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主义

合集下载

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一、学派代表人物领袖和奠基者: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年生于纽约,其父母是俄罗斯犹太移民。

1932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做研究生,1933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并受芝加哥大学聘请教授经济学理论。

1948年升任芝加哥大学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1977年。

在这30年里他将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形塑成一个紧密而完整的经济学派,被称为“芝加哥学派”。

期间为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货币在商业周期的角色,这是他学术上的重大分水岭。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曾经在1980、1988和1993年访问过中国。

他是极出色的演说家,能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艰深的经济理论,能随时即席演说,极富说服力,“没多少人能与他说上两分钟”。

坚定信仰个人自由,深信自由市场是协调个人活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最佳途径。

弗里德曼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以他为核心的货币主义者在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下,主张以控制货币数量的金融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

二、现代货币主义的思想渊源1、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思想的萌芽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代。

核心论点: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

2、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直接来源)MV=PT。

p为社会平均物价水平,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T为社会总交易量。

货币流通速度由社会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长期内相当稳定;在充分就业情况下,社会的商品和老物的总产量也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因素结论:在货币的流通速度和社会商品和劳务量不变的前提下,物价水平是随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化而同正比例变动。

强调的是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在流通中的作用,即货币的支付职能3、20世纪30年代前后形成的早期芝加哥学派的经济理论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特点:(1)继承货币数量说的传统,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2)主张经济自由主义,鼓吹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三、弗里德曼的基本理论观点1、货币数量的增长率同名义收入的增长率有着保持一致的关系。

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

七、货币主义的政策建议
1.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是无效的;正统凯 恩斯主义
2.力反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原因: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就是稳定物价水平 货币 政策
直接控制 弊 端
GDP

物价 水平

B
A
0
3.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混乱的一个主要根源 能够给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 M
s
描述货币供求存量的调节,即 通过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变化 而使货币供求相等,从而决定 货币市场均衡下的利率水平。
Y = y = y0 P
ρ e − g e = k0
P = P0
(7)
Y C I S Y −C I = + 或 = = p p p p p p
d
C Y = f ( , r ) (1) P p I = g (r ) (2) P
信息的不 完全性 自 愿 失 业
1.为什么自然失业率是正数? 2.为什么存在一个短期的菲利蒲斯曲线?
六、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总结
1.货币数量是名义国民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 2.在长期中,货币是中性的,它只影响物价水 平。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 现象; 3.私人经济具有自身的内在稳定性。
三、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
1.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函数方程
dp M 1 = f ( y , w , r m , r n , re , • ,u ) p p dt
2.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 (1)持久性收入 (2)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 财富 人力财富 非人力财富
人们获得收入的能 货币、债券、股票、 力即赚钱能力 土地、房屋等不动产 (3)各种形式的非人力财富的报酬率(即持有货币的 机会成本) (4)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

货币主义发展历程

货币主义发展历程

货币主义发展历程货币主义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关注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以下是货币主义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 边际革命和货币数量论:货币主义最早的形式是由杰文斯、瓦尔拉斯等经济学家所提出的边际革命和货币数量论。

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对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产生重要影响。

这一时期的货币主义者主要关注货币的数量和其对价格的影响。

2. 货币净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期,货币主义经济学逐渐发展为货币净资本主义。

货币主义者开始关注资本运作中的货币要素,如利息、物价和货币供应等。

他们认为,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 金本位制和货币管理:20世纪初的货币主义者开始关注货币制度和货币管理的重要性。

他们提倡以黄金为基础的金本位制,主张货币应该具有稳定的价值,并且国家应该管理货币供应以控制通货膨胀。

4. 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主义:20世纪中叶以后,货币主义重新得到重视。

在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人的影响下,货币主义重新强调了货币的作用和货币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他们主张市场应该自由运作,货币供应应该稳定,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5. 新货币主义: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新货币主义开始兴起。

新货币主义强调货币政策对经济稳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货币政策的新理论。

他们主张通过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持经济增长。

总之,货币主义的发展历程涉及了很多学者和不同的理论观点。

它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并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不断演变和完善。

货币主义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要回答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简要回答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简要回答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货币主义是一种经济学派别,它的主要观点是:1. 货币是经济活动的核心。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经济活动的核心。

货币的供应量和速度对经济的影响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市场上的货币数量和价值。

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是由货币供应和需求不匹配所引起的。

2. 货币体系应该由国家来管理。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体系应该由国家来管理,以确保货币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政府应该通过管制货币的供应和需求,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3. 货币政策应该是主导的经济政策。

