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及成形技术-机械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基础

合集下载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答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机械设计时常用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两种强度指标。

2. 纯金属的晶格类型主要有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

3. 实际金属存在点、线和面缺陷等三种缺陷。

4.F和A分别是碳在α-Fe 、γ-Fe 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5. 加热是钢进行热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使钢获得奥氏体组织。

6. QT600-3中,QT表示球墨铸铁,600表示抗拉强度不小于600Mpa 。

7.金属晶体通过滑移和孪生两种方式来发生塑性变形。

8.设计锻件时应尽量使零件工作时的正应力与流线方向相同 ,而使切应力与流线方向相垂直。

9.电焊条由药皮和焊芯两部分组成。

10.冲裁是冲孔和落料工序的简称。

得分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在铁碳合金相图中,碳在奥氏体中的最大溶解度为( b )。

a、0.77%b、2.11%c、0.02%d、4.0%2.低碳钢的焊接接头中,( b )是薄弱部分,对焊接质量有严重影响,应尽可能减小。

a、熔合区和正火区b、熔合区和过热区c、正火区和过热区d、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3.碳含量为Wc=4.3%的铁碳合金具有良好的( c )。

a、可锻性b、可焊性c、铸造性能d、切削加工性4.钢中加入除Co之外的其它合金元素一般均能使其C曲线右移,从而( b )b、增加淬透性c、减少其淬透性d、增大其淬硬性a、增大VK5. 高碳钢淬火后回火时,随回火温度升高其( a )a、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b、强度硬度提高 ,塑性韧性下降c、强度韧性提高,塑性硬度下降d、强度韧性下降,塑性硬度提高6.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淬硬深度,主要决定于因素( d )a、淬透性b、冷却速度c、感应电流的大小d、感应电流的频率7.珠光体是一种( b )a、单相间隙固溶体b、两相混合物c、Fe与C的混合物d、单相置换固溶体8.灰铸铁的石墨形态是( a )a、片状b、团絮状c、球状d、蠕虫状9.反复弯折铁丝,铁丝会越来越硬,最后会断裂,这是由于产生了( a )a、加工硬化现象b、再结晶现象c、去应力退火d、扩散退火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调质处理 = 淬火+高温回火。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总结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总结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主要内容1、工程材料的分类工程材料一般可分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几大类。

2、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1)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重要的使用性能,主要有:弹性、塑性、刚度、强度、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断裂韧性等,要求掌握各种性能的定义。

(2) 常用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弹性极限(σe )、屈服强度(σs ,σ0.2 )、抗拉强度(σb )、延伸率(δ)、断面收缩率(φ)、冲击韧性(αk )、硬度(HB ,HRC ,HV )和疲劳强度(σ-1)等。

3、掌握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的概念。

4、名词解释:(1)、合金(2)组元(3)固溶体(4)相图(5)金属化合物(6)结晶(7)晶体(8)晶格(9)晶面(10)晶胞(11)固溶强化(12)金属热处理(13)退火(14)正火(15)淬火(16)回火(17)调质处理5、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莱氏体。

6、掌握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特性点和特性线的含义,要求默画铁碳合金相图。

7、了解铁碳合金中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

8、掌握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

9、掌握金属热处理的定义及作用。

10、重点掌握常用的金属热处理工艺方法的定义、目的、特点及应用。

常用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表面热处理和表面化学热处理。

11、了解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过程。

12、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分类。

重点掌握碳钢的分类(按质量、用途、含碳量)、铸铁的分类(两种分类法)和合金钢的分类。

13、掌握碳钢、铸铁、合金钢的编号方法、成分、性能和应用。

能正确选用螺栓、齿轮、轴、床身、箱体、弹簧、模具、刀具等典型零件的相关材料(名称和编号)。

14、了解机械零件选材的一般原则。

第二部分材料成形工艺基础一、铸造1、了解合金的铸造性能及相关影响因素。

2、了解常见铸件缺陷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3、掌握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及应用范围。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
工程材料是指用于各种工程应用的材料,包括金属、塑料、陶瓷、复合材料等。

工程材料的特性决定着其适合的应用范围以及需要采取
何种成形技术来加工。

在选择和应用材料时,需考虑各项性能指标,
包括强度、硬度、韧性、耐腐蚀性、耐热性、导热性、导电性等。

工程材料的成形技术可分为两大类:热成形与冷成形。

热成形包
括锻造、轧制、挤压等,该类成形技术以高温、高压作用为主,可改
变材料的晶粒状态、结构和形状,从而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

冷成形
包括拉伸、冲压、剪切、折弯等,该类成形技术以低温、低压作用为主,主要用于薄板、薄壁、小件等细密零部件的制造。

在应用材料时,需要根据其特性选择合适的成形技术进行加工,
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生产中需要使用成本低廉、加工强度高
的材料,可以选择钢铁、铜、铝等金属材料,并采用锻造、挤压等热
成形技术进行加工。

而在制造精密零部件时,需要使用耐磨耗、耐腐
蚀性能好的材料,可以选择高强度塑料或钛合金等,并采用拉伸、冲
压等冷成形技术进行加工。

总之,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是工程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只有深入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和成形技术的特点,才能在实践中
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材料和成形技术,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作业题库机械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作业题库机械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作业题库一. 名词解释1.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的晶格间隙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2.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Tn及理论结晶温度下Tm的差值称为过冷度3.再结晶:金属发生重新形核和长大而不改变其晶格类型的结晶过程。

4.同素异构性:同一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晶格类型的现象。

5.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由于其晶格的形状和晶格内分子间距的不同,使晶体在宏观上表现出在不同方向上各种属性的不同。

6.枝晶偏析:金属结晶后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7.本质晶粒度:指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

8.淬透性:指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9.淬硬性: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10.临界冷却速度:钢淬火时获得完全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

11.热硬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12.共晶转变:指具有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的转变。

13.时效强化: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

14.固溶强化:因溶质原子溶入而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

15.形变强化: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16.调质处理:指淬火及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17.过冷奥氏体:将钢奥氏体化后冷却至A1温度之下尚未分解的奥氏体。

18.变质处理:在金属浇注前添加变质剂来改变晶粒的形状或大小的处理方法。

19.C曲线: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20.孕育处理:在浇注前加入孕育剂,促进石墨化,减少白口倾向,使石墨片细化并均匀分布,改善组织和性能的方法。

21.孕育铸铁:经过孕育处理后的灰铸铁。

22.冒口:作为一种补给器,向金属最后凝固部分提供金属液…23.熔模铸造: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通常是在蜡模表面涂上数层耐火材料,待其硬化干燥后,将其中的蜡模熔去而制成型壳,再经过焙烧,然后进行浇注,而获得铸件的一种方法,由于获得的铸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故又称"熔模精密铸造"。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一、工程材料的分类工程材料是指用于建筑、道路、桥梁、机械等工程领域的材料。

根据其性质和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金属材料:包括钢铁、铜、铝等,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可塑性。

2. 非金属材料:包括水泥、玻璃、陶瓷等,具有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

3.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材料组成,如玻璃钢等。

4. 塑料材料:包括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具有轻质和绝缘性能。

5. 纤维素材料:如木材、纸张等,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抗压能力。

二、工程材料的选用原则在选择工程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强度和刚度:根据使用环境和承受力量大小选择合适的强度和刚度。

