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主义建筑——浅析湖南大学建筑系新馆

合集下载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报告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报告

(二)案例分析1. 大学建筑系馆1)建筑设计和自然环境的结合大学地处岳麓山风景区,当地植被以香樟红枫为主,土壤为红土。

所以设计师采用棕黄色石材作为外墙材料确定了棕黄色基调建筑的表皮具有一种粗糙感,和自然更加贴近。

2)建筑所处的位置.总平面分析满空间供人员集散周边的交通方便裂3)功能分区和流线分析两步楼梯,防火疏散两个入口进入要求一层的门厅,报告厅,展厅紧密结合交通流线方向一层的流线:入口大厅旁另设人员集散空间,避免与报告厅的人流的交叉,保持交通通畅。

也为首层展厅的开放做了合理过度。

交通流线方向办公空间和教学空间没有很好的分隔,容易造成相互影响。

两个办公用房之间相距较远,联系不够紧密。

交通流线方向每一层入口处都设有集散空间,以过厅的形式呈现使用空间交通空间开放空间4)立面分析由于基地的南北面宽不大,而东西面相对较宽,且北面为校园的主要交通要道,所以北面设计整片实墙把室和室外分隔开,作为室和室外的过渡。

中间中空的部分有着吸纳人流的效果。

这是系馆的东立面,把三层以上的部分挖空,以下部分单独拉出形成个体。

再结合院的竹井廊桥桂花树,运用借景手法丰富里立面的效果,而且软化了用石材作为材料的硬立面5)空间适合建采光不足*大学建筑系馆分析总结1.建筑系馆属于校园的一个建筑,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

2.外墙表皮的选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通过立方体的切割与复合来设计建筑的外立面3.部空间的设计过渡自然,没有明显的界限,交通空间,使用空间,展示空间,交流空间相互交错,符合建筑系学生需要交流展示的学习特征。

4.但整个建筑的采光不是做得很好,有一些房间的自然采光并不是特别理想。

2.大学建筑系馆1)总平面分析四周有道路环绕交通十分方便右侧是友谊林,风景优美,建筑和环境融合建筑系馆的主入口和深大主入口临近主要的交通要道,交通十分方便分开,相对独立。

但是在部仍旧有联系2系馆南侧为教学区,北侧为办公区庭院与建筑相融合,使得建筑与室外环境有更紧密的联系交通流线的庭,使室得到更多自然采光教学、教研和对应着三个明确的建筑体量它们在平面及空间上形成了互为构成关系的体量组合连接,形成相互贯通的空间,三体量之间既独立又有联系资料室放在三层,避免大量人流在这里穿过,各个设计教室都是向南的朝向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大面积开窗,让教室有充足的自然采光3)建筑的立面及细部室外部分另外一个立面采用了玻璃幕墙加上瓢架的结合,但是稍显呆板,而弧墙的加入则是打破了这种呆板。

柳士英早期建筑思想研究

柳士英早期建筑思想研究

柳士英早期建筑思想研究陈思桦;柳肃;俞潮韵【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考证及实地调研,研究了柳士英先生早期在上海、杭州、安徽落地的7个建筑作品.结合柳士英早年职业生涯履历的同期发展,探讨了在当时中西文化碰撞和新旧设计思想交替演变的社会背景下,柳士英建筑设计思想变化的形成过程,以期对中国近代第一批留日建筑师的人物研究补充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资料.【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柳士英;早期思想;建筑设计【作者】陈思桦;柳肃;俞潮韵【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前言提及柳士英,国内学者对他的研究集中于他职业生涯中期在湖南大学的建筑作品,而对其早期与晚期的作品及设计思想的研究较少。

本文将对柳先生早期的建筑与规划思想特点的变化做进一步的探究,更好地夯实下一步对中晚期作品的论述。

为了更好地探究柳士英先生早期设计理念及思想变化,正确划分柳先生职业生涯的各个发展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大致可以把他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1 至1934 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的柳士英,归国后,从上海日华纱厂施工员到华海公司建筑部合伙人,后历任苏工专建筑科主任与苏州工务局局长,最后回到上海,设立华海公司及在高校授课。

第二阶段:1934 年到1953 年,柳士英前往长沙,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后任系主任。

第三阶段:1953 年以后,柳士英于武汉担任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的院长,并参与华中工学院总体规划和校舍设计。

1958 年以后,柳士英开始走上湖南大学领导岗位,鲜有作品出现。

1 认可日本建筑科实践性人才的培养方针,重视施工技术的模仿与学习1920 年,柳士英毕业归国。

彼时,外来资本不断涌入中国,西方职业建筑师以各种经营方式垄断了大量的建筑市场,中国职业建筑师还没有出现。

柳士英也因出身寒门,求职受阻。

后经同校前辈朱士圭介绍,进入日华纱厂工作,任监造厂房的施工员。

浅议英雄主义影响下的现代主义建筑

浅议英雄主义影响下的现代主义建筑
城市建筑 I 建筑论坛 l U R B A N I S M A N D AR C H I T E C T U R E I AR C H I T E C T U R A L F O R U M
浅议 英雄 主义影 响下 的现代主 义建 筑
■ 陈华新 王 淞 刘 敏
用 者 念 ,如 果我 们 批 判 地 和 客 观 地 看 这个 问题 ,我 们 就 会 认 识 到 , 住 宅 是 工 具 ,人 人 住 得起 的 大 批 生 产 的 住 宅 比 古老 的 住 宅 要 健 康 ( 并合 乎 道 德 )不 知 主 空 间 开 敞 切 向 四 周 延 伸 ,强 调 了 内 部 空 间 向 外 部
以极具 “ 英雄主义 ”理想成分和 “ 乌托邦 ”色 彩的设计 ,

多少倍 ,并且从 陪伴我们一生 的劳动工具的美学来 看是美丽 的。他 的这种新思想 不仅 是针对单体建筑
而 言 ,而 且 他 还 试 图 将 它 贯 穿 于 整 个 城 市 的 规 划 当 中 ,主 张 人 与 建 筑 以及 环 境 的 和 谐 关 系 , 能需求上都有很大 的漏洞 。在为女医
生 伊 迪 丝 ・范 思 沃 斯 密 设 计 的私 人 住 宅 中 , 整 个 建 筑 通 过 通 明 玻 璃 来 实 现 围 合 ,主 人 只 能通 过 建 筑 周
高迪 也 许 是 最 著名 、 最 有 热 情 的表 现 主 义 实 践
者 ,他 是在新艺术 边缘 的工作者 ,他 注重材料的质 感 ,迷 恋曲线 ,他对 哥特式结构 强烈 的理性态度和 对材料 质感与色彩 安排 上 的丰富 的想 象力,让他在
【 摘
要 】由于受到工业 的发展 以及一次世界大 战的影响,
当时 的社 会心态及社 会需求发生 了明显的变化 ,伴随 “ 英 雄主义 ”色彩 的现代 主义应运而 生。现代主义 设计大师们

