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2002-2016年十五年高考诗歌鉴赏汇编汇总

合集下载

北京卷2002-2016年十五年高考诗歌鉴赏汇编

北京卷2002-2016年十五年高考诗歌鉴赏汇编

北京2002~2016年十五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2002年北京卷】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6分)登颧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2002答案:(1)BE (2)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颧雀楼上所望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2003年北京卷】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

(6分)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体裁)(内容)(写法)(1)BE (2)(体裁)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内容)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历年⾼考语⽂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是历年⾼考语⽂必考题型,考⽣需要重视该题型,并强化训练,下⾯店铺给⼤家带来历年⾼考语⽂诗歌鉴赏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考语⽂诗歌鉴赏题(全国卷Ⅰ) 1.阅读下⾯这⾸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

⽂名颇盛,因恃才傲物,⽽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低不同⽅位的动作,采⽤细节描写,以蜂、雀、⽇、风、花、叶作衬托。

(2)这⾸诗有什么含意?采⽤了什么表现⼿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托物⾔志,写⾃⼰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赏识,施展才能。

2.阅读下⾯这⾸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路暗迷⼈百种花。

棋罢不知⼈换世②,酒阑③⽆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持范仲淹新政⽽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进⼭砍柴,见两童⼦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间。

③酒阑:酒尽. (1)这⾸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答; (2)你认为这⾸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 答: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完整版近几年北京卷诗歌汇总

完整版近几年北京卷诗歌汇总

2016 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 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1“6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3 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B.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C.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D.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17.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6 分)三、15.【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二句开头“往岁”二字点明“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往事,而末句的提到的“新月出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所以 A 选项不正确。

16.【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古典诗歌的内容理解和表达技巧。

B 选项中,“横笛闻声”为听觉,“红旗” 和“雪”为视觉,体现了“声色兼备” ; A 选项中,“歌馆”和“铃”只是体现了听觉,没有体现视觉;C选项中,“争白” 和“放红”只是体现了视觉,没有体现听觉; D 选项中,“留酸软齿牙”体现了味觉,“分绿”体现了视觉,并没有体现听觉。

2015-2016高考诗歌真题汇编

2015-2016高考诗歌真题汇编

2015-2016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2016高考真题汇编(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chí: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8.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9.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3分)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4分)(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2015-2016高考诗歌真题集锦参考答案

2015-2016高考诗歌真题集锦参考答案

2015-2016 高考诗歌鉴赏真题集锦参照答案2016 年(全国卷1)8.这四句描绘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大、气概弘大的景象。

作者以此为下文歌颂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隆存储气概,有益于突出诗的要旨。

9.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创始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感觉在天下太平没有时机发挥才华,难免表露出一丝英豪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全国卷 2) 8 .①曹霸所画玉花骢奇特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余人画的“凡马”在此马眼前都难免相形失容。

②曹霸先凝思构想,苦心布局,而后落笔挥洒,瞬间之间一呵而就。

【分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理解诗句“一洗万古凡马空”的含意。

联合诗作来看,这句诗是杜甫对曹霸所画玉花骢的赞叹之辞。

曹霸画技过人,所画玉花骢奇特雄俊,形神兼顾,其余画工所画“凡马”与此马对比相形见拙。

第二问,可联合诗中描述曹霸画马情形的诗句,归纳曹霸画马前的准备,画马时的详细情形,即可得出答案。

9.①画工如山貌不一样: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可功。

重申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获住此马飞动的神彩特别不易。

【分析】诗中关于曹霸画马的高明画技的描绘,既有正面描绘,亦有侧面烘托。

题目要求剖析诗人突出曹霸高明画技所作的铺垫,通读诗作,可从其余画工画马不可功及真马的神彩不易捕获双方面来进行剖析。

而这正照顾诗中“画工如山貌不一样”“迥立阊阖生长风”两句,可联合这两句组织答案。

(浙江卷) 21.(3 分)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寝、宫殿的荒芜残缺之景,抒亡国之痛,情形交融。

【分析】赏析诗句,第一要读懂诗句粗心。

第一首诗粗心为:一提起东都汴梁之事,人们便徒增很多鹤发。

皇家陵寝的石马残缺不全,荒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呜咽。

猜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远,听来的边地信息,特别简单以谣传讹。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考试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含赏析)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考试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含赏析)