2. 耐久性:考虑使用寿命长短以及环境因素对耐久性的影响。

3. 耐腐蚀性: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具有良好耐腐蚀性的材料。

4. 经济性: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成本低廉的材料。

5. 可加工性:考虑材料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以便进行成形和加工。

三、常用的成形技术1. 锻造: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高温加热和压制,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

2. 拉伸:将金属材料拉伸至所需长度,并在拉伸过程中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

3. 压力加工:将金属材料置于模具中,在施加压力的同时进行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

4. 焊接:通过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相互连接,在连接处产生化学键或物理结合,从而得到所需结构和尺寸的零部件。

5. 铸造:通过将液态金属倒入模具中,在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

四、工程材料的应用1. 钢铁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机械等领域,如钢结构、钢管等。

2. 水泥材料:主要用于建筑和道路建设,如混凝土、水泥砖等。

3. 陶瓷材料:主要用于制作陶器、瓷器等装饰品和工业领域中的耐腐蚀零部件。

4. 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子设备外壳等领域。

5. 玻璃材料:主要用于建筑和装饰领域,如玻璃幕墙、玻璃门窗等。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工程材料是工程技术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质量和使用寿命。

工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对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本文将对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进行介绍。

首先,工程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钢铁、铝、铜、镁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建筑结构等领域。

非金属材料包括塑料、橡胶、陶瓷、玻璃等,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绝缘性和轻质化特性,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具有综合性能优良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高端领域。

其次,成形技术是指将原材料通过加工、成型、焊接等工艺,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艺技术。

常见的成形技术包括锻造、铸造、焊接、切割、冲压等。

锻造是利用模具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通过冲击或挤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艺技术。

铸造是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冷却后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艺技术。

焊接是利用熔化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填充材料,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连接在一起的工艺技术。

切割是利用切割设备将原材料切割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艺技术。

冲压是利用模具将金属材料冲压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艺技术。

最后,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的学习和掌握对工程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加工工艺等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

同时,只有熟练掌握成形技术,才能更好地实现对材料的加工和成型,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总之,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质量和使用寿命。

通过对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更好地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希望本文能够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基础教学教材

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基础教学教材

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 合而成,具有质轻、强度高、耐 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 航天、汽车等领域。
碳纤维复合材料
由碳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 而成,具有高强度、高刚性、耐 高温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 体育器材等领域。
02 材料成型基础
铸造工艺
01
02
03
04
热处理
通过控制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 改变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提高材 料的力学性能。
表面处理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变材料表 面的成分和结构,提高材料的耐磨 性、耐腐蚀性和装饰性。
材料成本
原材料价格
不同材料的价格差异很大,选择价格合理的材料 可以降低成本。
加工成本
材料的加工难度和工艺要求不同,加工成本也不 同。在选择材料时,应考虑其加工成本。
未来趋势
高性能材料
01
随着机械工程的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将不
断涌现出高性能的新型材料。
智能材料
02
智能材料能够感知外部刺激并作出响应,未来在传感器、执行
器和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可持续发展的材料
03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将更加注重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如
可降解和可回收的材料。
砂型铸造
利用砂型作为模具进行铸造, 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铸件

熔模铸造
通过制作熔模,再利用熔模制 作模具进行铸造,适用于精密
铸件。
压力铸造
在高压下将液态金属注入模具 ,适用于生产小型、高精度、
高强度铸件。
离心铸造
利用离心力将液态金属注入旋 转的模具中,适用于生产管状
和套筒类铸件。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教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教案

教案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适用专业机械类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2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复习重点完整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复习重点完整版

