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免疫指标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及分子分型
E - cadherin
属于钙粘蛋白家族中经典旳钙粘蛋白亚族旳一员。分 布在全部上皮组织中,是建立与保持上皮细胞极性和 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旳关键分子。
E - cadherin是一分子量约120 kD旳跨膜糖蛋白,分为 细胞外区、跨膜区、胞浆区。
Decision Resources Epidemiology Data & Primary MR.
中国情况
早期: 81%
100% 乳腺癌患者
晚期: 19%
绝经前 60%
绝经后 40%
ER– 50%
ER+ 50%
ER– 40%
ER+ 60%
流行病学调查发觉,中国妇女发病旳高峰年龄较美国提前23年,为40-49岁, 30-39岁年龄组乳腺癌所占百分比超出20%
如细胞抗凋亡、增强细胞运动性及血管生成中发挥主
要作用。 COX - 2高体现与乳腺癌脉管侵犯、淋巴结侵
犯、分期、PR 体现、CerbB2 体现及p53体现具有有关
性。
全球情况
早期: 81%
100% 乳腺癌患者
晚期: 19%
绝经前 26%
绝经后 74%
ER– 46%
ER+ 54%
ER– 27%
ER+ 73%
性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prosgesterone receptor,PR) PR是E2和ER结合诱导旳产物,其合成必
须有雌激素作为开启,缺乏ER时极少能合成 PR,PR 旳出现显示ER 功能机制旳完整性, 大多数乳腺癌呈激素依赖性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内存在ER、PR。
免疫检测指标临床意义
免疫检测指标临床意义免疫检测指标是通过测定人体免疫系统的活性、功能和病理状态来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一种方法。
免疫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非常重要,可用于早期诊断、疾病预防和治疗监测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对免疫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免疫检测指标在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许多疾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但免疫系统的异常变化往往可以在这个阶段进行检测。
例如,在艾滋病的早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和疾病进展的指标,从而有助于早期治疗和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另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以通过检测特定的免疫因子来进行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干预,减轻疾病进展。
其次,免疫检测指标在疾病预防与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些疾病如乙肝、结核病等可以通过检测特定免疫指标(如抗体、抗原等)来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筛查,提高疾病的早筛率,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另外,疫苗接种后可以通过免疫检测指标来评估疫苗接种效果,确定人群的免疫水平,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免疫接种。
例如,乙肝疫苗接种后可通过检测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水平来评估免疫效果。
免疫检测指标还可用于评估疾病治疗效果和监测疾病进展情况。
免疫系统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往往可以通过检测免疫指标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预测病情进展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例如,在白血病治疗中,可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骨髓异常细胞等免疫指标来判断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情况。
另外,在免疫调节治疗中,检测特定的免疫因子如细胞因子、抗体等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不良反应。
此外,免疫检测指标有助于个体化治疗的实现。
免疫检测指标可以为医生提供个体化治疗的依据,根据患者的免疫状态和免疫指标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例如,一些免疫检测指标可以预测患者对一些药物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情况,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
另外,免疫检测指标也可以作为临床试验的评估指标,帮助研究人员评估新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免疫组化常用指标意义
TTFI(+)这个指标通常表示甲状腺癌或肺癌转移CKL(+)CK7(+)这些仅说明是腺癌表达ck19 和ck19-9仅在正常胆管上皮表达,肝细胞阴性CD34是血管源性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TTF一1的表达主要在肺和甲状腺腺上皮细胞,CDX-2和CK20主要标记胃肠道腺上皮CK7+/CK20+/villin+的模式,首先会考虑胃腺癌、直肠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卵巢黏液癌等,而不必考虑肺鳞癌、肺腺癌、肺小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乳腺癌、卵巢浆液性癌胃肠道用CDX2,肺癌和甲状腺癌用TTF-1,前列腺癌用PSA等TTF-l、cK7在肺腺癌中表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例肺鳞癌中P63表达肺小细胞癌’TTF-1阳性表胃组织中CA19-9 的表达可能成为胃癌的肿瘤标志之一,尤其适用于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癌,而对高分化腺癌不合适。
对胃肠道的癌推断有意义。
KI67作为标记细胞增殖状态的抗原。
阳性说明细胞增殖活泼,ki67<10%说明癌细胞增殖不太活泼。
p53蛋白是人体内最有效的对抗肿瘤的自然防备物,p53基因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
抗癌基因p53的表达产物。
可抑制带有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的细胞发生分裂,从而阻挡畸变传递给子细胞。
p53蛋白介绍: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p13.1,编码393个氨基酸组成的53kD 的核内磷酸化蛋白,被称为p53蛋白。
p53基因是细胞生长周期中的负调节因子,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有关。
p53基因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其产物也有野生型和突变型。
野生型p53蛋白极不稳定,半衰期仅数分钟,并具有反式激活功能和广谱的肿瘤抑制作用。
突变型p53蛋白稳定性增加,半衰期延长,可被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出来。
p53基因的突变(缺失)是人类肿瘤的常见事件,与肿瘤的发生、开展有关。
一般认为p53过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及不良预后相关。
免疫8项检查的临床应用
免疫8项检查的临床应用免疫8项检查是一种常规的血液检验项目,通过检测免疫系统中的8项指标来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
这些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率、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
免疫8项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一、评估免疫功能状态免疫8项检查可以全面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和各种细胞的比率,可以判断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
如果某些指标异常,可能提示机体存在感染、炎症、免疫系统疾病等情况,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辅助诊断疾病免疫8项检查在辅助诊断疾病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评估机体的贫血情况。
