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与环境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人居环境考试重点(终版)

人居环境考试重点(终版)

人居环境考试重点1.盖迪斯(1)城市——活的有机体(2)强调将“自然区域”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将城市与乡村的规划纳入同一体系中,提出区域规划理论(3)把人文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创造“生态优托邦”。

2.芒德福(1)以人为中心,强调以人的尺度为基准进行城市规划;关心新技术及“新技术群”(2)强调规划的整体性,即“区域观念”,大中小城市、城乡、人工与自然环境相结合(3)自然观,保护绿地及自然环境,为人类休闲活动提供场所3.道萨迪亚斯(重点掌握5种力量)道萨迪亚斯,希腊建筑规划学家,人类聚居学的创立者。

人类聚居学创立于迅速的城市化及其带来的环境危机的现实背景下,最终目标是建立“使居民能够幸福安全的生活”的聚居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住区作为一个整体。

协调城市、社会、政治、技术、文化五种力量建设理想的“安托邦”。

4.可持续发展定义、及其对人居环境的新要求(1)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对人居环境的新要求①向所有人提供适当住房②改善人类住区管理③促进综合提供环境基础设施和加强对水、卫生、排石和固废的管理④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能源与运输系统⑤促进灾害易发地区的人类住区规划与管理⑥促进可持续的建筑业活动⑦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促进人类住区发展5.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理念(1)“天人合一”;(2)区域规划理念;(3)土地利用;(4)城市规划;(5)城市设计;(6)园林与风景区经营;(7)可持续发展理念6.人居环境及人居环境科学概念(1)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人与自然发生联系的中介,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

其内容十分复杂,是在特定自然环境中按照特有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建设的聚居场所。

(2)人居环境科学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及其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连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其涉及领域广泛,是多学科的综合,它的研究对象是人居环境。

人口与环境 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人口与环境 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易错题【02】不会分析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原因
【要点明晰】
生态移民指原居住在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 境严重破坏地区、生 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 境条件恶劣、基本不 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 地区的人口, 搬离原 来的居住地, 在另外 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 园的人口迁移。
变式 训练
易错题【02】不会分析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原因
高考一轮复习
人口与环境
不会描述人口现状
易 错
不会分析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原因
题 理不清经济发展与人口之间的关系
人口统计图怎么读?
易错题【01】不会描述人口现状
易错题【01】不会描述人口现状
0.2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2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时间
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1992年市场经济
从收入来 1990年以前
看,这个 村子经济 对外依存
1991~1997年 1998~2009年
度非常高, 2010年至今
木材、木柴、木炭等 茶叶、笋干、山核桃等 观光旅游型农家乐 休闲养老旅游服务
体制确立。在党 的政策指导下, 发展有序的市场 经济;走共同富 裕的道路
易错题【02】不会分析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原因
生态移民:自然环境恶化导致人口搬离, 在另外的地方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
过度放牧导致那 曲草原退化。生 态移民,让草原 植被自然恢复。
易错 典题
易错题【02】不会分析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原因
俄罗斯是全球人口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 严重影响。2007年,俄罗斯政府推出了“母亲基金”(为生育第二个和更 多孩子的俄罗斯家庭提供补贴)项目。截至2021年1月1日,俄罗斯的常住 人口为1.4624亿人,比2020年1月1日的数据(1.4675亿人)减少了51万人, 创下了自2005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图示意2000~2020年俄罗斯总人口增减 情况。1.2010~2017年,俄罗斯人口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来移民迁入 B.人口出生率提高 C.延迟退休政策 D.人口死亡率降低 2.2020年俄罗斯人口增长特点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表现在( ) A.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B.城镇化问题更突出 C.人口抚养负担增大 D.经济发展速度提高

城市生态学试题

城市生态学试题

一、选择题(20×2分)1、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为标志,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实际目标A、《执行计划》B、《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C、《我们的共同未来》D、《21世纪议程》2、我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采取()的方法。

A.多变量分析B.统计分析C.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D.统计描述3、城市时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和生态环境发展与变化的焦点和结晶体。

