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学教案重点难点
大学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掌握其基本原理。
2. 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3. 运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
4.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对碰撞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推导。
难点: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对不同场景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动量守恒定律相关教材。
3. 实验器材(如小球、绳摆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牛顿运动定律,强调力的作用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2. 提出问题: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二、新课导入1. 介绍动量的概念: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是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2. 引入动量守恒定律:如果一个系统所受到的外力矢量和为零,那么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三、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1.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动量的变化率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
2. 介绍内力和外力的概念,以及内力和外力的区别。
3. 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动量变化率之和等于外力矢量和。
四、课堂练习1. 举例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动量守恒现象,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强调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2. 提出问题:如何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 介绍碰撞问题,强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讲解碰撞类型:完全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问题。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碰撞问题,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2. 分析学生解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四、总结1. 总结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2. 强调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大学物理力学教案怎么导入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了解运动学在工程、物理等领域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相对运动。
2. 教学难点:运动学方程的推导与应用、相对运动的分析与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有关运动场上的比赛视频,让学生观察运动员的运动轨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运动员的运动?2. 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运动学有哪些基本定律?3.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大学物理力学中的运动学部分,探讨如何用数学方法描述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讲授1.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运动学的基本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方程等。
3. 运动学方程的推导与应用:以匀速直线运动为例,推导出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相对运动的分析与计算:介绍相对运动的概念,讲解相对速度、相对加速度等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运动学知识的理解。
2. 查阅资料,了解运动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大学物理教案完整版
大学物理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学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主要围绕牛顿三定律展开讲解,包括定律的内容、物理意义、适用范围等,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砝码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如小车受力加速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力与运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物理意义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互动提问: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牛顿运动定律基本原理。
2. 例题解题步骤。
3. 重点、难点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物体质量m,初速度v0,受力F,求物体在t时间内的位移s。
(2)一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v。
2. 答案:(1)s = v0t + (1/2)F/m t^2(2)v = sqrt(2gh)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物理学史相关资料,了解牛顿等物理学家的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同时,布置一些拓展性题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实验演示的有效性5.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确保学生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大学物理第1课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教学难点:物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如彩虹、磁悬浮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大学物理这门课程。
2. 教学内容(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力、能量、场等。
(2)物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物理现象。
(3)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理论推导等。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组讨论物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物理学的应用。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5. 布置作业(1)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2)收集一些物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对大学物理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导入新课、教学内容、课堂活动、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等环节,使得教学过程较为完整。
在课堂活动中,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不足(1)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2)课堂时间有限,未能充分展示物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今后需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4. 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课堂讲解、习题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物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物理相对运动定义教案
