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浮游生物

合集下载

常见浮游生物整理

常见浮游生物整理
长菱形藻
415
4-13
尖刺菱形藻
80-134
3.7-
菱形海线藻
30-116
5-6
细长翼根馆藻
3-7直径
针杆藻
刚毛根管藻
7-18直径
丹麦细柱藻
8-12直径
30-130
黄藻门
赤潮易湾藻
8-25
6-15
海洋卡盾藻
30-55
20-32
金藻门
锥囊藻
黄群藻
蓝藻门
螺旋藻
念珠藻
颤藻
5
10-20
绿藻门
美丽胶网藻
3-8
米金裸甲藻
16-32
13-24
尖锐鳍藻
77-89
33-56
链状裸甲藻
48-65
30-43
具尾鳍藻
70-100
39-51
塔玛亚历山大藻
20-52
17-44
叉状角藻
100-200
30-50
链状亚历山大藻
21-48
23-52
锥幢施克里普藻
16-36
梨形
20-23
硅藻门
中肋骨条藻
6-7直径
脆杆藻
曲舟藻
海洋曲周藻
标尺为20
中心圆筛藻
62-304
辐射圆筛藻
100-133
巨形圆筛藻
150-300
威氏圆筛藻
250-385
细弱圆筛藻
48-103直径
格氏圆筛藻
60-215直径
浮动弯角藻
36-72
6-32
条纹小环藻
10-50直径
中华盒形藻
62-320
112-264
长耳盒形藻

海大浮游生物总结讲解

海大浮游生物总结讲解

海洋浮游植物:硅藻门、甲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海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枝角类海洋浮游植物(Marine phytoplankton):海洋中营浮游生活,很弱或无游动能力的微小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海洋的食物生产者(初级生产者)。

海洋初级生产力:单位面积浮游植物固定有机物的能力(300-400mg C/m2·d)。

海洋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海洋中很弱或无游动能力的微小生物,包括海洋浮游植物和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动物的食物基础。

海洋浮游藻类概述1、细胞壁藻类大多数种类都有细胞壁,少数种类没有细胞壁而有周质体。

有些具有囊壳。

硅藻门:由两个U形节片套合而成,主要由硅质组成,外层二氧化硅,内层为果胶质。

甲藻门:由许多小板片拼合组成。

2、细胞核3、色素:叶绿素(chlorophyll)、胡萝卜素(carotene)、叶黄素(lutein)和藻胆素(phycobelin)除蓝藻和原绿藻外,色素均位于色素体内。

4、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一种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starch sheath)组成,有的则无鞘。

可以作为分类依据。

5、贮存物质绿藻:甲藻:淀粉硅藻:脂肪金藻:白糖素蓝藻:蓝藻淀粉裸藻:副淀粉6、与运动有关:鞭毛:除蓝藻和红藻外,各门藻生殖期动孢子、配子具鞭毛或营养细胞具鞭毛。

眼点:运动藻体上常有一个。

桔红色,球形、椭球形,多位于细胞前端侧面,具有感光作用。

伸缩泡:调节细胞中水分。

在细胞一端或两端。

7、周质体——周质体是藻体细胞质表层特化成的一层坚韧有弹性的构造,藻体形态较稳定。

8、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9、繁殖:藻类繁殖方式基本上有以下三种: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此外,还有绿藻门接合藻纲的接合生殖。

10、微微型浮游生物:0.2um~2.0um 需要荧光染色微型浮游生物: 2.0um~20um小型浮游生物:20um~200um大型浮游生物:200um以上11、藻类与人类的关系:饵料,药用与食用,水污染的指示生物一、硅藻门特征:主要特征(1-3)1、细胞壁:外层硅质,内层果胶质,壁上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点纹、线纹、孔纹、肋纹),无色透明。

浮游生物详细资料大全

浮游生物详细资料大全

浮游生物详细资料大全浮游生物泛指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

部分浮游生物具游动能力,但其游动速度往往比它自身所在的洋流流速来得缓慢,因而不能有效地在水中灵活游动。

浮游生物(plankton),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的生物中,自身完全没有移动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动,而是浮在水面生活,这类生物总称为浮游生物。

基本介绍•中文名:浮游生物•外文名:plankton•定义:生活于水中缺乏移动能力的生物•分类: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形态特征:体形细小,大多肉眼不可见•划分规则:按生活方式划分而不是按物种划分形态特征,名称由来,种类划分,分布特征,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季节分布,生态价值,生态意义,科学价值,渔业价值,发现案例,形态特征浮游生物体型细小,大多数用肉眼看不见,悬浮在水层中且游动能力很差,主要受水流支配而移动的生物,称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是按其生活方式而划分的一类生物群体,并非按物种划分。

名称由来浮游生物的定义,主要是指它们的被动性运动,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指用浮游生物网或水桶采集的水中生物。

也有很多人直接采用原文plankton。

提出浮游生物一词时是指全部浮游在水中的有机体,后来又专指在水中生活的生物,亦即指明为浮游的生物群落。

与此相对应的,“浮游生物体”一词则是专指每个浮游生物。

此外,为与浮游生物(Plankton)一词相对应,1891年E.H.Haecker提出了“底栖植物”(水底植物,benthos,Nekton)一词。

1896年C.Schrter和O.Kirchner提出了“漂浮植物”(pleuston)一词。

1917年E.Naumann提出了“漂浮生物”一词1961年J.M.Peres提出了“海洋生物”(pelagos)一词,这些名词都是用于区别水生生物的生态群。

种类划分浮游生物多种多样,特别是动物,几乎可以见到全部动物类群:体型微小的原生动物、藻类,也包括某些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某些动物的幼体。

水里的神秘微生物:看一看那些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藻类)的真面目!

