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小溪教学文档
2023年最新-《林中小溪》教案菁选最新7篇
《林中小溪》教案菁选最新7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林中小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2、领略课文中描写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3、学习课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语言。
2、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
2.学习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难点1.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
2.理解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教学突破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帮住学生领略大自然得美。
2.把握作者思想脉络来理清课文层次。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入:有一位苏联作家,长期以俄罗斯高加索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地带大自然美丽风光为表现对象。
他依靠自己丰富的林学知识,读懂了自然界这本大书,他的作品抒写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同学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请一位同学结合预习简单介绍作者。
3、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的感受,展示了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
然后检查生词预习。
出示板书:颤动,涟漪,潺潺,干涸,簌簌,萦绕。
注音并解释。
点名让一位学生完成。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讲解:这篇课文写出了小溪和森林的美丽,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2、指出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个别生词读音错误;语气停顿不当;没有读出感情等等。
3、讲解:本文的作者是一位长期以俄罗斯高加索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地带大自然美丽风光为表现对象的作家。
在本文中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
提问:课文在哪些地方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4、讲解: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小溪和森林的美丽,一方面是因为文章的语言很优美,更重要的是,课文中用了白描的手法,把它们当作有感情、有灵魂,有人格精神的人来表现。
提问:你们能结合文中具体内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吗?5、讲解:作者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所以在文章中处处体现了他对小溪和森林的赞美之情。
《林中小溪》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林中小溪》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小溪的特点和森林的生活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朗读、默读、分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小溪对森林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森林、小溪(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对森林和小溪的印象(3)简介课文《林中小溪》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3)分组讨论:课文讲述了小溪的哪些特点?小溪对森林有什么作用?3. 课堂练习(1)让学生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2)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运用4. 总结课堂内容(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2)强调小溪对森林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爱护环境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 深入学习课文(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小溪与森林的关系(2)讨论:如何保护小溪和森林?3.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保护小溪和森林的场景(2)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以小溪和森林为主题的绘画或写作作品4. 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2)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2. 家庭作业:以“保护小溪和森林”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九年级语文《林中小溪》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语文《林中小溪》教案精选10篇《林中小溪》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生动的语言;(2)学习以自我感情变化和思想的深化为线索的写法;理解情景相生,由情而悟的特点,找出感悟和情景间的对应关系;2、过程与方法(1)吟哦讽诵。
本文文意浅白,几乎没有生僻词语,生动精妙的语言要靠多读去体会。
(2)设身处地设置情境,亲身感受。
可通过音乐欣赏、画面欣赏甚至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林间小溪旁,去听、去看、去切身体会自然美,去感受水流带给我们的生命的启迪。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坚定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文章精美的语言;拟人手法的运用;白描的手法2、难点某些场景的象征意义;贯穿始终的作者心理的感悟。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班得瑞”乐园的《仙境》、《寂静山林》。
有人这样评价“班得瑞”的音乐:“当演奏声响起,四下空间便随着你的心事起伏微妙地变化。
空气变轻了,往事变近了,长久贴在心上的忧伤如今变得连自己也讪笑了。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寂静山林》,听一听来自原始森林的声音。
2、学生欣赏《寂静山林》音乐带,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寂静山林》音乐带中,有来自欧洲原始森林的风声、鸟鸣和林间溪流的水声。
学生一定会沉醉其中,有所感动。
优美的文字同样能再现山水的美丽,同样能引起所无尽的遐想,这节课,就让我们和普里什文一起,走近林中小溪。