教案:大学物理——相对运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对运动的定义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相对运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相对运动的数学表达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相对运动的定义2. 相对运动的应用3. 相对运动的数学表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相对运动的定义及其应用。
2. 难点:相对运动的数学表达及其推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相对运动的定义、原理及其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相对运动原理解决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相对运动的理解和应用。
4. 练习法: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相对运动的概念,如两个人在相对运动的小船上交谈,他们各自的参考系不同,但都能描述对方的运动。
2. 讲解相对运动的定义:讲解相对运动的定义,强调参考系的重要性,解释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的关系。
3. 相对运动的应用:举例说明相对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航空、航海、车辆行驶等。
引导学生运用相对运动原理分析问题。
4. 相对运动的数学表达:讲解相对运动的数学表达方法,如速度、加速度的相对性。
推导相对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公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5.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给出的案例,让学生运用相对运动原理解决问题,如飞机罗盘、汽车大雨行驶等。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相对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相对运动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相对运动的理解。
3. 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相对运动现象,尝试用相对运动原理进行分析。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大学物理高斯定律教案
## 教学目标1. 理解高斯定律的基本概念和适用条件。
2. 掌握高斯定律的应用方法,能够通过高斯定律求解电场分布。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 教学重点1. 高斯定律的表述和证明。
2. 高斯面的选择和电通量的计算。
3. 高斯定律在电场分布求解中的应用。
## 教学难点1. 高斯面的选择和电通量的计算。
2. 高斯定律在复杂电场分布求解中的应用。
##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高斯定律相关习题3. 物理实验器材(可选)## 教学过程### 一、导入1. 回顾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如电场强度、电势等。
2. 引出高斯定律,介绍其在静电场研究中的重要性。
### 二、新课讲授1. 高斯定律的表述:- 介绍高斯定律的数学表达式:Φ = Q/ε₀,其中Φ为电通量,Q为高斯面内包围的净电荷量,ε₀为真空介电常数。
- 强调高斯定律适用于任何闭合曲面,且与曲面外的电荷无关。
2. 高斯定律的证明:- 通过库仑定律推导高斯定律。
- 介绍高斯定律的物理意义,即电荷的分布决定了电场的分布。
3. 高斯面的选择:- 介绍高斯面的概念,强调高斯面可以是任意闭合曲面。
- 举例说明高斯面的选择方法,如球面、圆柱面、锥面等。
4. 电通量的计算:- 介绍电通量的计算方法,即电场强度与曲面法向量的点积的积分。
- 通过具体实例,讲解电通量的计算过程。
5. 高斯定律的应用:- 举例说明高斯定律在电场分布求解中的应用,如点电荷、均匀带电球体、均匀带电平面等。
- 讲解如何通过高斯定律求解复杂电场分布问题。
### 三、课堂练习1. 针对高斯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课堂练习。
2.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运用高斯定律求解电场分布问题。
### 四、课堂总结1. 回顾高斯定律的基本概念、证明和应用。
2. 强调高斯定律在静电场研究中的重要性。
###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高斯定律的相关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高斯定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大学物理课程教案
1.理解动量、冲量概念 , 掌握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
2.掌握功的概念 , 能计算变力的功 , 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 , 会计算万有引力、重力和弹性力的势能 .
3.掌握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 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
4.了解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解:(略)
t2 8
t 2i
j , SI ,
4
[ 例 2] (课本 P7,例 2) A 、 B 由刚性杆 l 连接,在光滑轨道上滑行。若
问:当
60 时 B 的速度?
A 以恒定的速率 v 向左滑,
[ 例 3] (课本习题 1-3 )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
匀速率 v0 收绳,绳不伸长、湖水静止,求小船的运动速度
F d p 变形 F dt d p d mv dt
t2
积分
F dt p2 p1 mv2 mv1
t1
动量定理: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外力作用在顶点上的冲量,等于质点在此时间内动量的增量。
矢量性:某方向上的外力只改变该方向的
p。
优点:可忽略中间复杂过程,只看初末状态。 二、质点组的动量定理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 例 1] 已知 : : m 0.05kg 的弹性刚球 , 设碰撞时间 t 0.05s , v1 v2 10 m / s 求 : 平均冲力 ( 钢板所受 )
解法一: Fx t mv2 x mv1x mv cos
mv cos 2mv cos
Fy t mv2 y mv1y 0
2mv cos
F Fx Fy Fx
(小球所受)
t
解法二:据矢量三角形,由几何边角关系求解。
大学物理试讲教案设计
一、课题名称光的偏振二、课型、课时新授课,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光的偏振现象,掌握马吕斯定律,了解偏振光的产生和检测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偏振现象,马吕斯定律,偏振光的产生和检测方法。
2. 教学难点:光的偏振现象的理解,马吕斯定律的应用。
五、教具1. 多媒体课件2. 光的偏振演示器3. 偏振片4. 光电池5. 光具座六、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光的偏振演示器,直观展示光的偏振现象。
2. 讲授法:讲解光的偏振原理,马吕斯定律,偏振光的产生和检测方法。
3.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光的偏振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已掌握的光学知识,如光的反射、折射、干涉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偏振现象。
2. 讲授新课(1)光的偏振现象:讲解光的偏振原理,通过光的偏振演示器展示光的偏振现象。
(2)马吕斯定律:讲解马吕斯定律的内容,推导马吕斯定律。
(3)偏振光的产生和检测方法:介绍偏振光的产生方法,如利用偏振片、光电池等检测偏振光。
3.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偏振现象、马吕斯定律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授新课(1)光的偏振现象: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偏振现象的理解。
(2)马吕斯定律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马吕斯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偏振光的产生和检测方法:讲解偏振光的检测方法,如利用光电池、光电效应等。
3. 实验演示进行光的偏振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
