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学案及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设计(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设计(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0f22446c85ec3a87c2c58d.png)
班级:组别:组号:姓名:一、预习要求通读课本P6-9,了解以下知识点。
1.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什么是化学性质?什么是物理性质?3.如何区分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二、自主学习(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的变化。
2.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的变化。
实例链接1: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以下现象:a.水结成冰b.食物腐烂c.粉笔折断d.湿衣服晾干e.铁锅生锈f.蜡烛燃烧。
其中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是。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例链接2:a.氧气能助燃b.氧气无色无味c.油的密度比水小d.铁的熔点高e.金刚石硬度大f.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会产生氧气g.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度h.二氧化碳是气体i.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j.酒精具有挥发性以上有关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物理性质是。
三、课堂学习1.认真观察老师演示实验(课本P6-7实验1-1),并完成下表: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液态的水液态的水(2)块状的胆矾粉末状的胆矾(3)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4)颗粒状大理石等二氧化碳气体等小结: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的生成,常表现为、、等。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交流讨论(1)铁生锈,铁会生锈,蜡烛燃烧,蜡烛能够燃烧,食盐能够溶解在水中,铜线能够导电、导热,酒精易挥发,其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2)认真观察演示实验(课本P9实验1-2)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组内尽可能多的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试着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化学性质?四、1.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鞭炮爆炸C.食物变馊D.铁生锈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特别提示:观察变化时发生的现象主要从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入手。
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7474ac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4.png)
其次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简洁分类法及其应用)编号8【学习目标】1.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元素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概念,把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各类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构建学问体系。
3.体验争辩一类物质与其他类物质之间反应关系的过程与方法,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积淀科学素养。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阅读教材进行学问梳理,把握元素与物质组成分类的方法,以及各类别物质之间的常见反应。
并划出重要学问,完成课前延长案,找出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写在我的疑问栏内。
提前思考完成课内探究案。
【重难点】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方法;2、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各类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学会以元素为核心生疏物质。
第一部分课前延长案【学问连接】:填写创新设计P19设计1【自主学习】:1、化学争辩的对象是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和争辩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学问,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争辩,发觉的规律。
2、分类法有什么作用?有哪些常见的分类法?3、交叉分类法:对Na2CO3、Na2SO4、K2CO3、K2SO4四种盐分类:(1)以其组成中的阳离子为标准分类:盐和盐。
(2)以其组成中的阴离子为标准分类:盐和盐。
(3)在交叉分类法中,Na2CO3既属于盐,又属于盐;K2SO4既属于盐,又属于盐。
【预习自测】: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接受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我的疑问】:其次部分课内探究案课题一:概念辨析①纯洁物和化合物②化合物和单质③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问题1:推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错误的请说明缘由。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0d6e84f17c1cfad6195fa788.png)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主备人:黄军参备人:林晓红许凤梅吴桂丽备课时间:2012-9-1上课班级:备课组长签字:教学目标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重点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知识梳理: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2、树状分类法1.初中化学中主要物质:氧气、氮气、水、氢气、碳、二氧化碳、甲烷、酒精、醋酸、铁等进行分类。
试写出相关的分类标准和包括的物质,例如;分类标准:常温下是气体,包括的物质有:O2 N2H2CO2CH4(1)分类标准: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包括的物质有:H2CH4酒精(2)分类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甲烷、酒精、醋酸(3)分类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__________ 2.酸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也可以根据酸分子是否含有氧原子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盐可根据所含离子进行分类,如钾盐、钠盐、钙盐等等,也可根据其他原则进行分类。
请在下列九种粒子Ne、OH-、NH3、H2O、NH4+、CO2、S O2、NO2、SO3中选出五种粒子分为同一类,写出两种情况,粒子可以重复使用。
