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长江 黄河(区域地理新型教学案)
地理教案-《长江》教案
地理教案-《长江》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长江》这个地理教材的内容,使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中国五大江河的认识和理解;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点;2. 掌握长江的水文特征和经济利用现状;3. 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对长江的水文特征和经济利用现状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地理课本、教学图片、幻灯片、地图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师出示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中国五大江河的名称和地理位置;2. 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综合地理特征和重要性;3. 引导学生思考: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河流特点对中国的经济、交通和环境有什么影响?Step 2 学习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点1. 师通过幻灯片和图片向学生介绍长江的源头、流经省份和最终注入的海洋等基本情况;2. 学生观察地图,回答问题:长江流经中国的哪些省份?长江最终注入的是哪个海洋?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长江流经中国各省份的地图,并标出来源、注入海洋等关键地点。
Step 3 掌握长江的水文特征和经济利用现状1. 师引导学生回顾长江的流域面积和水文特征;2. 学生观察图片和幻灯片,了解长江的水位、流速和水量等基本情况;3.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长江的水文特征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4. 师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Step 4 地理思维培养1. 学生观察图片,了解长江的经济利用现状,包括水力发电、水运和水资源利用等;2. 学生讨论:长江的经济利用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如何合理利用长江的资源和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3.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论。
Step 5 总结与评价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点;2. 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提出学习上的问题和困惑。
Step 6 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长江》相关知识的小结;2. 学生整理一份关于长江流域的经济利用现状和保护策略的报告。
认识中国地理长江黄河珠江
认识中国地理长江黄河珠江中国地理教学案【认识中国地理长江黄河珠江】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地理,掌握长江、黄河、珠江等重要河流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点。
2. 了解长江、黄河、珠江在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长江、黄河、珠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点。
2. 长江、黄河、珠江在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黑板、彩色笔。
2. 教学PPT或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帮助学生回忆或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探究】1. 介绍长江-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约6300公里。
- 它流经南方的青藏高原、川藏高原和东部平原,注入东海。
- 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也是中国的粮仓和重要支柱产业基地。
2. 介绍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全长约5500公里。
- 它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注入渤海。
-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的黄金产区和重要灌溉基地。
3. 介绍珠江- 珠江是中国第三长的河流,全长约2200公里。
- 它流经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省份,并注入南海。
- 珠江流域是中国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也是中国的重要发展区域和旅游胜地。
【拓展】1. 请学生就长江、黄河、珠江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并总结交流。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上三条河流在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进行讨论。
【巩固】1. 学生小组或个人展示关于长江、黄河、珠江的地理调研报告或短文,并互相交流。
2. 教师总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知识。
五、课堂作业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长江、黄河、珠江的重要性的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长江、黄河、珠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地理特点,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三条河流在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长江黄河教案
长江黄河教案教案:长江黄河教学目标:1. 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国两大主要河流,并了解其地理位置和特点。
2. 了解长江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3. 了解长江黄河的发展和保护措施。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小黑板、教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用图片或地图展示长江黄河的位置,引导学生猜测和讨论这两大河流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二、讲解(10分钟)1. 介绍长江和黄河的位置和特点,包括全长、流经地区、水量等。
2. 讲解长江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包括经济、交通、农业、文化等方面。
三、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长江黄河对中国的具体贡献和作用。
2. 分组讨论,给出一些问题如:长江黄河流经的省份有哪些?这些省份有什么特色?四、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河流进行深入研究。
2. 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选定河流的特点、河岸发展、生态环境等相关信息。
3. 小组讨论并做一个简要的展示,介绍他们所研究的河流。
五、总结(10分钟)1.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长江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2. 学生进行互评,评选出最好的总结。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谈论长江黄河的保护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这两大河流。
2. 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长江黄河有基本的了解,知道它们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并了解到一些相关的发展和保护措施。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也有机会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地考察和调查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长江黄河。
