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基础操作手法

合集下载

第五章、腹部超声检查的基本程序与操作方法

第五章、腹部超声检查的基本程序与操作方法
保证患者隐私。
第一节 超声诊断仪的使用要求
二、超声诊断仪电源与接地 首先,超声诊断仪可以处于关闭、备用、开启三种不同的电源模式。
其次,①稳定的电源供应 先关主机电源开关 最后关闭稳压电源开关 ②固定的接地装置(需要定期检查)
第二节 超声探查前准备
一、机器的准备:
1.校对电源 超声探测方法
三、超声探测手法: 3.十字交叉法:
即纵横平面相交扫查法。对某一切面为圆形图像时为了鉴别是圆球 形抑或是管形,即可采用此法予以纵横相交切面可资识别
4.对比加压扫查法: 即用探头加压腹部,并于两侧对称部位进行比较观察回声有无变
化,可予鉴别真假肿块。
第四节 超声探测方法
四、超声扫查切面和图像方位 (一)、矢状面扫查(纵切面):以扫查面由前向后并与人体的长轴平 行。 (二)、横向扫查(横切面、水平切面):即扫查面与人体长轴垂直。 (三)、斜向扫查(斜切面)即扫查面与人体的长轴成一定角度。 (四)、冠状面扫查(冠状切面或额状切面):即扫查面与人体侧腹部 与人体额部平行,亦属于纵切面的一种
2.操作面板使用——冻结,体位标志及探头位置显示
3.选择合适的探头及频率。
二、受检者的准备:
1.上腹部检查 ————检查肝(L)、胆囊(GB)、胰腺(P)、胃(STO)等需空腹8-12h.通常 在上午空腹时检查,检查前一天应少食产气多的糖类、淀粉类食物,以减少胃肠道内容物和气体干扰,同 时使胆囊充盈胆汁,便于观察胆系病变。必要时饮水500ml,使胃充盈作透声窗,便于显示胰腺或其他脏 器的病变。在需要评价胆囊收缩功能或了解胆管有无梗阻时,则需准备脂肪餐(消化道内有食物特别是脂 肪时,胆囊收缩将胆汁通过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进行消化工作)。
特点。(“靶环征”、“牛眼征”:即在某些病灶中心呈高回声而其周围形成圆环状低回声,名晕圈或 声晕。在结节外周呈1-2mm无回声环绕者名“暗环”。肝肿瘤表面自肝表面隆起者,即称为“驼峰”征; 肝门部肝外胆管因阻塞扩张后在声像图上形成与肝门部门静脉平行,且管径相近或略宽,即呈所谓 “双筒枪”征;肝内胆管扩张与相应的门静脉形成“平行管”征;来自胃肠道肿瘤时由其壁增厚与残腔 形成的“假肾征”;宫内避孕环强回声后方出现狭长带状强回声即“彗星尾”征。乳房内或肝内小囊肿 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所出现的“蝌蚪尾”征等。血管绕行征)

超声基本知识及操作

超声基本知识及操作

超声基本知识及操作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20 kHz的声波,它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

超声技术非常安全、无创且无辐射,因此成为医疗影像学的主要技术之一。

本文将介绍超声基本知识及其操作。

一、超声的原理超声波是由发射器产生的机械振动,通过介质中的传播而形成,它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当超声波遇到不同的组织或器官时,会发生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这些现象被接收器接收并转化成电信号,再通过信号处理系统形成图像。

二、超声的应用1. 临床诊断:超声检查可以用于检查器官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常用于妇科、肝胆、泌尿、心脏等方面的诊断。

2. 孕产妇保健:超声检查可用于评估胎儿的发育情况、胎位、胎盘情况等,对胎儿健康的评估和产前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3. 超声治疗:超声波能够产生热效应、机械效应和化学效应,可以用于肿瘤治疗、消融治疗、溶栓治疗等。

三、超声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将患者放置在舒适的位置,保持放松,涂抹适量的超声凝胶,以提高超声波的传导效果。

2. 选择适当的探头: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常见的有线性探头、凸面探头、阴道探头等。

3. 调节超声机参数:根据具体检查需要调节超声机参数,包括增益、深度、频率、动态范围等。

4. 探头放置和移动:将探头轻轻放置在检查区域上,保持一定的接触压力,通过移动探头可以观察不同角度和位置的组织结构。

5. 图像获取和保存:根据需要获取图像,可以通过冻结图像、保存图像或录制视频等方式进行记录和分析。

6. 结果解读和报告:根据图像特征和临床病史进行结果解读,并撰写相应的超声报告。

四、超声的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遵守医疗伦理规范。

2. 操作前要熟悉超声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掌握基本操作技巧。

3. 注意超声探头的消毒和清洁,以防交叉感染。

4. 操作时要耐心细致,避免漏检或误诊。

5. 结果解读时要结合临床资料,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导。

6. 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保持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

