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安徽的故事

李白在安徽的故事
李白在安徽的故事

李白在安徽

前言:李白一生来往游历安徽的次数最多,中间几次寓居于此,并于此走到人生的终点。李白在安徽写作的诗文最多,留下的遗迹和后人建造的纪念景点也最多。李白为安徽奉献了一份丰厚的价值无比的文化遗产,对今天安徽的文化建设、旅游开发发挥着特别重大的作用。对这份遗产安徽各地各界都进行了深入的开发、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诗歌遗产价值效益

一.李白的足迹

李白一生漫游天下,漂流四方,其足迹几遍大半个中国,其中安徽的山山水水也印满了诗人漫游的屐痕。根据《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初步统计,李白游历安徽多达十余次。从时间上看,自诗人二十几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江行初经安徽,到晚年六十多岁流寓当涂而仙逝,跨越了人生大半;从地域范围上看,其活动地点则集中在安徽的南半部分诗人先后到过唐时皖北的亳州,皖中的和州、庐州,皖西的舒州,皖南的宣州和歙州等地,涉及安徽的全境。

仅于李白诗文所见的就有五六十处之多,如天门山、采石矶、敬亭山、陵阳山、黄山、响山、青山(谢公山)、大楼山、江祖山、九子山(九华山)、五松山、铜官山、横江浦、琴溪、宛溪、鰕湖、清溪、秋浦河、白苛陂、泾溪、桃花潭、落星潭、谢朓楼、谢公亭、双桥、姑熟亭、灵源寺、隐静寺、水西寺、化城寺等等。

二、李白的创作

李白在安徽期间,肆志游遨、广泛交往,创作了大量的诗文,有诗一百四十余首、文约十篇,约占现存作品总数的七分之一在网上查询到这些数字开列如下:当涂诗48首、文5篇,宣城诗39首、文4篇,泾县诗18首(其中2首应属太平、1首应属石台),南陵14首(其中8首属铜陵),秋浦(贵池)41首,青阳3首(2首属九华山),宿松4首,太湖2首(司空山,应属岳西),庐江郡(合肥)6首,寿春1首,砀山1首,江上作5首。其中许多名篇佳构千古传诵,屡被后世唐诗选本所采撷,如《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独坐敬亭山》、《秋浦歌·白发三千丈》、《赠汪伦》、《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赠张相镐二首》、《宣城见杜鹃花》、《哭宣城善酿纪叟》等等。

三、李白在皖的原因

李白后期活动的中心由北方转向南方,而安徽南半部分又恰好位于长江两岸,交通便利、山川秀丽、经济文化发达。这两个因素的结合大概就是李白多次游历安徽的主要原因。而且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当然首先游山玩水意图很突出,由金陵来当涂就是当涂一带江天美景把他吸引来的,他的《自金陵泝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这首诗的题目就清楚的表现出来了,在宣传,他也有一首似乎旅游宣言的诗,题目叫《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是敬亭山和陵阳山水引导他开始又一次安徽之旅。安徽

许多好山好水都被他游遍,有不少是他首次游览,还有的山名、景点名称是他命名的,主要有三座名山、两条山水旅游带、两大风景名胜区、其它景点。三座名山就是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两条山水旅游带就是泾川山水、清溪秋浦山水,两大风景名胜区就是宣城和当涂马鞍山。其它景点就更多了,如五松山、司空山、八公山、长风沙等其次是钦仰谢朓,谢朓是南齐诗人,以擅长山水诗而著名,并曾任宣城太守。李白在宣州漫游期间,与这位数百年前的文学家结下了神交,对其心仪神往,经常游赏谢朓旧迹,吟诵其名篇佳句,并挥毫抒怀。如“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相去数百年,风期宛如昨”(《游敬亭寄崔侍御》)等等。

李白暮年依归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当涂青山有谢朓故宅、谢公亭、谢公池等遗迹,诗人曾前往凭吊,作有《游谢氏山亭》一诗。值得注意的是,李白预卜的安息之地也正是“谢家青山”。中唐人范传正《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云:“晚年渡牛渚矶,至姑熟(当涂),悦谢家青山,有终焉之志,盘桓庀居,竟卒于此。”范氏曾任宣歙池等州观察使,他曾亲至当涂寻访过李白后裔,诗人的两位孙女告之曰:“先祖志在青山,遗言宅兆。”(同上)可见范氏的记叙可信。

四、李白给安徽带来了什么

1、诗文作品是李白留给安徽最大的一宗文化遗产

这是李白给予安徽一宗最丰厚的文化遗产。在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位客籍诗人文学家在安徽写下这么多的文学作品,谢眺写了二三十首、的杜牧写了三四十首,超过百首的一时还找不到。以李白这样的诗名,他的这些作品对安徽后来诗风文风的兴盛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李白题咏较多的地方往往是诗风文风最兴盛的地方,自唐之后皖南的姑孰、泾溪、清溪成长了、吸引了很多的文人墨客,敬亭山、齐山、采石成了三座诗山,其流风余韵一直影响到今天。

