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师范专科院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合集下载

对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的思考

对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的思考

我 国的传 统高等数学教 学重 视演绎及推理 ,重 视定理 的严格论证 ,这 对培养学 生的数 学素养确有好
处. 但从应用 的角度 讲 , 需要 的往往不是 论证 的过程 , 而是它 的结论. 因此 , 笔者 主 张对于 高职 高专 学校 , 高 等数 学教学 应淡化严 格的数学论证 , 强化几何说 明 , 重视 直观 、 形象 的理解 , 把学生从 繁琐 的数学推导 和不
位. 因此 , 优 化 教学 内容 、 新教学 方法 为 手段 , 养 高 职高 专学 生 的实 际 运用 能力 与 创 新 能力 , 其 在应 用 高 通过 创 培 使
等数 学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能 力和 素养 方面具 有 一定 的特 长. 关 键 词 :高职 高 专 ; 高 等数学 ; 教 学 ; 思 考
具一般性 的数学技巧 中解脱 出来.
如在讲解 极 限的 e N 和 s 方法 时 , - 有些人 认为 , 限论 不是微积分 的核心 内容 , 微积分 解决实 际 极 在 问题 的过程 中 ,_ 无实际价值 ,又鉴于初学 者理解这个方法 比较 困难 ,所 以主张没有 6并 的微积分教
中图 分 类号 : 1 . G7 8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4 2 12 O ) 4 0 9 - 2 l 0 — 91 (o I 0 — 3 7 0 9
《 等数学 》 高 在高 等学校课 程体 系中 占有特 殊 的重要地位 . 观近百年 中 、 各大 学 的课程设 置 , 以 综 外 可
发现 它们 已经发生 了重大的变化 , 许多 旧的课 程被取 消 , 的课程被开设 , 新 即使许 多被保 留下来 的课 程 , 其 内容 也都发生 了很大 的变化与更新. 而高 等数学这 门课 则不 同 , 直保 留着 , 且其基 本教 学 内容 , 它一 并 如微 积 分与 常微 分方 程等 , 也基本保 持不变. 不仅 如此 , 高等数 学作为必修 基础 课 的学科 与 专业还 在不断增 将

对地方高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以西部新升级本科师范院校为例

对地方高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以西部新升级本科师范院校为例

教职 工 对于学校 的发展 与学生的发展 两者的关 系深有体会 ,本文 注重从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未来发展 的影响这个 角度进行思考。
关键 词 :地方院校 ;数学专业 ; 课 程设置 ;学生发展
西部地 方 高校绝 大部 分都 有着 悠久 的 办学历 史 , 在历史 的发展长河 中,为国家做 出了不 可磨灭 的贡献 , 特别是师范 院校 , 为 地方 的人才 培养 , 经济发展 ,乃至整个西部 的开 发都源 源不断地默 默奉献着 ,在 2 0 0 3 年至 2 0 0 6年间 ,经教育 部专家组的联合评 估, 一个个 的专科层 次的院校升级为本 科院 校 。开始从原来 的纯师范教育向综合型的本 科院校转型 , 这是一个历史性 的突破 。无论 硬件设施还是软件结构 , 都 得到了不断的充 实和拓展 。然而 ,转型 、发展是个 漫长 的过 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 。对 于处在西部地区的 地方本科 院校 , 更是要 清楚地看 到这其 中的 机遇和挑战 。古人云 :“ 打铁还得本身硬 ” 。 有幸经历整个学 院的办学转型评估工作 , 更 增添 了几分荣誉感和责任感 , 对 西部地方 本 科院校 的发展信心满满 。 大部分学校都有从 外挂本科招生到 自主招生 的历程 , 都有从解 放前 的办 学到 解放后 再 到现在新 世 纪转 型 办学的经验 ,悠久 的办学历史 , 扎实 的人文 环境 , 牢 固的办学 理念 , 可 以充分借鉴多年 来 办专科积累的好经验 . 转 变教学观念 、更 新教育思想 , 突破单纯师范专科教育思想 的 束缚 , 正确树立办本科 教育的质 量观 、 人才 观、教 学观 和发展 观。本着 以人 为本 、质量 立校 的办学理念 。 从转型后学生的发展变化 来看 , 课程设置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 , 重视 并改革课程 的设置 , 在学生未来的发展 中不 容忽视 。