超声科仪器基本操作

超声科仪器基本操作

超声科仪器基本操作
1、超声仪有稳压器提供220V稳压电源,开机前必须先接通稳压器电源,特指示申压为工作电压范围后方可打开仪器电源开关
2、仪器正常通电后,稳压器电源稳定在工作电压范围,仪器功能菜单显示正确调节好显像条件,便可进行检查操作
3、需检查部位涂适量中性耦合剂。

轻巧拿放探头和按压功能键盘,查完病人,活结仪器,擦净探头耦合剂。

单位时间工作完后,下班前要先断开仪器电源开关,再X掉稳压器电源,并用湿软纱布清洁探头,切勿用腐蚀剂涂擦探头
4、中途突然停电,应立即断开仪器电源开关,再次通电,应5—10分钟后启动仪电源。

发现故障要及时报告主管部门。

5、仪器工作时间按要求恒温恒湿,注意防尘,定期保养。

心脏超声检查手法与技巧

心脏超声检查手法与技巧

心脏超声检查手法与技巧
心脏超声检查的手法与技巧包括:
1. 患者采取左侧卧位或者是平卧位,放松全身肌肉,充分暴露胸部。

检查者站在患者的右侧,充分显示心脏的大轮廓。

2. 将超声探头轻轻按压在受检者的前胸壁,以减少探头与胸壁之间的
空气振动,从而影响超声的传导。

3. 开始于心尖五肋间隙开始扫查,然后一直沿着心室长轴扫查,一直
到心底。

4. 转动探头,使声束方向与心腔长轴一致,观察心腔大小时,探头不
宜上下移动,以免产生伪像。

5. 观察心脏的运动状态以及心脏的结构。

此外,还有其他的检查技巧,如快速充盈期观察房室结构时,要快速
而短暂地挤压探头,以使心房快速充盈,观察心室时则不要挤压探头。

这些手法与技巧有助于更清晰地观察心脏的结构和运动状态。

请注意,这些描述可能因不同的医院和超声设备而略有差异。

在进行超声检查时,最好向超声医师咨询具体的操作方法。

心脏超声常规切面及手法操作

心脏超声常规切面及手法操作

心脏超声常规切面及手法操作心脏超声是一门既专业又有趣的学科。

它帮助我们用影像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今天,我们聊聊心脏超声的常规切面和手法操作。

一、常规切面1.1 冲击波切面首先,得提到冲击波切面。

这是我们进行心脏超声时最常用的切面之一。

医生通过这个切面,可以清楚看到心房、心室、瓣膜的动态。

想象一下,心脏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个部件都在忙碌地运转。

通过冲击波切面,我们能捕捉到心脏每一次的收缩和舒张。

1.2 短轴切面再来说说短轴切面。

这个切面就像把心脏横切了一刀,清楚地显示出左心室的形态和大小。

它帮我们评估心室的收缩功能。

短轴切面里的左心室,宛如一个勇猛的战士,努力将氧气和营养输送到全身。

通过这个切面,我们能判断心脏是否有扩张、肥厚等问题。

二、手法操作2.1 探头放置接下来,聊聊手法操作。

这可是个技术活。

首先是探头的放置。

探头要稳稳当当地放在胸壁上,角度得掌握好。

有时候,轻轻移动探头,就能找到最佳切面。

就像在寻找宝藏,得有耐心。

2.2 调整参数探头放好后,还要调整一些参数。

比如,增益、频率、深度。

这些参数就像调音台上的旋钮,调得好,画面清晰;调得不好,效果差。

这时候,医生得用点小技巧。

轻轻转动旋钮,观察屏幕上的变化,就能找到最佳效果。

2.3 图像获取最后,图像获取是关键。

这个步骤需要医生的专注。

图像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稍微抖动就会影响结果。

要想获得清晰的图像,医生得像狙击手一样,心无旁骛。

每一次按下按钮,都是对心脏细致观察的结果。

三、注意事项3.1 患者配合说到这里,患者的配合也很重要。

医生需要与患者沟通,让他们保持放松。

心脏超声的过程并不会太久,但如果患者紧张,心率加快,就可能影响影像质量。

沟通好,才能事半功倍。

3.2 影像解读拿到图像后,解读同样是一门艺术。

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

比如,瓣膜的开合、心室的运动,甚至是微小的结构变化。

这可不是看图说话那么简单,要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四、总结心脏超声是一项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工作。

心脏超声常规切面及手法操作

心脏超声常规切面及手法操作

心脏超声常规切面及手法操作心脏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安全且非常重要的医学检查手段,它能够帮助医生清晰地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而要获得准确、全面的心脏超声图像,就需要掌握正确的常规切面和手法操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

