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染色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原理:
1)G+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透入;同时乙醇使细胞壁脱水形成一道屏障,阻止结晶紫—碘复合物从胞内渗出。G-菌的细胞壁结构疏松,肽聚糖层很薄,而外膜、脂蛋白、脂多糖又均含大量脂质,易被乙醇溶解,导致细胞壁通透性增加,胞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乙醇溶解析出而脱色。
2)G+菌等电点(PI2~3)比G-菌(PI4~5)低,在相同PH条件下,G+菌所带负电荷比G-菌多,故与带电的结晶紫染料结合牢固,不易脱色。
实验步骤:
一、标本的制备:
1、涂片:
取玻片在火焰上稍微加温,以清洁纱布擦净,放置桌上,左手握菌种管,有搜持接种环,用无菌接种环取生理盐水一滴,置于载玻片的中央,再用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待冷却后,取斜面培养的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少许与盐水混匀,直接取1~2环菌液作涂片即可,涂片应厚薄均匀。接种环采菌后,要通过火焰灭菌才能放下。
2、干燥:
目的是是菌体水分慢慢蒸发,固定菌形。涂片最好在室温中自然干燥,必要是将标本面向上,小心断续在弱火高处略烘,以助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以致标本烤枯,不堪检视。
3、固定:
手执玻片一端,标本面向上,在火焰外层快速地来回通过三次,共2-3秒,以玻片反面触及皮肤不觉过烫为度。冷却后,染色。目的是杀死细菌,是菌体与玻片粘附较牢以及改变对染料的通透性,因活的细菌一般不能使许多染料进入细胞。
二、染色
1、初染:
将涂片标本夹持于左手,滴加结晶紫溶液盖满涂抹面,染色1~3分钟,用流水缓缓冲洗(即将龙头打开使水缓慢流出,将玻片倾斜使水在玻片面上端沿玻片流下冲洗染液)直至无颜色流下为止。
2、媒染:
加卢戈氏染液4~5滴作用30秒到一分钟,再按上法冲洗,并将片上积水轻轻洒净。
3、脱色:
在95%酒精缸中脱色约3~5秒,拿出玻片使酒精由玻片流下,如此反复2~3次,直至流下酒精略呈淡紫色为止,现按上法以流水冲洗,并将玻片轻轻洒净。
4、复染:
用稀释石炭酸-复红(或沙黄液)复染半分钟后按上法冲洗。
5、镜检。
实验结果:G+葡萄球菌被染成紫色;G-大肠杆菌被染成红色。实验分析:实验中有些组的大肠杆菌被染成了紫色,而实际却应该为红色,这有可能与脱色的时间过少有关,因而将其染成紫色,
成为假阳性。
还有一些组将葡萄球菌染成红色,这又可能是由于脱色时间过长,冲洗的时间过短所导致的。
G+葡萄球菌(100*)
G+链球菌(100*)G—大肠杆菌(100*)
G—霍乱球菌(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