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政策应该是主导的经济政策,因为货币是经济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为经济稳定和发展提供支持,特别是在繁荣时期避免通货膨胀和在衰退时期避免经济衰退。

4. 经济增长应该是一个稳定的过程。

货币主义者认为,经济增长应该是一个稳定的过程。

通过管理货币体系和实施恰当的货币政策,政府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性。

5. 市场失灵是经济不稳定和贫困的主要原因。

货币主义者认为,市场失灵是经济不稳定和贫困的主要原因。

政府应该通过适当的管制和监督,确保市场运作得顺畅和公正。

6. 经济政策应该优先考虑失业问题。

货币主义者认为,失业是经济不稳定的最根本原因。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如减税,增加政府支出和实施适度的通货膨胀政策。

在总体上,货币主义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的稳定性和增长,同时确保市场公正和失业率低。

虽然货币主义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和市场中也有所不同,但它们相信货币是经济生活的核心,政府应该掌握货币的管制权。

货币主义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主义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主义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主义学派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1. 引言货币主义学派一直以来是经济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学派,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货币主义学派的理论基础,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读者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

2. 货币主义学派概述货币主义学派主要关注货币供应对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该学派认为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货币供应过度增长所导致的,因此强调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稳定经济和物价。

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里德曼、霍金斯等,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理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对经济的影响路径和方式。

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包括利率、货币供应、投资和物价等要素。

在货币主义学派看来,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货币供应对利率的影响来实现的,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行为,最终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

4.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扩展理论除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现代经济学还提出了许多扩展的传导机制,包括资产价格、汇率、预期和货币政策信号等方面。

在这些扩展理论中,货币主义学派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完善,例如将对物价的影响视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5.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货币主义学派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深入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方式和路径。

在实际的经济管理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各种因素,以便更加灵活地运用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和物价。

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体系,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和依据。

个人观点:货币主义学派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和系统的理解框架。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的作用和影响越发凸显,我们需要更多地借鉴和吸收货币主义学派的研究成果,以便更好地应对经济运行中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简要回答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简要回答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简要回答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货币主义是一种经济学理论,主要观点集中在货币的作用和影响上。

货币主义强调货币供应对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的重要性,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货膨胀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货币主义的几个主要观点。

1. 货币的中性假设:货币主义认为,在长期内,货币供应的增加不会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只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

根据货币的中性假设,增加货币供应只会引起价格的上涨,而不会对实际产出、就业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2.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货币主义强调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过度增加而导致的,而失业则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问题。

货币主义主张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控制通货膨胀,并通过改善劳动力市场来解决失业问题。

3.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

他们认为,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可以调整经济活动的总量和结构,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货币主义主张中央银行应该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目标。

4. 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货币主义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由需求拉动而非供给推动。

他们认为,通过增加货币供应和刺激消费需求,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主义主张通过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以推动经济增长。

5. 货币的非中性:货币主义不同于货币中性假设的观点,认为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他们认为,货币供应的增加会通过影响利率、信贷和资金分配等渠道,影响实际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

货币主义在经济学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然而,货币主义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货币主义过于强调货币供应对经济的影响,忽视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如产出、生产力和技术进步等。

此外,货币主义在解释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方面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在实际经济政策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经济学理论,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现代货币主义

现代货币主义
第五章 现代货币主义



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思想渊源与基本观 点。 2.熟悉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理论 :现代货 币数量理论、名义国民收入的货币理论和通货 膨胀理论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3 .掌握现代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及其理论依 据,对货币主义作出科学的的评价。
一、货币主义的含义、历史渊源 和代表人物
(一)现代货币数量论
(3)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4)其他不属于收入方面的影响货币需 求量的因素。这是指财富的持有者对政 治、经济形势的预期等因素。
(一)现代货币数量论


所以,在弗里德曼的的货币需求函数中, 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量的各种因 素之间是一种稳定的关系,或者说弗里 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由此,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一个基本结论 是:由于货币需求量是基本稳定的,所 以商品价格变动的主要原因应归结于货 币供给数量的变化。
(二)名义收入货币理论

为解决这一问题,传统货币数量论假定 实际产量是外生给定的(充分就业假 定),而凯恩斯主义假定物价水平是外 生的,这样得出不同的结论:
(二)名义收入货币理论


早期货币数量论是以充分就业为前提,假定产 量不变,认为名义收入的变化是由于价格的变 化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效应全部表现为 物价水平的提高; 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在物价水平一定的情况下, 货币供给量增加的效应全部表现为实际产量的 提高,名义收入的变化是由于产量的变化所引 起的。二者都是短期分析。
一、货币主义的含义、历史渊源 和代表人物

