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_以稼轩词的竹意象为例(1)

合集下载

试述辛弃疾在词体解放和词境开拓方面的贡献

试述辛弃疾在词体解放和词境开拓方面的贡献

试述辛弃疾在词体解放和词境开拓方面的贡献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而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辛弃疾在词体解放和词境开拓方面的贡献。

浅析辛弃疾对宋词创作题材内容的扩展

浅析辛弃疾对宋词创作题材内容的扩展

浅析辛弃疾对宋词创作题材内容的扩展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学生:指导教师:万平摘要:辛弃疾,一位拥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战斗精神的南宋词人,他的创作中主要包括对军旅沙场的描写、对农村田园生活的描写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写以及自身的爱国情怀的抒发,因其自身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其创作的题材内容对于宋词是个非常大的丰富与扩展。

本文主要通过对辛弃疾词集中的不同词作进行有效分类,从战场、乡村、其自身的爱国情怀三个方面入手,并结合辛弃疾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遭遇进行分析,进而与传统的宋词题材进行分析对比,得出辛弃疾使宋词创作题材内容扩展到战场、乡村,以及创作者自身饱满的爱国情怀的结论。

关键词:辛弃疾;题材内容;扩展The extended analysis of Xin Qiji on poems of subject matter contentSpecialty:Chinese Linguistic Literature Student Number:201110611111Student:ZhangChao Supervisor:WanPingAbstract:Xin Qiji, a southern Sung person with solid love for country and strong fighting spirit, created plenty of masterpieces, containing the description of the battlefield, countryside life, the beautiful land of nation and his love for motherland. Also,the works. This essay reasonably classifies and studies Xin’s different writings from three parts of battlefield, country and love for nation, combining with his different misfortunes in every life period. Then ,this essay compares it with traditional Sung writings to conclude that Xin Qiji’s subject matter of Sung Ci has expanded to these contents including battlefield, country and his love for country.Keywords:xin qiji;Subject content;extension目录绪论 (2)一、“笔作剑锋长”铁马金戈的军旅沙场 (3)(一)年轻时代时的戎马生活 (3)(二)作品之中的铁马金戈 (3)二、“平凡而又新鲜”平常清新的农村田园生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论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论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自南宋以来,对辛弃疾的研究就愈来愈热,一般说来,南宋时期比较繁荣,元明时期衰落但没有废除,清代以后开始复兴,现代研究比较重视,1949年以后就更为广泛和深入,对辛弃疾的研究基本上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纯粹地从文学审美上分析其词的艺术性,二是透过人品分析词品,注重文学的教化作用。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旨在探讨辛词对意境的开拓,辛词对心灵世界的开拓,辛词对农村田园生活情趣的开拓三个角度解读作者对词境开拓的具体表现与特定意义。

一、辛词对词的意境的开拓(一)雄浑豪放的词风雄浑豪放是辛弃疾的主导风格。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雄浑豪放,上阕通过追忆古代的事迹,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之隋;下阕借古抒情,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境遇,体现了词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辛弃疾雄浑豪放的主导风格也可以从辛弃疾词的内容表现出来,如“胸有万卷,笔无点尘,激昂措宕,不可一世”的胸怀和才气,“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等。

在这些例子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不管是描写人物还是事物,也不管是描写饮酒还是作诗,辛弃疾常常是写得那样雄浑豪放,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震撼。

另外,还有一些被辛弃疾注明为“效花间体”“效介庵体”等,都有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和“转益多师”的意味,所以说辛弃疾的词以雄浑豪放为主导,风格也是多样的。

(二)耐人寻味的艺术意境意境就是艺术创造的艺术境界,情和景往往是每首词表达艺术意境,抒发个人感情不可缺少的,但是空洞的抒发感情就不太好。

辛弃疾就喜欢借用多种方式烘托和渲染环境气氛,为人传颂不已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通篇几乎全是写景:滚滚东流的江水,连绵不断的青山,“行不得也”的鹧鸪声——所有这些,都成了词人塑造自我形象的艺术手段。

论辛弃疾词中的梦意象——兼论宋代文人心态

论辛弃疾词中的梦意象——兼论宋代文人心态

论辛弃疾词中的梦意象——兼论宋代文人心态[摘要]在南宋的词坛上,辛弃疾是位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遭遇坎坷,既有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也有壮志难酬的哀怨悲愤。

表现在词作上,即梦的意象频繁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文人在积极进取与消极隐退之间的游离,在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徘徊。

[关键词]辛弃疾梦意象宋代文人心态一、辛弃疾词中的梦意象意象,是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相结合的产物。

审美主体以自己的情感、思想去选择、改造客观对象,所得到的必然是带有主体色彩的象,故意象又可表述为意中之象。

我国文学作品中关于梦的描写源远流长,先秦典籍《左传》中种种有关梦境的描写。

梦又成为一种文化的现象,后世描写梦幻者亦屡见不鲜。

宋词中就有大量关于梦的描写,本文选取辛弃疾的梦词作为研究对象。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朝山东历城人。

