侧链上的芳胺,一般以脂肪胺为母体来 命名
CH2CH2NH2 2-苯乙胺
(二)氨与醇或酚反应
Al2O3 350~400℃,0.5MPa
CH3OH + NH3
CH3NH2 + (CH3)2NH + (CH3)3N + H2O
OH
+ NH3
(NH4)2SO3 150℃,0.6MPa
NH2
+ H2O
二、由还原反应制胺
(一)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这是制备芳胺常用的方法。 (二)醛和酮的还原氨化 醛和酮与氨或胺反应后,再进行催化氢化,称为醛 和酮的还原氨化。
NH2 MnO2,H2SO4 ~10℃ O O
§12—4 季铵盐和季铵碱
一、季铵盐 叔胺与卤代烷反应,生成季铵盐。 季铵盐是无色晶体,溶于水,不溶于非极性
有机溶剂。 季铵盐的最重要用途是用作阳离子表面活性 剂和相转移催化剂
二、相转移催化剂
(一)含义ຫໍສະໝຸດ 当两种反应物互不相溶时,就 构成了两相。由于反应物之间不容易接触, 反应较难进行,甚至不发生反应。若加入一 种催化剂使反应物之一由原来所在的一相, 穿过两相之间的界面,转移到另一相中,使 两种反应物在均相中反应,则反应较易进行。 这种催化剂叫做相转移催化剂。
(三)与叔胺反应 脂肪族叔胺在强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形成盐。芳 香族叔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氨基对位取代的亚硝 基化合物(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 醛和酮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 醛和酮

分子量
58
58
58
60
沸点
-0.5
48.8
56.1
97.2
共四十八页
第三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huàxuéxìngzhì)
δ δO CC
H
R (H )
酸和亲电试剂进攻富电子的氧 碱和亲核试剂进攻缺电子的碳
涉及醛的反应(氧化反应 ) α H 的反应 羟醛缩合反应
卤代反应
醛酮中的羰基由于π键的极化,使得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
机理(jī lǐ):
共四十八页
氨的衍生物能与醛、酮起加成反应,用于鉴别羰基的存在,称为羰基 试剂。
常用试剂:2,4-二硝基苯肼
R C
R'
O + H2NNH
NO 2
NO 2
R
-H2O
C
NNH
R'
NO 2
NO 2
黄色(huángsè)结 晶
反应产物用稀酸水解(shuǐjiě),可生成原来的醛、酮。用与分离和提纯醛或酮。
羰基是醛、酮的官能团。
O
R1
R
CO
CO
R2
H
O
羰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它们既是参与生物代谢过程的重要物质(wùzhì),如甘油

(HOCH2CHOHCHO)和丙酮酸 (HOOCCOCH3)是细胞代谢作用的基本成分,
又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体。
共四十八页
第一节 醛和酮的分类(fēn lèi)和命名
共四十八页
一 、亲核加成反应(jiā chénɡ fǎn yīnɡ)
亲核加成反应是羰基(tānɡ jī)的特征反应,亲核试剂NuA与羰基C=O反应。

有机化学 第十二章 羧酸

有机化学 第十二章 羧酸

王鹏
山东科技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2.3 羧酸的物理和波谱性质
二、1H-NMR:
-COOH: δ范围 10~14 邻近羧基的碳上的氢移向低场区, δ约2~2.6 O CH2 C O H
δ: 2~3
10~13
如p282 图13-2异丁酸的核磁图 羧酸核磁的另一特点是活性氢交换后低场区信号 减弱或消失
王鹏
12.4 羧酸的化学性质
酯化反应的亲核取代机理:
O R C OH + H
+

