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德市场经济模式比较与借鉴
德_美_日农村合作金融比较
!"
! !"#$#%& $#’ &%(#()* 社等。 目前, 在这个只有 !""" 万人口的国度里, 拥有合作社 # 万个, 合作社成员 $""" 万。 从德国农村合作金融体制形成的历史条 $、 件上看, 德国在迈进资本主义社会门槛的时候, 其产业的发展以及银行体系的发育程度是大大 落后于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 这样, 德国 就不能像英国那样,通过已经建立起来的商业 银行体系向农业投入资金,而必须另辟蹊径通 过互助的形式来解决小生产者和农民的资金需 求。德国的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是小生产者和农 民自发地建立起来的,在建立过程中还曾经强 调了 “ 政治中立 ” 的原则, 拒绝来自政府的援助, 以保持组织的独立性。因此, 形成了 “ 自下而上 的持股结构, 自上而下的服务体系 ” 的特色。在 德国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内,政府干预的成分 比较少, 而服务的成分比较多。 在德国中央合作 银行中, 政府的股份不到 #% 。 &’ 德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提供的金融服务 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各种各样不同性质和特 色的服务往往一家银行就能够完全提供。而不 是像美国那样有不同的机构提供长、短不同的 金融服务,或者是像日本那样根据不同的行业 分别建立不同的专业机构提供服务。在金融服 务上,德国的农村合作金融也体现出综合银行 的特色。这一特点同德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是 密不可分的:德国是奋起直追挤入现代国家行 列的,德国的货币银行发展大大地落后于英 国。 发展时间上的滞后、 产业的落后和发展的不 充分, 导致发展时间上的紧迫性、 资金积累上的 虚弱和社会总资金的短缺。其结果是德国银行 无法像英国银行那样吸收大量的短期资金以供 给工商企业。德国工商企业自有资本率低和对 银行的依赖性大等原因,形成了近代德国银行 兼营多种企业的综合化特征。 ( 二 ) 、美国农村合作金融体制的社会经济 背景分析 #’ 美国农村合作 金融体制的 形成是 #*#+ 年美国 《 农业贷款法 》 的产物, 它不是自发成长 的, 其中带有政府干预的色彩。 美国政府对农村 金融的干预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建 立美国政府直属的信贷机构以执行美国政府采 用生产控制和价格支持等手段解决农业生产过 剩和居民购买力不足的农业政策。二是指导和 扶植建立美国的合作金融体制。美国尽管有着 非常发达的商业银行体系,但是商业银行在分 布上并不平衡,主要的商业银行集中在美国东 部工业地区,为了防止东部的工业集团通过银 行设施将西部地区的资金转移出去, 西部、 南部 等农业、 畜牧业地区反对实行分支银行制度, 而 坚持 “ 单一银行体制 ” ,这样在西部和南部银行 力量不足。另一方面, 商业银行由于其资金来源 的限制, 主要集中在提供短期的融资服务, 对于 解决农场主长期的资金需要存在困难。美国的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出现主要就是为了解决这 两方面的问题。 $’ 美国的农村合作金融体制尽管是政府支 持下建立起来的,但是它并没有因此而取得垄 断的地位,也没有当然地在整个农业金融体系 中取得主导的地位。这首先是由于美国的商业 银行体系非常发达,商业银行的数量是全世界 其中的 # - & 最多的, 长期稳定在 #,""" 家左右, 设 在 小 城 镇 中 。 在 一 个 $""" . &""" 人 的 小 镇 上,有 $ . & 家单一制的小银行并不希奇。这些 银行主要服务于当地社区,其农业贷款一般占 其贷款总额的 ,"% 以上,这些银行被特别地称 作乡村银行。这些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广泛地 开展业务, 主要是机构多, 接近农民, 特别是乡 村银行是小城镇唯一进行包括贷款、存款和储 蓄等多种金融业务的机构,熟悉农民的信用和 经营状况, 贷款迅速、 手续简便。这就和德国的 情况不同, 美国的农场主在扩大生产的时候, 能 够得到本国金融体系的支持。其次, 美国农业是 资本主义的大农业,美国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 地 ,#*// 亩,草地 +++0 亩。农户基本上是以农 场主的形式存在, 拥有较大数量的财产, 能够满 足商业银行信用审查上的要求,因此在一定程 度上能够满足农户的需要,这样就不会从内部 自发地形成一个新的银行体系来与原来的商业 银行体系相抗衡。因此, 美国的农村合作金融体 系一直面临商业银行体系的竞争,其竞争优势 主要集中在土地抵押贷款业务等长期信用放款 业务上, 在短期融资方面, 商业银行仍占有比较 大的优势。 &’ 美国的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是政府干预的 产物, 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带有人为的痕迹。美国 传统上是个反对中央集权的国家,因此在机构 的设置上强调分立、 制衡, 因此整个农业合作金 融被一分为三。另外, 美国农村合作金融体制的 建立发生在 &" 年代美国的大危机前后,银行业 “ 分业经营,分业管理 ”的政策也反映在农村合 作金融体系的设计上。对于不同性质和期限的 银行业务,政府分别设立不同的机构予以提
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比较
2007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中发达经济体(Advanced economies)为29个,分 别为: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 比利时、奥地利、芬兰、希腊、葡萄牙、爱尔兰、 卢森堡、日本、英国、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 中国台湾省、瑞典、瑞士、香港(特别行政区)、 丹麦、挪威、以色列、新加
比较与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模式
比较与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模式摘要: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日本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不同的政府宏观调控模式,虽然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绩效,但却是不同国家的现实选择,适合于各国不同的国情。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缺乏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经验。
对不同国家的宏观调控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可为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模式;比较;借鉴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是高效率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构件与关键环节。
二次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市场经济进行了干预和调控,并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和一些共同的特点,使各国的经济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不断完善和协调发展。
因此,实事求是地学习、研究和比较分析国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管理、调节经济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不仅有助于对这些国家市场经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模式的比较(一)美国模式: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有限干预美国作为自由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具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在市场机制对配置资源上起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政府发挥着有限的干预作用,政府干预程度相对较低,直接参与市场活动范围较小。