A政治B经济C科学D文化4、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变为另一种能源后称为二次能源,下列不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电力B、石油C、煤气D、柴油5、属于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内容深度的是()。

A.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B.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C.估算分区用水量D.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E.布置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6、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两部分组成。

A湖水B地下水C降水 D 江水7、普通环境按环境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下面不属于的一类是()A、人文环境B、半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8、按照起源,可将斑块分为:()A干扰斑块B残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陆地斑块9、城市热岛效应会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特点,一般会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地区,下面热岛效应最不明显的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五指山10、城市消防站与医院建筑应保持()m以上的距离。

A.120 B.100 C.80 D.5011、在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区和农田区一般占总土地()A、10~50%B、25~30%C、10~30%D、50~60%12、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

A.职能单位B.门槛人口C.中心度D.K值13、( )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

A自然环境B原生环境 C 再生环境D人工环境14、城市土地总供给是()。

区域人口试卷(含答案解析)

区域人口试卷(含答案解析)

区域人口试卷(含答案解析)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关于区域人口的试卷,并包含了答案解析。

试卷旨在测试读者对于区域人口的相关概念和统计数据的理解。

以下是试卷的内容。

试卷
1. 区域人口是指什么?
- A. 某一城市的人口总数
- B. 某一国家的人口总数
- C. 某一特定区域的人口总数
- D. 某一家庭的人口总数
答案:C。

区域人口是指某一特定区域的人口总数,可以是城市、国家或其他地理区域。

2. 区域人口统计数据可以用来做什么?
- A. 分析人口增长趋势
- B. 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C. 制定政府人口政策
- D. 以上所有答案
答案:D。

区域人口统计数据可以用于分析人口增长趋势、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定政府人口政策等。

3. 人口密度是指什么?
- A. 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 B. 人口增长率
- C. 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例
- D. 特定区域的人均收入
答案:A。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通常以平方千米或平方英里为单位。

答案解析
1. 正确答案为C。

区域人口是指某一特定区域的人口总数,例如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的人口总数。

2. 正确答案为D。

区域人口统计数据可以用于分析人口增长趋势、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定政府人口政策等。

3. 正确答案为A。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通常以平方千米或平方英里为单位。

以上是试卷的内容和答案解析。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城市规划考试试卷和答案

城市规划考试试卷和答案

一.名词解释:雅典宪章都市性质都市规划都市人口都市绿地都市用地区划都市用地热岛效应都市空间系统三类用地都市景观规划对外交通用地居住用地都市公共中心都市总体布局都市开敞空间分质给水系统居住小区住宅群体空间组合干道网密度都市用地选择都市设计都市更新二.问答:1.“雅典宪章”对都市规划目旳旳界定。

2.都市规划旳主线社会作用(意义)和基本任务。

3.都市规划工作旳特点。

4.编制都市规划应遵照旳原则。

5.都市用地旳属性。

6.对都市用地自然环境条件分析旳内容。

7.进行用地评估时要注意哪些原因? 8.都市用地选择旳影响原因。

9.工业用地旳详细规定是什么? 10.居住用地构成旳内容。

11.公共设施分布规划旳规定。

12.都市绿地旳功能和作用。

13.都市道路系统布置旳基本规定。

14.都市对外交通规划旳基本原则如下:15.山区都市布局旳形式及其特点。

16.水源选择要考虑旳原因。

17.都市管线工程旳分类。

18.都市用地竖向规划工作旳基本内容。

19.居住区规划旳重要内容。

20.合理、选择住宅类型应考虑旳原因。

21.居住区绿地规划旳基本规定。

22.都市广场旳类型和广场规划设计旳重要内容。

23.都市规划法规体系旳内容。

24.都市设计旳内容和类型。

三.填空:交易场所1.从中文字义看,城一种防御性构筑物,市是交易场所。

2.都市化可简朴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旳都市转化旳现象及过程。

3.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制定了一种都市规划大纲,该大纲集中地反应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旳观点,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4.雅典宪章认为都市规划旳目旳在于综合都市四项基本功能生活、工作、休息和交通。