对高等师范专科院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对高等师范专科院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墨 .
对 高 等 师 范 专 科 院 校 数 学 专 业 课 程 设 置 的 思 考
杜俊 涛
( 名 学 院 高 州 师 范分 院 , 东 茂名 茂 广 摘 要 : 文 作 者 通 过 借 鉴 国 内外 ( 其 是 国 外 ) 范教 本 尤 师 育 的 成功 经验 . 结合 自己 的执 教 经历 , 目前 中小 学 数 学教 师 对 应 具 备 的基 本 素 质 和 国 内的 就 业 形 势 进 行 了分 析 ,论证 了部 分 专 业 课 程 对 学 生数 学 素 养 的 形 成 有 着 不 同程 度 的 影 响 , 提 出 了在 不 影响 数 学体 系 完备 的 基 础 上 . 以 够 用 为标 准 , 定 应 制 详 尽 的 、 合 学 生 实 际情 况 的 培 养 方 案 , 符 以在 有 限的 时间 内培 养 学 生 学数 学 、 用数 学 的 能 力 。 关键 词 : 高等 师 范专 科 院校 数 学专 业 课程 设 置 思考 随 着 我 国经 济 的进 一 步 发 展 , 国家 对 基 础 教 育 的投 入 逐 年加大 . 中小 学 教 师 社会 地 位 得 到 了 显 著 提 高 , 将 会 有 越 来 必 越 多 的 优 秀学 子将 就 业 的 目光 投 向 中小 学 ,对 于 以培 养 义 务 教 育 阶 段 师 资 为 主要 目标 的 高等 师范 专 科 院校 来 讲 ,唯 有 切 实 提 高 教 育 质量 , 养 出 优 秀 的 中 小 学 师 资 , 能 在 这 场 新 的 培 才 机 遇 与 挑 战 中 得 到 发展 。但 是 , 着 基 础 教 育 的 发 展 , 基 础 随 对 教 育 阶 段 师 资 却 提 出 了 更 高 的要 求 ,而 目前 的 高等 师范 专 科 院校 学 生 的 基 本 素 质却 出现 了下 滑 趋 势 。 此 . 对 高 等 师范 . 因 针 专 科 院校 的 实 际情 况 . 定 出既 符 合 学 生 实 际 情 况 , 制 又能 满 足 社 会 需 求 的 培 养 方 案 , 成 为 迫在 眉睫 的事 情 了 。 就 增 强师 范 特 色 。 狠抓 教 育 教 学 技 术 师 范 性 是 师 范 院 校 与 其 它 大 学 的 重 要 区 别 ,是 教 师 职业 和 教师 专 业 化 的 必 然 要 求 .而 数 学 专 业 素 养 则 是 与 其 它 教育 专 业 的重 要 区别 . 数 学 教 师 实施 数学 教 学 的理 论 基础 。 范 是 师 性 与数 学 专 业 性 是 数 学 教 育 专 业 的 两 个 方 面 ,在 进 行课 程设 置 的 时候 必 须 统 筹 考 虑 , 合理 规划 , 数 学 教 育 专 业 的 学 生 既 使 能 够 系 统地 了解 数 学 科 学 . 握 必 需 的数 学 专 业 知 识 , 备 推 掌 具 理 严 谨 、 必 有 据 、 理 化 的 数 学 思 维 习 惯 , 时 又 能 够 了 解 言 条 同 青 少 年 心理 发 展 规 律 . 确把 握数 学课 程标 准 , 合 教 育 科 学 准 结 的一 般 理论 和方 法 . 用 现代 化 的 教 育 教学 技术 , 当 地 创 造 利 适 性 地 开 展数 学 教 学 活 动 。 从 发达 国家 的师 范 教 育 的成 功 经 验 来 看 .重 视 师 范 性 是 他 们 共 有 的 特征 。 例如 , 国 的 师范 性 课 程 ( 含 教 育 实 习 ) 美 不 占 总 课 时 的1 %一 l % : 国 的教 育 类 课 时 则 占总 课 时 的2 % 以 7 8 英 0 上 ;而 日本 、德 国 、俄 罗斯 等 国 的 师范 类 课 程 多 占总 课 时 的 1 %一 2 % 除 了在 课 时 上 要 给予 保 证 . 5 O 发达 国家 师 范 院校 开 设 的 师 范类 课 程 、 开课 形 式 也 是 极 为 丰 富 的 , 如 , 国 的 师 例 英 范教 育 中教 育理 论 课 和教 育技 术课 均分 为必 修 和 选 修 两 个 部 分 。 修 课 程 主要 是 教 育 学 、 理 学 等 , 选 修 则 由 比较 教 育 必 心 而 学 、 文 化 教育 学 、 育行 政管 理 , 等 课 程 组 成 ; 加 坡 的小 多 教 等 新

