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学讲义

合集下载

地缘政治学导论第八章 地缘文化理论和国家文化安全-文档资料

地缘政治学导论第八章 地缘文化理论和国家文化安全-文档资料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三节 文化安全与文化战略 1.当代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战略 加拿大的选择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 美国坚持一种“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
与美国采取完全不同文化姿态的发达国家是法国。
日本和韩国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都提出了“文化立 国”的战略。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三节 文化安全与文化战略 2.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战略
“地缘文化”其实就是指同一空间区域内的社会 群体因受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共同 内容和特殊特征的文化系统。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 地缘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地缘文化的概念
两个方面的区分:
(1)地域文化是具有强烈的“区域特征”和明显 “地方特色”的社会文化系统。 (2)地缘文化虽也有地域性特征,但它是强调“相 互关系冲突论”的质疑
第一,对文明是否能成为国际冲突的主体的质疑。 第二,对过于强调文明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忽视文 明融合的质疑。 第三,对过于强调文明冲突而忽视利益冲突的质疑。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二节 地缘文化的冲突理论与合作理论
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1.国际文化合作的一般理论分析 (1)特定的行为主体。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地缘政治学导论
刘从德 主编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八章 地缘文化理论与 国家文化安全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重点问题
地缘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地缘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文明冲突理论和文化合作理论 文化战略在当今世界的体现 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 地缘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1)保护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2)加强对外来信息和文化制品的监督和管理。 (3)实施民族文化创新战略。 (4)重视文化与科技的结合。 (5)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制定新的文化协定。

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

•第一题马汉海权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美国的影响•海权论的核心概念——制海权•所谓制海权(sea power)——一个国家控制航海的能力。

“伟大的公路”:•制海权是争霸世界的关键,谁控制了海洋,特别是世界上具有战略意义的海道和海峡,从而取得海权,谁就会成为世界大国。

一战中德奥匈的失败就是例子。

••1、一、海权的必要条件•1.优越的地理位置——一个国家想要发展海权,首先它必须在地理上便于进入世界的海洋。

•2.国家的自然结构合理,其中包括合理的生产结构和优良的海港。

•3.适当领土范围——一个国家领土范围的大小对发展海权至关重要。

•4.拥有众多的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口——要想建立一只持久的海上力量,必须有同海岸线长度成正比的充足的人口分布。

•就人口而言,这并非仅仅是指纯粹的总数,而是指从事于海洋事业的人口数量,或者至少能够迅速为航海业所使用且从事海洋物质生产的人口数量。

这些必须加以计算。

•5.对于海洋利益有渴求的民族特性——人口众多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人口的活力和素质。

建立一只强大的海上力量不单是靠一些人的意愿,关键还在于全体公民对海上商业利益的渴望和需求,他们必须以追逐有利可图的海外商业贸易。

•6.政府性质——即政府发展海上力量的决心,亦即整个民族的文化取向问题。

•二、获得海权的充分条件•认为海上贸易是致富的重要途经,是民族繁荣和强盛的主要因素,因此任何一个大国都要有自己的海上活动自由,控制海洋。

而控制海洋的前提是国家要拥有足够的商品进行海上贸易,拥有足够的商务船只和基地,拥有足以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强大海军。