+OH

OH R

R

C
OH
.. R'O H ..
C
+.. O R'
OH H O R C OR'
OH

+ OH OR'
H2O 快 慢
R
C
R
C
OR'
H
+
+ OH2

叔醇更倾向于酸碱中和机理,即酸失去H+,叔醇 失去OH-,剩余部分结合成酯
溶解性:
低级脂肪酸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水(因为易与水成分子间 氢键)。随着碳原子数增加,水溶性逐渐降低
熔沸点:
羧酸的熔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其他化合物高许多
王鹏
山东科技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2.3 羧酸的物理和波谱性质
一、IR:
O-H:3560~3500(单体)3000~2500(二聚) C=O:1720,C-O:1250 羧酸的红外特征是强而宽的羧基峰和羰基峰
王鹏
山东科技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2.2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二章答案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二章答案

第十二章 羧酸1. 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

H CCH 2COOHCH 3H 3C(1)ClCHCH 2COOHCH 3(2)COOHCOOH (3)(4) CH3(CH 2)4CH=CHCH 2CH=CH(CH 2)7COOH (5) 4-methylhexanoic acid (6) 2-hydroxybutanedioic acid (7) 2-chloro-4-methylbenzoic acid (8) 3,3,5-trimethyloctanoic acid1. 1. 解:解:(1)3-甲基丁酸 (2)3-对氯苯基丁酸 (3)间苯二甲酸 ( 4)9,12-十八二烯酸十八二烯酸CHCH CHCOOH COOHCl CHCH CCH CHCHOH HCOOH + PClCOOH + PClΔ碱石灰NaCO3Tollens试剂(+)银镜 NaCO3I2 + NaOH(+)△(-)KMnO 4/H (△(丁二酸 二酸己二酸(△() 正丙醇 HBr1) Mg , Et 2O2) CO ; 3) H +O CH HBrNaCNCNH 3OOH H2SO4△H HBr(CHMg Et O1) CO22) H OCl2POH COOH SOCl2COCl CH3CH2COONa THF1) CO222) H+OEtOHH+甲为CH3CH 2COOH , 乙为HCOOC 2H 5 , 丙为CH 3COOCH 3 . 7. 指出下列反应中的酸和碱. (1) 二甲醚和无水三氯化铝二甲醚和无水三氯化铝; (2) (2) 氨和三氟化硼; (3) 乙炔钠和水乙炔钠和水 7.解:按Lewis 酸碱理论:凡可接受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基团称为酸,凡可给予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基团成为碱。

Lewis 碱: 二甲醚二甲醚,, , 氨氨, , 乙炔钠乙炔钠乙炔钠. . Lewis 酸: 三氯化铝三氯化铝 , , , 三氟化硼三氟化硼三氟化硼 , , 水.8. (1) 按照酸性降低的次序排列下列化合物:①乙炔、氨、水; ②乙醇、乙酸、环戊二烯、乙炔(2) 按照碱性降低的次序排列下列离子:①C H3- , CH3O-, HC≡C- ; ②C H3O- , (CH3)3CO-, (CH3)2CHO-8.解:(1)酸性: ①水>乙炔>氨;②乙酸>环戊二烯>乙醇>乙炔(2)碱性:①CH3->HC≡C- >CH3O-; ②(CH3)3CO->(CH3)2CHO->依分OHCOOHCOOHC CHCH3綜上所述,马尿酸的结构为:C NHCHO。

