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知识框架

合集下载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为了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 规划、分析与设计,甚至于管理信息 系统的实施及运行管理方面的方法和 技术,本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及数据 库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2.1 计算机局域网 2.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 2.3 远程连接 2.4 计算机网络协议及相关概念 2.5 Internet 2.6 Intranet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总复习
.
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2.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3.企业计算模式 4.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 5.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6.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7.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8.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价 9.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
.
1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
第三章 复习(1)
(一)什么是企业计算模式?
计算机应用系统中数据与应用 (程序)的分布方式称为企业计算机 应用系统的计算模式,有时也称为企 业计算模式。
.
第三章 复习(2)
(二)三种企业计算模式:
(1)单主机计算模式 (2)客户/服务器(C/S)计算模式 (3)浏览器/服务器(B/S)计算模式
.
第三章 复习(3)
(1)单主机计算模式
(应用+ 数据)
(应用+ 数据) 主机
.
... 终端
第三章 复习(4)
(2)客户/服务器(C/S)计算模式
客户机
(应用)
服务器
(数据)
.
第三章 复习(5)
(2)客户/服务器(C/S)计算模式
浏览器
Web 服务器 (应用)
.
第二章 复习(5)

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规划 DSS
•支持管理控制层,问题大多数是结构化 或半结构化
–顶层是决策支持系统 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
管理 控制
操作 控制
MIS
数据 TPS
•支持战略规划层的非结构化问题决策
–结构化决策的信息系统与非结构化决策的信息系统截然 不同
H
1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在DSS中,通常是把决策过程中的常用方法(如优化方法、预测方法、矩 阵方程求根法等)作为子程序存入方法库中。库中的方法既可以很简单, 如在制订销售计划前,打印出一份历年来分地区、分行业的销售情况报 表;也可能很复杂,如组合模型库的统计分析模型、优化模型等。
方法库可以认为是本企业、本行业在决策过程中所采用的认识、分析问 题方法的积累,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群体DSS(GDSS):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
决策者的共同工作来解决半、非结构化问题的交互式系统。GDSS系统改变 了会议的定义,其不记名输入方法鼓励人们更加开放平等地参与群体决策, 不记名通讯系统还减少了某个成员控制辩论、独断专行的可能性,使交流比 较民主。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利用能够提高决策的水平,鼓励公开自由输入观念, 评价不同方案,而不仅仅是折衷地选择一个方案,参与者会感受到一种更加 民主的环境。
数据存储: 文档生成:
H
5
TPS 的运行方法
–批处理方法(脱机处理):是指将一段时间内的一 批事务一次性处理。 优缺点:
–联 机 处 理 方 法 ( 实 时 处 理 ) : ( 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每个事务即时进行处理。。
–处理延迟的联机录入方法:是批处理和联机处理的折中。 这种方法中事务或订单在发生时就送入系统,但并不立刻处 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知识点汇总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知识点汇总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知识点汇总一、项目管理框架项目管理的定义及其关键特征项目管理与运营管理的区别项目经理的角色和责任项目相关方及其利益管理二、项目整体管理项目章程的编写和批准项目管理计划的制定和更新项目执行、监控和控制项目收尾和验收三、项目范围管理需求收集和管理范围规划和范围定义范围确认和范围控制四、项目时间管理活动定义、顺序排列和资源估算进度计划和网络计划图进度控制和进度变更管理五、项目成本管理资源估算和成本估算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成本变更管理六、项目质量管理质量规划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七、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计划和组织机构图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计划团队建设和团队发展八、项目沟通管理沟通规划和信息分发沟通管理和干系人管理九、项目风险管理风险规划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控制十、项目采购管理采购计划和采购策划采购执行和采购控制采购关闭和采购评估十一、项目相关方管理相关方识别和相关方参与计划相关方管理和相关方沟通知识点的详细内容包括:定义、原理、过程、输入/输出、工具和技术、最佳实践和常见问题。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五大过程组和十大知识领域,包括:五大过程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十大知识领域:整体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相关方管理。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除了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也非常重要。

考生需要了解项目管理的最佳实践和常见的问题,并能够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此外,良好的沟通能力、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是成功的项目经理必备的技能。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指南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指南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指南引言:信息系统安全是各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对于保护数据、防范网络攻击和维护个人隐私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各行业提供一份全面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指南,旨在帮助企业和组织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原则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1. 积极安全态势: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快速响应和处理安全事件,不断加强系统的复原力和韧性。

1.2. 完整保密性:保护机密信息的完整性和机密性,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敏感信息。