一、二元相图的建立合金的结晶过程比纯金属复杂;常用相图进行分析;相图是用来表示合金系中各金在缓冷条件下结晶过程的简明图解;又称状态图或平衡图..合金系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元素按不同比例配制的一系列不同成分的合金.. 组元是指组成合金的最简单、最基本、能够独立存在的物质..多数情况下组元是指组成合金的元素..但对于既不发生分解、又C..不发生任何反应的合物也可看作组元; 如Fe-C合金中的Fe3相图由两条线构成;上面是液相线;下面是固相线..相图被两条线分为三个相区;液相线以上为液相区L ;固相线以下为固溶体区;两条线之间为两相共存的两相区L+ ..3 枝晶偏析合金的结晶只有在缓慢冷却条件下才能得到成分均匀的固溶体..但实际冷速较快;结晶时固相中的原子来不及扩散;使先结晶出的枝晶轴含有较多的高熔点元素如Cu-Ni合金中的Ni; 后结晶的枝晶间含有较多的低熔点元素;如Cu-Ni合金中的Cu..在一个枝晶范围内或一个晶粒范围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作枝晶偏析..与冷速有关而且与液固相线的间距有关..冷速越大;液固相线间距越大;枝晶偏析越严重枝晶偏析会影响合金的力学、耐蚀、加工等性能..生产上常将铸件加热到固相线以下100-200℃长时间保温;以使原子充分扩散、成分均匀;消除枝晶偏析;这种热处理工艺称作扩散退火..2、二元共晶相图当两组元在液态下完全互溶;在固态下有限互溶;并发生共晶反应时所构成的相图称作共晶相图..以 Pb-Sn 相图为例进行分析..1 相图分析①相:相图中有L、、三种相; 是溶质Sn在 Pb中的固溶体; 是溶质Pb在Sn中的固溶体..②相区:相图中有三个单相区: L、、;三个两相区: L+ 、L+ 、+ ..③液固相线:液相线AEB;固相线ACEDB..A、B分别为Pb、Sn的熔点..④固溶线: 溶解度点的连线称固溶线..相图中的CF、DG线分别为Sn在 Pb中和 Pb在 Sn中的固溶线..固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下降..⑤共晶线:水平线CED叫做共晶线..在共晶线对应的温度下183 ℃;E点成分的合金同时结晶出C点成分的固溶体和D点成分的固溶体;形成这两个相的机械混合物LE C+D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和结构都不相同的新固相的转变称作共晶转变或共晶反应..一、铁碳合金的组元和相C1. 组元:Fe、 Fe32. 相⑴铁素体——碳在-Fe中的固溶体称铁素体;用F或表示碳在–Fe中的固溶体用表示;体心立方间隙固溶体..铁素体的溶碳能力很低;在727℃时最大为0.0218%;室温下仅为0.0008%..铁素体的组织为多边形晶粒;性能与纯铁相似..2 奥氏体碳在 -Fe中的固溶体称奥氏体..用A或表示..是面心立方晶格的间隙固溶体..溶碳能力比铁素体大;1148℃时最大为2.11%..组织为不规则多面体晶粒;晶界较直..强度低、塑性好;钢材热加工都在区进行;碳钢室温组织中无奥氏体..3 渗碳体Fe3C含碳6.69%;用Fe3C或Cm表示..Fe3C硬度高、强度低 b35MPa;脆性大;塑性几乎为零..由于碳在 -Fe中的溶解度很小;因而常温下碳在铁碳合金中主要以Fe3C或石墨的形式存在..重要知识点五个重要的成份点: P、S、E、C、F四条重要的线: ECF、PSK、ES、GS三个重要转变: 共晶转变反应式、共析转变反应式、包晶转变本节略二个重要温度: 1148 ℃、727 ℃第一节退火和正火一般零件的工艺路线为:毛坯铸造或锻造→退火或正火→机械粗加工→淬火+回火或表面热处理→机械精加工..退火与正火常作为预备热处理;其目的是为消除毛坯的组织缺陷;或为以后的加工作准备;淬火和回火工艺配合可强化钢材;提高零件使用性能;作为最终热处理..一、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缓慢冷却热处理工艺目的根据不同情况;退火的作为可归纳为降低硬度;改善钢的成形和切削加工性能;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消除内应力等..①调整硬度以便进行切削加工;②消除残余内应力;以防止钢件在淬火时产生变形或开裂;③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力学性能;为最终热处理作准备..1、退火类型1 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是将工件完全奥氏体化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退火工艺..工艺加热温度为Ac3以上20℃~30℃;保温时间依工件的大小和厚度而定;使工件热透;保证全部得到均匀化的奥氏体;冷却方式可采用随炉缓慢冷却;实际生产时为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600℃左右即可出炉空冷..2球化退火工艺球化退火的加热温度为Ac1以上20℃~30℃;采用随炉缓冷;至500℃~600℃后出炉空冷;3去应力退火去除工件塑性变形加工、切削加工或焊接造成的内应力及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内应力而进行的退火工艺..工艺去应力退火加热温度较宽;但不超过AC1点;一般在500℃~650℃之间;铸铁件去应力退火温度一般为500℃ ~ 550℃;焊接工件的去应力退火温度一般为500℃ ~600℃..去应力退火的保温时间也要根据工件的截面尺寸和装炉量决定..去应力退火后的冷却应尽量缓慢;以免产生新的应力..4扩散退火为减少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固相线以下 100℃~200℃的温度;长时间保温10h~15h;并进行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扩散退火或均匀化退火..二、正火1、正火的概念工艺正火处理的加热温度通常在Ac3或Accm以上30℃~50℃..对于含有V、Ti、Nb等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合金钢;采用更高的加热温度AC3 + 100℃~150℃..正火冷却方式常用的是将钢件从加热炉中取出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对于大件也可采用吹风、喷雾和调节钢件堆放距离等方法控制钢的冷却速度;达到要求的组织和性能..第二节钢的淬火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共析钢与过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低于Accm的温度;保温后以大于Vk的速度快速冷却;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叫淬火..马氏体强化是钢的主要强化手段;因此淬火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马氏体;提高钢的机械性能..淬火是钢的最重要的热处理工艺也是热处理中应用最广的工艺之一..1、淬火温度的确定淬火温度即钢的奥氏体化温度;是淬火的主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淬火温度的原则是获得均匀细小的奥氏体组织..亚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一般为Ac3以上30~50℃;淬火后获得均匀细小的马氏体组织..温度过高;奥氏体晶粒粗大而得到粗大的马氏体组织;而使钢的机械性能恶化;特别是塑性和韧性降低;淬火温度低于Ac3;淬火组织中会保留未溶铁素体;使钢的强度硬度下降..4、钢的淬透性1淬透性与淬硬性的概念钢的淬透性是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也称为淬透层深度;其大小用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淬硬层深度来表示..淬硬层深度指由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区50%M + 50%P的深度..淬硬性是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即硬化能力..淬透性与淬硬层深度的关系同一材料的淬硬层深度与工件尺寸、冷却介质有关..工件尺寸小、介质冷却能力强;淬硬层深.. 淬透性与工件尺寸、冷却介质无关..它只用于不同材料之间的比较;通过尺寸、冷却介质相同时的淬硬层深度来确定的..2淬透性的测定及其表示方法同一材料的淬硬层深度与工件的尺寸;冷却介质有关;工件尺寸小、冷却能力强;淬硬层深;工件尺寸小、介质冷却能力强;淬硬层深;而淬透性与工件尺寸、冷却介质无关;它只用于不同材料之间的比较;是在尺寸、冷却介质相同时;用不同材料的淬硬层深度进行比较的..淬透性常用末端淬火法测定如下图所示;将标准化试样奥氏体化后;对末端进行喷水冷却..然后从水冷段开始;每隔一定距离测量一个硬度值;即可得到试样沿轴向的硬度分布曲线;称为钢的淬透性曲线..即用 表示J 表示末端淬透性;d 表示半马氏体区到水冷端的距离;HRC 为半马氏体区的硬度..3 影响淬透性的因素钢的淬透性取决于临界冷却速度V K ; V K 越小;淬透性越高..V K 取决于C 曲线的位置;C 曲线越靠右;V K 越小..凡是影响C 曲线的因素都是影响淬透性的因素;即除Co 外;凡溶入奥氏体的合金元素都使钢的淬透性提高;奥氏体化温度高、保温时间长也使钢的淬透性提高..影响淬硬层深度的因素淬透性 冷却介质 工件尺寸对于截面承载均匀的重要件;要全部淬透..如连杆、模具等..对HRC J d于承受弯曲、扭转的零件可不必淬透淬硬层深度一般为半径的1/2-1/3;如轴类、齿轮等..淬硬层深度与工件尺寸有关;设计时应注意尺寸效应..第三节钢的回火回火——将淬火钢加热到Ac1以下的某温度保温后冷却的热处理工艺..1、回火的目的消除或减少淬火内应力;防止工件变形或开裂;获得工艺所要求的力学性能;稳定工件尺寸..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都是非平衡组织;有自发向平衡组织铁素体加渗碳体转变的倾向..回火可使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转变为平衡或接近平衡的组织;防止使用时变形..对于未经淬火的钢;回火是没有意义的;而淬火钢不经回火一般也不能直接使用;为避免淬火件在放置过程中发生变形或开裂;钢件经淬火后应及时回火..3、回火工艺1低温回火<250℃低温回火后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其目的是降低钢的淬火应力和脆性;回火马氏体具有高的硬度一般为58~64HRC、强度和良好耐磨性..低温回火特别适用于刀具、量具、滚动轴承、渗碳件及高频表面淬火等工求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工件..2中温回火350-500℃中温回火时发生如下变化;得到T回组织;即为在保持马氏体形态的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细粒状渗碳体的组织..使钢具有高的弹性极限;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一般为35 ~ 50HRC;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中温回火主要用于各种弹性元件及热作模具..3高温回火>500℃高温回火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即为在多边性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颗粒状Fe3C的组织 ..