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科教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科教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变迁
考点综述
本主题复习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版块:一是中国近代经济与生活、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发展;二是现代科教文化与社会生活变迁。
中国近代经济与生活、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发展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近代史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期,它反映在政治上,是一系列政治变革的此起彼伏;反映在经济上,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反映在社会生活方面,是人们在外来生活观念的冲击下,不断求新求变,一系列新鲜事物不断出现。
现代科教文化与社会生活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表现在科技教育成就巨大,文化方面百花齐放,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冲击,人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日趋走向完善。这一时期新的科学技术、新的观念、新的政策层出不穷,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考点梳理
一、中国近代经济与生活、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发展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1、“实业救国”
(1)原因:张謇看到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他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
(2)口号的提出: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企业命运:大生纱厂虽有较大发展,但最后被吞并。
[深度理解]第一,张謇作为一位清末的科举状元,能勇于退出官场转而兴办实业,既是其实业救国、振兴民族经济的爱国心使然,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可以说,张謇的这种变化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其创办实业的经历又成为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过程: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工业是凋谢、萎缩的。
2、特征: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沿江大城市地区;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整体水平落后。
(三)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
1、近代交通:19世纪中后期,轮船和火车相继传入中国。火车、轮船的出现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近代通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四)社会生活的变迁
1、照相和电影: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2、报纸:《申报》,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3、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习俗: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人民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
5、局限性: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坐轮船、火车,看电影、报纸,照相,是少数有钱人的享受;传统习俗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
(五)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1、詹天佑: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建京张铁路。
2、京张铁路的修建: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另有“之”字形说法)路轨。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六)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20世纪20年代,侯德榜终于制出纯碱,并撰写了《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了碱业的垄断。他继续钻研,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方法,降低成本百分之四十。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七)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魏源和《海国图志》
(1)魏源是清朝晚期著名的思想家,编有《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2)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师以长技”的具体做法: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举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强烈批判闭关锁国的政策,猛烈抨击把西方科技视为“奇技淫巧”的愚昧言论;他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
2、严复和《天演论》
(1)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2)他的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八)新式教育的开端
1、新式学堂的开办
(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
(2)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废除科举: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在1905年废除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九)近代文学艺术
1、主题: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
2、主要代表人物:文学方面——有文学巨匠鲁迅;国统区的郭沫若;解放区的赵树理、丁玲等。艺术方面:有美术大师徐悲鸿;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二、现代科教文化与社会生活变迁
(一)两弹一星
1、原子弹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导弹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爆炸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卫星
(1)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我国还掌握了一箭三星、返回式卫星技术。
(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发射升空,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
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七号飞船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
(二)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三)“863”计划
1、名称由来: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央写了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的一封信,建议发展我国的高科技。
2、涉及领域: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八个领域。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互联网:20世纪末,互联网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2、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可以在网上浏览新闻、查询信息资料;电子邮件便于人们交往;可以网上购物、上课、看病……但同时,网络不健康现象也会给网民带来危害。
(五)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于1986年,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高等教育的大发展:(1)整体特征:形成相当规模、学校数量大增,学科门类齐全、布局合理,教育质量、办学效益明显提高。(2)科技工作:成绩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