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高一地理必修二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新人教版)
2.大牧场放牧业经营方式高度集约化,商品化、专 业化程度高、经济效益高,科技应用广泛。
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 业的生产模式?
潘帕斯草原
气候
位置和交通 气候温和湿润
内蒙古、新疆等 地区 干旱半干旱气候
位于大西洋西岸 内陆高原地区, 平原,海外联系 对外交通联系不 便利 便 3.我国内蒙古、新疆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质量好, 如果能加强科技应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全可以 大型牧场,为密 粗放式放牧或游 生产和经营方式 采用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方式。 集的商品牧牛业 牧 主要畜种
区位条件
• 气候温和多雨,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 地形平坦,适于种植;
• 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 交通运输便利;
• 先进的科技
乳畜业的特点:
• 面向市场,商品率高
• 集约化程度高 • 机械化程度高 • 靠近市场——大城市周边以生产 牛奶为主,离城市较远的地区 以生产乳制品为主。 • 主要受市场、交通和饲料影响
土地:地广人稀, 土地租金很低
阿根廷促进大牧场发展的措施:
• 培育良种牛
——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及牛群病害研究
•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修建横穿潘帕斯草原的铁路
• 开辟水源
——草原上打机井
• 种植饲料
——补充天然草场的不足
第52页“活动” 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 供了可能; 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根据美国的农业分布区----找出这两种农业 地域的区位,并思考其区位条件
大牧场放牧业 区位 乳畜业
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东北部五大湖 的大草原 附近
区位 条件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30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与季风水田农业作 比较,最大差异是什么? 商品率的高低
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1
5
6
东亚
南东
亚
南
亚
7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 亚洲季风区 2、主要作物: 水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中国
8
9
10
4、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及丘陵 地区,地形平坦、地势 低平。
2、气候:夏季高温多
29
农业地域类型 人均耕地 主要农作物 生产规模 机械化程度 科技水平 商品率
经营方式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人多地少
地广人稀
水稻 小 低 低
小麦、玉米 大 高 高
低
高
家庭经营,规模很小 家庭经营的大农场
主要分布 地区
热带、亚热带、温带 季风气候区,所在国 多为发展中国家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所在国多为发达国 家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二、商品谷物农业 1、作物种类:小麦、玉米 2、基本特征: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
度高,科技水平高 3、分布地区: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 罗斯、乌克兰等国和我国的东北和西北。
27
28
1、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产量? 2、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3、哪些因素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
雨,雨热同期。
1、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2、饮食习惯,喜食稻米 3、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11
高一地理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为商品谷物农业B.三地的商品率都很高C.③为混合农业D.②为季风水田农业【答案】D【解析】由图可以看出:①地种植业比重约45%、畜牧业比重约55%,商品率高约90%,应该是混合农业;②地种植业比重约85%、畜牧业比重约15%,商品率低约20%,应该是季风水田农业,;③地种植业比重约10%、畜牧业比重约90%,商品率高约85%,应该是大牧场放牧业, 故答案D正确。
【2】根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市场适应性差B.③生产规模小C.②科技水平低D.①②机械化水平高【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信息推断: ①、③两地商品率高,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种植或者养殖的类型和规模,市场适应性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②地为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地区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季风区,具有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的特点,故答案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2.读下面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回答问题。
(14分)(1)该城市若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①粮食产区,②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
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A为_____,B为_______,C为_______,D为_______。
简述布局②的理由。
(6分)(2)随着“菜蓝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E地区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发生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向,主要原因是________ 。
(4分)(3)该市意欲发展成为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 ,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和________。
(4分)【答案】(1)②③④①(每空1分)蔬菜等副食品,城市的需求量大;易腐烂,不易远距离运输,应布局在近郊。
(2分)(2)E位于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蔬菜的灌溉水源受到污染(4分)(3)光热充足、降水丰富(2分)劳力充足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2分)【解析】(1)A地离城区最近,且交通便利,应布局城市需求量大,且不宜长距离运输的蔬菜园艺业;乳肉家禽畜牧区同样也是城市需求量大,但是比蔬菜容易运输些,宜布局在比A区稍远一些,交通便利的B地;C为丘陵区,宜发展果林业;D为平原,地形平坦开阔,远离市区,低价较低,宜布局占地面积广的粮食产区。
高一地理农业地域类型
即墨四中高一地理导学案——农业地域类型出题人:高一地理组时间:2015.5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学习难点:对比分析各农业地域类型和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考查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常用的几种农业类型(补充介绍)(1)亚洲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区位因素:自然条件1、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充足气候区。
大部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2、地形: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3、土壤:人工改良的水稻土,土壤肥沃4、水源:河网密布,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原因1、劳动力: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力强度大,而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2、人均耕地:由于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小,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3、生产习惯:由于历史的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4、食物偏好(2)商品谷物农业种植作物:小麦、玉米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西北国营农场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自然因素:a)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b)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c)水源: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d)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温带大陆性气候)社会经济因素:a)人口: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b)工业: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c)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d) 交通: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3)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美国、阿根廷牧牛(干旱、半干旱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潘帕斯草原发展气温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大牧场放牧业的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区位优势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了牛肉的销售阿根廷为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使肉牛方便地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等港外运发展牧牛业采取的措施大打机井,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4)乳畜业: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农业地域类型。
高一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新人教版)
思考:这些影响因素是 思考:
一层不变的吗? 一层不变的吗?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自然因素相对稳定 自然因素可以改造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改良酸性土壤)
种植业
林业
农 、 林 、 牧 、副 、渔
牧业
副业
渔业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
奶牛场布局在哪里?原因? 奶牛场布局在哪里?原因?