2)西方货币理论的四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货币自然观(公元前 5 世纪 - 公元 14 世纪),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自然 经济,简单商品交换) 第二阶段:货币财富观( 15-17 世纪中叶), 货币是唯一的财富(重商主义) 第三阶段:货币面纱观( 17 世纪末 -20 世纪 30 年 代)认为货币对实物经济不起作用 第四阶段:货币经济观(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 货币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货币主义学派

货币主义学派

三、思想渊源
(一)旧货币数量论
1.定义:
旧货币数量论是一种关于货币流通 量与一般物价水平关系的理论。其主 要观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 价值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大小,假若其 他条件不变,商品的价格与货币数量 成正比,货币价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
2.公式:
(1)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Equation of exchange ;现金交易数量说)
1970年《货币分析的理论结构》 一文;1971年《名义收入的货 币理论》短论,构成现代货 币数量论的主要结构。
(二)其他代表人物
1.美国:
艾伦·沃尔特斯
卡尔·布朗纳
(Karl Brunner )
艾伦·梅尔泽
2.英国:
艾伦·沃尔特斯
(AllanΒιβλιοθήκη Meltzer )戴维·莱德勒
(David Laidler )
货币需求量;P为平均物价水平;M/P为手中的 货币量能支配的实物量,即实际货币量;f为货 币符号;y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真实 收入、持久收入;w为来自于非人力资本的收入 或者说来自于财产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rm, rb,re为货币、债券和股票的收益率,即利率; dp/p·dt为价格水平预期变动率;u为其他不属于 收入方面的因素,如将来的经济稳定程度)
时去世。信奉犹太教,
狮子座。
(经济学顽皮的侏儒)
1933年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46年哥伦比 亚大学博士学位。1945—1946年明尼苏达大 学副教授。1948年芝加哥大学教授,1977年 退休。
芝加哥大学商院
“一个人也要学习 管理家里的经济,一 个好的经济学家应该 像一个好的政府一样 管得要少。”
第四章 货币主义学派
第一节 货币主义的产生

第8讲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第8讲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二、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一)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的决定作用 首先,影响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因素 是相互独立的。 其次,在货币供求相均衡时,利用新货 币数量论的方程式,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在短 期中仅仅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动而在长期中又 是不变的数量,则货币供给量便是影响名义 收入的决定性因素,即货币数量是影响货币 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
(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 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 币工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 国民收入。
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三)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 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四)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 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rP 1 dP = ⋅ P dt
4、其他影响因素,如资本品的转手量等。
1 dP M = f ( P , rb , r e , ⋅ ,ω ,Y , u ) P dt
假定
λ
=
1 Y
M P = f ( rb , r e , r p , ω , , u ) Y Y
1 V ( rb , r e , r P , ω , y , u ) = f ( rb , r e , r P , ω , y , u )
货币主义的形成 弗里德曼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制止通货膨 胀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相标榜,向凯恩斯主义的 理论和政策主张提出挑战。他在1956年发表《货 币数量论—重新表述》—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 说作了新的论述,为货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后,弗里德曼和他的同事们在理论细节方面不 断进行琢磨补充,并且利用美国有关国民收入和 货币金融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大量经济计量学方 面的工作,为他的主要理论观点提供 了论据。 除了弗里德曼的追随者外,英国的沃尔特斯、莱 德勒、帕金和奥地利的弗里希等也是著名的货币 主义者。 普遍观点:1、通胀是货币现象;2、凯恩斯主 义彻底失败,需要新的理论取而代之。

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
SPC Pe 2
e 1
O
u*
失业
七、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数量增加 货币需求增加 各种资产需求增加 实际产量增加
(二)否定财政政策,重视货币政策 否定财政政策,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 利率对货币需求影响较大 LM曲线平缓,货币政策作用小 曲线平缓, 曲线平缓 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 利率对货币需求影响较小 LM曲线陡峭,货币政策作用大 曲线陡峭, 曲线陡峭
失业的分类: 失业的分类
自愿失业 自然失业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2)国民收入的自然率水平 )
①经济中只存在自然失业率时的国民收 入水平、 入水平、即充分就业有政府干预, 率水平
2、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假说 、适应性预期( ) 适应性预期指经济当事人以过去的经验为 基础并根据他们以前的预期误差程度来修正 每一期的预期。 每一期的预期。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之四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之四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货币主义
(Monetarism) )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货币主义产生的背景 货币主义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货币主义的基础理论——现代货币数量论 货币主义的基础理论 现代货币数量论 三种货币数量论的比较 货币主义的宏观经济模型——名义收入模型 货币主义的宏观经济模型 名义收入模型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货币主义的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货币主义的 菲利普斯曲线 •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 • • • • •
(2)持久收入具有高度稳定性,货币需求 )持久收入具有高度稳定性, 也是高度稳定的 (3)经济波动是由于由中央银行决定的 ) 货币供给的波动所致