同时,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和各种细胞的比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炎症、过敏等情况。
因此,免疫8项检查可以作为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指导药物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免疫8项检查也可以指导药物治疗的选择和调整。
例如,对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通过监测免疫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激素治疗的剂量和方案。
此外,对于感染性疾病患者,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等指标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病情和预后,并指导抗感染药物的使用。
四、监测疾病进展免疫8项检查还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进展和疗效。
通过连续监测免疫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判断疾病的进展趋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某些肿瘤患者,可以通过检测淋巴细胞比率等指标来评估免疫治疗的效果,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
总之,免疫8项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评估免疫功能状态、辅助诊断疾病、指导药物治疗和监测疾病进展。
医生和患者在面对各种疾病时,可以根据免疫8项检查的结果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因此,免疫8项检查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录免疫功能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生化指标1、免疫球蛋白GIgG单位:克/升g/L.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7.6~17.0克/升,新生儿7.0~14.8克/升,1~6个月3.0~10.O克/升,6个月~岁5.0~12.O克/升,6~12岁7.0~15.0克/升,12~16岁7.5~15.5克/升,成人7.6~16.6克/升.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等.2、免疫球蛋白AIgA单位:毫克/升mg/L.参考值:新生儿0~120毫克/升,1~6个月30~820毫克/升,6个月~2岁140~1080毫克/2~6岁230~1900毫克/升,6~12岁290~2700毫克/升,12~16岁500~3000毫克/升,成人710~3350毫克/升.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A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及某些感染.降低: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吸收不良综合征.3、免疫球蛋白MIgM单位:毫克/升mg/L.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50~200毫克/升,1~6个月150~700毫克/升,6个月~2岁250~1300毫克升,2~6岁350~1500毫克/升,6~12岁400~1800毫克/升,12~16岁500~1800毫克/升,成人700~2000毫克/升.增高: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肝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降低:常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等.4、免疫球蛋白DIgD单位:毫克/升mg/L.参考值:成人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为0~80毫克/升.增高:见于免疫球蛋白D型骨髓瘤、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某些肝病和少数葡萄球菌感染者.降低:见于各种遗传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5、免疫球蛋白EIgE单位:毫克/升mg/L.EIA法:成人为O.1~0.9毫克/升.增高:见于免疫球蛋白EIgE骨髓瘤、湿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药物及食物过敏等.降低:某些进行性新生物、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及某些无丙种球蛋白血症.6、游离轻链单位:毫克/升mg/L.参考值:1.O毫克/升.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小管疾病、单克隆性丙种球蛋白病、轻链型淀粉样变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及骨髓瘤者.7、冷球蛋白正常值血清为阴性.临床意义冷球蛋白阳性,见于巨球蛋白血症、各种淋巴瘤、自身免疫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8、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正常值血清抗补体法:为阴性;PEG沉淀比浊法:血清浊度值等于或小于8.3.临床意义阳性或比正常值增高,可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麻风、登革热、疟疾、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9、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单位:/升kU/L.75~160千单位/升.增高:见于皮肌炎、心肌梗死、伤寒、多发性骨髓瘤、硬皮病等.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10、补体成分CqCq单位:毫克/升mg/L.197±40毫克/升.增高: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痛风、过敏性紫癜、肿瘤及某些慢性感染.降低:见于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低补体性脉管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11、补体成分C3C3单位:克/升g/L.:0.85~1.93克/升.增高: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肝癌、组织损伤等.降低:肾小球肾炎、活动性红斑狼疮、自身溶血性贫血、冷球蛋白血症、肝脏疾病等.12、补体成分C4C4单位:克/升g/L.:O.12~O.36克/升.增高:见于风湿热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肌梗死、肝癌、关节炎等.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慢性活动性肝炎、肾病、胰腺癌晚期等.13、补体成分C5C5单位:克/升g/L.:O.07~O.09克/升.增高:红斑狼疮及狼疮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复感染等.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营养不良、大量蛋白丢失出血、烧伤等.14、补体成分C6C6单位:克/升g/L.:0.04~0.065克/升.增高:某些慢性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降低:淋病、脑膜炎双球菌感染、雷诺现象、系统性红斑狼疮、营养不良等.15、补体成分C7C7单位克/升g/L.正常值速率散射法:为0.048~0.055克/升.临床意义降低,见于强直性脊柱炎、扩散性淋球菌感染、肾病等.16、补体成分C9C9单位克/升g/L.正常值速率散射法:为0.05~0.062克/升.临床意义降低,见于遗传性缺陷、肾病、肝脏疾病等.17、B因子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血清B因子为100~400毫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急性感染、炎症及手术后.2降低:见于膜增殖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性肝硬化、重症肝炎、晚期血吸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等.18、备解素P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血清备解素P为28±4毫克/升.临床意义降低,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革兰阴性菌菌血症等.细胞检测19、T淋巴细胞%单位百分比%正常值抗体致敏红细胞花环法或碱性磷酸酶一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为71.5%±6.2%.