2、李白的遗踪遗址也是他留给安徽的重要文化遗产

李白的遗址最具历史价值、最真实可信的就是他的冢墓。冢墓有两处,一在当涂的青山,是他的真身墓,一在采石,是他的衣冠冢。这两处冢墓李白的当世就有文献记载,且世代延续。地表上保存到现在、完好的、封志明确的唐人墓全国范围已很少了,安徽只李白一人。联系到当前各地争抢名人、乱掘古墓,甚至以假乱真的现象,我们以李白的真墓在安徽感到自豪。李白墓在安徽这是“不争的事实”,大概不至于在出现“李白故里之争”的滑稽剧后又出现李白墓之争吧?李白的遗址应包括他的寓居住所,他的诗记录了他在当涂、宣城敬亭山、南陵、秋浦都有寓所,当涂、南陵两处还见于地志和其它诗文,这些建筑和处所在李白身后都废圯了。还有李白经过的地点后代多有纪念建筑,但年代悬远,不能遽定为就是李白的遗址,可以认定为李白遗址的是九华山李白书堂,这处遗址宋初《太平寰宇记》有记

载,谓已倾圯,据其描述,此处建筑不晚于晚唐,后代也不断复修。此处应是李白当年活动的遗址。

还有两处石刻,可能是李白留下的遗迹。一处在泾县桃花潭附近的放歌台,石壁刻有“天宝十五载三月李白偕汪伦寺僧”诸字题记。一处在贵池秋浦白笴陂不远处的石门,据说即参与《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高霁的住处,其地有“桃花坞”大字石刻,其旁有小字题刻“同李太白在此游”、“高霁题”、“唐天宝庚寅岁”诸字。

3、安徽各地有关李白的纪念建筑、纪念景点和传说是李白留给安徽的再生文化遗产

李白的遗址及历代安徽有关李白的纪念建筑和景点多达100多处,见于唐宋文献记载的有30余处,在全国是最多的。,除安徽外,其它地方的遗址、纪念建筑、景点,不过30处。这也见出李白与安徽关系特别密切,安徽人士对他特别崇拜。拥有这么多的遗址、纪念建筑、景点,对李白而言,他真是获得了“千秋万岁名”无论李白达到与否,后代产生的纪念建筑、景点和传说,都是因李白的大名、慕李白的诗章而产生的,是李白在安徽游踪的辐射和神奇化,也是李白留给安徽的再生文化遗产,对今天的安徽来说,是一笔无与伦比的巨大财富。

李白虽不出生于安徽,但他以最终的人生选择、以在安徽创作的光芒万丈的诗篇成为安徽的文化伟人,成为安徽的江山之英,成为安徽的旅游之祖。珍视李白的文化遗产,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责任。

高考作文素材关于(李白、苏轼、屈原、陶渊明、项羽、司马迁)

高考作文素材一:李白 一、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二、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三、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四、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五、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六、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 士为我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昔日他骑卸赐 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七、“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 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八、“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 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高考作文素材二:苏轼 一、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 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受住,化为温柔的何须;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 二、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 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三、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 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四、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 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 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1

李白的历史故事

李白的历史故事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历史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李白的历史故事 有这样一个人:没有他,中国的文坛将失去一颗璀璨的明星;没有他,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减少很多豪迈的气息;没有他,唐代文化将失去很多的魅力。他,就是李白。 文明的传承依靠文字,而创造一个时代最优美文字的毫无疑问是诗人,所以,我们讲开元年间的唐朝文化离不开这些诗人。李白是唐朝第一诗人,这一点毫无疑问。 李白留给我们的那些诗句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性格豪迈、才高八斗、胸怀天下的男人形象。今人总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揣摩古人,李白是不是终其一生都是这样一颗耀眼的明珠,始终被唐人景仰、被人们传颂呢?其实,李白的一生颇为坎坷,他的胸怀抱负,他的才气与他的境遇相比十分不匹配,他受制于那个时代。也许正如世人所形容的,他是天上的谪仙,本不该属于这个世界。 对于李白,我们可谓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的诗歌,中小学生谁不会背几首李白的诗歌呢?陌生的是他的生平、他的愤懑,以及他诗歌背后的故事。若让我们用一两讲就说清楚李白的一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就集中围绕他一生中的一些问号来讲述。 李白的外貌是怎样的? 对于这样一位飘逸潇洒的诗人,人们想象中的他应该长得颇有灵气,颇有点仙风道骨才好。李白正是这样一个人。 目前,史料中并没有什么可信的关于李白的画像流传下来,比较常见的出自明人《历代古人像赞》的那张画像,也并没有什么可靠的依据,纯属想象。我认为,真实的李白可能比这个画像还要更有灵气。 见过李白的人都说他的眼睛炯炯有神,比如魏颢的《李翰林集序》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也就是说,李白的眼睛炯炯有神,像饿虎一样。崔宗之的《赠李十二白》说他“双眸光照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高考作文素材关于李白、苏轼、屈原、陶渊明、项羽、司马迁、杜甫、荆轲

高考作文素材一:白 1.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2.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3.当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4.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5.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 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6.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昔日他骑卸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7.“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

