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会说话的手(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语言《会说话的手》教案

语言《会说话的手》教案

《会说话的手》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手势在日常交流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手势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手势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

分析不同手势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手势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采用互动法,让学生展示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手势。

1.4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手势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

分析不同手势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让学生展示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手势。

第二章:基本手势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手势,并能在实际交流中运用。

2.2 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基本的手势,如比划、点赞、OK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基本手势的含义和使用场合。

采用示范法,展示基本手势的正确姿势。

2.4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讲解基本手势的含义和使用场合。

展示基本手势的正确姿势,并进行示范。

让学生练习和模仿基本手势。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手势语的运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手势语进行交流,提高表达效果。

3.2 教学内容:介绍手势语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手势语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实际操作手势语。

3.4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讲解手势语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实际操作手势语。

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指导。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章:手势语的文化差异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手势语差异。

4.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手势语差异。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手势语差异。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手势语文化差异。

4.4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讲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手势语差异。

分析具体的手势语文化差异案例。

让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知道的手势语文化差异。

《会说话的手(一)》教案(共五则范文)

《会说话的手(一)》教案(共五则范文)

《会说话的手(一)》教案(共五则范文)第一篇:《会说话的手(一)》教案《会说话的手(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生动的、活泼的造型活动,激发学生的三维空间的造型意识,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2、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自主、团结、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

3、通过对“手”的关注和认识,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情感方面的沟通,使学生们认识和创作生活之美,艺术之美。

教学重难点:1、学习设计、美化手,使学生们认识和创作生活之美,艺术之美。

2、激发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意识,提高立体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用心观察,多角度认识和捕捉生活中的美感瞬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摄影设备、水桶、毛巾、肥皂学具准备:美术书、水粉颜料、毛笔、橡皮泥等教学流程:一、感受“神奇”,导出课题。

(课前多媒体播放05年春晚的震撼之作《千手观音》的FLASH动画)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观看,并不时发出惊叹声!教师提问:课前咱们观看的是什么节目呀?师:大家都知道呀!看来千手观音给我们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群聋哑人确实了不起,用她们的手演义了神奇!今天我也要和大家一起用我们的手演义另一个神奇,让我们共同学习。

(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受到熏陶,引起共鸣,唤起学生对手的好奇心和表现欲。

二、认知双手,领悟“神奇”。

1、准备活动,课件播放《拍手歌》,师生一起跟唱。

2、情感的手(多媒体播放“感恩的心”视频,教师引导学生随着课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赋予情感的手)生认真观看,深受感染。

3、游戏的手(1)手影几位学生主动到屏幕前表演手影,教师予以鼓励。

(多媒体播放手影视频)生认真欣赏,并跟着学习新的造型。

(2)手彩绘生看书分析制作步骤,小组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阐述本组讨论结果,并做总结性发言,强调要点。

三、活动空间,创造“神奇”教师布置本课任务,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进行巡视辅导。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播放背景音乐为何洁的《举起手》)设计意图:作业要求体现了层次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苏少版(9)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苏少版(9)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苏少版 (9)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了解手部的结构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同时,通过对手的描绘,让学生感受手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手部的结构和特征,以及如何用手来表达情感。

通过观察和描绘,让学生了解手部的结构和特征。

然后,通过对手的描绘,让学生感受手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手部的结构和特征,并能用手来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描绘出手部的结构和特征,以及如何用手来表达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部模型、手部图片、绘画工具等。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手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手部的结构和特征,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观察与描绘:让学生观察手部模型,了解手部的结构和特征。

然后,让学生动手描绘手部,教师进行指导。

3. 情感表达: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手部图片,感受手的情感表达。

然后,让学生尝试用手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教师进行指导。

4. 绘画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手部的绘画实践。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1. 板书会说话的手(一)2. 板书内容:手部的结构和特征手的情感表达绘画实践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手部的绘画实践。