一、心脏超声检查前的准备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前,患者需要采取左侧卧位,有时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平卧位。

医生会在患者的胸前涂抹耦合剂,以减少探头与皮肤之间的空气干扰,保证图像的清晰度。

二、常用的探头类型心脏超声检查通常会使用多种类型的探头,其中最常用的是相控阵探头。

这种探头能够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从而形成清晰的图像。

三、心脏超声的常规切面1、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这一切面是心脏超声检查的基础切面之一。

操作时,将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 3、4 肋间,探头标志朝向患者的右肩。

在这个切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瓣、二尖瓣等结构。

能够测量左心室的大小、室壁厚度、主动脉瓣的开放情况等重要参数。

2、胸骨旁短轴切面包括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和心尖水平短轴切面。

操作时,在获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的基础上,将探头顺时针旋转 90 度。

这些短轴切面可以观察到心室壁的运动情况、心肌的厚度以及心腔的形态等。

3、心尖四腔心切面将探头置于心尖搏动处,探头标志朝向患者的左侧。

这个切面能够同时显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以及二尖瓣和三尖瓣。

对于评估心房、心室的大小和功能,以及房室瓣的情况非常重要。

4、心尖五腔心切面在心尖四腔心切面的基础上,将探头稍向前倾斜,即可获得心尖五腔心切面。

除了能看到四个心腔外,还能显示主动脉根部。

5、剑突下四腔心切面患者仰卧位,探头置于剑突下,探头标志指向患者的左肩。

此切面对于肥胖、肺气肿等患者,或者存在胸部畸形的患者,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切面。

四、手法操作要点1、握持探头医生应采用正确的握持方式,以保证操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通常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握住探头,施加适当的压力。

超声波检查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超声波检查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超声波检查的原理和操作技巧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声波的特性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病变。

它具有无创、非放射性、实时性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广泛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超声波检查的原理和操作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检查方法。

一、超声波检查的原理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过人类听觉范围的机械波,它通过声波的反射和传播来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的影像。

超声波检查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声波的反射: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之间的传播速度不同,当声波遇到不同密度或不同介质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探头将超声波发送入体内,接收并记录反射回来的声波,再进行图像重建。

2. 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同组织对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在超声波检查中,可以根据声波传播速度的差异,对不同组织进行区分,从而呈现出详细的图像。

3. 吸收和散射:超声波在组织内的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组织的吸收和散射的影响。

这些影响因素会使得部分声波被吸收或散射,从而导致图像的质量下降。

因此,在超声波检查中,需要根据不同组织的特点和调整仪器参数,以获得清晰的影像。

二、超声波检查的操作技巧超声波检查是一项操作简单、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超声波检查操作技巧:1. 患者准备:超声波检查需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以减少肠道气体和其他物质对图像的干扰。

患者应提前4-6小时禁食,并饮用适量的水,使膀胱充盈。

2. 检查仪器:选择适合的探头和设备,根据不同部位的需求进行调节。

探头的角度和位置要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以获得清晰的影像。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调节超声波的频率、深度和增益等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成像效果。

3. 操作手法:在进行超声波检查时,医生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手法,准确地将探头放置在患者身体的对应部位。

探头的移动速度要适中,避免过快或过慢,以免影响图像的质量。

同时,要注意调节探头的角度和方向,以便观察目标结构的不同层面。

4. 解读和记录:医生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准确地观察和解读患者的超声波影像,并及时记录所见。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手册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手册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手册1. 简介超声检查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诊断技术,通过利用超声波对人体进行扫描,从而获得图像和数据。

本操作手册旨在提供超声检查的基本操作指南。

2. 准备工作在进行超声检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超声设备正常工作并已连接好。

- 消毒超声探头以确保卫生和安全性。

- 准备必要的超声胶囊以便更好地传导超声波。

3. 操作步骤以下是进行超声检查的基本步骤:1. 询问患者的病史和主诉,了解需要检查的部位和目的。

2. 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以便更好地进行扫描。

3. 在患者皮肤上涂抹适量的超声胶囊。

4. 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并将其与超声设备连接好。

5. 将超声探头轻轻放置在患者身体部位上,并通过适当的操作调整角度和深度。

6. 打开超声设备并调整设置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7. 进行超声扫描,并通过操作控制超声设备的功能完成需要的测量和记录。

8. 在完成超声检查后,关闭设备,清洁超声探头,并将其归位。

4. 注意事项在进行超声检查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尽可能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操作过程,以提高患者的合作度。

- 确保超声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时维护设备并更新软件。

- 注意消毒超声探头以避免交叉感染。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调整超声设备的设置。

- 遵循医疗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患者隐私和数据安全。

5. 总结超声检查技术操作手册提供了超声检查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遵循正确的操作指南,能够提高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践过程中,请始终尊重患者的权益并符合伦理和法律要求。