带你走进没有围墙的大学,被誉为“最诗情画意”高校

带你走进没有围墙的大学,被誉为“最诗情画意”高校

带你走进没有围墙的大学,被誉为“最诗情画意”高校这是位于湘江边的牌楼。

从这里对面的一条路可以进入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背靠岳麓山,东临湘江水,揽天马山于怀中,与橘子洲近在咫尺。

被誉为中国“最诗情画意”高校。

从江边走到进入湖南大学的路口,是湖南大学的石碑。

因为这里也是进入岳麓山风景区的主要通道之一,有很多人在这里拍照。

靠右边的人行道走进湖南大学。

人行道的旁边有一个湖,名为“桃子湖”。

湖南大学法学院和建筑学院楼。

湖南大学法学院和建筑学院入口。

湖南大学的建筑很有特色,因为在岳麓山下,有高度限制。

湖南大学校园一角。

湖南大学“自卑亭”。

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长沙郡丞赵宁倡建。

过自卑亭可以访岳麓书院、登岳麓山,取'若登高必自卑'之意,故名。

湖南大学图书馆就位于自卑亭旁。

位于湖南大学图书馆旁边的东方红广场毛主席雕像。

因湖南大学也是岳麓山风景区的一部分,常年游客穿梭于此。

湖南大学办公楼。

湖南大学源自于岳麓书院。

此碑立于1996年,为纪念岳麓书院创建1020周年。

湖南大学内的近代建筑。

湖南大学外语公园。

湖南大学外语公园内景。

湖南大学一座教学楼外景。

湖南大学一个教室内景。

一个多媒体教室。

一个教室的讲台。

一个教学楼内设有直饮水机。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楼。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内景。

湖南大学一座现代化的教学楼。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外景。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

湖南大学天马学生公寓大门。

天马学生公寓内景。

湖南大学荫马塘运动场。

就在研究生院旁边,依天马山而建。

湖南大学美食一条街。

湖南大学国家超算中心。

建在岳麓山脚下。

湖南大学化工学院。

湖南大学环境馆。

湖南大学生物学院。

湖南大学大礼堂。

湖南大学内的吹香亭。

湖南大学集贤宾馆。

湖南大学篮球场和足球场。

湖南大学老图书馆遗址。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位于东方红广场的巨型石刻,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最终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最终

设计构想
* 贯彻“以人为本”、“尊重环境”与“可持续发
展”思想,协调建筑内外部相关环境条件,建设富 于工程学院特色、建设生态型、复合型、布局合理、 环境优美的建筑系馆。 * 一体化设计,以一条主连廊轴线,结合一条辅助 连廊,合理布置功能流线,将建筑物有机地串联起 来,塑造整体、连贯、有序的教学科研空间。 * 遵循个性化设计理念,采用点线面体结合的手法, 力图寻求建筑系馆风格不同于其他系馆的特质所在, 形成有节奏韵律的动态建筑景观序列,营造适宜的 建筑教学文化氛围。
采光的不足
采光的不足
福建工程学院新校区建筑系馆
设计师简介
叶 猛 福州大学建筑系工学学士 中南大学土
建学院建筑学硕士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国 家一级注册建造师 福建国广一叶建筑装饰工 程设计有限公司副总设计师 福建工程学院建 筑与规划系讲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项目概况
福建工程学院大学城新校区建筑系馆由1#
4 设置半室外大台阶可直接上二层,直达300座多功
能厅,丰富了空间层次与建筑造型,极富气势。 5 悬挑长达12 米的2 层高多媒体教室,挑战视觉极 限感受,展示学院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实力。 6 专用绘图教室、美术教室等均采用单面走廊,可 双面采光,通风采光极为有利,节约后期人工采光 开支,更适应学生手工制图视力保健需求。其中美 术教室可采用北向采光,适应美术教室功能要求。 多媒体教室则根据使用特点开小窗,与立面造型相 呼应。
平面与功能

建筑总平面采用类三角型布局,顺应用地东南面和西南面各有一条校园主干道的 地形,在校园总体布局中显得独特,符合建筑系馆的个性定位。但并不显得特别 突兀,并且顺势形成了富引导性的入口。设计强调建筑布局整体性与灵活性,考 虑到有些教室、实验室相对独立性的要求,分为两幢建筑体,采用主次连廊连系。 作为建筑系馆,其特殊性之一就在于应有空间能提供良好的师生之间、高低年级 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这种无障碍的互动交往是建筑系所独特的知识传播重要途 径。没有了共享交往空间也就无从谈起交流沟通,它在本质上更是一处精神场所。 1#楼采用三角型的围合式布局,自然形成三大功能单元(专用教室、行政办公 教研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的相对分区,围合形成三层高玻璃天棚共享中庭, 从而提供了师生作品展示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空间。2#楼限于面积指标设计为 5层,布置有各专业实验室和专用绘图教室,平面面向西南15度偏转,活跃了平 面构图,也与1#楼的三角形布局取得呼应。2#楼结合主连廊直接连接到1#楼 和共享中庭,加之三层的另一条空中联系次廊,使1、2#楼完全融为一体,又 能保持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塑造出交通便捷、流线清晰、连贯有序的教学空间。 同时1、2#楼所围合出半开放式的内庭,自然地形成最佳的室外活动场地。

浅谈建筑系馆设计

浅谈建筑系馆设计
Company Logo
基地环境图
Company Logo
设计要点分析
设置半室外大台阶可直接上二层,直达 300座多功能厅,丰富了空间层次与建筑 造型,极富气势。 悬挑长达12 米的2 层高多媒体教室,挑战 视觉极限感受,展示学院建筑工程结构设 计实力。
Company Logo
主入口效果图
Company Logo
设计要点分析
专用绘图教室、实验室等均采用单面走廊, 可双面采光,通风采光极为有利,节约后 期人工采光开支,更适应学生手工制图视 力保健需求。其中美术大教室采用北向天 窗采光,营造柔化光线效果,适应美术教 室功能要求。 采用波浪型走廊,造型更富特色,丰富了 走廊空间变化,可形成许多放大的小交流 区。
Company Logo
一层平面
Company Logo
二层平面
Company Logo
三层平面
Company Logo
四层平面
Company Logo
五层和屋顶平面
Company Logo
南立面和西南立面
Company Logo
从西北方向看
Company Logo
设计要点分析
建筑总平面三角型布局呼应地形,在现有 方正的校园总体布局中显得另类而独特, 符合建筑系馆的个性定位。人流、车流路 线分明,入口富引导性。
空间上利用复合界面

复合界面:近几年来,设计者一直重点探索处理建筑界面与环 境的构成关系.界面复合化在把普通的硬质界面通过建筑形 体的处理,使面具有体的某些特征,并结合周围的软质界面,共 同改善建筑及其周边空间环境.高小校园的使用人群大多为 高校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渴望交流,通过复合,可以软化界面, 活跃建筑空间,满足大学生活跃的心理需求.所以,我们将传统 教授功能从教师延伸到公共空间,通过空间序列和公共空间 的串联,使人在行进中尽可能多的碰面,同时又有场所和设 施支持见面后的交流.避免单一尽端式的公共空间.强调人在 单纯空间中的运动和交叉,把场所的主角还给人.空间能为教 与学的互动提供可能.正所谓”有室之用”.