水里的神秘微生物:看一看那些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藻类)的真面目!

⽔⾥的神秘微⽣物:看⼀看那些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藻类)的真⾯⽬!原则: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不炒作理念: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在⽇常⽣活中,在⽔产养殖过程中,我们很难⽤⾁眼看到⽔中的⽣物。

只⼤致的知道⽔完全是⽣物体的世界,甚⾄⼀滴⽔滴都有可能是这些⽣物体的家。

下⾯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神秘的⼩⽣物吧!这张照⽚是由来⾃德国基尔的简—⽶歇尔(Jan Michels)拍摄⽽成的。

照⽚中的⽣物是名为Temora longicornis的海洋桡⾜动物,这是摄影师在这个⽣物原有体积上放⼤10倍的效果。

这是被放⼤320倍的硅藻念珠直链藻,由来⾃特尔的摄影师弗兰克—福克斯(Frank Fox)所拍摄。

这是由来⾃匹斯堡⼤学的乔纳森—弗兰克斯(Jonathan Franks)拍摄的藻类⽣物膜,也有⼈称之为“绿藻类层”,从照⽚上看起来很像⼀副艺术作品。

这是由来⾃海洋⽣物实验室的迈克尔—史瑞巴克(Michael Shribak)和伊丽娜—阿希波娃(Irina Arkhipova)博⼠所拍摄的Philodina玫瑰旋轮⾍。

它通常会出现在⼀些鸟类⽣活的池塘⾥或是⼀些⼩型淡⽔池中。

这是由拉尔夫—⽡格纳(Ralf Wagner)博⼠拍摄的⽔蚤,照⽚中的它正位于绿藻两侧。

⽔蚤是⼀种微型、透明的甲壳类动物。

这是由查尔斯—克雷布斯(Charles Krebs)拍摄的⽔中“冲突”场⾯。

此时,⼀只⽔螅正在捕捉⽔蚤,此张照⽚将它们的“冲突”场⾯放⼤了40倍。

这是由来⾃剑桥⼤学的约翰—H—布莱肯布瑞(John H. Brackenbury)拍摄的⼈体致命害⾍之⼀—蚊⼦。

这张照⽚是正在⽔滴中⽣长的幼蚊。

这是两只淡⽔纤⽑⾍正在交配的场⾯,摄影师将它们放⼤了630倍,看起来就像是两个⾊彩缤纷的调⾊盘⼀样。

这是⼀张⽔蚤被放⼤100倍的照⽚。

从照⽚中可以清晰的看到⽔蚤⾝体的每个部分,肠道将它的⾝体分成了两部分。

中⼼的透明圆圈是它的⼼脏。

照⽚中的是绿藻的⼀种—新⽉藻。

海洋浮游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海洋浮游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海洋浮游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而其中的浮游生物群落是该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浮游生物指的是那些无法自主移动的微小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它们在海洋中广泛分布,并且其数量和种类在季节之间有着显著的变化。

浮游生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起着关键作用。

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起始环节,为许多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同时,它们也是海洋中的主要氧气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因此,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春季是浮游生物群落季节变化的开始。

随着太阳的升高和日照时间的增加,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开始迅速繁殖。

这些浮游植物主要包括藻类和浮游植物。

它们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释放氧气。

在海洋水体中,这些浮游植物形成了大片的浮游植物脱落物,使得海水呈现出绿色或棕色。

随着浮游植物的繁殖,浮游动物也逐渐增多。

浮游动物主要以浮游植物作为食物来源,所以它们在春季的繁殖速度也较快。

一些常见的浮游动物包括浮游甲壳动物、放射虫和浮游水母。

这些浮游动物不仅是其他大型海洋生物的食物,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

随着夏季的到来,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进一步发展。

夏季是海洋中生物的活动高峰期,水温升高和太阳光照强度增加导致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繁殖速度加快。

浮游植物数量的增加使得海洋水体更为绿色,同时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更多的食物选择。