一生报国无路,壮志难酬,因此他抒写这种情怀的词悲壮激烈,雄阔深沉。

《全宋词》收录辛弃疾词作260多首,其中直接写梦的词达70多首,梦意象成为辛弃疾最热衷的意象之一。

笔者对所查到的有关梦的意象进行分类。

内容上有幽梦、断梦、破梦、归梦、连环梦、钧天梦、醉梦、草春梦、客梦等,词人的梦是五彩缤纷的。

根据所梦对象,可分为具象的和抽象的梦。

抽象的梦:“有梦登天的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水调歌头)、梦天涯的“梦天涯一枕惊回”(江神子)等;具象的梦:有梦鹿“有鹿从渠求鹿梦,非鱼定未知鱼乐”(满江红),梦孤鹤“我梦横江孤鹤去,觉来却与君相别”(满江红)等。

总结辛弃疾梦词的内容,词人的梦是丰富多彩的,既有希望之梦,又有失望梦。

希望之梦有草春梦、连环梦、梦归家、梦欢娱等。

失望之梦往往表现在感慨人生如梦、梦孤鹤、梦登天、断梦、破梦等。

二、希望与失望交织:辛弃疾词“梦”意象的主要特征辛弃疾词中,梦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频繁出现,既映射着辛弃疾的坎坷利途,又折射出其复杂的心态希望与失望的万动交织,成为辛词梦意象的主体特征。

宋词松意象的变化发展——以稼轩词为例

宋词松意象的变化发展——以稼轩词为例
张词总数百分之 十左右 。这两种情况 出现原 因可归 结 为 三条 : .
松与竹、 梅号称“ 岁寒三友” 在 中国传统文化 中 ,
向占据着特 殊 的地位 。在传 统诗词 领域 , 以松 为 意象者更是数不胜数 。如刘祯《 赠从弟》 “ : 亭亭 山上 松, 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 , 松枝一何劲 。 【 ”1 左 ”
其次 ,诗庄词媚 ” 在传 统观点 中 , “ , 词相对 于诗 来说是偏柔 、 阴性 的, 偏 而傲 岸、 挺 的松与长条轻 坚 抚 、 叶轻絮的柳相比也不适合于作词的意象。 嫩 第三 , 南宋词中松意 象的增多现象 , 与南宋词 自 身 的发展演 变特点 是密不 可分 的。靖 康事变后 , 宋 词 中隐逸词与豪 放词增多 I , 4 于是 松树 以其 自
雪斗疏梅 ” 《 鸪天 ・ (鹧 句里 春风 正剪 裁》 。“ ) 东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归路 , 一川松竹如 醉” 《 ( 念奴娇 ・ 为沽美 酒》 。“ ) 只
甘松 竹 共 凄 凉 ” 《 风 波 ・山 路 风 来 草 木 香 》 。 (定 ) “ 篁 佳 韵 , 君 添 做 三 友 ”( 念 奴 娇 ・江 南 尽 松 倩 《
首先 , 同于梅 花、 树 等多植 于都 市之 中, 不 柳 松 则多植于山林之地 。如王维诗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
上流 。 苏轼词“ ” 明月夜 , 短松冈。 辛弃疾词 “ ” 溪欲转 , 山已断 , 两三 松。 ④ ” 而宋代都 市空前繁荣 , 宋词恰恰 又是产生且盛行于歌坊柳巷 , 故而相 比于梅 、 柳等而
宋词 中松意象所 占 比例又 远不如南宋词 : 北宋 词 中 含松意象者 , 柳永词仅《 台子 ・ 轮 雾敛 澄江》 首 , 一
晏殊词仅《 蝶恋花 ・ 一霎秋风惊画扇》 《 、 拂霓裳 ・ 庆 生辰》 两首, 苏轼 词 中松 意象稍 多 , 不过也 仅有 十首

稼轩词的艺术成就

稼轩词的艺术成就

稼轩词的艺术成就
稼轩词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稼轩词的意象独特,以军事意象为主,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军事景观,这反映了辛弃疾的个性和风格,也反映了词史的变迁。

例如,“倚天万里须长剑”、“却笑将军三羽箭”、“红旗铁马响春冰”和“斩将更搴旗”等军事意象频繁出现,形成了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续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

其次,稼轩词的思想意境得到了开拓。

辛弃疾以恢复中原为志,虽然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

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在词作之中。

这种坚定的抗战决心、炙热的爱国情怀、顽强的斗争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辛弃疾最有价值的优秀歌辞的基调。

此外,稼轩词的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他善于创造多种生动的抒情艺术形象,是前代词家所没有的。

同时,他也精于用典,能够巧妙地将历史典故融入词中,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总的来说,稼轩词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词境的开拓,也包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意境的表达。

这些成就使得稼轩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浅析辛弃疾山水词的意象

浅析辛弃疾山水词的意象

摘要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他一生经历颇为坎坷,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后来的壮志未酬。

虽在政治上不能尽如人意,但是在文学成就方面,他在历史上留在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身为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山水词中也透露着一股磅礴的气势,在这股气势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