符号学视角下湘西当代地域建筑之美

符号学视角下湘西当代地域建筑之美

142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3.20of analyzing contemporary regional architecture to express traditional regional architectural symbols are figurative extraction, abstract metaphor, and imagery perception. The analysis on Xiangxi regional architecture based on semiotic theory is intended to provide semiotic theory and methodological guidance for contemporary reg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Key words semiotics;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traditional houses in Western Hunan; modern regional architecture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各种新建筑拔地而起,传统建筑受到严重冲击。

笔者通过对湘西走访调研发现,湘西地区村落第一代传统民居由于年代久远、年久失修,正被第二代和第三代民居取代。

第二代民居由第一代民居建筑改建装饰而成,依旧保留第一代原始建筑基本形态。

第三代民居中多用现代材料与新式布局,因此很难看到原始地域特色、建筑装饰与材料,仅窗饰与门饰保留少许传统符号。

人们意识到传统地域建筑保护迫在眉睫,需不断探索传统地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方法。

湘西建筑真正保留的传统越来越少,这一现实无疑打破了人们对湘西传统建筑生命力依旧旺盛的旧识。

为了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应尽量保留传统建筑文化底蕴,减少新建建筑在当地环境中的不协调,尽量不在特定地域建造风格迥异的现代建筑。

完整版建筑系馆实例分析

完整版建筑系馆实例分析
玻璃幕和飘架是现代建筑比较常见处理形式 ,但是一面弧墙去除了立面的呆板。
4.细部设计
——墙面
立面清水墙开洞与横向 延伸的走廊形成对比,使两 者相得益彰
4.细部设计
——天窗
教学区大厅天窗采用双 层阳光板构造,内部光线柔 和,教研区内庭采用高侧窗 采光也是为了避免强烈的直 射光线。建筑中庭采用顶部 采光的方式,利用屋顶的光 影变化在不同层高的桥和廊 道的穿梭,营造出多变的中 庭空间。
5.造型特点 ——廊
6.建筑周边环境
——借景
在景观的设计上充 分利用中国园林借景的 精髓,使外围景观完全 为建筑所用。它的院子 、平台分别从不同的方 向向外开敞,外围景观 也总是叠加到内部的景 框中。在不同的区域间 建立视觉对话是空间设 计的一个想法。
6.建筑周边环境
——呼应
各个主要空间有着 各自的主要开敞面,与 其它空间“对话”。教 学区的平台大厅与设计 院的弧墙及东向的树林 互相对照,设计院大厅 透过西侧大片玻璃窗对 应着教研区的内庭及南 北敞廊的内院空间;沿 建筑南北向中轴,北部 的敞廊平台与南部教室 区及架空平台层也有着 视线的对应。
空间解放
2.总体设计
建筑系馆总平面图
3.各层平面功能
一层平面图
3.各层平面功能
二层平面图
3.各层平面功能
三层平面图
3.各层平面功能
四层平面图
3.各层平面功能
五层平面图
4.细部设计
——墙
墙可以承载光影, 通过 墙的阻隔、分割与 围合, 可以阻断外 界的喧嚣与繁杂。 由于基地南北面宽 不大,而东西面相对 较宽, 考虑北向为 学校主通路, 喧嚣 异常, 通过北面的 整体实墙可以构筑 人为的心理及视觉 屏障, 同时营造一 种过渡场所由整体 实墙面刻意分离与 界定, 中空部分吸 纳人流。

湖大的名师教授简介

湖大的名师教授简介

魏春雨教授简历主要学历:起止年月学校专业学位1979.9-1981.6郑州一中1981.9-1985.6湖南大学建筑学学士1985.9-1988.4湖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2001.7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主要经历:起止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2001-2002湖南大学建筑系教授2002-2005湖南大学建筑系系主任教授2005-至今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及博导主要兼职:起止年月单位名称兼职职务2003-至今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主席2004-至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2006-至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教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2006-至今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2007-至今湖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作为湖南大学建筑学科学术带头人,魏春雨教授参与多项国际合作研究,与加拿大国际建筑大师埃里克森进行长期教学与设计合作,并参与多项国内重大建设项目论证与设计,包括广州市会展中心二期、广州城运会规划、上海科技馆二期、山西大剧院设计等,同时作为建筑及规划专家、湖南省政府长株潭一体化特聘专家,参与湖南省、长沙市政府及省建设厅组织的各类大型课题与项目的论证评审,包括:长株潭湘江风光带建设;湖南省小城镇研究;新农村建设:民进省委新农村对口支援项目;望城县村镇建设规划研究;长沙橘子洲开发研究;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长沙滨江新城开发建设;长沙南湖新城开发建设;“大河西”长沙新城开发论证;武广客运新站论证;长沙历史文化名城及近现代建筑、传统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等。

2008年10月,作为14位中国建筑师之一,多个设计作品受邀参加在国际建筑界影响巨大的荷兰国际设计周,参展主题为《中国当代空间表情》,受到国际设计界关注,并收录进《荷兰设计周参展设计作品集:中国当代空间表情》。