4.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偏振现象、马吕斯定律、偏振光的产生和检测方法的重要性。
大学物理教案设计方案
大学物理教案设计方案一、前言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不仅为理工科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物理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为了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教案设计方案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教学内容1.知识点梳理本课程共分为十二章,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安排,将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明确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安排(1)力学:包括质点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角动量守恒等。
(2)热学: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势、物态方程等。
(3)电磁学:包括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等。
(4)光学:包括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光学等。
(5)原子物理学: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核物理等。
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每个章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典型的实例,将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5.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对学生在课堂讨论、作业、实验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同伴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建议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完整word版)教案大学物理
教案大学物理(05 春)大学物理教研室[第一次]【引】本学期授课内容、各篇难易程度、各章时间安排、考试时间及形式等绪论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2、物理学的研究方法3、物理学与技术科学、生产实践的关系第一章质点运动学【教学目的】☆理解质点模型和参照系等概念☆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能熟练地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本章难点: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教学过程】·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2学时·典型运动、圆周运动 2学时·相对运动 2学时《讲授》一、基本概念1 质点2 参照系和坐标系):(2)自然坐标系(如图1-2):3 时刻与时间二、描述质点运动的基本量1位置矢量表示运动质点位置的量.如图1-1所示。
kjir zyx++=(1-1)矢径r的大小由下式决定:222zyxr++==r(1-2)矢径r的方向余弦是rzryrx===γβαcos,cos,cos (1-3)运动方程描述质点的空间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函数。
称为运动方程,可以写作x = x(t),y = y(t),z = z(t) (1-4a)或r = r(t) (1-4b)轨道方程 运动质点在空间所经过的路径称为轨道.质点的运动轨道为直线时,称为直线运动.质点的运动轨道为曲线时,称为曲线运动.从式(1一4a )中消去t 以后,可得轨道方程。
例:设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6cos 36sin3===z ty t x ππ从x 、y 两式中消去t后,得轨道方程:0,922==+z y x2 位移表示运动质点位置移动的量.如图1-3所示.rr r ∆=-=−→−A B AB (1—5)在直角坐标系中,位移矢量r ∆的正交分解式为kj i r z y x ∆∆∆∆++= (1-6)式中A B x x x -=∆;A B y y y -=∆;A B z z z -=∆是r ∆的沿坐标轴的三个分量。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光的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
(2)了解干涉条纹的形成和特点。
(3)掌握干涉实验的测量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光的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
(2)干涉条纹的形成和特点。
(3)干涉实验的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1)干涉条纹的测量和数据处理。
(2)实验误差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实验准备(1)仪器准备:干涉仪、光源、屏幕、光具座、标尺等。
(2)实验原理讲解:光的干涉现象、干涉条纹的形成和特点、干涉实验的测量方法。
2.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装置:将光源、干涉仪、屏幕等仪器按照实验要求放置在光具座上。
(2)调节光源:调整光源的入射角,使其满足干涉条件。
(3)观察干涉条纹:观察屏幕上的干涉条纹,并记录条纹间距。
(4)测量条纹间距:使用标尺测量干涉条纹间距,记录数据。
(5)数据处理:计算条纹间距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实验误差。
3. 实验讨论(1)分析实验数据,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2)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总结实验原理、方法和实验结果。
4. 实验总结(1)总结光的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干涉条纹的形成特点。
(2)总结干涉实验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3)对实验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实验讨论等。
2. 评价标准:(1)实验报告内容完整、数据准确、结论合理。
(2)课堂表现积极,实验操作规范。
(3)实验讨论参与度高,能够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光的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干涉条纹的形成特点。
2. 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规范,数据处理能力得到提高。
大学物理学-光的衍射教案
可见,光程差与有关。而 P 点的明暗情况与此光程差有密切关系。利用“半波 带法”来分波面。
2、设 BC 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AB 被分为偶数个半波带),设 BC=2(/2)作平 行于 AC 的平面,使相邻平面的间距为/2。此平面把 BC 分成两段,同时将 AB 分 成面积相等的两个半波带 AA1,A1B。由于两波带上对应两点的位相差为(/2)。 两光线到达 P 点时正好抵消,所以,P 点将出现暗纹。同理,当 BC= 2 K(/2), K=1,2,3,...则将 AC 分成面积相等的 2K 个半波带。相邻两波带发出的光到达 P 点
菲涅尔衍射公式
3
大学物理学
大学物理学教案
几点说明:
①P 点的振动为无限多个子波引起的振动的相干叠加的结果,所以变成了一 个无限多光束的干涉问题。
②利用菲涅尔衍射公式讨论问题时,积分只要对未被障碍物遮住的那部分波 前即可。
③原则上,菲涅尔衍射公式可以讨论一般衍射问题。但只对某些简单情况, 才能精确求解。(例,对夫朗和费衍射积分较易,而对菲涅尔衍射则很困难。)
最大强度 I I0 。
2、暗纹的位置
暗纹将出现在角满足
Sin
a
1,2,3的位置上;
因角很小,sin ,所以暗纹是等间距的。
3、其它级(K 1)明条纹位置
在两相邻的暗纹之间是其它级明条纹,在明条纹范围内有一个相对光强最大
的位置、它并不在两相邻暗纹的正中间,而是偏向中央明纹方向。
其它各级明条纹相对光强最大的位置:
a
a
其它级明条纹角宽度 ,线宽度 f ' 。
a
a
可见,
(1)中央条纹宽度是其他次极大条纹宽度的两倍。(光能量主要在此条纹内)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深入理解大学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仪器的使用、数据的测量和处理等。
3、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熟练操作实验仪器,准确测量实验数据。
2、难点(1)对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和处理。
(2)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2、演示法:教师示范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
