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开题报告
学校德育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建构的开题报告
学校德育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建构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逐渐成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学校德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整体发展为目标。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实现。
因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是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意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它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校师生之间普遍存在的矛盾问题,例如教师平时不太关注学生、规章制度死板等问题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导致教师在德育中难以发挥作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学校德育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建构,旨在帮助学校教育工作者探索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建构,从而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三、研究内容1. 师生关系的定义和特点;2. 学校德育工作中师生关系的作用;3. 学校德育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建构的重要意义;4. 如何构建良好的主体间性师生关系。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师生关系的研究态势和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2. 实证研究法:采用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实证研究方法,对学校德育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将探讨学校德育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建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师生关系建构的重要意义,提出如何构建良好的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有效策略,有助于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良好的成长。
我国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的开题报告
我国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
高校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不仅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还关系着学生成长和发展。
当前,我国高校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依旧存在着矛盾、冲突等问题,急需探索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究我国高校在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方面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提高高校师生关系的和谐度和质量。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将以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
2.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3.我国高校师生关系问题的原因
4.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探究之后,得出一份关于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如何营造和谐的方案。
三、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的成果,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了解避免高校师生关系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从而提高高校师生关系的和谐度和质量。
同时,本研究结果可能也将为其他高校的师生关系和谐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师生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通用3篇)
师生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通用3篇)师生关系的研究篇1一、课题研究背景师生关系影响着班级气氛,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影响着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的社会形象。
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可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形容,即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需要。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由此可见,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师生关系,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又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许多研究者认为,“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主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师生关系将体现人本主义趋势,主张师生关系应从二元对立不平等的阴影中走出来,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的课题研究正是借助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对传统的师道尊严提出了挑战,力图打破传统的对立式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发掘各种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依据与研究现状(一)理论依据《爱弥尔》,让·雅克·卢梭著,李平沤译,该著作主要阐明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卢梭反对戕害人性、违反自然的腐朽的封建经院主义性质的教育,提倡以培养自然人,自由人为目的的教育理论。
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弃恶扬善,恢复其天性,使之在自然中发展。
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按照儿童的自然本性,而不压抑其个性,也不灌输传统的偏见,更不用严酷的纪律和体罚,让儿童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使儿童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自然人。
卢梭从“归于自然”的理论出发,重视儿童成长的阶段性和顺序性,强调要根据不同年龄时期的身心特点实施教育。
《杜威教育论著论》,赵祥麟、王承绪编译,该著作阐明了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高中毕业班师生关系的现实问题及改进建议的开题报告
高中毕业班师生关系的现实问题及改进建议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当前,高中毕业班的师生关系在社会上备受关注。
毕业班不仅是高中教育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学生们迈向人生新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然而,班级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却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如学生不满老师的教学风格、老师对学生缺乏了解等等。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毕业班师生关系的现实问题,寻求改进方法,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高中毕业班师生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
在《高中毕业班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沟通不畅、认知差异大等问题。
在《论高中毕业班师生关系的建构与发展》中,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信任、尊重等因素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同时,一些学者提出了改进高中毕业班师生关系的方法,如加强互动、提高教育质量等等。
三、研究问题
本文将探索以下问题:
1.高中毕业班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主要矛盾和冲突有哪些?
2.这些矛盾和冲突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何影响?
3.如何改善高中毕业班师生关系?