柳肃教授简历主要学历:起止年月学校专业学位1971.3-1973.1湘乡一中1978.3-1982.1湖南大学哲学学士1991.9-1993.12湖南大学建筑学硕士1997.6-2001.3日本鹿儿岛大学建筑学博士主要经历:起止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1982.1-1988.12湖南大学人文系助教、讲师1988.12-1993.12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讲师1993.12-2002.6湖南大学建筑系讲师、副教授2002.6-2006.6湖南大学建筑系副主任教授2006.6-至今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主要兼职:起止年月单位名称兼职职务2004.3-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2007.10-至今国家文物局全国文物普查专家委员会委员2004.8-至今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2007.9-至今湖南省建筑师学会常务理事柳肃教授长期从事建筑历史、古建筑保护和修复设计、地域和民族建筑的教学和研究。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内景截至2021年12月,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有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个省级特色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学、城乡规划
省级特色专业:建筑学
截至2021年12月,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采用课程包的形式协同多门课程,形成综合性的专业训练,已经 形成“实体建构”、“绿色高层”、“数字大跨”等多门特色专业课程包;设计课程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 师以工作坊模式进行小班教学,并设置大量实践环节;开设英文课程班;开设“开放课程”及国际联合工作坊、 设计竞赛工作营,鼓励本科生积极参加科研实践,参与国际交流。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研究成果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截至2021年12月,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拥有1个省级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个湖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校级研究所,以及3个研究中心。
省级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校社共建基地 湖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地方建筑科学与技术基地 研究中心:”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中心、建筑技术研究中心、风景园林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所:湖南大学城市建筑研究所、建筑遗产保护研究所
截至2021年12月,学院下设2个教学系,开设2个本科专业;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 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
历史沿革
刘敦桢设计的湖南大学第二院1929年,刘敦桢在湖南大学土木系中创立建筑组。 1934年,原苏州工专建筑科创始人柳士英应邀到湖南大学任土木系教授,主持建筑学教育。 1947年,柳士英筹建湖南克强学院建筑系,任系主任。 1949年,湖南克强学院建筑系并入湖南大学土木系,设立湖南大学建筑专修科。 1952年,增设湖南大学建筑系。 柳士英设计的湖南大学老图书馆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撤销,成立中南土木建筑学院。 1953至1957年,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有营造建筑系、铁道建筑系、铁路建筑专修科和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修科等。 1958年,湖南工学院时,设铁路建筑系。 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设立铁路建筑系。 1960年,铁路建筑系调出,成立长沙铁道学院,但同时土木系增设了建筑学、建筑材料两专业。 1984年,在土木系建筑学专业的基础上成立湖南大学建筑系。

校园外部空间:湖南大学叙事性建构

校园外部空间:湖南大学叙事性建构



引言
Tr gi的一个未建成作 品“ er n) a 但丁纪念堂 ” 也是“ 意向性” 强 建
在现代建筑设计 当中 , 越来越多设 计师认识 到 , 一个建筑 的设计 的好坏 , 不只是平面的绘画 , 而更侧重于对建筑空问 的
审美体验 , 提高建筑哲学的直觉 , 让其叙述 的意思超过其建筑 本身。 叙述是建筑空间的一种与体验密切关联 的表现方式。 或
悠 久 的历 史 , 也是 一所 人 文 学 科 独 具 深 厚 文 化 背 景 、 工科 实力
幽的江南园林 , 有着宏大空间序列的北京故宫 , 都在很大程度
上体现了叙事意义 。不管是路径还是场地都超越 了单纯流线 设计的框子 , 都有其 叙事的意义。从 西方现代建 筑史 看 , 尽管 叙事性建筑理念还不是很长 ,我能可 以看到在漫长 的建筑史 中, 建筑体验一度是被置于极其边缘化位置的。最除 , 在一个 很长的时间段 内,二元论 ” “ 影响着西方建筑师和学者 , 从笛卡 尔的理性 主义 , 甚至更为古老的亚里士多德学派 , 以追溯 出 可 这样一种哲学 的思想渊源 。 甚至是工业革命 之后 , 大多数 的建 筑师与工程 师仍致力 于征服大 自然 ,涌现 了很多 目的性很强 的建筑类型 , 如办公 建筑 、 交通建筑 、 工业建筑等 , 由此影响 了 很多更加具有意义的如文化和宗教 建筑的设计 。但是 , 2 从 1事空
间注重于表达“ 意境 ” 这类设计没有 明确的故事情节 , 。 目的性 不强。 体验者依据 自己的行进路线 和知觉经验串联这些 画面 , 在不 同的视点上重叠与多义的知觉画面 , 出自己的诠释 , 给 这 种叙 事建筑表达的是一种氛围或场所感 ,是一种更加整体和 开放 的叙事系统 , 湖大校园的外部空 间就属于此类。

湖南大学综合楼一窥 建筑赏析

湖南大学综合楼一窥 建筑赏析

湖南大学综合教学楼一窥摘要:本文通过个人视角、亲身体验以及生活经历对我校综合楼的修建过程、建筑结构、历史沿革等方面做了一定的考察和研究。

并得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正文:当2010年9月的太阳炙烤着长沙这座星城的时候,我也开始了大学的时光。

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今天我已经在这所学校里学习生活了三年,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我的记忆。

湖南大学既有风格古朴的建筑如大礼堂、老图书馆,也有新式现代感十足的建筑如复临社等。

它们都屹立在这所校园里,见证着历史,眺望着未来。

2009年在南校区天马山下拔地而起了一座新的建筑,这便是湖南大学综合教学楼,它让整个天马山附近充满了既厚重又现代感的气息。

湖南大学综合教学楼2009年竣工,2007-2008年由我校建筑院院长魏春雨教授等设计,总占地面积3961平方米,建筑面积17036平方米。

从综合教学楼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我校历史悠久的文化,而综合教学楼的落成是整个新校区的第一栋修建建筑,作为坐标原点,对整个新校区后续建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设计概况远眺综合楼按照设计者魏教授的设计思想,湖南大学综合教学楼的设计体现了“场域”的意识,让“建筑从土里长出来”。

在自身限定的区域中,设计从场地到建筑统一采用水刷石饰面,对光形成漫反射作用,使建筑易于融入周围环境,并且结合坡地地形设置了舒缓的台阶,从而在逐级上升的过程中自然渐变为在建筑本体,完成一个共同的“场域”。

其次俯瞰综合楼入口其次整个综合楼的表面尝试用湘江中的石子做为材料,用水刷石这种传统工艺做外墙,并把石子墙面延伸到室内,水刷石对光具有漫反射和折射的效果,在不同的季节、天气和阳光角度下呈现不同的色泽和感觉。

综合教学楼作为天马山新校区首期启动项目部分。

由于地处岳麓山国家风景名胜保护区外围控制区,建筑何以与环境共生是个焦点问题。

建筑采用线性体结构,以“侧身”形态偏居南端,最大限度避免对天马山风景区主体山的遮挡。

并作为山体视觉综合楼正门延伸的新的部分。

可持续建筑技术B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湖南大学

可持续建筑技术B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湖南大学

可持续建筑技术B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湖南大学湖南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技术类课程学习困难的原因是没有和设计类课程进行整合。

