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基教版

合集下载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11.20•【文号】教基〔2019〕14号•【施行日期】2019.11.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

长期以来,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进入新时代,面对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教研工作还存在机构体系不完善、教研队伍不健全、教研方式不科学、条件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急需加以解决。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2.主要任务。

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二、完善教研工作体系3.健全教研机构。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应独立设置教研机构,暂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在相对统一的教育事业单位内独立设置,形成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教研工作机制。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更是备受关注和探讨。

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模式得以重塑和创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高效的学习体验。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1. 教育现状的分析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育界普遍认为,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

2. 教学改革的意义教学改革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者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提升教学效果。

2. 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1. 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整合了传统面对面教学和线上教学的新模式。

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2. 个性化学习模式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这种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开放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空间得到拓展,开放式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技术。

学生可以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是教育领域中的一次革命性创新。

这种模式将教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我个人认为,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而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出现将为教育领域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信息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型的教与学模式,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在教育领域中,新的教与学模式也逐渐涌现。

这些新模式在教学改革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和方式。

本文将探讨基于教学改革和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并分析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挑战。

新型教与学模式的特点新型教与学模式基于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学生主体性:新型教与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鼓励他们发展创造性、合作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强调灵活性:新型教与学模式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3.强调技术支持:新型教与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各种工具和平台来支持教学和学习过程,例如在线学习平台、教育APP等,这些工具和平台能够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机会。

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应用案例下面以“翻转课堂”和“个性化学习”两种新型教与学模式为例,进一步探讨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指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输环节移到课堂外,让学生在课堂内进行深度思考和交流。

学生在课前通过学习视频、阅读材料等方式预习知识,然后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和问题解答。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2.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来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的一种教与学模式。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估和教师的评估,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然后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机会。

个性化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新型教与学模式的优势和挑战新型教与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具备以下优势:1.提高教学效果:新型教与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2.个性化教学:新型教与学模式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7.12•【字号】京教基二〔2019〕17号•【施行日期】2019.07.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京教基二〔2019〕17号各区教委,燕山教委: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北京市从2019年秋季高一年级起,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使用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修订后的各学科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

为落实全国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统筹做好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有序推进全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现结合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统筹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育人中的核心作用,促进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招生等有机衔接,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一)育人为本结合我市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科学的质量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二)分类指导坚持加强市级统筹、强化区级保障、学校具体实施,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实际,尊重学生发展需求,指导各区各校找准深化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有机衔接路径,保障每一所普通高中都顺利推进改革并取得实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论文摘要: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学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课堂,课堂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

本文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到用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融合创新应用的几点思考,以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融合创新核心素养在信息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培养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未来接班人势在必行。

课堂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战场,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撬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逐步实现教学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可见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聚焦点。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创新应用的内涵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创新应用由低到高分为四级,第一级:交互展示,激发兴趣。

即充分应用设备的交互式功能,调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级:突破教学重难点。

借助设备应用直观或者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化难为易;第三级: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充分应用信息化资源、授课工具、AR/VR等技术,引导学生根据学情需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学习,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第四级: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例如线上线下相结合,学生平板互动教学、跨学科教学、智慧教学、人工智能创新教学等。

这四级教学层层递进,螺旋上升,逐步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更好地完成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现状目前,部分教师容易步入技术应用的极端,只通过设备展示图片、PPT,或播放音视频等开展教学,教师疲于操作展示,学生疲于应付画面,教学过程缺失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互动,以及课堂生成。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基于教学改革和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并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使得教育教学更加灵活、多样化和高效。

具体来说,这种新型教与学模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探究式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等。

•使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如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线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

•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如视频课程、微课、游戏化学习等。

•加强师生交流,如使用在线讨论区、即时通讯工具等。

总的来说,基于教学改革和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并为教师提供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

但同时,这种模式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例如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差异较大、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在实施基于教学改革和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时,应该考虑如何平衡使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和可能带来的挑战,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和网络安全。