•1.一个国家国内的生产力水平,必须要不断扩大生产可供对外贸易的产品。

•海上权力真正建立在和平与广泛的商业基础上,所有的人都寻求收获并且或多或少地追逐金钱。

然而,寻找收益的方式却会对居住于一国之内民众的历史与商业运气造成显著的影响。

•2.拥有进行海外贸易的大规模的船只。

•3.必须有一支海上武装力量——海军来保护海外基地和殖民地与本国基地间的交通线。

第1讲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安全利益

第1讲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安全利益
并且提出:海上强国的优势在哥伦布时代曾经大于陆上强国,那以后陆上 强国逐渐占了上风,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
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他相信,位于欧亚陆块和北冰洋水系的广大
区域是“世界政治的枢纽”和“心脏带”。世界可以划分为几个大岛,欧 亚非、南北美、澳洲,其中欧亚非为世界岛,在世界岛上居于顶端部分的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报告
在中国疆域的外围,是众多的周边国家,按地域划分大致可分为东北 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及俄罗斯四大区域。从安全层次上看,周边 地区构成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大国的缓冲地带。
中国安全利益的第四个层次是战略边疆。所谓战略边疆是指国力, 影响实际能够延伸或达到的区域。 在中国的四个安全层次中,周边地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 东北亚和东南亚,历来是中国与外部大国之间的缓冲区。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报告
二、安全观念的变化和国家安全的判断
(一)关于安全的概念
(二)两种不同的安全观
(三)国家安全的判断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报告
(一)关于安全的概念
安全概念也可以理解为: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的状况。
(二)两种不同的安全观
传统安全一般指一些传统意义上的“高级政治安全问题”,如国防问题、领 土纠纷、主权问题、国家之间的军事态势等。
边界作用的下降和主权意识的淡化,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界限越来
越模糊,很多全球性问题以及各国国内的一些矛盾已经不能用传统的 治理办法和思路加以解决。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报告
(三)国家安全的判断 国家安全就是国家不存在危险或不存在对国家的威胁。 1、主、客观安全与现实威胁、潜在威胁 主观上,国家是否安全,要看对相关国家之间是否信任,是否有恐惧 感。 客观上,既要看国家的国际环境,也要看国家的国内环境。国际环境包 括国家的地缘因素、国力对比因素以及相关国家的政策取向等。

地缘政治学缘起&地缘政治格局

地缘政治学缘起&地缘政治格局

随着人类对地缘认识的加深和研究的深 入,产生了地缘政治学。
三 地缘政治概述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地缘政治是“关于国际政治中地理位臵对各国政治相互关 系如何发生影响的分析研究。地缘政治指出某些因素对决 定国家政策的重要性,诸如在获得国家利用,控制海上交 通线,据有战略要地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
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的一个部分,它根据各种地理要 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地区范围的战 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学把地缘因素视 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荷兰
• 16世纪晚期通过尼德兰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 家. • 17世纪荷兰通过殖民争霸和扩张占领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 通过海外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荷兰人被称为”海上马车 夫” . • 17世纪的荷兰成为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庞大 的商业帝国. • 衰落的原因: 17世纪中后期,在三次英荷战争中,商业资本占主导地位的 荷兰被工业资本占主导地位的英国打败后逐步走向衰落.
契伦:把国家解释为“领土、国土、版图 或者最具有特征的领域的具体地域”,空 间被看做是国家成功的关键。
豪斯霍弗:坚信国家的位置和领土特性是 决定国家命运的主要条件。
早期地缘政治理论的共同点
研究范围 以国家为研究 对象,主要从 国家层面来研 究政治与地理 二者之间的关 系。
核心内容 强调地理要素 对国家发展有 极大的限制作 用,特别强调 国家领土及区 位特点作用
2
核心内容
3
研究方法
小结
早期和发展时期 的地缘政治研究 具有明显的服务 于国家的特性, 助长强国的霸权 争夺,随着两 次世界大战的影 响,地缘政治研 究开始发生转变

地缘政治理论PPT课件

地缘政治理论PPT课件

荣。
2021/3/9
授课:XXX
11
※二、近现代地缘政治理论的成熟与发展
(三)地缘战略理论流派 1.[美]阿尔弗德雷·马汉的“海权论” 2.[英]哈尔福德·麦金德的“陆权论” 3.[德]卡尔·豪斯浩弗的“生存空间论” 4.[美]斯派克曼的“边缘地带说”
2021/3/9
授课:XXX
12
※二、近现代地缘政治理论的成熟与发展 (三)地缘战略理论流派
哪一学术领域?
2021/3/9
授课:XXX
19
谢谢大家!
2021/3/9
授课:XXX
20
刚才的发言,如 有不当之处请多指
正。谢谢大家!
2021/3/9
21
(一)[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朴素的地缘政治思想 1.临近海洋地区有利于商业和贸易活动:商贸发
达,实力雄厚。 2.温和的气候有利于国家特性、人类活力和智慧
的发展。
[古罗马]斯特里波→“欧洲中心论”
2021/3/9
授课:XXX
8
一、地缘政治思想的理论渊薮
(二)[法]让·布丹的地理环境论 1.山岳地区的国民:向往自由、民主。 2.沿海地区的国民:长于商贸。 3.生活在土地肥沃的平原地区的国民:因幸福
来得容易,往往耽于安逸,不思进取。 4.贫瘠地区的国民:辛勤劳作,有忧患意识,
能高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弥补自然 资源的不足。
2021/3/9
授课:XXX
9
※二、近现代地缘政治理论的成熟与发展
(一)[德]弗里德里克·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论
《国家领土成长规律》
国家有机体论
《政治地理学》
1.内部和谐
2.生存空间理论
2、王家福 著:《国际战略学》,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