()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目前中国的总能源消耗量居世界第。

()答案:12.目前,全国的城镇建筑面积是500亿平方米,和96年相比增加了倍。

()答案:83.目前中国的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是世界第。

()答案:14.目前的节能标准已经从原来的节能50%提高到现在推行的节能。

()答案:655.绿色建筑的概念最早是在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

()答案:19926.能源消耗被分成哪两大类:()。

答案:城镇的民用建筑;农村的居住建筑7.2010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预测2020年的刚性增长有哪些?()答案:建筑面积增加;人口增加;采暖需求增加8.建筑节能实现的途径有哪些?()答案:减负;节流;开源9.中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关键点有哪些?()答案:因地制宜;控制建筑规模;提倡生态文明,反对奢侈浪费;建立建筑能耗统计平台和大型公建能耗监测系统10.中国最新的建筑方针是?()答案:绿色;美观;经济;适用11.目前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量世界第一。

()答案:错12.2003年的生态足迹图通过四个象限区分了四种生活方式,其中第二象限既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最低标准,不超出地球的承载力,又能够使人过得比较舒适。

()答案:错13.盲目复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往往可能并不节能,甚至可能导致能耗的增加,关键在于选用符合地域性特点的技术。

()答案:对14.人均来看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并不高,国外的中国威胁论,只关注了总量,没有关注人口基数。

()答案:对15.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联合国哪一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个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时代的开始()。

答案:19722.以下哪份文件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答案:《我们共同的未来》3.以下哪些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要素?()答案:人口、资源与环境4.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以上的物质原料,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浅谈现代主义建筑

浅谈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设计艺术史概论——浅谈现代主义建筑经过八周设计艺术史的学习,对现代设计艺术史的来龙去脉有了一定的了解。

从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萌芽到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再到现代主义和包豪斯学校的建立,最后到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设计艺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艺术家、设计师们的努力下走向了新的纪元。

下面我简要概述一下设计艺术史的发展历程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

19世纪初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从此人类由农业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工业设计随之产生,1850年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代表着工业设计的萌芽,工艺美术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其特点有: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简单、朴实,功能良好。

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

20世纪初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一场对传统意识形态革命——现代主义设计,成为20世纪设计的核心。

主要是设计师为找寻代表新时代的形式,为改变设计观念,开始在设计观念、风格、形式及材料等方面进行探索,而集中在德国(始于工业同盟,包豪斯为高潮)、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进行试验,在30年代中期取得惊人成就。

二战的爆发各国的经济都遭到极大破坏,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西方各国才开始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战后重建时期。

两次大战期间,美国设计是最辉煌的时期,在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1、出现了独立的设计事务所。

2、美国大众文化对于设计风格的影响。

现代主义采用同一的、单调的设计对待不同的设计问题,以简单的中性方式来应付复杂的设计要求,忽视了人的要求、审美价值以及传统的影响;另外人们开始重视设计责任,要求保护有限的资源,因此国际主义造成了广泛的不满,促成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的以改变国际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后现代主义是从建筑设计开始的,70年代建筑上出现了对现代主义的挑战,最早在建筑上提出比较明确的后现代主义主张的首推温图利。

