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矛盾分析法是破解学习和生活难题的根本方法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矛盾分析法是破解学习和生活难题的根本方法

姓名:陈小敏专业:研修班金融学学号:1500060035

一:何为“矛盾”及“矛盾分析法”

首先,在讲解这个课题的时候,要明确了解什么是“矛盾”,什么是“矛盾分析法”,这样才可以讲其“破解方法和生活难题”,谓之根本办法。

(一)矛盾说

古往今来,矛盾就从未写下休止符,相反的,越来越多的矛盾不断地出现,并且衍生出更多的形态。

矛盾,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在两个或更多陈述、想法或行动之间的不一致。”首次出现,是在《韩非子》的《难一》中出现的。

人有鬻矛与楯者,誉楯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以为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为名不可两立也。1

此乃原文,也是为后来人有所定义的两个字,矛盾。

(二)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在百科的名片上写的是“依据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必须坚持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在解决问题的步骤上,百科上的理解是这样的。

1. 首先把社会现象看成是运动中多层次、多方面的矛盾统一体,考察影响这种现象存在的诸多矛盾。

2. 其次,从这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社会现象的本质,社会现象是以上诸多矛盾的外部表现。

3. 分析矛盾发生变化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同时注意矛盾发展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即主要矛盾发展转化的条件与时机。

在其要求上,百科的解释是这样的。

1. 矛盾分析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法

2. 矛盾分析方法是内外因分析法

3. 矛盾分析法又是矛盾共性与个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分析法

4. 矛盾分析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二:学习上、以及生活上的冲突

(一)学习冲突

汪洙说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2,就连中国宋朝的软柿子皇帝宋真宗赵恒都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一些劝学的诗,所以从古代开始,“以学为重”的思想根深蒂固,到现代社会,学习更是“软实力”,中国拥有越来越多的一大批所谓的学生群体。

1.其一“唯有读书才能有出路”的思想普遍在一些父母、老师、长辈的头脑中烙下了根,在一代代代沟之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又是在学校学习中一步步成长,

1引自《韩非子·难一》

2引自汪洙的《神童诗》

思想也一步步往前走,加之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叛逆心理十分严重,一场长辈与晚辈之前的较量必不可少,这种矛盾的对立在当今社会上不断地扒光,却始终没有解决的好方法。

此乃应试教育的硬伤!

2.其二是学生自己的内心戏。学生的自我矛盾,是一个在学习上非常大的问题,处理不好,就容易进入厌学的状态,并向辍学的方向走,加之此时的个人价值观、世界观都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就会导致很多极端的心理。此时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最重要的就是要沟通和疏导,一般中学生普遍的一个状态就是学习上遭遇困难和挫折,加之内心十分脆弱、懵懂,容易情绪化,从而在学习上就不用功,在另一方面,一般老师偏爱学习优等的学生,也会造成对成绩一般、成绩差的学生的负面影响,那么学习就变得苦闷了,于是在寻求其他兴趣的道路上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包括走歪路,以及长辈不认可的兴趣,比方说搞体育。那么自己就很容易自我挣扎起来,一路上就会消极处事。

在这一方面上,大学生表现地尤为突出。

3.另一点,第二性征的出现,对于异性的好奇心也会使自己变得难受。在学校,几乎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一件事,以及各种“扼杀事件”出现。对于早恋应不应该,也是一个学生自我的矛盾。一方面急于满足,一方面又受条规的限制,使得学习上又出现问题,便会隐藏自己,陷入与他人的沟通障碍。

(二)生活难题

在生活上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长辈与晚辈的沟通问题了,在这一层不可跨越的鸿沟上,双方就像是在战场上的对手,各自建起了堡垒,谁也不认可谁。代沟是这个社会长期留下来的硬伤,其冲突在乎“尊重阅历”和“思想”上的冲突。

比方说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就这一问题暴露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不一致,以及传统父母的“自大”造成。父母不尊重孩子,那么孩子就或多或少出现叛逆、远离。

另一方面,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造成孩子在未来独自求学的过程中,会有生活不能自理的问题,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

