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二叠加原理的验证

合集下载

实验二叠加原理的验证

实验二叠加原理的验证

实验二 叠加原理的验证一、 实验目的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和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 原理说明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型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少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他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和减少K 倍。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任何集中参数电路中,任意时刻流进任意一个结点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总是为零。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任何集中参数电路中,任意时刻绕任意一个回路一周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总是为零。

三、 实验设备四、 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1、按图2-1电路接线,取V E VE 61221+=+=。

2、令1E 电源单独作用,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3、令2E 电源单独作用,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格中。

4、令1E 、2E 电源共同作用,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格中。

5、将2E 的数值调至+12V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格中。

五、 实验注意事项1、测量各支路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及数据表格中的“+”“—”号的记录。

2、注意仪表的量程的及时更换。

六、 预习思考题1、叠加原理中1E 、2E 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该如何让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致零?2、 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原理的叠加性和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七、 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数据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

2、根据实验数据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3、各电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试用上述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得出结论。

实验二叠加原理的验证(有数据)

实验二叠加原理的验证(有数据)

试验二叠加原理的验证一、试验目的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生疏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他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试验设备四、试验内容试验电路如图2-1所示1.按图2-1电路接线,Ei为+6V、+12V切换电源,取Ei =+12V, E2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调至+6V。

2.令E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i投向Ei侧,开关&投向短路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格中。

gig (图2T3.令E2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投向短路侧,开关S2投向E?侧),重复试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录。

4.令E和E2共同作用时(开关*和S2分别投向E和E?侧),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

5.将E2的数值调至+ 12V,重复上述第3项的测量并记录。

五、试验留意事项1.测量各支路电流时,应留意仪表的极性,及数据表格中“ +、一”号的记录。

2.留意仪表量程的准时更换。

六、预习思考题1.叠加原理中E2分别单独作用,在试验中应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或E2)置零(短接)?不能直接短接,这样会烧坏电源。

2.试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原理的迭加性与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不成立,电阻器是线性的,二极管是非线性的。

七、试验报告1.依据试验数据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

上述数据中阅历证E1+E2大约等于El E2共同作用,2E2大约等于E2单独作用的二倍。

2.各电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试用上述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并作结论。

加原理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

加原理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
E1和E2共 同作用
2E2单独作 用
比较计算值与实验中的实测值。
2、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叠加原理的迭加性与 齐次性,写出实验结论。
3、思考题:实验中E1和E2单独作用时,可否 将不作用的电源短接?
4、思考题:若将电阻器改成二极管,叠加原 理的迭加性与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V)
(V)
(V)
E1单独作用
E2单独作用
E1和E2共 同作用
2E2单独作 用
电路
注意事项: 1、电流表的接法:电流表应该像导线一样串联接入电路中,电流从 正极流入,负极流出。 2、电压表的接法:电压表应该并联接在被测元件的两端,正极接正 极,负极接负极。如测UAB的电压,则正极接A点,负极接B点。 3、三个虚线处,要么接电流表,要么接导线,电路才能连通。
四、数据处理
1、
计算出E1单独作用和E2单独作用时,相关参数的理论值,并用叠加
定理计算出E1和E2同时作用,以及2E2单独作用时的数据。填入下表。
计算值
E1
E2
I1
I2
I3
UAB
UBC
UCD
UDA
UFBD
(V)
(VV)
(V)
(V)
(V)
E1单独作用
E2单独作用
齐次性:当激励信号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 的响应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不适用于非线性 电路。
三、实验内容
连接实验电路,切换相应电源,测量相关数据 ,填入下表。
E1
E2
I1
I2
I3
UAB
UBC
UCD
UDA
UFBD
测量值
(V)

叠加原理的实验报告

叠加原理的实验报告

叠加原理的实验报告叠加原理的实验报告引言:在物理学中,叠加原理是一项基本原理,它指出在线性系统中,多个波或力的效应可以简单地叠加在一起。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叠加原理的有效性,并探究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实验一:光的干涉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双缝干涉装置。

首先,我们将一束单色光通过一个狭缝,然后通过另一个狭缝,最后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形成。