2. 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手部图片,感受手的情感表达,并尝试用手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让学生了解了手部的结构和特征,并能够用手来表达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观察到实践再到创作的过程,是整节课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情绪下的手部图片,如快乐、悲伤、愤怒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手部动作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中班《会说话的手》教案及反思

中班《会说话的手》教案及反思

中班《会说话的手》教案及反思
题目:《会说话的手》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
(一)课前准备
1、用PPT教学,准备PPT课件内容;
2、准备活动所需的卡片;
(二)课堂活动
1、复习
复习上一课内容,提醒学生回忆;
2、讲一讲
讲一讲本课的内容:“会说话的手”;
3、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A、B组,A组负责讲话,B组负责会说话的手放松学习:听一讲、故事、听歌、看视频等;
4、小结
老师给学生一些提问,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三)课后反思
1、反思自身
学生要检视自身,反思自己在课堂上接受的教育,总结出自己的收获;
2、反思教师
学生要反思教师的教学思想,检视教师的讲课方式,为教师提
供参考建议;
3、反思教材
学生要反思课程教材的安排,看看课本的内容是否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本课内容;
4、反思课堂活动
学生要反思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发现哪些活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学习,发现课堂活动缺少的内容。

二、反思
本次教学,我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会说话的手》,主要是围绕“会说话的手”这一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放松学习。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也更有动力去学习。

此外,我还发现在课堂上,课本内容以及教材对学生学习也很重要,当课本内容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内容时,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收获更多的知识。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会把它作为参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实现更好的教育目标。

四年级上美术导学案-16会说话的手(一) 苏少版

四年级上美术导学案-16会说话的手(一) 苏少版

四年级上美术导学案-16会说话的手(一)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手是自然界中最灵巧的工具之一,是表现情感、交流思想和创造美的重要工具;2.能够认识、描绘、分析和感受电视里的“会说话的手”,了解手语的基本意义和表达方式;3.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了解手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2.认识和掌握手语的基本意义和表达方式;3.能够描绘和分析电视里“会说话的手”。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手语的基本意义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幻灯片、电视机和播放设备、相关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会说话的手。

引入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描写手和手语的诗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整体观察在电视机上播放一段“会说话的手”的视频。

让学生仔细观察,从画面中了解和感受手的表情、姿势、动作和语言的含义。

3.组织讨论老师请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讨论所观察到的“会说话的手”,学生针对手的表情、姿势、动作和语言的含义进行分析和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创作绘画老师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画面和讨论的内容,创作一个关于“会说话的手”的画。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手语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绘画创作。

5.展示分享老师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并将其进行展示,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和解释。

6.小结老师对学生进行小结,回顾学习内容,确认收获与难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手的形态和手语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对学生的美术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中班语言课教案会说话的手

中班语言课教案会说话的手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会说话的手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手的各种姿态和动作,了解手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手的热爱,增强对手指的灵活性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掌握手的各种姿态和动作。

难点:让幼儿能够对手的动作进行想象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手偶一个,白板或大纸一张,彩笔、手指游戏卡片。

2. 经验准备:幼儿有对手的基本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1)教师向幼儿展示手偶,引起幼儿对手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手偶的手,讨论手的各种姿态和动作。

2. 基本部分:(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手的各种姿态和动作,如:握拳、展开、抓握、比划等。

(2)让幼儿模仿教师的手势,进行实践活动。

(3)教师与幼儿一起对手的动作进行想象和表达,如:用手势表示歌曲、故事情节等。

(4)分组进行手指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对手的动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拓展部分:(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手的作用,如:用手吃饭、写字、画画等。

(2)让幼儿在手偶的帮助下,创作一个简单的故事。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手指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3. 搜集幼儿创作的故事,分析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手偶展示手的各种姿态和动作,让幼儿直观地认识和学习。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手的灵活性。

3. 采用游戏教学法,以手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手的动作。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幼儿思考手的作用,培养幼儿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手偶,引起幼儿对手的兴趣。