新课程下对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思考

新课程下对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思考

才有可能居高临下 , 深入浅 出, 量从每个学生的现实数学 世界 出发 . 尽 因此 , 课程实施 下作为培养 具有本科 学历层次 的未来小 新
学教师的高等师范数学课 程 , 笔者认为 , 目标应该定位为 : 其 理解数学 的基础理论 , 掌握数学 的思 想方法 , 树立正 确的数学观 ; 明 确小学数学 教学 的 目的、 意义和要求 , 能用高等数学观点分析小学数学教 材 ; 能胜任未来小 学数学 的教 学工作 , 并具备研究 小学
材 的 未来 师 资. 而在 现 行 的数 学 教 学 中 , 现 了 课程 设 置与 教 学 的诸 多 问 题 . 文 提 出 了 课 程 设 置 的构 想 以 及 基 于 新 课 体 本 程 下 的教 学 原 则 .
关 键 词 小 学教育专业 ; 数学课程
[ 中图分类号 ] G 5 60 [ 文献标识码 ] A
几个方 面:
() 1 小学教育专业 的数学类课程 多年来一直向综合性大学看 齐 , 追求 在前两 年的专业课学 习中 的大而 全. 以至于很 多学生 在后 面的学 习以及实践 中根本用不 到.
() 2 数学类知识与小学数学教学 严重脱 节. 一部分学生总党得大学 阶段数学 知识 的学 习与小 学数 学教 学关 系不 大. 大学 在
数 学 的 教学 的初 步研 究 能 力 .
2 对 现 行 课 程设 置 的 反 思
我校初等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 的数 学课 程一直沿袭着 “ 合培养 +学有专长” 通常在前 三年 安排 教育理论课 及专业课 , 综 . 第 四年安排实践及少量 的专业学 习. 笔者通过多年 的教学实践 , 深感 到数学课 程 的设 置与教学存 在一 些问题 , 深 主要体现在 以下
S p ., 0 9 e t 20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83GM 文化建设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摘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应本着中学数学师资专业知识的必需和够用为度,兼顾职业技能的原则,对高等数学思想方法体系科学整合,通过特设课程突出职业技能养成,课程设置改革是适应时代进步的必需。

我们通过多年来的改革实践和科学地效果检测,用事实验证了改革的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师专;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文/司清亮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数学教育的目标一直存在着一种观点,即数学教育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而数学素质是指学习者对客观世界中形和数的认识,由直观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提高到内涵更深、外延更广的抽象数学结构和空间概念,以及处理其相应关系的悟性和潜能的一种素质。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数学教育目标,从教育的主体上看,其灵魂正是数学素质。

从教师教育特性来考虑,这种数学素质的外延应该适当扩大,还应包括学生从事数学教学的素质。

为了实现这一广义的数学素质目标,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子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数学教学能力。

这些目标的实现自然而然地需要通过专业课程设置这一载体来完成。

本文中,笔者结合我校近年来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探索,谈谈我们的体会和成效。

一、以基本的高等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设置主干课程体系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教育阶段的课程应致力于使所培养的数学师资获得适应未来数学教育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涵盖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高等数学方法和必要的数学应用能力。

从下述宏观意义上的高等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设置主干课程体系。

1.极限思想。

极限思想是高等数学思想的实质、是不同于初等数学的主要体现。

有了极限理论作为基础,才有高等数学的蓬勃发展。

2.符号化和变元思想。

使用符号化语言和在其中引进变元是高等数学高度抽象的要求,它能使数学研究的对象更加具体、简明、直观、形象、准确,更易于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极大简化和加速思维过程。

高师数学专业数理逻辑教学的一些思考

高师数学专业数理逻辑教学的一些思考
学时紧张又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一些内容只能无奈割舍. 1 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 . 3 数学离不开逻辑 ,这已是共识 ,但逻辑学不能产生新的知识 ,因为结论 已经蕴涵在前提之 中,所 以历 来该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其次 ,数学专业离散数学只是选修课 ,学时不多.
但是 ,对于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来讲 ,数理逻辑课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其他数学课程的学习需要 学生具备较好的数理逻辑素养.教学 中常常见到这样 的情况 ,要求学生证 明充分 I,学生写的却是必要性 生 的证 明,条件与结论的区分意识不强.又如 ,矩阵运算 中 “ B= 二 A= 或 B= ”是一个假命题 ,练 A 0= > 0 0 习与考试 中还是有不少学生在使用 ;再如 ,写出一个命题的否定 ,错误就更多了,而连续 、不连续 ,一致 收敛 、 不一致收敛 ,这些涉及到命题及其否定的概念在数学分析 、实变函数等课程中非常普遍 ,正确写出
S so ag t e e cig Oa re t ahn ,ma e t oe rc cl n oesi l fr o a ma r. tt t h k r pat a a dm r t e o r l j s im i u a nm o b
Ke r s ma e t a gc ta hn f cin p r n n e p a t a it ywod _ , h t mai l o i ; e c igrl t ; et e c ; rci b ly;n r a au e c l ee o i c i o l tr m n
W h t r , e ei a s f ce c f e c i gh u sa e 1 a t u o e la t n t n u h atn in h s e n a ’ mo e t r n i u f i n y o a h n o r sw l S h s n i t .L s b t t s , o o g t t a e n t e h e e o b g v n t ec u s s h l . ay e ea o e me t n d p o l ms n r p s e o u g sin c o d n l , i e t o r ea w oe An lz d t v n i e r b e d p o o e d s mes g e t s c r ig y oh a h b o a o a