接下来,我们将两个狭缝分别遮挡住,只保留其中一个狭缝。

我们观察到,当只有一个狭缝开启时,干涉条纹消失,只有一条亮度均匀的光斑。

这表明,当两个光源同时存在时,它们的光波相互叠加形成干涉现象。

实验二:声音的叠加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两个音响扬声器。

首先,我们单独打开一个扬声器,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

接下来,我们同时打开两个扬声器,发现声音变得更加响亮。

这是因为两个扬声器发出的声波相互叠加,增强了声音的强度。

我们还进行了位置调整的实验,将两个扬声器分别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发现声音的强度会随着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这进一步验证了叠加原理在声音传播中的应用。

实验三:力的叠加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力传感器和几个弹簧。

首先,我们单独挂上一个弹簧,测量其受力情况。

接下来,我们挂上第二个弹簧,测量受力情况。

我们发现,当两个弹簧同时挂上时,力传感器所示的受力值等于两个弹簧单独受力值的总和。

这说明在受力系统中,多个力可以简单地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等效的力。

实验四:电路中电压的叠加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一个电源和几个电阻。

首先,我们测量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值。

接下来,我们将电阻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并联电路。

我们发现,每个电阻上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的电压。

这表明在电路中,电压可以按照叠加原理进行计算,不同电阻上的电压可以简单地相加。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验证了叠加原理在光的干涉、声音传播、力的叠加以及电路中电压叠加等方面的有效性。

叠加原理的应用广泛,不仅在物理学中有重要意义,也在其他领域如电子工程、声学和光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验二 叠加原理的验证

实验二   叠加原理的验证

实验二叠加原理的验证一、实验目的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他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a.直流电压表20V档(实验台右上侧)b.直流毫安表(实验台右侧)c.恒压源6V、12V、0~30V(下组件)e.EEL-01组件四、实验内容实验线路如图2-1所示:(1)按图2-1 , E1为+6V、+12V切换电源,取E1=+12V,E2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调至+6V;(2)令E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K1投向E1侧,开关K2投向短路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记入表格2-1。

表2-1(3)令E2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K1投向短路侧,开关K2投向E2侧),重复实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录。

(4).令E1和E2共同作用时(开关K1和K2分别投向E2和E2侧,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

(5).将E2的数值调至+12V,重复上述3项的测量并记录。

(6).将R5换成一只二极管1N4007(即将开关K3投向二极管V D侧),重复1~5的测量过程,数据记入表2—2表2—2五、实验注意事项1.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及数据表格中“+、-”号的记录。

2.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

六、预习思考题1.叠加原理中E1、E2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E1或E2)置零(短接)?2.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原理的迭加性与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七、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即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

电工实验二 叠加原理验证

电工实验二  叠加原理验证

实验二 叠加原理验证一. 实验目的1. 用实验方法验证叠加定理,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 加深对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理解二. 实验原理对于一个具有唯一解的线性电路,由几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各支路电流或电压,是各个独立电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各相应支路中形成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a)电压源电流源共同作用电路 (b)电压源单独作用电路 (c)电流源单独作用电路图2-1 电压源,电流源共同作用与分别单独作用电路当电压源Us 不作用,即Us=0时,在Us 处用短路线代替;当电流源Is 不作用,即Is=0时,在Is 处用开路代替;而电源内阻都必须保留在电路中。

设电压源Us 单独作用时引起的电压、电流分别为'1U 、'2U 、'1I 、'2I ,如图2-1(b)所示。

设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电压源支路短路)引起的电压、电流分别为"1U 、"2U 、"1I 、"2I ,如图2-1(c)所示。

这些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均已在图中标明。

验证叠加定理,即验证式(2-1)成立。

"1'11U U U +="2'22U U U += "1'11I I I +=式(2-1)"2'22I I I +=三. 实验步骤1. 按图2-2接线,取直流稳压电源U S1=10V ,U S2=15V ,电阻R 1=330Ω,R 2=100Ω,R 3=51。

图2-2 验证叠加原理的实验线路2. 当U S1、U S2两电源共同作用时,测量各支路电流和电压值。

选择合适的电流表和电压表量程,及接入电路的极性。

用短接桥(或导线)将“5”和“2”连接起来。

接通电源U S1;用短接桥(或导线)将“6”和“4”连接起来,接通电源U S2,分别测量电流I 1、I 2、I 3和电压U 1、U 2、U 3。

根据图2-2电路中各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确定被测电流和电压的正负号后,将数据记入表2-1中。

