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教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苏教版选修5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设计

(完整版)苏教版选修5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5《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了解蛋白质的组成、主要性质和用途2、了解常见的氨基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法学习蛋白质的性质,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2、联系实际事例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初步了解蛋白质是生命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了解氨基酸和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使学生体会实验中的相互合作,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3、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教学重点:蛋白质的性质教学难点:实验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记录-归纳-应用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对有机物知识有较全面认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认真学习的重要知识。

同时,在必修2教材中,有“蛋白质和氨基酸”一节,已经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的性质。

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物质。

所以学生对蛋白质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神奇的物质。

这一节的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大胆探索新的知识,做到乐学和主动学习。

教学过程:分析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一、应用新课改的思想和方法(1)本节课开始就以展示一批与蛋白质有关图片,还有科技前沿的克隆羊,并播放有关蛋白质的视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2)重视“协作学习”的合作互动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创设分组实验,合作完成,以达到训练团队合作精神,并在完成实验的同时学会观察、描述、归纳、总结等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

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有利于课堂的活跃气氛和丰富多彩。

1、观看视屏和图片,快速获取信息,激发学习热情。

2、使用课件辅助教学,增大信息量和趣味性3、利用分组实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4、提出身边最近出现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来解答。

三、落实教学常规的要求1、掌控重点、难点。

化学教案-糖类 蛋白质

化学教案-糖类 蛋白质

化学教案-糖类蛋白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定义、分类及生理功能。

2.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和生物作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糖类和蛋白质的定义、分类、化学性质及生理功能。

2.教学难点:糖类和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及生物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糖类和蛋白质吗?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2.糖类部分a.定义与分类介绍糖类的定义:糖类是一类具有甜味的有机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举例说明各类糖类的代表物质,如葡萄糖、蔗糖、淀粉等。

b.化学性质介绍糖类的化学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水解性等。

结合实验,观察糖类与硫酸铜的反应,说明糖类的还原性。

c.生理功能介绍糖类的生理功能,如提供能量、构成细胞壁、参与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等。

3.蛋白质部分a.定义与分类介绍蛋白质的定义: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介绍蛋白质的分类,如简单蛋白质、结合蛋白质等。

b.化学性质介绍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如水解性、变性、盐析等。

结合实验,观察蛋白质的盐析现象,说明蛋白质的盐析性质。

c.生理功能介绍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如构成细胞、催化生物化学反应、运输物质、免疫作用等。

4.实验部分a.糖类实验实验一:观察葡萄糖与硫酸铜的反应,证明葡萄糖的还原性。

实验二:观察淀粉的水解现象,证明淀粉的水解性。

b.蛋白质实验实验一:观察蛋白质的盐析现象,证明蛋白质的盐析性质。

实验二:观察蛋白质的变性现象,证明蛋白质的变性性质。

5.课堂小结强调糖类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提高学生对这两个物质的认识。

6.作业布置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糖类和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糖类和蛋白质的定义、分类、化学性质及生理功能,使学生了解了这两个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高中化学精品教案:《蛋白质和氨基酸》

高中化学精品教案:《蛋白质和氨基酸》

蛋白质和氨基酸【知识与技能】1. 知道蛋白质组成、主要性质及其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主要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与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加深对蛋白质性质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动力;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精神,并深刻体会到化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蛋白质的组成性质【教学难点】α-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你认为国家公务员考试难吗?是不是所有题目都很难?下面就是一道2009年国家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真题第13题,说说你的选项和理由。

下列做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可行的是………………( )A. 医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份相同,都可用于伤口消毒B. 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C. 由于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D. 低血糖症状出现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B选项的内容,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课题——蛋白质和氨基酸【提问】请说一说哪些食品中富含蛋白质呢?牛奶、鸡蛋、豆浆、鱼、瘦肉、豆腐。

豆类、薯类、小麦和谷类中也富含蛋白质。

阅读以上资料,说一说你对蛋白质的认识?【回答】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人体所含的主要物质除了水分之外,蛋白质占一半,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76-77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试回答以下问题: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N2、相对分子质量:几万到几千万不等,是天然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提问】你对蛋白质还有怎么样的认识?蛋白质具有怎样的性质,在生活中有怎样的应用呢?下面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蛋白质。

【提问】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对蛋白质的性质有什么认识?1、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溶液(如(NH4)2SO4溶液、Na2SO4溶液等),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这一性质叫做盐析,盐析是一种物理变化,不会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加水后析出的沉淀溶解。

《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案

《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案

教育实习教案(2014届)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化学班级:102实习生:吴倩芸学号:10630118实习学校:萧山五中实习课程:化学实习学校教师:炳木(签名)高师指导教师:俊(签名)授课时间:2013 年9 月日浙江师大学制溶液变蓝。

那么第二支试管的操作目的又是什么呢?生:检验葡萄糖师:如果有砖红色沉淀出现就说明存在葡萄糖,也就说明淀粉水解,但是是部分水解还是全部水解我们并不知道,还要结合第一支试管的检验结果进行判断。

那为什么第一支试管中不加NaOH,而第二支试管中要加入NaOH呢?生:第一支试管中碘水会和NaOH反应,不需要加NaOH,而第二支试管中加入NaOH是为了中和淀粉水解时加入的酸,否则会后新制C u(O H)2反应,难以出现砖红色沉淀。