有机化学第12章 醛和酮

有机化学第12章   醛和酮

离反应体系,才得到醛。
CH3CH2OH
K2Cr2O7/ H+ 50℃
CH3CHO
由仲醇氧化制得的酮不易氧化,此法更适宜制备酮。
有机化学
醛酮
16
CH3(CH2)6CH2OH
CrO3 . 吡啶 CH2Cl2 ,25℃
CH3(CH2)6CHO
95%
H3C CH CH CH2OH
巴豆醇
CrO3 . 吡啶 H3C CH CH CHO
O
CHO
CH3O
C CH3
OH
4-甲氧基苯乙酮
2-羟基苯甲醛 水杨醛
CHO
3,8-二甲基-2,7-壬二烯-1-醛
柠檬醛
O
5-甲基-2-异丙基环己酮
有机化学
薄荷醛酮酮
12
二、醛酮的制法
1、烯烃氧化 (双键、H氧化)
R CH
C R' ① O3 R'' ② Zn/ H3O+
R CHO
+
O
R' C
R''
H2C C CH3
命名(羰基碳不计入烃基)。如:
H3C
O C CH2CH3
甲基乙基酮 甲乙酮
O C CH2CH3
苯基乙基酮
苯乙酮
O CH2CH3 苯基乙基醚
苯乙醚
原因:系统命名也有“苯乙酮”,结构与此结构不同。
有机化学
醛酮
7
(2)系统命名法
醛酮的系统命名与醇的系统命名相似。
A: 脂肪族醛酮的命名
脂肪醛的命名与伯醇的命名相似,脂肪酮的命名 与仲醇的命名相似。
环己酮1环己基2丙酮1苯基1乙酮苯乙酮苯基甲基酮巴豆醛肉桂醛chocho3苯基丙烯醛苯基丙烯醛2丁烯醛丁烯醛有机化学124甲基2正丙基戊醛4甲基3乙基26庚二酮4甲氧基苯乙酮2羟基苯甲醛水杨醛choohcho38二甲基27壬二烯1醛5甲基2异丙基环己酮柠檬醛薄荷酮cho有机化学131烯烃氧化ch二醛酮的制法双键h氧化有机化学142由炔制备炔烃水合ohchhgo分子内重排chchchohchcchcocl164含h的醇的氧化和脱氢h氧化常用氧化剂

有机化学 第十二章 含氮化合物

有机化学 第十二章 含氮化合物

胺的化学性质(P374)
结 构 分 析
2014-12-28
18
1、 胺的碱性和成盐反应
1) 胺的碱性
胺的水溶液和氨一样发生解离反应而呈碱性:
Kb值愈大或pKb值愈小则碱性愈强;反之愈弱。
2014-12-28 19
一些胺的pKb值
2014-12-28
20

脂肪胺的碱性大于芳香胺
脂肪胺 氨
芳香胺
2014-12-28
6
12. 2. 1 胺的分类、命名和结构(P370)
1 、 胺的分类:
① RNH2:伯胺; R2NH:仲胺; R3N:叔胺 ② RNH2--脂肪胺; ArNH2 --芳香胺 ③ RNH2:一元胺; H2NRNH2:二元胺;多元胺
*注意: 伯、仲、叔胺与伯、仲、叔醇的不同涵义 叔碳
Hofmann 消除的取向
2014-12-28
33
比较:卤代烷的消除取向—Saytzeff 取向 (决定于产物的稳定性)
H H3C CH2 CH ' CH X
H CH2 NaOC2H5 H3C CH2 CH CH
H CH2
主要
主要产物为双键上取代基最多的烯烃。
2014-12-28 34
Hofmann消除取向的解释 (决定于反应物的结构) 从β-氢的位阻和酸性的差别分析
1 含氮化合物的还原 2 酰胺的降解制备 3 氨或胺的烃基化
2014-12-28
50
1、 含氮化合物的还原
(1)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还原剂:H2-Ni(orPt)、Fe(orSn)+HCl、(NH4)2S……
NO2 + 3H 2 NO2
Fe+HCl Ni 常温常压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缩合反应(含本章总结习题课)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缩合反应(含本章总结习题课)