地缘政治学-PPT课件

地缘政治学-PPT课件

至于著名的诸葛亮《隆中对》,实际已经是古 代中国的地缘战略角度设计政治发展的一篇杰 作。司马迁在《史记》中,总结秦汉重大战役 时,从战略上讨论了秦地“山河百二”可以 “一丸”于函谷关堵塞封闭之。他认为中原则 是四战之地,故为兵家所必争。又总结历史提 出了在中国作事(取天下)往往始于东南,而 收功于西北的地缘战略思想(20世纪中国革命 战争再次印证这一观点)。这些观点,均显示 了司马迁具有把地理形势与历史、政治形势相 结合,作通盘思考审度的深刻地缘战略眼光。
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实行和调整改 革、开放政策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判断和把握 自身最大、最现实的政治、经济战略利益?如 何粉碎敌对外部力量围困、孤立、阻滞和通过 和平演变瓦解中国的阴谋?对这些具有战略意 义的问题的思考,需要密切考虑地理与政治、 经济力量的组合,也需要深刻了解、研究敌对 外部势力措以构思其战略和政策的理论基础。
现代的地线战略理论,其创立者,公认是英国新地理学 家哈· 麦金德。美国学者唐斯在其名著《改变近代历史的 16本书》中,认为麦金德的《历史的地理枢纽》与达尔 文的进化论、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理论、马克思的资 本主义经济制度批评等16种著名学说类似,都是深刻影 响和改变了近、现代世界形势的重要思想理论。唐斯说: “麦金德的这篇论文……引发了一系列新的观念,使得 全世界的军事、政治家以及经济、地理和历史学家们的 思路为之一新,产生了强大的震撼。” 最近,我购到了这本世界名著的中译本(商务1985 版)。披读一过,精义珠多。深感的确值得向国人,特 别是关心中国在当代及未来世界中所处战略形势的人, 做一推荐。
由此一心脏地带出发,东进可以控制中国、日本;南 下可到伊朗、印度和中南半岛(东南亚);进而越过 阿拉伯半岛可以进入非洲大陆;西向可以控制西欧山 地;从北或西面越大洋,即可进入美洲。因此,如果 从世界整体的战略眼光看,这块地域的战略地位,恰 恰相当于在中国历代兵家所必争的中原——中央平原 地区。实际上,麦金德所谓“地理中枢”,也正是把 这块地域,看作世界的“中原”。由这种地理战略眼 光出发,他提出了三句影响深远的名言:

地缘政治学课程讲义

地缘政治学课程讲义

地缘政治学课程讲义绪论教学⽬标:了解与地缘政治学相关的术语,掌握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问题,理解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法。

重点问题:与地缘政治学有关的概念和术语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问题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法创建中国特⾊的地缘政治学理论教学⽅式:讲授教学时数:2课时。

每节0.5课时。

第⼀节有关概念的阐释研究地缘政治学⾸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它所涉及的⼀些基本概念与术语。

作为⼀门交叉学科,它涵盖的范围包括政治学、地理学、经济学、军事战略学、历史学等,因⽽在学习过程中,有关的各种概念和术语必须加以辨析。

⼀、地缘地缘?⼀词的基本解释是?地球的、⼟地的?。

国内的学者在研究地缘政治学、国家安全地理或地缘战略时的界定有:(1)?‘地缘’实质是指地理环境关系的简称?;(2)?‘地缘’⼀般是指因居住在同⼀地区⽽发⽣的社会关系。

国家间的地缘关系,指的是以地理位臵、综合国⼒和距离等地缘要素为基础所产⽣的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地缘⽂化等关系,主要表现为国家间的相互作⽤。

?综合来看,我们主要从下列⼏个层次理解?地缘?的内涵:⼀是地理的现实。

⼆是地理环境和⼈类事务之间的联系,即⼈—境关系,这是从⼈类对⾃然的反作⽤⽽⾔的。

由此可见,?地缘?包含了地理的内涵和地理的延伸内涵。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然科学研究和⼈类事务研究之间的桥梁⼀旦建⽴起来,对⼈—境关系的研究似乎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地理环境中国家之间的关系成了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

因⽽,当?地缘?成为⼀个⼝头禅时,它强调了当今时代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与⾃然和谐的认识,作为?政治学?的前缀,则要求政治⾏为必须具有全球视野。

⼆、地缘战略战略泛指对全局性、⾼层次的重⼤问题的筹划和指导。

战略本⾝有其发展的历史,我们所⾔的战略是?⼤战略?,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科技、⽂化等领域,与?地缘?连接在⼀起,简要⽽⾔就是指战略考虑与地缘政治考虑的结合。