这种市场经济模式一般称为“自由市场经济” 或“市场主导型市场经济”。
但美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并不是无所作为的,在自由企业制度下,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并且还在不断完善。
美国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立法和行政管理,限制垄断,消除阻碍竞争的因素,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创造市场竞争环境。
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了两大干预措施,保护竞争、鼓励竞争。
这两大干预措施是:打破市场垄断,维护市场竞争;大力扶植中小企业发展,以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格局。
美国、德国、日本经济模式比较研究与择优借鉴
美国、德国、日本经济模式比较研究与择优借鉴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某壹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壹定时间,并在国际经济领域能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占据显赫的竞争地位,其发展方法就必然引起人们的重视,措致处于竞争弱势各个不同的主体,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
如战後,日本、德国的迅猛发展,导致人们对于日本、德国模式的重视。
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因爲学习日本模式并取得成功,并统称爲东亚模式。
欧洲的壹些国家因爲崇尚德国模式而纷纷要求加入欧洲经济联合矩阵。
20世纪90年代,美国取得“新经济”创记录的繁荣,美国模式再度受到人们的青睐。
随著美国高科技企业进入调整,股票市值大幅度缩水,又出现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造假事件的冲击,壹些人开始怀疑,甚至指责美国模式的弊端。
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关于经济发展模式优劣之争。
经济模式作爲世界经济领域的壹个重要课题,需要予以重视并加强研究。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确立适宜的发展道路和运行方式。
有必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利用後发优势,有选择地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模式中成功的运作方式。
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新的发展模式。
壹、经济模式概念辨析及层面确定孔夫子认爲,名不正则言不顺,爲使我们的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需要“正名”,即对于文章所探讨的概念的本质特点、范围和层面,进行明确的阐述和规范。
1.概念辨析爲了清楚地认识和科学地把握经济模式的本质特征,我们把与经济模式概念相近的几个概念加以分析。
(1)经济制度:又称“社会经济结构”,是人类社会发展壹定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産关系总和,即壹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
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産资料公有制爲基础的社会主义生産关系的总和。
(2)经济体制: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进行决策并执行有关生産、收入和消费决策的壹组机制和制度,任何经济体制都是由决策结构、经营结构和动力结构组成的。
[6](3)经济模型:对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关系进行抽象的、简化的表达。
美,德,日 经济模式
美,德,日三国的经济模式摘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末的多半个世纪里,发达国家经历了曲折的经济发展过程。
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经济模式。
其中,美,德,日三个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美,德,日三国经济模式的特点,并对它们做了比较,最后叙述了美,德,日三国经济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字:经济模式市场政府企业当今的多极世界中有美国、日本、欧洲三大经济为中心,它们的经济模式有较强的代表性。
其中欧洲的发展已经有以德国经济为师的趋势,德国模式已经明显地成为新欧洲的典范。
1.三大模式的不同特点美国模式是商品经济发展模式的总结。
有利于投资、高效和生产力与经济的发展,它起源于英国,在美国达到顶峰。
美国模式的主要优点有:弹性很强的劳动力和产品市场,低税,激烈的竞争和股东资本主义——股东对管理者施加压力,要求使他们利润最大化。
缺点:收入差距悬殊,低福利救济,"公共物品"——例如初筹、中等教育——质量差,公共服务与其社会财富不成比例,低投资率和很低的储蓄率。
这种模式又被称为"盎格鲁-萨克逊"资本主义或"自由资本主义"模式。
日本模式是20世纪60-70年代形成的,取得了震憾欧美的"世界奇迹"。
日本模式的主要特点:第一,核心是"追赶"欧美,成为重工业化的先进工业国。
第二,关键是"后发效益"。
第三,加强政府干预。
第四,引进技术。
第五,出口主导、"贸易立国"。
第六,实行统制金融。
日本政府具有远见的指导,日本企业与政府密切合作,日本银行与公司交叉持股,日本的股民力量相对较弱。
日本模式曾经是"追赶型现代化"取得成功的经济模式,优点有:终身雇佣制促进了忠诚和高熟练度;公共服务(尤其是教育)质量高;银行与其他工商业企业关系密切;公司交叉持股使管理者受到保护,免遭失去耐心的股东影响,从而使之得以对投资采取长期观点。
二战后德国、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对中国的启示
二、德国模式的弊端
20世纪70年代后,这一以“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为特征的模式开始 显现问题,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特别是对劳务市场和产品市场的较多限制,在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造 成劳动力成本过高和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缺乏动力。
二战后德国、日本的经济发展模 式比较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模式
德国模式的历史渊源:
德国模式是指“二战”后形成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以德国为代表,主要在欧 洲大陆国家运作,包括荷兰、瑞士、奥地利、瑞典、法国等国。德国资本主义 的兴起晚于英、法,19世纪初,德国才走上农业资本主义道路。 纵观德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史,德国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社会市场经济
社会市场经济被认为是一种理想模式,其理论基础来源于弗莱堡学派的新自 由主义,思想基础是把市场上的自由与社会平衡结合起来,其最高指导思想 是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的结合,个人利益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协调一致。