实验二 叠加原理的验证

实验二 叠加原理的验证

实验二叠加定理的验证一、实验目的1. 学习MULTISIM的使用方法2.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2. 理解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

二、实验原理叠加定理描述了线性电路的可加性或叠加性,其内容是: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任一电压或电流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处产生的电压或电流的叠加。

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齐性定理的内容是:在线性电路中,当所有激励(电压源和电流源)都同时增大或缩小K倍(K为实常数)时,响应(电压或电流)也将同时增大或缩小K倍。

这是线性电路的齐性定理。

这里所说的激励指的是独立电源,并且必须全部激励同时增加或缩小K倍,否则将导致错误的结果。

显然,当电路中只有一个激励时,响应必与激励成正比。

使用叠加原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叠加原理适用于线性电路,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2)在叠加的各分电路中,不作用的电压源置零,在电压源处用短路代替;不作用的电流源置零,在电流源处用开路代替。

电路中的所有电阻都不予更动,受控源则保留在分电路中;3)叠加时各分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取为与原电路中的相同。

取和时,应注意各分量前的“+”“-”号;4)原电路的功率不等于按各分电路计算所得功率的叠加,这是因为功率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三、实验内容1.验证叠加定理(1)将两路稳压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6V和12V,接入U1=6V和U2=12V处。

依次令电源单独作用、共同作用,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1。

在表1中电流的单位为毫安(mA),电压的单位为伏特(V)。

图1 叠加原理电路原理图电路仿真参考图如图2:图2 Multisim叠加原理仿真电路.将R5(330Ω)换成二极管1N4007(即将开关K3投向二极管IN4007侧),重复1~4的测量过程,数据记入表4-2。

实验二 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的验证

实验二 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的验证
将被测有源网络内的所有独立源置零将电流源断开去掉电压源us并在原电压源所接的两点用一根短路导线相连然后用伏安法或者直接用万用表的欧姆档去测定负载rl开路时ab两点间的电阻此即为被测网络的等效内阻r0或称网络的入端电阻ri用万用表直接测r0时网络内的独立源必须先置零以免损坏万用表
实验二 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的理解。 2.学会用伏安法、短路电流法、二次电压法测一端口网络等效内阻。 3.正确使用直流电压表、电流表及直流稳压电源。
二、预习要求
1.阅读本次实验各项内容及附录,熟悉实验电路图,了解各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2.复习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时注意标明电流、电压的正 方向。 3.了解测试有源一端口网络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的方法。
测量项目 实验内容 U1 单独作用 U2 单独作用 U1、 U2共 同 作 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U1 (V)
U2 (V)
I1 (mA)
I2 (mA)
I3 (mA)
UAB (V)
UCD (V)
UAD (V)
UDE (V)
UFA (V)
3. 令 U2 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 S1 投向短路侧,开关 S2 投向 U2 侧) ,重复实验步骤 2 的测量,记录之。 4. 令 U1 和 U2 共同作用(开关 S1 和 S2 分别投向 U1 和 U2 侧) , 重复上述的测量,并 记录之。 5. 将 R5(330Ω)换成二极管 1N4007(即将开关 S3 投向二极管 IN4007 侧) ,重复 1~ 5 的测量过程,记录之。
3
Ω
I
(a) 电路的 Uoc、R0 和诺顿等效电路的 ISC、R0。

实验二:叠加定理

实验二:叠加定理

实验二:叠加定理一、实验目的(1)、验证线性电路理论中的叠加原理,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

(2)、学习叠加定理的Multisim仿真的使用方法。

二、仿真电路设计原理1、在线性电阻电路中,任一支路电流(电压)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电压)之叠加。

都可以看成是各个独立源分别发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上所产生电流(电压)代数和。

2、方法是将电路中的各个独立源分别单独列出,此时其他的电源置零——独立电压源用短路线代替,独立电流源用开路代替——分别求取出各独立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流或电压。