2023地理黄河教案
2023地理黄河教案2023地理黄河教案1【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的基本概况[活动]请学生读"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3、找出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在图上明确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6、找到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板书]二、的水文特征[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提问]提起,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泥沙多)结合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补充]: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
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
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
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地理《长江黄河》教案
地理《长江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黄河的概况;2.学会分析河流的开发与治理。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长江、黄河的概况。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河流的开发与治理。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1.长江(1)概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最终注入东海。
长度:全长6300千米,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
水量:年径流量近1万亿立方米,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
流域面积: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0%。
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
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
上游:源头——宜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中游:宜昌——湖口,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下游:湖口——入海口,江阔水深,水流缓,少支流,江海相连,航运便利。
(2)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巨大的水能: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
长江的能蕰藏量在世界仅次于刚果河、亚马孙河。
水能丰富的原因:地形起伏大、落差大,降水丰沛、流量大。
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其中自源头至宜宾,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经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陡然降落到四川盆地,是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长江上游段落差达6000米以上,占长江总落差90%)(地势第一、二阶梯交界处)。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东到湖北宜昌,依次由瞿塘峡(最短、最险峻)、巫峡(以曲折、秀丽闻名)、西陵峡(以滩多水急著称)组成,全长204千米。
河谷特征是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2/3,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如此优越的天然航道,在世界大河中也是不多见的。
长江黄河教案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理解概念流域:是指河流和水系的集水区域。
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
外流河: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
外流区:外流河分布的区域。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
内流区:内流河分布的区域。
2、活动读图,找出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
从内、外的划分看,这些河流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3、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教师总结〕出示表2:中国河川流域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教师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
西北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教师画板图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
流量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段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了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立方米/秒为单位。
长江与黄河的教案
长江与黄河的教案教案标题:长江与黄河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两大主要河流——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重要性。
2. 掌握长江和黄河的流域面积、流经省份和主要支流。
3. 了解长江和黄河对中国历史、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长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a. 地理位置:中国东部,流经11个省市区。
b. 特点:流域面积大,水量丰富,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2.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a. 地理位置:中国北部,流经9个省区。
b. 特点:流域面积广,水量较少,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
3. 长江的主要支流a. 长江干流b. 淮河c. 汉江d. 澜沧江4. 黄河的主要支流a. 黄河干流b. 延河c. 河南河d. 渭河5. 长江和黄河的重要性a. 历史影响:长江和黄河是中国两大文明的发源地,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
b. 经济影响: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国农业和工业的重要基地。
c. 文化影响:长江和黄河流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民俗传统。
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长江和黄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利用教材、地图和互联网资源,调查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和主要支流。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调查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比较。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长江和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视频,展示长江和黄河的风景和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6. 制作海报:让学生分组制作关于长江和黄河的海报,展示他们对这两条河流的理解和感受。
7. 地理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附近的江河或河流进行观察和实地调查,加深对长江和黄河的认识。