李白与月亮的浪漫情怀

月亮的浪漫情怀 内容提要:李白对月亮非常的喜爱,他在诗集中提到月亮的诗句不下三百处。他钟情于飘渺的“空中之月”是与当时的民间传统有关。中华民族习用 阴历,人民的许多苦乐都是在月亮的照耀之下形成的,月亮是一切美 的想象的总汇。正由于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多端,给予李白以无限 遐想的空间,使之与他那狂放不羁的性格与天马行空的创作风格相吻 合,因此,李白与月亮一拍即合,共同开创浪漫主义月亮诗的新纪元。 关键词:浪漫情结纯洁之情思念之情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的诗歌创作充满着神奇色彩。 闻一多先生曾经根据“李白捉月骑鲸而终”的民间传说,写下了一首慷慨激昂而又哀怨动人的诗歌——《李白之死》。虽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以李白的浪漫狂放性格,这样的辞世似乎更合乎人们的口味。他的出生,就已被神话为星精下凡,他的逝世,被说成是“江中捉月,骑鲸上天”就不足为怪了。就连他的妹妹都有一个“月圆之墓”的古迹,可见,李白本身就是一个浪漫神奇的化身。他的人生,他的作品,也就与充满浪漫色彩的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一,李白的恋月情结与当时的民间传统有关。 在林庚的《唐诗综论》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原来中国民族由于习用阴历,对于“月”是具有特别深厚的友情的,农民的生产劳动要看着它,离乡背井的人们要看着它,元宵节时要看着它,中秋节时要看着它;吴刚伐桂的故事,嫦娥奔月的故事,玉兔捣药的故事,它乃是一切美的想象的总汇。《吴歌》:“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中国人民是多么熟悉于这个月,人民的苦乐都在她的照耀之下,它成为古代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一个日历,一个活的月份牌,所谓“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这一个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形象,它是结合着中国人民感情的月,是被中国民族传统所丰富的月,一般说来,比西洋中的“月”的接触面要显得宽阔得多,这就是广泛意义的民族形式。① 由于月亮亘古永存,普照四方,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国文人对于月亮有着一种特别深厚的感情,月亮每每成了他们吟咏的对象。翻开诗卷,写月的诗句浩如烟海,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空明清幽的画面尽收眼底;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赋予明月以超越时空的灵性。 一、表现纯洁的童心。 李白对于月亮的感情并非一朝一夕的,当他还是懵懂孩子的时候就已对月

安徽有典故的名胜古迹

1、项羽乌江自刎,乌江在和县,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东,长江西岸,安徽江苏二省交界处上有乌江镇,楚汉之际,中国历史最强武将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于此地独杀汉军数百人,自刎而死; )所见到 公里处的虞姬村; 4、周瑜墓,在合肥市庐江县庐城镇; 5、孔雀东南飞,在池州; 6、朱元璋的家族陵寝在凤阳县明皇陵; 7、八公山,淮南王刘安用那水磨豆腐; 8、琅琊山,欧阳修的“环滁皆琅琊也······”; 9、桃花潭,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位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境内(青 弋江上游); 10、月亮湾,月亮湾风景区位于离泾县县城18公里处的蔡村镇大康村,是国AA级旅游景区,80年代的著名电影《月亮湾的笑声》; 11、李克农,故居在烔炀河,李克农故居位于巢湖市烔炀镇中李村; 12、孙立人故居,位于三河古南街八扇巷,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还有一位于合肥市庐江县金牛镇,在金牛山半山腰处,坐北朝南,金牛镇金牛中学内; 13、张治中故居,位于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由故居和桂翁堂组成,坐落在洪家疃村旁黄麓师范校园内; 14、刘铭传,刘老圩,附近的圩堡群,是淮军的发源地,应该有不少淮军名将,在合肥西乡(今肥西县)修建了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圩子,形成了中国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圩堡群落,其中代表性的,还有张老圩(淮军二号人物、两广总督张树声)、周老圩(湖南提督周盛波、周盛传兄弟)、唐老圩(太子少保衔唐殿魁、唐定奎兄弟)等家族的私家庄园。院筑高墙,环以堑壕,用吊桥与外界联系。现在,多数圩堡已遭严重破坏,刘老圩得以复修,使我们对于这段远去的历史,有了一个直接观察的现场环境; 15、李鸿章的享堂、李府,分别在合肥的市中心和东郊; 16、段祺瑞,段家祠堂,段家祠堂位于当年的合肥淮河路上,建于民国初年。严格地说,段家祠堂庞大的建筑群实际上分为调堂、公馆(住宅)、花园三部分,西至今第一人民医院,北迄今合肥工业大学北区,共占地200多亩。祠堂三进九大间,琉璃瓦、风火墙、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跨过山门,过天井院,祭把大厅高悬"百世其昌"、"再造共和"、"国家干城"匾额。厅西壁嵌石明确标示段氏家祠为段芝贵所建。段芝贵别号"小段",其地位次于段祺瑞而辈分高于段祺瑞,故有"小段不小,老段不老"之说。祠堂天井院西墙有月门通往公馆区和花园。整个建筑群据说共用去6万多块银元。不幸的是,段家调堂1974年毁于大火。灾后重建办公、宿舍楼,原在段家祠堂南边办公的新华社安徽分社搬了过来。其西边的四合院式住宅建筑,1985年7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终在90年代初被拆除盖了单位宿舍楼; 17、