2. 学习手的姿态和动作:教师示范,幼儿模仿。

3. 手势想象与表达:教师引导,幼儿实践。

4. 分组手指游戏:幼儿合作,共同完成游戏。

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教学设计)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教学设计)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教学设计)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的结构特点,能够观察和描绘手的不同姿态。

2. 培养学生对手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能够运用手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通过对手的绘画和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手的结构特点:手指、手掌、手腕等组成部分。

2. 手的姿态和动作:伸直、握拳、指向、招手等。

3. 手的语言表达:通过手的动作传达情感和意思。

4. 手的绘画技巧:线条、形状、阴影等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手的不同姿态,运用手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 教学难点:手的不同姿态和动作的描绘,以及通过手的动作传达情感和意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模型、手势卡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手势卡片,让学生猜猜手势所表达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手模型,了解手的结构特点,讨论手的不同姿态和动作。

3. 演示与指导:教师示范如何描绘手的不同姿态,指导学生进行绘画练习。

4. 创作与表达:学生自由创作,运用手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进行绘画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欣赏,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2. 内容:手的结构特点、手的姿态和动作、手的语言表达、手的绘画技巧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绘家人或朋友的手的不同姿态,尝试用手的动作表达情感和意思。

2. 学生可以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手的绘画作品,进行临摹和创作。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手的不同姿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手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细节,提高绘画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通过手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作业设计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后能够继续进行绘画练习和创作活动。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手的基本结构和比例,掌握手的绘画技巧,并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手的情感和动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培养细心观察和耐心描绘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手的基本结构:介绍手的基本结构,包括手指、手掌、手腕等部分。

2. 手的比例:讲解并示范如何正确把握手的比例,避免出现过大或过小的情况。

3. 绘画技巧:教授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手的情感和动态,包括直线、曲线、阴影和高光等。

4. 创意表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和情感的手部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手的基本结构和比例,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手的情感和动态。

2. 难点:如何正确把握手的比例,以及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手的质感和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绘画示范视频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手部作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知识讲解:介绍手的基本结构、比例和绘画技巧,并通过黑板示范进行讲解。

3. 实践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手部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1.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苏少版2. 内容:包括手的基本结构、比例、绘画技巧、创意表现等。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手部作品,要求能够表现手的情感和动态。

2. 提交方式:将作品拍照至班级群,或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手的基本结构和比例,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手的情感和动态。

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巧。

《会说话的手》教案(精选16篇)

《会说话的手》教案(精选16篇)

《会说话的手》教案(精选16篇)《会说话的手》篇1设计思路:1、结合班级的主题活动《春天》以及《小手真能干》这两个主题,选择了这样既符合季节特征和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教学内容。

2、班级里幼儿喜欢动手做做玩玩,如果做出一些又简单又好玩的小制作,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能培养他们有先有后地做好一件事情。

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日常的小事抓起。

3、美工活动离不开感知、模仿、练习、创作这几个基本环节。

在这节活动中,也是通过先感知观察作品的形状、材料,然后让幼儿去思考探索制作的步骤,最后去尝试操作,教师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把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在美工活动中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在美工活动中不仅要会观察、会思考,会操作,还要会说话。

所以起这个名字——会说话的小青蛙其实是一语双关的意思。

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探索制作小青蛙的顺序,培养幼儿对自制玩具的兴趣。

2、发展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探索和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纸筒(半成品);浆糊;青蛙头像(舌头)人手一份;图示;毛巾等活动流程:引出内容——思考材料与制作步骤——尝试制作——体验成功——延伸活动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

它在哪儿呢?它在老师的口袋里。

会是谁呢?我们大家拍手欢迎。

“我来了,我来了”教师出示作品并唱歌:“呱呱,我是一只小青蛙”。

(引起幼儿关注的兴趣。

)2、大家喜不喜欢这只小青蛙?为什么?(因为这只小青蛙很可爱;会说话……)滕老师知道你们一定很喜欢做这只可爱的会说话的小青蛙。

二、思考和讨论1、我们先来想一想,做一只小青蛙需要一些什么材料呢?(幼儿观察后回答)2、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对了,我们制作小青蛙就需要这些材料。