教学评估:1. 小组展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展示中的表现,包括调查和分析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等。
2. 测试评估:设计一份关于长江和黄河的测试,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第五单元黄河与长江(教案)
举例解释:
-通过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使学生明确黄河与长江的地理位置,掌握其流经省份、主要支流及流域特点,理解这两大河流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强调黄河与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析各河段的特点,如黄河上游的峡谷地貌、中游的泥沙淤积、下游的泛滥问题等,以及长江上游的水能资源、中游的航运价值、下游的河口三角洲等。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来解释黄河与长江的地理特点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重点和难点内容。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河流在我国地理、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部分内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黄河与长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河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黄河与长江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黄河与长江的基本概念。黄河与长江是我国两大主要河流,它们在地理位置、流经省份、主要支流及流域特点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它们在我国地理、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4.增强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增强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5.培养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对河流相关现象进行探讨,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难点Biblioteka 重点1.教学重点-黄河与长江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主要支流及流域特点。
-黄河与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点。
黄河长江教案
黄河长江教案教案标题:黄河长江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黄河和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重要性。
2. 掌握黄河和长江的特点、水文特征以及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于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入地理概念: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向学生介绍黄河和长江的地理位置,并解释它们的流域范围。
探究: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互相交流和研究,了解黄河和长江的特点、水文特征以及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讨论各组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总结:4. 教师总结: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黄河和长江的共同点和差异,并强调它们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5. 学生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黄河和长江的特点、水文特征以及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拓展:6. 环境保护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和长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并讨论如何保护这些重要的水资源。
7. 行动计划: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环境保护行动计划,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评估:8. 学生作业: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黄河和长江的作文,包括它们的特点、水文特征以及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9. 教师评估:根据学生的作文评估他们对黄河和长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中国地图- 黄河和长江的图片和资料- 分组讨论指导问题- 学生作文评估标准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自感受黄河和长江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可以邀请地理专家或相关机构的代表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黄河和长江的了解。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
长江黄河教案
长江黄河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两大母亲河——长江黄河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重要性。
2. 了解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点及其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3. 掌握长江和黄河的重要支流和主要城市。
4. 培养学生保护长江和黄河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2.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多媒体资料。
3. 学生练习册和绘画工具,用于学生的练习和创作。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
- 提问:你们知道长江和黄河吗?它们对中国有什么重要性?2. 探索长江(15分钟)- 展示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 介绍长江的水文特点,如流经省份、流经主要城市等。
-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长江的主要支流有哪些?长江流经的主要城市有哪些?3. 探索黄河(15分钟)- 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 介绍黄河的水文特点,如流经省份、流经主要城市等。
-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黄河的主要支流有哪些?黄河流经的主要城市有哪些?4. 比较长江和黄河(10分钟)- 引导学生比较长江和黄河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如流域范围、水文特点等。
5. 保护长江和黄河(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长江和黄河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保护的建议。
- 学生完成练习册中关于保护长江和黄河的练习。
6. 总结(5分钟)- 强调长江和黄河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性,并总结学习到的知识。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自主制作关于长江和黄河的海报或PPT,展示给全班同学。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江河,让他们亲身感受并了解江河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教学评估:1. 老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学生完成练习册中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练习。
3. 学生展示的海报或PPT的质量和内容。
长江与黄河教案
长江与黄河教案第二节长江识记:长江发源地、注入海洋、长度、流经省区、地形区,主要支流、湖泊、水电站等基本知识。