四、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进行研究。
首先,设计一份问卷,对学生和老师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师生关系的看法和评价。
然后,对一定数量的学生和老师进行访谈,深入探讨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五、预期成果
预计本研究将有以下几点成果:
1.明确高中毕业班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2.通过采访和调查,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影响。
3.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和健康发展。
影响中学师生和谐关系的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
影响中学师生和谐关系的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身心发展迅速,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支持其健康成长。
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因此,
研究影响中学师生关系和谐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中学师生关系和谐的因素,包括教师教学态度、师生沟通、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因素,以期为中学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可以从师生、家长和社会三个方面寻找促进中学师生关系发展的方案和建议,提高师生关系的质量,促进中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分析影响中学师生关系和谐的因素,包括教师教学态度、师生沟通、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因素,并探索有效的促进师生关系发展的方式和方法。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对中学师生、家长和社会的调查和访谈,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影响师生关系和谐的因素和问题,进
而探究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四、预期结果
1. 描述中学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影响中学师生关系和谐的因素。
2. 提出有效的促进师生关系发展的方案和建议,包括如何改善教师教学态度、提高师生沟通质量、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3. 为中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和借鉴。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促进中学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同时,研
究成果可以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师生合作指导。
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和谐交往的开题报告
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和谐交往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下,中学语文课程一直具有高度的人文性和教育性。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教育的改革,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面临着多重困境。
其中一个困境就是师生关系问题。
中学语文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伦理和情感素养,而这些素养的培养需要师生良好的和谐交往作为前提。
但是,实际上,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师生关系并不理想,存在教师的老师作风、学生的叛逆心理、沟通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因此,研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和谐交往,对于解决语文课程教学中师生矛盾的问题,推动中学教育发展,提高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和谐交往问题,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师生关系现状;2.探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交往的原因和障碍;3.寻求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交往的措施。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得出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师生关系现状,了解师生在教学中的交流程度、双方对关系的看法、互动频率等情况。
访谈法:针对有代表性的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了解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实感受、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实地观察法:对中学语文课堂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师生互动和谐的现象和不和谐的现象,以及原因所在。
四、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包括:1.揭示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师生关系现状,了解师生互动程度和不和谐矛盾的程度及其产生的因素;2.探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交往的原因和障碍,了解和谐师生成为师生关系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不和谐的原因,分析不和谐现象的根本原因;3.提出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交往的措施,完善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师生互动开题报告
师生互动开题报告师生互动开题报告一、引言在教育领域中,师生互动一直被认为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师生互动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一种双向的沟通和交流。
本文将探讨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师生互动方法。
二、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师生互动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当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学生会感到被重视和关心,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其次,师生互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发展。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学会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指导。
最后,师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当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有效的师生互动方法1. 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环境来促进师生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问题解决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工具,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该给予积极回应,并鼓励其他学生提供答案或意见。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相互之间提问和回答,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3.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改进学习和提高成绩。
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评价考试和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等方式提供反馈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以便及时解答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4. 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关系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关系对于师生互动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关心。