计算时,电路中的电阻、受控源元件及其联接结构不变。

三、Multisim仿真内容与步骤:1、求下图所示电路中流经R1的电流理论计算: 80V 单独作用8571.080604020802=+⨯=I A218080I U -=432.11=VA R U I 5716.011)80(1==100V 单独作用7857.14010080201003=+⨯=I A32140100I U -=572.28=V 4286.111)100(1==R U I A两者相加:A I I I 0002.24286.15716.0)100(1)80(11=+=+=2、建立电路仿真图:(80V 单独作用)(100V单独作用)(80V与100V共同作用)四结果与误差分析通过实验证得在两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做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测量结果有一定的误差。

主要原因有:(1)理论计算是理想状态的分析结果,仿真电路比较接近实际测量情况。

比如,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内阻存在,会对测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2)软件显示的数字位数限制了更精确的读数。

我们只要精心准备仿真试验,尽力减小各种因素的影响,就可以得到较好的仿真结果。

五、实验小结与分析1、在本实验中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在保留其中一个独立源时,对于另一个独立源的处理,遵从电压源变导线,电流源开路的原则,后经改正使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实验二叠加原理的验证

实验二叠加原理的验证

实验二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目的:1. 了解信号的叠加原理;2. 通过实验验证信号的叠加原理。

实验器材:1. 示波器;2. 任意波形发生器;3. 信号发生器;4. 各种不同频率的信号产生源。

实验原理:叠加原理是指有多个信号同时出现时,它们在某一点处的总和等于这些信号分别在该点处的幅值之和。

这个原理是用来分析线性系统中的复杂信号的重要工具。

在实际问题中,几个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和/或余弦波可以使用叠加原理简化复杂信号的分析。

实验内容:根据实验目的,通过示波器检测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的叠加情况,从而验证信号的叠加原理。

步骤:1. 将示波器与任意波形发生器连接,并令任意波形发生器输出一个正弦波的信号。

在这一步中,我们将这个信号视为“信号1”。

3. 调节示波器,观察两个信号在屏幕上的表现。

5. 重复步骤2-4,观察三个或更多信号的叠加情况。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不同频率的信号的叠加情况,并发现所有信号都可以在示波器上看到。

当信号相互叠加时,观察到了信号幅值的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信号的叠加原理得到了验证。

通过实验验证了信号的叠加原理,即叠加原理可以用于分析不同频率信号的合成。

信号的叠加不会影响每个信号分别在某一点处的幅值,但会影响所有信号在该点处的总和。

此外,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不同频率信号的叠加可以产生新的频率,这也是在信号处理中要注意的一个重点。

实验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控制信号幅值相对大小,从而得到更明显的叠加效果。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各种不同频率的信号产生源,进一步验证信号的叠加原理,同时进一步了解信号处理的相关知识。

实验二叠加原理的验证

实验二叠加原理的验证

Ω实验二 叠加原理的验证一、实验目的1.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叠加原理的理解。

2.验证叠加原理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3.验证齐次性原理。

二、实验原理1.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2.当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应将其余恒压源短路处理,恒流源开路处理。

3.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只能用来求电压和电流,不能用来求功率。

4.当所有激励同时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也将增加或减小K 倍,这个原理也称为齐次性原理。

三、实验器材1.直流电压源2.直流电流源3.直流电流表4. 直流电压表5.电阻6.二极管四、实验步骤(一)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1.测量电压源、电流源共同作用下的各电压、电流。

按图2-1连接线路,点击运行按扭,将数据记入表2-1中。

2.测量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各电 压、电流。

按图2-2连接线路, 点击运行按扭,将数据记入 表2-1中。

图2-2 电压源单独作用3.测量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各电压、 电流。

按图2-3连接线路,点击运行 按扭,将数据记入表2-1中。

(二) 验证叠加原理不适用于非 线性电路。

按图2-4、2-5、2-6联 接电路,点击运行按扭,将数据 记入表2-2中。

图2-4图2-5 图2-6表2-2 验证叠加原理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三)验证齐次性原理。