在宿舍氛围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的问题,也会或多或少出现搓不破、搓破的矛盾。

三:打破的难题

要我说的话,得狠下心。向着教育方面上进军,当并不是地大物博能解决的。

(一)家长狠不下心来

家长害怕改变,他们也许会想:生活都是这样过来的,自己虽然曾经也活在那种体制下,但毕竟都过去了,如今的生活还不是一样过得不错,那何必拿孩子的未来开玩笑呢,况且安身立命,能有多余的时间去教育孩子?就这么安稳地过日子就好了。习惯了安稳,习惯了这样的一种体制生活,那么想去做点改变就变得特别花精力,特别难。固定思维的诟病已经脱不去。从过去的封建统治到现在的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思想还一直深深留在骨子里,就连一直生活在国外的华人也有时不免因为自己是在中国的根,而保留着一点封建残骸。

(二)教师的难处

这点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样的,无可奈何。老师算是和学生交流最多的,也是和学生一同在某个闲情的日子探讨着国民教育的。我的记忆里若是聊到这一方面,大家定是义愤填膺的。有人不屑,有人激昂,有人长吁……似乎有些哭天抢

地的感觉,人人都是祥林嫂,人人都成了文革的阶下囚,人人更是一个个怨妇。说该说,但老师的课案还是要讲,考试的主要内容还得划出来,课文还得背,试卷还是一大堆,学生的心还得回来埋头苦干,一心一意备考。对于那些不入主流得学生,老师依旧花几个特殊的眼光看待。老师引导的还是一条至始至终在走的路,也不会特地去考虑要怎么去因材施教。老师也狠不下心来,也不容许。学校要信誉,它不肯;家长怕误了孩子,更是不肯;还有一个是社会,几乎每个人都要攻击你,不会肯。老师不是改革者,是个穷秀才,除了出来说些没有号召力的话之外,饭碗还是得继续。牢骚话谁都会讲,但行动却不是一个人能办得了的。

(三)教育部的软肋

教育部谈了好多年的改革,强调了好多年的素质教育到现在还是一句赤裸裸的空话。他们的软肋还是那么的明显,也难怪人家会指责他们。而我想说的是,他们也是这代人,教育部不是政府,权利的赋予还得高层的人说了算,而高层的人又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其中一员,又能做出什么高明的改变呢。

(四)政府的嘴脸

政府要的是发展。经济在发展,而且是中国经济。中国的经济不能停,接受过“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后,中国的经济不能停滞,更不能落后。而且如今的模式算是不错的,在这个体制下孕育出的主流人才还算是足够,科技算是一直在赶超着。在这样一个大的形式看来,小打小闹的事情太杂,又不够强大,虽然民众的呼声不断,也不必害怕——没有威胁就不需要动用鲜血。另一个方面是民众也是闷的荒,不知怎么做,回到前面提的“安稳”,双方都不急于改变。

四:让“矛盾美学”开花

在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这一方面上,我们必须认真地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矛盾必须存在”!

矛盾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动力,在制约的同时,“唯心主义”的冒头,有助于前进。也就是说,在此之后,矛盾势必引出斗争,有斗争就势必有革命,而这些都是在发展中,有所推进,并且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就好像两种思想,在相互碰撞中,火花必然擦出,交融必然汇合,往“大统一”的方向前进——虽然永远不可能到达,当能够更好地接近完美。

在运用“矛盾分析法”时,结合美学,结合美感会更有效果。

其实往大的方面讲,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化身,好比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古话,她有她存在的美感,或喜或忧。虽然我不能脱离生活来看待,但我还是可以在这其中去以一种欣赏的姿态去感受生活带来的生活,自己也可以在这里过上痛苦、悲伤、快乐——但我在欣赏并乐于享受着这样一种生活,那就没什么不好的,而且所谓的痛苦随着这样一种方式也会渐渐淡去。美是心境的升华。

莫非连痛苦、烦躁都是美吗?最近看见一句歌词写道,抓住一种幸福足以悲伤。我想说的就是这么简单。当我们已经意识到糟糕就在身上的时候,反而像一个父亲看着小孩子打破东西嘻嘻笑,便是幸福了,也就是一种美。我们刻意寻求伤痛,无非是这种美太过纠结、撕心裂肺的缠绵。这又何尝不是艺术。

我们在谈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时候,重点就是挖出其重要的,要了解其根本在哪里。然后才有沟通和疏通之说。

另外,矛盾也有共性,需要的就是相互理解、体谅。相当于一个人内心的对立面,两种势力在不断地冲突。那么,最重要的一点是哪一方的妥协,更确切的应该说是“习惯性折磨”和“心灵安慰”,满足着两点,内外因素基本就解决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