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环境工程参考资料
978环境工程原理参考书
978环境工程原理参考书环境工程原理是一个涉及环境科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因此有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环境工程原理参考书:1. 《环境工程学原理》(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Fundamentals, Sustainability, Design)作者,James R. Mihelcic, Julie B. Zimmerman.这本书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可持续性和设计等内容,是环境工程学习的经典教材之一。
2. 《环境工程学原理与实践》(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作者,Mackenzie Davis, Susan Masten.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内容涵盖了水质、水处理、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管理等方面。
3. 《环境工程学基础》(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Engineering and Science)作者,Gilbert M. Masters, Wendell P. Ela, Wendell P. Ela.本书全面介绍了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水、空气和土壤污染控制、环境化学和微生物学等内容。
4. 《环境工程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作者,P. Aarne Vesilind, Susan M. Morgan.这本书介绍了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水资源、水污染控制、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管理等内容。
以上是一些比较常用的环境工程原理的参考书籍,它们涵盖了环境工程学习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和专业人士全面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理论和实践。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844环境工程学参考书目
844环境工程学参考书目
以下是844环境工程学的参考书目,排名不分先后:
1. 《环境化学与环境分析》- 冯良国、赵淑芳编著
2. 《环境工程导论》- 陈咏编著
3. 《环境工程概论》- 张正生编著
4. 《环境影响评价》- 夏雅玲、刘德仁编著
5. 《环境工程原理》- 姚振宜编著
6.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 外购书,适合选用较新版本
7. 《环境监测与分析》- 姚振宜编著
8. 《环境治理与污染防控技术》- 王士同主编
9.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王连增、代岳涛编著
10.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程》- 南京化学工业学院编著
请注意,获取最新版本的书目信息,可以与学校图书馆或相关图书供应商咨询。
815环境学基础参考书目
815环境学基础参考书目环境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涵盖了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控制、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
如果你对环境学感兴趣,以下是一些基础参考书目,帮助你深入了解这一学科。
1.《环境科学基础》(作者:陈健)这本书是环境学入门的经典教材,涵盖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适合初学者,讲解清晰易懂,是理解环境学基础知识的良好起点。
2.《环境工程学原理与应用》(作者:曹钟毅)这本书重点介绍了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包括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等内容。
适合对环境污染控制和处理感兴趣的读者。
3.《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作者:Gilbert M.Masters)这本书从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历史、背景出发,系统介绍了环境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作者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经验,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环境学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4.《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作者:Peter P.Rogers)可持续发展是环境学的核心理念之一,这本书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
作者通过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和实证,说明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5.《环境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作者:Barry C.Field)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环境关系的学科,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这本书系统介绍了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适合对环境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
6.《环境伦理学导论》(作者:Clare Palmer)环境伦理学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对于构建可持续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这本书介绍了环境伦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引导读者思考环境保护的伦理义务。
以上是一些关于环境学基础的参考书目,涵盖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学和环境伦理学等不同领域。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环境学的重要性、基本概念和实践应用,为深入研究和投身环境保护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862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参考书目
862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参考书目“862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参考书目”是一份重要的参考书目,它包含了许多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理论和实践。
以下是详细的阐述:第一步:概述何谓“862”?这是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下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主题。
该主题旨在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核心技术和环保行业的整体实力,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环保产业的高速发展。