5.1978年12月秘鲁旳利马集会后刊登旳马丘比丘宣言,提出了都市急剧发展中怎样愈加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怎样处理都市与周围地区旳关系,提出了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旳友好旳问题。

6.都市规划学科老式上包括都市研究、都市规划和都市设计三部分内容。

城市生活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城市生活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城市生活面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相比,以下哪项不是城市生活的特点?A. 人口密度大B. 交通拥堵C. 亲近自然D. 经济活动集中答案:C2. 城市化进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A. 环境污染B. 资源短缺C. 人口增长D. 社会安全问题答案:C二、填空题1.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______向______集中的过程。

答案:乡村城市2. 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人口密度大车辆数量多三、简答题1. 简述城市生活的优点。

答案:城市生活的优点包括:经济机会多,就业选择广泛;教育资源丰富,医疗设施先进;文化娱乐活动多样,生活丰富多彩;交通便利,信息流通快。

2. 阐述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答案: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由于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增多;水污染,由于城市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不当;噪音污染,由于交通和建筑施工活动;生态破坏,由于城市扩张导致绿地减少。

四、论述题1. 论述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答案:要平衡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和居住区;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减少私家车使用;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执行环保法规;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绿色生活方式。

2. 分析城市化对个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答案:城市化对个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改善了教育和医疗条件,丰富了文化娱乐活动,提高了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城市化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成本上升等问题,可能降低生活质量。

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城市化与生活质量的协调发展。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是指()A.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物总数B.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男性总数C.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总数D.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人口总数答案:C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A. 气候条件B. 经济发展水平C. 政府政策D. 地形地势答案:C3. 以下哪个国家人口最多?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巴西答案:A4.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人口增长的驱动力?A. 自然增长B. 家庭计划生育C. 城市化D. 移民答案:B5. 以下哪个国家属于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A. 日本B. 巴西C. 印度D. 埃及答案:A二、判断题1. 人口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答案:正确2.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答案:正确3. 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城市向农村流动的过程。

()答案:错误4.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

()答案:正确5. 人口增长速度在未来几十年内将继续加快。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解释人口密度的概念,并说明如何计算人口密度。

答案:人口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用于描述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稠密程度。

计算人口密度的公式为:人口密度 = 人口总数 / 地区面积。

通常以平方千米或平方英里作为地区面积的单位。

2. 列举三个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并进行简要说明。

答案: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势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影响着农业生产能力和生活条件,较好的气候条件通常会吸引更多的人口居住。

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发展程度,发达地区通常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

地形地势对农业生产和交通线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地势较低、交通便利的地区一般人口较多。

3. 解释人口迁移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答案:人口迁移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就业机会、教育资源、生活环境等。

例如,某个地区的工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前往寻找工作机会,这是一种经济驱动的人口迁移。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强调专家、官方和群众参与规划是现代城市生态设计方法的()。

(1.0分)1.0分•A、公众识别••B、广泛合作••C、创造性设想••D、交换观点•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2我国现存的广场的共性特征不包括()。

(1.0分)1.0分•A、低头是铺装••B、平视见喷泉••C、仰脸看雕塑••D、中轴不对称•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3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标准主要考量()个方面。

(1.0分)1.0分•A、6••B、7••C、8••D、9•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4居住小区绿化的原则中,()强调重视小区环境的文化内涵。

(1.0分)1.0分•A、实用性••B、独特性••C、经济性••D、艺术观赏性•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5城市社会区分析规划方法中,以解决如社会系统等这类大系统的模拟问题为特色的数学分析法是()。

(1.0分)1.0分•A、多目标规划法••B、泛目标生态规划••C、灵敏度模型••D、系统共力学方法•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6游憩空间定额法提出,城市绿底的人均规划指标不低于没人()平方米。

(1.0分)1.0分•A、3••B、6••C、9•12•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7城市化水平计算的是()。

(1.0分)1.0分•A、城市面积占总国土面积比重••B、城市面积与农村面积之比••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D、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之比•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8下列不属于城市化标志的是()。

(1.0分)1.0分城市规模的扩大••B、城市基础建设提升••C、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D、城市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9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一般不采用()的研究方法。