1.3. 可靠可用性:确保信息系统始终可靠、可用,以便合法用户可以快速、有效地使用系统。

1.4. 多层次防御:通过组织和技术手段结合,建立多层次防御体系,包括网络安全、物理安全和人员安全等方面。

2.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框架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框架是一种规范和系统化的方法,用于制定安全策略、管理控制措施和实施安全管理。

2.1. 安全策略规划:- 了解和评估企业的风险和威胁;- 制定明确的安全目标,并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 制定安全意识教育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知识。

2.2. 安全控制实施:- 制定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加密技术等;- 建立安全审计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的安全威胁;- 制定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2.3. 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 建立安全管理团队,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实施和持续改进;- 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安全演练,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不断学习和更新信息安全知识,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

3.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措施为了有效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3.1. 网络安全:- 建立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阻止未授权的网络访问;- 使用安全协议和加密技术,保护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定期更新和升级网络设备和操作系统,修补已知的安全漏洞。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第一篇:第一章:1.信息和数据的关系:2.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用于管理的处理信息的系统,或者说用系统的方式,通过信息媒介控制,达到管理的目的。

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改造旧世界,推进生产力的科学;利用系统,通过信息,控制企业提高效率效益,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实现企业梦想的途径。

3.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1)管理理论的回顾: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

2)信息理论的回顾:3)系统理论的回顾:①定义:系统是一些部件为了某种目的而有机的结合的一个整体。

整体的产出大于个体产出之和。

②系统的分类:复杂程度分:三类九等.宇宙, 社会, 人类;动物,植物,细胞;控制机械,钟表,框架。

抽象程度分: 概念系统, 逻辑系统, 实在系统。

功能分: 社会系统, 经济系统,军事系统, 企业系统等。

外界关系分: 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

内部结构分: 开环系统, 闭环系统。

③系统性能评价: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接口清晰能观能控4. 系统分析员的能力模型:5.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管理信息系统是用IT来进行管理变革的,可以说是进行管理革命的,它对管理所带来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彻底的、深远的,正在彻底地改变管理的理念、架构和运作规则。

(1)对运营管理的影响:影响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效率。

衡量管理信息系统是否成功的标志是减少了多少人力,节省了多少人的工资。

用每年节省的工资去回收计算机的投资,看几年能收回。

如果3年能收回,技术经济分析就认为是可行的。

即T=C/W<3 这里,T——回收年限;C——购买计算机的硬软件费用;W——每年节省的工资总额。

管理信息系统的好处还不止节省人力,加快时间,还可以多算几个方案。

从中选择一个最好的,这就是提高效益。

提高效率和提高效率效益合到一起,就是我国提出的“减员增效”。

信息安全管理框架大全

信息安全管理框架大全

信息安全管理框架大全1. 介绍信息安全管理框架是一个基于风险管理的方法,旨在保护组织的信息资产和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信息安全管理框架,帮助组织选择适合其需求的框架。

2. ISOISO 是一种国际标准,提供了一个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框架。

该框架基于风险管理方法,指导组织制定、实施、监控和改进信息安全控制。

ISO 提供了一套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组织的最佳实践。

3. NIST 800-53NIST 800-53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开发的一套安全控制目录。

该框架旨在帮助联邦机构满足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规(FISMA)的要求。

NIST 800-53提供了一系列安全控制,覆盖了各个方面的信息安全。

4. COBITCOBIT是一种广泛使用的IT治理和管理框架。

尽管COBIT的主要关注点是管理IT资源,但其框架也包含了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指导。

COBIT提供了一套综合的控制目标和最佳实践,协助组织实现信息安全目标。

5. CSA CCM云安全联盟(CSA)的云控制矩阵(CCM)是一种专门针对云计算环境的信息安全控制框架。

CCM提供了一套云计算相关的安全要求和控制,帮助组织在云环境中维护信息安全。

6. PCI DSSPCI DSS(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是一个旨在保护支付卡数据安全的行业标准。

该框架规定了组织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以保护存储、处理和传输支付卡数据。

7. CIS ControlsCIS Controls是由Center for Internet Security(CIS)制定的一套信息安全控制框架。

这些控制措施旨在帮助组织防御常见的网络攻击,并提供保护信息资产所需的最佳实践指导。

8. ITIL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是一套管理IT服务的最佳实践框架。

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知识点汇总

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知识点汇总

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2信息的性质: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可变换性、价值性、3信息与数据的联系与区别: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

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的解释。

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4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反之,则大5系统的概念:系统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6系统按其组成可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复合系统7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8信息系统的类型:处理对象分类:a作业信息系统(1.业务处理系统2.过程控制系统3、办公自动化系统)b管理信息系统9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2管理信息系统(结构)(MIS)3决策支持系统(半结构、非结构)(DSS)4信息系统的发展10信息系统和管理的关系:管理的任务在于通过有效地管理人财物等资源来实现企业的目标,而要管理这些资源,需要通过反映这些资源的信息来管理。