彩超基本操作手法教学文案

彩超基本操作手法教学文案

彩超基本操作手法超声基础(操作手法、体位、标准切面、测量位置、及参考值)一.操作手法1.体位(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 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 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脾脏厚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

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超声仪器调节及操作方法

超声仪器调节及操作方法

超声仪器调节及操作方法
超声仪器调节及操作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工作:确保超声仪器和相关配件的连接正确,插头插好并接通电源。

2. 调节超声频率和功率:根据需要,调节超声仪器的频率和功率,一般通过旋钮或按钮来进行调节。

一般来说,频率和功率的设置会根据使用的超声探头和具体的应用需求来进行调节。

3. 液体介质准备:在使用超声仪器时,通常需要液体介质作为传导媒介。

确保液体介质的准备充足并放在适当的位置。

4. 超声探头的操作:将超声探头放置在需要检测或处理的物体表面,确保探头与表面接触良好。

根据需要进行摆放或移动探头的位置,以获取所需的超声信号。

5. 数据采集和分析:根据超声仪器的功能,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使用仪器自带的显示屏或连接外部设备进行数据分析和记录。

6. 关机和清理:在使用完超声仪器后,先关闭仪器电源,然后根据使用说明书对超声探头和相关配件进行清理和保养。

这些是一般超声仪器调节和操作的基本方法,具体的调节和操作步骤可能会因不
同型号的超声仪器而有所不同,使用前最好还是查看相应的使用说明书。

超声操作手法

超声操作手法

1、仰卧位腹部探察检查前一般不需要准备,个别病人为排除干扰,可清洁胃肠道。

探头
置于正中线在剑突与脐中点上下横切,线阵式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双肾的短轴切面,位于脊柱的两旁,对瘦小病人扇扫有时可以观察到双肾。

于腹直肌外侧缘纵切或向外后方略倾斜探头,可观察到肾脏的长轴切面,有时可见肾门,而肾门常因胃肠道气体干扰而不清。

借以肝脏作透声窗可以观察右肾。

借以胃作透声窗可以观察左肾。

2、侧卧位探查主要是按肋间斜切。

右肾可以借肝脏作透声窗来观察,左肾可以通过脾脏
作透声窗来观察
3、俯卧位探查于背部胸11水平以下,脊柱的两旁与脊柱平行或略有夹角,避开脊柱横
突,纵断可以观察肾脏的长轴切面图像。

从肺下界向下横切可以观察到肾脏的短轴切面。

为更好地有利于检查,俯卧位时常腹部垫以枕头。

4、坐位背部探查基本方法同3。

一般来说如果病人情况允许,最好采取坐位,这是由于
肾脏下移,容易查到肾脏上极及观察肾脏的全貌。

肾脏长10-12cm 宽5-6cm 厚3-4cm
1)肾脂肪层:回声是强反射。

一般人脂肪层的厚度约0.5cm-1cm。

2)肾实质部分呈有细小光点,均匀分布的低回声反射,其中皮质比肾髓质回声略强。

髓质回声略强。

髓质内可见到肾锥体,其表面为向内突出的三角形暗区,低于肾实质的回声。

3)肾集合系统:肾中央部集合系统的强回声,在长轴断面时大体可分为上、中、下组,其表现为致密的光团或光带,其中央部分又可分有细条状液性暗区,宽约3-5cm,一般不大于10cm。

超声波常用操作方法

超声波常用操作方法

超声波常用操作方法
超声波常用操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探头接触法:将超声波探头与待检测物体直接接触,通过探头发送超声波信号并接收反射信号来分析物体的结构、缺陷等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表面物体的检测。

2. 浸泡法:将待检测物体浸泡在液体中,然后通过液体传递超声波来检测物体内部的结构、缺陷等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封闭结构或液体中的物体进行检测。

3. 散射法:将超声波通过物体发射,由另一探头接收散射回来的波,然后通过分析散射波的特征来判断物体的结构、缺陷等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隐藏在物体内部的缺陷进行检测。

4. 相控阵法:通过使用多个发射和接收元件组成的探头,可以对物体进行成像,得到物体内部的详细结构。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复杂结构的物体进行检测。

5. 透射法:将超声波从物体的一侧发射,然后从物体的另一侧接收超声波信号,并通过分析信号的强度、时间等特征来判断物体的结构、缺陷等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较厚的物体进行检测。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待检测物体的特性选择使用,常用于工业检
测、医学诊断等领域。

心脏超声常规切面及手法操作

心脏超声常规切面及手法操作

心脏超声常规切面及手法操作心脏超声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部产生的声波来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检测出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心脏超声常规切面及手法操作是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的基本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

