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第1部分专题1第2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合集下载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任务驱动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本章内容是在”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细胞的功能,细胞是一个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要想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细胞的各个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而细胞要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从而完成正常的细胞代谢。

因此本章在结构的基础之上学习物质运输的各种方式,第五章则在物质进入细胞后又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进行层层递进式学习。

从系统的视角去介绍,帮助学生认识细胞这个微观世界,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形成生命的系统观。

内容结构课时教学设计环节一:情景导入情景导入:环节二:渗透作用【活动一:阅读与思考】播放教材P62页中“问题探讨”的实验视频,学生阅读相关内容。

布置任务,展开问题探讨:任务一:1、讨论什么是渗透作用?2、归纳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3、判断水分子流动的方向根据教材P62“问题探讨”中的渗透现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由于单位体积的清水中水分子数多于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因此单位时间内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的水分子数多于由蔗糖溶液进入清水的水分子数。

2.如果用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会不会升高?为什么?不会。

原因是纱布是全透性的,水分子和蔗糖分子都能通过。

3.如果烧杯内不是清水,而是同等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管内的液面会不会升高?为什么?不会。

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半透膜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

4.尝试概括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概括描述】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建构渗透作用的概念。

1.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2.渗透作用方向:3.扩散:分子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动的现象。

从扩散和渗透作用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方式有什么异同吗?渗透作用特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的扩散,而且是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公开课课件】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本章整合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一(共23张PPT)

【公开课课件】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本章整合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一(共23张PPT)
答案:C
生物学(必修1 · 分子与细胞 RJ)
解析:由题干可知,用蓝光照射保卫细胞的悬浮液,溶液的pH明显 降低,说明细胞内的H+被转运到细胞外,A项正确。H+运出保卫细胞是 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需要能量,因H+-ATPase具有水解酶活性,故 运输所需能量由H+-ATPase水解ATP提供,不由蓝光直接提供,B项正 确、C项错误。由题干可知,H+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说明H+是 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的,D项正确。
章末解题·释疑解惑
生物学(必修1 · 分子与细胞 RJ)
生物学(必修1 · 分子与细胞 RJ)
一、选择题 1.A 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液泡从外界吸水,因此液泡细胞液 的浓度降低,颜色变浅,A正确;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细胞体积变化不大,不会涨破,B、D错误;细胞吸水过程中,液泡体积 增大,原生质层厚度基本不变,C错误。 2.A 菜叶恢复主要是从外界吸收了水分,水分进入细胞的方式有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故选A。
答案:(1)流向外界溶液 增大 (2)增大 2 mol·L-1的蔗糖 清水 (或蒸馏水) (3)乙二醇 增大 (4)成熟的中央大液泡
直击高考·真题体验
生物学(必修1 · 分子与细胞 RJ)
生物学(必修1 · 分子与细胞 RJ)
1.(2019·全国Ⅱ卷)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 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 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 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 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 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 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PPT教学课件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PPT教学课件
年代
科学家
科学实验
结论
19世纪末 1925年
1959年 1970年 1972年
欧文顿 用500多种物质对植膜是物有细脂质胞组成
进行通透性实验,发现脂质
两位荷兰 科学家
更从容细易胞通膜过中细提胞取膜的细续脂胞两膜层.质中铺脂质成为连
的单层分子面积是细胞膜的
罗伯特森 在两电倍镜下看到细胞膜生统物一是膜结为构有三层蛋静态 弗雷和埃 白质—脂质—蛋白质细胞三膜具层有流结动性 迪森 构分构别成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
(3)操作要求 加入萃取剂后充分振荡,静置分 层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下层 液体从 下口 流出,上层液体从 上口 倒出.
(4)萃取剂的选择 选用萃取剂时要满足以下几点: 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②萃取剂与原溶质、溶剂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③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在 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重结晶是提纯 固 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 (2)适用条件:选择适当的溶剂
①杂质在此溶剂中溶解度 很小 或溶解度较大 ,易于 除去. ②被提纯的有机物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较大 .
3.萃取 (1)分类
萃取包括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 (2)原理
①液—液萃取原理:利用有机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 中的 溶解性 的不同,将有机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 种溶剂中的过程.常用玻璃仪器是 分液漏斗 . ②固—液萃取原理:用 有机溶剂 从固体物质中溶解 出有机物遍接受的是
流__动__镶_嵌__模__型__。这个模型是不是完美无缺的?
细胞膜的结构:
糖蛋白 磷脂
蛋白质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掌握:根据研究有机物的方法和步骤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与结构. 认识: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规方法. 知道: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
离子的平衡。
钙泵的工作原理
钙泵主要通过ATP酶的作用,将 ATP分解为ADP(二磷酸腺苷) 和磷酸根离子,同时将钙离子从
细胞内泵出到细胞外。
钙泵的意义
钙泵对于维持细胞内外钙离子平 衡、细胞膜电位、肌肉收缩以及
神经传导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质子泵
质子泵的作用
质子泵能够将质子从细胞质泵到细胞膜外,从而 维持细胞内外质子梯度。
细胞连接的形态学
细胞连接具有特定的形态学特征,如桥粒、缝隙连接等。
细胞连接与信号传导
细胞连接不仅涉及物理连接,还涉及信号传导,如电信号、化学信 号等。
神经元之间的通讯
神经元突触的种类和结构
01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连接,突触有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
主要类型。
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
02