那么,我们就跟随他的人生经历来更好的了解山水词背后的故事。

关键词:辛弃疾;山水词;意象;评价ABSTRACTNo young Ann, Xin Qiji, Jia Xuan, unconstrained ci school poet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China, said the word dragon and su shi, called the"Su Xin" and Li Qingzhao and said "JiNan two Ann". He lived through a stop-start, high-spirited from a young age, to later ambitions. Are unsatisfactory in politics, but in terms of literary achievements, he's a major in history on the. As an unconstrained ci school ci, Xin Qiji is also revealed in the landscape words with a powerful momentum, behind the imposing manner, bitterness is unknown. So, we will follow his life experience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andscape the story behind the words.Key words:Xin Qiji , landscape poems, image, assess目录引言┉┉┉┉┉┉┉┉┉┉┉┉┉┉┉┉┉┉┉┉┉┉┉┉┉5一、辛弃疾与山水词┉┉┉┉┉┉┉┉┉┉┉┉┉┉┉┉┉┉┉61.1南宋时期的山水词创作┉┉┉┉┉┉┉┉┉┉┉┉┉┉┉61.2辛弃疾的人生经历┉┉┉┉┉┉┉┉┉┉┉┉┉┉┉┉┉6二、辛弃疾山水词的意象┉┉┉┉┉┉┉┉┉┉┉┉┉┉┉┉┉72.1“东山”┉┉┉┉┉┉┉┉┉┉┉┉┉┉┉┉┉┉┉┉┉┉┉7 2.2“南山”┉┉┉┉┉┉┉┉┉┉┉┉┉┉┉┉┉┉┉┉┉┉┉82.3 “雨”┉┉┉┉┉┉┉┉┉┉┉┉┉┉┉┉┉┉┉┉┉┉┉9三、如何评价辛弃疾及其山水词┉┉┉┉┉┉┉┉┉┉┉┉┉113.1如何评价辛弃疾┉┉┉┉┉┉┉┉┉┉┉┉┉┉┉┉┉┉11 3.2辛弃疾山水词的影响┉┉┉┉┉┉┉┉┉┉┉┉┉┉┉12 结论┉┉┉┉┉┉┉┉┉┉┉┉┉┉┉┉┉┉┉┉┉┉┉13 参考文献┉┉┉┉┉┉┉┉┉┉┉┉┉┉┉┉┉┉┉┉┉14 致谢┉┉┉┉┉┉┉┉┉┉┉┉┉┉┉┉┉┉┉┉┉┉┉┉15引言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山水田园词的意象

辛弃疾山水田园词的意象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odern chineseMXIANDAI YUWEN2008.0521辛弃疾是驾驭语言、营造意象的大家,他的词作也因此意象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在其创作中,精妙奇特的意象,赋予了词作灵动飞扬的形象、幽深隐约的意蕴以及凝重厚质的情感,具有奔腾飞动、雄壮凌厉、奇伟不凡的特点,体现了崇高的壮美、雄强的阳刚美和刚健有风骨的自然美。

在他的笔下,洋溢着生命的激情、独特的个性,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奋发有为的精神。

这种撼人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在他的山水田园词的意象营造中得到全面展示,通过运用描述、比兴、夸张及象征方式,使人在领略其山水田园词所咏唱的自然风光之美时,更体悟到作者奇崛伟岸、光辉峻杰的人格之美。

一、写景的意象辛弃疾写景词有160余首,其意象清冽、优美。

《好事近・西湖》: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

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

前弦后管夹歌钟,才断又重续。

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

这首小令主要是描写西湖景色。

开篇创造了一个突出的意象“冷浸一天寒玉”。

以“一天寒玉”比拟秋天“相次藕花开也”暗示秋天清辙、透明而稍带寒冷的湖水。

在这里,诗人把“湖水”当成“一大块寒玉”,用的是比拟中的拟物手法。

这也是现代诗人所爱用的修辞手法。

它使读者在读词时,立刻被带入诗人所布置的想象空间,仿佛感受到微微袭人的凛冽秋寒。

这个意象,颇有先声夺人之势。

于是,接下来描写湖光山色以及游湖之乐等句子,都以“冷浸一天寒玉”这个意象作为铺垫。

《南歌子・山中夜坐》一词的写景意象句“秋怀彻底清”和“月到愁边白”,则除了一般拟人化手法之外,还蕴含古典诗词尤其是词中较为罕见的象征味道。

“秋怀彻底清”不单指秋空清澈,还带孤高的人格与襟怀,令人读之而顿兴“洞庭木落楚天高”的渺远联想,心灵也似乎为之无比澄净。

而更耐人寻味的是“月到愁边白”句。

写月亮“白”,当然很“切景”,黎明前的月往往特别白。

妙的是,月亮怎么来到“愁边”就会“白”?这个句子,给予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这里的意象,其实已渗入现代诗歌里常见的象征手法了。

对辛词的评价化悲愤,转凄婉

对辛词的评价化悲愤,转凄婉

南宋词人辛弃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是豪放词宗的代表性旗手。

他创作并流传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词作,千百年来隽永不衰。

辛弃疾词作是继苏轼“以诗为词”之后,进行了大胆革新的承袭者。

他的“以文为词”、“以气为词”,开创了风格独特的稼轩体。

辛弃疾词作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运用大量的意象。

观其大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战争和军事意象,如刀、枪、弓、甲、铁马、旌旗、将军、奇兵等,密集的军事意象群,接连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

另一类是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松、竹、梅、莲、山、河等自然意象,这些自然意象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和象征意味,与作者的人格精神相呼应,集中体现了作者的高洁、坚贞的个性特点。