1.心脏超声常规切面心脏超声的常规切面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位置和方向:(1)心脏四腔切面:将探头放置在心脏的左下胸部,探头指向左肩胛骨尖部。

该切面可显示心脏的四个腔室,即左右心室和左右房室。

(2)心脏短轴切面:将探头放置在心脏的左下胸部,探头指向左侧腋中线。

该切面可显示心脏的四个瓣膜,即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3)心脏两腔切面:将探头放置在心脏的左下胸部,探头指向右肩胛骨尖部。

该切面可显示心脏的两个腔室,即左心房和右心室。

(4)颈动脉切面:将探头放置在颈部的左侧,探头指向下方。

该切面可显示心脏的颈动脉,以观察血液流速和心脏负荷的情况。

2.心脏超声手法操作(1)定位: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前,需要先确定心脏的位置。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扪诊找到心尖搏动点,再将探头放置在该位置上。

(2)导向:将超声探头直接放置于心尖搏动点上,并调整探头的角度和方向,使其与需要查看的切面完全重合。

(3)调节:调节超声机的参数,包括增益、深度、灵敏度等,以优化图像的质量。

同时还需调节超声探头的角度和方向,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图像信息。

(4)保存:在检查过程中,对于重要的图像或结果,可以通过超声机的图像保存功能进行记录,以备后续分析和比对。

(5)结束:检查结束后,将超声探头从患者体表上取下,并清理探头,以确保下一次使用时的清洁。

以上就是心脏超声常规切面及手法操作的基本内容,通过以上操作可以获取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对于心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超声基础(操作手法)

超声基础(操作手法)

超声基础培训一.操作手法1.体位(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正常成年人一。

二. 肝脏右叶前后径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正常成年人一。

四. 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肝左叶长径不超过。

五. 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I'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2胆总管宽度(内径)O六. 脾脏厚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

七. 脾脏长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

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正常参考值():正常成年人不超过第二节胆系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一.胆囊测量1.胆囊长径。

胆囊颈部到底部的长度。

超声波常用的操作方法

超声波常用的操作方法

超声波常用的操作方法
超声波是一种通过高频声波在物质中传播的能量,常用于医疗、工业和科学领域。

以下是超声波常用的操作方法:
1. 超声波成像:医学中常用的超声波应用之一。

通过将超声波传入人体组织或物体中,利用回波信号来生成图像。

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成像来检查人体内部的器官、血管等。

2. 超声检测:超声波在工业上常用于检测物体的内部结构和缺陷。

将超声波传入物体中,通过接收回波信号来判断物体的完整性和质量。

3. 超声波清洗: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荡作用,在液体中形成微小气泡,产生高强度的冲击力,可以更彻底地清洗物体表面和难以达到的细小缝隙,常用于清洗眼镜、首饰、水果等。

4. 超声波焊接:超声波焊接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振动能量进行焊接的方法。

它适用于塑料、玻璃、金属等材料的焊接,可实现高强度和脱硫效果。

5. 超声波涡流检测:超声波通过物体时,会产生涡流效应。

利用超声波传播的方式和涡流效应的特点可以检测金属中的缺陷、裂纹等问题。

6. 超声波仪器治疗:超声波在医学领域用于治疗肌肉、韧带和关节等问题。


过超声波的能量传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超声波时,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领域和设备来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手册,以确保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超声操作技巧(共17张PPT)

超声操作技巧(共17张PPT)

背侧 右—左侧 左—右侧
前—背侧 后—腹侧
产科羊水四象限的测量与病人的体位一致
二维超声应用价值(1)
直观显示 脏器大小 形态 内部结构 包括管道系统分布 走行 管腔内情况
实时动态观察 心脏血管 胎儿等运动或搏动 胃肠蠕动 脏器或病变随呼吸和体位改变的变化
二维超声应用价值(2)
区分实质性 液性 含气性组织 了解病变位置 大小 数目 形态 边界
呼吸运动配合
体位变换 必要时饮水 拍击
超声诊断操作技巧
全面 盲区 管状结构 分叶分段
前—腹侧 后—背侧
多切面判断 变换体位 底部及颈管
包括管道系统分布 走行 管腔内情况
必要时座位 饮水 探头尾端上或下翘 内部回声 活动度 周围组织关系
超声显示为二维切面
病灶较小 病灶位置过深 在含气空腔脏器内
测量准确 认真 彩色零线移动 扩大无倒错色彩的显示范围
内部回声 活动度 周围组织关系
判断其物理性质 以了解病灶的性质
随访药物治疗后病灶的动态变化
超声诊断常用术语
回声强度特征描述
强回声 高回声 等回声 弱回声 低回声 无回声
回声形态特征描述 点状 团块状 斑片状 带状 线状 环状
2~3mm—点状 1cm—团块状 0.5cm—斑片状
超声扫查技术
连续滑行 缓慢 匀速 不间断 扇形扫查 无 — 有 有 — 无 确定方位十字交叉扫查 加压扫查 对比扫查
血管长轴上取样 夹角尽量小 <60度
全面 占位小结合临床
右—左侧卵巢 左—右侧卵巢
纵切测量 结石钙化鉴别
超声机器的操作规范
灰阶总增益
分段增益(STC) 动态聚焦 深度范围 帧数回放 左右反转 双幅