李白的故事:潇洒李白醉中捉月

李白的故事:潇洒李白醉中捉月 潇洒李白醉中捉月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因一个案件牵连,被流放到夜郎,途经山势险恶、行路艰难的蜀道。在崇山峻岭之中,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李白衣衫褴褛手拄竹竿、步履蹒跚地行走着,此情此状很难将眼前的他与大名鼎鼎的诗人李白联系在一起。他们来到高一耸入云的白帝城。这时,突然传来一道圣旨,说是皇上已大赦这批犯人。李白高兴地欢呼雀跃,一路的艰辛顿时化作天上的乌云,飘得无影无踪。 第二天一早,他迎着曙光,乘上一条轻捷的小船,从长一江一上游漂流而下,沿途的壮丽景观目不暇接,两岸猿猴啼叫一声不绝于耳,他禁不住吟出千古传诵,被称为神品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诗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一江一陵一日还。 两岩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从白帝城到一江一陵,古代传说有一千二百里,顺水而下迅疾如风,朝发白帝暮至一江一陵。实际上白帝城距一江一陵只有六百多里,但古代木船无论如何一天也到达不了。在这里,诗人李白采用了夸张手法,表现了船行的轻快和自己的愉快、喜悦心情。 李白虽被赦免,但穷愁潦倒,贫困一交一加。然而,有着铮铮傲骨的李白并不屈服命运的摆一布,依然保持着洒脱、豪放的一性一格。一天夜里,他兴致勃勃地穿上当年在宫中穿的锦袍绣服,踏着月光来到一江一边,登上钓鱼小船,倒了两杯酒,邀请天上的明月来对饮。明月似玉盘,倒映于一江一水之中。李白痛饮一壶,神思飞扬,再饮一杯,热血奔涌。他朦胧地看到水中圆月对自己含笑点头,就俯身去捉,不料“扑通”一声翻进了一江一中。后人针对此事做诗道:“采石月下访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一爱一月一江一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诗中的谪仙正是指李白。 想一想:对李白这位诗仙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对他的遭遇就不是如对他的诗那么熟悉了。在这个故事中你看到李白的什么品格?从中你又

杜甫遇李白的历史故事-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杜甫遇李白的历史故事|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李白与杜甫相遇,在744年。那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相差11岁。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 李白与杜甫相遇,在744年。那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相差11岁。 其实,李白不仅在实际年龄上比杜甫大11岁,而且在诗坛辈分上整整先于杜甫一个时代。 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杜甫早就熟读过李白的很多名诗,此时一见真人,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取得巨大社会声誉的人往往会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轻松和洒脱,这种风范落在李白身上更是让他加倍地神采飞扬。眼前的杜甫恰恰是最能感受这种神采的,因此他一时全然着迷。 李白见到杜甫也是眼睛一亮。他历来不太懂得识人,经常上当受骗,但那是在官场和市井。如果要他来识别一个诗人,他却很难看错。即便完全不认识,只要吟诵几首,交谈几句,便能立即作出判断。杜甫令他惊叹,因此二人很快成为好友。他当然不能预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将与他一起成为执掌华夏文明诗歌王国数千年的最高君主而无人能够觊觎;但他已感受到,无法阻挡的天才之风正扑面而来。 他们喝了几通酒就骑上了马,决定一起去打猎。 他们的出发地也是见面地,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部,

旧地名叫陈留。到哪儿去打猎呢?向东,再向东,经过现在的杞县、睢县、宁陵,到达商丘,从商丘往北,直到今天的山东地界,当时有一个大泽湿地,这便是我们的两位大诗人纵马打猎的地方。 当时与他们一起打猎的,还有一位着名诗人高适。高适比李白小3岁,属于同辈。这位能够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种慷慨佳句的诗人,当时正在这一带“混迹渔樵”“狂歌草泽”。也就是说,他空怀壮志在社会的最底层艰难谋生,无聊晃悠。这是他的“地盘”,沟沟壑壑都了然于心,由他来陪猎,再合适不过。 挤在他们三人身边的,还有一个年轻诗人,不太有名,叫贾至,比杜甫还小6岁,当时才26岁。年龄虽小,他倒是当地真正的主人,因为他在这片大泽湿地北边今天山东单县当县尉,张罗起来比较方便。贾至还带了一些当地人来凑热闹,其中也有几个能写诗的。 于是,一支马队形成了。在我的想象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高适,他带路;接着是李白,他是马队的主角,由贾至陪着;稍稍靠后的是杜甫,他又经常跨前两步与李白并驾齐驱;贾至带来的那些人,跟在后面。 当时的大泽湿地,野生动物很多。他们没走多远就挽弓射箭,扬鞭跃马,奔驰呼啸起来。高适和贾至还带来几只猎鹰,这时也像闪电般蹿入草丛。箭声响处,猎物倒地,大家齐声叫好,任何人的表情都不像此地沉默寡言的猎人,更像追逐嬉戏的小孩。马队中,喊得最响的是李白,而骑术最好的应该是高适。 猎物不少,大家觉得在野地架上火烤着吃,最香最新鲜,但贾至说早已在城里备好了酒席。盛情难却,那就到城里去吧。