本文拟以稼轩词中意象为切入点,分析稼轩词中意象的内涵,探讨它们和作者人格的契合,从而了解稼轩词之美学特质。

意象是诗词基本的元素和共同的形式,是诗词创作和审美都不可回避的重要的美学概念。

然而,意象又是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

它是理性意蕴的感性呈现,既具有理性的内质,又具有感性的外形。

这种“理性的内质(内在本质)和感性的形式(外在形式)的统一, 是由心灵内容的存在特征决定的”(荣格语)。

这与黑格尔所说“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的观点是相通的。

所以,要把握一个词人词作意象的特质,必须弄清其内心的特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剖析作家创作情结可以看作解读其作品秘密的一把钥匙。

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收复河山,渴望祖国收复失地成了他不可动摇的选择。

故,笔者认为从审美的角度去细心把握其词中意象有着明显的意象特征,即在悲愤壮烈的世界中,表现出一种雄阔、凄婉,刚柔相济之美。

论辛弃疾词中的竹意象

论辛弃疾词中的竹意象

论辛弃疾词中的竹意象论辛弃疾词中的竹意象前言辛弃疾生于1140年,卒于1207年。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他一生力主抗金。

因此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另外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社其词作的最大特色。

辛词在宋词乃至整个词史上都占有崇高的地位,拥有最深远的影响。

[1]一、古典文学中竹意象简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竹作为自然物以其特有的“中空外直,挺拔秀丽,凌霜傲雪,翠色长存”的客观形貌和风姿品性,占据了古代文人审美视野及价值系统的一个重要位置,在历代诗人词家的主观情感中,被文人阶层的雅文化所认同、传播,赋予了多种多样的象征意味。

竹意象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之一,它集中代表着中国文人尤其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精神,因而在古典文学中,它常被用来表现文人的情感寄托和价值取向。

白居易《养竹记》中将竹性概括为“性直”、“本固”、“心空”、“节贞”,这就与文人所崇尚的“高直”、“忠义”、“虚心”、“抱节”的群体伦理观联系起来。

一方面,由于竹子具有“高直”、“本固”的特点,因而竹意象突出表现了文人那种伟岸高拔、清尚不变的气节和仪态风范。

如刘孝先的《赋竹》云:“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2]高直代表着性格的刚毅、骨气的坚贞和志向的远大。

另一方面,宋代的文人注重个人道德涵养,因此,他们对于竹的这种“心空、节贞”的品格也就更加推崇。

如黄庭坚非常爱竹,他在《画墨竹赞》中云:“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

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

”[3]坚守节操,无论贫贵,都能泰然处之,这是竹的个性,也是文人酷爱竹的原因。

再有,竹子有“疏萧”、“不俗”的特性,因此他也常被文人用来寄托自己出尘脱俗的审美理想。

宋代文学基本知识与练习题及答案

宋代文学基本知识与练习题及答案

宋代文学基本知识与训练基本知识1、宋初最早起来反对五代体,并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传统为己任的人是柳开。

2、田锡的主要功绩是在文论中发扬了韩愈、柳宗元求通变的文学精神。

3、穆修在宋初的主要功绩就是搜集校刻韩愈和柳宗元的文集,对古文的承传起了积极作用。

4、王禹偁是宋初文学创作成绩最为突出的人物,其自编文集名《小畜集》。

5、宋初诗歌“三体”是指:白体、昆体、晚唐体。

6、王禹偁属于宋初的“白体”诗派。

7、“白体”诗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铉、王禹偁。

8、宋诗中学习杜甫的风气是王禹偁开创的。

9、晚唐体诗人以晚唐诗人贾岛、姚合为师法对象,晚唐体的代表人物是林逋,他被称为“梅妻鹤子”,他的代表作是《山园小梅》,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为世所称。

10、王禹偁散文的代表作有《唐河店妪传》和《黄州新建小楼记》。

11、王禹偁在文论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文章“传道而明心”的主张。

12、宋初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是西昆体,代表人物为:杨亿、钱惟演和刘筠。

“西昆”之名是因创始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即指帝王藏书的秘阁。

13、西昆体与晚唐体的繁盛,均在宋真宗一朝。

14、西昆体诗人师法的对象是晚唐的李商隐(近体律诗)。

15、昆体功夫是指讲究修辞和资书以为诗。

16、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

他确立了散体文的正宗地位和诗文平易自然的风格。

17、欧阳修散文的基本风格是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

他议论文的代表作有《与高司谏书》和《朋党论》等,记事文和抒情文的代表作有《醉翁亭记》和《秋声赋》等。

18、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被称为“六一风神”。

19、欧阳修的诗歌学习韩愈的“以文为诗”,长于七言古体,可称之为古文诗体。

他诗歌的代表作有《戏答元珍》等。

20、叶燮《原诗》认为,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是梅尧臣、苏舜钦二人。

21、梅尧臣诗歌的风格可称之为“古淡”,是一种老树著花的美。

竹韵竹雅伴竹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

竹韵竹雅伴竹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

竹韵竹雅伴竹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原文转自/s/blog_67bbedd30100qaw1.html竹韵竹雅伴竹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摘要“竹”的意象是诗人丰富各异的性情的外化。

在唐诗宋词中,“竹”被赋予了多重内涵。

有出世精神的闲散清高和入世精神的豪云壮志,结合身世抒发情感;有坚忍不拔和高洁谦虚等道德品质,这是一种赞扬更是一种向往。

同时,竹的意象并不是单独出现的,当它与其它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时,往往又会演变成另外的象征符号。

除此之外,爱情、生机、自然等意义都能“竹”上找到合适的归宿。

通过举例和对比更好地领会“竹”这一意象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出世入世品质托物言志意象组合自古以来,国人把竹和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又把竹和松、梅同列为“岁寒三友”,可见竹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地位非同一般。