高师数学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构想

高师数学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构想

1 高师数学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存在 的问题
课 程体 系是实 现培 养 目标 和规 格 的基 本保 证 . 我 国高 等师范 院校 数学 系 的课 程 设 置 , 本 上 是沿 基
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的关系. 尽管学生把理论基础 知识掌握 了 , 没 有形 成 综合 运 用 知 识解 决 实 际 问 但
培养 创新 意识 , 注 重知 识 的形 成 和应用 过 程又 力 既
是课程观念传统保 守. 课程设置受传统课程
观念 的束缚较 大 , 受综 合性 大学课 程设 置 影响 较深 , 课 程体 系没有 个 性 , 缺乏 师 范 特 色 , 业 口径 较 窄 . 专 重学术 轻师范 , 理论 轻 实 践 , 知 识 轻 能力 , 传 重 重 重
题的能力 , 没有形成整体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方
法.

79 ・
于 书敏 , 兴元 王
( 通化师范学院 数学 系, 吉林 通化 14 0 ) 3 02

要: 课程体 系与教学 内容的改革是 高师数学专业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 实现本 专业培养 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基本 是
保证. 在课程设置上 , 既要重视数 学专业课程 , 又要 重视教 育类课 程, 延长教育实践 时问; 在课程 内容上, 要加强数学与其 它学科 的 联 系和应用; 在教 学方法上 , 要创造轻松 的学习环境 , 培养 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研究能力. 关键词: 数学专业 ; 课程改革 ;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 : 6 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 8— 9 4 2 0 )2~07 0 C4 A 10 7 7 (0 8 0 09— 3 基金项目: 吉林省高等教育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学数学 教 师.
业课 多 , 教育类课 程少 ; 必修课 程 多 , 选修 课 程 少 ; 理 论课 程 多 , 实践课 程少 ; 单科课 程 多 , 综合 课 程少 ; 传

高师院校数学专业课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高师院校数学专业课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是, 高师院校数学系的大多数学生将来是从事中学数 学教学工作 , 在他们眼里大学数学与其 日后所从事的
中学数学教学联系不上. 因而 ,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不高.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在教学 中有必要让学生
体会到大学数学对中学数学的指导作用. 首先 , 大学数学为 中学 数学 的有关 问题提供 了 理论依据. 回忆 中学数 学用描点法作 函数 图像 的步 骤: 先计算 出自变量和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 以这些对 应 值 为坐 标在 平 面直 角 坐标 系 上 描 出对 应 点 , 用 再
必 须 思考 的 问题 . 作为 一名 高师 院校 的数 学教 师 , 凭
序 , 所 描 的点连 接起来 . 把 为什 么要 这样 做 呢? 这用 初 等 数学 是解 决不 了的. 际上 , 实 函数 Y= )的 图
象 就 是平 面 点集 { ,) ) ∈D} 描 点法 ( Yl Y= , , 中所 指 的连续 光 滑就是 数 学分 析 中指 出 的初 等 函 数 的连 续性 和 可微 性 的反 映 . 如 在 中学 代 数 中讨 论 又
果 把代 数 式 中 的一 些 字母 甚 至 常 数看 成 变 量 , 将 而
式化的思想和符号化的表述使其对于中学数学不是

种螺旋式 的深 入 , 是 一 种 阶梯 式 的跨越 . 面 上 而 表
看, 与中学数学完全脱节 , 学生面对大学数学专业课 时, 已有 的知 识 结构 、 维 结 构 几乎 无 法 得 以正 向迁 思 移 , 生必须 从两个相 对断 裂 的层 面去 体会 、 领悟 、 学 去
除受遗传 因素、 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等的影 响外 , 学 校教 育更 是 担 负着 重 要 的 责 任. 师 院 校 的 责 任 就 高

师范院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师范院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要: 本研究从课 程设 置的概念入手 , 师生对小学数学教 育专业的课程结构、 从 课程 内容设置满意度进行调
查。基于此 , 文章提 出了优化课 程设置的一些策略 , 以供 高等师范院校 管理部 门决策参考 。 关键词 :师范院校 ; 小学数 学教 育专业 ; 课程设 置
d i1 .9 9ji n 10 o :0 36 /. s. 00—55 .0 2 0 .2 s 77 2 1. 50 0
第2 8卷
Vo. 8 12
第 5期
J OUR NAL O I HUAN C L GE OF E FSC OL E DUC T ON A I
四川教育学 院学报
21 02年 5月
Ma y

o主 l’
师范院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廖燕 萍
( 东华理工大 学 行知 分院, 江西 崇仁 34 0 ) 4 20
谈学生 2 4人 , 师 8人。数 据使 用 S S 1. 教 P S7 0和 E C L统计 软件进 行处 理 。 XE
( 概念界定 四)