当α C
NaOC2H5 , NaOH
H 只有一个时, 不易反应, 须加强碱:
(C6H5)3CNa , LDA, 叔丁醇钠 等.
4.2 混合酯缩合反应
一般选用
一个酯有 α H 一个酯没有 α H
用强碱
O C
OCH3
+ CH3
O C
NaH
OCH3
H+
O
O
C CH2 C OCH3
+ CH3OH
OO
O
C2H5O C C OC2H5 + CH3CH2C OCH3
O
O
NaOC2H5
CH3 C OC2H5 + CH3 C CH3
O
O
CH3 C CH2 C CH3 + C2H5OH
O
NaNH2 CH3I
O
不对称酮的酰基化及烃基化的区域选择性:
1.热力学控制:用三甲基氯硅烷实现
O CH3 (C2H5)3N
DMF
(CH3)3SiCl
CH3Li
O-Li+ CH3
CH3I
CH3COOH + HCHO + H N
H+ CH2COOH CH2 N
( HOOCCH2CH2
N
)
OH + HCHO + H N
OH H+
CH3CN + HCHO + H N
CH2 N H+
NCCH 2CH2 N
不对称酮 曼尼希碱
得 混合物. 霍夫曼消除反应
NCCH2CH2 N 或 碱 NC-CH=CH2 + H-N
2EtOEtOH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2章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2章

第十二章 醛酮和核磁共振一、命名下列化合物:1.CH 3CHCH 2CHO CH 2CH 32.(CH 3)2CH CCH 2CH 33.C CH 34.CH 3OC OH 5.CHO6.C OCH 3710.CH 3CH 2CH3C C11.(CH 3)2C=NNO 2NHNO 2二、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1,2-丁烯醛 2。

二苯甲酮 3, 2,2-二甲基环戊酮COCH 3CH 3CH 3CH=CHCHOC4.3-(间羟基苯基)丙醛 5, 甲醛苯腙 6,丙酮缩氨脲CH 2CH 2CHOOHH 2C=N NHCH 3CH 3C=N NH C O NH 27,苄基丙酮 8,α-溴代丙醛CH 2CH 2CH 2CH 3C CH 3CH CHOBr9,三聚甲醛 10,邻羟基苯甲醛CH 2OCH 2OCH 2OCHO OH三、 写出分子式为C 5H 10O 的醛酮的同分异构体,并命名之。

CH 3CH 2CH 2CH 2CHOCH 3CH 3CHCH 2CHOCH 3CH 2CHCHOCH 3(CH 3)CCHOCH 3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3CH 3CH(CH 3)2C C C酮: 2-戊酮 3-戊酮 3-甲基-2-丁酮四、 写出丙醛与下列各试剂反应所生成的主要产物:1,NaBH 4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

2,C 6H 5MgBr 然后加H 3O + CH 3CH 2CH 2OHCH 3CH 2CHC 6H 5OH3.LiAlH 4 ,然后加水 4,NaHSO 3 5, NaHSO 3然后加NaCNCH 3CH 2CH 2OHOHCH 3CH 2CHSO 3NaCH 3CH 2CHCNOH6,稀碱 7,稀碱,然后加热 8,催化加氢 9,乙二醇,酸OHCH 3CH 2CHCHCHOCH 3CH 3CH 2CH=CCHOCH 3CH 3CH 2CH 2OHCH 3CH 2CHO O CH 2CH 210,溴在乙酸中 11,硝酸银氨溶液 12,NH 2OH 13,苯肼Br CH 3CHCHOCH 3CH 2COONH4CH 3CH 2CH=NOH CH 3CH 2CH=NNH五、 对甲基苯甲醛在下列反应中得到什么产物?六、苯乙酮在下列反应中得到什么产物?1.COCOCOCOCH3CH3CH3CH3+HNO3H2SO4COCONO2CH3O-+HCCl3+NaBH4CHCH3OH+MgBrCOMgBrCH3C6H5CH3CC6H5OHH3O+2.3.4.七、下列化合物中那些能发生碘仿反应?那些能和饱和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加成?写出反应式。

有机化学 第十二章 羧酸衍生物和碳酸衍生物

有机化学 第十二章  羧酸衍生物和碳酸衍生物
第十二章 羧酸衍生物和碳酸衍生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羧酸衍生物 羧酸衍生物涉及碳负离子的反应及其 在合成中的应用 碳酸衍生物、油脂和原酸酯
第一节
一、结构
羧酸衍生物
O O O O O R C X R C O C R' R C OR' R C NH2
酰卤
酸酐