实质上它是一种国家有所调节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市场 力量来自行调节国民经济活动,只是在市场调节无效时才由国家进行必要的 调节和干预,其目标是形成有秩序的竞争,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社会保障以及收入和财产的合理分配。 社会市场经济是既不同于国家完全不干预的自由经济,也不同于中央高度集 权的计划经济,而是介乎于二者之间的“经济人道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实质 上是一种以自由竞争为基础,以社会安全为保障,国家进行适度调节和干预 的市场经济”。用通俗公式表示,即: 市场经济机制+社会保障+政府适度调节
3、无论是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还是企业工会制,都体现出一种以企业 为中心的人际管理和协调,这就可以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保持职工队伍稳定, 有利于企业凝聚力形成,同时减少劳资冲突。
美德日市场经济模式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借鉴
比较美德日三种市场经济模式的优劣,并说明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
1.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即所谓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
其基本理念是自由市场,政府对经济管制较弱,市场为主体,政府干预经济的重心为需求。
企业特征为:私人垄断企业,自由企业制度,股东资本主义。
因此自由主义经济的优点:是市场繁荣速度快,以消费为主并靠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增长。
缺点:盲目扩大消费到最后形成了虚假的市场繁荣,市场数据不能正确反映实际的情况,最后就成了经济泡沫,消费或者银行一出问题,经济立即出问题。
2.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也被称为莱茵模式。
其基本理念是社会市场,政府要尽可能少干预而只给予必要的干预,使社会公平,自由竞争,政府干预经济的重心是为通货的稳定。
企业特征为:双层治理结构,共同决策制度,银行资本主义。
因此其优点:最重要的是它限制市场力量的过分积累,即这种模式在主张市场有序竞争的同时,强调社会责任,主张高税收高福利。
其高福利制度使人一生都有生活保障,防止了中低收入者负担过重、贫富差距拉大的弊端,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安宁,经济稳定和社会公平。
缺点:高福利使国家和企业负担过重,不利于发挥个人的社会责任和激发就业积极性。
高税率使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造成内需低迷,影响扩大生产和提高就业,阻碍经济的发展。
3.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其基本理念是政府主导,政府对经济起导向作用,政府干预经济的重心是产业和金融。
企业特征为:相互持股,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法人资本主义。
优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赶超其他发达国家缺点:强调政府有计划的引导企业和市场的一面,造成了庞大的政府机构,容易发生行政管理中的行贿受贿、钱权交易的腐败现象。
那么中国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模式?从以上的优劣借鉴: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国情具有许多同其它发展中国家相似的地方,但也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这些共同点和特点决定了中国应选择建立一种政府推动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这是现阶段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最新美国、德国、日本经济模式之比较
美国、日本、德国市场经济模式比较(一)三种模式的共同点1.以私有制为主的混合经济,以私人垄断为主导。
在美国。
日本、德国经济中,国有部分约占1%一10%不等,合作社所有制、工会所有制等等分量更小,80%一90%以上均属私有制。
而在私有制经济中,中小企业虽然在企业数量上占80%~90%甚至更多,在生产、销售、投资和就业等方面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它们毕竟是补充的和从属的。
例如在日本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60%以上同大企业有承包关系。
在美国20万家工业公司中,最大的50家占了工业资产总额的49%。
在日本,以营利为目的经营的法人企业(不包括金融、保险业)有175万家,其中资本额在1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只有2195家,仅占公司总数的0.13%,但他们占了全部法人企业资本总额的41.4%。
在德国将近4.4万个工业企业中,千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0个,占企业总数的2%,但它们却占了销售总额的44%。
2.社会经济机制方面,都以市场竞争为基本调节手段。
在对待竞争的问题上,美国、日本、德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三种模式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下述两方面。
一是都强调竞争的重要性,同时又都看到个人和企业(特别是私人垄断企业)有一种排斥竞争的本能,因此不能寄希望于自发存在的竞争秩序,而要重视建立人为的有秩序的竞争。
二是认为,为了建立这种有序的竞争,不仅要直接制订若干必要的调整竞争秩序的立法,如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日本的禁止垄断法、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等,而且还要致力于间接地为建立有序竞争创造重要的条件,例如币值稳定、市场开放、契约自由等。
3.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相当接近。
美国、日本、德国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思路主要出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任务主要是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创造框架条件,而不是自己直接从事经济生产活动;二是针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自发的市场竞争所必然带来的三大弊病(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结构的不协调以及社会的极大不公),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力争加以缓和。
美日德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机制比较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日德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机制比较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比分析美国、日本和德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机制方面的实践和经验,探讨这些国家如何通过有效的融资机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对比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通过对这三个国家融资机制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中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机制的设计与实施上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本文研究的范围和重点。