地缘政治学导论第四章 欧洲的权力中心地位及其地缘政治变化趋势

地缘政治学导论第四章 欧洲的权力中心地位及其地缘政治变化趋势
➢早在1648年以民族主权国家为国际关系的基本交
往单位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以前。
➢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由于第一次工业革
命令欧洲的物质实力大大增强,非西方世界一下子 处在了极端的弱势地位。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 西欧的地缘战略地位与发展趋势
三、西欧的发展和欧洲力量中心的形成
➢从到20世纪前10年,整个非洲大陆为欧洲列强所
第一,东欧和原苏联地区国家的统一和分裂导致了 这一地区的国家边界的巨大变化。
第二,欧洲安全形势的变化。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三节 冷战后欧洲的地缘政治整合
第三,在整个原苏联和东欧地区,存在着因历史边 界变动较大而引发的民族分裂问题。
第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中东欧、 东南欧国家基本上不接壤的事实具有了重大的政治、 军事意义。
瓜分,只有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这两个国家例外。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后半期,欧洲已经毫
无疑问地失去了其在国际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二节 东欧的地缘政治变迁
一、东欧的地缘政治特点及地缘战略地位
对东欧自身来说,这一中间位置的地缘战略作用是 双重的:
一方面,它有利于东欧与俄国、西欧以及奥斯曼之 间的交往,使东欧因成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交通要道 而获益;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二节 东欧的地缘政治变迁
三、结盟的东欧和作为缓冲地带的东欧:两次世界 大战期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大国在《凡尔赛和约》上 的交易,东欧出现了新的地缘政治现象,那就是一 批小国实现独立。
东欧地区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奉行了结盟的外交政策, 纷纷投靠法西斯或追随英法。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二节 东欧的地缘政治变迁

第一章 地缘政治学的源起及主要流派.

第一章 地缘政治学的源起及主要流派.

2019/2/5
11
弗里德里希· 拉采尔的贡献(1/4)
弗里德里希·拉采尔一生著述繁多,共计25部著作和 518篇论文,而其最重要的成就反映在三部著作中: 两卷本的《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和三卷 本的《人类史》。这三部著作都是人文地理学方面 极重要的论著。 从根本上而言,拉采尔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发展及 愿望都是受环境制约的。他把环境对人类的制约性 分为四大类:一是直接给予生理上的影响;二是心 理的影响;三是物产的丰歉或一般物质的盈缺,决 定了一个民族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或停滞、进步或 退化;四是决定人类移动和分布的动因。 2019/2/5 12
哈尔福德· 麦金德的“陆权论”(4/4)
谁统治了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 治了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 治了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等国对麦金德的 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提出的全球 战略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麦金德理 论的启迪。
2019/2/5 25
地缘政治学的源起及其主要流派
经济与管理学院 周海兵
2019/2/5
1
第一章 地缘政治学的源起及主要流派
重点问题: 中西早期学者的地缘政治观 地缘政治学流派的发展 德国地缘政治学的兴起和发展 德国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核心内容 内容: 第一节 古人与近人的视野 第二节 地缘政治学的滥觞 第三节 地缘政治学在德国的境遇
2019/2/5 33
豪斯霍弗尔与德国的地缘政治学派
豪斯霍弗尔及其创立的德国地缘政治学派与 两个人的名字密不可分: 一个是鲁道夫·契伦,他是“地缘政治学” 一词的首创者,又是将之系统化的主要研 究者; 另一个是哈尔福德·麦金德,他提出的“心 脏地带”理论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引 起英语国家足够的注意。

地缘政治学主要流派课件

地缘政治学主要流派课件

经济实力对国家的地缘政治影 响力至关重要。经济发展水平 与国际影响力之间存在紧密联 系。
能源、矿产资源、战略物资等 资源的争夺成为地缘经济的重 要内容,影响着国家利益和安 全。
3 3. 经济合作与区域一体 4 4. 新兴经济体与地缘经