2016年语文高考古代诗歌赏析2016年新课标Ⅰ卷《金陵望汉江》赏析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金陵望汉江》为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主要描绘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全诗用典自然、文辞大气、气势磅礴,最后诗中反用“任公子东海钓巨鱼”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喻言江汉宁静,地无巨寇,则王者之征伐可除也”的理想。

词语注释⑴派:河的支流。

长江从庐江、浔阳开始分作九支。

盘:盘踞。

⑵横溃:泛滥。

豁:打开。

中国:中南地区。

⑶崔嵬:山峦高耸的样子,这里用长,J-i皮涛的汹涌来比喻六朝动荡的政局。

迅湍:飞奔而下的激流。

⑷六帝:即六朝,指以金陵为都的六个朝代的君主,吴、东晋、宋、齐、梁、陈。

⑸三吴:史称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这两句合起来是说自从六朝之后,长江以东的吴地就日渐分裂,远不如从前那么兴盛了。

⑹我君:指当朝皇帝唐玄宗。

混:混合,统一。

区宇:全国的范围。

⑺垂拱:垂衣拱手,无为而治。

指天下太平的景象。

众流安:各条江河均平安,借指国泰民安,政治稳定。

⑻任公子:《庄子·外物篇》中一个传说人物。

他在长江中下游广大的地区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钧起一只巨大的鱼,可供许多人一起享用。

这里用任公子比喻有大作为和才能的人。

⑼沧浪:据《孟子》,有隐者唱《沧浪歌》以表明隐居之志,后人用沧浪指代隐居垂钓之地。

这句是说江流平静,天下安宁,用不着有所作为,暗中抒发壮志未酬的遗憾。

白话译文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

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

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冶。

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创作背景此诗作年未详,或谓作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或谓作于天宝十五载至至德二载(756—757)之间。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2002-2019年北京高考诗歌汇总(附答案)

2002-2019年北京高考诗歌汇总(附答案)

北京历年高考古诗鉴赏【2002北京卷】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6分)登颧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2003北京卷】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

(6分)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2004北京卷】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4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古曼卿①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2015、2016高考诗歌真题答案

2015、2016高考诗歌真题答案

2015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I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答案】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解析】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子进行分析。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历年北京高考古诗阅读鉴赏之欧阳道创编

历年北京高考古诗阅读鉴赏之欧阳道创编

北京历年高考古诗鉴赏【2002年北京卷】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6分)登颧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2003年北京卷】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

(6分)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2004年北京卷】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4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古曼卿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古典诗歌鉴赏(含答案)汇总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古典诗歌鉴赏(含答案)汇总

2016年高考真题之诗词鉴赏1.【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答案】(1)A(2)B (3)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2.【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历年高考真题诗歌鉴赏汇编

历年高考真题诗歌鉴赏汇编

历年高考真题诗歌鉴赏汇编历年高考真题诗歌鉴赏汇编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目汇编(2016年新课标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8.答: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9.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的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解析】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

本题为两问,第一问是“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在诗中找出描写马的特征的词语即可。

第二问“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考查人物形象,到诗中找出作画的准备,及作画时的状态。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2016年北京卷 诗歌鉴赏

2016年北京卷   诗歌鉴赏

2016年北京卷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西村》翻译吴鹏飞韵译:还记得当年游玩时进入乱山深处,想去找个人家敲门要水解渴,却发现自己闯进了世外桃源。

高大的柳树簇拥着一座小桥,刚刚调转马头,就看到自成小村的几户人家紧靠着水边。

清风从茂密的树林深处,送来几声清脆的鸟语;当年醉酒后留下自己墨痕的墙壁,已经破败,青苔斑斑。

此时的天空有几片细碎的云朵,与一弯微明的新月,今晚我要用清新的小诗,记下这个美丽的黄昏。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2016年江苏卷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⑴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⑵。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⑹、功名万里,甚⑺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释⑴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生平不详。

⑵解雕鞍:卸下精美的马鞍,指下马。

⑶桃李无言: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曾用此谚语来赞美李广虽然不善辞令,却深得天下人敬爱。