简述货币主义学派理论与主张

简述货币主义学派理论与主张

1.简述货币主义学派理论与主张货币主义学派的显著特点是强调货币对需求的作用。

米尔顿· 弗里德曼是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货币主义学派理论主要由现代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构成。

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主义学派把货币作为影响经济的最重要因素,认为物价水平或名义收入水平是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均衡的结果。

但货币供应由法律和货币当局的政策决定,是外生的。

因此,货币数量论主要研究货币需求的决定。

弗里德曼说:“货币数量论首先是货币需求理论,而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的理论。

”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学派认为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国家干预会破坏其稳定性。

这种内在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被称作“自然率假说”。

它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动态平衡机制,外生力量只能产生短期影响,而不能影响其长期均衡。

其他主要论点:一是货币数量变动导致了货币收入的短期波动;二是货币数量在长期只影响价格和货币收入,不影响实际收入和就业量。

因此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三是货币供给量在短期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2.简略回答均衡分析方法的概念和内容经济学中均衡指经济运行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一种暂时稳定的状态。

均衡分析方法是基于一定的假定条件,来分析经济运行中各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在经济学中,均衡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有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等。

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析单个市场、单个商品、单个要素的供求均衡与价格决定关系的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认为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既受其本身供求关系的影响,又受到其他相关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不仅受该商品所在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还受相关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

均衡分析考察的是均衡形成与稳定的条件。

均衡能不能稳定,如果能稳定,稳定的条件是什么?均衡一旦打破,如何才能恢复?在分析这些问题时,不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的形成和稳定的条件,称为静态均衡分析;如果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状态的变动过程,也就是考察从一种均衡到另一种均衡的过程,称为动态均衡分析。

流派6第六货币主义

流派6第六货币主义

第一节 货币主义学派概述
一、定义
货币主义又被称为现代货币主义或货币学派,它是在20世纪 50年代-60年代期间在美国出现的,与凯恩斯革命相对立的 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也是60年代以来各种新自由主义 经济学流派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它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 国家干预经济相标榜,用现代货币数量论作为理论基础,特别 强调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变动的最根本的 原因,主张实行一种所谓“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因而被称 为货币主义。
李嘉图依据1797年英格兰银行券兑现以后许多商品价格上 涨的事实,也得出货币数量决定价格水平的结论。这样,李 嘉图就背离了自己的劳动价值论,背离了金的价值决定于生 产中耗费的劳动量、商品价格决定于货币本身的价值和商品 的价值,以及商品价格总额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等正确原理, 反而认为,商品在进入流通时是没有价格的,货币是没有价 值的,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的货币量来决定的。
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从20 世纪60年代末期起,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 段步入停滞膨胀阶段,后来,停滞膨胀阶段变为以 低速增长为基调、夹以停滞和危机的历史阶段。当 时,凯恩斯主义因无法对停滞膨胀现象做出理论解 释而陷入困境。
在这种局势下,西方新自由主义学派乘机抬头, 迅速形成为一股国际性经济思潮。其主要流派,有 以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以弗里德曼为代表 的货币主义学派,以艾哈德为代表的德国弗莱堡学 派,以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以卢卡斯为代表的 理性预期学派。
此后,弗里德曼和他的同事们在理论细节方面不断进行琢磨补 充,并且利用美国有关国民收入和货币金融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大 量经济计量学方面的工作,为他的主要理论观点提供经验材料的 论据。不过在当时,弗里德曼的这些主张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 视。