同时,教师也应该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四、结论师生互动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和谐师生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和谐师生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研究背景和谐校园建设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和理念、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师生相处模式等方面也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同时也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为了更好地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我们开展了这项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目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现状;探讨和提出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对策和措施;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支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研究方法本次课题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范围为某高校师生,共发放问卷300份;深度访谈范围为在社会实践中的教育工作者,选取了5名具有较为丰富经验的专家进行访谈。
采用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深度访谈所得的数据进行文字分析和综合比较分析,最终得到研究结果。
四、研究结论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目前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较为普遍的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缺乏耐心和关爱,导致学生情绪低落,怨气积累;–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行为和言语存在质疑,认为教师不够尊重和理解自己;–学生对教师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而教师也不太能够接受学生在线交流的“语言短信”交流方式;2.目前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可行措施有:–让学生和教师相互理解和支持,增强相互尊重和关爱的情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情绪管理和沟通技能;–教育、政府等部门应该尽量减少使用强制性的管理手段,减少对师生之间的恩威并用;3.最终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付出一些努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恤学生的家庭环境、心理压力等问题;–学生要理解教师的工作压力,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应该携手合作,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打造具有显著特色的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研究报告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研究计划一、课题的界定与表述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和谐”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把社会矛盾调节到适度、适时、适量、适当的和谐状态的哲理学说。
和谐师生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学生和教师同作为“人”,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
二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互相关爱;师生创造性可以充分发挥,性情和灵魂可以共同提升。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也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国内外对师生关系建设的研究都非常关注,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研究。
国外有《师生沟通的艺术》的专著,有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关于和谐教育中的一些想法》等中外教育家的论述。
从网络收索到得信息看,国内有许多同行也在研究相关问题,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如蓝山县教研室从问题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一些学校存在师生关系疏远紧张这一状况的分析努力探索现行的师生关系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开展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课题研究。
和谐师生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工作报告
和谐师生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和谐师生课题讨论工作报告-工作报告1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师生关系是推动教育活动顺当进展不行无视的教育要素之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积极的影响,也能使教师工作在一种轻松开心的环境中,有利于减轻双方的心理压力和疲惫感,进一步强化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和对学生的喜爱。
可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展的根本要求。
当前教育,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学校教学中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课堂教学关注学科、无视学生的状况仍旧存在。
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师生往往急功近利,教学变成了一种任务和负担,不仅造成大量学生厌学,产生学习倦怠,而且造成很多教师厌教,产生职业倦怠。
反映在师生关系上,一是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拟混乱,学生的权利常常得不到应有的爱护,没有建立起公平、民主的师生关系,二是师生之间情感关系冷漠、缺乏沟通,不仅没有建立师生情意,个别甚至有师生对立现象。
良好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渐渐成为教育改革研讨的焦点。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学导式教学法“。
古往今来,许很多多的教育家、思想家都是非常重视师生关系。
20xx 年中国首届师德建立论坛会首次正式提出“教育以人为本“的师德内涵。
它以鼓舞人的自主进展为旨意,以教育、爱为核心,以正确熟悉人,敬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志,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南,提倡人的教育。
国外的教育家们更是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建立。
他们认为教育家必需是心理学家,依据心理学提出的学生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学习结果的结论,更重视讨论人的心理胜于讨论教法的模式。
教育家卡罗尔的一篇论文“学校学习模式“指出了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程度的主要因素,重点指出了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师生之间良好的和谐关系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
近几年风迷全球的《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也就和谐师生关系对学习的影响做了一些阐述. 国内外教育专家在很多的教育论坛中提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身心的安康进展,对于教育改革的重大作用,但都未深入讨论师生关系如何才能和谐建立,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
师生关系开题报告
师生关系开题报告师生关系开题报告一、引言师生关系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在现实中,师生关系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师生关系的现状、问题以及改进的途径。
二、师生关系的现状1. 师生关系的特点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具有权威性、亲密性和教育性的特点。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具有权威性和教育性,而学生则期望从教师那里获得关怀和指导,形成亲密的师生关系。
2. 师生关系的问题尽管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正面的,但在现实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其中一些问题包括:- 缺乏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理解不全面。
- 权威过于强调:一些教师过于强调权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
-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些学生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但教师对此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三、改进师生关系的途径1. 增强沟通为了改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
他们可以定期组织班会或个别谈话,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2. 建立平等与尊重的关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权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他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参与决策和规划自己的学习。