按 图2-7连接线路,点击运行按扭, 将数据记入表2-3中,并与 表2-1进行比较。

图2-7 验证齐次性原理表2-3 验证齐次性原理五、思考题•试计算各电阻在三种情况下消耗的功率,由此能说明什么?•分析误差原因。

实验二戴维南定理与叠加原理的验证

实验二戴维南定理与叠加原理的验证

外特性等效
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实验目的 实验要求 知识点 难点指导
2、等效电阻R0
对于已知的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其入端等效电阻 R0可以 从原网络计算得出,也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测出。 实验方法有以 下几种:
方法一:由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可知:
R0
=
U OC ISC
因此,只要测出含源一端口的开路电压Uoc和短路电流Isc, R0
就可得出,这种方法最简便。但是,对于不允许将外部电路直
接短路的网络(例如有可能因短路电流过大而损坏网络内部的
器件时),不能采用此法。
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实验目的 实验要求 知识点 难点指导
2、等效电阻R0
对于已知的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其入端等效电阻 R0可以 从原网络计算得出,也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测出。 实验方法有以 的 实验要求 知识点 难点指导
3、戴维宁等效电路
组成戴维宁等效电路如图2-5所示。测量其外特性 U= f( I )。将数据填在表2-3中
表2-3 戴维宁等效电路
RL(Ω) 0
100 200 300 500
700 800

I(mA)
U(V)
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 实验要求 知识点 难点指导
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实验原理说明
实验目的 实验要求 知识点 难点指导
1、戴维宁定理
任何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对外部电路而言,总可以 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电阻相串联的有源支路来代替,如图 2-1所示。理想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原网络端口的开路电压 Uoc,其电阻等于原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为零时入端等效 电阻Ro。
口处加一给定电压U,测得流入端口的电流I(如图2-2a所示),

叠加原理验证实验报告

叠加原理验证实验报告

叠加原理验证实验报告叠加原理验证实验报告引言:在物理学中,叠加原理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原理,它指出在线性系统中,多个波或信号的叠加等效于单独处理每个波或信号的结果的叠加。

为了验证叠加原理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叠加原理,并观察叠加原理在不同物理现象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加深对叠加原理的理解,并提供实验数据来支持这一原理的有效性。

实验装置:1.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频率和振幅的信号。

2. 示波器:用于观察和测量信号的波形和振幅。

3. 电阻器:用于调节电路中的电阻。

4. 电容器和电感器:用于构建RC和RL电路。

实验步骤:1. 实验一:叠加原理在电路中的应用a. 搭建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包括一个信号发生器、一个电阻器和一个电容器。

b. 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设置为f1,并记录电容器上的电压。

c. 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设置为f2,并记录电容器上的电压。

d. 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设置为f1+f2,并记录电容器上的电压。

e. 比较f1、f2和f1+f2时的电容器电压,观察是否符合叠加原理。

2. 实验二:叠加原理在波动现象中的应用a. 使用示波器观察单个波的波形和振幅。

b. 产生两个不同频率的波,并记录每个波的振幅。

c. 将这两个波进行叠加,并记录叠加波的振幅。

d. 比较单个波和叠加波的振幅,验证叠加原理在波动现象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当两个信号频率分别为f1和f2时,它们在电容器上的电压分别为V1和V2。

当这两个信号叠加时,电容器上的电压为V1+V2。

实验结果与叠加原理的预期结果一致,验证了叠加原理在电路中的应用。

2.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当两个波进行叠加时,叠加波的振幅等于两个单独波的振幅之和。

这进一步验证了叠加原理在波动现象中的应用。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验证了叠加原理在电路和波动现象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叠加原理在线性系统中是成立的,多个波或信号的叠加等效于单独处理每个波或信号的结果的叠加。

实验二 路叠加定理

实验二  路叠加定理

实验二 线性电路叠加定理验证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

2、进一步加深对参考方向概念的理解。

二.原理说明1.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电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具体方法是: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其它的电源必须去掉(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在求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时,当电源单独作用时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共同作用时的参考方向一致时,符号取正,否则取负。

在图2-1中:111I I I ''-'= 222I I I ''+'-= 333I I I ''+'= U U U ''+'= 叠加原理反映了线性电路的叠加性。

叠加性和齐次性都只适用于求解线性电路中的电流、电压。

对于非线性电路,叠加性不适用。

三.实验设备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 2.恒压源(双路0~30V 可调);2S U 2S 2R S U 1R 2 2S (a〕 (c〕(b〕 图 2-13.恒源流(0~200mA 可调); 4.EEL -51组件; 5.EEL -53组件。

四.实验内容叠加定理实验电路如图2-2所示,图中:Ω===510431R R R ,Ω=k 12R ,Ω=3305R ,图中的电源U S1用恒压源I 路0~+30V 可调电压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12V ,U S2用恒压源II 路0~+30V 可调电压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6V (以直流数字电压表读数为准),开关S 3 投向R 5侧。