研究 设计
( ) 一 研究 问题 1 生对 职前 小 学 数 学 教 育 专 业 课 程 设 置 的 .师
评 价是 什么 ?
课程设置是指依据一定 的培养 目 标选择课程内 容, 确定学 科 门类 及 活 动 , 定 教 学 时数 , 排 学 年 确 编 及 学期顺 序 , 成合理 的课 程体 系 。 形 …
作者简 介 : 燕萍(9 l ) 女 , 廖 17 一 , 江西抚 州人 , 师, 究方向 : 学课程与教学论 , 学教 学法。 讲 研 1 ) 3期
廖燕萍 : 师范院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 程设 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高等代数》课程改革的思考

关于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高等代数》课程改革的思考

张 亚 莉
( 江 师范 学 院 数 学 与 计算 机 学 院 , 庆 长 重
摘 要 : 对 师 范 院校 数 学教 育 专 业 《 针 高等 代 数 》 程 的 课 重要 性 。 文 主 要 从 对 课 程 内容 的 改 革 及 高校 教 师观 念 的 更 本 新 两 个方 面 对师 范院 校 数 学教 育 专 业 《 高等 代 数 》 程 的改 革 课 提 出整 合 意 见。
情 况 的 转 变 ,在 对 课 程 的 改 革 巾教 师 面 临 着 一 些 问题 : 1 ()
随 着 高 校 不 断 地 扩 招 , 源 的数 学 基 础 也 有 所 下 降 , 该 如 生 应 何取舍课 本内容 , 以及 怎 样 增 减 习 题 难 易 度 , 能 既 不 失课 才 本 的完 整 性 及 连 续 性 , 能 切 合 学 生 的 实 际 情 况 ? ( ) 础 又 2基 数学 课程提 出应 注重数 学应用 知 识及 数学 能力 的培 养 . 作 为 培 养 中学 数 学 教 师 的 师 范 院 校 的数 学 专 业 课 程 教 学 应 该 如 何 顺 应 基 础 数 学 教 育 的 改 革 ? 3 随着 就 业 压 力 的 不 断 增 () 加 , 来 越 多 的 师 范 学 生 在 毕 业 时 选 择 考 研 , 而 《 等 代 越 然 高 数 》 课 程 也 是 许 多 数 学 专 业 研 究 生 入 学 考 试 的 一 门必 考 课 程 , 课 程 的 改革 将 如 何 兼 顾 基 础 教 育 人 才 与 考 研 人 才 的 此 培 养? 针 对 面 临 的问 题 .笔 者 从课 程 内 容 的改 革 和高 校 教 师 观 念 的 更新 两 个 方 面 对 师 范 院 校数 学 教 育 专 业 《 等代 数 》 程 高 课

师范学数学

师范学数学

师范学数学摘要:一、引言1.介绍师范学数学的概念2.强调师范学数学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二、师范学数学的课程设置1.课程体系的构成2.课程目标和要求3.课程难易程度的设置三、师范学数学的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2.注重学生的主体性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四、师范学数学的实践应用1.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的应用2.数学教育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3.数学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五、师范学数学的挑战与展望1.师范学数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2.提高师范学数学教育质量的对策3.师范学数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正文:师范学数学是指在师范类高校中设置的数学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数学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数学教师。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师范学数学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高质量数学教师、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师范学数学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如思想政治、外语、计算机等;专业基础课程涵盖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数学基础知识;专业核心课程则包括数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实习等,着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课程难易程度适中,既注重理论教学,又强调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

在教学方法上,师范学数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则通过教学实习、教育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此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师范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如在线教育资源、多媒体教学等。

师范学数学的实践应用十分广泛。

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师范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师范学数学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摘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文章仅从师范院校的特点出发,就课程建设中的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师范院校数学专业课程建设[作者简介]高秀娟(1969- ),女,吉林白城人,白城师范学院数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数学。

(吉林白城137000)[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2012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应用数学建模对吉林省西部地区酸雨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项目编号:20101564)、2010—2012年吉林省教育厅项目“白城地区酸雨状况的研究”(项目批准号:吉教科合字[2010]第128号)和2010—2013年白城师范学院教研项目“解析几何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124-01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学校,学校里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在课程教学中。

课程建设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师范院校社会信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改革进取,努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办学效益。

一、高等师范学校数学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一)师资队伍建设1.师德修养。

师德修养集中体现为对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并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德高者才能让受教育者“亲其师,信其道”。

因此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师德修养,打造教师人格魅力,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要注重展示良好的师德风范,使学生从心里接受自己,构造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时刻不忘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铭记言传身教是教育的两大法宝,养成自省和慎独的作风,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

2.专业修养。

胜任教师工作,专业素养举足轻重。

关于高师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师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师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李岩;班福志;何新
【期刊名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6(24)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我国高师数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国内外高师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比较,结合高校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全国统一的课程目录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从体现个性、不求统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区分层次、因材设置几个方面分析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总页数】3页(P120-122)
【作者】李岩;班福志;何新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沈阳师范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沈阳师范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3
【相关文献】
1.关于目前高师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J], 孙承毅
2.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调查思考 [J], 高俊宇;杨丽;于荣格
3.从教育实习谈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J], 郭桂容
4.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J], 王红蔚;孔波
5.新课程下成人高师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J], 钟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高师数学课程设置多元化的建议