信息是管理上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

“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做出有效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程度则取决于信息的质和量。

一个组织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方面,其中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11传统的组织结构采用“金字塔”式的、纵向的、多层次的集中管理,其运作过程按照一种基本不变的标准模式进行。

这种结构正向扁平式结构的非集中管理转变,其特点是:大大降低了组织部的信息交流的成本12决策和决策过程: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过程:情报、设计、选择、实施13决策的科学化的发展方向:1用信息系统支持和辅助决策2定性决策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决策的方向发展3单目标决策向多目标综合决策发展4战略决策向更远的未来决策发展14决策问题的类型: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15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MIS是对一个组织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他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的人机系统16MIS的特点:1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2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3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4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5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科学17P29图说明了什么:18管理信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生产过程的特征、组织规模、管理的规化程度、组织的系统性、信息处理与人按企业管理层次分为战略规划(战略层)系统TPS:处理企业的日常事务,特点:事务信息是高度结构化的信息,报表。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1、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三个重要资源:信息、⼈、信息技术(其中⼈是最重要的)2、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是⼀种知识集合——有关你的客户、竞争对⼿、商业合作伙伴、竞争环境以及⾃⼰内部运作的知识——他使你有能⼒做出有效的、重⼤的、通常也是战略上的商业决策。

3、内部信息(internal information)主要描述组织内特定业务的内容外部信息(external ——)描述了组织所处的环境客观信息(objective——)定量描述那些已知的事物主管信息(subjective——)则是试图描述还不为⼈知的事务4、⼈是⼀种重要的资源。

(people as a key rescourse in MIS)5、波特五⼒模型6、波特五⼒模型的三个⼀般战略: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产品差异化战略(differentiation strategy)、集中化战略(focus strategy)7、线上线下模型:收⼊是线上部分,成本是线下部分、收⼊减去成本就得到底线即净利润Above the line线上:营销新客户、推出新产品、提供增值服务、提供互补性产品——收⼊增加Below the line线下:优化⽣产流程、降低运输成本、降低⼈⼒成本、减少流通中误差——费⽤减少The bottom line底线:总收⼊减去总成本8、运作——成长——变⾰框架(run—grow—transform framework,RGT)运作——优化现有的活动和流程,通过⽐竞争对⼿更快成本更低的⽅式提供产品和服务来寻求企业的发展成长——新市场开发、提供产品和服务、扩⼤市场占有率等,通过竞争获取市场份额促进企业成长(或者说获取更⼤的蛋糕份额)变⾰——流程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不同的市场等,通过新的或不同的⽅式获取企业的成长9、RGT战略框架在某些地⽅与波特的三个⼀般战略和线上线下战略的相似之处:运作=成本领先战略=线下战略成长=集中化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线上战略变⾰=(新)差异化战略=线上战略(当是创新型时)10、价值链分析(Value—chain analysis )即在企业内部系统的评估和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价值,从⽽提⾼企业竞争⼒。

信息系统安全通用知识框架的8个知识域

信息系统安全通用知识框架的8个知识域

信息系统安全通用知识框架(Common Body of Knowledge,CBK)是一个广泛接受的信息安全领域知识框架。

该框架由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联盟(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Certification Consortium,ISC2)定义,旨在为信息安全专业人员提供一个标准的、综合的、通用的知识体系。

CBK包含了8个知识域,分别是:1. 安全和风险管理(Security and Risk Management):包括安全管理的一般原则、法规、标准和实践,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等。

2. 资产安全管理(Asset Security):包括对信息和资产进行分类、所有权保护、隐私保护、物理安全和防窃取措施等。

3. 安全工程(Security Engineering):包括系统架构、设计、开发和维护中的安全考虑,以及安全性测试和评估。

4. 通信和网络安全(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Security):包括网络拓扑、协议、组件、设备和服务的安全性,以及网络攻击和防御。

5. 身份和访问管理(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包括用户身份验证、访问控制、特权管理、审计和监控等。

6. 安全评估与测试(Security Assessment and Testing):包括风险评估、安全性测试、漏洞评估和安全审计等。

7. 安全操作(Security Operations):包括安全管理、事件响应、恢复和调查等。

8. 软件开发安全(Software Development Security):包括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安全考虑、应用程序漏洞、编码标准和安全性测试等。