李白对前代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李白对前代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也是诗歌空前繁荣的时代,两千多诗人的五万多首诗歌,众体咸备,名家辈出,把诗歌这种文学形式推到了顶峰,而在这如众星灿烂般的名家名作之中,李白的诗歌则如同北极星一般,高踞天顶,代表了盛唐一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落笔成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与李白齐名的杜甫给与他的高度评价,而且也可以作为后人对他的最高评价。 李白,首先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在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的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作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促进了浪漫主义的极大发展。其次,李白对唐代诗歌的革新也有杰出的贡献,他继承了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使诗歌革新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一方面,他指出了“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古风》其一),以自豪的精神肯定了唐诗力扫齐梁颓风,恢复风雅传统的道路,一方面批评了忽视思想内容,追求雕饰的形式主义诗风,认为是,“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古风》其三十五)。此外,他努力学习乐府民歌,大力开拓七言诗与乐府歌行和山水诗, 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切,奠定了他在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下面,从浪漫主义的诗歌思想特色,山水诗,乐府诗几个方面来看他对前代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一、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 盛世喜李白,乱世怀杜甫,李白以他那盛唐时代的开放胸怀,气盖一世的宏大气魄,赢得了人们的推崇和喜爱[1]p86。可以说,李白诗盛唐时期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一方面继承了我国自远古时代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开拓进取,融入了盛唐的时代精神。 远古时期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神话中,便已蕴含着积极浪漫主义的萌芽。到了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更是在吸收前代文化与文学的成就的基础上,在与黑暗现实的斗争中,创造了《离骚》为代表的一系列光辉诗篇,以其宏富博大的内容,奇情壮采的形式,为浪漫主义传统创造了第一个高峰。与屈原同时的庄子,在其哲理散文中创造了许多寓言,对浪漫主义传统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两汉到唐初,浪漫主义传统在民间一文人创作中不断地发展着,曹植的《洛神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等,以及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一些优秀作品,都对浪漫主义传统有所丰富。终于,时至盛唐,人属李白,在非凡的时代与非凡的个人相结合之下,浪漫主义出现了新的高峰。 李白在创作中,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丰富遗产,他所继承的传统,首先当推楚辞,特别是他受屈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屈原强烈的爱国情操和坚贞不屈的人格精神对李白的精神气质无疑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坚持人格的完美,保持人的美好天性,不降志从俗,不汩泥扬波,是屈赋的主旋律[2]p63。李白不但继承发扬了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还继承了屈原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象熔铸神话传说,大胆地幻想夸张等。从具体作品来看,他的《梁甫吟》、《远别离》、《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在精神面貌上与屈原相一致。但是,李白的浪漫主义成就,不仅仅在于继承而更在于开拓进取,他的非凡成就,是个人与朝代的完美结合。 李白生活的开元、天宝年间,唐帝国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民族交往日益频繁,同时,政治经济各方面也都潜伏着危机。国家的强大,鼓舞他建功立业的雄心,而政治的危机,则激发了他救时济世的热望,这种心情,表现在诗中,自然使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的精神,而这是前代所不具有的。无论是李白自称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江上吟》),

李白月亮诗词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月亮就有着独特的情感。它是美的象征,皎洁的月光更是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中秋节月圆人团圆的特定文化心理。同时,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象,也会因外部的激化,人的主观心绪的差别而引发不同的感想。它寄托了恋人的相思,表达了对故乡亲友的怀念与眷恋;在失意者的笔下,它则又成了失意、孤寂与落寞的象征…… 李白一生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幼年时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也有饮酒兴起时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更有游子思乡时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在其现荐的一千余首诗作之中,涉及月亮的就达380余首,数目之多,可谓唐诗这冠。由此也足以看出李白对月亮的情有独钟。可以说,古代诗人之中,李白对月亮的 描绘是最为复杂,最为全面,也是最为完美的。 纵观李白的咏月诗,其笔下的月亮呈现出各种形态,如“圆月”“初月”“新月”“半月”“弯月”;各种色彩,如“明月”“皎月”“素月”“清月”“朗月”;就时间而言,有“寒月“”冬月“晓月”“夕月”“古月”“汉月”“夜月”;就地点而言,又有“天门月”“西江月”“峨眉月“巴月”“秋浦月”“秦地月”“萧湘月”等。而李白天生豪迈奔放的性格又使得他可以支“泛月”“醉月“乘月”“揽月”“寄月”甚至去“赊月”。“如此地喜月、爱月、玩月、咏月,李白可谓是古今第一,天下无双。”了李白不尽的诗兴和灵感。而李白更加发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并将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哲理精神融入兰中,使月亮由自然客体向人格意志转变,使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月亮意主题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总之,在李白的月亮世界里,不仅有灵动飘逸的物境,更是饱含了作者人格意志的“我境”,显示出独特的意境之美与独特的浪漫性,体现了自己支理想和光明的不懈追求与探索。以下就对李白的月 亮世界以及他的大胆开拓与创新做出的具体分析: 一、李白的月亮世界 首先,李白的咏月诗创造出了优美的意境。月景在李白的笔下总是表现得美丽非凡。“在描写月色时,总是有水相伴。月或倒映湖中或伴随着大江溪流,月光水光交织在一起相映成趣。”如《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中写道:“万壑千岩,峥嵘镜湖里。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月下乘舟,湖水与岸的真实感被月夜给模糊了,使诗人产生错觉,仿佛行在空中,向月亮游去。诗人如入仙境, 呈现出一种超凡的境界。 其次,李白在描写物境之美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主观之意,使景与情有机结合,达到以景写情,以情衬景的效果。此时的月也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之物,而是自然的人化。综合起来,李白的咏月诗所表 达的情感可分为以下几类: 1、表达失意与孤寂的心情 李白一生历经坎坷,其性格豪迈奔放,但又高傲自大;心存远大的报国理想,无奈却报国无门,失意与惆怅伴随其大半生。此情此感也只能寄托于诗作之中以做宣泄。如他在《长相思》一诗中这样写道:“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便是借月来抒发自己沦落的惆怅,借用比喻的手法烘托自己被迫离就的痛苦心情。李白一生都在幻想自己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能建功立业,功成身退是他的理想人生。但是,他为人真率狂放,蔑视权贵。国为不为奸佞所容,所以他的一生都不尽如人意,仕途坎坷,屡遭谗毁,他在不少诗歌中都写下了自己这种愁苦之情。如《古风》一诗中写道: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辉,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情风吹,香气为谁发?”在这里,李白也借月来抒发自己 理想的失落和感叹自己仕途的坎坷。 由于如此种种的遭遇,使得李白也是孤独寂寞的,现实中屡遭打击却无处申诉,只能借诗抒怀。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谢尚牛渚乘月泛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这一富于诗意的故事,和诗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表天朗月)的巧合,便是诗人由“望月”而“怀古”的主要凭借。诗人面对空中明月,心情无限孤寂,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世上知音难觅,惟有仰空长叹。而《鹦鹉洲》中“迁客此时徙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则饱含了对黑暗社会不重视人才的不合理现象的控诉。月亮作