夏季还是浮游动物进化中的关键时期。

一些浮游动物会发生性别反转现象,即从雄性转变为雌性或从雌性转变为雄性。

这种性别反转有助于提高繁殖的效率,增加种群的数量。

此外,一些浮游动物在夏季还会形成大规模的聚集现象,形成了浮游动物聚集群落。

随着秋季的来临,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进入到转折阶段。

随着天气和水温的变化,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繁殖速度开始下降。

一些浮游动物会进入休眠状态,以适应接下来的冬季环境。

浮游生物zxhu200801

浮游生物zxhu200801

羽纹藻属Pinnularia
单细胞或连成丝状群体。壳面椭圆形至披针形,两侧平行。中轴区宽, 有时超过壳面的1/3,常在近中央节和极节处膨大。壳面具横的平行的肋纹。 带面长方形,色素体2个,片状,位于细胞带面两侧。
布纹藻属(双缝藻属)Gyrosigma
细胞狭而扁。壳面 S形。壳缝在壳中线上,也呈S 形。从中部 向两端逐渐尖细,末端尖或钝圆。中轴区狭,S形,中央节处略膨 大。花纹为纵横线纹十字形交叉构成的布纹。带面披针形。色素体 2块,片状。
二、分类
蓝藻门下设一纲,即蓝藻纲yanophyceae (也称粘藻纲Myxophyceae或裂殖藻纲 Schizophyceae)。 包括色球藻目、管胞藻目、瘤皮藻目、颤藻目、 念珠藻目和多列藻目。
平裂藻属Merismopedia 藻体的细胞排列十分整齐,通常两个细胞两两成对,两对 一组,4个组成一小群,集许多小群而成一平板状群体。群体 扁平、整齐,由一层细胞组成,当群体中的细胞不断增加而不 断裂时,其群体可因扩展而弯曲,甚至作扭曲状。细胞分裂面 有两个。群体中细胞数,颇不一致,有32、64以至数百、上千 个。
丝状体直或各种形式 弯曲。丝状体上的细胞宽 度常一致,很少向末端变 细的。藻丝单一或汇集成 柔软的、粘化的团絮状群 体。衣鞘水化,不明显。 异 形 胞 为 胞 间 位 ( 只 有 A. echinospora端生)厚壁孢子 一个或排列成小链,远离 异形胞或与异形胞直接相 连。异形胞间生可与拟项 圈藻相区别。
三、分 类
仅一纲隐藻纲,分五科,我国记载一
科。
蓝隐藻属 Chroomonas 细胞长卵形,椭圆 形、近球形、圆柱形或 纺缍形。前端斜截或平 直,先端钝圆或渐尖, 背腹扁平,2条鞭毛不等 长。纵沟或口沟常不明 显。色素体多为1个,也 有2个的,盘状,边缘常 具浅缺刻,周生,呈蓝 色到蓝绿色。细胞核1 个 ,位细胞下半部。常 见是尖尾蓝隐藻 Chroomonas acuta ,细 胞长7-10µ m,宽4.5- 5.5µ m。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海鸟类等也是海洋生物群落的参与者。
2.非生物成分
海洋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与陆地生态系统非生物成分最大的不 同就是海洋生境中独特的海洋现象。如海水的垂直分层现象、海流、 海浪、潮汐、海水的混合、大洋环流等。
(1)海流: 是具有相对稳定速度的海水的流动。它是海水的运动形式 之一,对于海洋水文要素的分布和变化来说,海流是一项极为重要的 影响因子。按成因可分为四类:地转流、风海流、补偿流、潮流。
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
海洋资源类型主要有:
一:化学资源 二:生物资源 三:矿产资源 四:海洋能源
如何合理利用
一是制定并实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突出加强对海洋生态功能 区的保护和管理,完善省、市、县三级海洋功能区划管理体系,规 范海洋功能区划编制、修改、审批程序。推进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二是加强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水平。发挥海洋资源 优势,建立良性循环的海域农牧生态系统。根据浅海滩涂养殖容量调 查成果,制定养殖规划,确定合理养殖规模
8.大海对陆地环境起到净化作用
陆地的河川径流最后都要汇入大海。大海在接纳河川径流 的同时也容纳了径流运送的各种污染物。加上人类将垃圾 直接倾入大海,以及人类活动造成海洋污染,而酸雨增加 污染等等,大海几乎容纳了地球上所有的污染物。并通过 生态运动,对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转移、沉积。从而 净化了地球陆地环境。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工业生产过 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 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例: 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时, 往往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 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偶尔性的海 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 ,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

常见浮游生物整理

常见浮游生物整理

常见浮游生物整理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性生活的动物类群。

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作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动力。

浮游动物是经济水产动物;是中上层水域中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重要饵料,对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很多种浮游动物的分布与气候有关,因此,也可用作暖流、寒流的指示动物。

许多种浮游动物是鱼、贝类的重要饵料来源,有的种类如毛虾、海蜇可作为人的食物。

此外,还有不少种类可作为水污染的指示生物。

如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裸腹溞、剑水蚤(Cyclops)、臂尾轮虫等种类一般形式优势种群。

有些种类,如梨形四膜虫、大型溞等在毒性毒理试验中用来作为实验动物。

现在,小编汇总了一些常见的浮游动物,可能分类上有疏漏,还请指出。

桡足类桡足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

为小型甲壳动物,体长<3mm,营浮游与寄生生活,分布于海洋、淡水或半咸水中。

桡足类活动迅速、世代周期相对较长,在水产养殖上的饵料意义不如轮虫和枝角类。

体纵长且分节,体节数不超过11节,头部1节、胸部5节、腹部5节。

头部有一眼点、两对触角、三对口器。

胸部具5对胸足,前四对构造相同,双肢型,第五对常退化,两性有异。

腹部无附肢,末端具一对尾叉,其后具数根羽状刚毛。

雌性腹部常带卵囊。

变态发育。

即有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

枝角类枝角类又简称"溞类",水溞,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

身体短小(体长0.2~1mm,视具体种类而定,如大型溞可达到4.2mm左右),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