那么,材料都有了,我们就要开始制作了。

3、但是每做一件事情都是有先有后的,所以我们想一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幼儿讨论)(老师把小朋友讨论的结果用图画按顺序表示出来)三、尝试操作1、对,先拿一个纸筒,要把这个纸筒折成什么形状呢?(M型)2、要折成这个形状,是怎样折成的,大家一起来试一下。

第16课 会说话的手(一)(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上册

第16课 会说话的手(一)(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上册

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手的观察、绘画和描述,让学生了解手的基本结构和比例关系,掌握手的绘画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让学生了解手的特点,学会用手势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手的关爱和对手势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手的结构和比例关系2. 手的绘画方法3. 手势的表达4. 手的文化内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手的基本结构和绘画方法,学会用手势表达情感。

2. 教学难点:手的不同姿势和手势的绘画表现,以及手势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示范画具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手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的形态和手势的表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手的基本结构和比例关系,示范手的绘画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实践。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手的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拓展:介绍手势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关注手势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2. 内容:手的基本结构、比例关系、绘画方法、手势的表达、手势的文化内涵等。

七、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的手,尝试绘画不同手势,并用文字描述手势的表达。

2. 拓展作业:收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特色手势,了解其文化内涵,并分享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手的观察、绘画和描述,让学生掌握了手的基本结构和绘画方法,学会了用手势表达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介绍手势的文化内涵,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 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 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手语的基本知识,认识手语的含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手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手的形状、结构和动态,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手语的基本手势。

2. 通过观察和练习,让学生学会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 通过绘画活动,让学生观察手的形状、结构和动态,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手语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到互助和分享的乐趣。

教学内容:1. 手语的基本知识:介绍手语的含义、作用和使用场合。

2. 手语的基本手势:讲解和示范一些常用的手语手势,如数字、字母、常用词汇等。

3. 用手势表达思想和感情:引导学生通过手势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如问候、感谢、道歉等。

4. 观察和绘画手:引导学生观察手的形状、结构和动态,进行绘画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了解手语的基本知识,学会一些常用的手语手势。

2. 培养学生通过手势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手的形状、结构和动态,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力。

难点:1. 手语手势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 学生通过手势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创意和表现力。

3. 学生绘画手时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语教学视频、手语手势图卡、绘画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纸张、彩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手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外,还有哪些作用。

2. 介绍手语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手语的含义和作用。

二、手语手势学习1. 讲解和示范一些常用的手语手势,如数字、字母、常用词汇等。

2. 学生跟随示范,学习并练习这些手势。

三、用手势表达思想和感情1. 引导学生通过手势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如问候、感谢、道歉等。

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

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
教后记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勾线笔、彩笔。
(学生)勾线笔、彩笔。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回忆
二、展示评价
一、复习回忆
1、复习回忆手的基本组成部分。
请学生伸出小手,仔细观察,看看它们的造型、纹路,还可以欣赏同桌的小手,手由手掌、手背和长短不同的五根手指组成。
2、教师出示多张手的图片,可以是粗糙的、细嫩的、粗壮的、纤弱的……让学生猜一猜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得出手是人会说话的第二张脸。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仔细观察手,用线描的方法表现不同姿态的手。
准确把握手的基本结构并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勾线笔、彩笔。
(学生)勾线笔、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手的结构,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能够用线描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手进行写生。
四、画一画
1.教师示范。
步骤:(1)先画出手的外轮廓;
(2)再画出手指的结构;
(3)画出手上主要的细节、纹理。
2.学生练习。
教师:伸出你的左手,做出一种手势,用单线条把它画下来,注意抓住手的结构特征和细节。
教师:学生初次尝试用单线条在短时间内画出手势的轮廓线,并掌握一定的透视结构关系。
板书设计
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
2、仔细观察手的形状、纹理,初步了解手的结构,学生进行写生察手,用线描的方法表现不同姿态的手。
准确把握手的基本结构并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勾线笔、彩笔。
(学生)勾线笔、彩笔。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精选12篇)