随后,将对美国、日本和德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机制方面的主要做法进行梳理和归纳,包括政府支持、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的应用情况。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比分析这三个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机制上的异同点,探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中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本文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机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未来可能出现的新融资模式和机制创新,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前瞻性思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中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机制的设计与实施上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美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机制分析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机制方面的创新和实践,对于全球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资本市场融资机制:美国拥有一个成熟且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充足的融资渠道。
企业在不同阶段,无论是初创期、成长期还是成熟期,都能在资本市场找到相应的融资方式,如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首次公开发行(IPO)等。
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尽管美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但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担保贷款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新兴产业。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美国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等。
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异
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异班级:11级安管姓名: 邢海滨学号:07071101009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异国际上对现代市场经济有不同的分类。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1年《转换到市场经济》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成功的市场经济的三种体制模式:美国、英国的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体制,又称自由市场经济;日本、法国的行政管理导向市场经济体制;德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一、美国、日本、德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特征一谈到西方市场经济,人们自然首先考虑到的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因为他们既重要、发达,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一谈到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市场经济,人们又往往比较重视研究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诚然,这些特殊性确实是显著而重要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但是,从借鉴的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探讨它们的共性。
(一)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美国、日本、德国市场的经济体制都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而在私有制经济中,都是以私人垄断企业为主导。
在美国、日本、德国经济中,国有部分约占1%-10%不等,合作社所有制、工会所有制的份量更小,其余80%-90%以上均属私有制。
而在私有制经济中,中小企业虽然在企业数量上占80%-90%甚至更多,但它们毕竟是从属的。
例如在日本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60%以上同大企业有承包关系。
在美国20万家工业公司中,最大的50家占了全部工业资产总额的49%。
[1]在日本,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企业(不包括金融、保险业)有175万家,其中资本额在1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有2195家,仅占公司总数的0.13%,但它们占了全部法人企业资本总额的41.4%。
[2]在德国将近4.4万个工业企业中,千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0个,占企业总数的2%,但它们却占了销售总额的44%。
[3]这里我们之所以突出大公司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影响和作用实在太大,太重要。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概括说,大多数国家都是依靠几十个工业集中区和几百家公司提供大部分出口产品,提高生产率和国民生活水平的。
西方市场经济模式及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市场经济模式及对我们的启示求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主要有三种: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
下面以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为例,对这三种模式进行分析。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
该模式把市场力量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置于首位,而把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放在次要位置。
它推崇市场效率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美国往往通过政府订货和采购影响经济运行,也对某些部门施加管理,如对能源、尖端技术、农业和环保等部门。
在美国的宏观调控体系中,财政预算体系和银行金融体系处于主导地位。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行政向导型市场经济。
该模式又称“社团市场经济”,它比较重视政府的作用,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产业政策,引导市场经济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日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由财政和金融两条渠道来实现。