同时,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4. 培养师生之间的信任信任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应该建立自己的信誉和声誉,以身作则,赢得学生的信任。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自由,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四、结论师生关系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中思政课师生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中思政课师生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来源背景及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当前高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无疑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因此,选取高中思政课师生关系为研究对象,旨在全面了解现阶段高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加强思政课教育提供思路和建议。
本研究意义在于:1.为加强高中思政课教育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分析高中思政课师生关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育提供对策和建议。
2.对于高中师生关系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高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及问题,倡导建立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作出积极努力。
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了解当前高中思政课师生关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高中思政课师生关系的因素,分析高中思政课师生关系存在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途径。
具体内容包括:1.了解高中思政课师生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2.探索高中思政课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分析影响高中思政课师生关系的因素。
4.探讨高中思政课师生关系的改善途径和策略。
5.提出研究结论和建议,为高中思政课教育的改进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和综合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主要步骤包括:第一步: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第二步: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性研究,调查高中教师和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态度、意见和建议,收集并分析数据。
第三步:面谈法及小组讨论法,对案例抽样的学生和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及讨论。
第四步:数据分析。
通过对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对高中思政课师生关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及改进途径等进行梳理和总结。
第五步:撰写研究报告。
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并提出改进高中思政课师生关系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四、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如下:1.全面了解高中思政课师生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达成对高中思政课师生关系的深刻理解。
农村小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农村小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为什么研究—目的意义对于稚嫩天真的孩子来说,小学可以说是他们迈入社会的第一驿站,而小学老师是他们人生的重要导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从小学生群体来看: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传递的价值观念往往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冲击。
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身心发育提前,尤其表现为独立自主意识增强、思想更加活跃,加之“独生子女”大多“养尊处优”,很少受到委屈、遭受挫折,容易形成执拗甚至过激的性格。
因此,师生之间存在的专制、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矛盾日趋明显。
新课程改革倡导重建师生关系、师生文化,强调建立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的。
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内在养成”的,不是凭借制度的力量,而是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和知识的建构中自然形成的,构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与根本。
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在国外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理论界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但目前国内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仍有不足。
第一,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大多进行概念分析和理论建构,只有少数研究者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分析。
第二,在研究内容上,大多数研究还属比较抽象的认识论上的研究,对一般意义上的师生关系阐述较多,很少对实践课题进行研究,也鲜有对具体情境中的师生关系如教师与特殊学生群体的关系、教师惩戒学生行为等特定师生关系进行探究。
本课题研究力图不但丰富有关师生关系的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对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学校师生生活的叙事研究的开题报告
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学校师生生活的叙事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题目
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学校师生生活的叙事研究
二、选题意义
学校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是影响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现实中,学校师生关系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时有发生。
针对这个问题,需要探
究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
叙事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个体的故事或经历
进行分析,探究其内在的意义和规律。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学校师生生活的叙事研究,
探究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
三、研究问题
1. 学校师生关系的和谐概念是什么?
2. 学校师生关系的生成有哪些因素?
3. 学校师生生活的叙事中体现了哪些关于师生关系的意义?
4. 如何通过学校师生生活的叙事,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叙事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研究样本:选择研究对象,包括学校师生。
2. 采用半结构化面谈:采用半结构化面谈方式,对学校师生的生活进行深入了解,并
记录他们的叙述。
3. 分析与诠释:将叙述数据进行分类、编码,进而分析和诠释数据中蕴含的意义。
4. 报告撰写:总结研究结果,撰写报告。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得出以下结论:
1. 对学校师生关系的和谐定义以及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进行梳理和阐述。
2. 通过叙事分析方法,分析学校师生生活中的师生关系叙事,探究其内在的意义和规律。
3. 提出通过学校师生生活的叙事,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的策略和建议。
以上结论将为师生关系和学校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促进学校师生关系的和谐。
新课程实施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新课程实施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范文国外的教育家们更是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建立.他们认为教育家必须是心理学家,依据心理学提出的学生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学习结果的结论,更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胜于研究教法的模式.教育家卡罗尔的一篇论文"学校学习模式"指出了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程度的主要因素,重点指出了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师生之间良好的和谐关系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近几年风迷全球的"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也就和谐师生关系对学习的影响做了一些阐述.
课题设置和人员分工:数学课改:顾娟娟,于秀华,王丹,卢峰.学生心理开展知识结构:王会荣.学生认知结构开展规律:卢艳芳.化学课改:惠岱,王丽敏.体育课改:刘峰.物理教改:刘建.
