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与外国文学对话与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禺与外国文学对话与探究

摘要:曹禺作为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戏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不仅是他在创作上不断吸收民族文艺的养分的结果,还是批判性地接受西方戏剧艺术的结晶。本文将从圣经、希腊悲剧以及契诃夫的影响三个方面探究二十世纪中国作家曹禺与外国文学的对话。

关键词:曹禺圣经希腊悲剧契诃夫

正文:

曹禺,原名万家宝,是现代中国最杰出的戏剧家,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代表剧目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曹禺1910年9月24日出生在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父亲官场失意,母亲因产褥热而去世,是继母将他抚养长大。他经常随继母出入戏院,观看了许多地方戏曲以及当时流行的文明新戏,欣赏到了许多著名演员的精彩表演,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读于南开大学时,参加了著名的南开新剧团,在南开中学排演新戏,先后出演了《玩偶之家》、《国名公敌》等戏目,这些戏剧实践使他懂得了舞台并加深了对戏剧艺术特殊规律的理解。此外,他还拜读研究莎士比亚的戏剧、古希腊悲剧,并深受其影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解放后,曹禺自学俄语来阅读原版的契科夫剧本。1962年,曹禺在对青年剧作家的一次谈话中,还专门精辟地分析了契科夫的《海鸥》,并赞赏不已。①在曹禺的戏剧创作中,基督教也对其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曹禺不仅读过《圣经》,还用英文教过一段《圣经》。这些与外国作家及文学的接触或显性或隐性地影响了曹禺的戏剧创作,并在他的创作实践中留下了一定的痕迹和烙印。

《雷雨》与古希腊悲剧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完成于1933年清华毕业之前,也是曹禺的成名作。剧本不仅得到巴金的赞许与推荐,还受到郭沫若的好评,宣扬“《雷雨》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作家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作品上演后引起了文艺界的重视,并且几十年来一直是最受欢迎的剧作之一。其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了不少艺术批评家,不同的人对《雷雨》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不同的阐释。而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比较《雷雨》与古希腊悲剧。

一、命运悲剧的主题

曹禺在《雷雨序》中说到,“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运命,而时常不是自己来主宰着。.......来怜悯地俯视着这堆在下面蠕动的生物。他们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地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他们正如一匹跌在泥沼里的羸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②《雷雨》里的人物都在尽力挣扎,想要摆脱残忍的生存处境,开始新的美好的生活,于是他们都寻求拯救。其中最明显的是周萍与繁漪。周萍想要深知与繁漪之间情爱关系的畸形与罪恶,想要摆脱繁漪的纠缠,悔改以往的过错,寻求灵魂的净化与安宁,于是他将四凤作为自己挣脱罪恶深渊的救命稻草,却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另一个更加罪恶的泥潭,最终仍挣脱不了命运的控制。而繁漪在沉闷压抑的周家过着不自由的生活,处处受封建家长周朴园的控制,同时,作为一个年轻女人,享受不到爱情的甜美,为了逃离这种不正常的生活状态,她紧紧抓住周萍不放,甚至在周萍要与四凤双双离家弃她而去时,卑微地祈求他带她一起走,即使是于四凤共侍二夫也无所谓,然而,最后还是逃脱不了命运的捉弄。

这种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愈挣扎却只是徒劳,生命个体时刻与命运接触但却无法掌控

自己的命运的命运观,正是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

二、“回溯法”的叙事方式

《雷雨》的剧情包含了前后三十年时间的内容,为了能让这些内容浓缩在一天时间内来表现,其结构上采用了“回溯法”,即以“现在的戏”为开端,让“过去的戏”穿插其间,正面展示“现在”正发生着的事件,以回溯过去的事来推动“现在”剧情的发展,这种“回溯法”使结构凝练、情节紧凑、矛盾集中。③

现在所看见的《雷雨》剧本很多是被删减了初版本里的“序幕”和“尾声”。而“序幕”展示的时间就是“现在”,场景设在了教堂附近的医院里,由一个病人的两个小孩中的弟弟像姐姐追问“屋子”和“疯子”的来历使时间回溯到三十年前的“过去”,由此展开了故事的主要情节与矛盾。“尾声”又回到了三十年后的“现在”,此时剧中主要的年轻人已死,鲁大海下落不明,鲁贵酗酒而亡,只剩下周朴园和已疯的繁漪、侍萍在教堂里忏悔罪过。这种叙事方式和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俄狄浦斯王》中,“现在”为了救助深受瘟疫残害的国民,俄狄浦斯王不顾先知的警告,执着地要找出罪魁祸首,结果引出了多年前的预言,故事不断地回溯到“过去”,最终揭出了自己杀父娶母的悲剧,当故事再次返回“现在”时,不堪良心谴责的俄狄浦斯王选择了自毁双目。

三“俄狄浦斯情结”

在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这种现象被弗洛伊德成为“俄狄浦斯情结”,也就是所谓的恋母憎父。而这种倾向在《雷雨》中也有鲜明的体现。

周萍憎恨周朴园,厌恶周朴园封建家长制的压制,在与繁漪乱伦的屋子里也曾很清楚地吐露了讨厌父亲的话,而对繁漪的爱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母亲的一种依恋。鲁大海同样厌恶蔑视唯唯诺诺奴性深重欺软怕硬毫无作为缺乏人格的鲁贵,对于母亲却是百般呵护,最后为了不毁掉母亲的牵挂,断然忍痛愿意放四凤和周萍离开。

周冲,是一个很阳光有着美好的理想与纯洁的愿望的男孩,深受人文主义影响的他反对父亲的残暴、对工人的压迫以及对母亲专制无情的态度,但是“待到母亲——那是十七岁的孩子的梦里幻化得最聪慧而慈祥的母亲”④,最后周冲的死也与这位曾经被他深爱的母亲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位被幻化得完美的母亲“也这样‘凶恶’地为情爱痉挛地喊叫,他才彻头彻尾地觉察到现实的丑恶,他不能再活下去,他被人攻下了最后的堡垒,青春期的儿子对母亲的那一点憧憬。他于是整个死了他生活中最宝贵的部分——那情感的激荡。以后那偶然的或者残酷的肉体的死亡,对他算不得痛苦,也许反是最适当的了结。”⑤在周冲美好而又易碎的理想里,四凤是他践行理想的共同者,但最后“我忽然发现我好像并不是真爱四凤。(渺渺茫茫地)以前——我是胡闹。”⑥但是对于母亲还是那样的依恋。周冲最后的死是他发现现实中的母亲的丑恶后,“理想破灭,生命也自然化成了空影。”⑦

圣经的影响

曹禺曾在与田本相的谈话中说,“我曾经教过一段《圣经》文学,是用英文教,那是在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我接触《圣经》是比较早的,小时候常到教堂去,.......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我对巴赫这种宗教音乐也有过接触。我读了托尔斯泰的《复活》,我就非常想看看复活节是怎么回事,我就非常想看看大弥撒的仪式。”⑧在曹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圣经》的印记。

《圣经》文学中有一种U型叙事结构,“背叛之后是落入灾难与奴役,随之是悔悟,然后是通过解救又上升到差不多相当于上一次开始下降时的高度。这个接近于U型的模式,在文学作品中以标准的戏剧形式出现。........我们可以把整个《圣经》看成是一部“神圣喜剧”,它被包含在一个这样的U型故事结构之中.......”⑨而在《雷雨》中,周朴园为了娶富家小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