除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

头部有2对明显的触角,第1对触角较小,第2对特别发达,可分为内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

胸肢4~6对,摆动时可产生水流,上有长刚毛,可将食物过滤后送入口中。

浮游生物样品采集与分析[优质PPT]

浮游生物样品采集与分析[优质PPT]
15longicauda尾索动物门urochordata住囊虫oikopleura多毛类幼虫polychaetalarva浮游幼虫pelagiclarva双壳类幼体bivalvialarva腹足类幼体gastropodalarva这三者幼体的形态和成体很相似桡足类无节幼虫naupliuslarva藤壶无节幼虫naupliuslarva无节幼体又称六肢幼体亦即有六条腿磁蟹蚤状幼体porcellanalarva阿利玛幼虫alimalarva琵琶虾寄居蟹短尾类蚤状幼虫brachyurazoealarva短尾类大眼幼虫m
H:黄海 Ⅰ :浅水Ⅰ型网网底表垂直拖网
0902:2009年2月 A1:站号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浮游动物样品生物量测定
浮游动物生物量以浅水Ι 型浮游生物网的样品为准。
所需工具:筛绢、滤纸、布氏漏斗、真空抽滤泵、 电子天平、镊子等。
布氏漏斗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真空抽滤泵
生物量测定步骤:
冲网:
用水在网外自上而下反复冲洗, 不能把水冲进网口内,保证样 品被冲洗到网底管内;
网底管用较缓的水流冲洗,反 复多冲几次;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收集样品: 通过旋转网底管底部的开关旋钮,把网底管内的
样品收入样品瓶内,反复冲洗网底管多次以保证 样品被全部收集; 洗净网底管,避免把上一站的样品带到下一站中。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样品鉴定的技术要求:
样品分析要求尽可能鉴定到种(幼体除外),并按种计数; 标本数量较少的应全部计数; 若标本数量较大,应先将个体大的标本(如水母、虾类、箭虫等) 全部拣出,剩余的稀释取分样计数; 计数时残损个体,按头部计数。
优势种、常见种应力求鉴定到种

虾池的浮游生物

虾池的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数量
通过计数浮游生物的数量,了解虾池中浮游生物的 生物量,以判断水体营养状况和生产力。
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状况
观察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状况,了解其繁殖 周期和生长速度,以判断水体环境是否适宜 浮游生物的生长。
监测与评估的意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保护虾池生态环境
通过监测与评估虾池中的浮游生物, 了解水体生态环境的状况,及时采取 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虾类 的健康生长。
促进微生物循环
浮游生物参与了水体中的有机物分解和微生物循环,有助于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维持 水体的生态平衡。
净化水质
吸收有害物质
浮游生物通过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 养盐,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从 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提高水体溶氧量
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可 以提高水体的溶氧量,有利于虾类的 呼吸和生长。
详细描述
细菌和真菌群落可以通过投放有益菌和调整水质来保持适当的数量。有益菌可以分解有机物,提高水质,同时还 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水质中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及时调整投放量和采取其他管理 措施。
04
虾池浮游生物的监测与评估
监测方法
01 显微镜直接观察
使用显微镜直接观察虾池中的浮游生物种类和数 量,了解其生态分布和动态变化。
虾池的浮游生物
目录
• 虾池浮游生物的种类 • 虾池浮游生物的作用 • 虾池浮游生物的管理 • 虾池浮游生物的监测与评估 • 虾池浮游生物的生态与环境影响 • 虾池浮游生物的研究与展望
01
虾池浮游生物的种类
浮游植物
01 蓝藻
包括颤藻、鱼腥藻等,是虾池中常见的浮游植物, 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虾池提供氧气。

虾池的浮游生物

虾池的浮游生物

(四)甲藻:是海洋中的一种常见微藻,也 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微藻,大量出现在海洋 与池塘中,大我可发光,具毒素,大量繁 殖时对养殖生物不利。
三、浮游动物:
生活于水中的一类小型动物。可作为幼蟹的 基础饵料,净化水质。浮游幼虫:贝类幼虫
桡足类:
四、浮游植物物与对虾养殖环境
1、浮游植物的种类对养殖环境的影响
四角藻属 月牙藻属
纤维藻属
卵囊藻属 (Oocystis):
单细胞或群体。群体 常由2、4、6、8或16 个细胞组成,包被在 胶化膨大的母细胞壁 中。细胞呈椭圆形或 长圆形。多数种类具 1-5个色素体,周生, 片状或多角形,各具1 个蛋白核或无。
集星藻属
水网藻属 (Hydrodictyon):
分布 习性 运动 习性:温暖、强光、营养盐丰富的碱性水体,形 成水花普遍。磷对蓝藻的生长较大的促进作用。 分布:分布广,主要生活于淡水。 运动:颤藻运动特性
常见种类:
微囊藻属(Microcystis):
植物体为多细胞群体, 自由漂浮或附着于他物上, 群体球形、类椭圆形,或不 规则相重叠,或为网孔状。 群体胶被均质无色。细胞球 形或长圆形,排列紧密,无 个体胶被。细胞呈浅蓝色、 亮蓝绿色、橄榄绿色。常有 颗粒或伪空泡。以分裂繁殖, 少数产生微孢子。
单细胞,纵扁。 细胞前端中央具4条 等长的鞭毛,其长 度等于或略短于体 长;伸缩泡2个或不 明显。色素体大型, 杯状。蛋白核一个, 球形或杯形。眼点1 个。细胞核1个。
小球藻属(Chlorella)
单细胞,小型。单生或 聚集成群,细胞为球形 或椭圆形。色素体1个, 周生,杯状或片状。蛋 白核1个,或无。
繁殖为群体断裂或细胞分 裂。
平裂藻属 (Merismopedia sinica Ley) :