另外,在实施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以提高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四课《数据分包灵活传》教案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四课《数据分包灵活传》教案
六、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1. 网络如何把数据传到远方?
2. 什么是存储转发?
3. 为什么要分包传输?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互联网对个人、对各行各业以及文化传承的影响,思考互联网带来那些创新发展。
通过实践的方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出去,最终完成传输
4.2 分包
虽然通过不断重复存储转发这一过程,可以让网络中的计算机互相通
信,但把数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存储转发,会面临很多问题。例如:如果要
传的文件很大,就可能超出节点的存储能力;如果传输过程中出现了个别错
误,需要重传所有数据……
为了解决类似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分包思想,即传输数据时,需要
学生自主讨论计算机数据是如何远距离传输信息的。
激发学生兴趣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新课讲解
4.1 存储转发
实际上,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时,也用到了类似的“接力传”思想,
被称为存储转发。这个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通信双方传递的数据需要经过
网络中的多个节点,每个节点接收到数据后,会将数据存储下来,然后转发
课题
第4课数据分包灵活传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七年级
第一册
学习
目标
1. 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过程。
2. 了解存储转发思想。
3. 知道分包传输策略。
4. 感受解决数据传输问题时的创新思考。
重点
存储转发思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难点
解决数据传输问题时的创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你应该掌握以下内容:
1. 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过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心得体会银光小学马兰霞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国家对信息设备的资金的大量投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或者说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出现了难以化解的矛盾,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

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

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他们的好奇心。

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

通过师生互动,帮学生找出他的错误。

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课堂“活”起来。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

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教育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学模式的改革更是教育发展的源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新型教与学模式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与问题1.1 被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坐在座位上,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缺乏互动和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2 缺乏个性化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刀切的,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1.3 教学资源有限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主要依赖于教材和教师,学生的学习范围和广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也无法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特点2.1 创新教学方式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上线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2 个性化教学新型教与学模式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可以实现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2.3 丰富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为新型教与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各种学习资料和知识资源。

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取到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和优化。

三、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实践与展望3.1 实践成果在一些先进的教育实践中,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些学校采用了上线教学评台,通过视瓶教学和上线测评,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智能化和个性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研究作者:吴秋歌李纳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8年第07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对教育变革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学校教育也必然要调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那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课堂教学方式如何变革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必要性传统高中课堂多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师生互动相对较少。

而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掌握学习知识的技巧,而不仅仅是知识内容本身。

在高考的压力下,不少高中依然将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效果、评判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显得难上加难。

有的教师甚至连制作和播放课件都存在困难,还有部分教师虽然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却很少自己去设计、制作课件。

此外,在某些比较发达的地区,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只注重形式而忽视教学本身的内容,花哨的形式反而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当前教学方式改革的重点所在。

二、信息技術环境下高中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措施1.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改革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在高中课堂应用的重要性。

首先,21世纪的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网上教育和辅导,教育的主要场所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

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地运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提升,丰富知识。

其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理念应该是高效、快速、灵活、多变的,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角色,主动从讲解员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

2.教学方式多元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应该是一种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必须有多媒体工具的辅助。

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的基本方法与技巧,鼓励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将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中。

我国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政策二十年(1993—2013年)

我国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政策二十年(1993—2013年)

我国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政策二十年(1993—2013年)[摘要] 教育政策研究是教育科学为教育实践服务的中介。

文章以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为研究对象,以政策环境、政策价值、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内容为分析框架,从政策文本阐释的视角系统分析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及其演进。

研究认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政策环境以全球信息化为根本特征,政策价值体现为促进公平与提高质量,政策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政策客体兼具客体性与主体性,政策内容从“应用整合”走向“融合创新”。

[关键词] 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文本;阐释一、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的意义政治社会学家Harold Lasswell(哈罗德·拉斯韦尔)“在1951年提出‘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的理念,继而倡导一套‘政策取向’(Policy Orientation)的社会研究取向”。

[1]Yehezkel Dror(叶海卡·德罗尔)认为这是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革命。

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研究领域,政策科学“被誉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科学革命’(德洛尔、里夫林语)、当代西方政治学的一次‘最重大的突破’(冯贝米语)以及‘当代公共行政学的最重要的发展’(罗迪语)”。

[2]政策是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桥梁,是理论与实践双向转化的中介与载体。

实践中的问题不断积聚、凸显,成为理论研究对象并进入政策视域;理论研究成果被政策吸纳,进而指导实践、推动实践。

无论是对于理论发展还是实践深化,政策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即是在理论研究指导、实践需求驱动、国家政策推动多重动力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公共政策、教育政策的下位概念,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是政策科学之意义与价值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体现,它对于正确认识信息化问题、深入理解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本质、创新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推进教育信息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教育政策”一词,最早出现在1898年富兰克林所著《社会发展的逻辑过程:社会学视野的教育政策理论基础》一书中,[3]但直到20世纪后半叶,随着政策科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更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教育领域中的政策科学研究,教育政策才逐渐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方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南昌市邮政路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调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南昌市邮政路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调查