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和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2降低:见于病毒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原发性细胞免疫缺陷病、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等20、淋巴细胞亚群%.单位百分数%.正常值:CD30.64~0.7764%~77%,CD40.41~0.5141%~51%,CD8O.23~O.3323%~33%,CD4/CD8=1.3:2.O.临床意义1CD3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慢性活动性肝炎、瘤型麻风、恶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红斑狼疮等;CD3减低,见于麻疹后、麻疹脑炎、腮腺炎、流感、带状疱疹、皮肌炎、全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CD4增高,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CD4减低,见于联合免疫功能缺陷、普通多样性免疫缺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艾滋病等.3CD8增高,见于乙型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风、艾滋病等;CD8减低,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过敏性皮炎等.4CD4和或CD8增高,如CD4和或CD8器官移植后比器官移植前明显增加,可能引发排斥反应;CD4和或CD8减低,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艾滋病、恶性肿瘤等.5CD4/CD8比值增高,如移植后CD4/CD8比值较移植前明显增加,则预示可能发生排斥反应;CD4/CD8比值减低,见于以上CD4减低和CD8增高的疾病.21.E花环形成试验单位百分数%.正常值65%~75%.临床意义1升高:见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毒性甲状腺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某些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器官移植后出现超急或急性排斥反应时等.2降低:低于50%为降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如原发性细胞免疫性疾病、联合性免疫缺陷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全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麻疹、流感、腮腺炎、带状疱疹等;还有,恶性肿瘤、慢性肝病、淀粉样变性和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22.B淋巴细胞花环形成单位百分数%.正常值13%~20%.临床意义体液免疫缺陷时,EA-RFC花环百分率显着下降;产生大量抗体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EAC花环百分率均升高;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患者外周血中EAC-RFC花环百分率明显增高.23.旧结核菌素OT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单位国际单位/毫升IU/m1.正常值注射量为旧结核菌素OT5国际单位/O.1毫升或0.1微克PPD/0.1毫升,72小时测量皮丘直径,无反应,为阴性;4毫米以下,为可疑阳性;5~10毫米,为+阳性;11~20毫米,为++阳性;大于20毫米,为+++阳性;出现水疱或溃烂,为++++强阳性.临床意义旧结核菌素OT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强阳性者,多患有活动性结核病;阳性者,疑为结核菌感染.24.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单位百分比%.正常值形态学方法淋巴细胞转化率LTT为60.1%±7.6%.临床意义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降低,见于乙型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麻疹、巨细胞病毒感染、重症真菌病、重症结核、瘤型麻风、全身性红斑狼疮、进行性肝实质病变、免疫缺陷病等.25.白细胞促凝血活性LPCA单位秒s.正常值在植物血凝抗原PHA的刺激下,促凝值血浆凝固时间减少值大于3秒.临床意义促凝值在1~3秒时,为细胞免疫功能偏低;促凝值为O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与疾病的关系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26.自然杀伤细胞NK单位百分比%.正常值K562细胞51Cr释放法为39.49%±12.01%.临床意义自然杀伤细胞NK降低或缺失,对病毒诱发的癌基因肿瘤、细胞突变,以及致癌物质诱发的新生肿瘤杀伤均不力,以致使这些肿瘤的发病率提高;自然杀伤细胞降低,使肿瘤转移加速;自然杀伤细胞降低,还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多发性硬化症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7.中性粒细胞N吞噬杀菌功能单位百分比%.正常值白色念珠菌法:37℃45分钟min,吞噬率为91.04%士5.77%;杀菌率为32.72%±7.83%.临床意义吞噬、杀菌功能缺陷,见于慢性肉芽肿、肌红蛋白功能不全、膜糖蛋白缺陷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高度缺陷症、髓过氧化物酶缺乏、反复感染及恶性肿瘤等.28.中性粒细胞N趋化功能正常值趋化指数:新生儿为2.O~2.5,成人为3.O~3.5.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缺陷,见于补体C1r、C2、C3、C4缺陷病、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迟钝白细胞综合征、肌红蛋白功能不全、膜糖蛋白缺陷症、高IgE综合征、烧伤等.其他29、抗肿瘤及慢病能力评估8种试剂盒疫苗30、免疫组库分析免疫组库immunerepertoire是指在任何指定时间,某个个体的循环系统中所有功能多样性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总和.T、B淋巴细胞,分别负责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表面的T细胞受体TCR和B细胞受体BCR,可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抗原进而清除病原体或体内肿瘤细胞.免疫组库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完全反映,对免疫组库分析,可以全面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
自身免疫指标
自身免疫指标自身免疫指标是指人体衡量免疫系统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状态和活力。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和免疫力的关注逐渐增加。
了解自身免疫指标的意义和如何有效提高免疫力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自身免疫指标的意义自身免疫指标是衡量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标准之一。
免疫系统是身体的保护壁垒,能够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菌和细胞,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自身免疫指标的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免疫系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
自身免疫指标的正常水平通常与个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当免疫系统处于良好状态时,我们的身体能够更好地抵御病毒、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袭。
然而,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我们容易受到感染、炎症和其他免疫相关疾病的侵袭。
二、常见的自身免疫指标为了评估免疫系统的状态,医学界常常借助一些指标来衡量。
常见的自身免疫指标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等。
1. 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中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它们能够识别和中和病原体。
通过测量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评估体内免疫防御能力的高低。