第五章 货币主义

第五章 货币主义

弗 里 德 曼(Milton Friedman )
1912年7月31日-弗里德曼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布鲁克林镇 1932年在芝加哥大学学习经济学(硕士) 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在芝加哥大学 任教至1976年,创立了芝加哥学派 1953-1954年在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1964年-成为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戈德华特的经 济顾问,此后还曾在1968年出任尼克松的竞选 经济顾问,1980年出任里根的竞选顾问 1975年-与一群被称为“芝加哥男孩”的教授前往 智利辅佐皮诺切特军政府,后引发广泛争议 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理由是其在“消 费分析、货币理论以及对经济稳定政策复杂性 的论证”方面的贡献 1981年-出任里根政府经济政策顾问 2002年-布什亲自出席弗里德曼的90岁大寿庆典并 发表讲话,赞扬他在经济学研究方面的贡献
政府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1、政府要大幅度降低货币增长率 2、政府不能让借支过于容易 3、政府自身不可超额贷款 4、建议每年增加的货币量完全与国 民生产总值的增加量成正比
四、 菲利普斯曲线与“自然失业 率假说”
在获诺奖的讲演(《通货膨 胀与失业》)中,弗氏对 二者的关系做了系统的阐 述,认为这在战后经历了3 个时期:
二、主要代表人物——弗 里 德 曼 (Milton Friedman 1912-2006)
二、主要代表人物——弗 里 德 曼 (Milton Friedman 1912-2006)
著名经济学家 米尔顿-弗里德曼辞世
2006年11月16日著名美国经济学 家、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 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在美国旧金 山逝世,享年94岁。他的赞赏者 与批评者均指出,他的世界观本 质上颇为简单:坚定信仰个人自 由,深信自由市场是协调个人活 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最佳途径。 他是最后一位既家喻户晓又拥有 最高专业成就的伟大经济学家。

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

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

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货币主义是一种经济学派,它认为货币政策是经济调控的最重要工具,通过调节货币供给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是保持通货稳定。

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他们主张通过调整货币供应来控制通货膨胀。

他们认为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从而削弱个人和企业的信心,并对经济活动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是保持通货稳定,通过适当调整货币供应来控制通货膨胀率。

其次,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

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过调节货币供应来推动经济增长,可以刺激企业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他们主张通过提供足够的货币供应来促进投资,从而提高生产力和就业水平。

因此,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通过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来提升就业率。

第三,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过稳定的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因为经济主体可以更好地规划和投资,而不用担心通货膨胀和其他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

他们主张通过适当调节货币供应来控制利率,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有效需求,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还包括维护金融稳定。

货币主义者认识到金融体系的稳定对经济稳定和增长至关重要。

他们主张通过适当监管和调控金融机构,防止金融危机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并保障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

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是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健和健康,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最后,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还包括在国际经济中维护汇率稳定。

货币主义者认为,稳定的汇率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有助于经济的发展。

因此,他们主张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来维护汇率稳定,防止货币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可以概括为保持通货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和维护汇率稳定。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货币主义旨在通过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来实现这些目标,从而推动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课件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课件
新古典综合学派强调财政政策和需求管理 在稳定经济中的作用,与现代货币主义学 派的货币政策主张存在分歧。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继续关注货币政策研究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将继续关注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探索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和 实施方式。
拓展研究领域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将拓展研究领域,加 强对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政策的关注。
3
对货币政策效果的过度乐观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对货币政策效果的过度乐观, 忽视了货币政策实施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与其他经济学派的比较与争论
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比较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与凯恩斯主义学派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面存在较大分歧 ,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争论。
VS
与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比较
特点
强调货币供应量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主张货币政策独立且具有灵活性,反 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20世纪50年代,米尔顿·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开始提出并发展现代货币主义学 派的理论。
发展
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影响力逐渐 扩大,成为主流经济学派之一。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02
中国将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利率走廊机制,提高利
率调控的有效性。
加强货币政策国际合作
0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将加强与国际央行的货币政
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金融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 ,央行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工具来调节市场流动性,促进经 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第五章 货币主义

第五章 货币主义

• 弗里德曼的“自然失业率”,实际上就是传统经 济学所说的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 现在设想货币当局为了降低失业率而扩大货币发 行量,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上的过度需求会对物 价和货币工资产生向上的压力。由于经历了一段 物价稳定时期,工人的预期通胀率为零,同时他 们也不掌握有关价格变动的信息,这意味着工人 会暂时陷入货币的幻觉,他们会把货币工资的增 加误认为实际工资的增加,因此提供更多的劳动。 而厂商并不存在货币幻觉,劳动的实际成本由于 价格上涨而下降会使厂商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 弗里德曼改写了货币理论和货币史,并复兴了 这样一种古老的传统:物价水平由流通的货币 数量决定。在短期内,只有当人们存在着“货 币的幻觉”时,货币数量才能成为影响实际产 出的干扰因素;从长期讲,一个经济的产出水 平是由充分就业水平决定的,货币所能改变的 只能是名义量,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长期 来看不起任何作用。他建议政府使用的唯一经 济杠杆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在上世纪50年代 时,这一观点没有被接受,但他却坚持了下来, 直至他的观点被普遍接受。他预测到了“滞 胀”,这让他赢得了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 弗里德曼把货币数量变动引起的名义收入的动态 调整过程按西方国家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表现为负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英国 1861~1957年近一个世纪统计资料说明,通货 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 • 第二个阶段表现为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20世纪 60年代的西方国家的实际情况正好说明这一点。 • 第三个阶段表现为正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20世 纪70年代的统计资料表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出现了通胀率和失业率同时增长的趋势。
• 货币主义者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 起重要作用,他们强调应在更广的资产范 围内从相对价格的角度去理解货币传导机 制,而不应只把资产界定为包括货币和债 券两种。弗里德曼认为,对追求效用最大 化的个人而言,全部财富在各种资产间的 分配情况,取决于各种资产的相对收益率。 • 在均衡状态下,财富将在各种资产之间这 样分配,以至它们的边际收益率相等。