当谈到信息系统安全通用知识框架(CBK)的八个知识域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每个知识域的具体内容:1. **安全和风险管理(Security and Risk Management)**:这个领域涵盖了安全管理的一般原则,包括法规、标准和实践,以及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等。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综合知识真题考点:组织级项目管理(OPM)框架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综合知识真题考点:组织级项目管理(OPM)框架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综合知识真题考点:组织级项目管
理(OPM)框架
OPM框架的关键要素包括:OPM治理、OPM方法论、知识管理和人才管理。

OPM方法论属于OPM治理的管辖范围,在许多情况下,人才管理和知识管理可能并不完全属于OPM治理的管辖范围。

OPM治理:使组织能够持续管理项目并最大化项目成果的价值,通过审查和决策机构的行动来实现,负责在权限范围内签署或批准有关OPM要素。

OPM方法论:针对在特定组织内从事项目管理人员使用的实践、技术、程序和规则所构成的体系。

知识管理:侧重于实现绩效改进、创新、经验教训分享、记录最佳实践、流程整合和组织持续改进的组织目标。

人才管理:职能部门跟踪项目管理群体的职业化发展,晋升评审流程应与已定义的工作角色和工作级别的要求保持同步,与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经理的职业化发展保持一致。

注:考点内容详见《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4版)第584-585页考点相关真题
关于组织级项目管理(OPM)框架的描述,正确的是()。

A.OPM框架的关键要素包括OPM方法论、人才管理、知识管理三个方面B.组织通过建立和整合被认为最有可能提供预期收益的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方法论的要素来开发和改进OPM方法论
C.人才管理侧重于实现绩效改进、创新、经验教训分享、记录最佳实践、流程整合和组织持续改进的组织目标
D.知识管理应与项目组合经理、项目集经理和项目经理的职业化发展保持一致
参考答案:B。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框架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框架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框架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框架是指为了有效、高效地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而建立的一套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

它包括了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要素,旨在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改进。

本文将围绕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框架展开讨论,详细介绍其组成要素和实施步骤。

一、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框架的组成要素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框架包括策略与规划、组织与人员、流程与方法、工具与技术、绩效评估等五个组成要素。

1. 策略与规划:这一要素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运维的目标、战略和规划,涵盖了对信息系统的长远规划、风险管理和资源分配等方面。

通过明确运维目标和规划,可以为信息系统的运维提供指导和支持。

2. 组织与人员:这一要素主要涉及运维组织的结构和人员配置,包括运维团队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人员配备等。

合理的组织结构和优秀的人员团队是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基础,能够保证运维工作的高效运行。

3. 流程与方法:这一要素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运维的各个环节和相关的工作流程,涵盖了故障处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等方面。

通过建立规范的运维流程和方法,可以提高运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 工具与技术:这一要素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运维所需的各种工具和技术支持,包括监控工具、自动化运维工具、故障排除技术等。

合理选择和使用工具与技术可以提高运维效率和准确性。

5. 绩效评估:这一要素主要包括对信息系统运维绩效的评估和改进,涵盖了运维绩效指标的设定和评估方法的建立。

通过对运维绩效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框架的实施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明确目标和需求:在实施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框架之前,需要明确运维的目标和需求。

根据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确定运维的目标和关键指标,为后续的实施提供指导和依据。

2. 设计组织结构:根据目标和需求,设计合理的运维组织结构。

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运维团队的协作和配合。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框架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框架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框架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1 信息化社会特征1.1 信息的制造、加⼯、处理、传递、获取的⽅法、⼿段正在⽇新⽉异地迅猛发展:1.1.1 新兴的完全数字化的企业:重要商业关系借助数字化实现、通过数字⽹络完成核⼼业务流程、核⼼公司资产实现数字化管理1.1.2 数字化企业在组织和管理⽅⾯具有更⼤的灵活性:时间转移,空间移动1.2 越来越多的⼈开始从事与信息有关的⼯作,信息产业正在飞快地成长1.3 信息已经和材料、能源⼀样,成为⼀种社会的基本⽣产原料。

1.3.1 由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5M:Man,Money,Material,Method,Machine;⼈⼒,财⼒,物⼒,技术和机器)向现代化管理(信息+5M)转变。

1.3.2 决策依据准确及时的集成信息、处理问题需要准确及时的集成信息,在“变、快、多”的动态环境下,能⽐对⼿更快地做出正确的决策2 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2.1 全球经济⼀体化2.1.1 导致全球性⼯作群体、全球性制造、全球性采购和供应及全球性技术⽀持和售后服务运作模式的出现。

企业的运营已不再限于围墙以内,⽽必须跨越时间和空间在世界范围内完成供应、制造和销售。

2.1.2 企业⾯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与挑战,需要IS的⽀持,以便及时做出响应。