2. 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多种亚群。
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免疫系统不同分支的功能状态,从而判断免疫应答的有效性。
3.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主要免疫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可以反映免疫系统的激活程度和炎症状况。
4. 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能够在感染和炎症反应中迅速上升。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判断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程度。
三、如何提高自身免疫指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提高自身免疫指标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增强免疫力:1. 健康饮食摄入营养均衡的食物可以提供免疫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D、锌等。
免疫组化名称及各指标染色的意义
免疫组化名称及各指标染色的意义ACT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用于垂体腺瘤的功能性分类,有助于区分原发性和转移性垂体肿瘤。
某些神经内分泌肿瘤也可出现阳性反应。
Actin 肌动蛋白。
用于标记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及其来源的肿瘤。
AFP 甲胎蛋白。
用于标记肝癌、卵黄囊瘤和某些生殖细胞肿瘤。
Bcl—2 主要用于滤泡性淋巴瘤、毛细胞性白血病的辅助诊断及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
CerbB-2 主要作为判断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消化道肿瘤预后的参考指标,并用于赫赛汀治疗乳腺癌的药物治疗的筛选。
CD3 目前是T细胞标记物的首选.95%以上的T细胞或NK细胞淋巴瘤阳性表达。
CD4 辅助T细胞.与CD8联合使用,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CD8 细胞毒T细胞。
一般与CD4联合使用。
CD10 为滤泡中心细胞的标记。
Burkitt淋巴瘤/生发中心母细胞/生发中心滤泡性淋巴瘤可阳性CD15 是成熟粒细胞、R—S细胞的标志之一。
主要用于标记霍奇金淋巴瘤。
CD20 B细胞的标记.主要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
CD21 主要用于B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
CD30 主要用于R-S细胞和大多数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标记。
CD31 内皮细胞标记.主要用于良、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和鉴别诊断以及肿瘤中血管分布的研究.CD34 内皮细胞标记.主要用于良、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和鉴别诊断以及肿瘤中血管分布的研究。
与CD117联合用于诊断间质瘤。
CD56 是NK细胞淋巴瘤比较好的标记物。
还可用于神经源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CD57 自然杀伤细胞。
主要用于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NK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功能方面的研究。
CD68 巨噬细胞。
可作为组织细胞标记物及骨髓白血病的的鉴别.CD99 有助于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小圆细胞肿瘤进行鉴别。
也可用于鉴别胸腺上皮性肿瘤。
CD117 是胃肠道间质瘤的特异性标记物,可用于指导格列卫药物治疗。
各免疫指标意义
各免疫指标测定的意义1、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是肉鸡重要的免疫器官,其脏器指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
胸腺和法氏囊是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产生T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素,主要参与细胞免疫;脾脏是外周免疫器官具有丰富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但B淋巴细胞比例较大,因此与体液免疫关系更为密切。
其重量和其功能以及其中的免疫细胞数量有关,器官指数的高低决定了其中淋巴细胞增殖的程度,可粗略估计免疫功能的强弱,是一个粗浅和滞后的指标。
2、血液指标的测定2.1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 , IgM , IgA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一般存在于血液等多种体液中及某些细胞的表面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测定是检查体液免疫功能最常用的方法。
通常检测IgG,IgM,IgA,这三类Ig就可以代表血清Ig的水平。
禽类有3种免疫球蛋白,即IgG, IgM, IgA;IgG:是单体免疫球蛋白,是再次体液免疫反应产生的重要Ig,其血清中的浓度约为5-7mg/ml,远高于其它免疫球蛋白,且维持时间长,是机体杭感染的主要力量。
它还参与抗肿瘤、抗寄生虫以及某些变态反应等过程。
血清IgG是B淋巴细胞产生,血清含量最高,直接参与体液免疫反应的主要免疫分子。
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反应产生的重要Ig,其含量仅次于IgG,是由浆细胞完整分泌,一般仅存在于血液内,起抗原受体作用。
IgA是外分泌液中的主要Ig,能抵抗微生物入侵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乳腺和眼睛,能凝集颗粒性抗原和中和病毒。
血清Ig含量升高,说明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增强。
2.2血清补体C3、C4补体(complement, C)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补体是血浆蛋白的组成成分。
补体系统的各成分,以无活性的前体存在于血浆中。
需要时,再在激活物如抗原-抗体复合物等的作用下,依次被激活,最终发挥溶解、破坏细菌、病毒等致病物的作用。
各免疫指标意义范文
各免疫指标意义范文免疫指标是评价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它们可以用来检测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对疾病的免疫反应。
免疫指标主要包括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对各免疫指标的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免疫细胞是人体免疫反应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免疫细胞在免疫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识别和消灭病原体来维护机体的免疫功能。
例如,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和B细胞,它们能够识别和储存病原体信息,组成记忆库,以便下次遇到同一病原体时更快地产生免疫反应。
巨噬细胞和粒细胞则负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起到清除感染的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则能够识别并杀死病变细胞,对癌细胞和病毒感染具有重要的抑制和杀伤作用。
因此,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状况反映了人体免疫系统的健康程度。
免疫分子是免疫系统中起调节和传递信号的重要分子,主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以及免疫球蛋白等。
抗体是由B细胞产生的一类免疫球蛋白,它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能够与病原体结合并协助免疫细胞进行病原体的清除。
细胞因子是一类负责调节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
细胞因子能够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方向,起到免疫系统的平衡作用。
免疫球蛋白则是一类可以识别和结合到病原体上的蛋白质,它们能够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和破坏病原体来增强机体的免疫效应。
