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 创造的快乐 ppt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创造的快乐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创造的快乐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一单元:从小学创造
课型:活动课
课题:
创造的快乐
——大胆想象,动手实践,开发创造
总第4课时电第3课时
活动目的
通过对事物的想象,学习科学家大胆想象,发明创造的故事以及自己动手实践创造,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只有丰富的想象与不断努力实践相结合才能有创造。
主题说明
开展创造活动能够丰富队员们的知识,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科技兴趣,对学生的成长极为有利。
因此我以当前提出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指导思想,针对我校以科技特色的优势,并根据高年级学生想象力较丰富、可塑性较强而实践能力较弱的特点,开展这项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发挥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想象,运用到实践中,开展小创作、小发明活动。
三、活动准备
1、课前每组做好1~2个小制作。
2、排练诗朗诵、。
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从小学创造课件
录制单位:成都市新都区石犀小学
录制人2019年5月10日
姓名
毕昇 坦莫尼尔
胡克
玛丽安娜 迪斯尼 蔡伦
发明
活字印刷术 缝纫机
显微镜
纸尿片 米老鼠形象 改进造纸术
身份
普通工人 穷裁缝 杂货店学徒 看门员 家庭妇女 流浪汉 普通小官
课后活动: 继续关注生活,将身边的新
点子记录下来,积极和老师同学 分享,做一个真正的“小小创造 家”。
组织单位:成都市新都区石犀小学
石犀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第11册1单元第5课 (教育科学出版社)
我也能创造
执教教师:周宁爽 小学二级 指导教师:廖金凤 小学一级 成都市新都区石犀小学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发明创造给 自己带来的方便。
• 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介绍一些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变化的创造发明。
4我创造,我快乐 第一课时 课件
第一课时
畅想未来
说一说,如果你的幻想会变为 现实,你最希望哪项科技变为 现实?
隐身衣
食物打印机
时光机
辨一辨
VS
有人说,幻想就是空想,永远不会变
为现实,想那么多,一点儿用都没有
。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视频:悬浮滑板诞生
许多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中的幻想,正在变成现实。
人类梦想能够像鸟儿一样飞翔, 从而发明了飞机。
试一试,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你有什么奇思妙想?再试着 画出你的设计图。看看谁的创意更合理、更新颖。
我希望未来的汽车是海陆空 三用的。
要是毛笔能像钢笔一样吸 储墨汁就好了!
教师寄语
今天的幻想,可能会在明天变为现实。我 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努力学习, 努力水艇。
你还知道哪些因想象而发明 创造的故事?
古今智慧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所有的,并且是知识进 化的源泉之一,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 究的一个真正的因素。 ——爱因斯坦
如果人类甘于在烛光中生活,就不会 发明电灯;如果人类没有飞翔的梦想 ,就不会发明飞机。想象力是每个渴 望创造的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小资料:怎样才能拥有丰富的想象力
设想一切都是可能的。 多问“如果……,是不是……”的问题。 做“白日梦”,让你的思想自由飞翔。 ……
活动:开发你的想象力
由“水”你能想到什 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八条 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 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 社会。
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九条 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创造的快乐——我也能创造》教案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创造的快乐——我也能创造》教案师:我们来一次智力大比拼,做两节“健脑操”怎么样?看谁最爱动脑筋。
⑴一个盒子里有六个梨,要把它分给六位同学,使每人得到一个梨,但纸盒里还必须留下一个梨。
你看如何分?⑵用两根火柴棍,不准把它们折断和弄弯,摆成一个正方形。
师:是啊,打破常规思维就是一种创造。