2.1.3 ⼀个全球范围内运作的企业必须与分布在全球的分销商、供应商进⾏⼴泛的信息交换;需要24⼩时在不同国家中运作;应该能够有效地为全球内的客户服务;能够及时把握分布在全球的分⽀机构的经营状况……这些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持。

2.1.4 信息系统所提供的通讯和分析能⼒使企业克服地理位置分散、信息共享和协调困难的局⾯。

以便捷地在全球范围进⾏贸易、制造和企业的管理。

2.1.5 因此,信息系统⼤⼤降低了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营、管理和交易成本;信息系统驱动了全球化。

2.2 从⼯业经济向知识和信息经济时代的转变2.2.1 知识和信息是创造财富的主体。

对所有的⾏业来说,与之相关的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关键的战略性的资产。

信息化知识体系框架

信息化知识体系框架

信息化知识体系框架
信息化知识体系框架是指信息化领域中所涉及的各种知识点和技能的结构化组织。

信息化知识体系框架的设计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知识学习路径和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信息化知识体系框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和网络基础知识、数据库和数据结构等方面。

2. 网络技术知识:包括网络协议、网络通信技术、网络安全等方面。

3. 信息化应用知识:包括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移动应用等方面。

4. 信息化管理知识:包括信息化战略、信息化规划、项目管理、信息化组织与管理等方面。

5. 信息化发展趋势: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

信息化知识体系框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调整,以适应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变化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

同时,信息化知识体系框架也需要与现有的教育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培育信息化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 1 -。

40个管理学框架

40个管理学框架

宽泛的目标
成本领先
差异化
竞争范围
成本关注的 差异关注的
狭窄的目标
更低的成本 竞争优势
差异化
商业战略、竞争优势、信息系统联盟
含义
没有一项策略是适用于所有情况的。为 了达到竞争优势,企业应避免笼统的策 略,而是应该判断 1 )哪种最易达到竞争优势:是更低的 成本还是差异化? 2 )怎样的竞争范围:是宽泛的还是狭 窄的?
应用
决定竞争优势策略
理论来源: M.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 Collier MacMillan,1989
10
框架8- 策略调整模型
商业策略
商业范围
独特竞争力
企业治理
信息技术策略
技术范围
战略性 整合 系统化竞争力
信息技术治理
战略性契合
应用 策略的决定
理论来源: K. Andrew “The Concept of Corporation Strategy ” McGraw Hill, 1987
12
框架10- 价值链分析
支 持 行 为
主 要 行 进港物流 为
公司构架 人类资源管理
技术发展 采购
运营 出港物流 市场营销 及销售
服务
含义
组织结构由5 组力量组成, 其中一种是技术。管理的 中心任务是确保这五种力 量在未来的变革中保持平 衡。技术应与其他四种力 量共同变革。
外部社会经济环境
个人及角色
组织边界
应用
通过信息技术触发变革
理论来源: M. Scott Morton, ed “The Corporation of the 199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 Transform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管理信息系统图表框架

管理信息系统图表框架

1、业务流程图
表格名称:业务流程第图/共张图
图例说明
业务处理单元
业务处理描述
表格制作
传递
存储
收集资料
业务名称:制图:审核:
单位名称核对:年月日
2、数据字典
①数据元素
数据元素
系统名:编号:01
条目名:别号:
属于数据流:存储处:
数据元素组成:
代码类型取值范围意义
字符 19000001- 20999999 XXXX XXXX
登记编号
登记年份
简要说明:
修改记录:编写日期年月日
审核日期年月日
②数据流
数据流
系统名:编号:02
条目名:别号:
来源:去处:
数据流结构:
简要说明:
修改记录:编写日期年月日
审核日期年月日
③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
系统名:编号:03
条目名:别号:
存储组织:记录数: 条主关键字:
记录组成:
项名.... .... 近似长度(字节).... .... 简要说明:
修改记录:编写日期年月日
审核日期年月日
④数据处理过程
数据处理过程
系统名:编号:04
条目名:别号:
输入:输出:
加工逻辑:
简要说明:
修改记录:编写日期年月日
审核日期年月日
⑤外部实体
外部实体
系统名:编号:05
条目名:别号:
输入数据流:输出数据流:
主要特征:
简要说明:
修改记录:编写日期年月日
审核日期年月日
测试环境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
数据库
软件环境
硬件环境
CPU
Memory
Disk。

管理信息系统 PDF

管理信息系统 PDF

管理信息系统 PDF
《管理信息系统(第7版)》是国外经典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框架,包含了概念、结构、技术和应用等各个层面的内容,反映了美国的最新研究成果。

