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1-4章
论语1-5篇全文及译文
论语1-全文及译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论语1-5篇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1、《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原文及解释1-5
论语原文及解释《论语》学而第一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02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0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04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0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06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0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08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09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0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1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1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4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论语十二章1到4章原文译文
论语十二章1到4章原文译文
论语十二章1到4章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论语十二章1到4章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
论语节选(带拼音版)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ú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bù hào fàn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běn lìér dào shēng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 yǔ péng yǒu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jiāo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shǐ mín yǐ shí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全文及译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人们在走完人生之路时,恐怕连人类知识财富的百分之一也未及领略,而当今工作紧张,能拿出的学习时间又十分有限。
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就一定要读经典,看精品,以便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试译:孔子说:“一边效法圣贤如何做人做事,一边适时实习诵习,不也高兴吗?朋友同学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理解自己,心里却不怪人家,不也算个君子吗?”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试译: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
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
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试译: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1.5 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试译: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公侯之国,就要兢兢业业工作,以取得信用;要节约官府开销,以爱养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
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全文_论语全书原文【共二十篇】
《论语》全文_论语全书原文【共二十篇】《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
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
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论语》,圣人之学,载道之学,君子治天下之学也。
目录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
论语第一则和第二则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以下是《论语》的第一则和第二则:
1.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 第二则: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
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
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论语》的解读因人而异,不同的学者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
如果你对《论语》的具体内容或其他方面有更深入的问题,我将尽力提供帮助。
论语(带拼音版)-完整版
论语目录第一章论语学而篇 (1)第二章论语为政篇 (4)第三章论语八佾篇 (8)第四章论语里仁篇 (13)第五章论语公冶长篇 (16)第六章论语雍也篇 (22)第七章论语述而篇 (27)第八章论语泰伯篇 (34)第九章论语子罕篇 (38)第十章论语乡党篇 (43)第十一章论语先进篇 (48)第十二章论语颜渊篇 (53)第十三章论语子路篇 (59)第十四章论语宪问篇 (66)第十五章论语卫灵公篇 (74)十六章论语季氏篇第 (81)第十七章论语阳货篇 (85)第十八章论语微子篇 (91)第十九章论语子张篇 (94)第二十章论语尧曰篇 (100)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ái bú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导语:《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论语》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论语全文-诵读-可直接打印版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shēn hū
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
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xǐnɡ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 省 也。”
jiàn
子曰:“事父母几 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fánchí
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
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 全文 整理:Mr.李
第 2 页 共 49 页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
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
第 6 页 共 49 页
zhāo
子曰:“ 朝 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fǎnɡ
子曰:“ 放 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礼。”
chǎn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 谄 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
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ɡuān jū
lè
yín āi
shānɡ
子曰:“《 关 雎》,乐而不淫,哀而不 伤 。”
yīn
bǎi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
《论语》20篇全文翻译
《论语》全文翻译【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第一篇《学而》1·1【原文】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论语》原文 全文
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论语》原文完整版注音注释翻译
《论语》原文完整版注音注释翻译《论语》原文完整版注音、注释、翻译目录1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ái bú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愠(yùn):恼怒,怨恨。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论语》大字版1-4章幼儿适用
论语12学而第一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③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 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⑤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⑥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⑦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⑧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⑨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⑩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⑪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 ⑫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⑬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⑭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⑮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6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⑯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7 为政第二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④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带拼音完整版(打印)
论l ùn 语y ǔ学xu é而ér 第d ì一y ī子z ǐ曰yu ē:“学xu é而ér 时sh í习x í之zh ī,不b ù亦y ì悦yu è乎h ū?有y ǒu 朋p éng 自z ì远yu ǎn 方f āng 来l ái ,不b ù亦y ì乐l è乎h ū?人r én 不b ù知zh ī而ér 不b ù愠y ùn ,不b ù亦y ì君j ūn 子z ǐ乎h ū?”有y ǒu 子z ǐ曰yu ē:“其q í为w éi 人r én 也y ě孝xi ào 悌t ì,而ér 好h ǎo 犯f àn 上sh àng 者zh ě,鲜xi ǎn 矣y ǐ;不b ù好h ǎo 犯f àn 上sh àng ,而ér 好h ǎo 作zu ò乱lu àn 者zh ě,未w èi 之zh ī有y ǒu 也y ě。
君j ūn 子z ǐ务w ù本b ěn ,本b ěn 立l ì而ér 道d ào 生sh ēng 。
孝xi ào 弟d ì也y ě者zh ě,其q í为w éi 仁r én 之zh ī本b ěn 与y ǔ!”子z ǐ曰yu ē:“巧qi ǎo 言y án 令l ìng 色s è,鲜xi ǎn 矣y ǐ仁r én!”曾c éng 子z ǐ曰yu ē:“吾w ú日r ì三s ān 省x ǐng 吾w ú身sh ēn :为w éi 人r én 谋m óu 而ér 不b ù忠zhōng乎hū?与yǔ朋péng友yǒu交jiāo而ér不bù信xìn乎hū?传chuán不bù习xí乎hū?”子zǐ曰yuē:“道dào千qiān乘chéng之zhī国guó,敬jìng事shì而ér信xìn,节jié用yòng而ér 爱ài人rén,使shǐ民mín以yǐ时shí。
论语章节原文与解析
论语章节原文与解析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讲话和行为。
论语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论语中选取几个章节原文,并进行简要解析。
第一章: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章节是论语的开篇,表达了孔子对学习的看法。
其中,“学而时习之”强调了学习需要不断的温习和重复,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态度。
第八章:雍也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一章节中,孔子表达了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应该有的心态和追求。
孔子认为,15岁时应该立志于学习,30岁要有自己的事业,40岁要明白自己的追求,50岁要了解天命,60岁要保持耳顺,70岁时则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不超越规矩。
第十四章:子罕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这一章节中,孔子探讨了利、命和仁的关系。
他认为,为人处世应当注重利益,但同时也要考虑道义和仁爱的原则。
孔子强调,利与命、仁要相互结合,不能只顾自身的利益而忽略了他人的利益和仁爱。
第十五章:子路篇子路问强。
子曰:尽力而为之,又何患乎?这一章节中,子路向孔子请教如何解决困难。
孔子回答说,只要尽力去做,就没有什么担忧的。
这句话强调了努力和奋斗的重要性,只要全力以赴,就没有什么无法克服的困难。
综上所述,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通过选取几个章节原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对学习、心态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看法。
这些思想和观点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读论语,我们可以汲取其中的智慧,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
中华经典名著:《论语》1~10篇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中华经典名著每日读。
《论语》1-10篇学而篇第一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
恭近於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原文1-4章
《论语》原文学而第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前四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前四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前四章原文及翻译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
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论语前四章原文及翻译,喜欢的小伙伴们不要错过啦。
【原文】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注解】(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
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
这个标准就是“礼”。
(3)复:实践的意思。
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4)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5)因:依靠、凭藉。
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评析】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
“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
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原文】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
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原文学而第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7』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8』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子曰:“君子不器。
”『13』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
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第三『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4』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6』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7』子曰:“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10』子曰:“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11』或问之说。
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15』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1』哀公问社于宰我。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
”『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里仁第四『1』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5』子曰:“叁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