免疫分子的水平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抗体和细胞因子的浓度来了解人体的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相关指标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溶菌酶、补体、免疫酶及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
免疫球蛋白是由B细胞产生的主要免疫分子,根据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被分为IgG、IgM、IgA、IgD和IgE等类型。
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强度和免疫应答的效果。
溶菌酶是一类能够破坏细菌细胞壁的酶,它可以通过溶解细菌来清除感染。
补体系统是机体天然的免疫系统之一,能够通过促进病原体的溶解和吞噬来增强免疫效应。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Ki—67为细胞增殖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
多数腺癌表达CEA R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周期.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N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
E—Ca E钙粘附蛋白,介导细胞间粘连作用的跨膜糖蛋白,其功能丧失引起细胞之间连接的破坏,主要用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的研究。
PS2 (雌激素调节蛋白),其表达和ER表达有关,可作为内分泌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CK18 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复层鳞状上皮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CK19 分布于单层上皮和间皮,常用于腺癌诊断,肝细胞不表达,而胆管为阳性反应Hep par 肝细胞抗原,正常肝细胞和高分化肝细胞癌阳性,低分化肝细胞癌多弱阳性或阴性。
CK20 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细胞癌诊断。
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CK7 卵巢、肺和乳腺上皮常阳性,结肠、前列腺、胃肠道上皮阴性。
Villin 绒毛蛋白,正常组织中,villin通常只表达于有刷状缘的细胞上,如胃肠道上皮细胞、胰腺和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实质的上皮细胞中(特别是近曲小管).Villin在胃肠道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有很高的表达率,具有明显腺样结构的肿瘤上没有villin表达,则这个肿瘤为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来源的可能性极低.乳腺癌也经常成为女性患者未知原发部位转移癌要鉴别排除的一种疾病。
因为在转移癌组织上观察到明显的villin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则这个肿瘤就极不可能为乳腺来源。
其他villin 免疫组化染色通常为阴性表达的肿瘤还有:如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和前列腺癌。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免疫组化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病理学领域的技术,它可以通过检测组织和细胞中特定的抗原或分子来揭示细胞的类型、功能和病理状态。
免疫组化指标是在免疫组化实验中所使用的一系列抗体或其他特定的抗原物质,它们对于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免疫组化指标的几个主要意义。
1.疾病诊断2.预后判断通过检测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水平,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
一些免疫组化指标的高表达往往与预后不良相关,例如,ER(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生存期、复发风险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情况,从而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治疗方案选择免疫组化指标还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根据一些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水平,可以选择特定的靶向治疗药物。
例如,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乳腺癌患者中的高表达与一些抗HER2靶向药物的治疗敏感性相关。
因此,对HER2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是否给予相应的靶向治疗。
4.预测治疗效果免疫组化指标可以用来预测一些治疗方案的疗效。
例如,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相关。
通过检测PD-L1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从而指导治疗的选择。
5.基因突变筛查免疫组化指标也可用于评估基因突变的状态。
例如,BRAF(B型RAF激酶)基因突变在黑色素瘤中的检测可以指导靶向治疗选择。
通过检测BRAF基因突变的状态,可以判断患者对BRAF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
总之,免疫组化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在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免疫组化指标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泛,并且有望为个体化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临床分析中的免疫学指标及其诊断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免疫学指标及其诊断意义免疫学是研究身体抵抗疾病的作用和机制的学科,其在临床分析中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通过测量患者体内的免疫学指标,可以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从而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几个免疫学指标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常测量血清中IgA、IgG和IgM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水平。
正常情况下,不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如果某一种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或降低,可能意味着某些免疫相关疾病的存在。
以IgA为例,IgA是主要存在于全身黏膜表面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其水平的变化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进行性感染(如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因此,通过测量血清中的IgA水平,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这些疾病的诊断与判断。
二、细胞免疫学指标细胞免疫学指标是反映免疫系统中各类免疫细胞及其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
在临床分析中,常测量的指标包括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等。
淋巴细胞亚群是指淋巴细胞的分类,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
通过测量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可以了解免疫系统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变化。
例如,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细胞的比例降低,可能意味着免疫功能低下,常见于艾滋病等疾病。
此外,在某些感染性疾病诊断中,也需要测量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如CD4、CD8等。