03 第3章 正统货币主义

03  第3章  正统货币主义

15
2.主要著作
• [1] 实证经济学论文集(Essaysin Positive Economics) 1953; • [2] 消费函数理论(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1957; • [3] 资本王义与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 1962; • [4] 价格理论:初稿(Price Theory:A Provisional Text); • [5] 美国货币史· 1867年一1960年(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1867一1960),与施瓦兹 (Anna J.Schwartz)合著。 • [6] 自由选择(Free to Choose).与罗丝· 弗里德曼合著。
1.货币主义的产生
• 1956年,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一种重新表述》 一文的发表,标志着现代货币主义的产生。
• 当时,货币主义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凯恩斯主义 的经济政策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得凯恩斯主 义在经济学界占据绝对主流地位。因此,弗里德曼主 张经济自由化、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思想,并未引起学 界与政界的重视。
25
2.货币需求函数是对P与YP的1次齐次函数 • 弗里德曼认为,如果用于表示价格与货币 收入的单位发生了变化,那么对货币的需 求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用分来 代替元计量价格与收入时,货币需求量必 然增加到原来的100倍。
• 因此,可以将上述货币需求函数看成是对P 与YP的1次齐次函数,即:
20
二、货币需求理论是关于经济主体 选择最优资产组合的理论 • 1.财富的5种形式
• 弗里德曼认为,个人持有的财富由货币、债券、 股票、耐用消费品与人力资本5种资产构成。

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货币主义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其基本观点是货币供应的变动是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货币主义认为,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主要是由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引起的,因此,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可以有效地控制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包括:
1. 货币紧缩:货币主义者认为,控制通货膨胀的最佳方式是通过紧缩货币供应来抑制需求。

他们主张通过提高利率和销售政府债券等措施来减少货币供应,从而控制通胀率。

2. 靠市场自由调节:货币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并主张依靠市场自由调节。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通过自由竞争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3. 建立稳定的货币制度:货币主义者主张建立稳定的货币制度,以确保货币供应量的稳定。

他们认为,货币稳定可以提升经济稳定和增长,减少波动和通胀的风险。

4. 保持财政纪律:货币主义者主张保持财政纪律,避免政府过度借贷和赤字财政。

他们认为,财政纪律可以减少通货膨胀风险,并提高经济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货币供应的变动是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可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货币紧缩、市场自由调节、建立稳定的货币制度和保持财政纪律等。

货币学派概述

货币学派概述

货币学派
货币学派,也称货币主义或现代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重要经济学流派。

货币学派的领袖人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

其他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因经济学家哈帕裕、布伦纳和安德森,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沃尔特斯、莱德勒和帕金等人。

“货币主义”这一词语就是布伦纳在1968年7月发表的一篇题为“货币和货币政策的作用”的论文中提出来的。

货币主义的兴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形势变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对于刺激资本主义的发展、缓和经济危机、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引起了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

到了60年代后期,美国的通货膨胀急剧发展,以至到70年代初,出现了经济停滞相通货膨胀并发的“停滞膨胀”局面。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货币主义在美英等同异军突起。

他们打着现代货币数量说的旗号,鼓吹货币作用的重要性,主张采取控制货币数量的金融政策以消除通货膨胀,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以此与凯恩斯学派相抗衡,并自称是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

正如初赖恩·摩根所说,“财政政策的失败和便宜货币的灾难性后果加重了某些经济学家父于货币理论发展得过于狭窄的说法的份量、结果出现了另一种替代的学派,他们对当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