超声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超声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超声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一、设备启动与关闭开启电源,确保仪器已正确连接电源并接地;等待仪器自检完毕,确保仪器正常启动;在操作界面上选择所需的模式和设置;完成操作后,关闭仪器并断开电源。

二、探头选择与放置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探头;检查探头表面是否清洁,如有需要,进行清洁处理;将探头放置在所需检查的部位上,确保耦合良好;根据需要调整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以便获取最佳图像。

三、参数设置与调整根据检查部位和深度选择合适的频率和功率;调整增益、动态范围、聚焦等参数,以获取最佳图像效果;根据需要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伪彩等参数;实时监测图像质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图像获取与存储在操作界面上选择所需的图像模式和帧率;按下采集键,开始获取图像;检查图像质量,如不满意可重新调整参数;在存储图像时,应标明患者信息、检查部位、检查日期等基本信息。

五、测量与计算根据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如线段、椭圆、角度等;在图像上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测量,记录数据;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相关参数,如大小、距离、角度等;记录测量结果,供诊断时参考。

六、诊断与报告根据所获取的图像和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异常情况做出判断;撰写详细的诊断报告,标明患者信息、检查部位、异常描述、建议措施等;报告应清晰、准确、完整,供临床医生参考。

七、清洁与维护定期清洁仪器表面和探头,保持清洁卫生;根据需要更换探头和消耗品,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测量准确性;遵循生产厂家提供的维护和保养指南。

八、安全注意事项确保仪器接地良好,避免触电危险;在操作过程中,避免过度压迫探头或用力摔打仪器;。

超声操作知识点总结

超声操作知识点总结

超声操作知识点总结超声技术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方法,在临床诊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超声图像清晰,可重复性好,安全性高,对人体无辐射,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

超声操作是使用超声仪器进行图像采集和诊断的关键步骤,正确的操作能够提高图像质量,提高诊断准确性。

本文将对超声操作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临床医生和超声技师提供帮助。

一、超声仪器的基本操作1. 开机与关机超声仪器的开机与关机是使用过程中最基本的操作,正确的操作可以避免损坏设备。

一般在打开电源后,要进行系统自检,确保各项功能正常后再进行操作。

关机前要注意关闭所有功能,并拔掉电源线,以免造成电路短路。

2. 屏幕操作超声仪器的屏幕操作是进行图像采集和调节的关键环节。

通常可以通过触摸屏、旋钮或按钮进行操作。

要熟悉各种功能的位置和操作方法,确保图像清晰和准确。

3. 声像记录超声图像的记录和保存是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进行正确的操作来保存图像和相关信息。

一般有内置存储和外部存储两种方式,要了解保存路径和格式,避免丢失重要信息。

4. 调节参数超声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与参数的设置有很大关系,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比如增益、深度、频率等参数的调整会影响图像的显示效果,要根据需要加以调整。

二、超声探头的使用1. 探头的选择超声探头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检查部位和病变性质进行选择,通常有线性、凸面、阵列和内窥镜等不同类型的探头可供选择。

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探头,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2. 探头的消毒超声探头作为医疗器械,需要进行定期的消毒或灭菌,以防止交叉感染。

要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步骤进行消毒,确保安全。

3. 探头的操作技巧超声探头的操作技巧对于获取清晰图像是非常重要的。

要正确使用gel涂抹在探头上,保持与皮肤的接触,调整探头角度和位置,以获得最佳的图像效果。

三、常见超声检查操作1. 腹部超声腹部超声是常见的一种超声检查方式,主要用于检查腹部器官和血管。

操作时要对患者进行膀胱充盈,避免气体干扰,正确的操作路径和技巧能够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基础培训一.操作手法1.体位(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脾脏厚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

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

第二节胆系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一.胆囊测量1.胆囊长径。

胆囊颈部到底部的长度。

在胆囊有折叠的时候,应分段测量,长径应为各段的和。

正常值:小于8cm。

2.胆囊横径:为胆囊体的最宽径。

正常值:通常小于3.5cm。

3.胆囊壁厚径:正常值:小于2.5mm。

二.胆管测量1.肝外胆管:上段与门静脉腹侧伴行,其内径小于同水平门静脉内径的l/3;下段与胰头后方(胰腺段)、下腔静脉前方下行,其内径小于8.smm。

正常胆总管内径随年龄增加,老年人可达10mm。

2.肝内胆管:位于门静脉左、右支腹侧,其内径多小于2mm。

第三节胰腺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目前关于正常胰腺的超声测值尚无统一的标准,多数作者以测量胰腺的厚度(前后径)为标准。