欧洲与美国历史建筑节能指南的比较与评析

欧洲与美国历史建筑节能指南的比较与评析

第36卷第1期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 年 3 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Natura丨Science Edition)Vol.36 No.l Mar. 2021周越,张卫.欧洲与美国历史建筑节能指南的比较与评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6(1) :45-51. doi: 10.13582/ki.1672-9102.2021.01.007ZHOU Y, ZHANG W.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Energy Efficiency Guidelines for Historic Building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J].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2021 , 36( 1) :45-51. doi:10. 13582/ki. 1672-9102.2021.01.007欧洲与美国历史建筑节能指南的比较与评析周越,张卫+(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〇〇12)摘要:历史建筑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们的重要性使得保护工程的成本相对高昂,资源消耗较大.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 提出,节能深入到了 一般建筑领域,但历史建筑因其特殊性,在节能方面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欧盟理事会在2017年制定的 《B S KN 16883:2017文化遗产保护——改善历史建筑能效的指南》是欧洲地区的第一部历史建筑节能指南,首次对历史建 筑提出明确的节能要求;而由美国内政部在2011年制定的《内政部历史建筑更新标准与可持续性更新的图解准则》较为详 细地说明了对历史建筑进行改造的具体施工要求•同为国家标准的2本指南在历史建筑保护原则上是一致的,而不同点在 于一个侧重宏观,另一个侧重微观,两者具有很好的互补性.由此,参照并结合它们的优点,以及我国国情和现有绿色建筑 评价体系,为我国历史建筑节能改造标准的制定提出了初步的大致框架.关键词:历史建筑;建筑节能;可持续;历史建筑节能指南;欧洲标准;美国国家历史保护法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102(2021 )0卜0045-07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Energy Efficiency Guidelines for Historic Building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Z H O U Yue,Z H A N G Wei(Sch(K)l of Architecture,Hunan L niversity,Changsha410012, China)Abstract:Historic buildings are important cultural heritages and their protection are usually resource-costly.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tention has recently been attracted to the energy perfonnance of historic buildings. BS EN16883:2017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Guidelines on improving the energy performance of historic buildings are the first energy conservation guide for historic buildings in Europe,in 2011, The Secretary of the Interior's Standards for Rehabilitation &Illustrated Guidelines on Sustainability for Rehabilitating Historic Buildings,which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specific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for the reno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in U.S.. T h e former focuses on the macroscopic and the latter on the microscopic, so that, they are consistent in principle and complementary in practice. In reference of the two guidelines and based on the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 as well a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green building, a preliminary framework was proposed of the energy-saving standards for the renovation of the historic buildings in China. Keywords:historic buildings;building energy-saving;sustainability;energy efficiency guidelines for historic buildings ;European standard ;national historic preservation 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收稿日期:2020-03-31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资助项H(19YBA084);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平台项口资助(湘教通〔2019〕370号)* 通信作者,E-mail: 1456379432@ q([(.<>ni46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丨年第36卷历史建筑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载体之一,保护历史建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人们 常常会消耗大量的资源甚至不顾一切代价去保护它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重要性,在各个领域开始可持续发展的变革,建筑领域因耗材巨大而尤为受到关注.但在历史建筑方 面——以欧洲标准为例——节能的要求并不是强制性的,只需要符合某些最低能效要求即可〜.不过随着 对历史建筑节能的日益重视,以及气候变化和政治目标影响,关于历史建筑节能的相关标准被提上了 议程[21.在历史上,美国继承了欧洲建筑,并在美洲发展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殖民地建筑,虽然在建筑风格上 有所差异,但二者本质一脉相承.欧美除了数量众多的教堂与城堡等石质历史建筑,也存在以住宅为首的 大量木结构历史建筑,其中不乏底层为商铺的半商业化住宅.131石质建筑多为纪念性的,因此大部分较早 便纳入到了系统性的保护和节能改造中,而木结构建筑因数量庞大并且多为私有民用,改造占比较低14]. 由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护率和节能利用率,美国1992年在《更新历史建筑的图解准则》Guidelines for Rehabilitating Historic Buildings ) l ?tb ( Energy Conservation )造提出了节能的指导方法,2011年通过的《内政部历史建筑更新标准与可持续性更新的图解准则》(77ie Secretary of the Interior's Standards for Rehabilitation & Illustrated Guidelines on Sustainability for Rehabilitating /foto 士 邮喂)取代了之前的章节标准15+ ;欧洲则是于2017年正式颁布了《BS EN 16883:2017文化遗产保护---改善历史建筑能效的指南》(pr £7V 16883 :2015 CWwemzfio/i q /* cu /to a / — Guidelines for Zmpronifig energy per/ormtmce o /h to r k —7心igi '),作为欧洲可持续改造的一环为欧盟各国提供指导>8].本文旨在通过对欧洲与美国历史建筑节能指南的介绍、比较与分析,结合两者的优点为我国历史建筑 (特别是19世纪一20世纪的近现代建筑)节能改造标准的制定提出相关的建议.1欧洲与美国历史建筑节能指南简介1.1《BS EN 16883:2017文化遗产保护——改善历史建筑能效的指南》2015年,欧洲标准委员(CEN )会向公众发布了《PrEN 16883:2015文化遗产保护——改善历史建筑能效的指南意见征求稿》(16883: 2015 Conierwihon 〇/ cu "ura / Ziert.tage —Guidelines for improving the energy performance of historic,并于2017年6月30日,欧洲标准委员会批准并正式出版了《BS EN 16883:2017文化遗产保护——改善历史建筑能 效的指南》(石S 丨6883 :2017 Co ,isen.’nfion /jerifage _Guidelines for improving the energy performance of historic buildings )(见图1),正式在欧洲地区确立起了具有国家标准效力的历史建筑节能指南.《BS EN 16883:2017文化遗产保护—改善历史建筑能效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17》),旨在通过将改善能效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与充分保护建筑物结合起来,促进这些建筑物的可持续管理.该标准共有3个正式版本(英语,法语与德 语),本文介绍的是英语版本.一般而言,《指南2017》适用于需要特别考虑的各类建筑物,以便在建筑物的使用、能效及保护之间 取得可持续的平衡.《指南2017》主要内容为一个系统性的评估 程序说明,由此选择适当的措施,用于改善某一历史建筑的能效,并附有相关影响因素风险评估表,目的是促成对历史建筑个案改造的最佳决策(见图2).在《指南201*7》总则其中的“建筑保护原则"(Principles of building conservation)部分强调每座历史建 筑都应被视为特例,因此在进行决策前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记录非常重要•需要了解建筑物的真实性、完整U S L N 16083.2017C o n s e r v a t i o n o f 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i m p r o v i n g t h e c n c r j i yp e rfo rm an ce «l h i v t o r l c b u i l d i n ^Nbsi.图1 《BS EN 16883:2017文化遗产保护------改善历史建筑能效的指南》封面丨8]第I期周越,等:欧洲与美国历史建筑节能指南的比较与评析47性和遗产意义(heritage significance),从而可以定义应保留的定义特征元素(character-defining elements).对历史建筑干预尽可能是可逆的、非入侵式的,最大限度地降低干预对遗产意义的影响,维护就是最好的保护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指南20丨7》“资质要求"(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s)部分对参与历史建筑节能改造的 人员提出了八项必须具备的学科相关专业知识和资格(见图2).a) architectural and conservation planning;b) building operation and estate management;c) energy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buildings;d) economic assessment;e) impact assessment of indoor environment;f) heritage significance assessment;g) impact assessment of outdoor environment;h)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measures.a)建筑与保护规划;b)违筑运营与地产管珲;c)建筑能效评估;d)经济评估;e)室内环境的影响评估; n遗产意义评估;室外环境的影响评佔;h)措施的实际执行。

三等奖Third_PRIZE

三等奖Third_PRIZE

对于这次乡村建造节,我们摈弃了精英视角惯有的自上而下的符号化建构,坚持以最朴实的方式做设计,把基地现状、乡村施工技艺、造价、功能适应性、村民认可度等客观条件作为指导依据,追求“经济、实用、美观”的建筑学本原。

院落是基地原貌呈现出的模糊状态,方案构思也很自然地顺承了这一基本状态,并将其直译为更清晰的空间语言——方院。

院,是本次民宿改造的设计切入点,也是我们调研德阳乡村民居后所发现的基本特征。

通过引入“寻”“屏”“拙”“窥”“无”五种不同性格的庭院,在空间结构上依次推进、互为起承,在观景视线上亦开亦合,巧妙地将室内空间与室外环境有机融合,营造出一幅“山居五式”般的诗意图景。

我们保留原有土坯房并对其进行修缮,用于民宿的公共空间。

客房部分则完全新建,并规划好一期、二期建造内容。

对于场地设计,我们计划拆除原有坡道,改变入口位置,使庭院地平面与道路脱离关系,形成完整的视线高差和空间界限。

在拆除旧建筑、清理原始场地时,有计划地保留废旧红砖、条石、木料、瓦片等材料,庭院中的每一块景观石,均取自原来场地中开挖出来的自然岩石,甚至连“寻院”中的枣树,也是从基地后山移植而来的。

我们始终以做一个真正的民宿为目的去对待这次建造,做最真实、最实用的设计。

到了乡村经历了强度如此之大的磨砺之后,我们变得更抗压、更能吃苦,也明白了从图纸到实地落成所需经历的多种难题。

我们会将乡村建设,改善农民的居住、生活条件作为自己的使命,在未来的设计道路上坚持下去。

咫尺·院方设计建造:黎啸、苏俊波、文韩、李双双、张磊、李 矗、匡蓬勃、杨萧、杨忞、侯雨鸽、刘桐指导教师:宋明星、何闵、魏春雨Square Yards on narrow SitesThIRD PRIZE 三等奖湖南大学区位分析图一层平面图场地剖面及视线分析图乡村建设是近几年来中国建筑界的一个热点,涉及的领域很多,例如:乡村结构研究、文化研究、旅游乡镇打造、优秀的乡村建筑设计等,当我们思考本次大赛的命题和龙洞村现实需求的时候,也在几条不同的思路面前进行着思考和取舍。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贝聿铭建筑作品中的应用与创新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贝聿铭建筑作品中的应用与创新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贝聿铭建筑作品中的应用与创新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越发同质化,缺乏文化底蕴和精神归属。