(1.0分)1.0分•A、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B、统计资料和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C、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资料相结合••D、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0城市水环境是一个城市所处的地球表层的空间中水圈的()的总称。

人口学考试试题

人口学考试试题

人口学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世界人口达到 10 亿的时间是()A 1804 年B 1927 年C 1960 年D 1987 年2、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 出生率的下降C 死亡率的下降D 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3、人口年龄结构类型中,老年人口比重在 7%以下的是()A 年轻型B 成年型C 老年型D 都不是4、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A 国际人口迁移B 国内人口迁移C 自发迁移D 有组织迁移5、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 资源B 科技水平C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D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6、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低—高”模式的是()A 英国B 日本C 印度D 德国7、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A 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B 人口的出生和死亡C 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D 人口的性别结构变化8、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一般为()A 1 月 1 日 0 时B 7 月 1 日 0 时C 11 月 1 日 0 时D 12 月 31 日 24 时9、人口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 遗传因素B 社会环境C 经济发展水平D 教育水平10、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不包括()A 劳动力短缺B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 国防兵源不足D 人口增长过快二、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A 政策B 经济C 文化D 宗教E 自然环境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有()A 提供劳动力B 促进经济发展C 增加公共设施负担D 加剧环境压力E 促进文化交流3、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包括()A 年轻型B 成年型C 老年型D 稳定型E 增长型4、衡量人口身体素质的指标有()A 婴儿死亡率B 平均预期寿命C 人口文化素质D 青少年身体发育指标E 人口思想道德素质5、人口政策的作用有()A 调节人口数量B 提高人口素质C 优化人口结构D 促进人口合理分布E 保障人口安全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人口迁移的原因。

高二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人口分布特点主要是A.东部少西部多B.平原少山区多C.河谷少沿海多D.低纬少高纬多【答案】B【解析】读图中人口的分布可知:人口的分布南北差异大,北部地处高纬气候寒冷,所以沿海、平原地区人口稀少,而南部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所以南部山区人口也较多。

故选B。

【2】甲市是俄罗斯第三大城市,该市兴起并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势平坦,人口稠密B.鄂毕河水力资源的开发C.自然资源的大规模采掘D.交通运输线路的修建【答案】C【解析】甲城市为新西伯利亚,附近地区煤、石油资源丰富,所以该城市的兴起是因自然资源的大规模的开发而兴起的。

故选C。

【考点】人口分布、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对外开放程度C.生活消费水平D.资源【答案】D【解析】由于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总量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而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都是通过影响资源的开发与消耗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故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个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关系及相互关系即可判断。

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3.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完成问题。

【1】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是指我国的A.合理人口容量B.环境承载力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7亿”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即为人口合理容量。

【2】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状况B.人口的精神文化消费C.科技水平D.人口的物质生活消费【答案】A【解析】资源是制约人口环境容量的首要因素。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26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26

题组一(福建省莆田市201O 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查)下图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 C .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 D .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2.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A .四川B .贵州C .安徽D .浙江 答案 1.A 2.D(河北省邯郸市春晖中学2010届高三寒假检测试题) 图2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 .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C .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D .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4.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可能相符合的国家是( )A .尼日利亚B .韩国C .中国D .美国 答案 3.B 4.A(福建省三明市市区三校2010届高三联考)18-20岁是高考适龄人口,从2000年至2008年,全国高考适龄人口持续增加,2009年是中国高考的转折年。

图6为2000年和2009年图210岁至20岁广东省和山东省的人口金字塔图。

据图回答第5题。

5.下列有关广东和山东两省高考适龄人口叙述正确的是A .广东省2000年的高考适龄人口总数小于山东省2000年的高考适龄人口总数B .2000年和2009年相比,山东省高考适龄人口下降最多的是19岁的高考适龄人口C .广东省2013年高考适龄人口总数将出现大幅度下降D .2009年以后几年山东省高考适龄人口数递减速度快于广东省 答案 D(辽宁省沈阳二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表为某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6—7题。