3、分组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实验前的准备(1)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并确保其性能良好。
(2)学生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2、课堂讲授(1)讲解实验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
(2)详细阐述实验原理,通过理论推导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科学依据。
(3)介绍实验仪器的名称、功能和使用方法,强调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4)说明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要求,让学生清楚知道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
3、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人数根据实验的复杂程度和仪器设备的数量确定。
(2)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3)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4、数据处理与分析(1)学生完成实验后,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判断数据的合理性,找出可能存在的误差。
(3)指导学生运用误差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评估实验的准确性。
5、实验报告(1)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仪器设备、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结果分析和讨论等。
(2)教师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及时反馈学生的实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大学物理学教案设计重点难点
实用大全指定参考书普通物理学(第五版)物理学(第二版)大学物理(修订版)大学物理—典型题分析解集作者程守洙,江之永编,胡盘新,等修订刘克哲主编吴百诗主编王彬,张承编出版社及出版时间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授课教师白少民单位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实用大全实用大全导论1.1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质点参考系位置矢量与位移速度加速度圆周运动的角量描述1.2描述质点运动的坐标系直角坐标系平面极坐标自然坐标系角量与线量的关系例题50’10’15’8’7’10’15’30’30’10’15’实用大全实用大全实用大全1.3质点运动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直线运动实例平面曲线运动实例1.4牛顿定律及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力学中常见的力牛顿定律的应用力学单位制与量纲1.5惯性系和伽利略变换惯性系力学相对性原理伽利略变换1.6非惯性系惯性力例题第1章小结20’30’30’20’20’10’10’20’25’5’10’实用大全实用大全实用大全实用大全实用大全实用大全实用大全实用大全实用大全实用大全4.4 高斯定理电场线电通量高斯定理高斯定理的应用4.5 静电场的功电势静电场力的功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能和电势电势的计算例题4.6 静电场中的导体导体的静电平衡导体表面的电荷和电场静电屏蔽10’10’20’25’15’20’25’25’20’20’10实用大全实用大全实用大全4.7电容电容器孤立导体的电容电容器及其电容几种常见的电容器及其电容电容器的联接4.8稳恒电流稳恒电流和稳恒电场欧姆定律及其微分形式电动势及其非静电力4.9电介质及其极化电介质的电结构电介质的极化电极化强度矢量4.10电位移矢量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极化强度与束缚电荷的关系10’15’20’5’10’20’20’10’20’20’25’实用大全标准文档实用大全。
大学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和表达式。
2. 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和表达式的理解。
2. 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探究。
3. 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2)提出问题: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2. 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导(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3)推导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
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1)举例说明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和表达式。
(3)强调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生活中的实例,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注重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5. 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物理学-机械振动教案
第五章 机械振动前言1. 振动是一种重要的运动形式2. 振动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机械振动:位移 x 随t 变化;电磁振动;微观振动广义振动:任一物理量(如位移、电流等)在某一数值附近反复变化。
3. 振动分类§5.1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一、 弹簧振子的振动 二、谐振动方程 f = - k x x mk m f a -==令 2ω=m k 则有x dtxd a 222ω-== 即 0x dtx d 22=+2ω 其解为()()0t Acos t x ϕω+=振动 受迫自由 阻尼 无阻尼自由非谐 自由谐动mo x X 0 = 0 A x m o X 0 = Ax m o -A X 0 = -Aωt+ϕ解:选平板位于正最大位移处t=0(00=ϕ),由πππω4212T2===则 t Acos4x π= t Acos4-16a 2ππ= (1)对物体 ma N -mg = t mAcos416mg ma -mg N2ππ+==物体对平板压力 t m Acos416--m g -N F 2ππ== (SI )t cos41.28--19.62ππ=(N )负号表示向上(2) N=0 时,物体离开平板。
即0t m Acos416m g 2=+ππ时,由(1)知当 -1t cos4=π时,N 最小,(即 当 x = -A 时)∴ 6.2116gm 16mg A 22≈==ππ(cm )六 单摆如图所示,m 受合外力沿轨道切线方向分力θsin mg f t -=,负号表示力的方向与θ角的方向相反。
当 5<θ时θθmg mg f t -≈-=sin 有θθβmg dtd ml ml ma t -===22 即 022=θ+θlgdt d 令 l g =ω20222=θω+θdtd 所以,在角位移很小( 5<θ)情况下,单摆的振动才是近似的简谐振动。
l g =ω ,gl T π=2 ,lgπ=ν21 。
大学物理简谐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简谐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分类;(2)理解并掌握振幅、周期、频率、相位等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及其关系;(3)了解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4)学会分析简谐运动中的能量转换。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3)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简谐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分类;(2)振幅、周期、频率、相位等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及其关系;(3)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
2. 教学难点:(1)简谐运动中的能量转换;(2)分析简谐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2)提出简谐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特点。
2. 新课讲授(1)简谐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分类;(2)振幅、周期、频率、相位等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及其关系;(3)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4)简谐运动中的能量转换。