关于高师数学课程设置多元化的建议
大 的一次 。新 课程 与原 课程 相 比在教学 理念 、教学 内容 、教 学 目标 等诸 多方 面有 了明显 的改变 ,不但要 求 学
生对 传统 数学 知识 熟练 掌握 ,而 且强调 学生 对现代 数学 知识 以及对 知识发 生 、发展过 程有 所 了解 ,并要 有 运 用数 学知 识解 决 实际生 活 中的数 学 问题 的 能力 。这 给一 线教 师 自主 创新教 学 留下 了广 阔的空 间 ,同时也 对 中 学数 学教 师 的知识 水平 和数 学素 养提 出了更 高 的要 求 。 ‘
容优化研 究。
・ l0 ・ l
维普资讯
的 内容与 中学数学 教 学毫 不相 干 ,学 生现 在学 的没有 用 ,而将来 从教 需要 的知识 和技 能却 得不 到满 足 ,许 多
知识 要靠 到 实际 工作 中重 新探 索 ,整 个课 程体 系缺乏 注重 务实 、便 于操作 的 内容 ;专 业课 比例 过大 ,已 占到 总学 时 的 7 %左右 ,且 选修 课 中也几 乎都 是专业 课 ,能 够 体现 师 范性 质 的 教育 类 理论 课 程 还 不 到 1%的 比 0 0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2期 5
V .5 N . d 2 02
长 春师 范学 院学报 ( 自然 科学版 )
J t lf  ̄ma 0 a姐姆 h Nr a I B衄 o l 『 m n t( l】 Si ) y N吐 c ̄e I e
20 0 6年 4月
展 新课 程 中 的综 合 实践 活动 ……这 种背 离社会 需求 、 自成 一统 的课 程体 系 ,严重 阻碍 了我 国教 育事 业 的前进 步 伐 ,亟待 改 革 。针对高 师数 学 知识 与 中学数 学教 学严重 脱节 的这种 现状 ,适 时调整 数学 专业 课程 结构 与课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J镌 suHN R H R G 09 0 o T o T B I E20 年1月 D
・O 1l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晏 致 洪
( 昌师 范高等 专科 学校 江西 南 昌 3 00 ) 南 320
【 要】 高等师范专科 学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应本着 中学数学师资专 业知识 的必 需和够用 摘 为度 , 顾 职业 技 能 的原则 , 高 等数 学思想 方 法体 系科 学 整合 , 出职 业技 能 的培养 。 兼 对 突 【 关键词】 师 专 数 学专 业 课程 设置 改革
息, 增强对数据 的收集 、 整理 、 析和解 释 的意识和方法 , 分 数学 师资 当然应该首先具备这 种能力和相关科 学知识 , 这就要求在
课程设置中对这 一方 面有 所体现。 5逻辑推理思想 。数学是 思维 的科 学 , 使人变聪 明的科 . 是 学, 原因就在 于学 习数 学能够锻炼 人 的思维 习性 。对抽象 的数 学对象借助符号和逻辑 系统进行严格 的推 理和论证 , 是数学研 究 的种 良好习性 , 也是科学发现 的一种重 要方 法。 6数学史 思想 。 . 数学史本身就是数 学的一部分 , 是一部数学 概念 的发展史 , 是历史上 的数学 。我们 的课 程体现数学史 , 不仅 可 以将 同一概念在古代 和在现代 的情 况进行 比较 , 找出二者 的 异 同, 以展 现数 学发 展演变 的过程 , 发学习数学的思路 , 借 启 而 且可 以通过数学家 的事迹 来影响和感染 学生 , 激发他们 的求 知 欲, 将人文精神教 育 、 德育 育人教 育在数 学课程 中 自然而然地
三 、 论 结
3函数和方程 思想 。函数思想是指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一种 . 对 应思想 , 可以说是一个集合 到一个集 合的一种映射思想 . 也 方 程 思想则是变量 与变量 相互制约 的条 件 , 它反 映了变量之间的 内 在联 系 。 4概率统计思想 。未来 信息社会的公 民应该具备一定的处 . 理信息 的能力 , 能够 阅读 和解 释复杂 的有 时甚 至是矛盾的信 应