6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个地区中,人产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 6. A 7.B(河南省濮阳市2010届高三一模)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高一地理人口与城市化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人口与城市化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人口与城市化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A. 印度B. 中国C. 美国D. 巴西答案:B. 中国2. 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A. 工业化进程B. 农业发展C. 自然灾害D. 土地资源答案:A. 工业化进程3. 下列哪个国家具有世界最高的城市化水平?A. 德国B. 美国D. 中国答案:C. 日本4. 城市化率可以通过下列哪项指标来衡量?A. 人口数量B. 人口密度C.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D. 城市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答案:C.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A. 经济发展B. 农村人口减少C. 交通便利D. 政府政策支持答案:B. 农村人口减少第二部分:填空题1. 截至2020年,全球人口数量超过___________亿人。

2. 城市化率高于70%的国家有:___日本___,___荷兰___,___比利时___。

答案:日本,荷兰,比利时3. 城市化过程中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

答案:可持续发展4.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包括_________环境污染_________。

答案:环境污染5. 中国城市化率在______发展中国家______中处于较高水平。

答案:发展中国家第三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其次,城市化为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居民的就业状况和生活水平。

此外,城市化也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2. 城市化可能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请列举两个并进行简要说明。

答案:城市化可能面临以下挑战和问题:首先,城市过度拥挤可能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其次,城市化加剧了城市贫富差距,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另外,快速城市化也会对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造成压力,可能导致资源匮乏和生态破坏。

初一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以下哪个因素不影响人口分布?A. 水资源分配情况B. 土地利用状况C. 经济发展水平D. 政治制度答案:D. 政治制度2. 以下哪个是人口迁移的原因?A. 民族语言差异B. 环境污染C. 卫生设施改善D. 学校质量提高答案:B. 环境污染3. 下列关于城市和农村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城市环境更好B. 农村交通更便利C. 农村医疗条件更好D. 城市污染更严重答案:A. 城市环境更好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写“对”,错误的写“错”。

1.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对)2. 人口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的影响。

(错)3. 人口迁移指的是人口从城市向农村的流动。

(错)4. 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大多低于城市地区。

(对)5. 城市的建设对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对)答案:1. (对) 2. (错) 3. (错) 4. (对) 5. (对)三、简答题请简述以下问题:1. 什么是人口密度?答: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人口数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的集中程度。

2. 请列举三个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

答:山脉、河流和湖泊、海洋。

3. 请简述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答:城市化进程加快会引起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寻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这会导致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同时引发一系列城市交通、环境和社会问题。

四、综合题请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以下问题,并给出你的观点。

问题:我国人口分布呈现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观点:我国人口分布呈现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城市多农村少的特点。

分析原因:1. 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地区;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分布较为稀疏。

2. 地形地貌因素:中国地处亚洲东部,东部地形较为平坦,适合发展农业和城市建设,吸引了更多人口定居;而西部地形复杂,地势高山丘陵较多,限制了人口聚集。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21 含答案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21 含答案

微专题21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

城市化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b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形成及解决措施2.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3。

城市化特点(1)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bb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d5。

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c6。

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我国城市发展趋势b城市区位7。

城市区位分析(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cb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1.城市化(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具体差异见下表: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原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及原因题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②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等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位)场紧张等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等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等(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2.城市区位因素b级方法技巧城市化进程和特点的分析①根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②根据城市面积、范围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③根据不同区域类型(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判断城市化进程和特点;④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⑤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人口与环境考试试题

人口与环境考试试题

人口与环境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以下哪个方面最直接的?A. 水资源的消耗B. 大气污染C. 土壤退化D.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2. 下列哪个国家属于人口过剩的国家?A. 日本B. 瑞典C. 巴西D. 澳大利亚3. 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高出生率B. 高死亡率C. 移民D. 高就业率4. 根据统计数据,以下哪个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是最快的?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北美洲5.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是以下哪个方面最显著的?A. 能源消耗的减少B. 医疗资源的压力C. 种植农作物的减少D. 环境容量的扩大第二部分:问答题1. 请解释人口爆炸的概念,并描述其对环境的影响。

2. 请列举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3.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如何将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4. 请解释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挑战。