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是推动 地缘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促 进国家间的经济融合和共同繁 荣。
国家行为的驱动因素
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国家决策,国家之间互动受地理位置、资源、 安全等影响。国家战略、外交政策和军事部署均受地缘政治因素 驱动。
国际合作与冲突
地缘政治影响国家之间合作和冲突,共同利益可能促进合作,而 利益冲突则可能引发矛盾。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国家间关系的稳定 性。
地缘政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马汉提出海权论,强调海洋力 量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海权 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 3. 陆权论
麦克因德尔提出陆权论,认为陆地力量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陆权是 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关键。
空间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空间决定论强调地理环境对国家 发展的影响,认为地理环境决定 了国家的命运。
自然资源
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水资源等,为国家 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地理位置
优越的地理位置,例如交通枢纽 、战略要地等,有利于国家与其 他国家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
气候条件
适宜的气候条件,例如温和的气 候、充足的降水量等,有利于农 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海权论
海洋控制
认为控制海洋是获取资源、发展经济的关 键。
海上力量
强调发展强大的海军力量,维护海上贸易 和安全。
岛屿战略
地缘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新的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未来,地缘政 治学的研究需要更加关注科技发展、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并将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为解决全球性挑战贡献力量。

地缘政治-详解

地缘政治-详解

地缘政治-详解(重定向自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Geopolitics)又称为“地理政治学”、“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说中的一种理论。

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目录• 1 什么是地缘政治[1]• 2 地缘政治的源起• 3 地缘政治的涵义• 4 地缘政治斗争的内容• 5 地缘政治的主要理论[1]o 5.1 传统地缘政治理论▪ 5.1.1 海权论▪ 5.1.2 陆权论▪ 5.1.3 空权论▪ 5.1.4 德国地缘政治o 5.2 现代地缘政治理论• 6 地缘政治的主要影响•7 参考文献什么是地缘政治[1]地缘政治在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有关地缘政治的若干解释。

在英文中,“geopolitics ”一词既可指地缘政治理论,亦可指地缘政治现实,其涵义具有多重性。

在中文文献中,相关的词主要有地缘政治学和地缘政治两个,前者的涵义相对单一,而后者则是个复合概念。

前苏联学者拉祖瓦耶夫提出地缘政治学三种含义:第一,地缘政治学突出了地理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侧重于地理对政治的影响;第二,把地缘政治学推广到列强争夺世界或地区优势和权力的斗争上,最一般的是,人们称国家间竞争,特别是全球性竞争的典型情况为地缘政治。

第三,认为地缘政治学首先反映了国际舞台上争取权力的斗争同地理的联系,地缘政治学被看作外交政策的工具,它从地理决定论原则出发规定外交政策的可能性和优先权。

美国学者奥图赛尔(Gearoid O. Tuathail)认为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有多个含义,他归纳如下:第一,用作描述对特定地区或问题的概览,以便把握被认定为外部事实的明显特征。

在这种用法下,地缘政治学就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考察的分析工具。

如,关于 X 的地缘政治,X 可以指石油、资源、能源、信息、中东、中美洲、欧洲等。

第二,地缘政治几乎是现实政治的同义语。

地缘政治学讲义 第一讲

地缘政治学讲义 第一讲

地缘政治学讲义第一章绪论一、国家的地理宿命二、何为地缘政治和地缘政治学三、地缘政治格局约束下的国家战略选择四、现代地缘政治学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二章地缘政治结构与理论一、结构二、民族国家的扩散三、地缘政治学与一般体系四、均衡、动荡与世界秩序第一章:绪论一、国家的地理宿命及其抗争1、来自中国历史的故事2、来自全球大国的故事3、世界不是平的——从地理的角度重新理解世界地理视角下的政治与外交、地理视角下的全球产业布局全球化并未导致地理的终结,而是产生了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体系要问有关未来的问题,最好的立足点其实就是大地。

文化与地理的力量,可能在某个时刻战胜一切,而一个人为的边界是不符合自然的,所以也特别脆弱。

二、地缘政治学定义1、各种定义鲁道夫·契伦:将国家作为地理有机体或空间现象的理论,1899年卡尔·豪斯霍夫:是新的关乎本国利益的国家科学……,关于空间决定一切政治过程的学说,它以地理作用广泛的基础,尤其是政治地理。

其他学者。

其一,一种人文地理与应用政治学相结合的研究;其二,从空间或地理视角出发的国际关系研究。

科恩:对在以地理环境与视角为一端和以政治过程为另一端的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分析。