A:分类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类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学案及训练)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学案及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6c60147d998fcc22bcd10ddc.png)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学案及训练)核心知识梳理1.硫元素的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之间的关系如:H 2S ①O 2(不足)④H 2、△S ②O 2⑤H 2S SO 2③O 2SO 3写出③、④、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2SO 2+O 2催化剂△2SO 3;④H 2+S=====△H 2S ; ⑤SO 2+2H 2S===3S +2H 2O 。
注意 ①相邻价态的粒子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S 和H 2S 、S 和SO 2、SO 2和浓硫酸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②当硫元素的高价态粒子与低价态粒子反应时,一般生成中间价态,如2Na 2S +Na 2SO 3+3H 2SO 4===3Na 2SO 4+3S ↓+3H 2O 。
③含硫物质的连续氧化:硫元素⎩⎪⎨⎪⎧H 2S ――→足量O 2SO 2――→O 2SO 3――→H 2O H 2SO 4S ――→O 2SO 2――→O 2SO 3――→H 2O H 2SO 42.相同价态硫的转化是通过酸、碱反应实现的写出②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H2SO3+2NaOH===Na2SO3+2H2O;③Na2SO3+H2SO4===Na2SO4+H2O+SO2↑;④SO2+Na2SO3+H2O===2NaHSO3。
强化训练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硫单质、硫化物和硫酸盐等(2019·浙江4月选考,8D)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2019·江苏,3B)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2019·江苏,3C)D.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2019·江苏,6C)答案C解析硫在地壳中主要以硫化物、硫酸盐等形式存在,火山口处有硫单质,A正确;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硫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B正确;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涉及氧化还原,C错误;二氧化硫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D正确。
备考2019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分类学案 必修1
![备考2019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分类学案 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2da2da520029bd64793e2c65.png)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基本概念辨析:㈠元素和微粒的区别元素——宏观概念,相同,不同的总称。
1.概念的范畴不同微粒——微观概念, 包括等。
元素——由 (质子)数决定。
只要原子的数确定,则元素种类就确定。
2.决定因素不同原子——由数和数两者来决定。
同位素之间属于元素,原子。
分子——由原子的、及 (考虑同分异构体)决定。
离子——由组成原子、质子数及电子数决定。
同种元素可形成不同离子,如Fe2+、Fe3+。
㈡比较“四同”概念名称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相同点结构相似(官能团相同)不同点分子构成或晶体结构分子组成相差 CH2描述对象无机物、有机物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相似实例H、D、T O2、O3;红磷,白磷;金刚石,石墨乙烯,丙烯;甲苯,乙苯乙醇和甲醚;甘氨酸和硝基乙烷氰酸铵和尿素从组成上判断(经验方法),化学式中含有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其余为共价化合物。
从性质上判断,是离子化合物,否则为共价化合物。
㈣判别混合物和纯净物:比较内容纯净物混合物是否有固定组成、结构是否有固定熔点、沸点是否有固定化学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解题注意】一定得到混合物,如常温..下NO2就会自动可逆转化为N2O4,属于混合物。
1.回答下列各题并举例说明。
(1)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吗?。
(2)是否可理解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3)为什么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4)氢元素有种,氢原子有种,氕(H)、氘(D)、氚(T), H、D、T相互形成的氢气分子有种。
(5)若由三种氢原子(H、D、T)和两种氧原子(16O、18O)形成的水分子有种。
(6)H2、D2、T2是否属于同位素?属于什么关系?。
(7)无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吗?。
(8)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2.下列各组物质均由真实的分子构成的是( )A. CH4、H2O、SiO2B. CS2、O2、Cl2C. P、C、SiH4D. C2H4、H3PO4、NaCl3.下列所指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分子式为C2H4Cl2的物质B. CuSO4·5H2OC.常温下的二氧化氮D. 同条件下按体积比为2:1混合H2和O2㈤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征、本质1.特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修1)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36bcc55a3c1ec5da50e270c6.png)
单元复习二【章节知识网络】一、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交叉分类法2.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对分散系分类二、离子反应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物质类别的关系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物质类别的关系三、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四对概念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章节巩固与提高】一、选择题1.(2012·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体模拟考试)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胶体:雾、银氨溶液、蛋白质溶液B.非电解质:己烷、乙酸乙酯、淀粉C.糖类:葡萄糖、麦芽糖、纤维素D.同系物: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2.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CO2-3、SO2-4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溶液,分别将三种离子检验出来,下列加入试剂及其顺序(从左至右)正确的是( ) A .氯化钡溶液、硝酸、硝酸银溶液 B .硝酸、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 C .硝酸、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 D .稀硫酸、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3.(2012·潍坊模拟)溶液和胶体具备的共同性质是( ) A.分散质微粒都能透过半透膜B.用石墨电极做导电性实验时,分散质微粒都定向且朝一个方向移动C.都有丁达尔效应D.都比较稳定4.(2012·黄冈模拟)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 4溶液至恰好为中性:22442Ba OH H SO ====BaSO H O ↓+-+-++++ B .NH 4HCO 3溶液与过量KOH 浓溶液共热:432NH OH NH H O ====↑+-++C .稀硝酸和过量的铁屑反应:3323Fe 8H 2NO ====3Fe 2NO 4H O ↑+-+++++ D .KI 溶液与H 2SO 4酸化的H 2O 2溶液混合:22222I H O 2H ====2H O I -++++5.