理解:长江水力资源的分布规律。
课外活动:收集有关三峡水电枢纽资料,办一期黑板报,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练习题:1、填空:长江发源于高原的山脉,注入海,全长千米,年径流量亿立方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2、选择题:下列河流中,比长江还长的有:()A、尼罗河B、伏尔加河C、多瑙河D、亚马孙河下列河流中,比长江年径流量还要大的河流有:()A、尼罗河B、密西西比河C、刚果河D、亚马孙河3、读图、填图题:A、在图一上填出长江干流依次流过的1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并指出干流流经的三大地形区的名称及流经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名称。
B、在图二上标出A—G 7大支流的名称及H、I两大湖泊的名称。
C、在图一、图二上都标记宜昌、宜宾和湖口的位置。
D、在图一、图二上都标记葛洲坝、三峡水电站的位置。
4、计算分析题:看教材第72页“读图”部分的内容。
5、绘图题:课外,自己在空白“中国政区图”里,绘制一幅“长江水系图”。
附注: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为:青、藏、川、渝、湘、鄂、赣、皖、苏、沪流经三大地形区、切穿两大山脉、流经地势的一、二、三级阶梯第二课时:长江开发与治理教学目的:1、了解长江水能和航运价值的开发,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的位置。
2、学会根据落差与流经地形区分析长江水能资源分布,据长江中游干支流分布特点、结合流域的降水特点分析长江防洪为什么在中游。
教学重点:长江水能分布与开发、巨大的航运价值分析。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教学用具:长江流域示意图教学过程:二、巨大的水能:干支流水能蕴藏量达2.6亿KW(全国6.8亿KW)、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水能占全国的一半。
水能主要分布在:A、源头—宜宾段—主要峡谷有虎跳峡处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的转折,是长江水能最集中的河段,占全河落差的92% B、三峡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我国十大旅游胜地之一处于第二与第三级阶梯的转折、切穿巫山而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它正好在长江干流“L”与“W”的结合部。
地理长江黄河教学设计
地理长江黄河教学设计引言:长江和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对中国的地理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授地理学科时,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地理特征、水文系统和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中学地理课程的长江黄河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两条重要河流。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长江和黄河的地理特征,包括长度、流域面积和流经省份等。
2. 学生能够解释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系统,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的特征。
3. 学生能够分析长江和黄河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贡献,包括水资源利用和农业发展等方面。
二、教学活动1. 地理特征展示a. 教师准备一份包含长江和黄河的地理特征的PPT,并分享给学生。
PPT应包括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信息。
b. 学生们分组进行探讨和查找资料,以补充PPT中未提及的地理特征。
c. 学生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一份关于长江和黄河地理特征的小册子,并进行展示。
2. 水文系统图解说明a. 教师给予学生一个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系统图,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主要特征和支流。
b. 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并解释图中的各个部分的含义和作用。
c. 学生们共同创作一份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系统图解说明文章,并将其发表在班级地理课展板上。
3. 长江和黄河的社会经济贡献研究a. 教师给予学生一些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社会经济贡献的案例研究,如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和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
b. 学生们分组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一份关于长江和黄河社会经济贡献的报告。
c. 学生们进行报告展示,并进行互动讨论,以深化对长江和黄河社会经济贡献的理解。
三、教学评估1. 小组小册子展示评估:评估小组在地理特征展示活动中制作的小册子的质量和详尽程度。
2. 水文系统图解说明评估:评估学生在水文系统图解说明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对图解的理解。
3. 报告展示评估:评估学生在长江和黄河社会经济贡献研究活动中的研究深度和报告展示的清晰度。
长江与黄河 教案
长江与黄河教案教案标题:长江与黄河教案目标:1. 理解长江与黄河是中国两大重要河流,了解它们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性。
2. 掌握长江与黄河的主要特点,包括流域面积、流量、水质等。
3. 了解长江与黄河的历史文化意义,包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贡献以及与中国人民的紧密联系。
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长江与黄河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1. 掌握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性。
2. 了解长江与黄河的主要特点,包括流域面积、流量、水质等。
3. 了解长江与黄河的历史文化意义,包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贡献以及与中国人民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长江与黄河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2. 相关资料,介绍长江与黄河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文化意义。
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地图,让学生指出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
2. 引发学生对长江与黄河的兴趣,提问:“你知道长江与黄河有什么特点吗?它们对中国有什么重要性?”二、知识讲解与学习(15分钟)1. 介绍长江与黄河的主要特点,包括流域面积、流量、水质等。
2. 分析长江与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性,包括农业灌溉、水资源供应、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贡献。
3.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历史文化意义,包括与中国古代文明的联系,如长江三峡和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址等。
三、小组讨论与展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长江与黄河所面临的问题,如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长江与黄河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长江与黄河,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如参加河流清理行动等。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长江与黄河的作文,包括它们的地理位置、主要特点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性。
《长江》地理教案