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社会市场经济。
该模式追求的是个人自由创造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它比较注重宏观体制,既反对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也反对把经济统紧管死。
它以市场为基础,凡是市场经济能够自行调节的,都交由市场去解决,而国家只是为市场的正常运行制定原则,并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必要的干预。
但并不是说国家没有任何经济计划。
德国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经济计划。
然而,这些计划仅仅规定一些综合性指标,对企业没有约束力,而由联邦政府主要运用财政、税收机制,由中央银行主要运用货币、贷款政策机制,作为实施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社会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
德国建立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从美、日、德三国的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中,我们可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注重本国特色。
美、日、德三国的市场经济均以私有制为体制基础,但在具体运作中又各具特色。
这是因为各自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本国特色的体现。
这说明建立寓共性于个性之中的市场经济模式是一个普遍规律,这说明我们所努力建设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正确的选择。
美、日、德市场经济模式比较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类型及特点
◆市场主导型:以美国为典型。
(一)主要特点。 美国模式,即所谓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又称“自由主义的市 场经济”。它十分强调市场力量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认为政府对 经济发展只能起次要作用。推崇企业家精神,崇尚市场效率而批评政 府于预,这种市场模式的特点是生产要素有较高的流动性。这一模式 中还存在着无限制的法律诉讼特色。政府进行调控与否往往以是否有 利于消费者利益为目标,而较少从生产者角度出发。社会习惯与政府 政策更多地着重促进私人消费而忽视储蓄。这种倾向不仅反映在个人 与企业的行为方面,而且也反映在政府公共财政的大量赤字方
美日德市场经济模式的相同之处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期主导作用
三国都有发达的市场体系,资源配置主要靠市场,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 导力量
◆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
三国企业都是独立法人实体,是完全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充分享 有经营决策权。
◆国家重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目的是防止垄断,保护竞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2,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证经济总量的平衡,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促进 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目标。 3,宏观调控的方法是间接调节。 4,宏观调控的手段是交替地运用财政和货币两种政策手段。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类型及特点
◆政府主导型:以日本为典型。
主要特点:以私有制为主,但一般都有固定比重的国有资本。
国民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实行强有力的干预。它比较重视政府 的行为,制订了一系列反映政府和产业意愿的经济计划、产业 政策,引导市场经济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日本的经 济计划显示了政府经济政策的总趋向和国民经济未来发展方向。 1955年以来,日本政府先后制订了11个中长期经济计划, 通过经济计划,一方面用于确保政府各部门政策的协调性,另 一方面则给私营企业提供较准确的预测性经济情报。
日本德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借鉴
日本德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借鉴日本和德国是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国家,其循环经济模式值得借鉴。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及经济效益方面对日本和德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并探讨如何借鉴这些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日本和德国在政策支持方面都有着强大的政府支持。
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循环经济政策措施,包括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德国则推出了循环经济法案,并设立了循环经济机构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两国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其循环经济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
其次,技术创新在日本和德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日本在循环经济技术方面相当先进,特别是在废弃物再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和浪费削减等方面。
德国则在可再生能源和废物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两国的技术创新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日本和德国的循环经济模式都能带来经济效益。
日本通过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德国则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物减少,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使得日本和德国的工业界越来越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日本和德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借鉴经验:第一,加强政府支持。
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应制定相关政策,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二,注重技术创新。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尤其是废弃物资源化、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要注重研发和应用新技术。
第三,激励企业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
