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林业技术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现代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现代林业技术(0113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林场、苗圃、采育场、林业工作站、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行业企业,从事林木种苗生产、森林培育、森林调查、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保护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能认识到保护森林、野生动植物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3.热爱林业事业,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

4.具备从事艰苦的林业工作所要求的耐寂寞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

5.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会合理使用设备和工具,文明施工。

7.具有野外作业的安全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能熟练识别本地区主要森林植物。

2.能够熟练使用和维护测绘仪器。

3.具备林木种苗的繁育与营销能力。

4.具有森林环境调查与分析能力。

5.具备森林营造、森林经营和森林保护的基本技能。

6.具备森林调查、森林资源管理的基本技能。

7.具备森林有害生物普查及预防和防治的基本技术。

8.具备森林培育、林地管理、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行政执法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

1:林木种苗及营林

2:森林管护

3:森林调查及抚育采伐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林业技术专业

本科:林学、生态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二)专业技能课

2.专业(技能)方向课

3.综合实训

林业技术综合实训主要包括森林资源管理、林木栽培与经营技术综合实训方案。森林资源管理综合实训方案以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为主线,主要内容有苗圃、林场、林业工作站等技术岗位所覆盖的森林资源调查、林业“3S”技术应用等。林木栽培与经营技术综合实训方案主要内容有苗圃、林场、林业工作站技术岗位所覆盖的种子生产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苗木生产技术、造林作业设计与施工、森林抚育间伐作业设计、森林主伐作业设计、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技术和营造林工程监理等。通过综合实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使学生熟悉林业生产工作流程、方法与步骤。

4.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多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

十、教学时间安排

注:1.总学时3316。公共基础必修和限选课程(含军训)学时占比约%;专业技能课(含顶岗实习、专业认识与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占比约%;其中选修课350学时(人文选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课时比约为1:),占比约%。

2.总学分191。学分计算办法:第1至第5学期每学期16~18学时计1学分;专业实践教学周1周计2学分;顶岗实习1周计学分;军训、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毕业教育等活动1周计1学分,共5学分。

3.第五学期结合课程教学实习进行职业资格鉴定考试。

十一、实验(实训)基本条件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课程设置的需要,按每班40名学生为基

注:教学功能室可以按照教学项目、设备、师资等,进行整合确定。

十二、编制说明

1. 本方案依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编制。

2. 落实“+”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校内学习5个学期,校外顶岗实习不超过1学期。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第1至第5学期,每学期教学周18周,机动、考试各1周,按30学时每周计算;第6学期顶岗实习18或19周。

3. 本方案充分体现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改革理念,并突出以下几点:(1)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2)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特点,发展学生潜能,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满足学生阶段发展需要,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

(3)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统筹安排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科学编排课程顺序,精心选择课程内容,强化与后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

(4)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融合,开展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