这里代指李广⑷裂石响惊弦:引用李广射石虎的典故。

⑸岁晚田间:指李广屡立战功却没有被封侯,晚年闲居田园。

⑹边开:指西汉时开疆拓土向外扩张。

⑺甚:为何,为什么。

白话译文以前,汉代的李广将军,曾夜出与友人在田间饮酒,回到灞陵亭,下马住宿营,灞陵尉喝醉了出言侮辱他,虽然来时匆匆,灞陵尉可能还不认识李广将军。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汇编课件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汇编课件

2017年
以宋词《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为鉴 赏对象,考查了语言、技巧和情感等 方面。
2010-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解析概览
2019年
以宋词《苏幕遮·燎沉香 》为鉴赏对象,考查了 意象、意境和情感等方
面。
2020年
以唐诗《登鹳雀楼》为 鉴赏对象,考查了语言 、技巧和情感等方面。
2021年

2011年
以宋词《青玉案·元夕》为鉴赏对 象,考查了语言、技巧和情感等方 面。
2012年
以唐诗《春夜喜雨》为鉴赏对象, 考查了语言、意象和情感等方面。
2010-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解析概览
2013年
以宋词《菩萨蛮·书江西造 口壁》为鉴赏对象,考查 了意象、意境和情感等方 面。
2014年
赏术语,以便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诗歌。
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真题的难点和易错点分析
总结词
对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真题的难点和易错点进行了深 入分析。
详细描述
在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和 易错点。例如,对于一些较为晦涩的诗歌,学生可能难 以理解其主题和情感;对于一些艺术手法,学生可能无 法准确识别和描述。此外,学生在解题时也可能会因为 对题目要求理解不准确而导致失分。因此,在备考过程 中,学生应加强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学习,提高自己的 诗歌鉴赏能力,并熟悉各种艺术手法和术语。同时,学 生还应多做真题和模拟题,以增强自己的应试能力和技 巧。
注意时间管理
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时间不足或拖延而影响备考效果。
注意身体健康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保证身体健康,以充沛的精力 投入到备考中。
THANK YOU
强调对诗歌创作背景、诗人情 感和创作手法的理解,要求学 生具备较为全面的诗歌鉴赏能 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2002~2016 年十五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2002 年北京卷】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6 分)登颧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 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 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

D. 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 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2002 答案:(1)BE (2)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颧雀楼上所望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2003 年北京卷】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

(6 分)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 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 .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体裁)(内容)(写法)【2004 年北京卷】12.读下面的诗,完成( 1)—( 2)题。

( 4 分)红梅 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 •“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 •“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 ,不肯随“春” ,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 .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 .面对百花盛开的“情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 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 5 分)林逋《梅花》诗云,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 “无情 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 ,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2004 参考答案:12. (1) C (2) A13.第一问2个要点.⑴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 精神品格、内在特点。

(2)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 写。

第二问 3 个要点。

( 1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 (2)“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 ,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 (3)“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 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2005 年北京卷】2003 参考答案:( 1)BE (2)(体裁)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内容)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写法)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都1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一③题( 7分)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 . “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 、“猜想”的意思。

C . “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 .“漏声断”中“断” ,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②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 .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 . “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 “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③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 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 分)相同点: 不同点:2005 参考答案:①D “漏声断”表示夜深。

②C “清笳乱起”是现实之景; “铁骑无声”是梦境。

③相同点: 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a 、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 、 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 2)题( 7 分)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将:岂 纪:经营。

(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3 分)A. 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 •“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 诗句。

C. “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 “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006 年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

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 分)2006 答案12.(1)D E (2)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2007 年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

(7分)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f ty 丫)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du o)摘取、拾取。

⑤捋(lu 0)成把地握取。

⑥袺(ji e)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xi e)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____ 。

(1分)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4 分)2007 答案①(1分)赋②(2分)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2008 年北京卷】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 •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D .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 分)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4 分)2008 答案12. (10分)©(2分)A笑(4分)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意思接近即可)3(4分)(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2009 年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一③题。

(10分)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①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 .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 .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 .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②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3 分)③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5 分)2009 答案◎ (2分)D 笑(3分)苏轼辛弃疾豪放派3(5分)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词人不说自己的行程为大风浪所阻,而是抒写作者想象的意象,水神怀着深情挽留他欣赏那美好的夕照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