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1)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新加)

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

人类解放的科学。

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时代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强烈的需求。理论渊源:①德国古典哲学[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唯物主义)];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③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罗伯特·欧文]。

3、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

第二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③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即世界能否被

认知的问题,世界是否可知;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①“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②“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意识: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④意识从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

论基础。

6、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

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②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

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③假如否认运动,就犯了形而上学错误;

④假如否认物质,就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7、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

①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无限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有限的、暂时的;

②联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③如果否认运动,夸大静止,就犯了形而上学不变论错误;

④如果否认静止,夸大运动,就犯了相对主义诡辩论错误。

8、实践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基本形式(★★)

含义: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①认识关系:认识与被认识;

②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

③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

客体对主题有制约作用。

基本特征:①物质性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

基本形式:①物质生产实践(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社会政治实践

③科学文化实践

9、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及其辩证关系

1)客观规律:①定义: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本质:规律是客观的;

2)主观能动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关系: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4)意义(方法论):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③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革命热情结合起来;

5)错误认识:①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性,不尊重客观规律的唯心主义唯意志论;

②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规律否认意识能动性的机械论和宿命论。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1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对立:①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②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③唯物辩证法承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①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②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③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方法;

④它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所在。

1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1)矛盾普遍性:①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一起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

②方法论:一分为二,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

2)矛盾特殊性:①含义:每一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每一方面各有其特点;

②方法论:坚持重点论和反对均衡论;

3)关系:①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无限的,

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有限的;

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联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共性

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4)意义: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

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

方法。

★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①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是矛盾的普遍性;

②中国革命具体实际是矛盾的特殊性;

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④我们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这样才

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1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3)关系:①区别: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运动);

②联系: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包含斗争性;

4)意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是一国两制的哲学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