5.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请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根据你对人口与环境问题的理解,综合前述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内容,以及你个人的观点,论述以下问题: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论述要点: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自然资源的消耗、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

2. 人口过剩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挑战。

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4. 如何平衡人口增长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政府、企业和个人在人口与环境问题上的责任与作用。

结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人口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仅为演示所用,实际文章应根据题目内容作出适当调整和补充。

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习题集

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习题集

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习题集一、选择题1. 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是: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巴西2. 下列哪个国家人口数量最少?A. 俄罗斯B. 加拿大C. 韩国D. 南非3. 城市化是指:A.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B. 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的过程C. 城市人口比例超过农村的程度D. 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持平的状态4. 以下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A. 人口迁移可以改变城市人口规模和结构B. 人口迁移可以造成城市化进程加快或减缓C. 人口迁移只发生在发展中国家D. 人口迁移可以导致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5. 下列哪个国际机构负责统计和发布全球人口数据?A. 联合国B. 世界银行C. 世界贸易组织D. 健康组织二、填空题1.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人口数量,通常以_________作为计算基准。

2.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作用。

3. 人口迁移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迁移。

4. 城市化不仅是人口向城市转移,也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5. 城市化进程中的_________问题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的住房、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紧张。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 简要描述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

3. 分析城市化对农村地区的影响。

四、论述题请以城市化为主题,探讨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以上是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习题集的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题目要求,积极思考并完成相应的题目。

通过对这些练习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地理学科的理解与掌握。

祝各位同学学业进步!。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试题及答案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试题及答案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试题及答案本文档是关于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的试题及答案的详细介绍。

以下是试题及答案的内容:试题一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什么是人口迁移?答案: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两种。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两种。

试题二问题:人口迁移可以带来哪些好处?:人口迁移可以带来哪些好处?答案:人口迁移可以促进城市化进程,带来以下好处::人口迁移可以促进城市化进程,带来以下好处:- 人口流动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缓解人口压力过大的地区;- 人口迁移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机会;- 人口迁移可以促进文化和人才的交流,促进社会进步。

试题三问题:人口迁移可能带来哪些问题?:人口迁移可能带来哪些问题?答案:人口迁移可能带来以下问题::人口迁移可能带来以下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源短缺问题;- 城市人口过多可能导致社会服务设施不足;- 城市扩张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试题四问题:如何解决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如何解决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答案:为了解决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为了解决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保证资源合理分配;-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提高就业机会;- 提升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推行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生态。

以上是关于人口迁移与城市化试题及答案的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讲人口迁移含解析鲁教版

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讲人口迁移含解析鲁教版

第2讲人口迁移[基础练]2019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

“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如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②老年人收入不断地提高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2.“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带来的影响是()A.环境负担加重B.加剧节假日用工荒C.房租价格上涨D.拉动春节旅游消费解析:第1题,材料信息“反向春运”是年轻人将父母和子女接到城里过年。

这得益于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城乡基础设施的完善,①③④正确。

第2题,“反向春运”是人口流动的短期行为,不会造成城市环境负担加重,A错误。

“反向春运”能够保证劳动者留在城市坚守岗位,缓解用工荒,B 错误。

老人和小孩到城里过年对房租价格基本无影响,C错误。

春节假期子女往往会陪父母参加一些旅游活动,D正确。

答案:1。

A2。

D网购收货地址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流的迁徙状况。

下图示意淘宝网推出的2013年与2012年人口净流入对比。

据此完成3~4题.3.下列省级行政区中,由2012年的人口净流入转变成2013年的人口净流出的是()A.江苏B.广东C.湖南D.重庆4.图中安徽人口流动方向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接纳沿海企业迁入D.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重庆由2012年的人口净流入转变成2013年的人口净流出。

选D。

第4题,安徽2012年是人口净流出,2013年是人口净流入。

主要是因为安徽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且劳动力成本和地价等因素都比东部沿海地区低,承接了大量的沿海地区企业迁入,劳动力需求增大。

