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复习练习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列子一、解词:
1.方.七百里
2.指.通豫南
3.阳.阴.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5.如.太行、王屋何.
6.6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7.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8汝心之固.
9.9虽.我之死
1110何苦.而不平
二、通假字:
1指.通豫南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4一厝.朔东
5无陇.断焉
三、一词多义
之: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汝心之固
山之一毛、渤海之尾、魁父之丘
四、课文理解: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哪句话表明了愚公移山的目的?
3.愚公移山有哪些方面的困难?
4.愚公移山之举有人支持吗?这说明了什么?
5.愚公移山的结果怎样?
6.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有什么作用?
7.作者安排京城氏之子这个人物有什么意图?他跳往助之说明了什么?
8.愚公的精神:
9.最后故事的结尾带有神话色彩,为什么要这样写?
10.移山成功反映了什么?
11.本文主题
12.阅读《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答案
1.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A山高大,人手少(方七百里,高万仞;荷担者三夫)B年老力衰(年且九
十)C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工具简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杂然相许、杂曰、跳往助之、说明:愚公的行动深得人心,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5.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环境: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作用:衬托愚公的气魄
7.为下文设伏笔,形成人物对比,烘托愚公精神。说明移山符合人们的意愿,
得到人们的支持。
8.不惧怕困难、有雄心壮志、有实干精神、能持之以恒
9.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在与自然斗争中,人们往往用想象或借助想象以征服
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这样写,寄理想的实现于神话,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
10.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用神话结尾,反
映了古代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幻想借助神力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11.文中着重塑造了老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