循环经济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可以加强与日本、德国等先进国家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其经验,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美国、德国、日本三国经济体制的异同点
美国、德国、日本三国经济体制的异同点国际上对现代市场经济有不同的分类。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1年《转换到市场经济》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成功的市场经济的三种体制模式:美国、英国的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体制,又称自由市场经济;日本、法国的行政管理导向市场经济体制;德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一、美国、日本、德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特征一谈到西方市场经济,人们自然首先考虑到的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因为他们既重要、发达,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一谈到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市场经济,人们又往往比较重视研究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诚然,这些特殊性确实是显著而重要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但是,从借鉴的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探讨它们的共性。
(一)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美国、日本、德国市场的经济体制都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而在私有制经济中,都是以私人垄断企业为主导。
在美国、日本、德国经济中,国有部分约占1%-10%不等,合作社所有制、工会所有制的份量更小,其余80%-90%以上均属私有制。
而在私有制经济中,中小企业虽然在企业数量上占80%-90%甚至更多,但它们毕竟是从属的。
例如在日本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60%以上同大企业有承包关系。
在美国20万家工业公司中,最大的50家占了全部工业资产总额的49%。
[1]在日本,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企业(不包括金融、保险业)有175万家,其中资本额在1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有2195家,仅占公司总数的0.13%,但它们占了全部法人企业资本总额的41.4%。
[2]在德国将近4.4万个工业企业中,千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0个,占企业总数的2%,但它们却占了销售总额的44%。
[3]这里我们之所以突出大公司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影响和作用实在太大,太重要。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概括说,大多数国家都是依靠几十个工业集中区和几百家公司提供大部分出口产品,提高生产率和国民生活水平的。
美德日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美德日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作者:左伟来源:《当代经济管理》 2014年第4期左伟(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北京100081)眼摘要演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是国际上比较典型的三种市场经济模式,三者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劳资关系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区别,其经济社会绩效表现与效率来源也各不相同。
比较三者的区别及优劣,总结它们在实践运行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眼关键词演市场经济模式;比较;启示眼中图分类号演F112 眼文献标识码演A 眼文章编号演1673-0461(2014)04-0086-07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是国际上比较典型的、且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绩效的三种市场经济模式。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德国、日本三国的经济发展及竞争优势的变化,对三种模式的比较和孰优孰劣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如David Coates (2001)从工会地位和作用、教育培训与文化、资本组织间的关系、政府的作用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市场导向的美国模式、协商导向的德国模式、政府导向的日本模式三者之间的区别,提出美国模式的特点是积累的决策权主要在私人公司,私人公司自由追逐短期利润,通过金融市场获得资本,主流文化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德国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对资本积累的直接干预程度较小,但确立了一套严格的劳工权利和劳工福利,使得劳工组织拥有了影响市场和直接参与劳资谈判的能力,主流文化是社会民主主义;日本模式的特点是尽管在积累决策方面仍然主要依靠私人公司,但决策最终采用与否必须要同公共机构(政府)进行磋商后才能决定,倾向削弱劳工权利但对劳资关系形式留有余地,主流文化是保守主义和国家主义。
[1] 法国学者阿尔贝尔(1999)认为,美国模式和德日模式的区别体现在企业的性质及目标导向、市场的地位、政府管制程度、银行的地位和作用、对待不平等问题的态度、对待储蓄和投资的态度、对待外来移民的态度等方面,总体上德日模式优于美国模式。
中美日德四国市场经济比较
中美日德四国市场经济比较美国自由市场经济:1、垄断经济是美国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
美国大多数工业部门中, 为数相对少的大企业支配着整个部门, 垄断经济是美国经济的主导成分。
美国的垄断经济可以分为国家垄断和私人垄断。
由于美国国有经济成分的比重较小, 国家垄断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也不很大。
真正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的是私人垄断经济, 在一些重要部门和行业里, 都有一家或几家大公司控制着那个领域的大部分业务, 操纵或影响着那个领域市场的活动。
2、企业有充分的决策自主权。
美国政府奉行“自由企业”制度, 对企业既不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 也不制订全国性的计划制约企业行为, 企业决策基本上不受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主要依据市场价格信息, 自主地进行生产、经营、销售和分配等方面的决策。
由于缺乏国家整体经济计划的指导, 美国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 为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适应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都特别重视企业的战略规划工作, 设有专门的、强大的战略规划机构, 为公司最高领导层重大问题的决策随时提供情况和意见。
3、市场体系完善、发达。