B
城 镇 主要公路
C A
河流
区位概念
位置
城市郊区交 通干线附近 近市场—— 近市场——近城市 ——近城市
影响因素
污染、饲料——郊区 ——郊区 污染、饲料—— 时鲜业—— 时鲜业——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好暖喜湿的条件。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好暖喜湿的条件。 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 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 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受地形条件的限制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的价格、需求变化影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的价格、 响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响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东南部
人口较密集
形成
自然因素
混 合 农 业
气候暖湿、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气候暖湿、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因素
出口海外、交通便利、政策鼓励、 出口海外、交通便利、政策鼓励、 科技发达、地广人稀 科技发达、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是热带水果,生长于南方地区, 荔枝是热带水果,生长于南方地区,要让 远在长安的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 远在长安的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必须 快马加鞭,快速送达。 快马加鞭,快速送达。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为什么不把荔枝移到华 清宫呢?前人不是没有做过, 清宫呢?前人不是没有做过,想当年汉武 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到长安, 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到长安,没有栽 汉武帝竟迁怒于养护人, 活,汉武帝竟迁怒于养护人,对他们处以 极刑。 极刑。
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人口1.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极低,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人口增长极为缓慢。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然较高,人口增长迅速,多存在于农业社会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早期阶段。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改变,社会福利制度完善,教育水平提高,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2.人口迁移概念: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
例如,早期人类逐水草而居,干旱地区的人口向湿润地区迁移;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引起的人口迁移等。
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如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促使人口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等都会影响人口迁移。
社会因素:如政策(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战争(大量难民迁移)、宗教、文化等也会导致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方面,缓解人口压力,加强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利方面,人才、劳动力流失。
对迁入地:有利方面,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不利方面,可能带来就业压力、住房紧张、社会治安等问题。
二、城市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多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从事商业活动,人口流量大,地价高,建筑物高大密集。
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可分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的外缘,环境优美;低级住宅区往往靠近工业区,环境较差。
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方,主要考虑减少对城市中心的污染。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主要通过地租水平影响城市功能分区。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通用8篇)漫长的学习生涯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1第一章人口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四、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3-2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ppt课件)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五大特点
①小农经营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水平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⑤科技水平低
发展措施 集约经营 控制人口数 量 加快机械化发 展 大力投资 兴修水利 加大 科技投入
2、按投入多少分类:
农业投入因素: 自然条件、生产技术、生产资料、劳动力。
粗放农业——游牧业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密集农业——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混合农业 种植园农业
农业 类型 粗放 农业
投入情况 增加产出的主 要手段 投入的生 产资料或 劳动力较 少 投入的生 产资料或 劳动力较 多
小麦
平地,面积大,也有水灌溉, 距城镇远,地价低。
某城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 园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为什么?