答案:3.D 4.C(2020·四川四联)下图示意“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轮复习检测六(城市、人口与环境)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对大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A 、煤烟、粉尘B 、工业废水C 、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D 、酸雨2A C 、华盛顿、东京、巴西利亚、莫斯科D 、莫斯科、巴黎、华盛顿、孟买 3、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素质不高B 、科学技术水平不高C 、城市建设经验不足D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4、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工业布局和城市人口分布的重要措施是 A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 B 、合理发展中等城市 C 、合理建设小城市 D 、积极建设新型乡镇5A 、加尔各答、墨西哥城、纽约、伦敦B 、墨西哥城、纽约、加尔各答、伦敦C 、墨西哥城、加尔各答、纽约、伦敦D 、伦敦、纽约、加尔各答、墨西哥城 6、下列城市中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分开的是①巴西利亚 ②华盛顿 ③堪培拉 ④伊斯兰堡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7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①8、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原因是 A 、那里地价比较便宜 B 、那里环境条件比较好 C 、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 D 、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作区 9、以下关于商业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商业区占城市用地总面积的大部分B 、从形态上看,大多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C 、从地域分布上看,商业区一般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D 、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 10、城市合理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A 、为保证城市居民居住更方便B 、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C 、为节省城市建设的投资D 、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 11、下列有关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封建社会,城市的地域结构主要服从于统治权力的需要 B 、进入工业社会后,城市的地域结构主要由资本和市场来决定 C 、未来城市的地域结构的发展趋势是以人为中心 D 、“花园城市”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外围为居住区和工业区 12、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从总体上看有以下特点A 、它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B 、工业区不断向市中心迁移C 、在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和低级工业区D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3~15题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的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

13、有关我国人口发展的预测,正确的是A 、如果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劳动者数量就会严重不足B 、按目前人口政策,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会继续下降C 、我国人口死亡率会逐年下降D 、人口老龄化会逐渐减缓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为了防止劳动者数量不足,我国在现阶段应该暂时不实行计划生育城市人口比重①② ③ 人口/百万B、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越好C、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什么水平上,是由国家政策和法令决定的D、人口的发展对社会起促进和延缓作用15、人口如果发展过快,带来的社会后果是A、劳动力充足B、促进经济发展C、人丁兴旺,促进生活水平提高D、影响社会安定和生活水平提高16、对研究环境人口容量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这并不排除一定历史阶段内,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B、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是人类协调人口与环境、人口与资源之间关系的一个相对依据C、有助于人类认清超过环境人口容量可能带来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D、由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故研究的意义不大原生地理环境(主要指地形、湿度、降水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着人口数量的变化及人口素质。

据此回答17~19题17、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A、黄土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恒河平原18、我国“黑河—腾冲”以西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3%,人口只占6.3%。

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西部地区气候干燥,有大面积干旱区,生态脆弱B、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C、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D、人口的出生率低,人口迁出量大19、土壤中缺乏人体需要的某些元素,或者某些元素过多,都可以产生地方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中硒丰富—克山病B、环境中汞缺乏—克山病C、环境中碘异常—甲状腺肿大D、环境中钙过剩—软骨病20、符合北半球、发达国家、人口超过一亿三个条件的国家,正确的一组是A、美国、法国、印度B、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C、巴西、中国、日本D、美国、俄罗斯、日本(二)双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根据材料回答21~24题:材料一:伦敦原有“雾都”之称,1952年该市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酸雾事件,导致4000人死亡。

近年由于政府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市区内使用,空气质量大为提高,雾日已不多见。

材料二:在一些西方大城市里,由于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事业的发展,一些大城市每天有几百万人次做“钟摆式”移动,如伦敦老城区白天人数达100多万,夜间只有十几万。