如何使传统与现代有机的结合,成为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重中之重。

本文以贝聿铭建筑作品为例,从建筑布局、屋顶造型、新材料与传统风格的结合等几个方面分析研究傳统建筑元素在贝聿铭建筑作品中的应用与创新,探讨贝聿铭是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建筑元素。

关键字:传统建筑;现代建筑;传承与创新;贝聿铭一、引言贝聿铭出身苏州名门,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是其叔叔的财产,贝聿铭从小随父亲在香港生活,每到假期便回苏州探亲,和家人在狮子林中游玩,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使得他对中国古典园林有了一份浓厚的感情,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师从“现代主义建筑奠基人”格罗皮乌斯,于1983年获得第五届普利兹克奖,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0]。

贝聿铭一生设计了大量优秀建筑,他在建筑中广泛使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善于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让传统建筑元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其设计理念对如何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中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贝聿铭作品中运用较多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主要有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传统建筑的屋顶造型、传统风格与现代材料的结合这几个方面,所以本文就以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传统建筑元素在贝聿铭建筑作品中的应用与创新。

二、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在当代社会的现状随着现代社会全球化的发展,在西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等思潮的冲击下,中国当下的建筑大多数是西方现代化建筑,城市建筑缺乏文化底蕴。

[0]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与现代住宅功能要求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在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方面,以木结构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建筑与现代化的钢筋水泥相比也有很多不足。