酰胺
羧基中羟基被置换生成羧酸衍生物,它们经简单 的水解反应可转变为羧酸. 腈 ( RCN ) 水解生成羧酸,故也在本章予以讨论.
NHCOCH3
5-乙酰氨基-7-(2氧代丙基)-2-萘甲酸
2-乙酰氧基苯甲酸
乙酸(3-甲氧基-4氰基苯基)酯
三、物理性质
酰氯酸酐:低级的酰氯和酸酐是有刺鼻气味的液体, 高级的为固体。 酯:低级的酯具有芳香的气味,可作为香料。乙酸 异戊酯(香蕉味);丁酸甲酯(菠萝味); -辛內酯(椰子味)。十四碳酸以下的甲酯和 乙酯均为液体。 酰胺: 由于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高。除甲酰胺外均是
4-Chlorocarbonylbezioc acid
普通命名法: -溴丁酰溴 IUPAC 命名法: 2-溴丁酰溴 对氯甲酰基苯甲酸 对甲氧基苯甲酰氯
4-氯甲酰基苯甲酸
2 酸酐的命名
单酐:在羧酸的名称后加酐字; 混酐:将简单的酸放前面,复杂的酸放后面再加酐字 O 环酐:在二元酸的名称后加酐字。
O O CH3COCCH3 Acetic anhydride O O CH3COCCH2CH3 O Aceticpropionic anhydride Succinic anhydride O

R'OH +RCO-
2. 酸性下水解
O C2H5CO18C2H5 + H2O

有机化学——第12章糖类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12章糖类化合物

葡萄糖单元是通过α-1,4-苷键相连。与直链不同的是,每隔20-25
个葡萄糖单元,就有一个以α-1,6-苷键相连的支链。
α-1,6-苷键
α-1,4-苷键
32
性质:
(1) 水溶性: 热水
直链淀粉:溶解 支链淀粉:糊化
(2) 水解性:大分子 淀粉 蓝糊精
小分子 无色糊精 麦芽糖 D-葡萄糖
红糊精
(3) 显色反应:
-苷键
甲基 - -D-吡喃葡萄糖苷 20
6、酯化反应
应用制备酯的通用方法可以在糖中的每一个有羟基的位点发生成 酯反应。
快 Ac2O NaAc 0oC 无水 ZnCl2 Ac2O 0oC 慢 100oC 相对较快 -D-吡喃葡萄糖 -D-吡喃葡萄糖 快 Ac2O NaAc 0oC Ac2O, NaOAc 100oC相对较慢
鼠李糖 (C6H12O5)
戊糖 根据碳原子数不同: 己糖 单糖 (monosaccharides) 分类: 根据羰基的不同: 醛糖 酮糖
低聚糖 (Oligosaccharides) 2-10个单糖
多聚糖 (Polysaccharides) > 10 个单糖
2
第一节 单糖
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除丙酮糖外,所有单糖都有旋光性。多数单糖有变旋现象。
14
五、单糖的化学性质: 1、碱催化的异构化反应
15
2、氧化反应
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概念:
凡是对斐林试剂、托伦试剂、本尼迪试剂呈正反应的糖称为还 原糖,呈负反应的糖称为非还原糖。 醛糖具有醛基(或半缩醛羟基),可以被弱氧化剂氧化;酮糖在碱 性条件下发生互变异构形成醛糖,也可被氧化。
黄原酸纤维素:
35
纤维素酯

化学解题思路-第十二章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解题思路-第十二章有机化学基础

第十二章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是比较新鲜陌生的知识块面,但是高中有机化学的难度并不高,只要迈入门槛就很容易掌握。

关于有机化学的小题大都直接考察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有机分子的结构(简)式的书写、基本的化学键、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基本有机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空间结构、化学反应等。