翻开《全唐诗》和《全宋词》,随处可见竹的留痕。

悠悠竹韵,千古情思,几处幽雅,几许情思。

唐诗宋词中的竹,已不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客观实物,而是作者寄情言志的完美意象。

一、出世入世,闲散壮志竹林幽幽,清静高雅。

满眼翠绿是隔挡滚滚红尘的最佳屏障,其清凉闲适与洒脱超然曾使多少“穷则独善其身”的高人隐士留连其中。

魏晋时代的嵇康、阮籍等七人不满现实,常聚竹林,吟诗作赋,人称“竹林七贤”,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唐朝诗人王维身居官位,却一直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

他常在风景优美的辋川别业和南别业与裴迪等好友及一些僧道交往。

其名作《竹里馆》便表现出了诗人超然物外、潇洒绝尘的情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清幽竹林,正合萧散尘外的心境;琴啸和鸣,恰适淡然无物的情怀。

除了洒在身上的月光,谁也不知竹林深处还有一个徜徉世外的诗人。

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现存词626首(所《稼轩词编年长篇笺注》所校勘和收录辛词的总数),辛词中出现竹意象的词作有54首,占到辛词总数的约十分之一。

【1】可见其对“竹”的喜爱。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辛弃疾写词,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创作主张,即弘扬苏轼的传统,把词当作抒怀言志的“陶写之具”,用词来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

首先,辛弃疾的词拓展了词的意境,展现出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渴望成就英雄的伟业,他横刀跃马登上词坛,又拓展出一类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他明确宣称“要写行藏入笑林”,其词中的抒情人物的形象不仅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而且具有变异性、阶段性特征。

稼轩词所展示的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丰满的英雄形象。

其次,是对心灵世界的深广开拓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

辛弃疾对词的心灵世界也有深广的拓展。

南渡词人的情感世界已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辛弃疾继承并弘扬了这一创作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

如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充分表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曲折性,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

辛弃疾对民族苦难忧患的社会根源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在词中,他往往用英雄特有的理性精神来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根源,因而他的词作比南渡词人有着更为深刻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

如他在《摸鱼儿》词中对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奸小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抨击。

辛词系统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不仅拓展了词境,也提高和强化了词的现实批判功能。

再次,辛弃疾拓展词境的另一个层面是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
趣的表现,给词世界增添了极富生活气息的一道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线,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词人用剪影式的手法、平常清新的语言素描出一幅幅平凡而又新鲜的乡村风景画和人物速写图。

论竹山词师承稼轩而不似

论竹山词师承稼轩而不似

论竹山词师承稼轩而不似稼轩,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的字,也是他在世界文坛上留下的宝贵文学遗产之一。

在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竹山词派,是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一支词派,他们以辛弃疾的词为榜样,推崇其风格,弘扬其思想。

稼轩之名,以词为主,其文集中的《稼轩长短句》、《冷吟集》等诗文均以清新脱俗的文采、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而著称。

而稼轩执笔“千里安樽书”的情感,不离日常才子雅士的闲静逸趣,又蕴涵了满腔壮志豪情,想必也是自己的真实写照。

在文学上,辛弃疾的确是一位才情出众的文学家,其词作更是在历代流传,影响深远。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稼轩的文学成就仅仅是他个人的天赋所致,更多的是要归功于竹山词派的深刻影响。

竹山词派以辛弃疾的词为典范,弘扬其文学思想,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竹山词派不仅传承了辛弃疾的文学风格,更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开创了稼轩之风。

稼轩所著的《稼轩长短句》以及《冷吟集》等作品,都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这些作品既延续了辛弃疾的传统,又在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和表现。

由此可见,竹山词派对稼轩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稼轩的文学成就也得益于竹山词派的厚重文学底蕴。

竹山词派以辛弃疾的词作为指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体系,这为稼轩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精神支持。

竹山词派“以我辈观德王旦徐游颂贤”的文学理念,激励着稼轩在创作中不断追求自我突破,勇于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赋予其作品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加丰富的艺术魅力。

竹山词派对稼轩的影响还体现在其文学思想和立场上。

竹山词派弘扬辛弃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感,倡导“操琴鸣箏清吟坐听”的文学观念,这对稼轩塑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学情感和思想立场。

稼轩以“寄意寒星荃不寐,移恨屏山一放携”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思想情感,深受竹山词派的影响。

竹山词派对稼轩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

辛弃疾对词的开拓

辛弃疾对词的开拓

辛弃疾对词的开拓
辛弃疾的政治军事大才不能施展,只好把一腔忠义悲愤之气寄托到词里“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八)存词620多首,是两宋词作最多、成就最高的词人,著有《稼轩词》。

辛弃疾在词方面的成就表现在下列三方面:
一、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

辛弃疾塑造了全新的金戈铁马,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他把自身的人生感慨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具有更深厚博大的内涵;他用词描写农村风光、农民生活,也用词抒发哲理等等。

把词的题材扩大到无事不可言、不意不可入的广阔天地。

二、创造了多彩多姿的词作风格。

苏轼词的豪放主要表现为士大夫的旷达飘逸;辛词的豪放表现为政治家、军事家以国家民族兴亡为己任的慷慨沉郁,雄深雅健。

既有气吞万里的雄豪,又能摧刚为柔,悱恻缠绵,清丽明快,诙谐幽默,不拘一格。

三、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辛弃疾把古文辞赋中的章法、问答体、议论等手法运用到词里,从经史和生活中汲取语言,运用典故,使词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表现力。