2、现代地缘政治学的几个阶段其一,争夺帝国霸权。

拉采尔1844-1904:认为国家的生命来自于人类与土地的联系,他对空间与位置的地理法则的思考,对边疆的扩张等进行了分析。

麦金德1861-1947:基于陆上交通的改进提出了”枢纽区域”或”心脏地带”的概念,强调陆权,特别是对世界最大陆地心脏的统治将成为世界统治的基础。

提出:谁统治了东欧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统治了世界。

马汉1849-1914:仍然以亚欧大陆为世界中心,分析了陆权国家的局限性(特别是俄罗斯),从海洋运动的便利性强调了海权的重要性。

对马汉来说,那些凭经巴拿马运河及苏伊士运河航道可到达的广泛地区,是世界权力的关键所在。

地缘政治学主要流派PPT课件

地缘政治学主要流派PPT课件
地缘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3
G 第一讲 eopolitik & analyse of intanational issue
地缘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4
本讲要点
• [德]弗里德里希·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论” • [瑞典]鲁道夫·契伦与地缘政治学 • [美]阿尔弗雷德·马汉的“海权论” • [英]哈尔福德·麦金德的“陆权论” • [意]吉里奥·杜黑的“空权论” • [德]豪斯霍弗尔的“生存空间论”
Rudolf kjellea
[瑞典]鲁道夫·契伦的扩张理论
14
• 作为德国的崇拜者,他号召德国人创造全球秩序 的新的权力中心,从而维护欧洲中心的稳定。
• 他发现一个大国所必备的广博、内聚力和易于对 外结盟特点,德国一无所具。为此,他强调指出, 如果德国要作为一个大国生存就必须向外征服, 必须建立一个以敦刻尔克、里加、汉堡和巴格达 为基石的广泛的中欧帝国,这一帝国将置于德国 的领导之下,柏林—巴格达铁路是其中枢。
5
Friedrich.Ratzel (1844~1904)
• 他第一次系统研究了政治区域,是第一个在对 国家的比较研究中系统研究了空间和位置影响 的人。正是因为这一点,他被认为是现代政治 地理学的创建人。
[德]弗里德里希·拉采尔
6
1859年,《物种起源》发表,达尔文的进化论似乎提供了殖民政策的理论依据。
• 国家的疆界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会出现移动或变更 的现象。国家存在自然的增长趋势,和生物进化过程中所 遵循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样,国家为了生存和强 大必然要扩展其领土,如果没有强大的邻国给予有效的反 对,它就会越过边界。世界性强国必须占有足够数量的土 地,尤其是战略要地。
8
[德]弗里德里希·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论”

第七章 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

第七章 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

杰弗里·帕克 英国 杰弗里 帕克
“从空间的或地理中心论的观点对国际局势背景 进行研究,整体的认识。 这是全球的地缘战略学。 进行研究,整体的认识。”这是全球的地缘战略学。
英国的著名政治地理学家泰勒指出, 英国的著名政治地理学家泰勒指出,地缘政治学 在西方的复兴有三种显著的表现: 在西方的复兴有三种显著的表现:
针对这种形势,麦金德的结论是: 针对这种形势,麦金德的结论是:“枢纽国家向欧 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扩张,使力量对比而对它有利, 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扩张,使力量对比而对它有利,这将 使它能够利用巨大的大陆资源来建立舰队, 使它能够利用巨大的大陆资源来建立舰队,那时这个世 界帝国也就在望了。如果德国与俄国结盟, 界帝国也就在望了。如果德国与俄国结盟,这种情况就 可能发生。” 可能发生。 面对这一可能出现的形势, 面对这一可能出现的形势,海上强国的英国如何采 取对策呢?这样一种事态的威胁, 取对策呢?这样一种事态的威胁,必将推动法国与海上 强国联盟。 强国联盟。 在学术上麦金德地缘政治学作品贡献在于, 在学术上麦金德地缘政治学作品贡献在于,以全球 战略观念, 战略观念,将时空结合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世界形势的 第一人, 第一人,把地理学变成国际政策与战略的重要辅佐的开 创者。陆权战胜海权的观点,在海权全盛时期为之一震。 创者。陆权战胜海权的观点,在海权全盛时期为之一震。 该文中的两个主要战略观点至今仍有影响。 该文中的两个主要战略观点至今仍有影响。一是把世界 当作一个整体; 当作一个整体;一是认为俄国的扩张与收缩对世界有极 重要关系。 重要关系。
在欧洲, 在欧洲,东欧与枢纽地区 相毗邻的是平坦的地区, 相毗邻的是平坦的地区,有两 条道路可由东进入欧洲中部。 条道路可由东进入欧洲中部。 是喀尔巴阡山北面的波兰平原 与南面的多瑙河谷地。 与南面的多瑙河谷地。 草原民族出征的原因在于利用了马与骆驼所带来 的机动性的优势。在欧洲形成了俄罗斯人、日耳曼人、 的机动性的优势。在欧洲形成了俄罗斯人、日耳曼人、 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和拜占庭希腊人——的历史, ——的历史 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和拜占庭希腊人——的历史,才 实现欧洲的文明。麦金德在该文中提出: 实现欧洲的文明。麦金德在该文中提出:“我请求你 们暂时地把欧洲和欧洲的历史看作隶属亚洲和亚洲人 的历史,因为在非常真实的意义上说, 的历史,因为在非常真实的意义上说,欧洲文明是反 对亚洲人入侵的长期斗争的成果。 对亚洲人入侵的长期斗争的成果。”这是哥伦布以前 时代的情况。 时代的情况。