1. U S1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S 1投向U S1侧,开关S 2投向短路侧),参考图2-1(b ),画出电路图,标明各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用直流数字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将电流插头的红接线端插入数字电流表的红(正)接线端,电流插头的黑接线端插入VD数字电流表的黑(负)接线端,测量各支路电流,按规定:在结点A,电流表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入结点,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出结点,然后根据电路中的电流参考方向,确定各支路电流的正、负号,并将数据记入表2—1中。

实验二直流电路叠加原理与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实验二直流电路叠加原理与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二、原理说明
戴维南定理 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
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代替,此电压源的 电动势U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 其 等效内阻R0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理想电 压源视为短接,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电阻。
名词解释:
二端网络:若一个电路只通过两个输出端与外电路 相联,则该电路称为“二端网络”。 (Two-terminals = One port)
路.首先从叠加原理实验板上去含有电流表的支路 AD,其电阻为RL的值,即510 ,再从电阻箱上取得按 步骤“4”所得的等效电阻R0之值,将二者串联, 然 后令其与直流稳压电源(调到步骤“3”时所测得的 开路
电压Uoc之值)相串联,,用直流数字毫安表(接 电流插头)测量支路电流I′,并记录表2 6. 比较步骤2与步骤5所测电流的值,并得出结论。
=
+
3. 解题时要标明各支路电流、电压的正方向。
4.
原电路中各电压、电流的最后结果是
5.
6. 各电压分量、 电流分量的代数和。
与支路电流、电压方向一致的各电流、电压分量取正 与支路电流、电压方向相反的各电流、电压分量取负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如图所示,用TKDG-03挂箱的“基 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电路板。
表2 戴维南验证实验数据
I (mA) UOC (V) R () I (mA)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改接线路时,要关掉电 源。
2.步骤“5”中,电压源置零时不可将稳压源短接 。 3.用万用表直接测R0时,网络内的独立源必须先置零 ,以免损坏万用表。其次,欧姆档必须经调零后再 进行测量。
2. 用直流数字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支路电流 I,并记录入表2 。

叠加原理实验报告

叠加原理实验报告

叠加原理实验报告引言在物理学中,叠加原理是一种重要的原理,它指出多个波在空间中相遇时,将在某个点上相互叠加,形成新的波幅。

为了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在本报告中对这些实验进行详细描述与分析。

实验一:叠加原理在水波中的应用我们首先在一个水槽中进行了一项水波实验。

在水槽的一侧,我们设置了一个震荡器,通过震荡器产生的水波在槽内传播。

这时,我们在水槽的中央再设置一个震荡器,并通过调节两个震荡器的频率和相位差来观察叠加现象。

实验结果显示,当两个震荡器的频率相同且相位差为零时,聚焦点的波幅较大,出现了波的叠加现象。

而当两个震荡器的频率不同或相位差不为零时,波的叠加效果减弱甚至消失。

这一实验结果与叠加原理的预期相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叠加原理在水波中的应用。

实验二:叠加原理在光学中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探究叠加原理的应用,我们进行了一项光学实验。

实验中,我们使用一束激光照射到双缝装置上,并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干涉条纹的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整双缝的宽度和间距来改变干涉条纹的形态。

当双缝宽度较小,间距较大时,干涉条纹呈现出清晰的亮暗相间的形态。

而当双缝宽度增大或间距减小时,干涉条纹的清晰度下降。

这一实验结果再次印证了叠加原理在光学中的应用。

小结与讨论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验证了叠加原理在水波和光学中的应用。

叠加原理的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进一步证明了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和普适性。

除了水波和光学外,叠加原理在许多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声学、电磁学等。

对于家庭、工业和科学研究来说,叠加原理的理解和应用非常重要。

然而,尽管叠加原理的应用广泛,但它仍然有一些限制。

例如,当波的振幅过大或波的频率过高时,叠加效应可能会受到衰减和失真的影响。

因此,在应用叠加原理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对实验条件进行精确的控制。

结论叠加原理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和应用性。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叠加原理在水波和光学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实验二 叠加定理