工件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高温回火主要适用于中碳结构钢或低合金结构钢制作的曲轴、连杆、螺栓、汽车半轴、等重要的机器零件..4、回火时的性能变化回火时力学性能变化总的趋势是随回火温度提高;钢的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5、回火脆性淬火钢的韧性并不总是随温度升高而提高..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会出现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1低温回火脆性淬火钢在250℃~350℃范围内回火时出现的脆性叫做低温回火脆性..几乎所有的钢都存在这类脆性..这是一种不可逆回火脆性;目前尚无有效办法完全消除这类回火脆性..所以一般都不在250℃~350℃这个温度范围内回火..2高温回火脆性淬火钢在500℃~650℃范围内回火时出现的脆性称为高温回火脆性;称为第二类回火脆性..这种脆性主要发生在含Cr、Ni、Si、Mn等合金元素的结构钢中..这种脆性与加热、冷却条件有关..加热至600℃以上后;以缓慢的冷却速度通过脆化温度区时;出现脆性;快速通过脆化区时;则不出现脆性..此类回火脆性是可逆的;在出现第二类回火脆性后;重新加热至600℃以上快冷;可消除脆性..第四节钢的表面淬火钢的表面热处理有两大类:一类是表面加热淬火热处理;通过对零件表面快速加热及快速冷却使零件表层获得马氏体组织;从而增强零件的表层硬度;提高其抗磨损性能..另一类是化学热处理;通过改变零件表层的化学成分;从而改变表层的组织;使其表层的机械性能发生变化..1、表面淬火表面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不易产生疲劳破坏;而心部则要求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采用表面淬火可使钢的表面得到强化;满足工件这种“表硬心韧”的性能要求..1 表面淬火目的使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极限;心部在保持一定的强度、硬度的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适用于承受弯曲、扭转、摩擦和冲击零件2 表面淬火用材料0.4-0.5%C的中碳钢..含碳量过低;则表面硬度、耐磨性下降含碳量过高;心部韧性下降;铸铁提高其表面耐磨性..3 预备热处理工艺对于结构钢为调质或正火..前者性能高;用于要求高的重要件;后者用于要求不高的普通件..目的①为表面淬火作组织准备②获得最终心部组织..表面淬火后的回火采用低温回火;温度不高于200℃..目的为降低内应力保留淬火高硬度耐磨性..表面淬火+低温回火后的组织:表层组织为M回;心部组织为S回调质或F+S正火..第五节化学热处理化学热处理是将钢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面;改变其化学成分和组织;达到改进表面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热处理过程..目的1、提高渗层硬度和耐磨性;如渗碳、氮等;2、提高零件接触疲劳强度和提高抗擦伤能力;渗氮等;3、提高零件抗氧化、耐高温性能;如渗入铝、铬等;4、提高零件抗蚀性;如渗入硅、铬等..化学热处理基本过程1介质的分解—即加热时介质中的化合物分子发生分解并释放出活性原子;2工件表面的吸收—即活性原子向固溶体中溶解或与钢中某些元素形成化合物;3原子向内部扩散—即溶入的元素原子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由表层向钢内部的扩散..1、渗碳原理渗碳是指向钢表面渗入碳原子的过程..渗碳是为了使低碳钢工件含碳量为0.1%~0.25%表面获得高的碳浓度0.85%~1.05%;从而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同时保持心部良好的韧性和塑性..若采用中碳以上的钢渗碳;则将降低工件心部的韧性..渗碳主要用于那些对耐磨性要求较高、同时承受较大冲击载荷的零件..2渗碳件用钢一般采用碳质量分数为0.1%~0.25%的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20、20Cr、20CrMnTi等..可使渗碳件表面高硬度、耐磨;心部高强韧性、承受较大冲击..3渗碳后的热处理及性能渗碳缓冷后组织:表层为P+网状Fe3CⅡ; 心部为F+P;中间为过渡区..渗碳后必须经淬火+低温回火后才能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热处理后使渗碳件表面具有马氏体和碳化物的组织;表面硬度58~64HRC..而心部根据采用钢材淬透性的大小和零件尺寸大小;获得低碳马氏体或其他非马氏体组织;具有心部良好强韧性..常用方法是渗碳缓冷后;重新加热到Ac1+30-50℃淬火+低温回火..表层:M回+颗粒状碳化物+A’少量; 心部:淬透时;M回+F..2、渗氮渗氮是在一定温度下于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方法主要有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等..1气体渗氮渗氮温度一般为500~560℃;时间一般为20~50小时;采用氨气NH3 作渗氮介质..氨气在450℃以上温度时即发生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 2NH3——3H2+2N2渗氮的特点渗氮件的表面硬度高达;相当于65HRC~72HRC..并可保持到560~600℃而不降低..氮化后钢件不需其他热处理;渗氮件的变形小..渗氮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这是由于渗氮后表面形成致密的氮化物薄膜;气体渗氮所需时间很长;渗氮层也较薄一般为0.3-0.6mm;38CrMoAl钢制压缩机活塞杆为获得0.4-0.6mm的渗氮层深度气体渗氮保温时间需60h左右..氮化缺点工艺复杂;成本高;氮化层薄..用于耐磨性、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及耐热、耐磨及耐蚀件..第六节铸铁一、铸铁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特点1、铸铁的成分特点a. 含碳量理论上含C:2.11%~ 6.69% 的铁碳合金都属于铸铁; 但工业上常用铸铁的含碳量一般在:2.50%~4.00%之间..三、铸铁的分类1、灰口铸铁普通铸铁石墨呈片状;典型灰口铸铁;这类铸铁机械性能不高;但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工业上所用铸铁几乎全部属于这类铸铁..灰口铸铁又根据第三阶段石墨化程度的不同分为:铁素体灰铁、 F+P灰铁、珠光体灰铁2、白口铸铁炼钢生铁第一、二、三阶段石墨化过程完全被抑制;Fe-C合金完全按照Fe-Fe3CC形式存在组织中存在莱氏体组织;断口呈白亮结晶而得到的铸铁;以Fe3色;故得名白口铸铁..白口铸铁硬脆;主要作为炼钢原料..3、可锻铸铁韧性铸铁;玛钢C分解而得到团石墨呈团絮状;用白口铸铁经长时间高温退火后;Fe3絮状石墨组织的铸铁..由于石墨呈团絮状;对基体的割裂作用比片状石墨小一些;故机械性能尤其冲击韧性高于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由于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应用很少..4、球墨铸铁石墨组织呈球状;这种铸铁强度高;生产工艺比可锻铸铁简单;且可通过热处理进一步提高强度..球墨铸铁既保持了铸铁的特点;又具钢的高强度、高韧性;故应用越来越多..1球化处理与孕育处理Ⅰ球化处理铁水浇铸前;加入一定量的球化剂镁;硅铁-镁;铜-镁系;以促使石墨结晶时生长成为球状的工艺;称为球化处理..Ⅱ孕育处理变质处理球化处理只能在铁水中有石墨核心产生时;才能促使石墨生长成球状;而球化剂都是阻碍石墨化的元素;所以必须进行孕育处理变质处理;往铁水中加入变质剂75% Si-Fe..第七节铝及铝合金1性能特点纯铝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小2.72;熔点低660.4℃;导电导热性能优良..耐大气腐蚀;易于加工成形 ..具有面心立方晶格..铝合金一般具有有限固溶型共晶相图..可将铝合金分为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两大类..3形变铝合金的牌号、性能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国标规定;变形铝及铝合金可直接引用国际四位数字体系牌号或采用国标规定的四位字符牌号..GB 3190-82中的旧牌号表示方法为防锈铝合金:LF +序号硬铝合金: LY +序号超硬铝合金:LC +序号锻铝合金: LD +序号4铸造铝合金牌号、分类Al- Si系:代号为ZL1+两位数字顺序号Al-Cu系:代号为ZL2+两位数字顺序号Al-Mg系:代号为ZL3+两位数字顺序号Al-Zn系:代号为ZL4+两位数字顺序号二、铜及铜合金1性能特点纯铜呈紫红色;又称紫铜;具有面心立方晶格;无同素异构转变;无磁性..纯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在大气、淡水和冷凝水中有良好的耐蚀性..塑性好..2黄铜以Zn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称为黄铜..黄铜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普通黄铜和特殊黄铜..按工艺可分为加工黄铜和铸造黄铜..单相黄铜塑性好;常用牌号有H80、H70、H 68..适于制造冷变形零件;如弹壳、冷凝器管等..三七黄铜两相黄铜热塑性好; 强度高..常用牌号有H59、H62..适于制造受力件;如垫圈、弹簧、导管、散热器等..四六黄铜3青铜青铜主要是指Cu-Sn合金..加工青铜的牌号为:Q +主加元素符号及其平均百分含量 + 其他元素平均百分含量.. QSn4-3含4%Sn 3%Zn 常用青铜有锡青铜、铝青铜、铍青铜、硅青铜、铅青铜等..常用牌号有:QSn4-3、QSn6.5-0.4、ZCuSn10Pb1轴承合金制造滑动轴承的轴瓦及其内衬的耐磨合金称为轴承合金..滑动轴承是许多机器设备中对旋转轴起支撑..由轴承体和轴瓦两部分组成..与滚动轴承相比滑动轴承具有承载面积大;工作平稳;无噪音及拆装方便等优点..一、组织性能要求速旋转时;轴瓦与轴颈发生强烈摩擦;承受轴颈施加的交变载荷和冲击力..⑴足够的强韧性;承受交变冲击载荷;⑵较小的热膨胀系数;良好的导热性和耐蚀性;以防止轴与轴瓦之间咬合;⑶较小的摩擦系数;良好的耐磨性和磨合性;以减少轴颈磨损;保证轴与轴瓦良好的跑合..为满足上述性能要求;轴承合金的组织应是软的基体上分布着硬的质点..当轴旋转时;软的基体或质点被磨损而凹陷;减少了轴颈与轴瓦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储存润滑油..软基体或质点还能起嵌藏外来硬杂质颗粒的作用;以避免擦伤轴颈..这类组织承受高负荷能力差;属于这类组织的有锡基和铅基轴承合金;又称为巴氏合金babbitt alloy1、锡基轴承合金以锡为主并加入少量锑、铜等元素组成的合金熔点较低;是软基体硬质点组织类型的轴承合金..锡基轴承合金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导热性、耐蚀性和嵌藏性;摩擦系数和热膨胀系数小;但疲劳强度较低;工作温度不超过150 ℃;价格高..广泛用于重型动力机械;如气轮机、涡轮机和内燃机等大型机器的高速轴瓦..2、铅基轴承合金以铅为主加入少量锑、锡、铜等元素的合金;软基体硬质点型轴承合金;ZChPbSb16Sn16Cu2..铅基轴承合金的强度、硬度、耐蚀性和导热性都不如锡基轴承合金;但其成本低;高温强度好;有自润滑性..常用于低速、低载条件下工作的设备;如汽车、拖拉机曲轴的轴承等..。