(二)自读自测,整体把握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颤动(chàn)潺潺(chán)涟漪(yī)粼粼(lín)分道扬镳(biāo)干涸(hé)簌簌(sù)惬意(qiè)车辙(zhé)翩翩起舞(piān)涟漪:细小的波纹。
萦绕:缠绕回旋。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2、了解作者和他的札记。
《林中小溪》教案(最新)
有关《林中小溪》教案4篇学习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林中小溪的特点,梳理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能通过朗读和对语言的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
3、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作者由景而悟的人生信念。
4、通过对其他作品的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能有自己独特的评价。
重难点分析:1、“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是,对无形的感受,需要通过有形的朗读或语言赏析表现出来。
2、学生能够通过参考书或与其它同学的交流,获得本文作者人生信念的认识,但是作者是如何由景悟理的过程,得通过老师的引导进一步明确,否则就只是简单的背主题了。
3、普里什文的散文被称为“俄罗斯语言的百草”。
作品有其独特的风格,作为初三学生,应该尝试从一定的高度来评析课文,虽然很难,但可以从学习、借鉴他人的评论开始做起。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学习:1、自读课文,疏通字词;2、收集有关作者的介绍、评论;3、尝试阅读一些作者的其它文章(文集)。
课堂学习一、导入:1、教师引导:交通的发达已使我们失去了远方。
车轮滚滚,机翼轰鸣,传说中的天涯海角只要数个小时便能抵达。
但人们依然习惯于到远方去寻找风景,去“回归自然”。
只是在万水千山踏遍的豪情里,有谁想到过,就在我们生活的大地上,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与自然之间,还有那么多生动有趣的事情,有那么多优美的风景;又有多少人愿意将匆匆太匆匆的脚步停下来,做一个大地的阅读者,去倾听风声、鸟鸣和虫唧,去辨识树木的年轮,去寻觅鸽群的踪迹?在大地这本翻开的书页上,前苏联作家米普里什文作为一名大地阅读者的先行者,留下了他的足迹和一批珍贵的自然文本。
2、请同学结合预习进一步简单介绍作者。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作适当的强调: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的感受,展示了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1、作者说:“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岸边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
2023年《林中小溪》教案(通用9篇)
2023年《林中小溪》教案(通用9篇)《林中小溪》教案篇1教学重点:1、把握小溪的形象,从小溪奋斗的过程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
2、吟哦讽诵部分段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__的主旨。
教学过程:课前先学:1、熟读__表现小溪冲破重重阻碍、夺路而出的段落;熟读课文末尾几段,体会“我”和小溪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2、阅读苏雪林的《溪水》,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
口语训练:看课件小溪流淌的画面,随感而发,自由抒发对小溪的感情。
导学读标:1、把握小溪的形象,从小溪奋斗的过程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
2、吟哦讽诵,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__的主旨。
释疑解难:学生自由提问,教师组织学生有选择地讨论、解决。
精读探究:教师:小溪在向大海奔流、进发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阻碍?请把相关的话读出来,并加以概括。
并请思考:小溪凭借什么冲破了这些阻碍?)(有云杉树根、又浅又阔的洼地、一棵倒树横在溪面上……从文中得知,小溪凭借的是:远大的理想使它产生了巨大的动力;它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充满自信和乐观,不断地自我激励;能和其他的小溪合流产生更大的力量……(教师)你从小溪的奋斗历程中感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
(学生可以从树立理想、坚强意志、健康心态等方面上去探索人生之路,不设立固定答案;答题时可以只就小溪某个方面的特点进行解说,如“执着”,答题的思路是:可以从小溪从不妥协,绝不放弃中感受到他的“执着”,他越过了一道道沟坎,一棵棵倾倒的树木,他始终乐观,坚信自己“早晚会流入大洋”,他还学会了绕过障碍,和其他溪流合而为一,奋力前进,最终到达了目的,他的这种执着的精神是非常值得人们学习的,人们可以用自己的生活实践去印证执着的重要性,以反思不足,激励自我。
)《林中小溪》教案篇2教学内容:《林中小溪》教学目标1、继续训练吟哦讽诵的读书方法,学会通过朗读加深对__的理解,深入体味作者的情感,并有所感悟。
2、整体感知小溪流向大海的过程,体会情与景交融的美好境界。
《林中小溪》优秀教案
《林中小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林中小溪》。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林中小溪》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 诗歌韵律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诗歌分析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林中小溪》,提问:“你们对林中小溪有什么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2)让学生勾画出诗歌中形象的描绘,如“林中小溪”、“绿意盎然”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林中小溪”比喻为“银色的丝带”。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林中小溪”代表了生命的流动和变化。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如“林中小溪”带来的宁静和美好。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林中小溪”。
(2)分享自己的描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林中小溪》的意境和韵律。
(2)提醒学生关注大自然,保护环境。
7. 布置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林中小溪》。
(2)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林中小溪”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林中小溪》教案-1
《林中小溪》教案关于《林中小溪》教案3篇《林中小溪》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生动的语言;(2)学习以自我感情变化和思想的深化为线索的写法;理解情景相生,由情而悟的特点,找出感悟和情景间的对应关系;2、过程与方法(1)吟哦讽诵。
本文文意浅白,几乎没有生僻词语,生动精妙的语言要靠多读去体会。