那在你眼中,创造是什么?师:其实我们也能创造!(板书:我也能创造)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1)、(给5名学生每人一个梨,留下一个连盒子一起给第6名学生。
)(2)、(使桌边充当正方形的两个边,另外两个边由火柴充当。
)学生思考、交流:生1:敢于提问;生2:找到一种学习方法;生3:我的新发现;生4:我用自己的办法战胜困难;生5探索没走过的路……。
通过有趣的智力大比拼,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一开始就进入高潮。
讨论交流,学生进一步明确创造到底是什么,从而明确了主题。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1、创造的意义(1)、师:人类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创造史,人类的各种发明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播放,介绍影响社会进步的一些重大发明创造。
如:弓箭的发明;制造石器和陶器;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近代蒸汽机的发明以及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火车的发明;内燃机的发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电灯、汽车、飞机的发明;信息技术的发明,如电子计算机等;人造卫星、载人航天飞船等标志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发明。
(3)、活动:“人类历史上的发明创造”知识抢答赛。
(4)、教师小结。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1、举例说明创造就在身边师:一谈到创造,许多同学就会立即想起爱迪生等大发明家。
创造似乎只是那些大人物才能做到的事,和我们这样的普通小学生没什么关系。
其实并非如此。
(1)、呈现:“橡皮头铅笔的自述”。
(我是橡皮头铅笔。
我是美国的一位小朋友发明的。
这位同学总是在写错字时着急找不到橡皮,于是他就想,为什么不把橡皮绑在铅笔上,那就不用费劲的去找了。
创造的快乐_ppt
• 我也能创造 • 创造并非高不可攀,也不是科学家、发 明家的专利。 • 创造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本能,每一个 普通人都有创造的潜力,平凡的生活中 到处蕴藏着创造的机遇。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 • • • 活字印刷书 火药 指南针 造纸术
普通人的大创造:凡人不凡
• • • • • • 毕昇——普通工人——活字印刷书 坦莫尼尔——裁缝——缝纫机 胡克——看门人——显微镜 玛丽安娜——家庭主妇——纸尿片 迪斯尼——流浪汉——创造米老鼠形象 蔡伦——小官员——改进造纸术
活动:鸡蛋撞地球
• 请同学们看到教材17页,希望同学们回 去之后认真准备,并实践,成功者我们 在学校集体表演。
• 处处是创造之地, • 天天是创造之时, • 人人是创造之人。 • ——陶行知 • 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不顺手,不方便,不 满意的用品。只要对他进行一些小小的 改世人没 见过的新物质和已知物质的新性质 • ——(苏)依﹒尼查叶夫
我们来创造
• 完成教材14页表格,把我们的新点子展 现出来。
失败是成功之母
• 爱迪生失败了上千次,但是他气馁了吗? 叹气了吗?烦恼了吗?放弃了吗? • 那么我们生活中遇到失败该怎么办?
总结:
• 创造之路是坎坷崎岖的,充满着荆棘和 峭壁,只有能经受住失败考验的人,才 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 爱迪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失去战胜失败的勇气,看不到 失败的价值。“没有一千次的失败,就 没有第一千零一次的成功。”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爱迪生孵小鸡
有一次,爱迪生看见一只母鸡静静的趴在蛋上孵小 鸡,觉得很有趣,蹲在旁边观察了好久。突然,他跳 起来,一阵风似的跑出去。天快黑了,爱的生的妈妈 左等右等,不见爱迪生回家吃饭,就急匆匆的出来寻 找。找来找去,最后发现爱迪生趴在草堆中一动不动。 妈妈惊讶得问:“孩子你这是干什么呀?”爱迪生 认真地说:“妈妈我想试一试,看看我能不能孵出小 鸡来。”当时,妈妈又好气又好笑地将他拉起来,告 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在回家的路上,他还迷 惑不解地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说说这些同学的好奇心值得学习吗?
1.某生盲目好奇,品尝毒品,结果吸毒上瘾;
2.某生为探知陡坡得得高度,不假思索地往
下跳;
3.某生对家中新购的电器产生好奇,偷偷地
将其拆散。
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人生能不断成
长,那么就得有像孩童般的好奇心。
如果你不希望人生过得那么乏味,
那就生活中多带些好奇心。
如果你有好奇心,那么便会发现生 活中处处都有奥妙之处,你就能更好 地发挥潜能。
交流 共享
你认为牛顿和瓦 特为什么能发现和 提出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善于观察身 边的现象。 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勤动脑,多思考。
什么是想象?
