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官爵级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的官、阶、品从、爵位既保留了满族的传统称谓,又保留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九品中正制”的官僚选拔制度。
“九品中正制”起源于曹魏时期,当时,将士人按才能分为九等,称为九品,以后又将官员的尊卑也分做九等,亦称九品。北魏时,又进行了更细致的区分,先将各品分为正与从,即正一品、从一品到正九品、从九品,再将四品以下的正与从分为上下阶,即自正四品上阶,一直至正九品上阶、正九品下阶、从九品上阶、从九品下阶。这样,就由最初的九个等级发展为三十个等级。
清朝沿袭了明朝的官职制度,保留了九品之中分正从的部分,废除了上下阶,而且文职武职完全一致,成为整齐划一的由正一品到从九品的十八个等级。中央国家机关文武职主要官员的品级排列顺序如下:
文职官员:内阁大学士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大臣、督察院左右都御使为从一品;部院侍郎、副大臣大理院正卿为正二品,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为从二品;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院少卿、太仆寺卿、大理院总检察厅厅丞为从三品;通政使司副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各部左右参议、翰林院侍讲学士、诗读学士为正四品,翰林院侍讲、侍读、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为从四品;通政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六部郎中、各部院司长为正五品,鸿胪寺少卿、各部宗室员外郎、理藩部员外郎为从五品;内阁侍读、各部院主事、大理寺左右寺丞、太常寺左右寺丞、理藩部教习为正六品,光禄寺署正、大理院典薄为从六品;大理事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通政司使经历、知事、各部院寺司库、皇史宬尉为正七品,内阁中书、光禄寺典薄、署正、国子监博士、助教为从七品;各部院司务、翰林院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大理院录事为正八品,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为正八品;礼部太常寺盛京读祝官、汉赞礼郎、各部院衙门笔帖式为正九品,翰林院侍诏、刑部司狱、国子监典籍为从九品。
武职官员:领侍卫内大臣为正一品,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八旗满蒙汉军都统步统为从一品;左右翼统领、八旗护军统领、八旗满蒙汉军副都统为正二品,副将、散秩大臣为从二品;一等侍卫、参将为正三品,王府一等护卫、游击为从三品;二等侍卫、步军协尉为正四品,城门领、王府二等护卫、王公府五旗佐领为从四品;三等侍卫、步军校、守备为正五品,四等侍卫、王公府三等护卫、守御所千总为从五品;蓝翎侍卫、门千总、营千总
为正六品,委署部军校、内务府六品翎长、卫千总为从六品;城门吏、把总库正七品,贝子公府七品典仪为从七品,副护军校、公府八品典仪为从八品;各营蓝翎长、外委把总为正九品,额外委为从九品。
当时只有九品之内的职务才叫“官”,称为“流内”。九品之外没有品级的叫“流外”,或收“未入流”,就不是“官”,而是“吏”了。
“阶”,是与品有关或者说是由品派生出来的另一套等级制度,始于唐代。是用做标志官员身份与级别的称号,亦称“阶官”。清朝时,阶官与品级完全对应,官居几品即授几品阶官,如果低品的官职加授较高的品级,就得授予较高的阶官。如知县,按例为正七品,当年若被加封五品衔,就得授予正五品的奉政大夫的阶官,可以使用五品官才能服用的服饰。有时完全无实职的人,也可以得到阶官的称号,可以使用其服饰,享其虚荣。清朝的文武阶官亦各有18级:
文阶18级分别是:光禄大夫、荣禄大夫、资政大夫、通奉大夫、通议大夫、中议大夫、中宪大夫、朝议大夫、奉政大夫、承德郎、儒林郎、文林郎、征仕郎、修职左郎、登仕郎、登仕左郎。
武阶18级分别是:建威将军、振威将军、武显将军、武功将军、武义都尉、武翼都尉、昭武都尉、宣武都尉、武德骑尉、武德佐骑尉、武略骑尉、武略佐骑尉、武信骑尉、武信佐骑尉、奋武校尉、奋武佐校尉、修武校尉、修武佐校尉。
“爵”,比较常见,它是指贵州官僚的等级。在所有表示官员地位高下的称号中,爵的起源最早。周朝即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清朝保留了汉族的五等爵位制,又保留了满族的爵位分封制度。
清代的爵位分为两个系统,一是皇族的爵级,分为亲王、郁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计10级(其中镇国公、辅国公又有“入八分”、“不入八分”之别,故又可计为12级)。二是皇族之外的爵级,由分为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以上各级又分为三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9级。例如,清军南下时,大将阿济格、多铎、豪格等都是努尔哈赤之子,故直接封为英亲王、豫亲王和萧亲王。博格是努尔哈赤之孙,故先封贝勒,再加封端重郡王,再进为端重亲王。另一大将图赖不是皇族,就只能封一等公。张勇是汉族,被封为一等侯。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曾封一等公,在四川镇城市白莲教起义的额勒登保和德楞泰都曾封三等公,名将常遇春曾封二等男。清末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部曾封一等侯(清代的汉族文官无封公者,封侯者也以曾国藩为
第一人),左宗棠曾一等伯,进二等侯,李鸿章也曾封一等伯。按清朝的官职制度。汉族是不能封王的,唯有清初时例外,就是原为明朝大将,后又降清,成为清朝大将的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清廷为了招诱更多的明将降清,特地破例封汉族将领为王,吴三桂为平西王、孔有德为恭顺王(后改定南王)、尚可喜为智顺王(后改定平南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后改靖南王),故而时人以藩王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