《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复习题

《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复习题

《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30分)1、金属化合物;与组成元素晶体结构均不相同的固相2、固溶强化;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3、铁素体;碳在a-Fe中的固溶体4、加工硬化;随冷塑性变形量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5、球化退火;将工件加热到Ac1以上30——50摄氏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至600摄氏度后出炉空冷。

6、金属键;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就叫做金属键。

7、再结晶;冷变形组织在加热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8、枝晶偏析;在一个枝晶范围内或一个晶粒范围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9、正火;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10、固溶体。

合金在固态时组元间会相互溶解,形成一种在某一组元晶格中包含有其他组元的新相,这种新相称为固溶体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1、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P16》l 结晶的基本过程——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结晶时的冷却速度(即过冷度)随着过冷度的增大,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都增大,但形成率的增长比成长率的增长快,同时液体金属中难熔杂质以及振动和搅拌的方法也会增大形核率2、手锯锯条、普通螺钉、车床主轴分别用何种碳钢制造?手锯锯条:它要求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因此用碳素工具钢制造。

如T9,T9A,T10,T10A,T11,T11A普通螺钉:它要保证有一定的机械性能,用普通碳素结构钢制造,如Q195,Q215,Q235车床主轴:它要求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用优质碳素结构钢,如30,35,40,45,503、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1》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性能趋于各向异性,如纵向的强度和塑性远大于横向等。

《2》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即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3》织构现象的产生,即随着变形的发生不仅金属中晶粒会被破碎拉长,而且各晶粒的晶格位向也会沿着变形的方向同时发生转动,转动结果金属中每个晶粒的晶格位向趋于大体一致,产生织构现象,《4》冷压力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各部分的变形不均匀或晶粒内各部分和各晶粒间的变形不均匀,金属内部会形成残余的内应力,这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利的,会引起零件尺寸不稳定。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1 机械零件在工作条件下可能承受哪些负荷?这些负荷对零件产生什么作用?答:机械零件在工作条件下可能承受到力学负荷、热负荷或环境介质的作用(单负荷或复合负荷的作用)。

力学负荷可使零件产生变形或断裂;热负荷可使零件产生尺寸和体积的改变,产生热应力,热疲劳,高温蠕变,随温度升高强度降低(塑性、韧性升高),承载能力下降;环境介质可使金属零件产生腐蚀和摩擦磨损两个方面、对高分子材料产生老化作用。

1-3 σs、σ0.2和σb含义是什么?什么叫比强度?什么叫比刚度?答:σs-P s∕F0,屈服强度,用于塑性材料。

σ0.2-P0.2∕F0,产生0.2%残余塑性变形时的条件屈服强度,用于无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

σb-P b∕F0,抗拉强度,材料抵抗均匀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值。

比强度-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之比。

比刚度-材料的弹性模量与其密度之比。

思考1-1、1-2.2-3 晶体的缺陷有哪些?可导致哪些强化?答:晶体的缺陷有:⑴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是导致固溶强化的主要原因。

⑵线缺陷——位错,是导致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

⑶面缺陷——晶界,是细晶强化的主要原因。

2-5 控制液体结晶时晶粒大小的方法有哪些?答:见P101.3.4.2液态金属结晶时的细晶方法。

⑴增加过冷度;⑵加入形核剂(变质处理);⑶机械方法(搅拌、振动等)。

2-8 在铁-碳合金中主要的相是哪几个?可能产生的平衡组织有哪几种?它们的性能有什么特点?答:在铁-碳合金中固态下主要的相有奥氏体、铁素体和渗碳体。

可能产生的室温平衡组织有铁素体加少量的三次渗碳体(工业纯铁),强度低塑性好;铁素体加珠光体(亚共析钢),珠光体(共析钢),珠光体加二次渗碳体(过共析钢),综合性能好;莱氏体加珠光体加二次渗碳体(亚共晶白口铸铁),莱氏体(共晶白口铸铁),莱氏体加一次渗碳体(过共晶白口铸铁),硬度高脆性大。

思考题1. 铁-碳合金相图反映了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成分、温度、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试回答:⑴随碳质量百分数的增加,铁-碳合金的硬度、塑性是增加还是减小?为什么?⑵过共析钢中网状渗碳体对强度、塑性的影响怎样?⑶钢有塑性而白口铁几乎无塑性,为什么?⑷哪个区域的铁-碳合金熔点最低?哪个区域塑性最好?﹡⑸哪个成分结晶间隔最小?哪个成分结晶间隔最大?答:⑴随碳质量百分数的增加,硬度增加、塑性减小。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1 机械零件在工‎作条件下可能‎承受哪些负荷‎?这些负荷对零‎件产生什么作‎用?答:机械零件在工‎作条件下可能‎承受到力学负‎荷、热负荷或环境‎介质的作用(单负荷或复合‎负荷的作用)。

力学负荷可使‎零件产生变形‎或断裂;热负荷可使零‎件产生尺寸和‎体积的改变,产生热应力,热疲劳,高温蠕变,随温度升高强‎度降低(塑性、韧性升高),承载能力下降‎;环境介质可使‎金属零件产生‎腐蚀和摩擦磨‎损两个方面、对高分子材料‎产生老化作用‎。