使 信 息 技 术 教 育走 上 了与 学 科 教 学 整合 的探 索 之
路 。19 9 9年 ,学 校 参 加 了教 育 部 基 教 司 的 重 点 科 研 课 题 — — 《 文 “ 结 合 ” 改 试 验 研 究 》, 识 字 、 语 四 教 即 阅
为全 国首批试验 学校 { 四结合 ” “ 的内涵为 : 学科 教学 改 革 、 创 新 精 神 培 养 、实 践 能 力 训 练 、信 息 技 术 应
展 的一 项 战 略 任 务 。
的前 提
1 .邮 政 路 小 学 教 育 信 息 化 起 步 于 19 9 7年 。 这
年 .学 校 添 置 了 一 问 拥 有 2 台计 算 机 的 电 脑 教 室 , 4
开 设 了 选 修课 , 并 鼓 励 教 师 广 泛 应 用 计 算 机 进 行 辅
助 教 学 。经 过 一 段 时 间 的实 践 发 现 : 方 面 . 加 选 一 参
教 育 信 息化 是 一 项 投 人 大 而 叉 极 其 复 杂 的 社 会 系统 工 程 。根 据 我 省 省 情 , 可 能 一 步 到 位 . 校 该 不 学 如 何 具 体 操 作 与 实 施 呢 ? 南 昌 市 东 湖 区 邮政 路 小 学 的实 践 , 们 是 否 能 从 中获 得 一 点 启 迪 呢 ? 我

做 到“ 个前提 , 一 四个 转 变 , 以运 用 信 息 技 术 为 前 即 提 , 现 教 师 角 色 、 生 地 位 、 体 作 用 和 教 学 方 法 实 学 媒 等 四 个 方 面 观 念 的 转 变 .探 索 与 构 建 新 的语 文 教 学 模 式 。 此 , 试 验 过 程 中 , 其 是试 验 的准 备 阶 段 , 因 在 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选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A.说出、表演、展示 B。

设计、制作、创作 C。

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3。

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

课程制度的变迁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

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 D。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 A。

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

杜威D。

赫尔巴特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B。

推孟C.韦克斯勒 D.加涅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B。

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

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

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

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

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

学科课程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A.备课 B。

上课 C.批改作业 D。

考试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应用,教与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变。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随着数字化教育工具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变得更加个性化、灵活和多样化。

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在线课程、教育软件等方式进行学习。

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探讨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对于促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出现,正在为教育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研究这一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出现,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方式,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效果。

新型教与学模式可以促进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定制化的学习计划和资源,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对于教育改革和创新有重大意义。

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可以为教育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其在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的优势和价值。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学习总结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学习总结

【摘要】国家教育部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整合,鼓励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

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教学中普及信息技术,这就需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达到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文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理解、思路以及必要的能力方面做出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课程融合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解深度融合是在经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抛开应用谈深度融合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融合是更高层面的应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深度融合,这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经常要面对的最实际的问题。

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他的课程中,能给其他课程能带来思路的拓宽,知识面的拓宽,教学方法的改变。

尽管信息技术已经很早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但它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确不显著,教学的模式以及教学的方法也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教学环节的实施也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息技术似乎是可有可无,绝非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也无从谈起对教育产生的革命性的影响。

很多教师也都接受过岗位上的各种培训,各种性质各种内容结果都差强人意。

说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还没有真正的应用,尚未与教育教学深度的融合在一起,导致教师不能体会信息技术给教学效果带来的快乐,学生也体会不到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的快乐。

我们之前提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只是改变了教学环境或者教学角度,仅是表面的适用了信息技术,并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改革。

真正的融合不能只停留在这些较低的层面上,而是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教育教学的结构,从传统的教学结构中破茧而出,构造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结构,这才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本质和内涵。