(2012·枣庄模拟)下列变化中起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的元素不是同一种元素的是( ) A .在400 ℃左右且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用氨气把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 B .工业上用稀硫酸和氧气与单质铜反应制取硫酸铜 C .工业上用石灰乳和氯气制备漂白粉 D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浓盐酸制取氯气6.水热法制备Fe 3O 4纳米颗粒的反应为3Fe 2++2S 2O 2-3+O 2+x OH -===Fe 3O 4+S 4O 2-6+2H 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每生成1 mol Fe 3O 4,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4 mol B .Fe 2+和S 2O 2-3都是还原剂C .1 mol Fe 2+被氧化时,被Fe 2+还原的O 2的物质的量为1/3 mol D .x =47.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四种离子,在其中加入稀硫酸后它们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发生变化。
高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学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学案二
![高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学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学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d46ff09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c.png)
学案二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在配平及在定量测定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各概念,掌握其内在联系。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守恒。
3.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应用的学习,增强科学的态度、探索精神,提高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在Ⅱ卷计算及定量测定中的应用。
【考情分析】命题点五年考情分析解读氧化还原反应规律2017·课标全国Ⅱ,T82016·课标全国Ⅰ,T8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是课标卷每年的必考内容,但一般不单独命题,而是分散在选择题的某个选项或非选择题的某些设问中,选择题往往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或化学计算相结合,非选择题则可能与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及工艺流程题相结合,分值一般占4~6分;从考查的内容上看。
侧重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配平及相关计算的考查,尤其是陌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近几年来更是常考不衰,随着新课标对考生能力要求的提高,这种趋势将会有增无减。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配平) 2017·课标全国Ⅰ,T27(6) 2017·课标全国Ⅲ,T28(2) 2016·课标全国Ⅱ,T28(2)氧化还原反应定量计算2017·课标全国Ⅱ,T26(4) 2015·课标全国Ⅱ,T28(3)1.氧化还原反应规律(1)价态规律升降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升降总值相等。
价态归中规律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
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
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注:⑤中不会出现H 2S 转化为SO 2而H 2SO 4转化为S 的情况。
歧化反应规律“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 (116)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 (116)](https://img.taocdn.com/s3/m/5ca17a54f524ccbff02184ae.png)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熟悉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
知识点物质的分类方法[学生预习区]常见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1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2)举例:Ⅱ.在不同的物质和它所属的类别之间进行连线:2.树状分类法(1)□1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2再分类的分类法。
(2)举例:请根据学过的分类知识将下列物质归类Si、Na2CO3、CO2、NaOH、粗盐、Fe(OH)3、Al、空气、CaO、HCl、H2、H2SO4、BaSO4、SO2、Na2O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法的意义何在?提示:运用分类法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然后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就能够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教师点拨区]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对点即时练]1.下列4组物质均有1种物质的类别与另外3种不同,请分别指出:A.CaO、Na2O、CO2、CuOB.H2、C、P、CuC.O2、Fe、Cu、ZnD.HCl、H2O、H2SO4、HNO3这4种物质依次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答案CO2Cu O2H2O解析2质的成分对下列10种物质进行分类,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下列横线上:①水②空气③铁④二氧化碳⑤硫酸⑥熟石灰[Ca(OH)2]⑦胆矾(CuSO4·5H2O)⑧食盐水⑨碱式碳酸铜[Cu2(OH)2CO3]⑩硫酸氢钠(NaHSO4)(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d28fb5f16fc700abb68fc75.png)
化学学案1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离子反应的实质;2、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方法;3、通过解读溶解性表,熟悉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课前复习】:在下列物质中:①Na2SO4②HCl ③NaOH ④CuSO4 ⑤BaCl2⑥Na2CO3 ⑦C2H5OH⑧H2O⑨BaSO4 ⑩Fe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一、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1.离子反应实验1 实验2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有关电离方程式混合前溶液里的离子混合后溶液里的离子反应实质(1)离子反应:在水溶液中有离子或的反应。
(2)离子反应的实质:某种离子的数目。
2.离子反应的条件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反应实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结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练习1】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 )A.H2和O2反应生成水 B.锌片投入稀硫酸中C.KClO3加热分解制取O2D.H2还原CuOE. NaOH溶液与盐酸混和 F.盐酸与Na2CO3溶液混和G. CuSO4与NaOH溶液【小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3、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重要内容)步骤:四步。