《长江》地理教案《长江》地理教案《长江》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楚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__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建议知识结构: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__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和“黄金水道”。
其中“__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长江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实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
“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水能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长江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长江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
“防洪与灌溉”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发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办法。
“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长江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长江在我__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__区;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长江水能巨大的原因;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法建议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在介绍河流概况时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例如新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本节最开始摘录的《长江之歌》,配上音乐和长江的录像,展现长江雄浑、波涛汹涌、奔流入海、一泻千里的气势,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
地理教案:黄河(5篇)
地理教案:黄河(5篇)第一篇:地理教案:黄河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4.通过对黄河水害成因及治理黄河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黄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黄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之利”、“黄河之害”和“黄河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黄河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
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
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2024年地理黄河教案
2024年地理黄河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黄河的概况,了解黄河流域,黄河的利与害。
2. 通过对黄河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黄河流域的概况,黄河流量的变化。
教学难点: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归纳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黄河干流略图一幅,有关黄河的录像片,投影片数张。
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下列其中一种资料进行探究(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安排)(1)有关黄河的传说故事。
(2)黄河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3)治理黄河流的有效建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所在的这地区被称为“中华母亲河”,她的历史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摇篮,这个“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黄河。
请同学看大屏幕(出示黄河干流略图),这就是黄河,她从西向东横贯我国北方中原地区。
今天我们就以这条母亲河为线索来了解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黄河哺育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前准备的情况,讨论以下问题:黄河在中华文明史上起什么作用?黄河流域面临哪些问题?应怎样保护?二、讲授新课:1. 导入新课:黄河在中华文明史上曾有“母亲河”的美誉。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距今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就孕育了人类文明,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黄河文明不断发展壮大。
请同学们讨论:黄河在中华文明史上起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黄河流域山川壮丽,文化发达,号称中华民族的摇篮,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那么今天的黄河流域又面临着哪些问题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
(出示课题)2. 黄河流域概况:首先请同学看一段录像(有关黄河的录像片)。
看完录像后请同学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黄河流域包括哪些地方?其中哪一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试分析其原因是什么?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目前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应采取怎样的治理措施?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黄河流域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山西、陕西、甘肃沿黄地区的沟壑纵横的坡梁地带;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目前沿黄上地区应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来治理水土流失。
长江黄河教案
长江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流经省份、主要支流等基本情况;2.掌握长江和黄河的特点、水文情况、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3.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流经省份、主要支流等基本情况;2.长江和黄河的特点、水文情况、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1.长江和黄河的特点、水文情况、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2.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PPT、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长江和黄河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水文情况和水资源利用情况;3.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内容1. 长江(1)地理位置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11个省市,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
(2)主要支流长江有很多支流,其中最重要的有:嘉陵江、汉江、乌江、沅江、湘江、江西赣江、抚河、淮河等。
(3)特点长江是中国南方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流域面积广阔,是中国的重要水利资源。
长江流域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