美国企业一切重大决策都是根据市场的发展状况制定的, 生产者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往也是通过市场进行的,市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作用范围, 较之西方其它国家更为广泛, 建立在美国高度发达的现代生产基础上的市场体系, 也更加完善与发达, 产品市场、劳动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各种不同的市场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构成美国统一的市场体系, 成为美国经济运行的基础。
4、政府实行有限制的宏观调控。
尽管美国市场经济基本上是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的, 但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在其市场经济运行中作用越来越重要, 已经成为美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1、保护竞争, 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社会市场经济特别重视竞争, 认为自由竞争是实现基本经济目标的最好手段, 只有通过自由竞争才能保证经济体制协调顺利地进行和发展, 保护竞争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
美日德产教融合的考察与经验借鉴
美日德产教融合的考察与经验借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国际间的产教融合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其中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产教融合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本文将对美日德产教融合进行考察,并从中汲取经验,为我国的产教融合提供借鉴。
一、美国的产教融合模式美国一直以来都在注重产业与教育的融合,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产教融合模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技工教育系统。
美国的技工教育主要以学徒制为主,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同时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在校期满后可获得相应的技术职业证书。
这种学制不仅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技术人才,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实际工作经验,立足于社会。
美国的大学和企业也有着紧密的合作,大学会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需求开设相应的专业,并与企业合作进行实践教学和科研项目,培养出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
美国的企业会提供实习、培训和奖学金等各种形式的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并为企业输送人才。
日本的产教融合模式以企业为中心,企业与教育机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日本的企业会提供专门的教育培训计划,让员工在工作之余可以进行相关技能的学习和培训。
日本的大学也会为企业提供专门的科研项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
在日本,有些大学还设立了专门的企业联合研究中心,与企业共同研究发展项目,为企业输送高端技术人才。
日本的教育体系也充分结合了产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融入企业并为企业创造价值。
日本的学校还积极推行“产学合作专业”,邀请企业的技术专家来学校讲授相关课程,增加教育的实践性和前瞻性。
德国的产教融合模式以德国双元制为代表,即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重,以技术性、实践性教育为主。
在德国,学生在完成中学教育后可以通过双元制的职业学校进行职业教育学习,之后再进行技术性、实践性的高等教育。
德国的企业和职业学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向学校提出具体的人才培养要求,学校会根据企业需求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和课程。
德国日本美国三国市场经济的优劣势
(2)注重教育和职业培训,鼓励发展科学事业。
德国的经济与技术仍保持国际领先地位,首先也得归 功于发达的教育和科学事业。 德国的教育事业具有一系列 重要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整个教育事业发展水平高,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重视成年人的知识更 新和扩展,国家和社会共同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企业和 科学界的技术创新能力决定了德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和潜力。
2018/11/7
20
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金融 问题
1、 金融融资过于依赖银行 2、 通货紧缩扭转无力,价格水平逐年下降 3、 金融效率低下
2018/11/7
21
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发展战略问题 --后发展效应的消失 后发展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往往表现出很高的增 长速度。这是因为世界上有许多成熟的科技水平落后美 欧约二、三十年。日本利用这个差距,大力实施追赶型 发展战略,依靠引进和模仿美欧先进技术,取得了技术 开发的高效率与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但是进入70年代后, 随着日本同美欧之间技术差距的逐渐缩小,日本技术模 仿走到了尽头,追赶效果渐趋减缓。与此同时,由于长 期依赖进口,忽视了基础研究,导致了科技的创新能力 不足,知识储备缺乏,技术进步对经济推动效应下降。 工业进步率也随之下降,经济增长率明显减缓。
(3)确立独立的金融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负责实施的金 融管理体制。
德国中央银行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并得到法律制度和体制 机构上的保证。在法律方面,中央银行应支持政府的经济政策, 负责货币发行,有责任向政府提供货币政策问题的咨询和信息;政 府必须邀请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讨论有关货币政策;政府有权参加 中央银行委员会会议,只有建议权,但没有表决权;中央银行有 权参加政府的财政计划委员会和行情委员会会议,但也没有表决 权;在挑选中央银行领导成员时,政府有建议权,从而可以施加 一定的影响。此外,政府和中央银行共同通过“联邦信贷业监督 局”,对整个银行体系进行监督、控制,保证储户存款安全和银 行正常业务,并监督银行活动不损害国民经济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并不完全排斥经济计划的作用。
经济要协调发展,客观要求经济系统内在的市场性与计划性必须有机地结合 起来,以市场作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动力,以计划显示经济运行的未来方向。 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不要计划了,而是要放弃那种无所不 包的指令性计划,代之以更有利于促进市场发挥能源配置功能的计划,以使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借鉴与启示
◆ 注重本国特色。
美、日、德三国的市场经济均以私有制为体制基础,但在具体运作中又各具 特色。这基于各自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 异,而这些差异正是本国特色的体现。这说明建立寓共性于个性之中的市场 经济模式是一个普遍规律,也说明我们所努力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是正确的选择。
谢谢! 谢谢!