(2)设身处地设置情境,亲身感受。
可通过音乐欣赏、画面欣赏甚至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林间小溪旁,去听、去看、去切身体会自然美,去感受水流带给我们的生命的启迪。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坚定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文章精美的语言;拟人手法的运用;白描的手法2、难点某些场景的象征意义;贯穿始终的作者心理的感悟。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班得瑞”乐园的《仙境》、《寂静山林》。
有人这样评价“班得瑞”的音乐:“当演奏声响起,四下空间便随着你的心事起伏微妙地变化。
空气变轻了,往事变近了,长久贴在心上的忧伤如今变得连自己也讪笑了。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寂静山林》,听一听来自原始森林的声音。
2、学生欣赏《寂静山林》音乐带,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寂静山林》音乐带中,有来自欧洲原始森林的风声、鸟鸣和林间溪流的水声。
学生一定会沉醉其中,有所感动。
优美的文字同样能再现山水的美丽,同样能引起所无尽的遐想,这节课,就让我们和普里什文一起,走近林中小溪。
(二)自读自测,整体把握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颤动(chàn)潺潺(chán)涟漪(yī)粼粼(lín)分道扬镳(biāo)干涸(hé)簌簌(sù)惬意(qiè)车辙(zhé)翩翩起舞(piān)涟漪:细小的波纹。
萦绕:缠绕回旋。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2、了解作者和他的札记。
《林中小溪》教案
《林中小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林中小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2)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珍惜环境保护的意识。
(2)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描绘的林中小溪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林中小溪》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林中小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林中小溪的印象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字典,解决生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描绘的林中小溪有哪些特点?(2)全班交流:作者是如何表现林中小溪的美丽和生机?4. 深入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中的林中小溪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珍惜环境保护,关注自然风光。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学习内容。
(2)写一篇关于林中小溪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1)教师提供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文学作品,如《山水》、《草原》等。
(2)学生比较这些作品与《林中小溪》在描写手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异同。
2. 创作练习(1)邀请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描写自然风光的短文或诗歌。
《林中小溪》教案范文
《林中小溪》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林中小溪》;(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绘制出小溪的图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掌握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2)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绘制出小溪的图片。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森林小溪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2. 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4. 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音频;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3. 生字词卡片;4. 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引导学生谈论对森林小溪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实践环节(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绘制出小溪的图片;(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5.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关于小溪的作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见过的美丽小溪,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2.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小溪,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九年级语文《林中小溪》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语文《林中小溪》教案(优秀5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林中小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2、领略课文中描写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3、学习课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语言。
2、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
2.学习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难点1.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
2.理解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教学突破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帮住学生领略大自然得美。
2.把握作者思想脉络来理清课文层次。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入:有一位苏联作家,长期以俄罗斯高加索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地带大自然美丽风光为表现对象。