神经元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传递信息,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
质子泵的工作原理
质子泵通过ATP酶的作用,将ATP分解为ADP和磷 酸根离子,同时将质子从细胞质泵到细胞膜外。
质子泵的意义
质子泵对于维持细胞内外质子梯度、细胞膜电位 以及神经传导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04
细胞膜的信号转导
受体和配体
受体
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生物活性物质并与之结合的成分,参与调节细胞功能。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
汇报人: 日期:
•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 物质的跨膜运输 • 物质跨膜运输的能量来源 • 细胞膜的信号转导 • 细胞连接和通讯 •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与疾病的关系
0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
01
02
03
脂质双分子层
细胞膜的主体是由磷脂双 分子层构成的,其特点是 具有流动性。

2-3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人教(2019)必修1一轮复习课件】

2-3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人教(2019)必修1一轮复习课件】

【思考辨析】
1.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
( ×)
分析: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进出平衡。
2.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因此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 ×)
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膜内外溶液具有一定的浓度差,
举例
O2CO2、 甘油、乙 醇、苯的 跨膜运输
人的红细胞 吸 收葡萄糖
小肠上皮细胞吸 收葡萄糖、氨基 酸、无机盐等
吞噬细胞吞 噬抗原
分泌蛋白、 神经递质排 出细胞外
2.膜上的两种转运蛋白比较:
名称 载体 蛋白
通道 蛋白
转运对象
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 分___子__或__离__子__通过 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___径__和__形__状__ 相适配、大___小__和__电__荷__相适宜的分 子或离子通过
可以发生渗透作用。
3.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 √ ) 4.质壁分离是指细胞质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 × )
分析: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5.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的吸水能力逐渐变大。 ( √ )
6.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液体是清水。
( ×)
分析: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液体是外界溶液。
运蛋白数量有关。 7.胞吞、胞吐与膜上的蛋白质无关。 ( × )
分析:胞吞、胞吐需要膜上的蛋白质参与。
【教材·挖掘与延伸】 1.拓展填写:根据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的作用特点,推测二者物质运输速率的高 低。 提示:物质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物质运输速率较高;载体蛋白 转运物质时,载体蛋白需与物质相结合,并发生空间结构的改变,物质运输速率较 低。 2.探究延伸:水分子难以大量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从细胞膜的结构分析,其原 因是什么? 提示: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水分子难以大量通过磷脂双分子层 中的疏水区域。 3.拓展探究:温度高低是否会提高或降低水分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速率?为什么? 提示:会,温度高低会影响水分子运动得快慢。

细胞物质的输入和输出PPT教学课件

细胞物质的输入和输出PPT教学课件

下列各项中,C除哪项外都含有
大量的磷脂( )
A内质网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
细胞质中除细 胞器以外的液体 部分为细胞溶胶。 细胞骨架位于细 胞溶胶中。内有 多种酶,是多种 代谢活动的场所。
各种细胞器分布、结构、功能的比较归纳
分 布 有无膜
功能
线粒体
动 植 物 两层膜
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
叶绿体 内质网
植物叶肉细 胞
动植物
两层膜 单层膜
光合作用的场所 蛋白质的运输通道
液泡
液泡膜 液泡
细胞液
单层膜。含有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色素等。
中心体
没有膜。与细胞的有丝分裂 有关。存在于动物细胞和 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团藻)。
细胞骨架
骨架结构由肌动蛋白构成的蛋白质纤维(微丝)或微 管组成。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 量交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细胞溶胶
问题
飞翔鸟类胸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不飞 翔鸟类的多。运动员肌细胞线粒体的数 量比缺乏锻炼的人多。在体外培养细胞 时,新生细胞比衰老细胞或病变细胞的 线粒体多。为什么?
线粒体
双层膜。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能量代谢 的中心。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95%来自线 粒体。
叶绿体
双层膜(光合膜)。 是绿色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是重要的有色质体。 是植物细胞和藻类细胞中一类特殊的 细胞器,只存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 中。