淡水浮游生物的组成及意义

淡水浮游生物的组成及意义

8.2 淡水浮游生物的组成一、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淡水浮游植物主要由藻类、细菌和藻状菌植物中的一些种类组成。

本节只介绍与淡水渔业有关的浮游植物,其类群主要有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和甲藻门等七类。

1. 概论(1) 体型。

浮游植物一般都是小型,肉眼难以看到,需借助显微镜方能观察其细微结构。

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有的则是丝状体,丝状体种类大多不分枝。

浮游植物的细胞主要有球形、椭圆形、卵形、圆柱形、纺锤形、纤维形等各种形状;另外,有些种类的细胞扁平、阔展成四方形、三角形、圆盘形、板片形等,这样的形状具有较大的相对面积,更容易悬浮于水中。

(2) 细胞结构。

在细胞结构方面,浮游植物通常都有细胞壁,但裸藻类无细胞壁,仅有一层由原生质特化的表膜。

细胞内部,除蓝藻类以外,都具有真核。

在细胞质中,因种类不同而含有不同的色素。

主要色素有叶绿素、黄色素、胡萝卜素和藻色素。

各种浮游植物的色素由多种色素配合而成,由于色素的种类以及配合比例的不同,使得各种浮游植物具有不同的体色。

除蓝藻类以外,浮游植物的色素均集结成色素体。

(3) 运动。

有些浮游植物具有鞭毛,可以自由游泳;有些则不具鞭毛,不能游动,只能随水漂浮。

具有鞭毛的浮游植物,其鞭毛的数目、长短及着生部位,因种类而不同。

(4) 繁殖。

浮游植物的繁殖能力很强,繁殖方式有三种类型,即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营养繁殖和无性繁殖比较普遍,有性繁殖仅绿藻类具有。

2. 蓝藻门(Cyanophyta )蓝藻门约有150 属1500 种。

植物体通常呈蓝色或蓝绿色,有单细胞体、群体和丝状体等不同体型。

构成植物体的细胞均为原核细胞。

(1) 分布。

本门植物分布广泛,但大多数都生活于淡水中,成为淡水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在淡水中的浮游蓝藻,在温暖季节里常大量繁殖、集聚水面形成“水华”。

形成水华的蓝藻主要有:微孢藻(Microcystis )、项圈藻(Anabaena )、螺旋藻(Spirulina )、节旋藻(Artrospira )、拟项圈藻(Anaba-enopsis )、腔球藻(Goelosphaerium )、尖头藻(Raphidio-psis )、颤藻(Oscillatoria )、片藻(Merismopedia )、席藻(Phormidium )等10 多个属。

海洋微生物举例

海洋微生物举例

海洋微生物举例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在海洋食物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海洋微生物,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1. 海洋浮游植物:海洋浮游植物是海洋中最基本的生物群落之一,主要由藻类组成,包括硅藻、钙藻、硅藻等。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为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2. 海洋浮游动物:海洋浮游动物包括浮游生物和浮游动物,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

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3. 海洋细菌:海洋细菌是海洋微生物中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一类生物。

它们在海洋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如分解有机物质、循环营养物质等。

4. 海洋真核微生物:海洋真核微生物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包括原生动物、原生植物等。

它们在海洋中广泛分布,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海洋叶绿体:海洋叶绿体是一类叶绿体,存在于海洋浮游植物中,是光合作用的关键器官。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海洋生物的生存。

6. 海洋蓝细菌:海洋蓝细菌是一类生活在海洋中的细菌,它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在极端环境下生存。

海洋蓝细菌在海洋中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

7. 海洋原核微生物:海洋原核微生物是一类原核生物,包括古细菌和细菌。

它们在海洋中广泛分布,参与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循环过程。

8. 海洋浮游细菌:海洋浮游细菌是一类生活在海洋中的细菌,体积微小,数量庞大。

它们在海洋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如分解有机物质、循环营养物质等。

9. 海洋浮游病毒:海洋浮游病毒是一类寄生在海洋微生物体内的病毒,对海洋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具有一定影响。

它们也参与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循环过程。

10. 海洋浮游原生动物:海洋浮游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生物,主要以浮游细菌和藻类为食,是海洋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