实验二  叠加定理

基础电路实验
R5 2K 500Ω R1 510Ω 100Ω 2.2K
直 流 稳 压 电 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K
_
+ UR1 −
1KΩ R1
− UR2 +
2KΩ
5V电源单独作用
5V
+ R2 R3 UR3 1.5KΩ −
US1
I3
6 -12V 0 - 6V
直 流 稳 压 电 源
6 -12V 0 - 6V
+ 5V _ +
实验二
叠加定理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叠加定理,并进行误差分析 2.正确使用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表
二、实验原理 叠加定理适用于线性交、直流电路,本实验选用 直流电路来验证,叠加定理简述如下: 在线性电路中,任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等于电 路中各个独立源分别单独作用时该元件上产生的电 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所谓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是指除了该电源外其它所 有电源的作用都去掉,即理想电压源去掉后原处短 路;理想电流源去掉后原处开路,并保留信号源的 内阻,其它处电路结构不变。
1KΩ R1
− UR2 + ''
2KΩ
+ R2 R3 UR3 ' − 1.5KΩ
+ R2 R3 UR3 − 1.5KΩ
''
5V
I3 '
I 3''
10V
三、实验设备
1.RA-2 电工基础实验箱 2.DT9973 数字万用表 1台 1台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电路如图2-1所示,R1=1kΩ,R2=2kΩ,R3=1.5kΩ,直流 电源US1=5V、US2=10V 1、用数字万用表分别测量R1、R2、R3的阻值,并将US1 调到5V,US2调到10V; 2、按图2-1联接,用数字万用表测UR1、UR2、UR3、I3填 入表2-1中; 3、按图2-2联接电路,US1单独作用时测UR1、UR2、UR3、 I3填入表中; 4、按图2-3联接电路US2单独作用时测UR1、UR2、UR3、I3 填入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叠加定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叠加定理。

2.加深对电路的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理解。

3.学习通用电工学实验台的使用方法。

4.学习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元件
1.通用电学实验台1台
2.数字万用表UT61A 1块
3.电阻100Ω1支
220Ω1支
330Ω1支
三、实验电路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具体方法是: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的电源必须置为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在求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时,当电源单独作用时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共同作用时的参考方向一致时,符号取正,否则取负。

叠加原理反映了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叠加性只适用于求解线性电路中的电流、电压。

对于非线性电路,叠加性不再适用。

在本实验中,用直流稳压电源来近似模拟理想电压源,由其产生的误差可忽略不计,这是因为直流稳压电源的等效内阻很小。

+ U -
+
U2
-图1—1 验证叠加定理电路
四、实验方法
1.首先粗调好直流稳压电源,使其两路输出U1、U2均在10V以下,最大不得超过14V。

2.按照实验电路图1—1接线,经过老师检查无误后,方可开始实验。

3.测量U1、U2两个电源共同作用下的电路响应:
●将电路中ef、gh、jk三处分别用短接线短接;
●用万用表测量电源U1、U2的准确电压值;
1
●用万用表测量k、m两点之间的电压值,即R3支路的电压响应U km;
●断开ef间的短接线,在ef之间接入直流电流表测量R1支路的电流响应I1;
●同样方法,再次测量R2、R3支路的电流响应I2和I3;
●将实验数据记录入表1—1中。

4. 测量电源U1单独作用下的电路响应:
●将电路中ef、gh、jk三处分别用短接线短接;
●断开电源U2,将c、d两点用短接线短接;
●用万用表测量k、m两点之间的电压值,即R3支路的电压响应U km;
●断开ef间的短接线,在ef之间接入直流电流表测量R1支路的电流响应I1;
●同样方法,再次测量R2、R3支路的电流响应I2和I3;
●将实验数据记录入表1—1中。

5. 测量电源U2单独作用下的电路响应:断开电源U1,接入U2,重复上一步骤测量。

五、注意事项
1.每次使用万用表之前要检验其档位是否正确,切不可用电流档测量电压,也不可带电测量电阻。

2.要注意U1、U2单独作用时,电路中电流I1、I2的实际流向。

3. 某电源单独作用时,注意“不作用”电源的处理方法。

六、实验数据及分析
表1—1
七、回答问题
1.验证叠加原理时,如果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实验如何进行?
2.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来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总结实验结论。

3.在验证叠加原理实验数据中,各电阻器件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试用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作说明。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