因此,“862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参考书目”是为这一计划所准备的一份重要参考书目。
第二步:书目结构这份书目总共包含了15个章节,分别是:环境管理、环境经济学、环境生态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数据处理与统计、环境规划与设计、环境工程基础、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设计、环境治理技术、污染控制工程、水处理工程、气体处理工程。
第三步:书目特点该书目的特点是系统性、全面性和实用性。
它涵盖了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和技术实践,为学者们提供了全面的科技支撑。
此外,该书还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为环保从业者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用技术手册。
第四步:书目推荐下面是本人推荐的几本书:1. 《环境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该书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持编写,系统介绍了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并着重关注了环境保护的经济性和可行性问题。
它适合广大环保从业者,尤其是环境经济学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
2. 《环境化学》该书主要介绍了环境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内容丰富、细致,对环境科学理论的研究有重要帮助。
此外,该书还对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环境检测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综合介绍。
3. 《环境监测与评价》该书涵盖了环境监测的全部内容,包括环境样品采集,环境监测技术、环境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该书适合环境监测从业者和环境评价工作者参考。
4. 《水污染控制工程》该书介绍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对处理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该书对广大环保从业者和环境科学研究者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无机及分析化学》(二)参考资料1.《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徐勉懿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年1 月;2.《无机及分析化学》,陈虹锦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 年8 月;3.《无机及分析化学》,张仕勇,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年9 月;4.《无机与分析化学题解》,赵中一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年8 月;5.《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7 月;6.《分析化学核心教程》,孟凡昌等编,科学出版社,2005 年2 月。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二)参考资料3.《分析化学实验》,张广强黄世德主编,学苑出版社,1998 年6 月;4.《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学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1 月。
《有机化学》(二)参考资料1.《有机化学》,谷亨杰、吴泳、丁金昌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有机化学》(第4 版),倪沛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年3.《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解题示例》,邢其毅、徐瑞秋、裴伟伟编,4.《有机化学》上、下,胡宏纹主编,高等教学出版社2000 年。
《有机化学实验》(二)参考资料1.《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曾昭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二)参考资料1.《仪器分析》,朱明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仪器分析》,吴谋成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应用统计学B》(二)参考资料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全解》,王丽燕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年9 月;2.《环境统计》,蔡宝森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年1 月;3.《生物统计学》,张勤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年2 月。
《环境学》(二)参考资料1.《环境学概论》(第1 版)王华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年5 月版2.《环境学概论》(第1 版)刘培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6 月版《物理化学》(二)参考资料1.W.J.Moore:《Physical Chemistry》5thed.1978.2.R.A.Alberty:《Physical Chemistry》1979.3.王正烈等,《物理化学》第四版(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华南理工大学参考书
《交通工程学》王炜、过秀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点击查看
820
概率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2版)栾长福、梁满发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点击查看
821
传热学
《传热学》杨世铭、陶文铨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点击查看
822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张法、王旭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点击查看
623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同济大学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专业教材
624
微生物学
《现代工业微生物》杨汝德,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
点击查看
625
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上下册),复旦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点击查看
357
英语翻译基础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冯庆华、穆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文体与翻译》,刘宓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点击查看
397
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
全国统考科目,见国家统一的考试大纲
398
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
全国统考科目,见国家统一的考试大纲
3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504