在应用方面,大家对于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的有机结合还缺乏一个正确的认知,只是一味地生搬硬套,将各种传统建筑元素随意的拼凑起来,不顾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从而造成了“四不像”的结果[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cjz200901019.合庭院。当人们走进
三合院有楼板层时,两者通过廊道连接;当行进在三合院
无楼板层时,又似通过桥连通。两个院子明暗不同,尺度
不同,形态不同,却共存于建筑之中,很好的维持着功能
的平衡与行进的流线。通过一个线性的连通三层的大楼梯
连接二者,不仅丰富了庭院自身,还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 空间体验。
流。
建筑的边庭
(参见图2)之
外,形体的凹口
恰好形成了一个 天井式空间。种 植南竹于其中, 竹井和边庭相映
图2外侧边庭
成趣,成为公共 空间的点睛之笔,
由此演绎出“宁
可食无肉,不可
居无竹”的传统
生活方式。
室内家具的
布置更体现出设
计者的独具匠心, 给人印象最深的 便是各层过厅放 置的“巴赛罗纳” 椅。这是20世纪
初读建筑,简洁而变化丰富的形体让人无法找到连接 点。建筑群如同一座建筑般完整的展现给路人,也许只有通 过墙壁上的标识和文字才能发现子层次的存在。建筑系馆 人口一处精细别致的符号——“Architecture”几个看似简单 的英文字母,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建筑的原由形象及整体效 果,更为场所精神的营造锦上添花。
l初识建筑
魏春雨教授设计的湖南大学建筑系新馆(参见图1)于 2004年正式投入使用,建筑由法学院和建筑系两部分组成。 笔者曾多次亲临体验,每每总能激发起不同的感受。
建筑基地呈长方形,位于湖南大学校区内的第一个十字 路口处,即在通往国家级风景区岳麓山的主干道上。地理位 置十分优越,北向是校园道路,西侧是巍峨的岳麓山,同时湖 南大学未来的教学科研轴线在西侧已经初具规模,南面是汽 车实验室,东侧比邻湘江。建筑师充分考虑了主要人流方向 的视角和视距,将建筑独特的形体更好的展现在人们的视野 中,使其成为了这一区域的视觉中心及校园景观的一大节 点,吸引着人们走近它,品味它。
【关键词】 现代主义建筑; 同质形态; 复合;群体构成; 建筑表皮
【中图分类号】TU一86
【文献标识码】A
伴随中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古 典复兴等建筑思潮纷纷涌入国内。各大城市不乏标新立异, 力求以时尚的表皮、奇特无序的造型吸引观者眼球的建筑。 然而,当我们在建筑思潮的热浪中静心反思时,才发现起源 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现代主义思想仍然独具魅力,并且深 深的影响着整个建筑界。国内一批优秀建筑师一直恪守现 代主义的设计理念,创造出许多杰出的建筑作品,他们被称 之为“现代主义的守望者”。本文试图以湖南大学建筑系新 馆为例,探讨其设计精华及蕴涵的现代主义理念。
为材料,运用水刷石这种传统工艺为外墙,正是对周围环
境肌理的一种反映,并给人以坚固稳重的感觉。广场的铺
地也采用水刷石,真正做到建筑与大地的结合,仿佛建筑
是从土地中突然长出来的。外墙的石子具有奇妙的漫反射
效果,晨曦中呈现冷峻的青棕色,夕阳中反射出彩霞的余
辉。在不同季节、天气和阳光角度下可以表现不同的色泽
圈3内部装饰
现代主义建筑大 师密斯的杰作,
犹如神来之笔,提升了建筑的格调。内部(参见图3)装
修材料与外墙材料一致,都是水刷石,很多地方保留裸露
的混凝土材质。栏杆与中厅的楼梯均采用金属制作,并涂
以红漆。这种粗野的质地感与夺目的色彩相互结合,形成
对比,深深的打动了人们的心灵。室内空间变幻无穷,不
同光线形成由明、暗、灰演绎的一场游戏。但是建筑中的 一些房间的自然采光并不理想。比如有些教室在讲台附近 没有开窗,少数教室需要人工照明等等。近乎完美的作品
2群构之美
群体构成的特点
主要包括:层次性、整 体性及延续性等。该 建筑是由法学院和建 筑系共同组成的一个
群体建筑。法学院主 要强调功能使用,外
图1湖大建筑系新馆
形趋于严谨,面积控制得很严;建筑系则主要以体现丰富的 空间为主,强调提供足够的场所引导学生思考,增进师生交
流。虽然二者性格截然不同,但是强调建筑群的整体性以及 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设计理念则是该建筑作品成功的关键
所在。首先,该建筑属于校园内的一个子层次,与周边环境
相协调,体现出自身与校园内部文脉的联系;其次,建筑群本 身也具有层次,并且二者间保持了形式上的延续与完整。
在群体建筑的设计中,不仅仅是形式上某个符号的复 制,空间的联系与形式上的连接更是设计的重点。法学院东 面与建筑系馆西面间距仅8 m,廊桥建立了形体的联系。法 学院的底层为架空车库,中部三层采用退后的阳台,形成一 种虚的吸纳感;建筑系馆平面西侧逐步后退,于是这条通道 逐渐被打开。二者在5层同时考虑了空中花园,减少了建筑 的压迫感。从整体上看,把厚重的两个实体通过界面复合处 理,形成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咬合关系,从形态上加强了 二者的群体联系。
参考文献
[1]魏春雨.营造[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2004中国建筑艺术年鉴
[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 仝晖.在观念的比较中认识新现代主义建筑[J].建筑师,2005
3解读形态与功能
建筑群在造型的处理中,遵循着现代主义建筑理念,让 形体的构成反映结构逻辑,人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荷载清晰 地通过梁、柱、板传递到大地上,体现出建构的严谨和稳定。 3.1建筑系
设计者通过对立方体的切割与复合的处理手法来强化 建筑的形象特征,实现形体上的凹与凸,空间上的实与虚.并 借助流动的影象、变化的光影、穿插的形体来塑造多维的空 间。以“结构体系——围护体系”和“交通体系——空间体 系”作为建筑的焦点,保证公共空间与交往空间。功能用房 则多以灵活轻质隔断处理。室内空间过渡自然,没有明显的 界线。建筑由单一同质形态衍生出多种教与学的可能性,通 过内与外的一致,塑造一个厚朴的本源空间形态。这种同质 性包括不同公共空间形态的一致,也包括室内外材质的一致,
周杨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四川建筑 SICHUAN ARCHITECTURE 2009,29(1)
参考文献(6条) 1.崔彤 现代主义建筑的即兴演绎 2003(12)
2.魏春雨 有"石"之用--湖南大学法学院@建筑系馆群体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筑 2004(03) 3.仝晖 在观念的比较中认识新现代主义建筑[期刊论文]-建筑师 2005(01)
(1). [5]魏春雨.有。石”之用——湖南大学法学院·建筑系馆群体设
计[J].城市建筑,2004(3). [6] 崔彤.现代主义建筑的即兴演绎[J].世界建筑,2003(12)
万方数据
四川建筑第29卷1期2009.02
守望现代主义建筑——浅析湖南大学建筑系新馆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和感觉。新馆建成后,登山俯瞰,与柳士英先生于20世纪
40年代设计的红砖北楼相得益彰,没有一般新建筑的刺眼
轻浮,而是安静的融于校园之中。
5结束语
湖南大学建筑系新馆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雕 塑。设计运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形式上更体 现出传统的美学标准,构图的均衡、形体的韵律、虚实 的对比等,可谓是国内现代主义新建筑的经典之作。当 今新的时代提供了新的生活节奏,产生了新的美学体 系.而这些新的体系是否能反映出人类内心真实的需要 呢?现代建筑的守望者们仍然坚持传统观念,不断更新 完善其审美标准,以期创造出一批能震撼人们心灵的现 代主义新建筑作品。
[收稿日期]2008—03—26 [作者简介]周杨(1982一),男,湖南人,苗族,在读硕士 研究生。
四JII建筑第29卷1期2009.02
47
万方数据
爹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
并通过单一同质形态为学生提供了思辩的场所。建筑的北
向为学校主干道路,平时嘈杂喧嚣,通过北面的整体实墙
可以构筑强制性的心理及视觉屏障,进而营造出一种过渡 场所——由整体实墙面刻意分离与界定,中空部分吸纳人
总会存在一些瑕疵,这让建筑显得更加真实,也许设计中
众多的精彩之处足以将这些缺点淡化。
3.2法学院
建筑通过不同形体的穿插,在三个维度形成稳定的搭
接关系,各个构成元素问都有清楚的支撑构件,体量在构
成中形成丰富的光影关系,反映承重体系与维护体系的区
别。建筑并没有出现流行元素中某些毫无逻辑的拼贴与反 结构倾向。而是从内在逻辑内涵上隐喻法律的约束力。由 于基地东西长,南北窄,法学院的平面布局是以两个庭院 为中心展开的。一个是从底到顶层层开放的露天四合庭院,
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碧
守望现代主义建筑——浅析湖南大学建 筑系 新馆
周杨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 伴随国内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诸多建筑思潮蜂拥而至,挑战着传统的审美标准。文章以湖南 大学建筑系新馆为例,通过探计其设计手法,分析其设计理念,剖析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精髓。并呼吁建筑师 应更加冷静的对待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建设热潮,设计出一批能震撼人们心灵的杰出作品。
4表皮的选择
外墙材料对一
个建筑的性格和气
质有着决定性的作
用,材料选择合理
能给人以震撼力的
效果。该建筑另一
出彩之处便是立面
材料(参见图4)
的使用。之所以选
择水刷石,这是源
于维特鲁威的“坚
固”之说,人们都 渴望坚固庇护的本
圈4外墙装饰
能。在校园内,有数千棵香樟与红枫。形态优美,尤其是
树皮所具有一种很粗糙的质感。而建筑采用湘江中的石子
4.王受之 世界现代建筑史 1999 5.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 2004中国建筑艺术年鉴 2005 6.魏春雨 营造 200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魏春雨 有室之用--湖南大学建筑系馆[期刊论文]-时代建筑2004(5) 2. 黎志涛 中大院的新生--东南大学建筑系系馆改造[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3(11) 3. 魏春雨.宋明星.Wei Chunyu.Song Mingxing 有"石"之用--湖南大学法学院·建筑系馆群体设计[期刊论文]-城 市建筑2004(3) 4. 王一平.李保峰.Wang Yiping.Li Baofeng 建筑教育论题之建筑系馆设计[期刊论文]-华中建筑2010,28(1) 5. 夏健.XIA Jian 理论思维和直觉结合下的建筑形象创作--以苏州科技学院建筑系馆设计为例[期刊论文]-苏州科 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5,18(3) 6. 俞泳.Yu Yong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空间——美国几所建筑学院的系馆空间设计[期刊论文]-新建筑2009(5) 7. 李昕昊 教育建筑的“活力”营造——以建筑系馆为例[学位论文]2009 8. 王燕.苏剑鸣.WANG Yan.SU Jian-ming 学习行为在建筑系馆空间设计中的影响作用[期刊论文]-工程与建设 2010,24(1) 9. 叶猛.石磊.吴聪慧.Ye Meng.Shi Lei.Wu Conghui 个性化的建筑形象设计实践——福建工程学院新校区建筑与 规划系馆实施方案构思[期刊论文]-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5(6) 10. 李相韬.周岷.武毅.Li Xiangtao.Zhou Kun.Wu Yi 适应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专业建筑更新改造研究——西安建 筑科技大学建筑学系馆改造[期刊论文]-南方建筑200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