《管理信息系统(第7版)》以管理为出发点,从商务视角来剖析管理信息系统,并对以下几方面的重要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为什么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如此重要?信息系统如何帮助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要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应掌握哪些关于信息系统的知识?
·当今企业需要何种技术和工具来完成它们的工作?需要掌握哪些技术才能提高企业的业绩?这些技术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信息系统的企业应用如何提高企业的业绩?企业如何利用电子商务来拓展业务?系统如何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其知识资产?
·如何设计一个解决方法才能真正使企业受益?当建立和使用信息系统时,需要考虑哪些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第7版)》适合作为管理类专业本科生、MBA、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读物。

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

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

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一、概述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的管理和处理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提供了一个完整且系统化的方法来管理和应用数据。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框架的组成部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二、框架组成1.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数据管理的第一步。

在这个阶段,需要确定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式,并建立相应的数据采集系统。

常见的数据来源包括传感器、仪器设备、互联网等。

数据收集的关键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 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数据管理的核心环节。

在这个阶段,需要确定数据的存储方式和结构,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系统。

常见的数据存储方式包括关系型数据库、文档数据库、键值数据库等。

数据存储的关键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访问性,以便后续的数据查询和使用。

3.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数据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重、校验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数据清洗的关键是使用合适的算法和工具,以自动化和高效地处理大量数据。

4. 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数据管理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阶段,需要将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融合,以便进行综合的数据分析和挖掘。

数据集成的关键是建立合适的数据模型和数据架构,以便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5.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数据管理的价值所在。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操作,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数据分析的关键是运用合适的算法和模型,以充分挖掘数据中的潜在价值和规律。

6. 数据应用数据应用是数据管理的最终目标。

在这个阶段,需要将数据的分析结果应用于实际的决策和行动中,以推动业务的发展和创新。

数据应用的关键是将数据转化为有意义和可执行的指导,以支持决策和优化业务流程。

三、实际应用1. 商业领域在商业领域,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可以用于市场调研、客户管理、销售预测、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框架图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框架图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框架图管理信息系统(MIS)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组织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处理、存储、传递和利用,为组织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与服务的一种系统。

MIS是现代企业及组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本文将从MIS的核心概念、MIS的组成部分以及MIS的应用等方面,为您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点框架。

一、MIS的核心概念1. 管理决策:MIS的目的是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管理决策包括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操作决策,MIS可以帮助管理层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便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 信息:信息是MIS的核心要素,它是经过处理和解释的数据。

信息具有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等特点,能够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所需的有用和可信的内容。

3. 技术:MIS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等。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MIS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平台,提高了信息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

二、MIS的组成部分 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BMS是MIS的基础,它负责管理组织的数据资源。

数据库可以存储和组织大量的数据,DBMS可以帮助用户通过查询、更新和删除等操作来管理数据库。

2. 网络和通信:MIS需要通过网络和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

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MIS可以支持分布式的数据处理和决策。

3. 决策支持系统(DSS):DSS是MIS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决策制定者提供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信息的系统。

DSS可以通过模型、数据分析和模拟等方法,帮助管理层做出更好的决策。

4.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保护MIS中的数据和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和破坏的一种措施。

信息安全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

5. 用户界面:用户界面是MIS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它可以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MIS 的功能和信息。

三、MIS的应用 1. 企业资源规划(ERP):ERP是一种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它将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系统中。

信息系统管理知识点

信息系统管理知识点

信息系统管理知识点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系统管理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系统管理是指对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以实现信息系统的高效运作,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本文将围绕着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关键知识点展开论述。

一、信息系统管理的概念信息系统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信息系统资源的全面管理和协调,以实现信息的捕捉、存储、处理、分析和传递等功能,并提供决策支持的一系列措施。

它涉及到信息技术、组织结构、人员和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通过有效配置和管理信息系统资源,达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目的。

二、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性1. 提升运营效率:信息系统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业务流程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操作和繁琐的流程,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2. 优化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管理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和多样化的分析工具,帮助管理层做出更加科学准确的决策。

3. 加强信息安全:信息系统管理通过对信息系统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能够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护企业的核心信息不被侵犯。

4. 提高组织协作:信息系统管理能够搭建高效的沟通平台,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增强企业的整体协同能力。

三、信息系统管理的关键知识点1. 信息系统规划与战略:信息系统管理需要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通过制定信息系统规划和战略,明确信息系统的目标和方向,为企业提供长远的支持。

2. 信息系统建设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项目管理的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测试和上线运维等环节,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完成。

3.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需要重视信息安全,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漏洞修补和紧急响应能力,确保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性。