1-3 σs、σ0.2和σb含义‎是什么?什么叫比强度‎?什么叫比刚度‎?答:σs-P s∕F0,屈服强度,用于塑性材料‎。

σ0.2-P0.2∕F0,产生0.2%残余塑性变形‎时的条件屈服‎强度,用于无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

σb-P b∕F0,抗拉强度,材料抵抗均匀‎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值。

比强度-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之比。

比刚度-材料的弹性模‎量与其密度之‎比。

思考1-1、1-2.2-3 晶体的缺陷有‎哪些?可导致哪些强‎化?答:晶体的缺陷有‎:⑴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是导致固溶强‎化的主要原因‎。

⑵线缺陷——位错,是导致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

⑶面缺陷——晶界,是细晶强化的‎主要原因。

2-5 控制液体结晶‎时晶粒大小的‎方法有哪些?答:见P101.3.4.2液态金属结‎晶时的细晶方‎法。

⑴增加过冷度;⑵加入形核剂(变质处理);⑶机械方法(搅拌、振动等)。

2-8 在铁-碳合金中主要‎的相是哪几个‎?可能产生的平‎衡组织有哪几‎种?它们的性能有‎什么特点?答:在铁-碳合金中固态‎下主要的相有‎奥氏体、铁素体和渗碳‎体。

可能产生的室‎温平衡组织有‎铁素体加少量‎的三次渗碳体‎(工业纯铁),强度低塑性好‎;铁素体加珠光‎体(亚共析钢),珠光体(共析钢),珠光体加二次‎渗碳体(过共析钢),综合性能好;莱氏体加珠光‎体加二次渗碳‎体(亚共晶白口铸‎铁),莱氏体(共晶白口铸铁‎),莱氏体加一次‎渗碳体(过共晶白口铸‎铁),硬度高脆性大‎。

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

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

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1. 简介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是机械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涉及到材料的选择、性能分析以及成形工艺的研究。

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合理选择材料和优化成形工艺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2. 材料选择2.1 材料特性分析在机械设计中,需要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和使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常见的材料特性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化学稳定性等。

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韧性等指标。

强度是材料抵抗外部力量破坏的能力,刚度是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韧性是材料吸收冲击能量的能力。

热学性能包括导热性、膨胀系数等指标。

导热性决定了材料传导热量的速度和效率,膨胀系数决定了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

电学性能包括导电性、绝缘性等指标。

导电性决定了材料传导电流的能力,绝缘性决定了材料阻止电流流动的能力。

化学稳定性是指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

不同材料对酸、碱、溶剂等介质的稳定性有所差异。

2.2 常用工程材料常用的工程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塑料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中。

常见的金属材料有钢铁、铝合金和铜合金等。

塑料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适用于制造轻量化和耐腐蚀要求较高的零件。

常见的塑料材料有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组分组成,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常见的复合材料有碳纤维复合材料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

2.3 材料选择方法在进行材料选择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根据产品功能需求和使用环境确定所需的材料性能指标;•调研市场上已有的材料,了解其性能和应用范围;•进行材料筛选和评估,选择符合要求的候选材料;•进行实验或模拟分析,验证所选材料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最终确定最佳的材料选择。

3. 成形工艺3.1 成形工艺分类成形工艺是将原始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根据成形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成形工艺分为以下几类:•铸造:将液态金属或熔融塑料注入模具中,通过冷却凝固得到所需形状的零件。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一、工程材料的定义和分类1.1 工程材料的定义工程材料是指在各种工程项目中使用的各种物质,包括金属、非金属、有机材料等。

1.2 工程材料的分类工程材料可以根据其组成、用途、特性等不同方面进行分类。

常见的工程材料分类包括: 1. 金属材料 2. 粘土材料 3. 混凝土材料 4. 高分子材料 5. 玻璃材料 6. 陶瓷材料 7. 复合材料二、工程材料的性能与选用2.1 力学性能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韧性、硬度等指标,这些指标对于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2 耐久性工程材料的耐久性是指其在不同环境下长期使用的能力,包括耐热性、耐寒性、耐腐蚀性等。

2.3 加工性能工程材料的加工性能包括可塑性、可焊性、可锻性等指标,这些指标影响着工程材料的成形过程和成形性能。

三、工程材料的成形技术3.1 塑性成形技术塑性成形技术是指通过对工程材料的塑性变形来实现其形状的改变,常见的塑性成形技术包括挤压、拉伸、冲压、滚压等。

3.2 焊接技术焊接技术是将两个或多个工程材料通过加热或加压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常见的焊接技术包括电弧焊、气体焊、激光焊等。

3.3 铸造技术铸造技术是将熔化的工程材料倒入铸型中,通过凝固形成所需的形状,常见的铸造技术包括砂型铸造、压力铸造、熔模铸造等。

3.4 热处理技术热处理技术是通过对工程材料的加热或冷却处理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常见的热处理技术包括淬火、回火、退火等。

四、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的应用4.1 汽车制造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在汽车制造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汽车车身的制造和焊接、发动机零件的铸造等。

4.2 建筑工程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如混凝土构件的浇筑、钢结构的焊接、玻璃幕墙的制作等。

4.3 电子产品制造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在电子产品制造中也有重要应用,如电路板的制造和焊接、塑料外壳的注塑成形等。

4.4 航空航天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航空发动机的制造、航天器的结构成形等。

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基础

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基础

1-10 陶瓷的典型组织由哪几部分构成?它们对陶瓷性能各起什么作用?
答:(1).由晶相,玻璃相,气相组成
(2).晶相:陶瓷的力学,物理,化学性能主要取决于主晶相,陶瓷中的晶相主要有硅酸盐,氧化 物和非氧化物.
玻璃相:其主要作用是将分散的晶相粘结在一起,抑制晶粒长大及填充气孔使陶瓷致密等
第四章 金属材料热处理
4-1 钢材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是什么?各种热处理加热温度范围和冷却方法如何选择?各应用什么场合?热处理后形成的组织是什么?
答:目的:退火的目的:(1).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2).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小变形与开裂倾向.
1-6 何谓刃型位错?位错密度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答:(1).在晶体内的半原子面EFGH就像刀刃一样,使位于ABCD面的上下两部分晶体沿着EF线产生 了原子错排.
(2).随着位错密度的增高,材料的强度将会显著增加,所以提高位错密度是金属强化的重要途 径之一.
2-12 简述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钢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及其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答:提高加热温度会加速奥氏体的形成,这是由于温度提高会使碳原子的扩撒能力加强.加热速度的增大,可使转变终了温度提高和转变温度范围扩大,并缩短奥氏体的形成时间.继续提高加热温度或在当前温度下保温更长时间,将会发生奥氏体晶粒长大的现象.钢在加热时所形成的奥氏体实际晶粒大小,对冷却后的钢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奥氏体晶粒过大,会使冷去后的钢材强度,塑性和韧性下降,尤其是塑性和韧性下降更为显著.
气相:它常以孤立状态分布在玻璃相中,或以细小气孔存在于晶界或晶内.气孔使组织致 密性下降,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力学性能降低,脆性增加,并使介电损耗增大,抗电击 穿强度下降.因此,应力求降低气孔的大小和数量,并使气孔均匀分布.若要求陶瓷 材料密度小,绝缘性好时,则希望有一定量气相存在.