建筑设计2(做图)
点击查看
505
素描
506
工业设计快题设计
网上提供考试大纲
点击查看
601
高等数学(单考)
《高等数学》(上、下册)第五版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855考研真题
855华南理工大学2014(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工程(专硕)共5页一、单项选择题(24题,每题1.5分,共36分)1.按照产生过程或来源,POPs可分为有意生产和无意产生这两类,下列属于无意产生的POPs的是()。
A.DDT B.PCDDs C.重金属D.灭蚁灵2.下列国际环境公约或议定书中,与臭氧层保护有关的是()A.蒙特利尔议定书B.巴塞尔公约C.斯德哥尔摩公约D.京都议定书3.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在人的作用消失后会很快消失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河流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4.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生物群落中必须有的成分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B.生产者和分解者C.消费者和分解者D.植物和动物5.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中的草与豆苗的关系是()。
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6.关于氧垂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末端溶解氧恢复到初始状态B.曲线下降阶段好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C.曲线上升阶段好氧速率小于复氧速率D.受污点即为氧量最大点7.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的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资源总量不多,人均和亩均水量不多B.时间分布不平衡,年内和年际变化较大C.空间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D.水污染蔓延,大大减少了我国的水资源可用量8.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之间的是()。
A.生物滤池B.生物接触氧化池C.生物转盘D.生物流化床9.生物脱氮新技术自氧脱氮理念的核心是()。
A.同步硝化/反硝化B.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C.短程硝化/反硝化D.厌氧氨氧化/好氧反硝化10.下列属于推流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是()。
A.渐减曝气法B.多点进水法C.延时曝气法D.吸附再生法11.当BOD5/COD Cr的值大于()时,可判定该废水具备可生化性。
介绍环境工程的书籍
介绍环境工程的书籍
环境工程是一门涉及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学科,有很多优秀的书籍可以作为学习参考。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环境工程书籍:
1. 《环境工程学》(第二版):这本书是由清华大学的何强主编,系统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方面的知识。
2. 《环境工程设计与运行案例》:这本书由张彭义、宋健主编,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环境工程的设计和运行,包括水处理、大气治理、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的案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程》:这本书由李晓东主编,主要介绍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技能和方法,包括环境监测、水处理实验、大气治理实验等方面的内容。
4. 《环境工程学导论》:这本书由孟伟主编,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入门教材,系统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等方面的内容。
5. 《环境工程案例分析》:这本书由李静主编,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了环境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包括水处理、大气治理、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的案例分析。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环境工程书籍,不同版本的书籍内容略有差异,建议选择适合自己学习需求的版本阅读。
《 环境工程原理 》参考资料B5
1、水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为_3-8_____s m /,低压气体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为8-15s m /。
2、传热的基本方式为__热传导__、__ 对流传热___、__ 热辐射_______。
3、某设备上,真空表的读数(即真空度)为80mmHg ,其绝压= 640 mmHg (已知该地区的大气压为720mmHg )。
4、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0003/m kg ,粘度为100.5×10-5Pa ·s ,在mm d 80=内的管内以10m/s 速度流动,则雷诺数为 796020 ,其流动类型为 湍流 。
5、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增加__,水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降低____。
6、某设备上,压力表的读数为1.0 MPa ,其绝压= 1.1 MPa (已知该地区的大气压为0.1MPa )。
7、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0003/m kg ,粘度为100.5×10-5Pa ·s ,在mm d 50=内的管内以s m /5 速度流动,其流动类型为 湍流 。
8、过滤速率是指__单位时间内所获到的滤液量________________。
9、传热一般采用逆流操作,但为___控制温度、降低粘度、减少阻力___时采用并流操作。
10、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从中心到壁可以流动状态依次为__层流____过渡流_____湍流___。
11、()()n e R d Pr ..023.08.0内λα=式中两个准数Re =_μρu d R e .=_,Pr=_λμpr C P .=__.若液体被冷却时n=__3.0=n ___。
12、动力学粘度在SI 制中的单位是_N*s/m 2___。
13、常用测定流量的流量计有孔板流量计_、_转子流量计_等。
14、在流动系统中,若截面上流体的流速、压强、密度等仅随_位置________而变,不随__时间__而变,称为稳定流动。
若以上各量既随_时间____而变,又随__位置___而变,称为不稳定流动。
2013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855考研真题
855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工程(专硕)共3页一、不定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时,污水中所含的下列哪些组分的存在可能对测定值有贡献。