他依靠自己丰富的林学知识,读懂了自然界这本大书,他的作品抒写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同学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请一位同学结合预习简单介绍作者。
3、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的感受,展示了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
然后检查生词预习。
出示板书:颤动,涟漪,潺潺,干涸,簌簌,萦绕。
注音并解释。
点名让一位学生完成。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讲解:这篇课文写出了小溪和森林的美丽,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2、指出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个别生词读音错误;语气停顿不当;没有读出感情等等。
3、讲解:本文的作者是一位长期以俄罗斯高加索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地带大自然美丽风光为表现对象的作家。
在本文中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
提问:课文在哪些地方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4、讲解: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小溪和森林的美丽,一方面是因为文章的语言很优美,更重要的是,课文中用了白描的手法,把它们当作有感情、有灵魂,有人格精神的人来表现。
2024最新-《林中小溪》九年级语文教案(优秀8篇)
《林中小溪》九年级语文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8篇林中小溪教案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林中小溪》教案篇一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岸边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
刚开春的时候,我从那条可爱的小溪边走过。
下面就是我在那儿的所见所闻和所想。
我看见,流水在浅的地方遇到云杉树根的障碍,于是冲着树根潺潺鸣响,冒出气泡来。
这些气泡一冒出来,就迅速地漂走,不久即破灭,但大部分会漂到新的障碍那儿,挤成白花花的一团,老远就可以望见。
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
水在颤动。
阳光把颤动的水影投射到云杉树上和青草上,那水影就在树干和青草上忽闪。
水在颤动中发出淙淙声响,青草仿佛在这乐声中生长,水影显得那么调和。
流过一段又浅又阔的地方,水急急注入狭窄的深水道,因为流得急而无声,就好像在收紧肌肉,而太阳不甘寂寞,让那水流紧张的影子在树干和青草上不住地忽闪。
如果遇上大的障碍,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嘟哝声和从障碍上飞溅过去的声音,老远就可听见。
然而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这些人类的感情,水是毫无所知的。
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厄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太阳所反映的水上涟漪的影子,像轻烟似的'总在树上和青草上晃动着。
在小溪的淙淙声中,饱含树脂的幼芽在开放,水下的草长出水面,岸上青草越发繁茂。
这儿是一个静静的旋涡,旋涡中心是一棵倒树,有几只亮闪闪的小甲虫在平静的水面上打转,惹起了粼粼涟漪。
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
《林中小溪》教案范文
《林中小溪》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林中小溪》,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展示一幅森林小溪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小溪对森林的重要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3 教学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自由发挥描述小溪的景象。
引导学生思考小溪对森林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第二章:小溪的形成与流动2.1 教学目标了解小溪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学习小溪的流动原理和特点。
2.2 教学内容介绍小溪的形成过程,包括雨水、地表水等因素。
讲解小溪的流动原理和特点,如水流速度、水温等。
2.3 教学活动利用图片和图表展示小溪的形成过程和流动原理。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小溪流动特点的理解。
设计一个小溪流动的模型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小溪的流动。
第三章:小溪生态系统3.1 教学目标了解小溪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学习小溪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2 教学内容介绍小溪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水体、河床、植被等。
讲解小溪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3 教学活动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小溪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小溪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理解。
进行野外观察或视频展示,让学生观察小溪中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环境。
第四章:小溪的保护与利用4.1 教学目标了解小溪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学习小溪的合理利用方式,如水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等。
4.2 教学内容介绍小溪的保护意义和措施,如减少污染、保持河床稳定等。
讲解小溪的合理利用方式,如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
4.3 教学活动利用图片和案例展示小溪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小溪保护和利用的理解。
设计一个小溪保护和利用的计划,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第五章:小溪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1 教学目标了解小溪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4篇.doc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4篇教学目标: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2、找出眼前景与人生感悟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本文寓人生哲理于自然景物之中的写法。
3、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
教材分析:本单元都是优美的写景类文章,本课要求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自然界中得到感悟,发现自我,从而提升人格精神和审美能力。
