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复习资料(完整简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各民族人类创造的产物,是人类自身留下的痕迹,它对人们始终发生着影响。

文化包括人改造过的自然或自然物和政治、经济、艺术、哲学、宗教、民俗、心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可以分为实物、风俗习惯和制度,思想产品和心理意识等多种层次。

二、文化的特征

一是整体性:文化是成套的行为系统。

二是传统性:文化的核心则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所构成。

三是独特性:文化相对主义背景下提出的“文化马赛克”、“地球文化马赛克”。

民族性和地域性看作为文化的重要特征。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有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想模式和行为倾向。

三、文化的交流与比较

1、交流的必要性:

不同的文化系统,包括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两种文化真正融汇交流之前,它们就已各自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系统,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这种独特性预示着今后的文化交流暗伏着冲突。

2、比较的必要性:

文化的比较应当是整体的比较,比较某一个侧面,也应对进入比较的双方整体有一个大致的、了然于胸的认识;文化的比较应当是历史的比较,不能割断历史,需要追溯源流,历史的逆溯可以使我们了解差异的根源。

3、融合的必要性

自从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就象两条原先互不相交的河流,现在相交汇流了。时至今日,运用先进通讯技术,信息传播极快,地球上的各种文化真正进入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相作用的时代。

但是,中西文化的这种相交汇流,并不意味着在融合两种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出了另一种新的文化,两种文化仍然保留着自己的鲜明个性,交而不融,汇而不合,或者,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种合流的话,这也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合流。

第一讲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

第一节河的赐予与海的磨砺

一、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

1、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自给自足的生活条件

2、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有利于复杂多样的文化形态,这种不同丰富的文化碰撞才有丰富的中华文化。

(北方草原社会中发育起来的游牧文化与黄河长江流域生长的农耕文化之间的长期冲突和融合。)

3、温暖湿润的气候

气候湿润、雨水充沛、雨热同期,热量资源也十分丰富,适合于农耕发展。

4、半封闭的边缘地形

(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保护了幼年的中华文明,能沿着自己的方向独立发展,创造

与众不同的文化品格和文明成果,并能保持自成一体的延续性。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自我封

闭的保守意识和自诩世界中心,盲目自尊的大国心态。)

二、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

海洋性气候,海洋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1、由于陆地狭窄又是多山地带,加上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湿润,夏季干燥炎热

(导致不适合农耕发展,很难形成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但这也正是这些潜藏的危险激

发起人们抗争与政府的勇气,成为文明创造的动力,如做海盗,去航海探险,征服掠夺)

2、地中海地区特殊的海洋地理和周边环境(地中海内潮汐小,平静,含盐量高,适宜航海,

而航海比陆路更加经济、自由,如腓尼基人、罗马帝国、大希腊、犹太教、基督教以

及伊斯兰教交流贸易乃至掠夺入侵)

3、全境被各种天然屏障分割成若干孤立的小区域。(产生了希腊独特的城邦制社会结构,

多方向、多民族共生的富于变化的文化聚集,也陶冶了希腊民族崇尚自由和个性独立的

基本性格。)

第二节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

中西不同的生产形态和经济模式:

华夏土地上的农耕文明:

①农耕文明历史悠久,较早发展了农业,形成稳定的农业定居点,种植各种农作物和驯养家畜,至少在商代开

始,农业已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形式。周以后农业的地位不断加强,成为国家的重要的经济支柱。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在农业社会中,土地意味着财富和生存的根本,普通人也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②在少数的时间段和空间范围内,存在着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对抗。

③中国工商业文化虽然有很大的发展,却一直受到压制。小农经济阻碍商业发展。

④农业社会中的自给自足,使国人向往稳定的生活,缺乏向外扩张的动力。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工商业文明

1、历史地理基础

-地域有限多山---人口增加,农业无法满足需求---畜牧业、渔业、海外迁移谋生存

古代希腊罗马的工商业文明:

①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其不能单纯靠农业发展,而是发展畜牧业和海上贸易。手工业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社形成一个以昂达的城市经济为中心的工商业国家。商业和航海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

②经济的向外开拓必然带来文化的开放。外向型经济也激发了人们冒险精神。

第三节家国与城邦

一、以血缘家庭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一个中心)

1、“家天下”的宗主统治

“天下为家”的父系王位继承

2、“事君如事父”的忠孝原则

3、大一统的专制政体

(1、专制政体特点,历史上有能力的皇帝往往监听万事2、官僚集团无固定体制,而是权

力中心始终指向皇帝,有皇帝任意调配3、中国皇帝不仅是政治权利至高无上的代表,也

控制着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和学术秩序。4、统治者以严密的行政组织限制黎民百姓的

个人自由)

二、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多个中心)

1、城邦的建立

1、以独立的城邦为中心,向周边辐射,且绝大多数的经济都为工商业;

2、其次是小国寡民的规模,还会有限制性的海外移民。这样也导致以地缘为基础的文化

的交融

2、民主政治体制

与古代希腊城邦制的发展伴随而生的是民主政治体制的建构

雅典的民主制和罗马的共和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制。

契约原则在西方社会建构中最早的应用。因为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便是作为公民社会最

高形式契约的法律对个人政治权利和平等地位的肯定。

第二讲中西文化精神比较

第一节“人文”和“科学”精神

价值取向:人文传统科学精神

关注中心:群体认同个人本位

处世态度:中庸和平崇力尚争

处事风格:内向开放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

1、较之世界其他文化更早地摆脱了神的权威的控制

2、以礼乐教化为中心的道德理性:把仁作为人立身之本,大学中也有言到此点

3、只是努力发展各种与人伦社会有关的思想学说,而不关心对客观自然地认识,不热血逻

辑认识体系和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这是中国人文传统的又一重要表征。

4、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中国文化人文传统的又一表征。

二、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客观精神、探求真理的执着)

7、西方科学精神主要体现为:西方科学精神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1理性精神:我们把理性精神即所谓的“阿波罗精神”看做西方精神的核心,表现为承认客观自然世界的可认知性,在各个领域中对形式逻辑的推论和证明法则的普遍遵从,在科学及学术活动中对概念、范畴的建立和理论抽象的偏好,对真理的虔诚信念,以及在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