()A.含碳有机物B.NO3--NC.NH4+-ND.还原性无机物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隐含的食物链中的消费者有()A.螳螂B.蝉C.黄雀D.植物3.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相关生理作用有()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化能合成作用4.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形式主要有()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5.在污水的活性污泥工艺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A.细菌B.真菌C.原生动物D.后生动物6.下列哪些水处理工艺过程对水中致病菌的去除有显著效果()A.混凝B.沉淀C.过滤D.消毒7.城市固体废物常见的资源化途径包括()A.循环再利用B.加工再利用C.转换再利用D.稳定再利用8.下列选项中对对流层的描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存在各种天气现象,如雨、雾、云等;B.对流层温度一般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C.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层中90%的水汽;D.对流层的热量来源主要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
9.假设某地区的三种空气污染物的API指数分别为:SO2为21,NO2为80,PM10为105,那么该地区的空气质量可以判断为()A.优B.良C.轻度污染D.轻微污染10.关于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建筑物和铺砌水泥地面的道路多半导热性好,受热传热快;B.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固定热源及流动热源大量释放城市废热;C.高耸入云的建筑物造成近地表风速小且通风不良;D.人类活动释放的废气排入大气,改变了城市上空的大气组成,使其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及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减弱。
《环境工程原理》考试大纲【模板】
《环境工程原理》考试大纲一、参考教材1、《环境工程原理》,胡洪营等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第3版。
2、《环境工程原理》,贺文智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9月第1版二、考核要求《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环境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涉及知识领域广泛,要求考生能够运用环境工程原理的相关知识研究、解决工程领域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在环境工程领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比例1.质量与能量衡算(约占5分)能理解质量衡算系统划分,对比不同系统差异,判断案例所属系统;能熟练掌握稳态系统的质量衡算;封闭系统的热量衡算方程。
2.流体流动(约占10分)掌握管道系统的质量和能量衡算方程;理解牛顿粘性定律、边界层理论和阻力损失产生的原因;掌握管道内的流体阻力损失的计算、流体流量的测量方式。
3.热量传递(约占5分)掌握傅里叶定律;理解热传递的基本方式;掌握通过平壁的稳定热传导、圆管壁的稳定热传导。
掌握间壁传热过程,计算及保温层的临界厚度;掌握目前国内的换热器的结构,换热器的工作原理。
4.质量传递(约占5分)理解环境工程中的传质过程;理解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和对流传质。
5.沉降(约占5分)理解沉降分离的概念,掌握重力沉降、离心沉降、电沉降和惯性沉降的原理与基本计算。
6.过滤(约占10分)理解过滤过程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过滤过程,了解流体通过过滤层后的流动变化。
7.吸收(约占10分)掌握吸收过程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概念,掌握填料塔吸收过程的基本计算。
8.吸附(约占10分)理解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掌握概念几种吸附动力学方程的计算及应用,掌握吸附传质过程及影响因素。
10.其他分离过程(约占10分)掌握离子交换、萃取及膜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11.反应动力学的解析方法(约占20分)掌握反应动力学实验方式及数据解析方法,掌握循环反应器的物料衡算、循环比及转化率的计算。
环境工程(代码:083002)
环境工程(代码:083002)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从事环境工程研究及实践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环境工程的进展和动态,掌握环境工程的进展和动向,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能独立从事一般性环境工程的基础研究。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设计部门以及国家、地方部门的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2.掌握环境工程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从事环境工程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二、学习年限1、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或攻读博士学位。
在规定学制内,未达培养要求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学业者,按退学处理。
2、学分:在学习期内,课程最低要求为31学分(见下表),另有专业实践和学术活动各2学分,合计35学分。
三、研究方向1、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物迁移与转化规律,开发工业废弃物的净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2、土壤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研究污染土壤修复的机理与过程调控技术;污染土壤修复的原位与异位修复技术体系;矿区土壤复垦理论与技术。
3、水与大气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饮用水、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开发研究、污染状况的监测与评价;针对煤烟型大气污染从源头开始进行煤炭、煤系固废燃烧过程和燃烧后的除尘、降尘、减少SO2排放等技术开发。
四、课程设置(参见附表“教学进度表”)1、课程设置(参见附表“教学进度表”)2、补修课程以同等学力入学和跨专业入学的学生,必须补修3门环境工程学科核心课程,学分另计,但不能顶替所攻读学位的课程学分。
华南理工大学_855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2010--2017年_考研真题
16. 对于文丘里洗涤器, (37) 是实现高效除尘的基本条件;其喉管截面积与
进口管截面积之比的典型值为 (38) 。
17. 气固催化反应过程的总反应速度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39) 、(40) 和
(41) 。
第 1页
18. 富营养化污染主要指水流缓慢、更新期长的地表水体,接纳大量N、P、K等植物 营养素引起的 (42) 急剧增殖的水体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在淡水生态系统的 表现为 (43) ,海洋生态系统为 (44) 。
2. POPs是
(3)
的简称,其中文意思是:
(4)
。
3. 对于一般污水而言, CODCr、CODMn 和BOD5等三个值大小顺序为 (5) 。 4. 水质调节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6) 和 (7) 。
5. 助凝剂本身可以起混凝作用,也可不起混凝作用。按功能助凝剂可分为 (8) 、
(9) 和 (10) 等三种基本类型。
1. 下列几组气体中,每一组分都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 氟氯碳、甲烷、氮气;
B. 二氧化碳、氟氯碳、甲烷;
C. 氧气、甲烷、二氧化硫;
D.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 垃圾焚烧中所产生的 畸形等病状。 A. HCl; B. CO;
,即使是微量的情况下,长期摄取时,也会引起癌症、 C. VOCs; D. Dioxins
5. 吸附法处理气态污染物适用于什么样的场合?有哪些常用的吸附剂?