《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精选12篇)

《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精选12篇)《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篇1一、教案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手势所表达的含义并根据手势进行创造性地想象。

2、引导幼儿看手势创编不同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幼儿学习各种手语的兴趣。

二、教案准备:表演台、VCD、录像等。

三、教案过程:1、导入"会说话的手"①做简单的手势,知道表达的含义。

T:不光嘴能说话,手势也能讲话。

②做生活中常见的手势,知道其表达的含义。

2、手势像什么①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让幼儿联想像什么。

T:有的手势能让你联想到一些东西。

现在我做一个手势,你们想一想它像什么,想得越多越好。

②请个别幼儿做手势,让其余幼儿猜猜是什么。

3、看手势编。

T:手势不仅可以说话,还能讲呢!①看手势表演。

②幼儿根据手势自由编。

③讲述。

4、联系生活,学做手势。

①联系幼儿看过的手势,提问:T:还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势来说话?你还在哪里见过?为什么要做手语?(激发幼儿关心聋哑人的情感)②教师做手语,幼儿学做手语动作。

T:我也来用手说一句话,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幼儿学做)5、结束部分欣赏手语歌曲,幼儿边看边学做手语动作。

T:这儿还有一首用手语表演的歌呢,咱们一起来学一学、看一看吧!《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篇2活动目标:认知目标:通过理解故事内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手语,感知不同手语的含义。

技能目标:能学习模仿一些简单的手势语言,理解几种不同类型手势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喜欢本次集体教学活动,乐意用手势语言和人交往,增长幼儿对聋哑人的同情心。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手语,感知不同手语的含义。

活动难点:能学习模仿一些简单的手势语言,感知不同类型手势语的作用。

物质准备多媒体、手绘图画教具。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常见的手势。

活动方法谈话法、观察法、示范法、体验操作法。

活动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开始部分一、手指操导入,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会说话的手》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会说话的手》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会说话的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的身体》,详细内容为第三节《会说话的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手的功能,掌握用手势表达情感和意愿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手的重要性,了解手的不同动作代表的含义。

2. 能够运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3. 培养幼儿与人交往时用手势辅助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势的准确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手势,了解手的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势卡片、故事书、挂图、录音机。

学具: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戴上面具,通过手势与幼儿互动,让幼儿猜测教师所表达的意思。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展示手势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卡片上的手势代表的含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故事书、挂图和录音机,讲解手势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幼儿了解手的功能。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情境,让幼儿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5. 小结与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所学手势,其他幼儿猜一猜,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6.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除了课堂上学习的手势,你还知道哪些手势?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六、板书设计1. 《会说话的手》2. 内容:(1)手的功能(2)常见手势及含义(3)用手势表达情感和意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到的手势,向爸爸妈妈表达你的爱意。

2. 答案示例:用手势“我爱你”(将手放在心口,然后指向对方),向爸爸妈妈表达爱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掌握了手势的基本表达,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幼儿对手势的掌握仍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手势,鼓励他们在家庭、学校等场合使用手势辅助语言表达,提高沟通能力。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 苏少版 (8)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 苏少版 (8)

会说话的手(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手,了解手的作用,感知手形的变化和组合,能够大胆对手形进行联想,让手会说话。

2、技能目标:用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对手形进行联想,表现会说话的手,使自己的手具有美感。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以及探索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造型变现、欣赏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感知不同姿态角度的手形,用综合材料表现会说话的手。

2、难点:怎样使普通的手变得有趣、新颖。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勾线笔、彩笔2、学生准备:勾线笔、纸、彩笔(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欣赏街舞视频师:老师特意邀请了一位街舞达人给大家表演,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师:这位街舞达人是谁?生:手。