探讨宋词如何运用竹作为高洁象征

探讨宋词如何运用竹作为高洁象征

探讨宋词如何运用竹作为高洁象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竹子因其独特的形态和生长习性,被赋予了诸多美好的品质和象征意义。

在宋词这一文学瑰宝中,竹也成为了文人墨客们常常借以表达高尚情操和精神追求的重要意象。

竹子的形态挺拔修长,无论春夏秋冬,始终保持着翠绿的颜色。

这种坚韧不拔、四季常青的特点,与文人所追求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相契合。

在宋词中,作者们通过对竹子外在形态的描绘,来抒发内心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例如,苏轼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写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这首词中,苏轼以“竹杖”为伴,展现出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豁达与洒脱。

这里的竹杖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他坚韧品格的象征。

竹子生长于山林之间,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繁华,具有一种清幽、宁静的气质。

这种气质与文人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尘世的愿望相一致。

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怀旧》中“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虽然词中没有直接提到竹子,但通过描绘秋夜的寂静和清冷,营造出一种与竹子所代表的清幽氛围相似的意境,借此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高洁境界的坚守。

此外,竹子内部中空,象征着虚怀若谷的品质。

文人常以竹子的这一特点来警示自己要保持谦逊,不断学习和进步。

在宋词中,这种以竹喻人的手法屡见不鲜。

如欧阳修的《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词中虽未直接写竹,但作者通过对人生情感的深刻体悟,表达出一种如同竹子般虚心接受世事无常,却又坚定前行的态度。

而且,竹子在风雨中依然屹立不倒,这种不惧风雨、坚韧不屈的特性,也被宋词作者们用来表达自己在面对人生挫折和磨难时的坚定信念。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唐五代以来,词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主要类型的抒情主人公,即唐五代时的红粉佳人,北宋时的失意文士和难度初年的苦闷志士。

辛弃疾横刀跃马登上词坛,有拓展出一类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下面我们主要谈谈辛弃疾在词境开拓方面的成就。

1)辛弃疾的词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体现出他的才情和人格,继苏轼之后他极大地拓宽了词境,具有豪放而凄美的风格。

稼轩词豪放之中蕴含着一种婉丽凄美情致,形成豪放而凄美的风格。

如《永遇乐》(千古江山)、《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摸鱼儿》(更能消)等,悲壮激烈之情,洋溢纸上。

豪放之中,又能沈咽蕴藉,空灵缠绵,深得浑融深厚之妙。

2)辛弃疾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

他的词在形式、格律、语言手法上大胆创新。

3)辛弃疾艺术成就最卓越的是以雄健之笔抒发沉郁情思的英雄词,提高了词的品位,极大地开拓了词境。

4)辛词的基调是英雄主义,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辛弃疾最有价值的优秀歌辞的基调。

他善于创造多种生动的抒情艺术形象,是前代词家所没有的。

这些形象大都体现了上述基调。

抒情主人公具有鲜明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的特色。

如:《破阵子》中“挑灯看剑”的将军、《水龙吟》中登赏心亭的江南游子。

5)他写的关于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作品对词境也是一种开拓。

如《清平乐》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人用剪影式的手法,平常清新的语言素描出一幅幅平凡而又新鲜的乡村风景画和人物速写图。

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以稼轩词的竹意象为例

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以稼轩词的竹意象为例

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以稼轩词的竹意象为例姚涛
【期刊名称】《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9)002
【摘要】稼轩词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意象的大量运用.现有的研究多着眼于辛词中的战争和军事意象,而对辛词的自然意象关注不够.辛词中有大量的自然意象,这些意象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和象征意味,与作者的人格交相呼应,集中体现了作者高洁、坚贞的个性特征.文章以稼轩词中的竹意象为切入点,分析其词竹意象的内涵,探讨竹和作者人格精神的契合点,并进而梳理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之功.
【总页数】4页(P86-89)
【作者】姚涛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3
【相关文献】
1.宋词松意象的变化发展——以稼轩词为例 [J], 苏文根
2.概念整合视阈下自然意象的研究——以苏轼离别词《沁园春》为例 [J], 刘海迪;谢姝
3.论宋词的意象传递——以柳永词为例 [J], 许瑞雪
4.多模态视角下宋词翻译的意象美--以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英译为
例 [J], 刘伊婷
5.浅谈宋词的意象传递--以柳永词为例 [J], 宋以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宋词的意象传递--以柳永词为例

浅谈宋词的意象传递--以柳永词为例

浅谈宋词的意象传递--以柳永词为例
宋以芳
【期刊名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13)003
【摘要】所谓意象,是指通过创造手法变换客观物象的一种形象艺术表现形式,而意象传递是指将意象作为传达载体表达出独特情感的活动过程。