美日德市场经济模式的相同之处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期主导作用
三国都有发达的市场体系,资源配置主要靠市场,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 导力量
◆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
三国企业都是独立法人实体,是完全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充分享 有经营决策权。
◆国家重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目的是防止垄断,保护竞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2,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证经济总量的平衡,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促进 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目标。 3,宏观调控的方法是间接调节。 4,宏观调控的手段是交替地运用财政和货币两种政策手段。
◆ 政府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负有主要责任。
从上述三种市场经济模式中可以看出,政府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负有主要 责任。社会公益事业诸如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实质上是社会财富的再调节 和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 定。这正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必须具备的社会环境。因此,弱化经济职能、 强化社会职能,放弃微观经济职能、改善宏观经济职能,乃是市场经济发展 对于政府部门的客观要求。
◆政府对经济实行调控的方式不同。
美国政府一般不直接介入生产和流通领域,德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方 式比美国进一步,有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两种方式,而日本更重视利 用政府的权威协调经济关系。
借鉴与启示
◆搞市场经济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模式一般都是由市场来配置资源, 并建立一整套有效的市场经济管理体系。
(二)经济管理体制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美国没有全国的经济计划,甚至在经济界和学术界还对世界许多国家 普遍接受的产业政策持有不同意见。但是有的州及县。镇却在编制计 划。国家往往通过政府订货和采购影响经济。政府也对某些部门施加 管理,例如对能源、尖端技术、农业和环保等部门。但大公司却有自 己的计划管理制度,一般都要编制长期发展计划与销售计划。
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类型及特点
◆社会市场经济:以德国为典型。
主要特点: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以市场为主,该模式追求的是个人自 由创造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它比较注重宏观控制,它既反对经济上的 自由放任,也反对把经济统紧管死。它以市场为基础,凡是市场经济 能够自行调节的,都交由市场去解决,而国家只是为市场的正常运作 制订原则,并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必要的干预。但并不是说国家没 有任何经济计划。德国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经济计划。然 而,这些计划仅仅规定一些综合性指标,对企业并没有约束力,而由 联邦政府主要负责运用的财政、税收政府机制,以及由中央银行主要 负责运用的货币、信贷政策机制,作为实施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
美日德市场经济模式比较与借鉴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类型及特点
◆市场主导型:以美国为典型。
(一)主要特点。 美国模式,即所谓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又称“自由主义的市 场经济”。它十分强调市场力量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认为政府对 经济发展只能起次要作用。推崇企业家精神,崇尚市场效率而批评政 府于预,这种市场模式的特点是生产要素有较高的流动性。这一模式 中还存在着无限制的法律诉讼特色。政府进行调控与否往往以是否有 利于消费者利益为目标,而较少从生产者角度出发。社会习惯与政府 政策更多地着重促进私人消费而忽视储蓄。这种倾向不仅反映在个人 与企业的行为方面,而且也反映在政府公共财政的大量赤字方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处理好计划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模式的共同点是重视政府对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 其中日本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济计划的控制程度更强。
◆从国情出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推动生产的发展,促进效率与公平两者在高水平上的统 一,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进一步繁荣。因此我过的市场经济模式必 须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1,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内在统一。2,要 从中国国情出发,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
◆运用法律手段保证市场经济有序化。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美日德市场经济模式的异同之处
◆国家所有制的比重存在差异。
美国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较低,私营经济非常发达。德国、日本的国有 企业比重高于美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行业基本上是国家资本,但 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
◆计划调节的程度不尽相同。
美国战后没有制定过全国性的年度计划或中期计划来指导全国的生产 分配和消费。而德国在1966-1967年全面危机爆发后,不得不加强国 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制订了中期财政和经济计划。日本的计划调节 程度比较大。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类型及特点
◆政府主导型:以日本为典型。
主要特点:以私有制为主,但一般都有固定比重的国有资本。
国民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实行强有力的干预。它比较重视政府 的行为,制订了一系列反映政府和产业意愿的经济计划、产业 政策,引导市场经济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日本的经 济计划显示了政府经济政策的总趋向和国民经济未来发展方向。 1955年以来,日本政府先后制订了11个中长期经济计划, 通过经济计划,一方面用于确保政府各部门政策的协调性,另 一方面则给私营企业提供较准确的预测性经济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