6. 试阐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可能产生的环境二次污染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7. 简述固体废物最终安全处置原则。
8. 表征城市固体废物化学性质的常见指标有哪些?分别简述这些指标的含义。
三、计算题:(共 2 题,每题 10 分)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试题0407
455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硏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冋)科目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适用专业:坏境科学坏境工程共3页一、填空题(共50个空,每个空格1分)1.Dioxins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_ o3.酸雨的化学特征雄:__________ 、__________ 84.土壞空气与近地面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生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土壤胶体的重耍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城市区绫噪声标准(GB3096-93)中,____ 类杯准适用于匸业区。
7.土壤的活性酸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 ,潜在酸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8.当前湖泊污染最立接屋常见的表现就是____________ 。
9.生态系统具有三大功能:____________ 、物质循环利_____________ 。
10.发生噪声污染必须有二个要索: _______ 、______ 、_______ sH.除去一利_____________ 的人气称为干洁空气。
12.除尘湍的分类是按照除尘器分离或浦集粉尘的机理,通常将除尘器分为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_和_______ 四种类型.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烟囱里推出的烟气常常会继续上升,因此,烟囱的有效高度等于烟肉的_____________ 与烟气的_______ Z和。
】4・气体吸收设备分为板式塔和______ 两大类。
15-在用多孔忤固体物质处理流体混合物时,流体中的某组分或某些组分可玻吸引到固体表面并浓集其上,此现象称为___________ 816•污染气体的吸附过程由三个步骤充成:(1)气膜扩散(外扩散〉: (2) 5 (3) o17.《中华人民共和囚固体废物泻染环境防治法》确立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I.化” !原则,即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__ 、_______ 、______ '源则。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绪论1、环境(定义):广义:围绕着某一事物(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客体)。
狭义: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2、“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3、环境工程学(定义):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即分。
它是一门运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舒适地生存与发展的学科。
4、环境工程学的研究任务:环境工程学有着两个方面的任务:既要保护环境,使其免受和消除人类活动对它的有害影响;又要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免受不利的环境因家的损害。
5、环境工程学的主要内容:环境上程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体系。
它不仅研究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技术和措施,而且研究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发展无废或少废的清洁生产系统,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与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这些都是环境工程学的重要内容。
6、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内容:(1)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3)固体废弃物控制及噪声、振动与其他公害防治工程;(4)清洁生产、污染预防与全过程污染控制工程;(5)环境规划、管理和环境系统工程;(6)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章1、我国水资源特点:?我国年降水量为61900 xl08m3左右,相当于全球陆地总降水量的5%、?地面水年径流量为27115 X 108m3左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美国、印度尼西亚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六位。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按人均年径流量计,仅2100 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存在着严重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性。
环境参考资料(打印)