3. 实验演示(1)展示简谐运动的实例,如弹簧振子、单摆等;(2)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简谐运动的特点。
4. 课堂练习(1)讲解例题,分析简谐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2)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2)引导学生思考简谐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简谐运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四、教具准备1. 课件;2. 弹簧振子、单摆等实验装置;3. 秒表、刻度尺等实验器材。
五、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2. 结合实验演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大学物理试讲教案
####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 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 了解力的分解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
- 力的分解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力的分解方法的选择与计算。
- 在复杂问题中正确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
#### 三、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导入新课1. 引入问题:-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实例,如拉力、压力等。
- 提问:如何将这些力进行合成或分解?2. 展示演示实验:- 使用弹簧秤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 第二阶段:讲解新知1. 力的合成:- 介绍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 通过图示和动画演示力的合成过程。
- 讲解如何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
2. 力的分解:- 介绍力的分解方法。
- 讲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分解方法。
- 通过实例讲解力的分解过程。
##### 第三阶段:课堂练习1.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相互垂直的力? -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力的分解方法?2. 小组展示:- 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 第四阶段:课堂小结1. 回顾重点内容:- 总结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法则和方法。
2. 布置作业:- 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通过演示实验、分组讨论和课堂练习,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改进措施:- 在讲解力的分解方法时,可以增加更多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 在课堂练习环节,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大学物理化学教案情感目标
一、教学目标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5.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关注物理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4.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如何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3. 如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化学学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二)教学主体1. 严谨、求实、创新精神培养:(1)通过实例讲解物理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2)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求证。
2. 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精神培养:(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分享。
(2)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1)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教学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物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关注物理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我国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其对物理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2. 学习效果:通过作业、考试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1.3质点运动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直线运动实例
平面曲线运动实例
1.4牛顿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
力学中常见的力
牛顿定律的应用
力学单位制与量纲
1.5惯性系和伽利略变换
惯性系力学相对性原理
伽利略变换
1.6非惯性系惯性力
课堂讲授72学时;实践课学时(另有实验)
教材名称
基础物理学教程
(第2版)
作者
白少民,任新成,李卫东等主编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
指定参考书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
物理学(第二版)
大学物理(修订版)
大学物理—典型题分析解集
作者
程守洙,江之永编,胡盘新,等修订
刘克哲主编
吴百诗主编
王彬,张承编
讨论、练习、作业
习题:5.20,5.22,5.24,5.27。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参考资料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程守洙,江之永编,胡盘新,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学(第二版),刘克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物理(修订版)吴百诗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典型题分析解集,王彬,张承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第1章质点力学(1.1-1.2)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实习()
教学时数
4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质点概念;
2、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和坐标系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导论
1.1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质点参考系
位置矢量与位移
速度
加速度
圆周运动的角量描述
1.2描述质点运动的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
平面极坐标
例题
第1章小结
20’
30’
30’
20’
20’
10’
10’
20’
25’
5’
10’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点运动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牛顿运动定律。
难点:惯性力。
讨论、练习、作业
作业:1.9,1.13,1.15,1.20,1.21,1.25
教学
手段
多媒体教学
参考资料
物理学(第二版),刘克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次
第6周
备注
章节
名称
第4章静电场(4.4-4.6)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实习()
教学时数