4.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需要合理配置和管理企业的信息资源,包括数据、知识和技术等,实现信息共享、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5. 信息系统运维与支持:信息系统管理需要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及时响应用户需求,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等服务,为企业提供持续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1 信息化社会特征1.1 信息的制造、加工、处理、传递、获取的方法、手段正在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1.1.1 新兴的完全数字化的企业:重要商业关系借助数字化实现、通过数字网络完成核心业务流程、核心公司资产实现数字化管理1.1.2 数字化企业在组织和管理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时间转移,空间移动1.2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与信息有关的工作,信息产业正在飞快地成长1.3 信息已经和材料、能源一样,成为一种社会的基本生产原料。

1.3.1 由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5M:Man,Money,Material,Method,Machine;人力,财力,物力,技术和机器)向现代化管理(信息+5M)转变。

1.3.2 决策依据准确及时的集成信息、处理问题需要准确及时的集成信息,在“变、快、多”的动态环境下,能比对手更快地做出正确的决策2 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2.1 全球经济一体化2.1.1 导致全球性工作群体、全球性制造、全球性采购和供应及全球性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运作模式的出现。

企业的运营已不再限于围墙以内,而必须跨越时间和空间在世界范围内完成供应、制造和销售。

2.1.2 企业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与挑战,需要IS的支持,以便及时做出响应。

2.1.3 一个全球范围内运作的企业必须与分布在全球的分销商、供应商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换;需要24小时在不同国家中运作;应该能够有效地为全球内的客户服务;能够及时把握分布在全球的分支机构的经营状况……这些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2.1.4 信息系统所提供的通讯和分析能力使企业克服地理位置分散、信息共享和协调困难的局面。

以便捷地在全球范围进行贸易、制造和企业的管理。

2.1.5 因此,信息系统大大降低了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营、管理和交易成本;信息系统驱动了全球化。

2.2 从工业经济向知识和信息经济时代的转变2.2.1 知识和信息是创造财富的主体。

对所有的行业来说,与之相关的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关键的战略性的资产。

信息系统对于优化组织内部的信息及知识流动、实现公司的最优化管理和决策是必不可少的。

2.2.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3C)。

要求企业快速响应迅速变化的市场,减少管理层次,形成扁平化组织。

IT和IS使其成为可能。

2.2.3 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使企业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管理模式转变。

IT是供应链管理模式产生的基础。

供应链管理IS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前提和保证。

3 信息技术应用示例3.1 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竞争范围全球化;竞争层面多样化;竞争手段高科技化3.2 变化是永恒的,惟一的出路是变革。

网络化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及其潜能,创造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4 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4.1 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执行企业战略并实现企业目标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4.2 商业公司对信息系统的大量投资主要用于实现六项战略业务目标:4.2.1 卓越运营:改进运营效率以获取更高的利润、信息系统和技术是实现更高运营效率和生产率的重要工具4.2.2 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商业模式:描述企业如何通过生产、运输和销售产品或服务来创造财富。

信息系统和技术是创造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商业模式的主要驱动器。

4.2.3 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密切关系:很好地服务客户会使客户成为回头客,从而增加收入和利润。

企业与供应商关系越紧密,供应商就越能更好地向企业提供重要的服务,从而降低企业成本4.2.4 改善决策:没有正确的信息,管理者必须依赖预测、猜测和运气,结果导致生产过剩或不足、资源分配不合理、响应时间拖延,最终导致成本上升、客户流失。

4.2.5 竞争优势:更好的绩效、产品质优价廉、实时响应客户和供应商需求4.2.6 生存:信息技术是企业运营所必需的;行业变革4.3 组织和信息技术相互依存4.3.1 在当今组织体系里,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业务能力之间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增长。

战略、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变化越来越依赖于硬件、软件、数据库和通信的改变。

通常,企业想做什么将取决于其信息系统允许它做什么。

基本概念与技术基础1 数据与信息1.1 数据:人们用于反映客观世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即:数据是客观事实的纪录。

现在一般是指能够记录下来的事实,在决策过程中有用的输入。

1.2 信息:指数据经处理后而形成的对特定使用者有目的、有意义、有用处的某种数据形式。

一般是指经组织后具有共享意义的数据。

信息和数据是原料和结果关系。

1.3 知识:人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知识的创造过程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积累的过程。

分为显性和隐性。

显性知识:是易于整理和计算机存储,可以用文字表述、给出数学方程和予以规律描述的知识。

隐性知识:存储于人们的脑海里,不易表达、难以掌握。

2 系统的概念2.1 系统的含义:由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2 系统的分类:2.2.1 按复杂程度分;2.2.2 按系统形成过程分:自然和人工系统。