“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
情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没有
经历过的,甚至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事
物形象。
想象可以使我们的思维活跃,可以为我
们的思维,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问题。
鲁班的故事 爱迪生孵小鸡 达尔文吃甲虫
鲁班的故事
传说,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很大的任务——建筑一 座大宫殿。鲁班的徒弟们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但是当时 还没有锯子,只能用斧子砍,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而且徒 弟们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还是远远不够,耽误了 工程的进度。 鲁班心里非常着急,就亲自上山察看。上山的时候, 他偶尔拉了一把长在山上的一种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划破 了。鲁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他把草 折下来细心观察,发现草的两边都长有许多小细齿,他的 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既然小草的齿可以划破我的手, 那带有很多小齿的铁条应该可以锯断大树吧。于是,在金 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锯——一把 带有许多小齿的铁条。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一单元2《创造的快乐》教学设计1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一单元2《创造的快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创造的快乐》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探讨创造的含义和价值,引导学生体验创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和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创造的乐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年级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于创造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但同时,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学生对于创造的认知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对于创造的能力和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创造的含义,认识创造的价值,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创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创造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创造的含义和价值,体验创造的快乐。
2.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综合素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创造的实际情况,提高认识。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3.实践活动法: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创造的过程和快乐。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创造的快乐》的相关内容,熟悉教材结构和内容。
2.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
3.活动材料: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时间安排:合理规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实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些创新的例子,如科技发明、艺术创作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造?创造的意义在哪里?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创造过程和收获,引导学生认识到创造的快乐。
小学品德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从小学创造创造的快乐
2.创造的快乐1活动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创造,明白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人人都是创造之人。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初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习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创造能力。
4、指导学生指定具体、切合实际的“金点子计划表”。
5、懂得创造中会遇到失败,能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
6、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2重点难点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创造,懂得创造中会遇到失败,能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明白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人人都是创造之人。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创造,明白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人人都是创造之人。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初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习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创造能力。
4、指导学生指定具体、切合实际的“金点子计划表”。
学时重点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创造,明白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人人都是创造之人。
学时难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引入课题一、引入课题1、教师:如果你去旅行,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2、教师:刚才你们提到的这些交通工具都是人类的发明创造。
谁能说说什么是创造?3、教师小结:创造的涵义。
4、板书课题:我也能创造。
活动2【讲授】二、创造蕴藏于生活之中二、创造蕴藏于生活之中1、教师:一谈到创造,许多同学就会立刻想起爱迪生等大发明家。
创造似乎只是那些聪明绝顶的大人物做到的事,和我们这样的普通小学生没什么关系。
其实并非如此。
2、课件呈现“橡皮头铅笔的自述”。
(我是橡皮头铅笔。
我是美国的一位小学生发明的。
这位同学总是在写错字时急着找不到橡皮,于是他就想,为什么不把橡皮捆绑在铅笔上,那就不用费劲地去找了。
品德与社会教育科学六年级上册《创造的快乐》教案2
《创造的快乐》教案—失败是成功之母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2、懂得创造中会遇到困难,能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
3、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鼓励学生的勇于发明创造。
2、培养学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准备搜集创造发明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1、让学生搜集《小小发明家刘晓梦》的故事,并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2、听了小小发明家刘晓梦的故事,你感悟到了什么?3、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各自的感受。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1、同学们,你们做过“鸡蛋撞地球”的游戏吗?“鸡蛋撞地球”就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将鸡蛋包装后让其从三层楼高处落下,以鸡蛋不碎者为赢。
制作材料:生鸡蛋一只,包装材料不限。
包装要求:鸡蛋必须有二分之一以上部分暴露在外,包裹方法不限。
2、学生分学习小组商讨包装方法,并填写教科书第17页:我的创造过程1-3项。
(1)我选择的包装材料;(2)我选择这些材料的理由;(3)我准备按以下步骤进行包装。
3、分学习小组进行游戏。
4、游戏后,展示自己的创造设计。
5、填写:我的创造过程4—7项。
(1)在包装过程中,我遇到的困难是;(2)我是这样解决这些困难的;(3)我的创造设计成功了(没有成功),原因是;(4)通过这次创造设计,我的感受是。
6、以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参加创造设计的同学谈自己的体会,共同分享创造过程中的快乐。
三、引导生活议一议:有人认为,创造成功了,是快乐的;也有人认为,创造没有成功也是快乐的,你的看法呢?四、活动延伸我们现在有多少发明创造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应该从小培养自己的创造意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都能发明创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处处是创造之地, • 天天是创造之时, • 人人是创造之人。 • ——陶行知
• 世界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发现了世人没 见过的新物质和已知物质的新性质 • ——(苏)依﹒尼查叶夫
我们来创造
• 完成教材14页表格,把我们的新点子展 现出来。
失败是成功之母
• 爱迪生失败了上千次,但是他气馁了吗? 叹气了吗?烦恼了吗?放弃了吗? • 那么我们生活中遇到失败该怎么办?
总结:
• 创造之路是坎坷崎岖的,充满着荆棘和 峭壁,只有能经受住失败考验的人,才 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活动:鸡蛋撞地球
• 请同学们看到教材17页,希望同学们回 去之后认真准备,并实践,成功者我们 在学校集体表演。
创造的快乐
• 我也能创造 • 创造并非高不可攀,也不是科学家、发 明家的专利。 • 创造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本能,每一个 普通人都有创造的潜力,平凡的生活中 到处蕴藏着创造的机遇。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 • • • 活字印刷书 火药 指南针 造纸术
普通人的大创造:凡人不凡
• • • • • • 毕昇——普通工人——活字印刷书 坦莫尼尔——裁缝——缝纫机 胡克——看门人——显微镜 玛丽安娜——家庭主妇——纸尿片 迪斯尼——流浪汉——造米老鼠形象 蔡伦——小官员——改进造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