4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高斯定理和静电场的环路定理及其应用;2、掌握电势能和电势及电势的计算;3、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和静电屏蔽;4、掌握导体表面的电荷和电场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4.4高斯定理
讨论、练习、作业
作业:4.14,4.17,4.18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参考资料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程守洙,江之永编,胡盘新,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学(第二版),刘克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物理(修订版)吴百诗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典型题分析解集,王彬,张承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学教案
例题
第2章小结
习题课
30’
15’
20’
15’
20’
100’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点和质点系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质点系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讨论、练习、作业
作业:2.21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参考资料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程守洙,江之永编,胡盘新,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学(第二版),刘克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然坐标系
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例题
50’
10’
15’
8’
7’
10’
15’
30’
30’
10’
15’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点概念,位置矢量与位移,速度,加速度矢量,坐标系。
难点:导数的应用,平面极坐标,自然坐标系。
讨论、练习、作业
作业:1.7,思考题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参考资料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程守洙,江之永编,胡盘新,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
5’
10’
20’
20’
10’
20’
20’
25’
25’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容器及其电容,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电动势及其非静电力,极化强度与束缚电荷的关系,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难点:电动势及其非静电力,极化强度与束缚电荷的关系。
讨论、练习、作业
作业:4.31,4.36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参考资料
物理学(第二版),刘克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熟练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熟悉动生电动势及其电子论解释,掌握动生电动势的计算公式;
3、理解和掌握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场;
4、了解电子感应加速器。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Hale Waihona Puke 6.1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6.2动生电动势
动生电动势
动生电动势的电子论解释
电场线
电通量
高斯定理
高斯定理的应用
4.5静电场的功电势
静电场力的功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电势能和电势
电势的计算
例题
4.6静电场中的导体
导体的静电平衡
导体表面的电荷和电场
静电屏蔽
10’
10’
20’
25’
15’
20’
25’
25’
20’
20’
10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高斯定理及其应用,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的计算。
4、切实掌握叠加原理和电场强度的计算。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4.1物质的电结构
4.2库仑定律
例题
4.3电场和电场强度
静电场
电场强度
叠加原理和电场强度的计算
例题
25’
35’
20’
25’
30’
45’
20’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库仑定律,静电场及电场强度,叠加原理和电场强度的计算。
难点:电场强度概念的引入和场的叠加原理,矢量积分。
例题
6.3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场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程守洙,江之永编,胡盘新,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学(第二版),刘克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物理—典型题分析解集,王彬,张承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学教案
周次
第11周
备注
章节
名称
第6章电磁感应电磁场(6.1-6.3)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实习()
教学时数
周次
第9周
备注
章节
名称
第5章稳恒磁场(7.3-7.6)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实习()
教学时数
4
教学目的及要求
3、掌握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4、熟悉洛仑兹力公式,并可研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5、了解霍尔效应。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5.3运动电荷的磁场
5.4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磁场的高斯定理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授课教师
白少民
单位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授课时间
秋冬季学期,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
注:表中()选项请打“√”。
大学物理教案
周次
第1周
备注
章节
名称
导论
大学物理(修订版)吴百诗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典型题分析解集,王彬,张承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学教案
周次
第5周
备注
章节
名称
第4章静电场(4.1-4.3)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实习()
教学时数
4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物质的电结构;
2、掌握库仑定律;
3、深刻理解静电场的物质性;
大学物理学教案
延安大学信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
授课专业
数学专业
年级
数学专业2013级
课程编号
JSZB0050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校级公共课();基础及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选修课
限选课();任选课()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72
学分数
4
课时分配
难点:电势能和电势,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微分关系。
讨论、练习、作业
作业:4.21,4.23,4.24,4.29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参考资料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程守洙,江之永编,胡盘新,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学(第二版),刘克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物理—典型题分析解集,王彬,张承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4、掌握冲量动量及动量定理。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2.1功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