以李白的故事为主题的作文

以李白的故事为主题的作文 李白是伟大的诗人,下面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提供李白的故事作文 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李白的故事作文 晚上,我趁爸爸在家就缠着他给我讲故事,我撒娇地说:“爸爸,您 好久没给我讲故事了,我好想听您讲故事啊。”爸爸说:“好吧,就 讲一个吧。”他思考了一下,说:“在讲故事之前,你得先回答我一 个问题。”我说:“好啊,你问吧。”爸爸就说:“你知 道李白是谁吗?”我想了想就说:“李白啊,我知道,是一位伟大的 诗人啊,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 呢,他那首《静夜思》我会背的。”我刚准备背,爸爸就说:“ 对, 今天我要讲的就是与他有关的趣闻, 还跟这首诗有关系呢。 ”爸爸说,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号称“诗仙”, 他留下的千古佳句数不胜数。 可是他这几天身体不舒服,无法集中精力写诗了,不得不去看医生。李白来到医 生那里,医生问他哪里不舒服,李白说头痛。医生就要他去做一个 CT,李白心里 想: “我的病会不会很严重啊?我可不能就这样英年早逝啊, 我还要写更多 的诗歌呢!”CT 做好以后,李白拿给医生看,医生说:“检查没什么 问题啊,我看你是酒喝得太多,忧愁太多了,神经倒可能有点问题呢。你不是自 称是酒中仙吗?你还写了首什么《秋浦歌》,说你自己把头都愁白了,白头发都 三千丈了。”李白听了,不服气地说:“我一向不是很乐观的吗?我 怎么会忧愁呢?我每天都游山玩水, 喝酒写诗, 快乐得很啊。 你没搞错吧?” 医生又说:“我还发现你眼睛也不好使呢,从你那首《静夜思》就可以看 出来。”李白低声吟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这没什么问题呀?你怎么说我眼睛不好呢?”李白的眉毛都拧 成了一个问号了。医生说:“你看你,把月光都看成了霜了,而且还是近 在床头,居然都看错了。这眼力能算好吗?我看你是高度近视了。”医生又 接着说:“不过我们这里有一套治疗近视眼的方法,只要 3000 元。还可以 治疗你的白头发,只要 5000 元。如果你住院的话,我们还可以把你的神经衰弱 治好,不过那就要 80000 元了。怎么样李白先生?”李白搜遍全身,也只摸 出几两碎银。 医生一看李白这么穷, 就把他推了出去, 一边还嘲讽他说: “ 穷鬼, 没有钱就别来看病!”李白被医生给气得七窍生烟, 第二天就真的一
1/6

我与李白的故事

我与李白的故事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题记饮一杯清水,心中一阵悸动。持一本唐诗,遥望江水,在这宁静的夜晚里,前往古代与挚友相会。 响起一阵沉重的瀑布声,你踏石于林间,望着眼前那宏伟的飞瀑,脸上露出一番迷醉之色,咏叹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是一阵轰鸣,注视着你,我心中一阵起伏。 “李兄,愿我们还能相见!”岸上传来一声大喊。只见那汪伦立于岸上,挥着手。一阵波涛拍击海岸,挡住我的目光。又望向你,只见你手持墨笔,奋笔疾书,几行大字印于纸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泪水浸湿了你的脸庞,你大袖一挥,却留下了这句千古名句。 你持一杯清酒,望向明月,心中尽是酸楚。嘴唇紧咬着,痛饮一口,大嚷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豆大的泪珠顺着眼角流下,脑子里已尽是家乡的一幕幕:老翁垂钓,老媪剥莲蓬,小儿放纸鸢。你不断地喝着酒,却忘了“借酒浇愁愁更愁。” 山林曲折,一路颠簸。你来到亭中,盘腿而坐,捋捋黑发,抬头望向天空,轻声喃喃道:“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对,敬亭山就是你的知音!这就是你的天地!你,是自由的! 夜色苍茫,明月当空,你我坐于石台上,赏月下花酒,听花间虫鸣。这晚,你诗兴大发,朗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你哭了!你又诵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哼!哈!哈!哈!”“何必呢?”我劝道,“你不是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吗?”你抬头看着我,长叹一声,又举酒自饮了。 一杯酒,就醉了半个盛唐。 李白,我的朋友,在乱世中,你不畏强权,不贪污,不受贿;你更是豪迈乐观,豁达不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那句不是赞颂你的?你,是诗狂,狂了一个盛唐;你,是酒仙,饮烈酒,做名诗;你是…… 你我相隔千年,但一条线却将我们紧紧拉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总会相遇。千年的沧桑化作了云烟,万里的阻隔化成了虚幻。你我相逢在无人的夜晚,你在月下高歌,我在旁边斟酒,月下辉映着你的诗,你的酒,我们的情…… 七(6)班 潘洲阳