(以盐酸与CaCO3反应为例)“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拆”: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其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态出现。
如: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写成化学式形式。
(微溶物作反应物时,在溶液中就要拆;作生成物时就不拆。
)“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查”:检查两边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等。
(3)过关默写:离子形式:“易溶于水”且“易电离”:包括。
强酸:HCl、H2SO4、HNO3强碱:NaOH、KOH、Ba(OH)2、Ca(OH) 2化学式形式:单质、气体、氧化物。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课堂学案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课堂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6f266e25c52cc58bd6be1f.png)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并且能够熟练的写出电离方程式。
重点难点:电解质有关概念的辨析,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知识回顾:1.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①Cu ②NaCl③液态的CO2④NaCl溶液⑤Ca O ⑥Fe(OH)3胶体⑦澄清的石灰水⑧稀盐酸2.回忆初中所学物质导电性实验,请说出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是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
①稀盐酸②NaOH溶液③KNO3溶液④蔗糖水⑤NaCl晶体⑥铜片⑦NaCl溶液⑧熔融状态的NaCl ⑨酒精知识梳理: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①电解质是在或能够导电的。
例如: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
②非电解质是和都不能导电的。
例如:蔗糖、酒精等。
注意:(1)电解质定义的范围是__________。
具体说来,从物质类别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电解质。
金属单质都能导电,它们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电解质。
NaCl溶液能导电,它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电解质。
(2)导电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满足其一即可。
如NaCl晶体不导电是因为没有给它提供导电的条件,NaCl照样是电解质。
(3)导电原因:发生了_______,且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出离子。
如SO3溶于水发生反应:SO3+H2O==H2SO4,溶液导电是因为H2SO4电离出H+和SO42-,应该说H2SO4是电解质,而SO3不是电解质。
同理:SO2、C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原因是与水作用后的生成物(H2SO3、H2CO3、NH3 ·H2O)电离所致,并非自身电离出自由离子,所以SO2、CO2、NH3等为非电解质,而H2SO3、H2CO3、NH3 ·H2O则是电解质。
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及练习题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及练习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9e921ecc22bcd127ff0c00.png)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标要求:(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3)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4)根据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用及其发生的条件;(5)通过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6)能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浓度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3.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难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1.从图书馆中的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或从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选到所需要的商品2.实验教师能从药品室中顺利地拿到自己所需用的试剂或用品新知学习指导阅读提出问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哪两种阅读教材第20页至21页有关内容思考交流提出问题:请尝试对所学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化学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都还可以再分类)化学反应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四种基本类型归纳整理不论是对化学物质还是对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分类,都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不同,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思考讨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按组成、能否电离、结构)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化合物(根据组成)化合物(能否电离)化合物(根据结构)新知学习思考讨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从有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有无固定熔沸点、化学性质等方面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有固定熔沸点无固定熔沸点保持该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学习探究归纳总结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学习探究归纳总结树状分类法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也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板书设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化合物的分类2.化学反应的分类3.交叉分类法4.树状分类法巩固练习: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H2Cu+H2O +2CuO2Cu+CO2+3CO2Fe+CO2+CuSO=FeSO+Cu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O22CO2+H2O=Ca(OH)2+H2O CO+H2+Ca(OH)2=CaCO3↓+H2O3.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①水②酸③碱④盐⑤氧化物A.①B.①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4.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A.氧化物B.碱C.酸D.盐5.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4C. Na2CO32CO3碱酸盐酸性氧化物A 纯碱盐酸烧碱二氧化硫B 烧碱硫酸食盐一氧化碳C 苛性钠醋酸石灰石水D 苛性钾碳酸苏打三氧化硫7.下列物质:①H2O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⑧AgNO3⑨NaH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8.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我们已经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物质。