具体方法:一.胰头的测量1.选择切面。

胰腺长轴切面,将胰头部显示清楚;2.测量部位:在下腔静脉的前方测量,测量一般不包括钩突3.正常参考值(成人):≤2.5二.胰体的测量!.选择切面:胰腺长轴切面,将胰体部显示清楚:2.测量部位:在腹主动脉的前方垂直线进行测量。

3.正常参考值(成人):≤2.0cm三.胰尾的测量1.选择切面:胰腺长轴切面,将胰尾部显示清楚:2测量部位:在腹主动脉的左缘或脊柱左缘进行测量;3.正常参考值(成人):≤2.0cm第四节肾脏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一.肾脏长度(上下径)测量1.测量切面:肾脏冠状切面或矢状切面的最长切面。

2.测量位置:将测量游标分别放置在肾脏上下极顶端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成年、cm):男性:10.6土0.6:女性:10.4土0.6。

二.肾脏宽度(左右径)测量1.测量切面:肾门部短轴切面,或肾脏冠状切面2.测量位置:测量游标分别放置在近肾门与肾脏最宽部的两侧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成年、cm):男性:5.6土0.5;女性:5.4土0.4。

三.肾脏厚度(前后径)测量1.测量切面:肾门部短轴切面,或肾脏矢状切面。

2.测量位置:将测量游标分别放置在肾脏最厚部的两侧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成年、cm):男性:4.2土0.4:女性:4.0土0.5。

正常肾的大小有较大出入。

一般男性肾脏大于女性,左肾大于右肾。

在实际超声诊断中,并不因为肾的大小略有出入而影响其诊断结果,只有当肾脏过分巨大或缩小时才有诊断意义。

而对肾实质的厚度,尤其是肾皮质的厚度减薄意义较大。

第五节膀胱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膀胱径线和容量测量1.测量切面与部位:膀胱的最大纵断面:测量膀胱长径(上下径d1)膀胱的最大横断面:测量膀胱厚径(前后径d2)测量膀胱宽径(左右径d3)2.按容积公式计算膀胱容量:V(ml)=0.5dl·d2·d33.正常值:350~500ml注;有多种膀胱容量计算公式,各有其特长。

第六节前列腺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正常前列腺的超声测值,可因检查途径及超声仪的类型和检查位置、探测角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此介绍经腹部检查的测量方法。

一.测量切面与部位1.腹部横断面(前列腺的斜冠状断面)宽径测量(左右径):左侧边界至右侧边界的最大径。

厚径测量(前后径):前缘边界至后缘边界的最大径。

2.腹部纵断面:(前列腺的矢状断面)长径测量(上下径):上缘边界至下缘边界的最大径。

二.前列腺测量正常值为简化的平均值:长径3cm,宽径4cm,厚径2cm。

三.前列腺体积计算(V):三径乘积的半数值。

即V=l/2(L·D·W)第七节妇科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一.子宫需测量三条径线,子宫体纵径、横径及前后径。

1.子宫纵径(上下径)测量;(1)测量切面:子宫矢状切面。

需清晰显示子宫底至宫颈内口、肌层与子宫内膜前后两层对称切面。

(2)测量位置:宫体:子宫底外缘至子宫颈内口之间距离.宫颈:宫颈内口至宫颈外口之间的距离。

(3)正常值:宫体5.0土1.0cm。

宫颈2.5-3.0cm。

2.子宫体横径(左右径)测量:(1)测量切面:子宫冠状切面。

需横切子宫,于宫体中部、图像呈椭圆形最大切面时(不能在呈三角形图像处)进行测量。

(2)测量位置:通过子宫体的最大左右径。

(3)正常值:4.3土0.73cm3、子宫作前后径测量(也是测量子宫内膜前后两层外缘之间的距离):(1)测量切面:与子宫纵径测量平面相同。

(2)测量位置:与子宫纵经相垂直,测量最大前后距离。

(3)正常值:4.3士0.9Cm二.卵巢也需测量三条径线,纵径、横径及前后径。

1.测量切面:与子宫测量切面相同,进行纵径、横径及前后径的测量。

当卵巢不易辨认时,可让患者斜卧位,通过充盈的膀胱作透声窗扫查对侧的卵巢,并进行测量。

2.测量位置:通过卵巢的最大径线。

3.正常值:由于卵巢大小与年龄等因素有关,常用体积公式:长×宽×厚/2,正常应小于6ml。

成年妇的卵巢大小约4cm×3cm×1cm。

4.观察并判断有无卵泡发育及是否成熟和排卵。

第八节产科超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一.妊娠囊(GS)胎囊一般在5~6周可见。

1.测量切面:在膀胶适度充盈下,取子宫纵切面测量妊娠囊最大纵径及前后径,在子宫横切面测量最大横径。

2.测量位置:各条径线均应测量其内径二.双顶径(BPD)测量1.测量切面:于胎头横切面图,使两侧颅骨板厚度回声一致时,需清晰显示居中的脑中线、丘脑及第三脑室切面时进行测量。