只需要将题目中的信息与课程知识进行比对,选用对应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有机分子的种类很多,结构可以非常复杂,但是再复杂的结构也都是由最基本的碳氢氧等原子、单键双键三键等化学键、基本的官能团构成。

在面对没见过的有机分子时,通常从官能团入手,通过官能团来分析分子的性质。

对于有多个官能团的分子,可以分别单独考虑每个官能团,有需要时再将各官能团的性质联系起来。

如果遇到完全陌生的有机分子或有机反应,可以按照“拼插小球”的模型进行简洁且有效地理解和分析,特别是要弄清楚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原子参与成键的具体变化情况,同时尽量向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类比靠拢。

1.(2021全国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醇既可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B.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鉴别乙酸和乙醇C. 烷烃的沸点高低仅取决于碳原子数的多少D. 戊二烯与环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解析:本题需判断各叙述的正误,直接分析判断各选项:选项A,甲醇CH OH的官能团是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3生加成反应。

错误,排除。

选项B,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乙醇与碳酸钠反应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可以进行鉴别。

正确,备选。

选项C,烷烃的沸点高低不仅取决于碳原子数的多少,还取决于支链的数目。

错误,排除。

选项D,戊二烯有5个碳原子和2个双键,不饱和度为2,可求得其分子式为C H。

环戊烷也有5个碳原子,不饱和度为1,可求得其分58子式为C H。

二者的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

错误,排除。

510本题选B。

2.(2019全国Ⅲ)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A. 甲苯B. 乙烷C. 丙炔D. 1,3-丁二烯解析:本题需判断化合物中的所有原子是否可能共平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醛酮
1. 写出下列合成的中间产物或试剂.
CH 3
(1)
CH 22C
O
O
AlCl 3Zn-Hg HCl
2
H 3C
O
AlCl 3
?
?
CH(CH 3)2
?
H 3C
CH(CH 3)2
(2)
Zn-Hg ?
H 2SO 4
?
Zn-Hg ?
2. 如何完成下列转变?
(1)CH 3CH 2CH 2CH=O CH 3CH 22CH 2CH 3
CH 2OH
OH
(2)CH 3CH 2CH 2COCH 3(CH 3)2C=CCH 2CH 3
CH 3
(3)
CH 3(CH 2)2CHO CH 3(CH 2)4CHO
(4)
HC CCH 2CH 2CH 2OH
CH 3CCH 2CH 2C(CH 2)4CH 3
O
O
3. 推测下列化合物的结构:
(1)C 4H 8O,含有羰基,δH :1.0(t,3H),1.5(m,2H),2.4(t,2H),9.9(s,1H)ppm.
(2)C 6H 10O 2,ϖmax:1700,1380 cm -1
, δH :2.2(s,6H),2.7(s,4H)ppm.
(3)C 9H 9ClO, ϖmax:1695,1600,1500,830cm -1
, δH :1.2(t,3H),3.0(q,2H),7.7(q,4H)ppm.
4.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 C 6H 5CHO, C 6H 5COCH 3, C 6H 5COCH 2CH 3.
(2) C 6H 5CH(OH)CH 3, C 6H 5CH 2OH, CH 3COCH 2CH 3, C 6H 5OH.