高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探究

高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探究

下 ” 主 要解 决 “ ” , 高 的问 题 。数学 教 育 类 课 师 范 院 校 数 学 与 应 用 数 学 专 业 的 课 程 几 程 则 在 高 等 数 学 类 课 程 、 共 教 育 类 课 程 乎 与 综 合 性 大 学 一 样 , 丧 失 了 自 己 的 特 公
与 中小 学 数 学 教 育 实 践 之 间 起 着 承 上 启
纲 要 ( 行 ) 和 《 通 高 中数 学 课 程 标 准 》 生 根 据 自 身 的 特 点 和 理 想 , 实 行 专 业 分 试 》 普
的颁 布 和 实 施 , 志 着 建 国 以来 的 第 8次 流 , 择 专 业 方 向模 块 , 标 选 四个 专 业 方 向 模 基 础 教 育 改 革 的 全 面展 开 。它 将 实 现 我 国 块 包 括 应 用 数 学 、 息 与 计 算 科 学 、 融 信 金
维普资讯
高教经纬
高师数学 与 应用数学 专业教 育 类课程 体 系探 究
吴 立宝 赵 思林 林德 芳 四川 内江师 范学 院数 学 系
2 0 年 6月 《 础 教 育 课 式 。到 三 年 级 后 , 学
中小 学 课 程 从 学 科 本 位 向关 注 每 个 学 生
发 展 的历 史 性 转 变 。提 高 质 量 成 为 新 世 纪
数 学 、 学 教 育 等 。作 为 以 培 养 合 格 数 学 数
教 师 为 主 的师 范 院 校 , 教育 类 课 程 是 重 中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的 主旋 律 。
7 4
维普资讯
高教经 纬
可 2 高等数 学 类课 程 与初 等数 学 低 要 求 , 以 有跳 跃 性 。 另 外 必 须 重 视 数 .

新课标下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改革的思考

新课标下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改革的思考

19 0
占比例不 足1 % ,而 发达 国家一般都 0
在 2 %以上 。不过近 几年 这种 现象 明 0
的状况很 不相符 。因此 ,要 尽快改 革
师范三基课 程教学 内容 、教 学思想体
学教育专业 的核 心课 程 。其内容应 当 依据课程理 论 、高师数学 教育专业的 培养 目标 、教育 对象的层 次特 征与认 识规律 以及 数学 教育学的 发展情况从 数 学教育学 知识体 系中选取 。作为高 师数学专业 的师 范生的培 养和 成长过
新 一 轮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 全面 实
施 ,新课程体 系在课 程功能 、结构 、 内容 、实施 、评价和 管理 等方面都 较
习 和 研 究 ,并 进 行 系 统 调 查 的 基 础 上 ,我 总结 出要培 养适 应新课 程教学 的 中小 学数学 教师 ,必 须使 师范生具 备如下 素质 :良好的教 育理论 基础 ,
原来 的课程有 了重大 创新和 突破 ,这
场改 革给教师 带来 了严 峻的挑 战和 不
新 的教 育观念 ;丰富 的知识面 ;完善 社 会需要 ,以增 长应用能 力为 目标 , 的数 学 知 识 结构 ;扎 实 的教 学 基 本 在 有教学 基础的 条件下 ,保证一 定的
可 多得 的机遇 ,此次课 程改革 所产生
质 ,数学 素质 已成 为公 民文化素 养的 办学 理念 ;各高校学 生 层次不 同 、培 容 的改革
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 教育要实现 : 人 养 目标不 同 。在 高等教 育大众化 发展 “
要 的数学 ,不同的 人在数学 上得 到不 同 的发展 ”。新课程标 准强 调学生 的
人学 有价 值的数学 ,人人都 能获得 必 过程 中 , 高校本身要定好位 。大众化 教师 的师 范大学 、师范学 院的数学 与 高等教育 更应 实施 素质教育 , 在 专业 设置上 应趋于拓 宽 ,形成一 个有较 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等师范专科院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
思考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借鉴国内外(尤其是国外)师范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执教经历,对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国内的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论证了部分专业课程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了在不影响数学体系完备的基础上,应以够用为标准,制定详尽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培养方案,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高等师范专科院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将就业的目光投向中小学,对于以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师资为主要目标的高等师范专科院校来讲,唯有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优秀的中小学师资,才能在这场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得到发展。

但是,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基础教育阶段师资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的高等师范专科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却出现了下滑趋势。

因此,针对高等师范专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培养方案,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一、增强师范特色,狠抓教育教学技术
师范性是师范院校与其它大学的重要区别,是教师职业和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而数学专业素养则是与其它教育专业的重要区别,是数学教师实施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师范性与数学专业性是数学教育专业的两个方面,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必须统筹考虑,合理规划,使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能够系统地了解数学科学,掌握必需的数学专业知识,具备推理严谨、言必有据、条理化的数学思维习惯,同时又能够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教育科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适当地创造性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从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的成功经验来看,重视师范性是他们共有的特征。

例如,美国的师范性课程(不含教育实习)占总课时的17%—18%;英国的教育类课时则占总课时的20%以上;而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的师范类课程多占总课时的15%—20%。

除了在课时上要给予保证,发达国家师范院校开设的师范类课程、开课形式也是极为丰富的,例如,英国的师范教育中教育理论课和教育技术课均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课程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等,而选修则由比较教育学、多文化教育学、教育行政管理,等等课程组成;新加坡的小学师资教育也大体如此,甚至划分更细。