历史故事:杜甫遇李白-作文

历史故事:杜甫遇李白 李白与杜甫相遇,在年。 那年,李白岁,杜甫岁,相差岁。 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 李白与杜甫相遇,在年。 那年,李白岁,杜甫岁,相差岁。 其实,李白不仅在实际年龄上比杜甫大岁,而且在诗坛辈分上整整先于杜甫一个时代。 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 杜甫早就熟读过李白的很多名诗,此时一见真人,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一个取得巨大社会声誉的人往往会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轻松和洒脱,这种风范落在李白身上更是让他加倍地神采飞扬。 眼前的杜甫恰恰是最能感受这种神采的,因此他一时全然着迷。 李白见到杜甫也是眼睛一亮。 他历来不太懂得识人,经常上当受骗,但那是在官场和市井。 如果要他来识别一个诗人,他却很难看错。 即便完全不认识,只要吟诵几首,交谈几句,便能立即作出判断。 杜甫令他惊叹,因此二人很快成为好友。 他当然不能预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将与他一起成为执掌华夏文明诗歌王国数千年的最高君主而无人能够觊觎;但他已感受到,无

法阻挡的天才之风正扑面而来。 他们喝了几通酒就骑上了马,决定一起去打猎。 他们的出发地也是见面地,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部,旧地名叫陈留。 到哪儿去打猎呢?向东,再向东,经过现在的杞县、睢县、宁陵,到达商丘,从商丘往北,直到今天的山东地界,当时有一个大泽湿地,这便是我们的两位大诗人纵马打猎的地方。 当时与他们一起打猎的,还有一位着名诗人高适。 高适比李白小岁,属于同辈。 这位能够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种慷慨佳句的诗人,当时正在这一带混迹渔樵狂歌草泽。 也就是说,他空怀壮志在社会的最底层艰难谋生,无聊晃悠。 这是他的地盘,沟沟壑壑都了然于心,由他来陪猎,再合适不过。 挤在他们三人身边的,还有一个年轻诗人,不太有名,叫贾至,比杜甫还小岁,当时才岁。 年龄虽小,他倒是当地真正的主人,因为他在这片大泽湿地北边今天山东单县当县尉,张罗起来比较方便。 贾至还带了一些当地人来凑热闹,其中也有几个能写诗的。 于是,一支马队形成了。 在我的想象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高适,他带路;接着是李白,他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2.5浅论李白对《离骚》的继承与发展

浅论李白对《离骚》的继承与发展在我国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中,屈原和李白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形成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后者,沿着屈原所开创的浪漫主义文学道路,积极吸收借鉴《离骚》的创作成果,融合诗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切体验和独到感受,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表现形式作出了储多大胆的探索,从而使其作品以独具魅力的精神美和艺术美而名垂千古。 一、风雅一致的创作精神 屈原的《离骚》忧国之情“充塞八极,弥漫寰宇”其反复咏叹而深致怨愤的,乃是君昏臣佞、朝政败坏、是非不明、贤愚颠倒,渗透出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如他为战乱漫延、民不聊生而悲:“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为楚国君王而悲:“此余心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为自己的理想无由实现而悲:“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尤其是他在屡受挫折,理想毁灭之时仍呼喊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其高洁的人品,炽热的感情影响着李白的诗歌创作。 早在“酒隐安陆”之时,李白便写下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的诗句(《江上吟》),由此可见他对屈原作品的推崇。纵观其作品,在表现对国家治乱的深切关怀及坚持正义方面,李白与屈原似有想通之处。如写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祸“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扶风豪士歌》)及理想无从实现的苦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再如《远别离》中“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表现出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及内心所受的压抑。 虽然李白与屈原的基本创作精神是想通的,但却没有拘泥于其中,在一些具体的表现方面还是独具特色的。首先,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使他们的爱国精神及理想追求不同。屈原由于受原始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自觉担任起历史的重荷,追求的是尧舜禹三代“举贤授能”的理想政治,他在《离骚》中针对时敝引经据典,提出具体的政治主张,如“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使《离骚》更多的表现出一种“怨”。而李白则不同,李白思想则较为复杂,他既受儒家影响又受道家影响,因此他虽有“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安社稷,济苍生”的美好理想,但实际才能与抱负很有距离,因而他追求的是一种“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的功成身退之路,这种愿望一旦落空,便产生了一种“愤”,而这种“愤”激励李白更加密切地关注现实,从而使李白作品现实性较《离骚》有较大提高。 其次,由于其出身、处境不同,他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理想破灭后的反应也不一样。屈原的《离骚》喷吐出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所产生的怨怼之情。无论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还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此余心之所惩”表现出一个自我生命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导语: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写月写得最多的是李白,在他现存的千余首诗中,就有430多首提到了月亮;写月写得最好的也还是李白,他笔下的明月为盛唐诗坛增添了无尽的光彩。月在李白笔下被构建成了广泛而多样的意象,这些意象,有儿童般的天真;有气盛之年的豪情;有耄耋老人的沧桑,又甚至显示了一种朴素温馨、近乎女性的柔情。 李白与月,因缘甚深,深到简直有点生死相许。传说李白生于满月之夜,女儿叫月圆,儿子叫明月奴,李白之死也是因“醉入水中捉月”故。尽管后人考证这些传说不尽可信,但诚如有人指出的那样。“李白作为伟大的月光诗仙,却’是毋庸置疑的”。皓月千里,窗前庭院,山川溪谷、松林竹丛,湖畔江岸,诗人精心细品,想落天外。或悲或喜,亦哭亦笑;时吟啸抒怀,偶黯然神伤;法自然之天趣,得宇宙之空灵――月与李白构成了千载佳话,万世景观。月之与李白,如菊之于陶渊明,梅之于陆放翁,活脱脱诗人的化身!据粗略统计,在李白流传至今的千余首诗歌中,就有430多首提到了月。这些月亮,就时间而言,有晓月、落月、夜月、秋月等;就地点而言,有峨眉山月、长安月、金陵月、洞庭湖月等;就景物来说,有山月、湖月、云月、沙月、石上月等。至于一般人描述的圆月、半月、弯月等形态不一的月亮和明月、朗月、皎月、浩月等色彩各异的月亮则更不在话下。此外,还有苦月、寒月、冷月、孤月这些带有浓厚主观情感的与明镜、琼钩、白玉盘等称呼不同的月亮。月在李白笔下被构建成了广泛而多样的意象,这些意象,有儿童般的天真;有气盛之年的豪情;有耄耋老人的沧桑;又甚至显示了一种朴素温馨、近乎女性的柔情。仔细研读李白的咏月诗,粗略地把他笔下丰富的月亮内容抽象地概括为自然、情爱、边塞、时间四种意象。 一、月的自然意象 月首先就是作为一个自然的审美对象而被人们歌咏与吟唱的。她朦胧美丽、静谧皎洁。晶莹澄澈的月光世界是美丽纯洁的象征。从《诗经》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到“花容月貌”、“闭月羞花”,一直以来月都是以一种与太阳精神相对立的审美意象而存在,是女性和爱情的代言体,加上洁白玉兔、美丽嫦娥