2.2.3 按抽象程度分:概念、逻辑和实体系统2.2.4 按内部结构分:开环和闭环系统2.3 系统的特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3 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3.1 信息技术(IT):以计算机及通讯技术为代表的对信息产生、收集、处理、加工、传递、使用等各个环节提供支持的技术。

3.2 信息系统(IS):是人们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用以对组织中各方面活动提供支持或进行控制的系统。

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信息,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是企业面对挑战和问题时的基于IT的组织和管理的解决方案。

3.3 信息系统产生组织所需信息的三类活动:3.3.1 输入:获取组织内外的原始数据3.3.2 处理:将原始数据转换成有意义的形式3.3.3 输出: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递给需要使用的人或活动3.4 信息系统的功能3.4.1 信息系统包含组织或组织所处环境的信息,通过三种基本活动产生组织所需的信息。

3.4.2 反馈是输出返回给组织里合适的人员,帮助他们评估或改善输入。

3.4.3 环境参与者,如顾客、供应商、竞争者、股东和管理机构等,与企业组织和其信息系统间相互影响。

3.5 MIS三要素: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

3.6 MIS特征:除系统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独特特征:3.6.1 信息系统与环境密切相关。

3.6.2 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必须有领导支持,领导和用户的参与。

3.6.3 信息系统建设的群体性、计划性。

3.6.4 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管理的用户——机器系统。

4 关系数据库模型4.1 是数据库——数据的集合,它能按照数据的逻辑结构对其进行组织与存取。

4.2 利用一系列存在逻辑关系的二维表或文件来存储数据。

关系=表=文件,是最流行的数据库模型5 数据库特性:5.1 数据集,按照逻辑结构创建,在数据中包括逻辑层,包括内置完整性约束5.2 创建逻辑结构:在往数据库中输入数据之前,必须定义表和字段的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包含数据库中信息的逻辑结构。

5.3 数据中的逻辑层次5.3.1 主键:唯一描述每条记录的字段5.3.2 外键:出现在其他文件中的主键5.4 内置完整性制约:完整性制约是确保信息质量的规则5.4.1 实体完整性:若属性A(或属性组)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5.4.2 参照完整性:或属性(或属性组)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则对于R中的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或者取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5.4.3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5.4.3.1 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6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关系图(E-R图)6.1 E-R图要点6.1.1 用长方形表示实体,名字写在框内。

6.1.2 用菱形表示实体间联系,框内写上联系名。

联系的三种形式:1:1,1:N,M:N。

6.1.3 用椭圆表示实体属性。

6.2 用E-R图进行数据库逻辑设计的步骤6.2.1 列出需存贮的结构实体并确定与之相关的属性:一般说来,在给定的应用环境中,属性不能再具有需要描述的性质。

即属性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不能再由另一些属性组成。

属性不能与其他实体具有联系。

联系只发生在实体之间。

6.2.2 画出各分E-R图:通过分析存贮数据中实体间的联系,画出分E-R图6.2.3 将各分E-R图集成为总E-R,消除其中冗余数据和联系6.2.4 由E-R图向关系模型转换6.2.4.1 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属性就是该关系的属性。

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6.2.4.2 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如果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则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每个实体的码均是该关系的候选码。

如果与某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则需要在该关系模式的属性中加入另一个关系模式的码和联系本身的属性。

6.2.4.3 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如果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则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n端实体的码。

6.2.4.4 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

而关系的码为各实体码的组合。

6.2.4.5 具有相同码的关系可以合并。

7 关系的规范化7.1 规范化是决定在一个关系中应包含哪些属性的一个正式过程。

7.2 规范化是改善由E-R图得到的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主要工具,通过规范化可消除数据的冗余。

7.3 由E-R图得到的无论是表还是数据库文件,在实现上首先要经过规范化处理,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将每一个关系规范成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的形式。

7.4 在进行规范化处理之前,首先要弄清数据依赖关系。

关系的规范化过程就是在详细地讨论了这种依赖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7.5 第一规范化形式:是指在一个关系中没有重复出现的数据组项。

即:关系中的每一个属性都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简称1NF或一范式。

7.6 第二规范化形式:如果在一个满足一范式的关系中,所有非主属性都完全依赖于关系的码,则称这个关系是第二规范化形式。

简称2NF或二范式。

若不满足2NF,则产生插入异常、删除异常和数据冗余。

7.7 如果在一个满足二范式的关系中,不存在候选码X、属性组Y以及非主属性Z(Z⊄Y),使得X→Y(Y不能→X),Y→Z成立,则称这个关系是第三规范化形式。

简称3NF或三范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