【步步高课时学案 作业 人教必修一】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步步高课时学案 作业 人教必修一】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bd9894133687e21af45a998.png)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一、常见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________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2)举例:Na 2CO 3⎩⎪⎨⎪⎧ 按其组成的阳离子来分类,属于 盐按其组成的阴离子来分类,属于 盐按其溶解性来分类, 属于 盐2.树状分类法(1)含义:对________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________的分类法。
(2)举例:物质⎩⎪⎪⎨⎪⎪⎧⎩⎪⎨⎪⎧ 单质⎩⎪⎨⎪⎧(如 ) (如 )化合物⎩⎪⎨⎪⎧ (如 ) (如 ) (如 )氧化物(如 )混合物 二、分类法的应用 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 如Ca ――→①CaO ――→②Ca (OH )2――→③CaCO 3 C ――→④CO 2――→⑤H 2CO 3――→⑥CaCO 3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年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学案
![2022年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49e9e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e.png)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课程标准]1.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
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考点一电解质及其电离1.电解质及其电离的关系(1)常见的强酸、弱酸强酸HNO3、H2SO4、HClO4、HCl、HBr、HI弱酸H2CO3、H2SiO3、CH3COOH、H2C2O4、HClO、HF、H2S、H2SO3强碱NaOH、KOH、Ca(OH)2、Ba(OH)2、RbOH、CsOH弱碱NH3·H2O、Mg(OH)2、Fe(OH)3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如虽然CO2、S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CO2、SO2、NH3均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的原因——电离(1)概念: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条件:酸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盐和碱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或受热熔化。
[点拨] ①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固态NaCl、液态HCl等都不导电。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溶解度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如碳酸钙,其溶解度小,溶液导电能力弱,但其属于强电解质。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用“===”连接,弱电解质(包括弱酸的酸式酸根)的电离方程式中,用“”连接。
例如:Na2SO4:Na2SO4===2Na++SO2-4;HClO:HClO H++ClO-。
(2)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书写,多元弱碱的电离一步书写。
例如:H2CO3:H2CO3H++HCO-3、HCO-3H++CO2-3;Fe(OH)3:Fe(OH)3Fe3++3OH-。
(3)酸式盐的电离,强酸酸式盐与弱酸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式不同。
例如:NaHSO4:NaHSO4===Na++H++SO2-4;NaHCO3:NaHCO3===Na++HCO-3、HCO-3H++CO2-3。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解析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自助学案+配套练习(新教材人教版)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解析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自助学案+配套练习(新教材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7eb94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6e.png)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5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本质原因是()A.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100 nmB.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的布朗运动C.雾是一种胶体,胶粒带相同电荷D.发生丁达尔效应【答案】A【解析】此现象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本质原因是胶粒直径大小约为1~100 nm。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Inm到l00nm之间A.3个B.4个C.5个D.6个【答案】A【解析】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①正确;②Na2O2是金属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②正确;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③正确;④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是盐而不是碱,④错误;⑤虽然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是能透过滤纸,所以胶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⑤错误;⑥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氢氧化铁胶体粒之间相互排斥,这是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⑥错误;①、②、③三个说法正确,④、⑤、⑥三个说法错误;3.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学案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388f3c5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0.png)
⾼中化学第⼆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学案新⼈教版必修第⼆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之间的电⼦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等基本概念★课前预备:相关知识点的回顾1、化学反应的分类⽅法⑴根据反应物和⽣成物的类别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2)在化合物中⾦属元素的化合价全部为__________,⾮⾦属元素的化合价⼀般既有负值⼜有正值;(3)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__________。
(4)标出下列化合物中划线元素的化合价:HClO 、KClO3、 KMnO4 、Na2S 、KI、Fe2O3(5)化合价⼝诀:⼀价钾钠银铵氢,⼆价钙镁钡铅锌;1+ K1+Na1+Ag14+NH1+H2+Ca2+Mg2+2+Pb2+Zn三五价有磷和氮,四价硅锰还有碳;3+ P5+P3+N5+N4+Si4+Mn4+C⼀⼆铜汞⼆三铁,铝是三价要记得;1+ Cu2+Cu1+Hg2+Hg2+Fe3+Fe3+Al四六负⼆硫出现,氧是负⼆经常见。