狮城中学 麦雁玲
细胞膜结构的特点总结:
• 镶嵌性 • 流动性 • 不对称性 • 蛋白质极性
狮城中学 麦雁玲
狮城中学 麦雁玲
狮城中学 麦雁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狮城中学 麦雁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
细胞间物质交换是指细胞与细胞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包括细胞间质交换、细胞间信号传递等。
细胞间质交换是指细胞通过细胞膜或细胞间隙进行的物质交换,如营养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
细胞间信号传递是指细胞通过释放信号分子或接受信号分子来传递信息,如激素、神经递质等。
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01
02
03
04
细胞内的物质交流是指细胞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包括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之间的物质交流。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
目 录
CONTENCT
细胞的物质输入 细胞的物质输出 细胞的物质交换与交流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调控
01
细胞的物质输入
主动运输
01
需要消耗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运输,如钠离子、钙离子等。
被动运输
02
不需要消耗能量,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自由扩散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如水分子、氧气等;协助扩散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实例
02
细胞的物质输出
01
02
03
04
物质合成
分泌物转运
分泌物释放
分泌物调节
分泌过程
分泌物通过特定的方式,如胞吐或胞裂,被释放到细胞外。
分泌物通过细胞膜的转运作用,从细胞内部被运输到细胞外。
细胞内的物质在经过一系列生物合成过程后,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分泌物。
分泌物的释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激素、神经递质等。
0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调控
细胞膜通透性是指细胞膜允许物质进出细胞的能力,是细胞进行物质输入和输出的重要基础。
细胞膜通透性的调控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来实现。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可以控制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速率和选择性,从而调节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2019版 第1部分 专题1 第2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2019版 第1部分 专题1 第2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破 ·
于玉米根的细胞液渗透压时,玉米会因根系水分外流而出现“烧苗”现象,D 正


双 向
确。]


返 首 页



做 ·
2.(2018·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悟 考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考 向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时 限


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 ATP,在氮气环境中,植物可
集 训

突 破
通过无氧呼吸产生 ATP,C 项错误;温度为 17 ℃时,与空气环境中相比,氮气
·
知 能
环境中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相对吸收量较低,说明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

向 通
根对该离子的吸收,D 项错误。]

返 首 页


法 考
(
)
课 时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 N2 和 NO- 3
时 集
分 点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破 ·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能 双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返 首 页


再 做
A [小麦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 N2,N2 必须被固定后,才能被植物吸

关 的渗透压,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又小于物质 A 溶液的渗透压,D 错误。] 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构建知识体系串联主干知识「自由扩敝提示:①渗透作用②细胞膜③原生质层④质壁分离和复原⑤协助扩散 ⑥胞吞、胞吐⑦通过囊泡运输、消耗能量(对应学生用书第7页)1. (2019全国卷I )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 N 2和NO 3 B. 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 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 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A [小麦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 N 2, N 2必须被固定后,才能被植物吸 收利用,A 错误;农田适时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增强农作物根系的有氧 呼吸,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对矿质元素进行吸收 ,B 正确; 土壤微生物可以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离子等 ,植物的根系能吸收这些无 机离子用于生命活动,C 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土壤渗透压升高,当其高于 玉米根的细胞液渗透压时,玉米会因根系水分外流而出现 “烧苗”现象,D 正 确。

]2. (20佃全国卷U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② ______ 动物相当于半透膜 细胞③ 相当于半透膜厂方式⑥植物 —细胞大分子— 一物质曲点____________________扫咼■* n *扫咼■*慢需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 [巨噬细胞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以胞吞的方式摄入病原体,A项错误;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项错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顺浓度梯度内流,属于被动运输,C项正确;甘油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项错误。