经费:资料费5000元,调查活动费5000元,专家指导费1000元,实验仪器费2000元.。
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就必须正确对待师生关系,教师要从维护自身的绝对权威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
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就必须首先尊重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并把促进学生的发展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旨在打破传统思维习惯,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不仅破除学生敬畏老师的心理负担,而且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体现对学生个体的尊重,也体现浓浓的师爱。
2. 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对于同类课题的研究多见于师德建设研究范畴,其研究成果又多为经验积累。
基于传承优良传统和经验,主动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新变化,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3. 研究的理论意义、创新程度和应用价值师生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最重要关系,师生关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对象的成长方向和质量。
因此,研究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特征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对于实现师生的合理交往,消除师生关系障碍和隔阂,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从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两个方面着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师德建设的工作重点,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课题研究对于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 科研目标:从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两个方面着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效能。
2. 工作目标:克服师生关系中常见的沟通错误和障碍,构建处理学生问题的有效模式。
3. 育人目标: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相互信任、彼此接纳、情感交融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构建和谐课堂课题开题报告
构建和谐课堂课题开题报告《构建和谐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构建和谐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组吉化第三小学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课题名称:构建和谐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概念界定:1.和谐的含义:《吕氏春秋》里介绍了?和?的含义:?和?即?正六律,和五声,达八音,养耳道也?;?谐?是形音字,从言,皆声。
《尔雅》中说?谐,和也?。
把?和?与?谐?连在一起构成的?和谐?,就是指存在差别的各个成分可以相互协调地联系在一起。
也就是说和谐的最初含义表明:首先,和谐以承认个体的差异为前提;其次,和谐的目标是各部分之间的协调。
和谐指事物或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
现象本身合乎规律的过程。
在哲学上,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事物最佳的表现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
现代心理学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通过感知在人的情感和理智中产生积极的反应,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2.和谐教育。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
3.和谐课堂。
根据?和谐?的概念,我们对?和谐课堂?做如下的界定。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呈现出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
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中。
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潜能得以发挥,能力得到锻炼,个性得以优化。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构建和谐课堂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迫切需要。
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它使学生厌学,心理负担过重,也使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影响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这又严重危及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尽管复杂,但课堂的不和谐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不和谐的课堂里,不可能有高效率的教学,也不可能有高效率的学习,因而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就必然会把课堂教学的任务留至课后;教师一般很难做到清楚、透彻地传授新知识、讲解新问题,这又往往造成学生的一知半解。
对话:走向师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的开题报告
对话:走向师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的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选择的课题是:“走向师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
身心和谐是人类健康的基石,而师生之间的身心关系则是教育健康的基础。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需要我们教育者加大关注程度,使师生身心和谐发展成为一个可持续可行的现实。
因此,本研究将集中在研究身心和谐的概念,当前教育中存在的身心健康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师生身心和谐发展:建立课堂秩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师生互信,加强沟通;注重课外教育,多角度助力学生发展;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身心和谐的内涵及其重要性需要深入了解。
身心和谐体现了人类健康的整体性,包括了身体和心理的平衡、和谐与统一。
身心的和谐是一个人在生命各个方面的平衡状态,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身心和谐的培养,为其创造良好的机会与环境。
然后,我们将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身心健康问题进行梳理。
面对学业压力、考试焦虑、心理压力与抑郁症等现象,我们需要加大对师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探讨对其进行伦理与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等的途经。
此外,我们也将探讨如何通过建立课堂秩序、师生互信、课外教育和家校合作等途径,以实现师生身心和谐发展。
对于课堂秩序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规范化管理,加强学生自觉性来解决;师生沟通缺陷时,我们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对于课外教育的问题,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发掘学生的潜能;家校合作可以共同关心、配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教育环境更加和谐。
总之,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探讨身心和谐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当前教育中存在的身心健康问题,并探讨实现师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途径。
我认为,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从而促进师生身心和谐发展,使其受益终生。
和谐师生——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开题报告
和谐师生——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开题报告
题目:和谐师生——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研究背景:
高等美术教育是培养美术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师生关系是影响高等美术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师生关系的强弱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业成就和成长经历,进而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就。
然而,在现实中,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却往
往存在种种问题,比如师生之间的距离、沟通难度、突出表达差异等,这些问题对于
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和个性发展均具有不利影响。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了解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发展的不同影响,进而提出相关改善意见以促进高等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针对高等美术院校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于