4+S 6+S 2-S 2★知识体系:⼀. 从不同⾓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1、从得氧、失氧的⾓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表观):在反应 CuO + H 2 = Cu + H 2O 中有氧元素的得失:(1) H 2 得到氧,发⽣了氧化反应,被氧化。
(2)CuO 失去氧,发⽣了还原反应,被还原。
2、从化合价升降⾓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特征):看反应 CuO + H 2 = Cu + H 2O 中的元素化合价的变化:(1)反应中H 元素的化合价由__________价升⾼到__________价,我们就说H 元素发⽣了氧化反应,被氧化。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学案及练习题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学案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2499908be1e650e52ea9991.png)
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含单元测试题)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课前预习】把大量的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
对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进行分类。
常用的方法有、、。
如盐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则属于。
【学习探究】一、物质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思考】你为什么能从图书馆中的能快速查找到你所需要的图书或从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选到你所需要的商品?【讲述】分类首先是要确定一个标准,不同的分类是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的,标准的不同,决定物质有不同的分类。
(1) 单一分类法:对被分类的对象只用一个标准进行分别归类的方法。
(2)交叉分类法:将被分类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的方法。
(3)树状分类法:对同类物质再分类。
【典例剖析】例1.将(Ⅰ)中的物质与(Ⅱ)中的物质分类用短线连接起来,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Ⅰ)(Ⅱ)Na2SO4钠盐K2CO3碳酸盐BaSO4硫酸盐Na3PO4难溶性盐BaCO3可溶性盐例2. 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做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对应物质的类别上。
O2Cu H2SO4B a(O H)2KNO3CO2空气含Mg60%的MgO练习:1、如果根据酸的分子里是否含有氧原子,可以把酸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两类;根据酸分子电离时所能生成氢离子的个数,可以把酸分成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请用盐酸、硝酸、氢硫酸、硫酸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2、我们已经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物质。
如氯化钠、氧化镁、硫酸铜、碳酸钙、金属钠、氯气、氢气、氧气、硫酸、金属铜、硫单质、二氧化硫、硫酸钙、氯化铁、硝酸钾、二氧化氮、氨气、二氧化硅、碘化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学案及练习题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含单元测试题)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课前预习】把大量的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
对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进行分类。
常用的方法有、、。
如盐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则属于。
【学习探究】一、物质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思考】你为什么能从图书馆中的能快速查找到你所需要的图书或从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选到你所需要的商品【讲述】分类首先是要确定一个标准,不同的分类是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的,标准的不同,决定物质有不同的分类。
(1) 单一分类法:对被分类的对象只用一个标准进行分别归类的方法。
(2)交叉分类法:将被分类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的方法。
(3)树状分类法:对同类物质再分类。
【典例剖析】例1.将(Ⅰ)中的物质与(Ⅱ)中的物质分类用短线连接起来,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Ⅰ)(Ⅱ)Na2SO4钠盐K2CO3碳酸盐BaSO4硫酸盐Na3PO4难溶性盐BaCO3可溶性盐例2. 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做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对应物质的类别上。
O 2 Cu H2SO4B a(O H)2KNO3CO2空气含Mg60%的MgO练习:1、如果根据酸的分子里是否含有氧原子,可以把酸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两类;根据酸分子电离时所能生成氢离子的个数,可以把酸分成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请用盐酸、硝酸、氢硫酸、硫酸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2、我们已经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物质。
如氯化钠、氧化镁、硫酸铜、碳酸钙、金属钠、氯气、氢气、氧气、硫酸、金属铜、硫单质、二氧化硫、硫酸钙、氯化铁、硝酸钾、二氧化氮、氨气、二氧化硅、碘化钾等。
(1)请从多角度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你的分类标准。
制作物质分类的示意图,再举出一些你知道的种类别的具体物质。
【归纳总结】交叉分类法是对同一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可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树状分类法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也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当堂达标】1、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A.氧化物B.碱C.酸D.盐2、上海市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垃圾得到合理使用,近年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 无机盐B.有机物C. 盐类D. 非金属单质34、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总结】【课后作业】1、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A. 一种化合物B.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 两种化合物 D. 两种单质2、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①水②酸③碱④盐⑤氧化物A. ①B. ①⑤C.①③⑤D. ①②③④⑤3、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 Na2CO3是碱 B. Na2CO3是盐 C. 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纯净物4、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④Ca(OH)2⑤Fe3O4⑥CuSO4·5H2O ⑦HNO3⑧AgNO3⑨NaH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 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