例如,在艾滋病的诊断中,需要测量患者体内的CD4+T细胞计数,以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三、炎症指标炎症是一类常见的免疫反应,其在许多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临床上常通过测量血液中的炎症指标来评估炎症的程度和活性。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常用的炎症指标,其水平的升高通常伴随着炎症的发生。
许多感染性和炎症性疾病,如肺炎、风湿性关节炎等,都伴随着CRP水平的升高。
因此,通过测量CRP水平,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这些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免疫发光检查的项目及意义
免疫发光检查的项目及意义
免疫发光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各种生物标志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免疫发光检查项目及其意义:
1. 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如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
(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等。
这些指标用于评估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帮助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疾病。
2. 生殖激素: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等。
这些激素在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评估生育能力、诊断生殖系统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3. 肿瘤标志物:例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等。
这些标志物可以用于肿瘤的筛查、诊断、监测治疗效果和复发等。
4. 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如肌钙蛋白、B 型利钠肽(BNP)等。
这些指标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风险评估。
5.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指标:如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等。
这些指标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6. 感染性疾病相关指标:例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等。
这些指标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筛查和诊断。
免疫发光检查的意义在于提供快速、准确、敏感的检测结果,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然而,具体的检测项目和其意义需要根据临床情况和医生的判断来确定。
在进行免疫发光检查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其他相关信息选择合适的项目,并结合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简称IHC)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组织或细胞内的特定蛋白结合,然后利用染色剂的染色方法,来检测和显示蛋白质的存在和定位的技术。
在临床上,免疫组化已经成为肿瘤学和病理学的重要手段,常用于诊断、预后评估以及预测治疗反应等方面。
以下是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1.细胞增殖标志物:免疫组化可以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如Ki-67和PCNA。
这些标志物可以用来评估肿瘤的增殖活性,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并指导治疗。
2.乳腺癌指标:在乳腺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免疫组化可以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的类型、分子亚型和预后,以指导个体化治疗。
3. 乳腺癌转移指标:在乳腺癌转移的诊断中,免疫组化可以检测细胞角蛋白(CK)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Cadherin)等标志物,以协助鉴别转移瘤和原发瘤的关系。
4.结直肠癌指标: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免疫组化可以检测同种异质性结合素(CDX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DNA错配修复相关蛋白(MMR)等标志物。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的类型、分子亚型和预后,以指导治疗选择。
5.皮肤癌指标:在皮肤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免疫组化可以检测S100蛋白、黑色素瘤抗原(HMB45)等指标,以帮助判断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之间的区别。
6.血液肿瘤指标:在血液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免疫组化可以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细胞淋巴瘤6(BCL-6)和CD20等标志物。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的类型、分子亚型和预后,以指导治疗选择。
7.神经内分泌肿瘤指标: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免疫组化可以检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如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肾上腺素甲醛化酶(PNMT)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的类型、分子亚型和预后,以指导治疗选择。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中的抗原和其特异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免疫组化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标记待检测目标抗原,然后用染色剂进行可视化,从而实现对该抗原的定位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免疫组化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1.细胞增殖标记物:如Ki-67和PCNA。
细胞增殖是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过程,对于评估组织恶性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有很大帮助。
细胞增殖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可以指示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生长速度。
2. 细胞凋亡指标:如Caspase-3和Bcl-2、细胞凋亡是细胞生物学中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常见于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和肿瘤发生等过程中。
细胞凋亡指标的变化可以指示细胞凋亡的程度,从而预测细胞存活和组织恢复的情况。
3.组织特异性标记物:如细胞角蛋白、肌球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组织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可以帮助鉴定组织类型、识别不同组织和细胞类型,并衡量相对组织的分布和数量。
4.癌症标志物:如HER2、ER、PR和CEA。
癌症标志物是用于诊断和监测癌症的生物学标记物。
通过检测癌症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可以评估癌症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反应,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5.炎症标记物:如CD3、CD20和CD68、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感染和异常细胞的免疫应答。