李白在安徽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

李白在安徽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 在历史上论与安徽关系的密切、影响的巨大、知名度高的诗人文学家,当非李白莫属。而关于李白与安徽的关系在民间、在学术界多年来也存在一些不同说法或不甚了然的问题,去年笔者发表了一篇《李白在安徽留下哪些疑问》,就四个热点问题作了解答。关于李白与安徽的关系值得认真而深入研究的问题还很多,比如人们都认为李白对安徽贡献很多,功劳很大,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但到底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数量如何、价值如何,恐怕也说不大清楚。这里就这个问题再做一篇《李白在安徽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算是上文的续篇。 一、诗文作品是李白留给安徽最大的一宗文化遗产 李白先后五次游历安徽,时间累计十余年,并且在这里走向人生终点。在安徽东西南北各地游历中写下了大量诗文,我在给李白于安徽写作的诗文作编年时,共编入李白诗192首,文9篇,这个数量是很大的,占其一生创作总量近五分之一,占其可以确定写作地点的诗文数量近三分之一。李白的诗文可以考知写作地点的有650篇左右,而在安徽写作的共201篇,远远多出他在他的家乡蜀中以及另两个寓居地安陆、兖州一带所写数量,也多出他在京洛、吴越、金陵、江夏一带写作数量,可以说李白对安徽情有独钟,文思诗兴独多。 至于具体在安徽各个地方李白写了多少,历代地志和近年各地的有关宣传介绍都显得有些粗疏和随意,经笔者仔细检核,可以给出以下数字:当涂诗48首、文5篇,和县诗9首,宣城诗40首、文4篇,泾县诗19首,南陵14首(其中8首属铜陵,时南陵包括铜陵),秋浦(贵池)41首,青阳3首(2首属九华山),宿松5首,太湖2首(司空山,应属岳西),庐江郡(合肥)6首,寿春1首,砀山1首,江上作3首。 这些作品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有许多名篇,诗如《南陵别儿童入京》、《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横江词六首》、《独坐敬亭山》、《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宣城见杜鹃花》、《哭宣城善酿纪叟》、《赠汪伦》、《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宿五松山下荀媪家》、《铜官山醉后绝句》、《秋浦歌十七首》、《清溪行》、《望九华山赠韦青阳仲堪》、《临路歌》等。 这是李白给予安徽一宗最丰厚的文化遗产。在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位客籍诗人文学家在安徽写下这么多的文学作品,李白前谢眺写了二三十首、李白稍后的杜牧写了三四十首,超过百首的一时还找不到。以李白这样的诗名,他的这些作品对安徽后来诗风文风的兴盛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李白题咏较多的地方往往是诗风文风最兴盛的地方,自唐之后皖南的姑孰、泾溪、清溪成长了、吸引了很多的文人墨客,敬亭山、齐山、采石成了三座诗山,其流风余韵一直影响到今天。 二、李白的遗踪遗址也是他留给安徽的重要文化遗产 李白在安徽的遗踪分布很广泛,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大半安徽都留下了他的遗踪。 我考察了李白游历安徽大约五次:第一次是天宝元年前后寓居南陵,然后由此奉诏入京;第二次天宝六载由金陵来安徽,至九载,游历了皖东当涂、历阳和县,皖西潜山、霍山、寿春、庐江郡合肥等地,时间四年;第三次天宝十二载由梁园来宣城,至十五载,游历了皖南宣城、当涂、泾县、南陵(包括繁昌、铜陵)、秋浦(贵池,包括石台西部、东至北部)、青阳(包括九华山),时间四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