2. 黄河(1)地理位置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
(2)主要支流黄河有很多支流,其中最重要的有:汾河、浊漳河、洛河、渭河、沙漠河、黑河等。
(3)特点黄河是中国北方的主要河流,水量较少,流域面积较小,是中国的重要水利资源。
黄河流域的气候干旱,适宜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居住。
3. 水文情况长江和黄河的水文情况各不相同。
长江水量丰富,水位变化较小,水流平稳;黄河水量较少,水位变化较大,水流湍急。
4. 水资源利用长江和黄河的水资源利用也各不相同。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工业用水等方面;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人类生活用水。
地理教案-长江2篇
地理教案-长江地理教案-长江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长江教案目标:1. 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性;2. 了解长江的流域分布以及相关地理特点;3. 掌握长江的重要支流、主要流经城市和重要港口。
教学重点:1. 长江的地理特点和流域分布;2. 长江的重要支流、主要流经城市和重要港口。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长江的流域分布和重点城市和港口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准备:地理书籍、地图、照片、PPT演示、视频、模型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导入长江的话题,通过展示长江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对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进行提问,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
Step 2:讲解长江的地理特点(15分钟)使用PPT演示或地图来讲解长江的地理特点,包括长江的起点、流经省份、流域面积、流经长度、流量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解释长江之所以被称为“亚洲之母”的原因,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江的重要性。
Step 3:长江流域的分布(15分钟)使用地图展示长江流域的分布,并解释流域中的主要山脉、湖泊和平原的情况。
同时解释流域对于长江水系的重要性,以及流域内的农业、工业和交通发展情况。
Step 4:长江的支流、主要流经城市和重要港口(20分钟)讲解长江的重要支流、主要流经城市和重要港口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使用地图和图片展示支流、城市和港口的位置,并介绍它们的经济和交通等重要信息。
Step 5:总结和展望(5分钟)对长江的基本情况、地理特点以及支流、主要流经城市和重要港口进行总结,并展望长江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长江保护和利用的问题,并写一篇短文总结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实地参观长江相关的地理景点,加深对长江的了解;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分析长江的利与弊,并提出解决方案。
资源评价: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以及作业的撰写可以评价学生对于长江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第三节“长江”“黄河”教案 (第二课时)
第三节“长江”“黄河”教案(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主要从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三个方面介绍我国的自然环境。
河流第二课时学习的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长江、黄河,两河在我国工农业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本节课应该从两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流过的省级单位、地形区等方面学习两河的地理特征。
教材在P46和P49,分别配置了两河流域图,并设置读图活动引导学生去认知两河特征。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使学生知道长江、黄河流经的省级单位、流经的地形区及主要支流;明确两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技能目标:通过绘制地理板图,提升学生使用地图、绘制板图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度析两河在利用过程中存有的问题,唤醒学生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准确的环境观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
地理学科的学习方式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学会应用地图,也就学会了学习地理的方法。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水平。
本节课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完成教学任务:1、归纳总结:归纳出学习河流应该从那几方面入手,教会学生学习河流的方法。
2、绘制板图:引导学生读图,将归纳总结出的几方面再现到板图中,培养、提升学生的读图用途水平。
3、合作、自主学习:培养、提升学生的自学、合作学习水平。
教学分两部分:“长江”是通过老师绘制板图引导学生学习的,“黄河”则是按照学习长江的方式,让学生合作自主学习,之后,老师再绘图归纳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是利用板图教学,地理板图老师能够边讲边画,能很好地化教材上的静态图为动态图,能很好地再现静态图表的生成过程,使图的内容去繁存简,又重点突出,简单易读,协助学生理解记忆,提升课堂效率。
四、教学流程:1、读P46的“长江流域图”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河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发源地、注入的海②流过省级单位③流过主要地形区④主要支流和湖泊⑤上、中、下游的分界点⑥河流在利用过程中存有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引导学生读P46的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干流沿岸重要城市:C. D. E. F.
G. H.
(3)主要支流:①②③④⑤
⑥⑦
(4)水利枢纽:㈠㈡(5)湖泊㈢
2.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高原、山脉、高
原、盆地、山、平原
3.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11个)
4.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度,流域面积,水量。
5..别称有哪些?“”、“”
6.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
7.为什么长江航运量巨大?自然:(1)。
(2),。
(3)。
人文:(1)。
(2)。
8. 为什么要治理川江?9.治理川江采取了什么措施?
10.为什么要治理荆江?11.治理荆江采取了什么措施?
12.沿江地带面临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上游:。
中下游:
13.上游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14.上游水土流失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15. 为什么洪涝灾害多发?(1)(2)(3)
16. 怎样应对中下游的水污染?17.三峡工程首要的作用是什么?
18.为什么三峡河段能建大型水电站?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读图:(1)发源地:A. .注入海B.
(2)上中下游划分城市:C. D.
(3)冲击成的平原E. F. (4)主要支流:
①②③
(5)重要水利枢纽:㈠㈡㈢
2.上游冲击成的平原有哪些?别称是什么?平原、
平原。
“”
3. 为什么下游流域面积狭小?,。
4. 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高原、高原、平原
5. 流经省级行政区有哪些?、、、、、、、、(9个)
6.凌汛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7.黄河凌汛产生时间、河段及对策是什么?
时间:。
河段:、、境内对策:。
8.黄河上中下游忧患的表现、原因、对策各是什么?
(1)上游。
表现:。
原因:对策:
(2)中游。
表现:原因:①②
③ (④
⑤对策:①②③。
(3)下游。
表现:“”。
原因:对策:
9.小浪底水利枢纽首要的作用是什么?