站在艺术形式的巅峰文化,宋词将抽象情感具体化,被视为一种名誉手法,给予更多的审美与情感表现力。

柳永词通过各种自然景物,将其作为意象符号,虚实结合、情境交融的表达出意象,深远影响着宋词的发展。

【总页数】2页(P119-120)
【作者】宋以芳
【作者单位】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中 030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认知隐喻视角下的宋词隐喻显性翻译——以宋词中梧桐意象翻译为例 [J], 赵振华
2.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以稼轩词的竹意象为例 [J], 姚涛
3.宋词中的繁荣都市——以柳永词为例 [J], 杨麟舒
4.论宋词的意象传递——以柳永词为例 [J], 许瑞雪
5.宋词符号意象英译分析——以许渊冲《英译宋词三百首》为例 [J], 顾春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第2期2010年04月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oyang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 ol.9N o.2Ap r.2010■文学研究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以稼轩词的竹意象为例姚涛(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摘 要:稼轩词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意象的大量运用。

现有的研究多着眼于辛词中的战争和军事意象,而对辛词的自然意象关注不够。

辛词中有大量的自然意象,这些意象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和象征意味,与作者的人格交相呼应,集中体现了作者高洁、坚贞的个性特征。

文章以稼轩词中的竹意象为切入点,分析其词竹意象的内涵,探讨竹和作者人格精神的契合点,并进而梳理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之功。

关键词:竹意象;辛词;人格;开拓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12(2010)02-0086-04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与诗人陆游并称为南宋爱国主义的两面旗帜。

其《稼轩长短句》六百二十多首,数量和质量都居两宋词人之首。

稼轩词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意象的大量运用,如稼轩词中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意象,如刀、枪、弓、甲、铁马、旌旗、将军、奇兵等。

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接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更能体现辛词的个性。

[3](P134)同时,辛词中有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松、竹、梅、莲等意象,这些自然意象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和象征意味,与作者的人格交相呼应,集中体现作者高洁、坚贞的个性特征,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本文以稼轩词中的竹意象为切入点,分析辛词中竹意象的内涵,探讨竹和作者人格精神的契合,并进而梳理辛弃疾对宋词中自然意象的开拓之功。

一、古典文学中竹意象的内涵竹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代表着中国士人的传统精神,它挺拔高直,冲寒犯雪,翠色长存,具有“高直”、“抱节”、“虚心”、“清介”的特点,因而在古典文学中常被用来表现文人的情感寄托和价值取向。

一方面,由于竹子具有高直、中空的特点,因此文人常借助竹意象来象征自己高节的节操和清介的追求。

如:梁・刘孝先的《赋竹》云:“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6](P18)高节代表着性格的刚毅、气骨的不移、志向的远大。

宋代的文人注重个人道德的涵养,因此,文人对于竹的这种“高节、清介”的品格更加推崇。

如:黄庭坚非常爱竹,他在《画墨竹赞》中云:“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

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

”[7](P569)王禹偁《客舍竹》:“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6](P126)朱淑真《咏直竹》:“劲直忠臣节,孤高烈女心。

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

”[8](P128)坚守节操,无论穷达,都能泰然处之,这是竹的个性,也是文人酷爱竹的原因。

另一方面,竹子又有“疏萧”、“不俗”的特性,因此他也常被文人用来寄托自己出尘脱俗的审美理想。

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收稿日期:2010-02-08作者简介:姚涛(1986—),男,河南南阳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68不知,明月来相照。

”[9](P105)幽静繁密的竹林,和诗人高雅闲适、怡然自得的自我形象融为一体,衬托出王维淡泊、恬静的心态。

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云:“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10](P44)朱熹《新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竹子已经成为文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植竹、赏竹不正是中国古代文人特别是宋代文人的一种人格精神的折射。

二、稼轩词中竹意象内涵分析辛弃疾现存词626首(据《稼轩词编年笺注》所校勘和收录辛词的总数),据笔者统计,辛词中出现竹意象的词作有54首,占到辛词总数的约十分之一。

竹意象主要是古典诗歌的意象,文人多用来表达自己高节、清介、脱俗的审美理想,而且这一特点在失意的文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但是在宋词中,竹意象出现的频率却是相对比较低。

如苏轼酷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因此,苏轼的诗歌中多咏竹之作,但是在苏轼的词中,出现的竹意象却只有9次。

其他的文人也如此,如柳永词中出现2次,欧阳修词4次,秦观词4次等。

而辛弃疾却打破了这种局面,不但在词作中大量用竹意象,而且内涵也更加丰富。

稼轩词中的竹意象有对传统诗歌竹意象的继承,作者由对竹子“高节、清介”特点歌颂,上升到对人品的赞颂。

“席上看君,竹清松瘦”。

(《感皇恩》),谓范倅的人品像竹子那样清介,像苍松那样瘦硬。

又如“竹瘦松坚。

看君自是当年。

”(《清平乐》)。

辛弃疾喜由竹的高直、瘦硬、清介的特点来溢美他人,正是其本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稼轩词中多通过竹意象来寄予自己超尘脱俗的人格追求。

《点绛唇》:“身后功名,古来不换生前醉。

青鞋自喜,不踏长安市。

竹外僧归,路指霜钟寺。

孤鸿起。

丹青手里。

剪破松江水。

”这首词集中体现了辛弃疾傲视权贵的思想。

词上片主要表达自己不汲汲于功名富贵,洁身自好的追求,而下篇通过写自己的交游,“竹外僧归”,与僧人交友,并且僧人居住在具有幽静的竹林之外,更加衬托出自己超尘绝俗的品质。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本篇写于作者人生的罢居带湖时期。