这些解决办法的基本概念比作为凯恩斯学派体系的
基础的货币过程更为广泛。

它以货币数量的变化作为中心。

这一学派被称为货币学派或现代数量学派。

”1
1布赖恩·摩根:《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它们对货币理论的贡献》。

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75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主义核心理念:货币是重要的★自由也是重要的(一)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其他的有美国的卡尔·布朗纳、艾伦·梅尔泽、奥纳尔·安德逊等,英国的艾伦·沃尔特斯、戴维·莱特勒、迈克尔·帕金等,奥地利的赫尔姆特·菲里希。

(二)核心概念1.自然失业率(Phelps,1967;Friedman,1967),弗里德曼1967年就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就职演说时引入。

“‘自然失业率’是我引入的,旨在与K·维克塞尔的‘自然利息率’相对应的一个称谓。

它不是一个数量常值。

相反,它取决于与货币因素相对立的‘实际’因素’,如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性,竞争或者垄断程度,阻碍或促进到各种职业部门去工作的因素,等等”。

自然失业率实际上就是传统经济学家认为的“正常”的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弗里德曼认为,自然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

原因之一是妇女、青少年和非全日制工人在劳动大军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而他们的失业率通常高于平均失业率水平。

原因之二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形式的救助降低了重新寻找工作的积极性。

2.恒久收入(the permanent-income hypothesis):指人们依靠自己所用有的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在长期内可以得到的、稳定的、持续性的收入。

即未来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预期收入的现值。

3.实证经济学方法(三)基本观点1.货币数量的增长率和名义收入增长率之间保持着一致的关系。

即:如果货币数量增长很快,则名义收入也会增长很快;反之亦然。

至于货币流通速度,虽然会发生变化,但却是完全可以预测的。

2.货币数量增长的变化对收入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

平均来说,货币数量增长率的变化需要在6~9个月以后才会引起名义收入增长率及实物产量增长率的变化,在这之后6~9个月以后才会对加个产生影响。

因此,货币增长的变化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二者相隔的总时间平均为12~18个月。

3.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在短期内影响产量和价格。

在长期,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影响价格,而产量则取决于一系列“实际因素”,如人的事业心、独创性和勤奋程度,节俭的程度、产业结构和政府结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4.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也就是说,货币数量的增长不快于产量的增长,则通货膨胀就不可能发生。

5.货币数量的变化最初影响的不是收入。

在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开始阶段,人们会将手中持有的多余现金部分用来购买其他的资产(如债券、股票、房产、其他实物资产),以扭转所用有的现金与其他各种资产之间的不平衡状态。

这样的调整会使得其他资产的价格上升而利率下降,从而鼓励人们扩大生产,最后使得产量与收入发生变化。

6.虽然在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开始阶段,利率会下降,但随着货币需求的增加,利率又会上升。

所以货币量和利率之间存在步调不一致的关系,这意味着利息率不是货币政策的一个好的导向。

7.对于制定政策而言,货币政策实属重要。

明智的货币政策就是让货币量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增长,以促进经济增长,而不至于使货币模式本身成为不稳定和混乱的根源。

8.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弗里德曼坚决反对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弗里德曼认为,汇率也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弗里德曼认为价格水平也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9.单一规则:即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而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唯一因素支配的货币政策。

“我始终强调一个不变的、既定的货币数量增长率比之微调变化的增长率数值更为重要。

”他建议美国的货币增长率=人口和劳动力年均增长率(1%~2%)+产出增长率(%)=4%~5%,无论如何不能超过6%。

案例1 国民党垮台:都是美国惹的祸弗里德曼不仅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会影响到经济,小到影响一个人的政治生涯,大到影响到一国的政治命运。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1933年,美国罗斯福总统为了争取白银集团的支持,颁布了白银购买计划。

白银购买计划的本意是想通过提升白银价格,为白银生产商提供补偿。

但白银价格的上升使当时中国的货币(白银),相对于世界各国货币升值,中国货币的升值使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从而出口大幅度下降。

本来,在1930年代的世界大萧条中,中国因为实行的是银本位,所以没有受到世界经济萧条的影响,但白银购买计划却使中国在大多数国家都开始从大萧条走向复苏时,走向了国内萧条。

最后甚至迫使中国退出了银本位,采用金本位。

弗里德曼则进一步认为,正是因为中国放弃了银本位,所以,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时,蒋介石没有了可以为政府的扩张性支出融资的白银储备,因此只能靠印刷钞票来购买军火。