农业的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类: 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种植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种植园农业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畜牧业——游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混合农业——种植业、畜牧业等有机结合
2交通运输的发展(高速运输),保鲜 和冷藏技术 3市场需求、同时也和优良品种的引用有关 4市场需求、同时也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
5市场需求,主要是供过于求
主导区位实例分析:
1、我国甘肃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基地。
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是河西走廊这样的干 旱地区发展农业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水 源条件成为河西走廊发展粮棉生产的主 要区位因素
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比较多 的劳动、资金和技术,以增加农 产品的产量 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所种植的 谷物或作为口粮、饲料或作为商 谷物与牧草 品出售 耕地面积广阔,机械化程度高, 小麦、玉米、多分布在发达国 耗费能源比较多,经营相对粗放, 棉花 家以及发展中国 农产品价格较低,商品率和高 家的新开发地区 也属于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 小麦、大麦、分布于南欧、西 合农业 葡萄、柑橘、亚、北非地中海 沿岸及其他地中 橄榄 海气候区 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 橡胶、咖啡、橡胶种植园主要 产热带经济作物,产品大量进入 可可、油棕、分布在东南亚和 国际市场,专门化和商品化程度 剑麻、香蕉、巴西,咖啡种植 园主要分布在南 很高 菠萝 美洲及非洲
高一地理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某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气候与农业区位选择的关系密切。
根据图示完成下题。
【1】该气候典型分布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乳畜业D.混合农业【答案】C【解析】图示气候气温的年较差小,年降水量较多,冬季降水偏多。
降水多,光照不足,适合草类生长,适合发展乳畜业。
选C正确。
【2】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A.内蒙古牧区B.新疆牧区C.西藏牧区D.大城市周围【答案】D【解析】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都是草原放牧业。
乳畜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城市的周围地区。
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乳畜业区位特点。
2.下表是“四个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比较表”。
据此回答下题。
【1】甲-丁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性最大的是()A.混合农业、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C.水稻种植业、乳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D.商品谷物农业、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3.(10分)读我国东南地区某城市及周边1990年与2010年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某城市郊区农业区位图,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4分)①粮食产区②花卉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D为________。
(2)简述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4分)(3)该城市发展到图乙时,说出图中环城路的作用。
(2分)【答案】(1)②(1分)③(1分)④(1分)①(1分)(2)①小农经营(1分)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1分)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1分)④水利工程量大(1分)(3)①缓解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1分)②有利于市区支线(放射线)的联系。
(1分)【解析】(1)花卉蔬菜园艺区属于城郊农业,应布局在近郊区,便于及时运输到市场,所以A为②。
产业区位与分布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产业区位与分布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学“活”的地理,是学“活生生”的地理。
地理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天然联系为学“活”的地理提供了丰富的、带有区域特色的“原材料”,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在地理课堂上使用乡土事例,让地理教学有了更多的“活水”。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产业区位与分布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气候:是制约大区域范围农业产业带布局的主导因素。
热量条件——决定农作物的品种、熟制和生长期。
水分条件——决定农作物品种、农业生产方式(湿润地区适合种植业和林业,干旱地区只能发展畜牧业,干旱地区的绿洲可发展灌溉农业)地形:平原地区是理想的农耕区,山地一般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不同的农作物(江南丘陵红壤适宜种植茶树,四川盆地紫土适宜水稻)农业科技: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达地区机械化农业,落后地区粗放农业)、减轻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约束(滴灌技术克服干旱环境,温室技术克服低温环境等)。
市场需求:引导农业生产的类型(农产品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如城郊农业的同心圆布局)交通运输:对产品需要保鲜的农业来说应该尽量布局于交通便捷的地方,农产品基地应该布局在靠近交通干道或枢纽的地方。
劳动力:素质和数量国家政策2、美国乳畜带(美国东北部的一个专业农业带)的区位条件:(综合应用“评价……的区位条件”)①气候湿冷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却利于牧草生长②地形破碎土壤贫瘠,不适宜种植粮食,比较适宜畜牧业③接近北美的两大城市群,拥有巨大消费市场④此地农业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⑤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发达⑥牧民为欧洲后裔,畜牧业经验丰富3、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建议结合书本插图背诵分布范围)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区位条件生产特点主要农产品水田农业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①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②土壤肥沃;③平原和丘陵低山广布;④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⑤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地理必修23.2农业地域类型
(二)大牧场放牧业
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区位因素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提供基础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提供可能 距海港近,交通方便 提供便利
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景观
(二)大牧场放牧业
4、阿根廷人建设大牧场,促进草原牧牛业发展的措施
培养良种牛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开辟水源 种植饲料
练习
读“亚洲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A__东_亚___、B_东__南_亚_____、 C_南__亚___。 (2)A、B、C三地均有_季__风___气候区,_水__热___资源丰富。 (3)从地形上看,稻田多分布在(A、B )
除亚洲外,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 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拉丁美洲的古 巴、委内瑞拉、巴西也有水稻种植业的 分布。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 也分布着大片稻田,但采用大规模的旱 地直播技术进行生产。
(二)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
1.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
南非
澳大利亚 新西兰
阿根廷
(二)大牧场放牧业
1、①②④ ③⑤⑦
2、①②③④⑥⑦ ⑤
3、②③④⑥⑦ ①⑤ 水稻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 亚的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人口稠密的地区。
小麦主要分布在温带(主要在温带大陆性气 候区和季风区),(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 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小麦是旱作作物)。
玉米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 长的地区,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种植较 多。玉米怕冷湿霜冻。
一、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
是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 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 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教大纲版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单元导入:1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2 人们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
5.1农业生产活动1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植物和动物2 人类通过文化交流,把自已培育的农作物和家禽、家畜传播到世界各地,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和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
农业生产的特点(一)地域性:形成地域性的原因是: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国家政策的差别。
(二)季节性和周期性: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因素随季节变化明显并且有周期。