2.测量位置:通过并垂直于脑中线,测量近侧颅骨板外缘至远侧颅骨板外缘内缘之间的最大距离,即胎头最大横径。

3.正常值:此径线适用于中期妊娠至足月妊娠,即12周至足月。

双顶径在孕31周前平均每周增加3mm,孕31~36周平均增长1.5mm,孕36周后平均每周增长lmm。

三.胎儿脊柱1.观察切面:沿胎头从颈椎开始纵行观察颈椎、胸椎、腰椎及骶椎。

2.观察内容:纵切面时,胎儿脊柱为两条平行排列整齐念珠状较亮光点至尾椎合拢。

侧动探头可见三条光带,中间为椎体回声。

中期妊娠时可显示脊柱全貌及生理孤度,晚期妊娠时需分段进行观察。

横切面可见由两个椎弓一个椎体的骨化中心形成的呈倒三角形的三个强光点。

四.胎心1.观察切面:目前多采用四心腔,左室长和大动脉短轴平面。

五.羊水量的测量羊水量能反映胎儿在宫内的生长状态,早中期,胎儿漂浮在羊水中,孕晚期羊水在胎儿的四周。

1.测量切面:探头垂直于腹壁平行移动,测量羊水量大深度。

2.测量位置:一般测量时,多采用垂直测量羊水的最大深度;羊水量较少时应以脐为中心将孕妇腹部分为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四个象限,测量每个区域羊水最大深度(测量区域内不能包含胎体及四肢),取其平均值。

3.正常值:无必要精确计算羊水的量,检查时只是以多、中、少来估计。

≥8cm为羊水过多,3~8cm为正常量,≤3cm为羊水过少。

六.胎盘1.观察切面:将探头垂直于腹壁移动,妊娠早期时,可探及一附着于某一侧子宫内壁的半月形弥漫细小光点,直至妊娠足月时,回声逐渐增强,并于其间可探及散在或密集的线状、片状、环状强回声或无回声区。

2.观察内容及正常范围:(1)胎盘厚度:正常厚度为2~4cm,一般不超过5cm。

(2)胎盘位置:胎盘可位于子宫壁的任何一侧。

(3)胎盘成熟度:超声检查以绒毛膜、胎盘实质及基底层回声变化来判断胎盘的成熟度,胎盘成熟度常被分为四级。

表8-1-7胎盘成熟度分级标准度级别绒毛膜板胎盘实质基底层0平直光滑线状回声均匀分布的点状回声无增强回声Ⅰ稍有波浪样线状回声散在分布的点状回声无增强回声Ⅱ明显波浪状,切迹伸入胎盘实质,未达基底层散在不均匀点状强回声线状强回声Ⅲ显着切迹伸入胎盘实质,达基底层环状强回声,散在无回声区大而融合的强回声第九节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甲状腺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一)甲状腺的厚度(前后径)及宽度(左右径)测量1.标准测量切面:在甲状腺的一系列横断面中选择甲状腺实质最厚和最宽处为标准切面,要求探头压力要尽可能轻。

2.测量位置:分别选在甲状腺最厚和最宽处的包膜高回声线边缘上。

3.正常成人参考值(cm):左右两叶厚度各为1.5~2.0cm,宽度2.0~2.5cm,峡部厚度小于0.5cm。

(二)甲状腺的长径(上下径)测量1.标准测量切面:在甲状腺的一系列纵断面中选择甲状腺实质最长处为标准切面,要求探头压力要尽可能轻。

2.测量位置:分别选在甲状腺最长处的包膜高回声线边缘上。

3.正常成人参考值(cm):左右两叶长度各为4.0~6.0cm,峡部长度1.5~2.0cm。

第十节血管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由于血管走行有长有短,同一根血管随着近心和远心,管径有粗有细,血流速度有快有慢,因此,超声测量时均要描述哪段血管、哪点测量。

现列举几条常见的外周血管的测量方法及正常参考值:一.颈动脉1.颈总动脉:正常颈总动脉血流频谱曲线形态呈三峰形,为层流频谱,收缩期有两个峰,第一峰大于第二峰,双峰间有切迹,舒张早期增速形成第三峰,三个峰均为正向频谱,舒张期全程有持续低速正向血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