教科版(2024)信息技术必修2教学计划

教科版(2024)信息技术必修2教学计划

教科版(2024)信息技术必修2教学计划一、课程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 培养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2. 数据处理与管理- 数据的概念和分类- 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存储方法- 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技术3. 多媒体技术- 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基本概念和处理方法- 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和技巧- 多媒体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展示4. 办公自动化-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和技巧-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和技巧- 演示软件的使用和技巧5. 网络应用与安全-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网络资源的查找和利用- 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三、教学方法- 组织理论讲授,介绍知识点和基本原理- 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项目实践,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四、教学评估-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期中考试:考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所学知识和能力- 项目评估:评价学生的项目实践成果五、教学资源- 教科书:教科版(2024)信息技术必修2教材- 多媒体教学软件:包括多媒体制作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等- 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实例案例以上为《教科版(2024)信息技术必修2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2.4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2019)必修2

2.4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2019)必修2
2.4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2019)必修2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2019)必修2的2.4节“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该章节主要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特点和应用,以及如何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具体内容包括: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信息系统设计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物联网:从原理到应用》(作者:张华等),本书详细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原理、技术架构和应用领域,适合学生深入了解物联网的内涵和外延。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系统设计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系统设计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系统设计知识点,掌握设计技能。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物联网信息的敏感性,使其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具备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信息系统思维:通过学习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和应用,培养学生对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使其能够理解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3.信息伦理与法律:使学生了解物联网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信息伦理和法律规范的意识,提高其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网络课程促进学生发展
Stony Point 高中的网络选修课程
决策支持
北大教育财政决策支持系统
小结:发展策略 班班通是基础 数字校园是重点 云校园是趋势 培养创新人才是目标 打造无所不在的学习型环境
携手创未来
jjshang@

创新的资源库
过程生成资源


网络课程资源
虚拟实验室
数字青蛙(the Digital Frog)
3D课件
PhET科学互动模拟教学工具
PhET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开发的互动模拟教学工具,目的是提供 更广泛的模拟教学系列,用以增进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及 数学的教学及学习。
/zh_TW/simulations/category/new
技术的改变还是表面的, 深层问题是技术使得21世 纪的青少年发生了什么变 化?
90后网络一代的特性

数字生存能力


总是联着网



使用各种各样的IT 设备 网上冲浪 体验型 习惯视觉信息丰富 的环境 擅长将图像文字声 音编织在一起 可视界面,流媒体, 玩游戏


多种媒体素养

手机,笔记本电 脑,PDA,IM,网络摄 像机,无线网络,博 客,电子邮件,聊天 室,玩游戏,维基
—新闻出版总署
亚马逊Kindle阅读器将改变世界
2009年中国电子阅读器销售量为80万台 2010年中国电子阅读器销售量飙升至300万台
_ Display Search报告
移动设备泛指
一切可以随时随地 使用,获取信息和 进行交互的设备, 包括手机、掌上电 脑、平板电脑、甚 至笔记本电脑等设 备。


萨尔曼•可汗喜欢录制 网络视频。他以“可汗 学院”名义录制的视频 已被浏览了2,400万次, 如今已成为YouTube 上最受欢迎的公开课视 频系列。到目前为止, 可汗已制作了1,600个 视频,内容涉及扭矩、 概率、汇率和特拉法尔 加战役等等。
外国名校开放网络课程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2011地平线报告》
案例:学英语游戏
案例:麻省理工学院的Scratch工具
Scratch 是由 麻省理工学院 (MIT) 设计开 发的面向儿童 的可视化简易 编程工具。
/
Hale Waihona Puke 游戏的教育意义游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 合作、解决问题、交流的能 力,而这些能力是学生在 21世纪竞争所必备的能力。
提 纲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促进和影响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责任在政府 希望在教师 关键在校长
主管部门 社会
学区 学校
课堂
一线教师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层次角度

课堂层面: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数字课堂、电子书包 虚拟实验室、数字教材 游戏化学习、移动学习

学校层面:注重管理


智慧校园、移动校园 教师发展、学生发展 管理信息化、决策支持
——美国联邦教育部长邓肯:关于2010年全国教育技术计划的讲话
基于手势的计 算(Gesturebased Computing) 又称为手势识别或 者基于手势的技术, 目的是通过身体动 作来控制电子设备。
基于手套的识别
案例:微软人机交互
学习分析
(Learning analytics)是利用 数据挖掘等技术对 大量的学习数据进 行分析,从而更好 地实现对学生的个 别化教学。
00后?10后?
美国的教学改革思路:21世纪能力
学习和创新能力
生活和职业技能
信息素养和技能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 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邓小平,1984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 化学习环境。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 系。 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 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
尚俊杰 博士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副教授 jjshang@
柯达的故事
提 纲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促进和影响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西部地区的农村学校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
非正式课程:可汗学院
资源共享、均衡发展