地缘政治学-PPT课件

地缘政治学-PPT课件

麦金德书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他从全球一体观 念出发’,提出的“地理政治枢纽”的概念。 他认为,全球可以分成若干个大岛。联于一体 的欧、亚、非三大洲是其中一块最大的陆岛。其次 为南北美洲大陆,再其次为澳洲大陆。所以他称欧、 亚、非大陆为“世界岛”。他认为,在这块世界岛 上居于顶端部分的欧亚大陆,是决定世界发展的地 理中枢或 “枢纽”,因此他称之为全球的“心脏地 带”。
由此一心脏地带出发,东进可以控制中国、日本;南 下可到伊朗、印度和中南半岛(东南亚);进而越过 阿拉伯半岛可以进入非洲大陆;西向可以控制西欧山 地;从北或西面越大洋,即可进入美洲。因此,如果 从世界整体的战略眼光看,这块地域的战略地位,恰 恰相当于在中国历代兵家所必争的中原——中央平原 地区。实际上,麦金德所谓“地理中枢”,也正是把 这块地域,看作世界的“中原”。由这种地理战略眼 光出发,他提出了三句影响深远的名言:
麦金德首先注意到世界地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利益体系 具有深刻、密切的联系。他认为 “把自然地理和政 治地理结合起来”作统一性研究很有必要。他指出, 研究地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是为了本民族的利 益,为了实现国家的政治、经济上的战略性目标。这 样,他就把鲜明、强烈的主体意识带入了地理学,开 创了政治地理和人文地理学的一系列新概念,从而使 传统的自然地理学观念受到了革命性的震撼。
1904年1月25日,根据设于伦敦的英国皇家地理学 会的邀请,麦金德在会中宣读了《历史的地理枢纽》 这篇论文,由此宣告了这种具有重大世界战略意义 的新地理理论的正式诞生。麦金德的地理政治思想 对英国后来的世界战略观念和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我们知道,地理学是人类对其生存、活动所依赖的 地球空间的知识体系。 根据其学说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地理学可以区 分为静态、直观、描述性的与动态、渗透主体目的 性、利益性的两大类型。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 的地理学科理论一般仅仅停留在这种静态描述的地 理学的层次上。地理理论的这种滞后,深刻影响我 们的世界战略眼光。而西方的地缘战略学却常爱讲 这样一个警句:“由于对地理战略的无知,给国家 利益造成的代价是难以估算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统治东欧平原,谁就控制了全球‘心脏地 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 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支配全世 界。”
麦金德的理论具有惊人的预见性。我们可以 注意到,在几乎整个20世纪中,这块世界的心 脏地域,的确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几度成为 全球政治和军事斗争的聚焦点。第二次大战中, 德国在席卷西欧、占领法国之后,出人意料地 突然放弃英国不攻,却回兵东向进攻苏联,其 主导战略意图显然就是为了控制这块世界心脏 地带。第二次大战中日本把最精锐的部队,不 是南投于缴烈廉战中的中国战场和东南亚战场, 却长期集中部署于中国东北、内蒙古(关东 军),面向蒙古和西伯利亚,其战略意图绝非 仅仅为了防御,而也是伺机西下联手德国,进 取这块心脏地带。
H.J.麦金德则提出陆心说,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 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他 的理论被称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很大。 到40年代,N.J.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 陆缘说,为陆权论中的另一派地缘政治理论。 50年代,A.de塞维尔斯基根据空军在战略中的重要作 用和美、苏空军控制范围重叠的地区,提出北极地区 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被称为空权论。 1973年S.B.科恩提出地缘政治学战略模型,将世界分 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
麦金德书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他从全球一体观 念出发’,提出的“地理政治枢纽”的概念。 他认为,全球可以分成若干个大岛。联于一体 的欧、亚、非三大洲是其中一块最大的陆岛。其次 为南北美洲大陆,再其次为澳洲大陆。所以他称欧、 亚、非大陆为“世界岛”。他认为,在这块世界岛 上居于顶端部分的欧亚大陆,是决定世界发展的地 理中枢或 “枢纽”,因此他称之为全球的“心脏地 带”。