环境学基础一、名词解释(一)名词1、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2、光化学烟雾:是白色烟雾,有时带有蓝紫色或黄褐色,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并具有特殊的气味。
烟雾是光化学氧化剂混合物,主要由臭氧(O3)、氮氧化物(NO3)、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类组成。
3、赤潮: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主要表现为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称为赤潮4、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5、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6、环境监测:就是按照国家或地方关于污染防治和保护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标准,对污染源排放情况和环境状况进行定性、定量的测试,并为科研、决策、立法、处理污染事故和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7、环境质量评价:是认识和研究环境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对环境质量优劣的定量描述,一般是指一切可能引起环境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法令在内的一切活动,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8、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
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9、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P208)答:是指人类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
10、大气二次污染物:排入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或在太阳光辐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不同于一次污染物的新的污染物质。
与一次污染物相比其颗粒较小,毒性更大。
环境工程原理 资料(全)
1、反应器一般主要有三种操作方式,即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间歇或半连续操作。
2、反应器设计经常用到四类基本方程:反应动力学方程、连续方程、热量方程、动量方程。
3、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反应层中某组分的反应量或生成量称为该组分的反应速率,有时可用反应物浓度减少到初始浓度的1/2时所需要的时间即半衰期来表达。
4、反应器设计经常用到的基本方程主要基于质量恒定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它们都符合“输入=输出+消耗+累积”模式。
5、连续操作中一物料“微元”从反应器入口到出口经历的时间称为停留时间;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称为空间速度,单位为时间的倒数。
6、在实际的反应器中,物料的流动和混合状态十分复杂,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常设想存在两种极端的理想流动状态:完全混合流和平推流。
7、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的不可逆单一反应,零级反应的半衰期为t1/2=C Ao/2k,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t1/2=ln2/k1、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答:(1)空间时间指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之比值。
其物理意义为处理与反应器体积相同的物料所需要的时间。
(2)空间速度指单位反应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空间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处理几倍于反应器体积的物料,反映了一个反应器的强度。
2、化学催化反应的特点:①催化剂本身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催化剂能够反复利用,所以一般情况下催化剂的用量很少。
②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历程和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的产物。
③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状态,即不改变化学平衡关系。
④催化剂对反应有较好的选择性,一种催化剂一般只能催化特定的一个或一类反应。
3、西勒(Thiele)模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具体说明西勒(Thiele)模数的大小如何影响催化剂的有效系数?解:物理意义是最大反应速率与最大内扩散速率的比值;ΦS值越大,内扩散阻力越大,有效系数越小(1)ΦS<0.1-0.3时,η≈1,此时扩散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1 化工原理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化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基础理论及主要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的构造、操作原理;工艺设计、设备计算、选型及实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的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巩固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内容绪论本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本课程与其他有关课程的关系。