它们在海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总的来说,海洋微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参与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循环过程,维持着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04第四章海洋浮游动物

04第四章海洋浮游动物
“海洋雪花”:来自活体生物的无定形颗 粒物质的大量聚集。有尾类遗弃的粘液囊 可以促进海洋雪花的形成。
类如,住囊虫:
⑵纽鳃樽(樽海鞘纲)
仅出现在暖水 表面或近表面水域; 个体胶质圆桶状, 两端开口;主要食 物是浮游植物和细 菌;常密集成群, 摄食率高,可明显 降低周围小型生物 密度;与有尾类都 属r选择种。
温度和盐度变化剧烈; 海水剧烈的物理运动; 表层生物要面对来自海洋和大气捕食者的
双层威胁。
⑶漂浮生物的生态适应现象
①许多热带漂浮生物具有耀眼的蓝紫色素,据说可 以抵御紫外光的照射;同时,这种色素在蓝色海 洋中是一种保护色;
②一些鱼或蟹的幼体几乎透明; ③生物体水下(色浅)和水上(色深)颜色深度不
三、终生浮游动物的分类和生物学
三、终生浮游动物的分类和生物学
1、原生动物
最原始和低等的单细胞动物,具有细胞 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⑴腰鞭毛虫(夜光 虫):
具有鞭毛,部 分或全部异养生 活(一些种类具 有叶绿体,如眼 虫);摄食细菌、 硅藻或其他鞭毛 虫、纤毛虫。
夜光虫,常在 近海岸大量出现, 易形成赤潮。
②剑水蚤目
触角短,体后分 节较多,少数浮 游生活;中长 腹剑水蚤属和隆 剑水蚤属的小型 种类丰富。某些 特化的触角可以 捕食小型浮游动 物。
③猛水蚤
少数种终生 浮游,个体很小, 身体分区不显著, 外形变化很大。
⑵磷虾
海洋甲壳动物重要类群;个 体15~20毫米,甚至达100 毫米;为杂食性,食物中有 碎屑、浮游植物(硅藻)和 各种小型浮游动物。
⑵被壳翼足类 多数具有一薄的钙质
外壳;所有被壳翼足类 借助一对翼或一块融合 的翼板进行游泳;所有 被壳翼足类是悬浮食性 者;食物包括浮游植物 以及小型浮游动物和有 机碎屑。

浮游生物概述、生态意义及分类鉴定方法

浮游生物概述、生态意义及分类鉴定方法

• 枝角类是指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双甲目枝角亚目的 动物,通称水蚤或溞,是许多鱼类和甲壳动物的优质饵料。 枝角类摄食大量的细菌和腐质,对水体自净起重要作用; 枝角类对毒物十分敏感,是污水毒物试验的合适动物,同 时可作污染水体的监测生物。 • 桡足类是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的动物,是小型低等 的甲壳动物。它们摄食浮游植物,同时也是鱼类和其他动 物良好的天然饵料。某些桡足类与海流密切相关,因此可 作为海流、水团的指示生物。
浮游性绿藻主要是团藻目、四胞藻目、绿球藻目和接合藻纲中的 鼓藻目的种类,这几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如下: ( A )团藻目——植物体为单细胞或群体。有鞭毛的种类除休眠期 外,始终具有鞭毛,能游泳 (B)四胞藻目——单细胞球形,以2-4个为一组分散在群体胶被四 周。每个细胞具有 2-4 条鞭毛,但因鞭毛全部埋在胶被中,不能 运动故称假鞭毛 (C)绿球藻目——单细胞、群体、集结体或由集结体组成的群体。 无细胞分裂,常见的生殖方式为似亲孢子,不具鞭毛 ( D )鼓藻目——单细胞或群体,群体球状或丝状。绝大多数种类 的细胞均分为两个半细胞,半细胞内各具一个或罕为数个同形的 色素体,主要繁殖方式是接合生殖
•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 或其形成的简单群体。 • 水体环境对原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原生动物在自然水体中作为有机污染的指示生物,并且应 用于水质分类的污水生物系统中。水体污染程度范围从未 污染的区域到严重污染的区域可分为污染外带、寡污性水 体、β -中污性带、α -中污性带、多污性带。不同程度污 染的水体中原生动物种群一般是不一样的。如多污性水体 发现的原生动物主要为施氏肾形虫、梨形四膜虫、小口钟 虫等;α -中污性带水体中主要为鞭毛虫、僧帽斜管虫等。
浮游生物概述、生态意义及分类鉴定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第一章浮游动物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第一章浮游动物