]3. (2019全国卷U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 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 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 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C [0〜4 h内,开始一段时间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减小,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物质A溶液的浓度,当原生质体相对体积达到最小后又逐渐增大,说明部分物质A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细胞液浓度增大,从而使细胞吸水,表现为原生质体相对体积逐渐增大,A错误;因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较大,故0〜1 h内细胞体积的变化量小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B 错误;据图可知,2〜3 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增大,表明细胞吸水,此时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0〜1 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减小,表明细胞失水,此时液泡中液体(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又小于物质4. (2019全国卷I )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溶液的渗透压,D错误。

]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第2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 [由题意可知,离子通过离子泵进行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故A项错误。

消耗能量的物质跨膜运输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故B项错误。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影响红细胞运输氧,进而影响有氧呼吸,影响ATP的合成,从而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故C项正确。

离子泵是一种蛋白质,因此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破坏离子泵的结构,进而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故D项错误。

]5. (2019全国卷II)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 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 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 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A [温度为17 °C时,在空气环境中,根对该离子的相对吸收量高于在氮气环境中的,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吸收该离子,同时说明幼根对该离子的相对吸收量与氧气有关,为主动运输,A项正确;在空气环境中,低温下幼根对该离子的相对吸收量较低,说明温度能够影响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 项错误;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在氮气环境中,植物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C项错误;温度为17 C时,与空气环境中相比,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相对吸收量较低,说明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D 项错误。

]6. (2019全国卷U)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 mRNA 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 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B [胞吐是指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的现象。

细胞胞吐的是大分子物质,且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向外分泌物质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A项浆细胞分泌抗体、C项胰腺的腺泡细胞向胞外分泌蛋白、 D 项突触小泡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都属于胞吐。

B项mRNA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不属于胞吐。

]7. (2019全国卷U)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 b、c、d、e 和f 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 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A .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 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 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 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 •1之间D [通过图示可以看出,a组和b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都小于1, 表明细胞吸水导致细条变长;由于 a 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小于 b 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说明a组吸水较多,b组吸水较少,所以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低,A项错误。

分析柱状图可知,f组细胞失水,而b组细胞吸水,因此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大于b组的,B项错误。

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 C项错误。

根据柱状图可知,在1 1 浓度为0.4 mol L-的蔗糖溶液中的c组细胞吸水,而在浓度为0.5 mol L-的蔗糖溶液中的d组细胞失水,所以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 L-1之间,D项正确。

]高考考查点和特点:近五年全国卷对本讲知识点的考查点主要是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外界环境条件改变对物质出入细胞速率的影响,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并且主要以实验和实例情景考查,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

命题方向:本讲知识与实验和实例结合紧密,以实验和实例的形成考查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及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仍是高考考查的方向。

考点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对应学生用书第8页)■通知识一一核心要点填充•2.质壁分离的2个条件、1个失分盲点[判断与表述]1 •思考辨析清除误区(1) 如果半透膜两侧分别放有体积与质量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则单位时间内两个方向通过半透膜的水分子数目相等。

()(2) 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

()(3) 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C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4)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除了细胞失水外,还有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5)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植物细胞失水的进行,细胞的吸水力逐渐减小。

()【提示】(1) X 由于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比蔗糖小,等体积且质量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相比,葡萄糖溶液中溶质多,吸水能力强。

(2) X 若为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3) V ⑷V(5)X 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的吸水力逐渐增大。

2.思考回答规范表述酶的特性可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现有质量分数为10%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10%麦芽糖溶液、蔗糖酶溶液、清水;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长颈漏斗、烧杯、底部中央可放置半透膜的U型管各一个。

请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选用一套装置设计实验,实验现象能支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体现等量原则等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请写出最合理的实验思路及实验预期。

【提示】在底部中央放置半透膜的U型管两侧分别加入等量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再在两侧各加入等量的蔗糖酶溶液,适宜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的变化。

实验预期:蔗糖溶液一侧液面明显升高,则支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或:麦芽糖溶液一侧液面明显降低,则支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通能力一一考向对点专练•考向1考查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 (2019江西南昌月考)如图是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 不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C. 当溶液浓度甲>乙时,成熟植物细胞会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 当溶液浓度甲二乙时,细胞处于渗透平衡状态,但仍有水分子由甲一乙B [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则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二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平衡。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和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半透膜,A正确;不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时,也能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B错误;渗透作用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当外界溶液浓度甲>乙时,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失水,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当溶液浓度乙>甲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C正确;当溶液浓度甲二乙时,水分子在两种溶液间扩散的速率相等,即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只是不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