因而本课的学习重点为: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
2、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
难点为:理解文中一些议论语句的含义及它们与表达中心的联系。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随笔散文。
文章描写了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此课的教学设计重点在引导学生找出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学习写景类文章必须注意的要点,那就是所写之景与所抒之情之间要有机结合,联系自然。
教学时数:一课时布置预习:1、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简单了解作者的文学风格。
2、预习整理课文中重点字词。
3、读课文,在课堂笔记上写出小溪的流程及沿途的景象。
4、读课文,用勾画圈点的方法,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描写精彩的语句,在书上作批注。
教学流程:一、导入课文,检查预习。
同学们,我们已经读过不少写景类的文章,在这样的文章中,作者往往都是借助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人生的体悟。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请学生回答写景的内容和文章的中心)再比如我们刚刚学过的《鼎湖山听泉》(请学生回答文章描写内容和抒发的人生感悟)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很多,美丽奇幻的自然风光不仅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和感悟。
我们写作时就需要学会善于将两者联系起来,自然巧妙地表达出来。
前苏联著名作家普里什文的散文《林中小溪》也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表现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林中小溪》教案范文
《林中小溪》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溪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感受小溪的美。
(3)小组合作,讨论小溪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习惯。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溪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小溪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林中小溪》、生字词卡片、图片、多媒体课件。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林中鸟鸣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教师简要介绍小溪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分组讨论,深入剖析小溪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3. 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朗读课文,巩固字词学习。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小溪的特点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保护水资源和环境。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3.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讨论如何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字词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实用的《林中小溪》教案三篇
实用的《林中小溪》教案三篇《林中小溪》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运用白描和拟人的手法来描绘小溪与森林的各种意象。
2.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习__情景交融、一气呵成的写作特色。
3.理解领悟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难点】1.如何理解小溪与其他各种意象的象征意义。
在反复诵读中,能够重点领略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和大自然意象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2.重点领略大自然的纷繁多样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
如何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生理想与追求。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播放画面,激情导入(播放有关小溪的画面。
)自然界中的一切无不都在向我们预示着什么:高山无语,显示出自己的沉稳伟岸;碧海扬波,显示出自己的磅礴浩大;流云变迁,显示出自己的纷繁多样。
大家看看画面上的小溪,脉脉细流,无声无息,却一往无前,这是不是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前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一篇诗体随笔——《林中小溪》,看看在作者的笔下,小溪又象征着什么。
二、简介作者,了解文体(学生交流课前预习,介绍作者。
)教师补充: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普里什文(1873—1954),前苏联作家。
1897年因参加马克思革命小组活动被捕入狱。
刑满后,去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农艺,学成后归国,在莫斯科附近当农艺师,写过《大田作物与蔬菜作物的马铃薯》等专业著作。
1907年,发表文学处女作《在鸟不受惊的地方》一举成名。
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的感受,展示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
主要作品收入《普里什文文集》(八卷本)。
关于诗体随笔,普里什文发表过自己的见解,他说:“所谓随笔,我们以为是作家以他独特的态度处理他的材料,借以抒发情怀而创作的作品。
”三、整体感知,梳理归纳1.教师配乐朗读,听后学生相互交流,谈谈对__的感受。
要求:把自己感兴趣的文句画出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东市寅阳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第二章(课)第节林中小溪第课时总第个教案
教学设计:
“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一,作者简介:
普里什文,苏联作家,长期以俄罗斯高加索
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地带大自然美丽
风光为表现对象.他依靠自己丰富的林学
知识,读懂了自然界这本大书,他的作品抒
写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之
情.他曾经当过农艺师.后来发表文学作品
《在鸟不受惊的地方》一举成名.