哈工大机械工程材料成形及技术基础习题及部分答案

哈工大机械工程材料成形及技术基础习题及部分答案

哈⼯⼤机械⼯程材料成形及技术基础习题及部分答案习题⼀⼀、简答题1. 机械零件在⼯作条件下可能承受哪些负荷?这些负荷对零件产⽣什么作⽤?(1)⼒学负荷——零件受到的各种外⼒加载,在⼒学负荷作⽤条件下,零件将产⽣变形(如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等),甚⾄出现断裂。

(2)热负荷——在热负荷作⽤下,温度变化使零件产⽣尺⼨和体积的改变,并产⽣热应⼒,同时随温度的升⾼,零件的承载能⼒下降。

2. 整机性能、机械零件的性能和制造该零件所⽤材料的⼒学性能间是什么关系?机器是零件(或部件)间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来转换或利⽤机械能的机械。

机器⼀般是由零件、部件(为若⼲零件的组合,具备⼀定功能)组成⼀个整体,因此⼀部机器的整机性能除与机器构造、加⼯与制造等因素有关外,主要取决于零部件的结构与性能,尤其是关键件的材料性能。

零件的性能由许多因素确定,其中材料因素(如材料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等)、加⼯⼯艺因素(各加⼯⼯艺过程中对零件性能的所产⽣的影响)和结构因素(如零件的形状、尺⼨、与连接件的关系等)起主要作⽤。

此外,使⽤因素也起较⼤作⽤。

在结构因素和加⼯⼯艺因素正确合理的条件下,⼤多数零件的功⽤、寿命、体积和重量主要由材料因素所决定。

材料的性能是指材料的使⽤性能和⼯艺性能。

材料的使⽤性能是指材料在使⽤过程中所具有的功⽤,包括⼒学性能和理化性能。

3. σs、σb、σ0.2的含义是什么?什么叫⽐强度?什么叫⽐刚度?σs屈服强度(屈服时承受的最⼩应⼒)σb拉伸强度(静拉伸条件下的最⼤承载能⼒)屈服强度σ0.2:有的⾦属材料的屈服点极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规定产⽣永久残余塑性变形等于⼀定值(⼀般为原长度的0.2%)时的应⼒。

⽐强度:强度与其表观密度的⽐值。

⽐刚度:弹性模量与其密度的⽐值4.什么叫材料的冲击韧度?冲击韧度有何⼯程应⽤?其与断裂韧度有何异同点?(1)脆性材料:冲击韧度值低;韧性材料:冲击韧度值⾼。

(2)冲击韧度随试验温度的降低⽽降低。

(完整word版)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含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含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计20分)1. 共析碳钢奥氏体化过程包括奥氏体核的形成、奥氏体核的长大、残余渗碳体的溶解和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

2. 晶体中的缺陷,按照其几何形状特征可分为_点缺陷_、___线缺陷___和_面缺陷_三种。

3. 液态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小,则过冷度越小,结晶后晶粒越粗大。

4. 金属塑性变形主要通过滑移和孪生是两种方式进行。

5. 塑性变形后的金属经加热将发生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的变化。

6. 白口铸铁中碳主要是以Fe3C 的形式存在,灰口铸铁中碳主要以石墨形式存在。

7. 固溶体出现枝晶偏析后,可用扩散退火加以消除。

8. 影响碳钢焊接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碳含量,所以常用碳当量来估算碳钢焊接性的好坏。

9. 普通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及蠕墨铸铁中石墨的形态分别为片状、棉絮状、球状和蠕虫状。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1. 钢经调质处理后获得的组织是( C )。

A. 回火马氏体B. 回火屈氏体C. 回火索氏体D. 贝氏体2. 在铸造模型的厚薄过渡处或锐角处做成圆角是为了( B )。

A. 增加模具强度B. 减小铸件内应力C. 方便模具制造D. 便于和型芯组装3. 下列合金中,铸造性能最差的是(A )。

A. 铸钢B. 铸铁C. 铸铜D. 铸铝4. 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是( A )。

A. 扩散型转变B. 非扩散型转变C. 半扩散型转变D. 切变转变5. 金属冷塑性变形后,强度和塑性( C )。

A. 都增加B. 都降低C. 强度增加,塑性降低D. 强度降低,塑性增加6. 在多工序冷拔钢丝过程中,插有中间退火工序,这是为了消除(C )。

A. 纤维组织B. 回弹现象C. 加工硬化D. 化学成分偏析7.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 A )。

A. 溶剂相同B. 溶质相同C. 既与溶剂相同也与溶质相同D. 与二者都不同8. 下列材料中,锻造性能最好的材料是(A )。

A. 低碳钢B. 中碳钢C. 灰口铸铁D. 可锻铸铁9. 对于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其热处理的方法是(D )。

(完整版)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完整版)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17
§1-1 材料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 当正电性金属原子与负电性非金属
原子形成化合物时,通过外层电子的重 新分布和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而相 互结合,故称这种结合键为离子键。
离子晶体硬度高,强度大,脆性大。 如氯化钠,陶瓷。
18
2、共价键 当两个相同的原子或性质相差不大的
原子相互接近时,它们的原子间不会有电 子转移。此时原子间借共用电子对所产生 的力而结合,这种结合方式称为共价键。
14
3.陶瓷材料 ① 普通陶瓷—主要为硅、铝氧化物的硅酸盐材料. ② 特种陶瓷—高熔点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
等烧结材料。 ③ 金属陶瓷—用生产陶瓷的工艺来制取的金属与
碳化物或其它化合物的粉末制品。 4.复合材料 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 ①按基体相种类分:聚合物基、金属基、 陶瓷基、 石墨基等。 ②按用途分:结构、功能、智能复合材料。
15
本部分重点
1)工程材料的概念
– 制造工程结构和机器零件使用的材料
2)工程材料的分类
• 金属材料
钢铁材料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 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橡胶等
• 陶瓷材料 • 复合材料
16
第一章 工程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1 材料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
当大量原子(或分子)处于聚集状态时, 它们之间以键合方式相互作用。由于组成 不同物质的原子结构各不相同,原子间的 结合键性质和状态存在很大区别。
8
绪论
一、材料的发展史
材料(metals) 是人类用来制作各种产品的物质,是 先于人类存在的,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 反映人类社会文明的水平。
1 . 石器时代 :古猿到原始人的漫长进化过程。原料: 燧石和石英石。 2. 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用火烧制陶器。 3. 青铜器时代:夏(公元前2140年始)以前就开始了 4. 铁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开始 大量使用铁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特点
特点是知识内容所具有的特征。 如通常强硬度高的材料其塑韧性就较低;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的金属材料其 塑性较好;高碳钢因组织中存在较多的渗碳体(Fe3C)而硬度较高塑韧性差; 各整体热处理工艺的冷却特点,不同的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应用特点;各种类 型的材料具有各自的特征,常用的材料要熟悉其“5要素”;各类零部件的技术 特征如何;各类材料的成形性特点,各类成形技术方法的异同点及优缺点;各 类成形件或毛坯的特点等。
1)原材料
原材料,毛坯,零件实物图
钢锭
生铁锭
钢板
管材
线材
2)毛坯
各种型钢
颗粒料
3)零件
二、材料及其成形技术的发展与分类
人们用各种材料制作各种人们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制造加工,材料应用 与材料成形技术是制造加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不清的各种机械装备又都是 由性能各异的工程材料经机械制造加工成各种零件并装配而成的。从材料的设计、 制备、加工、检测,到器件(零件、部件、装备)的制造加工、使用,直到回收利用, 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循环;这一循环的概念提示了材料、制造加工、能源和 环境之间具有强烈的交互作用,这种作用之所以显得越来越重要,是因为人类在关 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材料和能源等资源的短缺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破 坏和恶化。因此,把自然资源和人类需要、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联系在一起的材料 及其制造加工循环,必然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表1 材料按其组成与结合键特点分类
材料名称
材料组成
结合键
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 陶瓷材料 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金属为主 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主
碳氢化合物为主 两种或两种以上上述材料的组合
金属键为主
共价键+离子键为主 共价键+范德华键为主
混合键
20世纪50年代前,金属材料在各类装备制造业中占绝对优势,随着零部件或装备的使用性能要求 ,到目前已逐渐形成四大类工程材料平分秋色的格局。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工程材料正向高功能化 、超高性能化、复合轻量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有关学习内容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是一些实质、原理、原则等:如材 料性能的实质是指材料在使用和制造加工中所具有(或表现出)的性质;晶体的 实质是指组成材料(物质)原子(或离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呈规则排列,相 图是用图解的形式表示不同成分、不同温度下合金系中各相的平衡关系,组织的 概念;改变材料性能方法的原理有相变(热处理)原理,合金化原理,塑变强化 原理,控制结晶原理等;材料的类别;选材原则;金属液态凝固成形原理,金属 固态塑性变形成形原理,颗粒态烧(固)结成形原理、粘流态固(硬)化成形原
材料成形技术是制造加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零部件质量的基础技术。构成机器装备的 零部件的形状、大小和要求是各式各样千变万化的。
因此,必须通过改变原材料的形态,使其接近或达到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大 小和技术要求等,工业上把通过改变原材料的形态从而获得毛坯或零件的制造 加工方法统称为材料成形技术。若按成形原理与成形时材料的状态主要可分为 液态成形技术、固态塑变成形技术、固态连接成形技术、粉末压制成形技术、 高分子材料成形技术、复(组)合成形技术六大类,如表2所示。成形技术是显 著提高装备性能、大幅度减轻结构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装备使用寿命及 可靠性的关键技术,正沿着优质、高效、精密、大型和低污染的方向发展。现 代成形技术是集多种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是最能代表国家制造技术水平的 重要方面。