师:出示标题“手”。

2. 猜猜谁的手,揭示课题师: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的眼力,我收集了一些手的图片,你能说出这是什么人的手吗?怎么看出来的呢?出示局部手的图片(婴儿,指挥家,老人……)师:通过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哪些信息呢?——年龄、性别、职业。

大家的观察能力都很强,原来手的大小、形状、纹理以及动作会告诉我们手主人的大致情况。

手是人的第二张脸,它也是会说话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会说话的手》。

补充完整课题《会说话的手》。

二、尝试各种手势,展开手型联想1.老师的手会说话,你们信不信?那我们来试试吧!老师做几个手势,大家猜猜我的手说了什么话?(嘘,你真棒……)2. 学生做动作,老师猜。

三、欣赏“手影”表演师: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但是我还有更厉害的表演给大家看!请欣赏手影戏,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大声说出你看到的形象!手影真奇妙!老师印象最深的是(教师动作演示),你看到这个手形还能想到哪些形象呢。

原来我们的手通过添加与想象就能变成一个新的形象,也就是我们的手形画了。

四、欣赏手形画,讨论交流师:请同学们来看一看,漂不漂亮,你最喜欢哪个?这是用什么手形变出来的?五、教师示范大家想不想知道手形画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四年级美术上册《会说话的手》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美术上册《会说话的手》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美术上册《会说话的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手的基本结构,包括手指、手掌、手腕等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学会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手的不同动态和表情,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3.掌握手部动作与情感表达的关系,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创作出富有创意和情感的作品。
-各小组讨论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创意,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2.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手部动态与情感表达相结合。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小组讨论的结果,独立创作一幅手部作品,要求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表现指定情感。
-强调手部动态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手部动作,发现生活中的美。
2.教学目的:
-使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和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细节的美好情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1.课后作业设计: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以“我的心情日记”为主题,创作一幅手部作品,表现自己当天的心情变化。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手部动作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创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细节的美好情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发现美、感受美。
2.培养学生自信、勇敢地表现自己,敢于尝试新事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手部作品,关注作品的创意、技巧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会说话的手》教学设计 (1)

《会说话的手》教学设计 (1)

中班社会:《会说活的手》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手势语言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知道不同手势表达不同的意思。

2.在猜猜、说说、看看中,体验用手说话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导入,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玩一个手指游戏,好不好?
玩手指游戏《十根手指头》。

教师:我们的小手除了玩游戏,还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教师:手太有本领了,那你们知道吗?手不仅可以做很多事情,还会说话呢。

老师是做手势,幼儿根据手势做动作。

小结:原来不光嘴巴会说话,我们的小手也会说话。

二、分享交流,了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手说话。

教师:出示PPT课件,逐一讲解不同手势表达的不同意思。

小结:有些时候,手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有些时候,手表达的是赞扬和鼓励;有些时候,他给我们指方向;还有些时候,它表达的是问候。

三、猜猜游戏,了解周围的人如何用手说。

教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几位客人,这几位客人在工作中要手要用手说话,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谁?
出示图片,幼儿猜想。