二、研读赏析
1、初步感受语言魅力,找出自己喜欢的句
子、段落朗读欣赏
例如:请看这一段:
“小溪从密林里流到空地上,水面在艳
阳朗照下开阔了起来。
这儿水中蹿出了第
一朵小黄花,还有像蜂房似的一片青蛙卵,
已经相当成熟了,从一颗颗透明体里可以
看到黑黑的蝌蚪。
也在这儿的水上,有许
多几乎同跳蚤那样小的浅蓝色的苍蝇,贴
着水面飞一会就落在水中;它们不知从哪
儿飞出来,落在这儿的水中,它们的短促
的生命,就好像在于这样一飞—落。
有一
只水生小甲虫,像铜一样亮闪闪,在平静
的水上打转。
一只姬蜂往四面八方乱窜,
水面却纹丝不动。
一只黑星黄粉蝶,又大
又鲜艳,在平静的水上翩翩飞舞。
这水湾
周围的小水洼里长满了花草,早春柳树的
枝条也已开花,茸茸的像黄毛小鸡。
”
这段文字写空地的美景:写一群小生命,
多彩多姿,生机勃勃。
作者观察和表达都细致入微,写色彩,
情态,如“小黄花”“一颗颗透明体里可
以看到黑黑的蝌蚪”“浅蓝色的苍蝇”“水
生小甲虫,像铜一样亮闪闪”,动作描写尤
其贴切,如“蹿出”“贴着水面飞”“往四
面八方乱窜”“翩翩飞舞”。
作者怀着一颗“爱”的心来‘亲近自然,
不用世俗的眼光,不依功利的角度来审视
自然,于是,他把小生物们写得灵动可爱,
苍蝇和小甲虫让人赏心悦目,而那“早春
柳树的枝条也已开花”,“茸茸的像黄毛小
鸡”,多惹人怜爱呀。
再品味这两句:
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
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给予肯定
和表扬
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
这段文字,写水微微有些急,并没有满足
于湍急、奔流等泛泛的字眼,而是把它活
化,写它的情态变化,先写它的心态——
毫不在乎,再写它的变化,然后比拟。
你顺着小溪会突然来到一个宁静的地
方。
你会听见,一只灰雀的低鸣和一只苍
头燕雀惹动枯叶的簌簌声,竟会响遍整个
树林。
这段文字写树林的宁静平和。
但似乎声
响很大,有声音“响遍整个树林”。
什么声
响呢?“灰雀的低鸣”和“一只苍头燕雀惹
动枯叶的簌簌声”,“低呜”则声音不
大,“簌簌声”就更是微小,则整个树林
响遍这种声音恰是因为环境的宁静。
这里
很好的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方法。
作者从这些景物描写中透露了融入自
然、亲和自然的感情。
2、随着这条林间小溪一路流淌,我们对这
条小溪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地认识。
请
同学们概括小溪的性格特点吗?并结合具
体文句谈谈看法。
自信执著: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
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额尔布鲁士峰一样
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水总是不倦地反复
学生讨论回答说着:“我们早晚会流入大洋”。
坚强勇敢:冲着树根潺潺鸣响;在避免不
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小溪流经树林
的全程,是一条充满持续搏斗的道路;汇
合起来,全力冲击着被百年云杉的许多粗
壮树根所加固的陡岸。
一颗巨大的百年云
杉,被小溪冲倒。
乐观积极: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
它出现好了,有了障碍,才有生活;
不贪享受: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
并继续前行;
在小溪流经的途中,是不是所有的事
物都像它一样的积极乐观执著和坚定呢?
那么它们又是怎样的呢?说说你这样认为
的理由。
(凝滞的、安与平淡地、丧失激情的)
(化为水塘的洼地、被冬雪压弯了的大灌
木的枝条、漂在水中的树种、困在水湾中
的小狗鱼、被瀑流冲歪的小白杨等等。
)
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随笔散文。
文章描写了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表现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此课的教学设计重点: 在引导学生找出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从中悟出人生哲理;品味本文的语言之美。
难点为:理解文中一些议论语句的含义及它们与表达中心的联系。
进一步学习写景类文章必须注意的要点,那就是所写之景与所抒之情之间要有机结合,联系自然。
教学评价: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之作,作者以一双慧眼,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情趣,捕捉到美妙的瞬间.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语言赏析的方法,本文无疑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景物描写的范本。
这一份教学设计先帮助学生总结学法,再鼓励他们自学感悟,并及时检查反馈,借此巩固学生阅读写景抒情类文章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