非金属材料 ∣橡胶制品 ∣——————————— ——┘
∣陶瓷制品 ∣
└ ……… ┘



生产准备 │ 材料成形 │ 加工处理 │ 成品
几个术语解释: 原材料——用于再加工的物质资料。 零件——达到技术要求的制品,通俗地说 即“拿来就用或装配”。毛坯——需经机械加工或其它处理加工的产品。 工件——制造加工过程 中的对象(毛坯或半成品)。
4、应用切入点
应用切入点是把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实际应用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着手点,即针对 题目或实际工程问题从何处(切入点)开始分析,然后以“此点”连接相关知识内容, 进行解题。
例如:机械工程材料的选用取决于零部件的主要性能(即切入点)要求,能达到该 主要性能要求的材料可能有多种,在此基础上考虑材料的工艺性(绝大数零部件在制造 加工过程中需进行强化处理)、经济性,最终确定一种或得出结论;重要零部件的强化 往往是多种方法(手段)的组合[如选用合金钢(合金化—强化基体、形成新相等)+采 取锻造成形(热塑变—提高致密度、细化晶粒、形成纤维组织等)+正火或调质(整体热 处理—细化晶粒、稳定组织等)+表面热处理(提高表面或局部硬度,耐磨、耐热、耐蚀 性等)]。
液态 固态 固态为主 颗粒态为主 糊状态为主 混合态
三、课程的性质及与机械专业的关系
1、机械工程材料及其材料成形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它主要是应用金相学、物理学、化学、冶金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理论和实 验的最新成就,即工程材料及其材料成形技术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而又与工业 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课程内容以定性描述为主,具体表现为“ 三多“:讲授内容中名词、概念、术语等“多”,定性描述、经验性总结“多” ,需记忆性的内容、规律等“多”。 2、作为一名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有关材料及其制造加工 方面的问题 无论设计一台机器设备、机械零件,还是改造、加工一套工夹具,都将面临 材料的选择、应用与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等问题,这一切都涉及材料及其成 形技术方面的问题。 3、学好机械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后续的专业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都将涉及材料选择、毛坯
表2 按成形原理与成形时材料的状态分类
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技术名称
液态成形技术(铸造) 固态塑变成形技术(锻压) 固态连接成形技术(焊接) 粉末压制成形技术(粉末冶金) 高分子材料成形技术 复(组)合成形技术
成形原理
凝固 塑性变形 凝固,塑性变形,粘合或两种组合 贴合和嵌合 凝固 上述两种及以上的组合
成形时材料的 状态
四、学习重点
学习本课程,要紧紧抓住其核心内容“材料的性能与选用、强化处理和成形 技术及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这个“纲”。围绕零件性能—材料及 选用—强化处理—成形加工及应用为主线,结合实际,注重分析,理解前后知识 的整体联系并做到综合应用。
五、“4点”学习法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
“4点”学习法即学习内容的基础知识点(简称基点)、深入点、特点及应用切 入点。 针对这“4点”的要求是:掌握“基点”, 理解“深入点”, 熟悉“特点”, 会 找“应用切入点”。 1、基点(基础知识点)
又如:成形技术(毛坯制作)方案的选择既取决于零部件所用材料(第一切入点) 又受制于零部件的技术特征(结构、形状大小、生产纲领等——第二切入点),零部件 所用的材质有些只能用一类成形技术生产毛坯或成形件,而有些则可选择多类成形技术 ;在由材质选定某类成形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再根据零部件的技术特征、技术经济性、 安全性等最终确定一种成形工艺或得出结论。
人们用各种材料制作各种人们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制造加工。
┌ 铸造生产 ┐
金属材料 ∣ 锻压生产 ∣→ 毛坯 → 机械加工 → 零件 → 装配调试→机器
输入信息┐ ┌———→∣ 焊接生产 ∣ ∣ ↓↑ ↑↑
输入材料——→∣ └ 其它生产 ┘ └→热处理或其它处理┘∣
输入能量┘ └———→┌塑料制品 ┐
对不同的零件(产品),则应选择相应的材料,并采用与之相适宜的成形方法 及加工过程,才能满足其性能和技术要求。而制作加工技术的突破往往成为新产品 能否问世,新技术能否产生的关键,故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常常是相关联的。
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繁多,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若按材料组成(或化学成分)与 结合键特点,可分为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如表1所示。
2、深入点
深入点是基础知识的深入和扩展,包括理论、机理、规律、影响因素、相 互间关系等。
如在其他条件合理的情况下,材料(的性能)决定了大多数零件的特性( 如功用、寿命、体积和重量等);材料结晶的基本规律,材料的性能与晶体结 构的关系,碳对铁碳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过冷奥氏体转变规律及影响 因素;各种强化方法或手段的机理;合金液充型能力的因素;金属固态塑变成 形规律及影响可塑性能力的因素;影响烧(固)结成形的因素;选择材料与成 形技术的关系等。
机械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基 础
绪论
一、机械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的地位
1、材料及其加工的地位
机械工程材料是人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当今高新技术的发展、资源和能源的有效
利用、通信技术的进步、工业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都与材料及其加工
密切相关。
2、机械制造业总流程及模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