△物理量的因次、单位与单位换算:单位制与因次的概念。
几种主要单位制(SI. CGS制.MKS工程单位制)及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单位换算的基本方式。
第一章流体流动流体的性质:连续介质的假定、密度、重度、比重、比容、牛顿粘性定律与粘度。
牛顿型与非牛顿型流体。
流体静力学:静压强及其特性;压强的单位及其换算;压强的表达方式;重力场中静止流体内压强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离心力场中压强的变化规律。
流体流动现象:流体的流速和流量;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流体的流动型态;雷诺准数;当量直径与水力半径;滞流时流体在圆管中的速度分布;湍流时的时均速度与脉动速度;湍流时圆管中时均速度的分布;边界层的形成、发展及分离。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物料衡算一一连续性方程及其应用;△能量衡算方程;柏势利方程;△能量衡算方程和柏势利方程的应用。
流体阻力:△阻力损失的物理概念;边界层对流动阻力的影响;粘性阻力与惯性阻力;湍流粘度系数;△沿程阻力的计算;滞流时圆管直管中沿程阻力计算;滞流时的摩擦系数;湍流时的摩擦系数;因次分析法:用因次分析法找出表示摩擦阻力关系中的数群;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局部阻力的计算。
管路计算:管径的选择;△简单管路、并联管路及分支管路的计算;管路布置中应注意的主要事项。
流量与速度的测量:测速管、孔板、文丘里流量计及转子流量计的构造、原理及应用;流量计的选型、安装及使用。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概述:流体输送问题的重要性,流体输送机械的类别,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扬程、流量、效率与功率)。
离心泵:△离心泵的基本构造与作用原理(包括轴向推力的平衡方法及气缚现象);△离心泵的理论分析(离心泵基本方程,从基本方程分析离心泵的结构和性能);离心泵内各种损失);△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及其应用;不同条件下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换算;离心泵的气蚀现象与允许安装高度;△离心泵的工作点与理论调节;△离心泵的类型与选择。
其他类型泵:△往复泵的基本构造、作用原理及理论调节方法;△齿轮泵、螺杆泵及旋涡泵的作用原理及理论调节方法;各种泵的适用场合;△正位移泵与离心泵的比较。
离心式风机的特性曲线及选型。
第三章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及固体流态化概念概念:气态非均相物系与液态非均相物系;非均相物系分离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重力沉降:△颗粒沉降的基本规律(沉降过程的力学分析,自由沉降时沉降速度的计算)重力沉降器,悬浮液的沉聚过程;沉降过程的强化途径。
离心沉降:惯性离心力作用下的沉聚速度;△旋风分离器(基本构造•作用原理、分离效率.流体阻力、结构型式与选用);旋液分离器;沉降式离心机。
其他除尘方法及设备:电除尘、湿法除尘器、惯性除尘器、袋滤器;除尘方法的选择与比较。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过程的特点;推动力与阻力;过滤介质;助滤剂。
过滤设备:板框压滤机、加压液滤机、转筒真空过滤机、过滤式离心机等。
过滤计算:过滤基本方程;△恒压及恒速过滤方程;△间歇式及连续式过滤机的计算;过滤常数的测定。
第四章传热概述:化工生产中常见的传热过程;实现传热过程的三类设备(直接混合式,间壁式及畜热式);加热和冷却方法;载热体和冷却剂的选择;水蒸气的生产过程及其特性;饱和水蒸气表;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及其特点;化工中如常见的组合传热方式;稳定传热与不稳定传热。
热传导: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平壁(单层与多层)的稳定热传导;△圆筒壁(单层与多层)的稳定热传导;串联热阻的概念。
对流传热:对流传热的分析;传热边界层;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对流传热系数及其影响因素;因次分析在对流传热中的应用;有关准数的物理意义;△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采用准数关联式综合实验数据的好处,使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两种冷凝方式);△影咱冷凝传热的因素,冷凝水除器及不凝性气体的排除;△蒸汽冷凝时对流传热系数的关联式;液体沸腾时的对流传热(液体沸腾传热的规律——自然对流、核状沸腾与液状沸腾,影响沸腾传热的因素,大容器沸腾及管内沸腾时对流传热系数的关联式);△工业用换热器中对流传热系数的大致范围。
热辐射:基本概念:斯蒂芬一玻尔茨曼定律;克希科夫定律、两固体间的相互辐射传热;高温测定中的辐射误差、设备热损失。
△两流体间壁传热过程的计算:传热速率方程、传热速率或热负荷的计算、平均温度差的计算、传热系数计算式的推导、总热阻与分热阻.主要热阻与非主要热阻的概念、污垢热阻、工业用换热器中传热系数的大致范围、壁温的估算、利用传热效率和传热单元效法进行传热计算;传热的强化与削弱。
换热器:换热器的型式(夹套式、蛇管式、套管式、列管式、板式.板翘式、螺旋板式与翘片管式);特点及选型;△列管式换热器(结构、热应力及其消除方法、设计方法)。
第五章蒸馏精馏过程的主要问题:△精馏原理;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理想溶液与非理想溶液,拉乌尔定律;气液平衡图;t-x(y)图与x-y 图;总压对x-y 图的影响;恒沸点概念;挥发度与相对挥发度;平衡蒸馏、简单蒸馏及精馏的区别;利用t-x(y)图说明精馏原理△双组分连续精馏塔的计算:全塔物料衡算;理论塔板的概念;求取理论塔板数的途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两操作线交点的轨迹——q 线方程;逐板法及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不同进料状态的比较;回流比的确定(最小回流比,全回流与操作回流比);进料装置的热量衡算;确定操作压强的原则;多侧线精馏塔的操作线;塔釜采用直接蒸汽加热时的操作线;理论塔板数的捷算法;等板高度;分凝器应用场所。