师生关系的看法和评价。
其次,我们将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深
度挖掘他们在师生关系中的体验和感受。
最后,我们将选取一些成功案例,对其师生
关系的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有效的改善策略。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于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为美术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并为美术教育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
同时,本研究还有助
于深化美术教育改革,探索更加合理的师生关系模式,为美术人才的培养和学生成长
提供更好的保障。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及网络工具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及网络工具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当下高校师生关系亟待改善的社会背景下,探索如何通过互联网工具的应用,促进高校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将互联网工具应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中,例如课堂互动平台、在线学习平台等。
网络工具的应用为高校师生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方便和便捷,也为高校师生之间的沟通打开了新的方式和渠道。
然而,网络工具的应用是否真正促进了高校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探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网络工具在高校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促进方面的应用,主要目的包括:1. 分析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 探究网络工具在高校师生之间和谐关系方面的应用现状;3. 研究网络工具是否促进高校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4. 提出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促进高校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等方法。
1. 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工具发布问卷调查,对高校师生进行调查,了解网络工具在高校师生之间的应用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2. 深度访谈法针对高校中具有代表性的师生进行深入访谈,探寻他们对网络工具在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方面应用的看法和体验,并且进一步了解当前高校师生之间的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3. 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主要是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为本研究提供更有用的参考信息。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如下:1. 了解高校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现状和问题;2. 探究网络工具在高校师生之间促进和谐关系的应用情况;3. 探讨网络工具是否真正促进了高校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4. 提出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促进高校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形
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就必须正确对待师生关系,教师要从维护自身的绝对权威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
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就必须首先尊重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并把促进学生的发展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旨在打破传统思维习惯,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不仅破除学生敬畏老师的心理负担,而且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体现对学生个体的尊重,也体现浓浓的师爱。
2. 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对于同类课题的研究多见于师德建设研究范畴,其研究成果又多为经验积累。
基于传承优良传统和经验,主动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新变化,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3. 研究的理论意义、创新程度和应用价值
师生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最重要关系,师生关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对象的成长方向和质量。
因此,研究和谐的师
生关系的特征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对于实现师生的合理交往,消除师生关系障碍和隔阂,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从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两个方面着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师德建设的工作重点,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课题研究对于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 科研目标:从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两个方面着手构
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效能。
2. 工作目标:克服师生关系中常见的沟通错误和障碍,构建处理学生问题的有效模式。
3. 育人目标: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相互信任、彼此接纳、情感交融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分析当前师生关系的问题及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研究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
围绕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着重从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主动与学生沟通和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我培养和健全人格等方面深入研究与探索。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行动研究法并与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相结合,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进。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自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共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一)准备启动阶段
1. 时间安排:(2016年9月— 2016年12月)
2. 主要任务:一是选题立项、建立课题组、课题论证、填报《课题申请·评审书》。
二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细则。
三是筹备本课题的开题会。
(二)实施研究阶段
1. 时间安排:(2017年01月— 2017年10月)
2. 主要任务:一是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践,包括在研究过
程中组织前测和中测分析、理论讲座、交流研讨、现场观摩、成果征集等。
二是撰写并参评论文、教学案例,总结研究经验,课题组成员每学期结合本课题研究上好公开课。
三是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接受中期验收。
(三)总结鉴定阶段
1. 时间安排:(2017年11月— 2018年4月)
2. 主要任务:一是进行后测分析。
二是整理分析有关材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三是结集资料,出版《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成果专辑。
四是申请结题验收。
六、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 组织保证
主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由课题负责人任治国负责全面管理,郝花维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
2. 管理保证
(1)定期组织教师交流研讨,及时总结阶段经验和成果。
(2)定期聘请科研人员作报告和理论讲座,并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七、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撰写《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的阶段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结题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
表二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基本进程与任务分解
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
开题报告
沈阳市浑南新区五三中学课题组
二00六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