战争中,由于美国政府给了国民党政府大量物质援助,所以恶性通货膨胀没有爆发,但战争结束后,积蓄下来的通货膨胀和敛钱的货币改革,“使蒋介石失去了社会人士对其保留的最后一丝尊敬”,并将蒋介石送往了台湾。

选自:(美) 米尔顿·弗里德曼著,安佳译:《货币的祸害》商务印书馆2006.7案例2 银子压垮伊比利亚公元1545~1560年间,西班牙海军从海外运回的黄金即达5500公斤,白银达24.6万公斤。

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重金属开采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

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线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

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骄傲地自称为“无敌舰队”。

1588西班牙和英国于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

这次海战,西班牙实力强大,武器先进,战船威力巨大,且兵力达3万余人,号称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

而当时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有9000人。

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海战的结局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

(四)现代货币数量论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数量说——一个重新表述》一文中提出了他的货币需求函数,并以此建立和阐述了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基本思想。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以各种形式持有的总财富量、各种形式财富的预期报酬以及财富所有者的兴趣与偏好。

1970年,他在《货币分析的理论结构》一文中将货币需求函数的具体形式最终简化为:弗里德曼认为,他的这一名义货币需求函数是关于P 和Y 的一阶齐次函数,于是P M =f (y ,ω,r m ,r b ,r e ,dtdp P 1;µ)其中:M 表示财富持有者所持有的货币数量;P 表示一般物价水平;y 表示实际收入(恒久收入货币需求量);ω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即来自财产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占的比例越大,由此产生的货币需求也就越大。

但是总财富结构比例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稳定的。

r m 表示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狭义的货币收益率 仅指定期存款的利率,这个利率通常不高。

r b 表示定值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 e 股票的名义收益率;dtdp P 1表示商品价格的预期变动率;对货币需求量的直接影响很小。

根据一些国家的),,,1,,,,(u Y w dtdP P r r r P f M m e b ⋅=统计数据,只有当dtdp P 1变动幅度很大、持续时间很长时,才会对货币需求量产生显著影响µ为影响持有货币效用的其它随机因素,如偏好、与货币有关的制度变化等等。

由于的随机性,它与的关系不定。

弗里德曼强调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所以货币需求也比较稳定。

弗理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理由是:1、影响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

2、在函数式的变量中,有些自身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因此,货币对于总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货币的供应方面。

对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的实证(17)用对数方法把非线性方程化为线性方程:(18)货币学派根据美国1892~1960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出:如果把古典货币数量说中的k 或者V 看作ω,r m ,r b ,r e ,dtdp P 1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则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退化为费雪或者剑桥方程式。

如果假定短期内预期物价水平不变,而r m ,r b ,r e 的变化又都和利率r 有关(两种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是受大致相同的因素决定二者高度正相关,用一个收益率作变量,完全可以替代和反映出另一个收益率的变动。

)(弗里德曼指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小,0.15),这时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P M =f (y ,r ),回到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方程。

联系“鲍莫尔—托宾模型”鲍莫尔—托宾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MD 表示愿意持有的现金额,T 0每期开始时个体收入,b 表示为债券的交易费用,i 表示债券利率。

这个模型又称平方根法则。

对于货币需求而言,它的意义如下:1.收入T 0的增加,货币需求增加;2.交易费用b 的增加,将是债券需求减少,货币需求增加;3.债券利率i 的增加,将是债券需求增加;4.价格的变动使b ,T 0同时变动,结果使MD 作同比例的变动。

弗里德曼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1、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从而将货币理论纳入了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框架,摒弃了古典学派视货币为纯交易工具的狭隘理念。

2、在一般均衡的资产组合理论中,特别强调货币量在经济中的枢纽作用,纠正了凯恩斯学派忽视货币量的偏颇3、在货币需求函数中,首先设置了预期物价变动率这一独立变量,确定了预期因素在货币理论中的地位4、严格地将名义量和实际量加以区分。

5、特别强调实证研究的重要性,改正了以往学者们在经济理论,尤其是在货币理论中只顾抽象演绎的缺陷,使货币理论更向可操作的货币政策靠拢了。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1、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利率仅限于债券利率,收入为即期的实际收入水平。

而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利率则包括各种财富的收益率,收入则是具有高度稳定性的恒久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以利率的流动性偏好为基础的,认为利率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而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较低,即对利率不敏感。

3、凯恩斯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

而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函数高度稳定。

4、凯恩斯认为,国民收入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货币供给量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一个间接作用的过程,即经由利率、投资及投资乘数作用而作用于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

弗里德曼则认为,由于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则直接引起名义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变动,所以货币是决定总支出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