现代的地线战略理论,其创立者,公认是英国新地理学 家哈· 麦金德。美国学者唐斯在其名著《改变近代历史的 16本书》中,认为麦金德的《历史的地理枢纽》与达尔 文的进化论、亚当· 斯密的自由经济理论、马克思的资本 主义经济制度批评等16种著名学说类似,都是深刻影响 和改变了近、现代世界形势的重要思想理论。唐斯说: “麦金德的这篇论文……引发了一系列新的观念,使得 全世界的军事、政治家以及经济、地理和历史学家们的 思路为之一新,产生了强大的震撼。” 最近,我购到了这本世界名著的中译本(商务1985 版)。披读一过,精义珠多。深感的确值得向国人,特 别是关心中国在当代及未来世界中所处战略形势的人, 做一推荐。
麦金德首先注意到世界地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利益体系 具有深刻、密切的联系。他认为 “把自然地理和政 治地理结合起来”作统一性研究很有必要。他指出, 研究地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是为了本民族的利 益,为了实现国家的政治、经济上的战略性目标。这 样,他就把鲜明、强烈的主体意识带入了地理学,开 创了政治地理和人文地理学的一系列新概念,从而使 传统的自然地理学观念受到了革命性的震撼。
当麦金德试图创立这种新地理学的19世纪后期, 英帝国正是一个生气勃勃地经营于世界霸权、气 吞万里如虎的殖民主义世界帝国。因此,尽管麦 金德当时还是位卑人微,由于其主张密切关系于 国家利益,所以立刻受到当时政治界和思想界的 密切注意。
虽然麦金德并没有明确地指定界限,但综合他 1904年到1943年的几篇论文看,他所谓地球的“心脏 地带”,大略包括自苏联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起,向 南延伸沿中国东北平原、蒙古高原、克什米尔高原、 西藏高原、伊朗高原,向西延伸至中东高原,以迄于 黑海、波罗的海之间西欧山地所回环围绕下的东欧平 原和西部西伯利亚平原(参阅附图)。这一块地域之 所以称为“世界心脏地带”,主要由于这块横跨欧亚 的大平原位于地球上诸大陆的中心地带。其形势易守 难攻,因其北部为北冰洋,东部及南部所邻地域,均 相邻于高原及沙漠地区,而西部则面临西欧山地,四 面形成天然屏障。加以此一地域辽阔而富饶,具有极 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苏联由于人力不足,至今难以充 分开发利用),以及适于农业的肥沃土地和优越的地 理条件。
地缘政治学
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 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 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学把地理因 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20世纪,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 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 。
A.T.马汉强调海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认为谁能控制 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 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他的理论被称为海权 论。
1904年1月25日,根据设于伦敦的英国皇家地理学 会的邀请,麦金德在会中宣读了《历史的地理枢纽》 这篇论文,由此宣告了这种具有重大世界战略意义 的新地理理论的正式诞生。麦金德的地理政治思想 对英国后来的世界战略观念和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我们知道,地理学是人类对其生存、活动所依赖的 地球空间的知识体系。 根据其学说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地理学可以区 分为静态、直观、描述性的与动态、渗透主体目的 性、利益性的两大类型。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 的地理学科理论一般仅仅停留在这种静态描述的地 理学的层次上。地理理论的这种滞后,深刻影响我 们的世界战略眼光。而西方的地缘战略学却常爱讲 这样一个警句:“由于对地理战略的无知,给国家 利中国、日本;南 下可到伊朗、印度和中南半岛(东南亚);进而越过 阿拉伯半岛可以进入非洲大陆;西向可以控制西欧山 地;从北或西面越大洋,即可进入美洲。因此,如果 从世界整体的战略眼光看,这块地域的战略地位,恰 恰相当于在中国历代兵家所必争的中原——中央平原 地区。实际上,麦金德所谓“地理中枢”,也正是把 这块地域,看作世界的“中原”。由这种地理战略眼 光出发,他提出了三句影响深远的名言:
地缘政治学已经成为各国制订国防和外交等政策 的一项重要依据。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虽然 都是以地理环境作为基础,但依据重点有所不同。 过去多从历史、政治、军事等方面考虑,而近年 来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视。
第一篇文章 理解世界战略形势的一把钥 匙
——读哈· 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
何新《新战略论》选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