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转变成学生的“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一节课堂教学实例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体现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如何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转变成学生的“我要学”呢?下面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面对新课标,有许多老师感到课不好上了,学生更难教了,尤其是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
而对于我这个才工作的新教师,压力就更大了。
新课程变化太大,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教学经验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那么在新课标下,老师应该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呢?
一、是教师使劲教,还是学生勤奋学。
这里所说的“教师使劲地教”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这位教师勤勤恳恳地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经常废寝忘食,甚至舍小家顾大家,天天为了班级一些“不争气”的学生而生气;二是指教师只相信“书都要教师教了学生才会学”,每一个问题都要教师讲了再让学生做。
这种理念支撑下的教师,一定是过分自信的教师。
他们不会放心让学生自学一节课,也不会让知识点特别是“考点”在课堂上没有被提到。
这种教师从不相信学生能够自学。
因此,他们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用来讲课,让学生整节课基本上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
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学生;只会教学生“学会”,而没有教学生怎么学。
这里所说的“学生勤奋学”也有两层意思:一方面学生喜欢某一学科或所有学科。
他们为教师的个人魅力所倾倒,被学校班级的优良学风所感染,被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所吸引,有对学科学习充满期待的激情。
他们会带着因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产生的激情,带着因成功的学习体验所产生的兴趣而自觉地学习;另一方面学生有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有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有马拉松运动员般的耐力。
他们不仅充分利用老师留给的较多的课堂自主学习时间而高效地学习,还会挤出一些课外时间投入到图书馆、阅览室中去,同时,也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不断提升信息获取能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概括地说,就是学生愿意学而且会学。
据报道,一位非常敬业的重点中学教师,他所教的学生高考成绩均居本校年度甚至全地区前列。
但是,学生对他的评价是“我们都非常讨厌他”。
学生罗列的主要“罪状”有:这位教师经常占用本来就不多的自习课、晚
自修时间讲课;上课总是一讲到底还经常拖课;更可气的是把别的教师临时请假而产生的难得的“自习课”,偷偷地占为已有,上他自己教的科目……总之,在相当一部分学校领导眼里这位教师是敬业的,应当得到表扬;而在大部分学生眼里,这位教师是最可恨的、最令人讨厌的。
这是“教师使劲教”的典型代表。
已故的北京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能够让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初中三年的数学教学任务,而且所教的学生数学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地区前茅。
他经常外出讲学,从不布置课外作业,他的学生能够自己学习,自己讲课……实际上,像孙维刚老师这样放得开、“无作业”的教师不乏其人。
十几年前,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就能够自己讲课、自己命题、自己批改作业、无监考考试、学生可以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等,中考成绩总是名列全县前列。
当然,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时代变了,学生的情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今天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习惯有很大程度的参差不齐;家庭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巨变,加之评价制度的欠缺,农村教师的工作压力更大,处境不容乐观。
然而,下决心利用课堂时间、校内学习时间,极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与自学能力,把课堂尽可能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当家作主”等,仍然是有可能实现的。
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信心、勇气与教育智慧。
二、练习是完成于课内还是课外
长期以来,“学生”与“家庭作业”已成为两个分不开的名词。
过多的家庭作业是学生课业负担的罪魁祸首,是造成学生身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0年,17岁的高中学生徐某放学回家吃过中饭后,因对母亲的管束不满,用一把铁榔头将母亲杀害。
徐某因构成杀人罪被判刑12年,而这起“好学生”杀母案也引起教育界深刻的反省。
家长、学校一味对分数的过分强调,造成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这应该是教育失误的结果。
2001年国务院就发出《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然而,令人振奋的国务院“减负令”并没有解救可怜的中小学生。
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曾在减负令后不久,利用周末时间为学生进行全体有偿补课,学校因此被学生“告”到某报社。
可是当采访记者前脚一走,第二天适逢星期天,这所学校照样
补课。
校长坚定地说:“是战士就要战死在战场上……”多么令人感慨、令人悲哀的“誓词”!
其实,解决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应该重视这样的要素——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
如果教师能够相信最有效的练习是课堂训练,就会自觉地把课堂从教师讲课的地方变为学生学习的地方。
有经验的教师一定会把最重要的练习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在学习同伴的帮助下完成。
面对相当一部分回到家中连书包扔到哪里都不知道的农村中小学生,重要的练习在课内完成,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是教师教育经验的直接体现。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改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因此,教师的观念及角色的转变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关键。
是导演?还是演员?是教师观念和角色转变的试金石。
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
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演员只讲自己演出是否成功,不管观众接受的如何,更谈不上培养创新人才了。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同时,对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也予以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予以关注。
这就要求教师的观念必须改变,教师的角色必须改变,要把自己放在导演的位置上,把讲台作为师生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去做演员。
在教师的导演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演好自己的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新一代的创新人才。
因此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应用新理念,努力实践,做好角色转变。
一、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知识水平,才能更新观念
第一、教师要认真学习与研究有关课程改革的资料和书刊,提高新的理论水平,掌握专家的课改理论与实践经验。
第二、教师要参加课改培训;向参加过高级别培训的教师取经;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向成功的教师讨教。
第三、教师应对成功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体验授课教师的角色转变,启迪自己更新观念。
第四、教师应认真钻研新教材,做好新旧教
材的比较,掌握新旧教材的区别与联系,挖掘新教材中蕴藏的新思想与新方法,结合课改理论和他人的经验,经过大脑加工,设计出符合学生、符合教学内容、符合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扮演好教师的角色。
二、在新课改的实施中,要求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再只是习题“研究者”和考试“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合作的的探究者;还应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等。
首先,教师的工作岗位在讲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中心工作,如何导演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演好戏,是教学工作的关键。
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与教师共享讲台,把讲台当作师生互动的平台。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
作为组织者的教师角色,就是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并组织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
以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生活中的轴对称》为例:有很多教师认为短短的两页,实质上只有4个问题,而且学生在小学就学过其中的一个问题,再用45分钟时间去完成,时间是不是太宽裕了?我一开始也有这一疑问,对此我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关注过程还是结果?如果教师还是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4个问题只需教师用4句概括陈述就可以了(关注结果),而学生却处在被动接受(听讲)和记忆的地位,学生的学习是教师给的而不是自主的。
如果教师是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则需要为学生设计有意义的,便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把学习看作是知识和学生之间的一个个性化的相互影响的过程。
为此我首先关注“小组学习”的学习组织形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预计学生可以搜集到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所以课前先组织学生分组,组织小组同学合作搜集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制作轴对称图形的实物,上课时组织学生观看用多媒体播放的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美,再组织学生展示他们搜集的图片或制作的实物,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由学生自己解决这节课的4个问题(这个过程中教师
参与讨论、及时点拨与补充),课堂练习之后组织学生当小老师帮助同学纠错,在应用知识方面,组织学生剪纸,让会剪的同学到小组中教不会的同学,让学生体验剪纸用到了这一节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设计这一堂课主要是通过小组中的学习活动,借助于学生间的互动,师生间互动,营造一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使得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学习的内容更有意义。
而且教师应坚信每一个同学都有学习的潜力,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都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应面向每一个学生,尽量给每个学生同等参与学习、讨论的机会,及时表扬学生,使师生形成平等的关系,且要注意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其次,教师还应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及时写出随笔,记录反思,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再次,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课堂实施中不断丰富与完善,教师要锻炼自己使自己具有开发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
教师还要有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等等。
总之,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改变自己,才能真正扮演好符合课改理念的教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