炎症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炎症过程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对于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6.家族史标记物:如BRCA1、BRCA2和TP53、家族史标记物是一些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基因或突变位点。
通过检测家族史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可以评估个体患遗传性疾病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在于通过检测特定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对组织或细胞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帮助确定诊断和预后,评估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临床上,免疫组化被广泛应用于病理学诊断、肿瘤分期、预后评估和辅助治疗方案选择等方面。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及其意义(2)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及其意义(2)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免疫组化指标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本文将继续介绍一些常用的免疫组化指标。
1. Ki-67Ki-67是一种核抗原,可以衡量细胞的增殖指数。
它在肿瘤组织中广泛表达,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Ki-67表达水平越高,说明该肿瘤细胞增殖速度越快。
因此,在肿瘤研究和诊断中,Ki-67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物。
在乳腺癌、肺癌、胃癌、宫颈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Ki-67的表达水平都被证明与预后密切相关。
2. CK5/6CK5/6是一种细胞角质蛋白,主要表达在基底细胞和基底细胞衍生的上皮细胞中。
在乳腺癌中,CK5/6通常表达在基底细胞型乳腺癌中,具有较好的诊断和分子分型的价值,有时还可以用于判断三阴性乳腺癌的类型和预后。
3. ERER是雌激素受体的简称,主要表达在许多组织和器官中。
ER的阳性率对于乳腺癌的分类、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ER阳性的乳腺癌通常具有较好的激素依赖性,这种癌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抗雌激素药物的使用来抑制肿瘤的发展。
ER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免疫组化或基因检测来进行。
4. PRPR是孕激素受体的简称,主要表达在乳腺的上皮细胞中。
PR的阳性率也是衡量乳腺癌的重要指标之一。
与ER类似,PR阳性的乳腺癌也具有较好的激素依赖性,这种癌症的治疗也是通过抗雌激素药物的使用来抑制肿瘤的发展。
PR的检测方法同样是通过免疫组化或基因检测来进行。
5. Her-2Her-2是一种受体型酪氨酸激酶,主要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过程。
Her-2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目前,Her-2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免疫组化或基因检测来进行。
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可以使用单克隆抗体药物来治疗,这种药物通过靶向Her-2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6. CD20CD20是一种B细胞特异性膜抗原,在B淋巴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CD20单克隆抗体已经成为晚期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药物之一。
免疫检测指标
免疫检测指标
免疫检测指标是指在免疫学检测中用于衡量免疫系统状态的各项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诊断疾病、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
常见的免疫检测指标包括:
1.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蛋白质,它们可
以与抗原结合,起到免疫防御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常见的免疫球蛋白检测指标包括IgG、IgA、IgM等。
2.补体系统:补体系统是免疫系统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
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来消灭病原体。
常见的补体系统检测指标包括C3、C4等。
3.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它们可以调
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影响炎症反应等。
常见的细胞因子检测指标包括TNF-α、IL-6、IL-10等。
4.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是免疫系
统中重要的细胞类型,它们分别负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常见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检测指标包括CD4+T细胞、
CD8+T细胞、B细胞等。
5.吞噬细胞:吞噬细胞是负责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等外来物的细
胞。
常见的吞噬细胞检测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
这些指标的具体意义可能因疾病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指导,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实验室技术人员。
免疫检测各种指标代表意义
名称嘉禾对比标准值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56202-4g/L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金域)300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源抗体400抗心磷脂抗体三项(金域)120抗波形蛋白/心磷脂复合物抗体300抗凝血酶III300290±30.2g/L (90.3%±13.2%)纤溶酶原300调节T细胞Treg-CD127检测(金域)560增加:月经期和妊娠期、糖尿病、动脉硬化症、大叶肺炎、支气管肿瘤、肾病综合征、淀粉样变性、尿毒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心包炎、心肌梗塞、血栓性静脉炎等。
剧烈运动后也会增加。
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新生儿、早产儿、肝损伤(如氯仿、磷、急性黄色肝萎缩,微生物毒素中毒、肝硬化),恶性肿瘤、严重结核病、烧伤,纤维蛋白原溶解活性增高,见于DIC(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说明抗凝血酶III主要反映机体抗凝系统的功能。
升高:一般不会引起病理性后果。
减少见于: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获得性抗凝血酶Ⅲ缺乏:见于各种肝病,如肝硬化、重症呷、肝癌晚期等;抗凝血酶Ⅲ丢失增多:如肾脏疾病;抗凝血酶Ⅲ消耗增多:如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血液凝固性增高,抗凝血酶Ⅲ中和活化的凝血因子,以致消耗增加。
纤溶酶原缺乏会削弱凝血亢进时机体的反应能力,比如临床上广泛血栓形成。
这种情况在外科手术或溶栓治疗后再栓塞危险会增加。
换句话说,纤溶酶原浓度增加一旦激活,可引起出血危险性增加。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是维持机体免疫耐受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由胸腺产生后输出至外周,并通过主动调节的方式抑制存在于正常机体内潜在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力,如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CD4* CD25’/FOXP3*细胞的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均有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I型糖尿病等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均会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免疫指标测定的意义