间歇精馏的基本概念:特殊精馏,萃取精馏与恒沸精馏的原理、流程、应用和场合;水蒸汽蒸馏的基本概念及适用场合。
多组分精馏的特点。
第六章吸收概述:吸收在化工中的应用;吸收剂、吸收质与惰性气体;填料塔的构造;吸收过程的主要问题。
△吸收的基本理论: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相组成的各种表示方法与相互换算;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亨利定律;影响吸收相平衡的因素);吸收过程的调节。
△单相流体中的传质机理(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扩散系数及其影响因素,在气相及液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涡流扩散、对流扩散);两相流体间的传质机理;双膜理论;吸收速率方程(以不同浓度表示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传质系数和推动力的严格对应关系及传质系数的换算,传质系数和传质分系数的关系)。
△吸收塔的计算:吸收剂的选择;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液气比及吸收剂用量。
塔填料的选择: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图解积分法、对数平均推动力法、传质单元高度法等),板式吸收塔理论板数的计算吸收分系数与传质单元高度的经验式。
解吸过程与吸收过程的对比。
第七章塔的设备概述:塔设备的一般要求;塔设备的分类;填料塔与板式塔的特点。
板式塔的基本结构,有降液管式(塔板流动型式,降液管及溢流堰,板型——泡罩塔、筛板塔.浮阀塔.舌形和浮舌形塔、浮动喷射塔等);穿流式(筛孔及栅缝式穿流板)。
有降液管板式塔的流体力学计算,堰上的液流高度:降液管内液面高度;负荷性能图.浮阀塔的设计计算:塔径、塔板间距、液流程数、溢流装置、塔板布置;板上的浮阀数和开孔率、塔板压降和淹塔情况校核、雾沫夹带和漏液的校核.浮阀塔的负荷性能图。
填料塔:填料:填料塔内的流体力学特性;液泛速度与塔径计算;最小喷淋密度的校核;填料层的压强降;填料塔的其他构件。
板式塔与填料塔的比较及塔设备的选型。
第八章干燥概述:干燥过程的应用;干燥方法(对流加热干燥、接触加热干燥、辐射加热干燥、介电加热干燥.冷冻干燥);对流干燥的流程;干燥过程的实质。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与湿度图;湿空气的状态参数(湿含量、相对湿度、焓、比热、比热容、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绝热饱和温度、露点);湿空气的湿度图的作法与应用。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湿物料中水分含量的表示法;物料衡算; 热量衡算;空气通过干燥器时的状态变化;利用湿度图求空气状态变化的方法;干燥器出口空气状态的选定原则;干燥器的热效率。
△固体物料的干燥机理: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干燥曲线与干燥速率曲线,根据干燥速率曲线分析干燥过程的机理(等速干燥阶段、降速干燥阶段、临界湿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干燥过程可能对物料质量产生的影响:干燥条件的选择.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速率与干燥时间的计算。
干燥设备,厢式干燥器、气流干燥器、沸腾床干燥器、喷雾干燥器;干燥器的选型。
干燥器的设计举例,气流干燥器的计算。
☆空气湿度的调节方法。
第九章实验课程内容(*注:初试不包括第九章实验课程的内容,但复试包括)1、绪论2.测量仪表及测量方法简介3、流体流动型态的观察与测定、柏势利方程实验4、管道阻力测定5、离心泵性能的测定6、过滤实验7、传热实验8、吸收实验9、干燥实验10.精馏实验855 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是环境学科重要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考察考生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与综合应用程度。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本考试是研究生入学专业考试,考察考生对环境科学与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作为能否进一步深造的依据,主要范围涵盖环境学原理、生态学基础、水环境与水污染控制原理、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控制原理及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
三、考试基本要求考生应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考生应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技术方法等内容。
四、考试形式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各项试题的分布情况见"考试内容"。
五、考试内容(或知识点)考试内容包括以下部分:环境学原理、生态学基础、水环境与水污染控制原理、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控制原理和固废处理与资源化。
总分为150 分。
(一)环境学原理1. 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及其分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领域和相关学科。
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常用科学词语和名称2. 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内容、任务和方法,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 掌握环境污染、污染源、污染物和优先控制污染物等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