(1)是交警的手;(2)指挥的手三;(3)聋哑人的手;(4)传递爱心的手。

四、活动结束。

教师:请大家用会说话的手和客人老师再见,记得嘴巴不能发出声音。

活动自然结束。

16会说话的手(一)教学设计

16会说话的手(一)教学设计
3. 图书馆:一只手模仿拿书的样子,另一只手做“房子”的手势。
4. 借:一只手做“拿”的动作,另一只手做“给”的动作。
5. 本书:一只手模仿拿书的动作,另一只手做“一”的手势。
例题二:
题目:请用手语表达以下词语:“快乐”、“朋友”、“学习”、“帮助”、“谢谢”。
答案:
1. 快乐:一只手放在心脏位置,另一只手做波浪状,在空中摆动。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如手语教学视频和互动白板,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学习手语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交际原则和口语表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答案:
甲:用食指指向对方,然后掌心向上,放在胸前。
乙:用食指指向自己,然后做“拿笔”的动作,表示“写”,接着做“花”的手势。
例题四:
题目:请用手语表达以下句子:“明天我们一起去公园玩。”
答案:
1. 明天:一只手模仿“太阳”只手做“我”的手势,另一只手做“多”的手势。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手语词汇和句型的表达,以及运用手语进行简单对话的能力。
难点:难点主要体现在手语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上,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恰当应用。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 采用直观教学法和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清晰演示和学生的模仿练习,加强对手语动作的记忆和理解。
2. 小组研究:组织学生成立手语学习小组,共同研究手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探讨手语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技巧,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 苏少版 (4)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 苏少版 (4)

《会说话的手》教学设计金牛湖中心小学崔芳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手的结构,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能够大胆对手形进行联想,让手会说话。

2、用多种形式和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手形进行联想,表现会说话的手。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激发学生对造型表现、欣赏活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情感、态度及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观察感知不同姿态角度的手形,用综合材料表现会说话的手。

2、怎样使普通的手变得有趣、新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勾线笔、纸、彩笔。

教学过程:一、看一看1、师: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一位街舞达人,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来给我们表演。

2、师:大家知道这个街舞达人是谁吗?生:手(板书)3、师:拿出我们的手观察观察,手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生:手腕、手掌、手背、手指4、师:小朋友,下面每人伸出一只手,比较一下大小、长短、手掌的纹路、皮肤的颜色等有什么不同?生:5、师:下面我们来画画手,怎么画呢?先听老师说。

为了快速准确的画出我们的手,先把手印在纸上,可以手背朝下,也可以手掌朝下,用勾线笔描出手的轮廓,再添画指甲,关节,手掌纹路等细节。

6、师:刚刚我们画了手,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的眼力。

老师这有几张图片,通过手你知道他的主人是谁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师:这是达芬奇画的油画《蒙娜丽莎》中少妇蒙娜丽莎的手,她的微笑被誉为世上最美丽的微笑,她的手也是世上最美丽的手。

师:这是中国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中父亲的手。

他不是黑人,但是他的手为什么那么黑?还有一些皲裂,老茧。

生:师:这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农民父亲,他用勤劳的双手去耕作、去劳动,长期的曝晒,让他的手变成了这个样子。

但是正是千千万万的农民父亲,用他们的勤劳和汗水养育了我们。

7、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能从手的大小,形状,纹理猜测出手主人的大致情况。

说明手是人的第二张脸,会说话。

师:老师的手也会说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是人的第二张脸,它不但能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还会说话。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对象,特别是观察细节的能力。

通过看形状,认识手指的不同;通过看纹理,认识手面的不同;通过看不同,了解不同年龄、职业手的不同。

三、摆一摆
1. 学摆手势。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手很灵活,能做出各种手势。

(教师出示手势图片,师生一起来模仿)
2. 组内交流。

教师: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用手势说话,请小组同学之间用小手说说话。

3. 合作拼摆。

教师:同学们,有时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能不能用几个小朋友一起拼摆一些有趣的组合图形,你们看,就像他们一样,你们能做到吗?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让学生感受手的灵活和手型的多变。

为进一步写生创作并激发想象做好铺垫。

四、画一画
1. 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总结手的结构特点。


2. 学生练习。

教师:伸出你的左手,做出一种手势,用单线条把它画下来,注意抓住手的结构特征和细节。

教师:学生初次尝试用单线条在短时间内画出手势的轮廓线,并掌握一定的透视结构关系。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的环节,引导学生认识手的结构,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能够大胆用线描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手进行写生。

五、夸一夸
(完成作业后,教师及时进行课堂小结,请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作介绍。


1.谁来夸夸自己的画?(自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