10.黄河下游“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中游
下游
11.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采取了哪些措施?(1)。
(2)。
(3)。
12.为什么黄河流经宁夏、内蒙古河段水量减少?(1)(2)(3)
13.黄河为所流经的地区作出了哪些贡献?
(1)(2)(3)
14.长江、黄河发源于哪个省?共同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
(2)干流沿岸重要城市:C.上海 D.南京 E. 湖口 F.武
汉G.宜昌H.重庆
(3)主要支流:①赣江②汉江③湘江④乌江⑤嘉陵江
⑥岷江⑦雅砻江
(4)水利枢纽:㈠三峡㈡葛洲坝(5)湖泊㈢鄱阳湖
2.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3.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
4.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
5.别称有哪些?“水能宝库”、“黄金水道”
6.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上游
7.为什么长江航运量巨大?自然:(1)无结冰期,四季通航。
(2)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降水多,河流水量大。
(3)流经长江中下流平原,水流平稳。
人文:(1)流经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高,货运量大。
(2)与多条铁路干线联通。
8.为什么要治理川江?滩多流急。
9.治理川江采取了什么措施?兴建了三峡水利工程。
10.为什么要治理荆江?河道弯曲,地势低洼。
11.治理荆江采取了什么措施?裁弯取直。
12.沿江地带面临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上游:水土流失。
中下游: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
13.上游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陡坡垦殖,滥伐森林,过度放牧。
14.上游水土流失的应对措施是什么?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禁止过度放牧,禁止乱砍滥伐。
15.为什么洪涝灾害多发?(1)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降水丰富。
(2)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3)中上游水土流失,使河道淤积,泄洪能力减小。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缩小,蓄洪能力减小。
16.怎样应对中下游的水污染?废水、污水达标排放。
17.三峡工程首要的作用是什么?防洪
18.为什么三峡河段能建大型水电站?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接地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读图:(1)发源地:A.巴颜喀拉山.注入海B.渤海
(2)上中下游划分城市:C. 河口 D. 桃花峪。
(3)冲击成的平原E. 宁夏平原F. 河套平原(4)()主要
支流:①渭河②汾河③湟水
(5)重要水利枢纽:㈠小浪底㈡三门峡㈢龙羊峡
2.上游冲击成的平原有哪些?别称是什么?宁夏平原、河
套平原。
“塞上江南”
3. 为什么下游流域面积狭小?泥沙淤积,形成了“地上河”。
4.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5. 流经省级行政区有哪些?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
6.凌汛产生的条件有哪些?(1)河流有结冰期;(2)河流的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3)流经平原地区。
7.黄河凌汛产生时间、河段及对策是什么?时间:初冬、初春。
河段:宁夏、内蒙古、山东境内对策:用飞机、大炮炸开冰坝。
(炸冰)
8.黄河上中下游忧患的表现、原因、对策各是什么?
(1)上游。
表现: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原因:气候干旱、过度放牧、滥垦草地。
对策:禁止过度放牧,退耕还草,治理荒漠化土地。
(2)中游。
表现: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②地表缺少植被保护。
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④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⑤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对策:①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
②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
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放牧等。
(3)下游。
表现:“地上河”。
原因:泥沙淤积。
对策:加固堤坝,冲刷河道。
9.小浪底水利枢纽首要的作用是什么?防洪、减淤,冲刷河道。
10.黄河下游“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中含沙
量增大。
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11.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采取了哪些措施?(1)在黄河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进行梯级开发。
(2)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
(3)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冲刷河道。
12.为什么黄河流经宁夏、内蒙古河段水量减少?(1)气候干旱,河水补充少;蒸发量大,下渗严重。
(2)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引水灌溉,需水量大。
(3)人口稠密,工业用水、生活用水量大。
13.黄河为所流经的地区作出了哪些贡献?(1)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2)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3)冲击形成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
14.长江、黄河发源于哪个省?共同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青海。
青海、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