第三节 轮虫 ROTIFERA
轮虫(rotifers)是一 类小型、具具完全消 化管、假体腔、前端 具纤毛头冠的低等后 生动物。 头冠纤毛摆动时犹如转 动的车轮,故称为轮 虫。
一、轮虫的主要特征
1. 两侧对称,不分节,有时具假分节; 2. 三胚层,具假体腔; 3. 前端具一个带纤毛的头冠或称纤毛冠,或特化成两个轮盘; 4. 消化管完全,咽特化为咀嚼囊,咀嚼囊内有可动的咀嚼器,由
1、体制:辐射对称 2、两个胚层:其体壁由内外两胚层和中胶层组成。水螅水母中胶层薄,钵
水母中胶层厚。 3、具一个消化循环腔:有消化、排泄、循环功能。 4、腔肠动物有两种基本形态: • 水螅型 polyp: 呈圆筒状,适应固着生活。 • 水母型 medusa: 适应浮游生活,呈伞状。 多数既有水螅型也有水母型,有的只有水螅型(水螅),有的只有水母型
二、单巢纲轮 虫的生活史
三、各种轮虫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四、轮虫生物学
习性分布:生活于淡水、海水、潮湿土壤、以及其它动、 植物体表等多种环境中。 多数轮虫呈世界性分布。 常对极端环境具有很强的耐受力(休眠阶段)。 淡水水体常见的浮游动物,鱼类的重要饵料。
触角(两对) A1 (antennule):第一触角或称小触角 A2 (antenna):第二触角或称大触角 大颚M (mandibula):一对具齿状突起的几丁质板,有咀嚼功
能,有时具颚须。 小颚:第一小颚(M1, maxillula)、第二小颚 (M2, maxilla))
扁平,呈叶片状。具有摄食和呼吸功能。
(二)外部形态
1. 身体分节、分部
•头部:主司感觉、摄食 •胸部:主司支持、运动 •腹部:主司生殖、代谢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姓名:唐雅琴学号:3110100568 指导老师:王岩摘要:近年来,随着近海调查的普遍开展,海外和深海调查及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也有了好的开端。

由于浮游生物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重要性,这门学科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把它列为海洋、生产等高校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同时,由于浮游生物在生态系统,尤其在食物链、生产力、能源流动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性,它是海洋生态系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洋综合调查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项目。

浮游生物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类群,既包括植物(主要是单细胞藻类),又包括动物(主要是无脊椎动物),它们不论在种类是上或数量上都占明显优势,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关键词:浮游生物生物形态适应性分布环境关系渔业海洋污染一、定义不论在海洋或者湖沼中,浮游着各种生物,除了极少数体型较大、肉眼可见的种类以外,它们多数是个体微小,必修用显微镜才能看见;而且由于缺乏甚至完全缺乏行动器官,运动能力十分弱,有的只能随波逐流地浮游在水面上,或悬浮在水中作极微弱的浮动,因此称为浮游生物。

包括两大类,分别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而如果按生活环境来分,可分为淡水浮游生物、河口浮游生物、海洋浮游生物;按垂直分布来分,分为上层浮游生物、中层浮游生物、下层浮游生物;按浮游时期长短来分,为永久性浮游生物、阶段性浮游生物、暂时性浮游生物。

二、重要性浮游生物是水生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但分布广、种类多,而且在数量上超过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而更重要的是,它是很多经济水生生物(鱼类、贝类等)的饵料基础。

因此,它在渔业上具有重大意义。

有些浮游动物如水母类的海蜇和甲壳类的毛虾等都是富有营养的海产品,已成为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对象之一。

此外,浮游生物的重要性还表现在:①很多浮游生物,特别是水母类、海鳟类等可以作为水团或海流的生物性指标。

这对水文学工作者探索海流的来龙去脉,有一定的帮助。

②硅藻、有孔虫、放射虫等死后的外壳大量沉积在海底,成为海洋底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姓名:唐雅琴学号:3110100568 指导老师:王岩摘要:近年来,随着近海调查的普遍开展,海外和深海调查及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也有了好的开端。

由于浮游生物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重要性,这门学科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把它列为海洋、生产等高校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同时,由于浮游生物在生态系统,尤其在食物链、生产力、能源流动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性,它是海洋生态系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洋综合调查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项目。

浮游生物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类群,既包括植物(主要是单细胞藻类),又包括动物(主要是无脊椎动物),它们不论在种类是上或数量上都占明显优势,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关键词:浮游生物生物形态适应性分布环境关系渔业海洋污染一、定义不论在海洋或者湖沼中,浮游着各种生物,除了极少数体型较大、肉眼可见的种类以外,它们多数是个体微小,必修用显微镜才能看见;而且由于缺乏甚至完全缺乏行动器官,运动能力十分弱,有的只能随波逐流地浮游在水面上,或悬浮在水中作极微弱的浮动,因此称为浮游生物。

包括两大类,分别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而如果按生活环境来分,可分为淡水浮游生物、河口浮游生物、海洋浮游生物;按垂直分布来分,分为上层浮游生物、中层浮游生物、下层浮游生物;按浮游时期长短来分,为永久性浮游生物、阶段性浮游生物、暂时性浮游生物。

二、重要性浮游生物是水生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但分布广、种类多,而且在数量上超过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而更重要的是,它是很多经济水生生物(鱼类、贝类等)的饵料基础。

因此,它在渔业上具有重大意义。

有些浮游动物如水母类的海蜇和甲壳类的毛虾等都是富有营养的海产品,已成为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对象之一。

此外,浮游生物的重要性还表现在:①很多浮游生物,特别是水母类、海鳟类等可以作为水团或海流的生物性指标。

这对水文学工作者探索海流的来龙去脉,有一定的帮助。

②硅藻、有孔虫、放射虫等死后的外壳大量沉积在海底,成为海洋底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常见浮游生物整理