区域层面:注重均衡发展和公平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人员角度

教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创新的教学方式 数字校园 教师发展,学生发展 管理信息化,决策支持

校长




局长(区域主管)


基础设施,软硬件平台 资源共建共享、均衡发展 领导力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建设角度
——美国的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2011
未来五年影响教育的四个核心趋势




The abundance of resources and relationships made easily accessible via the Internet易于获取的丰富资源 People expect to be able to work, learn, and study whenever and wherever they want.无处不在的学习和工作 The world of work is increasingly collaborative, 协作化的工作环境 The technologies we use are increasingly cloud-based 云计算 广泛应用
一个都不能少
怎样才能一个都不少呢?
数据挖掘案例:超市中的尿布和啤酒
教育数据也越来越多,我 们又能挖掘些什么呢?
信号项目(Signals project)



美国普度大学 项目于2007年启动 学习分析主要用于 —课程管理系统 —课程等级系统 —识别学术差的“高危”学 生 6-10%的学生提高学术水平 58%的学生从分析报告中获 得帮助

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数字校园 数字课堂(班班通),一体化教学系统

环境建设(软硬件平台建设)


资源建设

资源共建共享
领导力发展,教师发展

人力建设

区域教育信息化的评估与规划
标准 总结性 评估 诊断评 估
建设
发展规 划
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校园

理想的数字校园




良好的基础设施,网络全覆盖 完善的硬件设施。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学生每人一台平板电脑。 丰富的教学资源。 一体化的管理环境
数字课堂
香港圣保罗中学的未来教室
利用视频会议系统促进教师发展
海底捞推出“虚拟餐桌”
/xwzx/gnsz/gdxw/201202/03/t20120203_23041536.shtml
教师博客

记录教学点滴

反思教学行为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资源建设

基本的资源库
每天24小时期待信 息,交流,娱乐 及时回应 高期待
直接





美国网络一代

出生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间,他们沉浸在“媒 体饮食”(media diet)中,“狼吞虎咽”地通 过各种电子媒体娱乐和交流;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 多任务处理(master multitaskers),社会网络 的活跃分子(social networkers),运用电子媒 体交流(electronic communicators),并最先 接近新出现的媒体(the first to rush );他们出 生在被技术包围的环境中,他们每年都会掌握新的 技术工具;他们生活在诸如Facbook,Myspace, Second Life,并结交朋友;他们打字要比在电话 中谈话更多;他们晚上上Twitter,睡觉时手机就 放在身边。
—尚俊杰,2011
移动学习案例
案例:数学学习手机课件
案例:网易公开课
手机将取 代个人电脑成 为个人信息中 心
——李开复,2011
手机取代个人电脑的原因
1. 手机比个人电脑更便宜方便 2. 创造了碎片时间价值 3. 全天候随身携带 4. 更丰富的交互方式-触摸、罗盘、语音和摄像头 5. 手机支付的便捷性-更大的消费潜力 6. 更多人愿意储存个人信息存在手机 7. 地理信息增加价值
全校无线覆盖有多难?
甘肃临洮三十敦中学
80G硬盘能干啥?
甘肃临洮连湾中学
趋势:云校园
互联网
云平台服务商
学校A 学校B
学校A
学校C 学校B
学校C
协作空间
开放空间
休闲空间
丹麦的创新学校:Hellerup
环境建设(软硬件平台)

数字课堂


班班通 智能互动教室

一体化教学管理平台


完善的教学平台 完善的管理平台
——李开复,2011.
案例:随时随地的学习
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 也叫混合现实,是 通过影像处理技术, 将虚拟3D和现实影 像融合,使真实的 环境与虚拟世界实 时叠加,形成同一 个画面或空间,进 行互动。
案例:MIT的增强现实移动游戏
游戏化学习
(Game-based Learning)泛指利用 具有教育意义的游 戏软件开展的学习, 学习者可以在娱乐 中学习知识,提高 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