材料三:近几年昆明市投资100个亿治理滇池,抽取湖底淤泥,打捞湖面藻类,并对附近排放污水的300多家企业实行并转关停,使滇池逐步重现碧水风姿。

21、在英国各城市中,伦敦“雾都”形成的原因有A、距离海洋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B、地形闭塞,不利气流扩散C、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使用煤、石油为燃料,导致空气中煤烟、粉尘等增多D、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22、我国某市有两家大型有色金属冶炼厂,今年该市也多次发生酸雾事件,从城市发展角度,该市准备采取的一些措施中较合理的是A、对金属冶炼厂实行关停并转B、缩小工厂规模,控制废气排放量C、增加化学设备,通过化学手段消除废气中的SO2D、在有色金属冶炼厂附近办硫酸厂,回收利用废气中的SO223、下列关于滇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滇池附近工厂纷纷建设污水处理场,牺牲了经济效益换来了社会效益B、滇池治理前鱼类逐年减少,主要是水中有机物含量过高所致C、滇池治理前湖水含氧量比治理后多D、治理滇池过程中,抽取淤泥是为了减少湖中植物营养物,控制藻类生物生长24、从伦敦老城人口白天和夜间变化,反映了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出现的新趋势是A、分散城市职能B、郊区城市化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进行合理规划,市区为第二、第三产业区,郊区为居民住宅区25、影响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经济因素有A、土地的付租能力B、付租人收入的高低C、地区知名度的大小D、通达度的优劣26、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的结果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D、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阅读资料,据此回答27~29题:材料一:20051月6日零时02分,随着一声男婴的啼哭,中国内地第13亿名小公民在北京市妇产医院诞生,当日被确定为我国十三亿人口日。

材料二:国家人口计生委数据统计,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升高到119.92﹕100,与正常值106﹕100相比有严重的偏离。

材料三:专家称,中国人口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10年就有1个亿的新增人口,这样推测再过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极限。

27、有关我国人口目前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B、人口基数大,新增加人口多C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较低D 、属于人口再生产传统型 28、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是A 、传统观念的影响B 、医疗技术手段的提高C 、生活水平的提高D 、人为控制遗传基因 29、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会导致A 、人均收入逐年降低B 、大量人口移民国外C 、生态破坏,环境质量下降D 、人口老龄化问题 30、我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该 A 、 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以减轻东部的环境压力 B 、 在西部大范围垦荒,兴建大型商品粮基地 C 、 加速开发西部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并向东部输送 D 、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选择题答案 姓名 总分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出居民与绿地间的空气对流运动(2现象。

清洁的空气由 流向。

居民区的空气湿度 ,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 ,从而改善了局部小气候。

(3)如果在居民区与公路间建绿地,绿地还具有 、 、 、 等作用。

(4)如果在居民区与公路间建绿地,绿地可发挥 、 等作用。

32、读“东京市区域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目前,东京已成为10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且老城区人口过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解决的具体措施是A ,B 。

(2)老城区时有酸雾发生,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这里的酸雨可能移动的方向是 和 方向。

(3引起鱼类大量死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33(1)影响该城市人口变动的最直接因素是 。

(2)在A —I。

(3)简要说明该城市在城市化过程 中出现的现象 。

(4)在图中绘出一条曲线,以示意 A 地人口日变化情况。

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某地距电视塔图上距离为 2㎝,则实际距离为 千米。

(2)为保证城市用水,欲修水库 请在图上用“Ⅱ”画出坝址所在 的位置。

(3)现欲建火电厂、印染厂、面包加工厂、休闲疗养院,请在①~⑤处加以选择:火电厂居民区 绿地○ 已建成的街区准备发展地区 卫星城发展地主要城市 5 -5 -5 10 -10 15 -15 ·F G 5 10 15 25 20 自然增长率 人口迁移差额率 · · · · · · · · AB C D E H I 老城区 市区 郊区 高速公路 卫星城0 6 12 18 24时 电视塔比例尺1﹕300000 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示意图在 ;印染厂在 ;面包加工厂在 ;疗养院在 。

(4)在A 、B 、C 、D 处选择适当位置建设综合仓库和商贸大厦:综合仓库宜建在 处,商贸大厦宜选建在 处。

35、阅读关于非洲的有关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由于奴隶三角贸易,非洲大陆的1200万~3000万奴隶被贩卖到国外,整个非洲大陆因奴隶贸易而损失的人口至少有1亿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洲大多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人口增长出现了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

目前世界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而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居世界首位,有些国家超过了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