这里借延伸入云的葱茏松竹,表现其居处的清净无尘,同时也意在表明自己的脱俗的人生理想。

此外,还有“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满江红》),“饭饱对花竹,可是便忘忧”(《水调歌头》),“静扫瓢泉竹树阴,且恁随缘过。

”(《卜算子》),这些词句都托物言志,意在表明自己高洁、出世的人生理想。

另外,辛弃疾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同时又寓以竹意象新的内涵,借竹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和惆怅,寄予竹意象一种沉郁不平之气。

《水调歌头》(严子文同傅安道和前韵,因再和之)属于一篇唱和之作,但是与他其它的唱和之作不同,在文中,稼轩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于老友的殷勤盼望之意,但是更重要的是下片表达了自己的壮志难酬、忧谗畏讥的忧愤寂寞的心情。

[2](P252)文章的最后,“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载”,特写自己当春逢春雨,而思栽竹,看似词人的自我解脱,更重要是托竹表明自己无法实现自己抱负的沉郁心情,政治上的失意,只有借思栽竹,聊以自我排遣。

又如“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无重数。

”(《卜算子》寻春作)词表面写日暮时分,一个孤独的佳人,独倚修竹,这时候修竹已经成为孤独、寂寞的象征,这里辛弃疾借佳人寄托自己“幽约怨悱”的痛苦的心思。

三、稼轩词竹意象与其人格精神的契合通过上文的分析,辛弃疾竹意象具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被作者注入了一种人格精神,集中体现了他高洁脱俗,但是又无法释怀的沉郁的个性特征。

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稼轩词中的竹意象多是以复合范畴的形式出现,而且多与松意象共同出现。

如:“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念奴娇》西湖和人韵)、“松菊竹,翠成堆”(《鹧鸪天》黄沙道中)、“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鹧鸪天》博山寺作)、“莫向蔗庵追语笑,至今松竹无颜色”(《满江红》和郑舜举蔗庵韵)。

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松意象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重要意象,灌注着儒家的传统的文人精神。

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P95)荀子对此又阐发道:“君子立志如穷,虽天子三问正以是非对。

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苛,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

”松意象已经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特立独行的人格象征。

辛弃疾从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读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立志要成为伊尹、周公那样的治国之才,然而在仕途中,却屡遭挫折,辛弃疾心中的报国之志至死不悔。

这和78苍松的笑傲风雪、坚贞不屈的特质是一致的。

因而,在辛词中松竹并举,这两者都包括有作者的人格精神在其中。

其次,竹意象在辛词中具有明显的情感指向,不再是一种抽象的物象,而是作者情感的承载物,因而竹意象在辛词中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故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有关竹意象的词作都作于作者归隐时期。

这一时期的词中的竹意象传达出作者矛盾的心态,既想超脱尘俗,又包含有未能建功立业的苦闷。

如:“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表明自己愿意以松与竹这样直节伟岸的树木为朋友,以自然无伪的山花山鸟维弟兄,传达出自己亲交自然、远离世俗的思想。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溪上枕,竹间棋”(《鹧鸪天》重九席上再作)这些意象都传达出作者悠闲自得、远离尘俗的理想。

但是,辛弃疾作为一个受传统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的人,其内心深处,是自己无法实现自己理想的苦闷。

如“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载”(《水调歌头》)“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定风波》)都作于这一时期。

而在作者的晚年,辛词中的竹意象更多是一种超脱的心境,如:斜带水,半遮山,翠竹载成路。

(《蓦山溪》停云竹径初成)通过对停云竹径描绘,表达作者隐逸自适的情趣。

又如“闲略彴,远浮屠。

溪南修竹有茅庐。

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

”(《鹧鸪天》山门道中),这时候,出世的情怀可以说是作者的主导思想,追求一种自在随得、顺其自然的生活。

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时期其他意象看待,这一时期,作者词中的意象多“渊明”意象,也可以一窥词人的心态。

陶渊明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在辛词的前期和后期大量出现。

作于辛弃疾再次被贬带湖的词,其思想也更加深入。

如:“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

”(《念奴娇》重九席上)、“一尊遐想,剩有渊明趣。

”(《蓦山溪》停云竹径初成)。

而超脱思想的背后是作者无法释怀的忧愤悲怆,是不能忘怀现实的巨大忧伤。

辛词是其心灵的独白,又是其人格美的赞歌。

辛弃疾在词中展开的心灵抒写既广又深,完整地展现了他的精神风貌。

他的词品和人品达到了完全一致的境地。

因而,他的词,不但是作为英雄豪杰的人品的集中体现,而且还成功地展现了他作为活泼泼的复杂的人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4](P229)而辛词中竹意象,融和了稼轩的高尚的品德和清介的追求于其中,因而显得更加的摇曳多姿。

因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辛弃疾的词以很高的评价:“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

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

…………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12](P45)王国维虽对南宋词评价不公,但是却对稼轩词颇为推崇,“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稼轩词的境界不正是稼轩用自己的心灵来歌唱,是自己人生的悲歌。

四、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稼轩词中的竹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既有保持高节、清介不俗的一方面,同时又有稼轩沉郁悲怆的个性特征寓于其中。

稼轩词自然意象中除了竹意象之外,还有坚贞不屈的松意象,傲霜凌雪的梅意象等,这些意象都注入了作者的灵气,浸润着稼轩的气质修养和禀性风度,体现着稼轩的独特个性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