可见,加强课程的师范性已成为各国师范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特色,充分表明了教学基本原
理和普遍规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的专业化趋向也越来越明显。

由于数学的理论性比较强,而中小学生更擅长接受比较直观的知识,为了能比较好地解决知识的理论性和学生对学习要求的趣味性这一矛盾,教师的教育教学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成为一种可能。

因此,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课件制作技术,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活动。

而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师范专科学校,则应担负起指导学生学习信息科学技术的重任。

二、夯实数学基础,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育贯穿于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过程中,而小学阶段则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数学教育是教给学生基本的数学概念及数学思想,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态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必须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将比较复杂、枯燥的数学知识,以生动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规则。

但是,作为引路人的教师,在抽象知识形象化的过程中,要满足的首要条件就是不能在此过程中将数学知识错解,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严密的数学思维。

作为数学思维能力训练,被称作“老三基”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也是国内外所有本、专科院校数学专业所共同开设的必修课程,但是目前国内现行教材基本都是供本科院校使用的,对于师范专科生来讲,这些教材存在着难度大、对后续课程的影响不均衡等问题。

师范专科生学习这三门课的的主要目的是形成严肃的治学态度、言必有据的数学习惯、条理化的数学思维,以及能用一些高等数学的方法解决初等数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对问题形成前瞻性的看法,对初等数学命题的真伪有比较好的甄别能力,因此师范专科院校的数学教育专业的数学专业训练与本科应用数学专业、数学教育专业都是有着较大区别的。

第一,与本科阶段培养具有比较强的应用数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相比,专科数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比较单一,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师资,因此,专科层次数学教育专业的专业训练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的数学思维习惯,对以后教学工作中将会接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第二,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看,一般来讲,专科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与本科生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别的,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在专科学习阶段,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因此,在目前专科层次数学教材比较匮乏的情形下,对教材内容我们应有区别地对待,在保证数学体系完备的情况下,以够用、有发展潜力为原则,删繁就简,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掌握与以后工作息息相关的知识。

以《数学分析》为例,多元函数部分无论是对后续课程的开设,
还是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其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

因此,对于《数学分析》,我们应适当简化多元微积分的内容,加强一元函数微积分等基础理论部分的严格化和现代化处理。

由于现行中学教学大纲的改革,原来一些高等数学的内容在中学教材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刘玉琏先生所著的《数学分析讲义》中第一章大部分内容和中学教材有重复,因此在第一章的学习时,应当以学生自学为主。

而对于数列、级数,以及一元函数的极限、连续、微分等内容的应用在中学大纲中已经得到体现,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内容的运算规则,这为高校教师将精力主要集中在这些内容的理论化提供了便利。

同时,由于一元微积分的理论与方法都比较成熟,可以通过对一个内容的比较深入的探究性学习,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

因此我们应对这一部分内容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条理化的思维。

而对数学分析中多元函数与函数项级数部分,由于其概念和性质的难以掌握,但是又与生产生活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们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概念的理解,以及实际应用上,舍弃比较繁杂的证明过程,只要求对定理内容、应用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比较丰富的实例解决定理要怎么用的问题。

此外,由于这三门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因此,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考虑将这三门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减少对重复内容的学习,加强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把握。

三、开拓数学视野,适应自我提升需要
由于专科阶段的学时较少、学生素质较差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专科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如本科生,本科层次的大量内容,尤其是应用数学知识,在专科阶段都无法教授,但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使师范专科生能够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比较有趣的数学活动,并使他们对学有余力又有浓厚数学兴趣的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指导,因此在专科教育阶段我们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设一些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与中小学数学教学相关的课程,例如线性规划、概率与统计、简单的程序设计等。

其中概率与统计、线性规划等与中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紧密,在实际中的应用比较广泛,理论体系比较完善,方法易于掌握,因此,这些课程应当考虑在专科阶段开设。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简单的算法在中小学出现将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育发展也验证了上述趋势。

因此,在课程设置时我们要冲破专业限制的束缚,根据专科生的发展需要开设一些有发展潜力的课程。

此外,为了让专科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诸如数学史、数学美学等数学文化课的开设也是必要的。

一方面,这些数学文化课的开设可以弥补专业课开设过少的不足,从而开阔专科生的数学视野,使学生对数学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比较粗略的了解,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不至于束手无策。

另一方面,数学美学中诸如孪生素数、四生素数、完美数、回文素数,以及数学史中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等内容都是中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
地穿插这些趣味知识,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又可以激发中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我们应针对专科生的实际情况,以够用为原则,从全面提高专科生的数学专业素养出发,使专科生毕业后能够迅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胡雨生,柳友荣.一体化:高师教育类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刻话语[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100-102.
[2]朱永新,杨树兵.部分发达国家师范教育课程设置述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27-131.
[3]李相威.谈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师素质的提高[J].黑龙江教育,2002,(9):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