1、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是肉鸡重要的免疫器官,其脏器指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
胸腺和法氏囊是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产生T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素,主要参与细胞免疫;脾脏是外周免疫器官具有丰富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但B淋巴细胞比例较大,因此与体液免疫关系更为密切。
其重量和其功能以及其中的免疫细胞数量有关,器官指数的高低决定了其中淋巴细胞增殖的程度,可粗略估计免疫功能的强弱,是一个粗浅和滞后的指标。
2、血液指标的测定
2.1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 , IgM , IgA
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一般存在于血液等多种体液中及某些细胞的表面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测定是检查体液免疫功能最常用的方法。
通常检测IgG,IgM,IgA,这三类Ig就可以代表血清Ig的水平。
禽类有3种免疫球蛋白,即IgG, IgM, IgA;IgG:是单体免疫球蛋白,是再次体液免疫反应产生的重要Ig,其血清中的浓度约为5-7mg/ml,远高于其它免疫球蛋白,且维持时间长,是机体杭感染的主要力量。
它还参与抗肿瘤、抗寄生虫以及某些变态反应等过程。
血清IgG是B淋巴细胞产生,血清含量最高,直接参与体液免疫反应的主要免疫分子。
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反应产生的重要Ig,其含量仅次于IgG,是由浆细胞完整分泌,一般仅存在于血液内,起抗原受体作用。
IgA是外分泌液中的主要Ig,能抵抗微生物入侵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乳腺和眼睛,能凝集颗粒性抗原和中和病毒。
血清Ig含量升高,说明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增强。
2.2血清补体C3、C4
补体(complement, C)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补体是血浆蛋白的组成成分。
补体系统的各成分,以无活性的前体存在于血浆中。
需要时,再在激活物如抗原-抗体复合物等的作用下,依次被激活,最终发挥溶解、破坏细菌、病毒等致病物的作用。
补体系统激活过程中,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参与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扩大体液免疫效应,调节免疫应答。
同时,也可介导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补体的含量相对稳定,不因免疫而增强,补体的活化和抑制通过多种补体分子严格控制。
补体系统是体内重要的免疫效应和免疫效应放大系统,发挥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抗感染作用。
补体C3, C4含量的升高,说明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2.3血清细胞因子IL-2, IL-4,IFN-γ, TNF-α
IL-2:主要由激活的T淋巴细胞产生,在免疫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免疫生理调节效应,能激活、提高免疫细胞的多种功能,如提高它们杀伤癌细胞、病毒或细菌感染细胞、促进细胞因子的繁殖,刺激T细胞在体外的生长,促进抗体生成和分泌的能力。
IL-2能刺激T辅助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促进细胞因子的繁殖以及刺激T细胞在体外生长等功能,因此机体内IL-2含量的多少可以间接反映出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
IL-4:是II型辅助T细胞(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4的生物作用,包括刺激活化B细胞和T细胞增殖、CD4+ T细胞分化成II型辅助T细胞. 它也在调节体液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起关键作用。
其含量的高低也可以间接反映机体免疫应答的水平。
IFN-γ:干扰素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
它可以调节T, B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小剂量时起促进作用,大剂量起抑制作用。
干扰素可引起干扰素敏感细胞表面抗原和某些受体的表达增加。
鸡IFN-γ的生成可促进Th0细胞向Th1分化而抑制Th2的生成。
由于Th1和Th2分别介导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此鸡IFN-γ可根据不同病原感染,与其它细胞因子(如IL-4等)共同作用,对机体进行免疫干预,实现免疫系统防御功能。
鸡IFN-γ可刺激自然杀伤细胞并增强其杀伤功能,有利于机体清除病毒感染;鸡IFN-γ能促进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炎症反应,并可直接促进T, B细胞分化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成熟,刺激B细胞分泌抗体,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因此鸡IFN-γ的高低也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
TNF-α:TNF具有众多免疫活性, TNF-α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具有类似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增强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
TNF-α参与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及自分泌的调节作用,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及其它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1,IL-6以及TNF-a本身。
所以 TNF-α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
2.4 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
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内功能最重要的一大细胞群,在正常机体内各个T淋巴细胞亚群相互作用,维持着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
CD4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CD4 主要表达于辅助T(Th)细胞,是Th细胞TCR识别抗原的共受体,与MHCⅡ类分子的非多肽区结合,参与Th细胞TCR识别抗原的信号转导。
CD8是T淋巴细胞的一个亚群,在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及肿瘤细胞中起重要作用,CD8表面含有两种特征分子,一类是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分子,一类是MHCⅠ类分子,MHCⅡ(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Ⅱ )由一条α糖蛋白链和一条β糖蛋白链构成。
CD8通过表面的MHCⅠ分子与CD4等其他免疫细胞的MHC Ⅱ分子结合,从而识别其他免疫细胞表面结合的抗原物质,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
3、淋巴细胞转化率测定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是利用淋巴细胞与抗原或有丝分裂因子(简称为丝裂原)在体外共同培养,淋巴细胞的代谢和形态发生一系列变化,进一步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这一特性来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的一种试验。
淋巴细胞转化率的高低可以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
因此可作为测定机体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
ConA作为T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原,仅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对B淋巴细胞不起作用。
鸡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是衡量机体细胞免疫能力的重要指标,在研究鸡的免疫功能及各种疾病特别是病毒性疾病致病机制时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