农业的投入和产出投入:自然条件——热量、水、地形、土壤、光照等劳动力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现代农业生产中,生产资料的投入比重逐渐增加)科技——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的新增产值中60%以上是靠科技投入转化来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个比值已占到30%以上)产出:各种各样的农产品(食用、工业生产原料)农业的发展历史1 原始农业——热带雨林地区、北极地区等2 传统农业——发展中国家一般处在此阶段3 现代农业——发达国家多已进入此阶段农业的分类1 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2 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增产靠扩大耕地面积)密集农业(增产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 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种值业种植园农业畜牧业水稻种植业自给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商品农业游牧业密集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粗放农业乳畜业混合农业5.2农业的区位选择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发展条件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经营方式——国营农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产出——小麦(春小麦)青藏高原的畜牧业:发展条件——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山地草场广布经营方式——粗放的放牧业产出——藏山羊、藏绵羊、牦牛区位的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农业的主要区位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1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一个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高一地理必修二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新人教版)
小农 经营
小
低
低
温带大陆性 气候区
小麦 玉米
地广人稀
家庭 农场
大
高
高
社会经济因素
美国小麦区和玉米带的分布
分析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
美国的气候
芝加哥气温曲线 降水柱状图
• 温带大陆性气候
影响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自然因素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夏季潮湿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 (1)小农经营
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单位面积产量高,
单产高的原因: 单产高的原因:精耕细作 商品率低原因:生产规模小,总产量不大, 商品率低原因:生产规模小,总产量不大, 大部分留作自用。 大部分留作自用。
土壤: 黑土,深厚、 土壤: 黑土,深厚、肥沃
平原占国土面积1/2以上, 1/2以上 地形:平原占国土面积1/2以上, 耕地广大,占世界耕地 耕地广大,占世界耕地10%
便于机械化耕作
密西西比河
水源:
有运河相通 五大湖
航运、 航运、灌溉便利
影响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国际市场大
交通: 水路、公路和铁路相衔接, 交通: 水路、公路和铁路相衔接,交通四通八达 人口: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 地广人稀,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农业科技水平高, 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
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地广人稀 机械化 水平高 市场广阔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2)试说明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地形:丘陵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 降水: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加之山地地形对暖湿气
流有抬升作用,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大。
植被: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
因素
靠近港口,交通便利;
主要特点
土地交替利用——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生产交替进行——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市场决定生产——保证农场收入稳定。
基塘农业
澳 大 利 亚 混 合 农 业 分 布
热量充足
土 地 交 替 利 用
一个小麦——牧羊农场的土地利用
月 份
1
2 秋3 种4 5
阿根廷人的发展措施还 采取了以下措施促进牧牛业的发展。
1.培育良种牛 潘帕斯最早的良种牛是欧洲人带来的。后来,阿根廷人加强了对良种
牛的培育和牛群病害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修通了横穿潘帕斯草原的大铁路。这样,大牧场的肉牛可以很方便的
蒙牛奶牛场
混合农业
概念: 农民在自己的田地上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这种农业称为混合农业。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主要农产品
两种及以上的农产品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分布
东南和西南部
区 位
自然因素 热量充足、降水较少(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条 件
社会经济 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4)该农场所种的小麦种类是春小麦 ,耕作制度为 一年一熟 。 (5)气候对该农户生产活动有哪些影响?热量不足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地理高一学问点汇总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市场确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殊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进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地势平坦,耕地宽阔,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2、水稻种植业:(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2)区位条件:①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②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耕作③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④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阅历〕丰富(3)特征: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3、混合农业(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供应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供应肥料休耕和轮作、(有利于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支配: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式放牧的闲时。
③敏捷的生产选择:依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在高考地理中,农业常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农业常识:
1.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自
然条件如气候(热量、降水、温差、光照)、地形、水源和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政府政策、劳动力、资金、管理水平、种植历史等;技术条件如冷藏、良种、化肥、机械、农药等。
2.农业类型:主要包括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
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和混合农业。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
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3.农业生产的特点:包括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4.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
5.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包括农、林、牧、副、渔。
6.农业按投入分类:包括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7.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包括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具体详细地理解、掌握有关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内容,锻炼和培养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审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保答题全面、完整、不漏点。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人口的变化。
1. 人口的自然增长。
-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农业革命之前,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工业革命之后,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缓慢,有的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如德国、俄罗斯等。
-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快,如印度、尼日利亚等。
2.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 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如一些原始部落。
-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多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多为此模式。
-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转变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从原始型向传统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是从出生率的下降开始的。
3. 人口的迁移。
- 人口迁移的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 人口迁移的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例如欧洲人迁移到美洲和大洋洲。
- 二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 国内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主要是从东部地区迁往内地和边疆地区。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大量从内地向沿海,从农村向城市迁移。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
例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与气候有关。
- 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如就业机会、经济收入等。
- 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
如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吸引人口迁入西部。
二、城市与城市化。
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