5、将(Ⅰ)中的物质与(Ⅱ)中的物质分类用短线连接起来(Ⅰ)(Ⅱ)Na2SO4含氧酸盐K H SO4无氧酸盐NaCl 钠盐BaSO4硫酸盐NaHCO3酸式盐6、试从多种角度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①碳在氧气中燃烧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③铁在纯氧中燃烧④铝箔在氧气中燃烧③锌与稀硫酸反应⑥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附参考答案:【当堂达标】1、B 2、B 3、D 4、3Fe+2O2Fe3O4;2H2O2H2+O2; Fe+2HCl=FeCl2+H2;HCl+AgNO3=HNO3+AgCl↓(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课后作业】 1、 D 2、 C 3、 A 4、①⑤④③⑦②⑥⑧⑨5、(Ⅰ)(Ⅱ)Na2SO4含氧酸盐K H SO4无氧酸盐NaCl 钠盐BaSO4硫酸盐NaHCO3酸式盐6、(1)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②③④属于化合反应,分为一类;⑤属于置换反应,分为一类;⑥属于复分解反应,分为一类;(2)从是否跟氧气发生反应分:①②④均为与氧气发生反应,分为一类;②⑤⑥无氧气参与,分为一类;(3)从是否是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分:①②③④不在溶液中反应,分为一类;⑤⑥为在溶液中反应,分为一类;(4)还可从有无金属参与反应、有无非金属参与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等来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2、理解胶体的性质和实际应用,掌握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区别及胶体与溶液鉴别方法3、认识丁达尔效应4、学会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等【重点难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丁达尔效应【课前预习】分散系是指把物质分散在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其中分散质是指;分散剂是指;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不同分类,共有类型;其中当分散剂为水或其他液体时,又可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成、、等三类,其中最稳定的体系是,处于介稳体系。
丁达尔效应是指光束通过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
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对光线的形成的。
【学习探究】二、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概念: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二)分散系分类(通过投影展示下表,其中实例一栏先由学生举例填写)钙)固固有色玻璃、合金【归纳小结】分散系具有多样性三、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一)当分散剂为水或其他液体时,又可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二)溶液、胶体、浊液性质的比较(阅读教材P26页内容,完成下表)【投影】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粒子能否通过半透膜粒子能否通过滤纸举例浊液>100nm 不均一、不稳定不能不能泥浆水溶液<1nm均一、稳定能能盐酸胶体1~100nm 均一、介稳定不能能蛋清【归纳小结】1、溶液是常见的一种分散系,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2、油状物质分散到水中可形成乳浊液;不溶于水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可形成悬浊液。
(三)F e(O H)3胶体的制备、性质探究【实验探究】制备: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性质实验:(通过科学探究,完成下表)光束照射时的现象FeOH)3胶体CuSO4溶液过滤后的现象FeOH)3胶体泥水现象:用激光笔分别照射上述操作得到的红褐色液体与CuSO4溶液,并进行比较:前者:体系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后者:溶液中无光亮的“通路”;Fe(OH)胶体过滤后得到的液体与原体系无明显差异;泥浆水过滤后得澄3清透明的液体。
【总结】1、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内部产生一条光亮“通路”的现象。
2、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胶体的大,胶体分散质能透过滤纸,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透过滤纸3、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思考】如果空气中没有气溶胶,我们的环境将会是什么样提示:光照下无丁达尔效应-空气变得一团漆黑-人类难以生存。
(四)纳米科技与胶体化学指导学生阅读P28页的课本内容,总结纳米科技与胶体化学的关系以及胶体的其他性质【思考】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主要是,此外还有。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等性质。
胶体聚沉的措施有、、等。
【典例剖析】“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练习: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向胶体中加入蔗糖溶液,产生聚沉现象B.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分子通过D.胶体能够吸附阴离子和阳离子,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归纳总结】(提示:可从分散系分类及胶体的性质、应用,纳米科技与胶体等方面总结)【当堂达标】1、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D.粒子不没有带电荷2、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白醋B. 食用油C. 食盐D. 酒精3、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微粒大小进行的是()A. 萃取B. 重结晶C. 沉降D.渗析4、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_______色,得到的是_______,用此分散系进行下列实验:(1)将其装入U型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2)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_______。
(3)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总结】【课后作业】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的是()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带电荷,所以会产生电泳现象C.胶粒能透过滤纸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3、已知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在土壤中施加含氮质量相同的下列化肥,肥效最差的是()A.(NH4)2SO43C. NH4NO3D. NH4Cl4、下列事实中,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 在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B. 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C. 一束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看到光亮的通路D.向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5、在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由于__ _____离子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