常见浮游生物整理

常见浮游生物整理门名称 图片长宽名称图片长宽甲藻门 海洋原甲藻 42-7022-59梭角藻300-550 15-29微小原甲藻15-2313-17三角角藻60-93反曲原甲藻60-8520-30大角角藻42-57短裸甲藻18-4016-65倒卵形鳍藻56-8340-54红色裸甲藻55-7740-50渐尖鳍藻40-530-42米金裸甲藻16-3213-24尖锐鳍藻77-8933-56链状裸甲藻48-6530-43具尾鳍藻70-10039-51塔玛亚历山大藻20-5217-44叉状角藻100-200 30-50链状亚历山大藻21-4823-52锥幢施克里普藻16-36 梨形20-23 硅藻门 中肋骨条藻6-7直径脆杆藻曲舟藻海洋曲周藻S 形,末端很尖舟形藻42-92羽纹藻洛氏菱130-1906-7 三角褐指藻8 3形藻诺氏海链藻 12-43直径圆海链藻39-51直径10高丹麦角毛藻8-23大西洋角毛藻15-40劳氏角毛藻10-80窄隙角毛藻中央部分相聚5柔弱角毛藻13-40波状石丝藻壳面三角形或四角形,有中空大棘,膜状壳膜中央相连高齿状藻标尺为20中心圆筛藻62-304辐射圆筛藻100-133巨形圆筛藻150-30威氏圆筛藻250-385细弱圆筛藻48-103直径格氏圆筛藻60-215直径浮动弯角藻36-726-32条纹小环藻10-50直径中华盒形藻62-320 112-264 长耳盒形藻新月菱形藻20-90柔弱菱形藻45-85.52-3长菱415 4-13形藻尖刺菱形藻80-1343.7-菱形海线藻30-1165-6细长翼根馆藻3-7直径针杆藻刚毛根管藻7-18直径丹麦细柱藻8-12直径30-130黄藻门 赤潮易湾藻8-256-15海洋卡盾藻30-5520-32金藻门 锥囊藻黄群藻蓝藻门螺旋藻念珠藻颤藻510-20绿藻门 美丽胶网藻3-8鱼腥藻6-10轮虫 褶皱臂尾轮虫196-250 150-202 卤虫无节幼体枝角类鸟喙尖头溞0.7-1.3mm桡足类中华哲水蚤2.6-3.5mm剑水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42
米金裸甲藻
16-32
13-24
尖锐鳍藻
77-89
33-56
链状裸甲藻48-Leabharlann 530-43具尾鳍藻
70-100
39-51
塔玛亚历山大藻
20-52
17-44
叉状角藻
100-200
30-50
链状亚历山大藻
21-48
23-52
锥幢施克里普藻
16-36
梨形
20-23
硅藻门
中肋骨条藻
6-7直径
脆杆藻
曲舟藻
常见浮游生物

名称
图片


名称
图片


甲藻门
海洋原甲藻
42-70
22-59
梭角藻
300-550
15-29
微小原甲藻
15-23
13-17
三角角藻
60-93
反曲原甲藻
60-85
20-30
大角角藻
42-57
短裸甲藻
18-40
16-65
倒卵形鳍藻
56-83
40-54
红色裸甲藻
55-77
40-50
渐尖鳍藻
40-50
高齿状藻
标尺为20
中心圆筛藻
62-304
辐射圆筛藻
100-133
巨形圆筛藻
150-300
威氏圆筛藻
250-385
细弱圆筛藻
48-103直径
格氏圆筛藻
60-215直径
浮动弯角藻
36-72
6-32
条纹小环藻
10-50直径
中华盒形藻
62-320
112-264
长耳盒形藻
新月菱形藻
20-90
柔弱菱形藻
45-85.5
3-8
鱼腥藻
6-10
轮虫
褶皱臂尾轮虫
196-250
150-202
卤虫无节幼体
枝角类
鸟喙尖头溞
0.7-1.3mm
桡足类
中华哲水蚤
2.6-3.5mm
剑水蚤
海洋曲周藻
S形,末端很尖
舟形藻
42-92
羽纹藻
洛氏菱形藻
130-190
6-7
三角褐指藻
8
3
诺氏海链藻
12-43直径
圆海链藻
39-51直径
10高
丹麦角毛藻
8-23
大西洋角毛藻
15-40
劳氏角毛藻
10-80
窄隙角毛藻
中央部分相聚5
柔弱角毛藻
13-40
波状石丝藻
壳面三角形或四角形,中央
有中空大棘,膜状壳膜相连
2-3
长菱形藻
415
4-13
尖刺菱形藻
80-134
3.7-
菱形海线藻
30-116
5-6
细长翼根馆藻
3-7直径
针杆藻
刚毛根管藻
7-18直径
丹麦细柱藻
8-12直径
30-130
黄藻门
赤潮易湾藻
8-25
6-15
海洋卡盾藻
30-55
20-32
金藻门
锥囊藻
黄群藻
蓝藻门
螺旋藻
念珠藻
颤藻
5
10-20
绿藻门
美丽胶网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