5. 先完成反应,再写出反应机理.
(1)CH 3O
CHO
+ HCHO
浓OH -
(2) 2 CH 3CH 2CHO
稀OH -
(3)
O
+ HCN
6. 将下列化合物按羰基活性次序排列:
(1)(CH 3)3CCOC(CH 3)3CH 3COCHO CH 3COCH 2CH 3CH 3CHO
(2)CH 3CH 2COCH 3
CH 3COCCl 3
(3)
O
O
7. 化合物A (C 5H 10O 2),对碱稳定.在酸溶液中A 水解为B (C 2H 6O 2)和C (C 2H 6O 2), B 可以与苯肼生成衍生物,能起碘仿反应,但不能与Tollens 试剂生成银镜. C 可以氧化生成D (C 2H 2O 4), D 与CaCl 2水溶液生成不溶于水的E (C 2O 4Ca), 求A, B, C, D, E 的结构式并写出反应式. 答案(1-7): 1.
CH 3(1)
CH 2
CO CH 2CO
O
AlCl 3Zn-Hg HCl SOCl 2
H 3C
AlCl
3
H 3C
CH(CH 3)2
CH 2CH 2CH 2CO 2H H 3
C
COCH 2CH 2CO 2H
3C
H 3C COCl 3C O CH(CH 3)2
HO (CH 3)2CHMgBr
C
CH(CH 3)2
(2)
COOH O
Zn-Hg
H 2SO 4
Zn-Hg
CH 2CO CH 2CO O AlCl 3
CO 2
H
O
2.
(1)2CH 3CH 2CH 2
CH=O
CH 3CH 22CH 2CH 3
CH 2OH
OH
OH - (d)
OCHCHCHCH 2CH 2CH 3
OH
CH 3CH 3
NaBH 4
(2)
O
1) CH 3MgI
3+
2OH
[O]
O
1) CH 3MgI
3+
2(3)
CHO
NaBH 42OH PBr 3
2Br Mg
2MgBr 3
(4)HC CCH 2CH 2CH 2OH
CH 3CCH 2CH 2C(CH 2)4CH 3
O
O
HgSO 4, H 2SO 4
CH 32CH 2CH 2OH O
OH OH
CH 3CCH 2CH 2CH 2OH
O O
[O]
CH 3CCH 2CH 2CHO
O O
1) CH 3(CH 2)4CH 2MgBr
2) H 3O 3CCH 2CH 2CH(CH 2)4CH 3
O O
OH
[O]
H
3.
(1)CH 3CH 2CH 2CHO
(2)
CH 3CCH 2CH 2CCH 3
O
O Cl
CCH 2CH 3
O
(3)
4.
C 6H 5COCH
3
C 6H 5CHO C 6H
5COCH 2CH 3
(1)Schiff
试剂
显紫红色
C 6H 5
C 6H 5CH 2OH CH 3COCH 2
CH 3C 6H 5OH
(2)
5.
(1)
CH 3O
CHO + HCHO
浓OH -
CH 3O
CH 2OH + HCOOH
机理
2OH
O -O CH 3O
H 2C
O -
+HCOOH
CH 3O
CH 2OH + HCOO -
(2) 2 CH 3CH 2CHO 稀OH
-
CH 3CH 2CHCHCHO CH 3
OH
机理
CH
CH 3
H 2O +[HC 3
C
H O
HC
CH 3
C H O
]
CH 32HC CH 3C H
O
CH 3CH 2CHCHCH CH 3O -O
CH 3CH 2CHCHCH
CH 3
O -
O +H 2
O CH 3CH 2CHCHCHO
CH 3
OH
(3)
O
+ HCN
OH CN
机理
HCN + OH -
CN - + H 2
O NC
-O OH + OH -快
6.
(1)(CH 3)3CCOC(CH 3)3
CH 3COCHO CH 3COCH 2CH 3CH 3CHO (2)CH 3CH 2COCH 3
CH 3COCCl 3(3)
O
O
>>>>>
7. A 的u.s.=1,从已知条件估计是缩酮,而且是二元醇的缩甲基酮;A 应是C 3的甲基酮与C 2的二元醇缩合所得的缩酮:
(CH 3)2C O O
H 3O C
O 3C 3C +HO HO [O]COOH CaCl 2COO Ca A,C 5H 10O 2
B,C 3H 6
O
C,C 2H 6O 2
D,C 2H 2O 4E B, CH 3COCH 3:C 6H 5NHNH 2 (
)I 2, NaOH
( + )Tollens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