师:事实上①试管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生:对照实验[归纳小结][过渡]淀粉用途广泛,除了可以制备葡萄糖,还可以用来酿酒。

5.淀粉酿酒师:阅读书本76页最后一段,了解一下酿酒的方程式。

C6H12O62C2H5OH+2CO2↑二、蛋白质和氨基酸[过渡]学习完糖类之后,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蛋白质和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师: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物质含有蛋白质?生:鱼、牛奶、大豆、病毒……师: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生物体,如:动物的肌肉、毛发、皮肤、血液等,植物中也很丰富,比如大豆、花生、谷物等,当然还有微生物,像细菌、病毒等,一切重要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能都与蛋白质密切相关,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其生理功能也不同。

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那么蛋白质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蛋白质的组成[PPT展示]蛋白质组成元素、化学组成师:蛋白质主要由C、H、O、N、S、P等元素组成,它的结构非常复杂,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千万不等,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酒化酶。

2024年《糖类》化学教案

2024年《糖类》化学教案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需要吃食物,同学们知道食物中有哪些成分吗?
糖、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这些都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常吃的糖和蛋白质有什么样的'奥秘。
环节二:新课讲授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代表物的化学组成。
根据表3—3,分析单糖、双糖、多糖在元素组成和分子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两者是同分异构体吗?
糖的存在和制备:(学生看书解决下列问题)
葡萄糖的存在、制备、用途:
利用葡萄糖来补充营养的原理:
课堂反馈
现在农民收割以后,很多人都在田里把秸杆焚烧,这样既造成空气的污染,又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甚至造成公路的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帮助考虑一下如何能够合理的利用?
①制沼气
②制葡萄糖
③制酒精
甲醛 乙酸 乳酸等
如何给糖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呢?
糖类: 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糖的分类: 单糖 低聚糖 多糖
在单糖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葡萄糖 果糖 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下面我们有重点的学习葡萄糖以及简单了解其它单糖。
一 . 葡萄糖
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问题1能否说符合Cn(H2O)m的物质一定是糖?
实验一、观察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颜色和状态。
实验1分别取少量糖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填表。
讨论2葡萄糖和淀粉是如何检验的?(回忆生物课中糖的检验和氯气检验用的试纸)
实验二、
(1)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毫升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2毫升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设计

《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设计

蛋白质和氨基酸(教案)侨声中学高中化学组张月明May 18, 2007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对蛋白质的探究学习了解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特点;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对蛋白质性质的理解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原理;并通过实验观察以及比较氨基酸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蛋白质的性质与日常营养的关系,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和化学美育教育教学重点蛋白质的性质教学难点用蛋白质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边讲边议教学用具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胶头滴管、试管架鸡蛋白溶液、稀硫酸、饱和(NH4)2SO4溶液、CuSO4溶液、甲醛水溶液、蒸馏水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之一的糖类,这节课我们将要进一步学习第二种营养物质—蛋白质。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蛋白质的简介。

【观看视频】蛋白质的简介〔导入〕我们知道,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在生命活动中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那么蛋白质究竟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一下蛋白质有些什么性质。

〔板书〕蛋白质和氨基酸〔引导〕首先我们先通过几个小实验来探究蛋白质的性质p73【活动与探究】学生分为10个小组,1-4小组探究蛋白质与饱和硫酸铵溶液的反应,5-8小组探究蛋白质与稀硫酸溶液的反应,9-12小组探究蛋白质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13-16小组探究蛋白质与甲醛溶液的反应,17-20小组探究加热蛋白质的实验。

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经过讨论后,将实验现象填写在课本p73相应位置,并派一名代表发言把实验结果与全班一起分享。

【学生实验,讨论后回答】现象: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稀硫酸溶液、硫酸铜溶液、甲醛水溶液以及加热都能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往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在加热、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溶液以及福尔马林的作用下,蛋白质的性质发生改变并发生凝聚,形成沉淀。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学案苏教版必修2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学案苏教版必修2

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一、糖类2.葡萄糖(1)分子结构和性质(2)特征反应3.糖类的水解(1)蔗糖的水解反应(2)淀粉的水解反应①淀粉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6H 10O 5 n +n H 2O ――→催化剂n C 6H 12O 6 淀粉 葡萄糖。

②检验淀粉水解及水解程度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4.糖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糖类水解规律 ①单糖不发生水解。

②1 mol 二糖能水解,生成2 mol 单糖分子。

③1 mol 多糖能水解,生成很多摩尔单糖分子。

(2)糖类水解条件蔗糖、淀粉的水解均用稀硫酸作催化剂,并且水浴加热。

(3)淀粉水解程度及其产物检验注意的问题:①检验淀粉时,必须直接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为碘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②因反应是用硫酸作催化剂,而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溶液必须呈碱性,所以应先中和再检验。

例1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 6(H 2O)6,则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H 2O 分子 B .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C .葡萄糖与麦芽糖均含有醛基,但二者不互为同系物D .淀粉与纤维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A解析 葡萄糖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 6(H 2O)6,表示葡萄糖分子中含有H 、O 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当于6个H 2O 的组成,没有水分子存在,A 错误;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 正确;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 6H 12O 6,麦芽糖的分子式为C 12H 22O 11,分子组成上不是相差“CH 2”的整数倍,不互为同系物,C 正确;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可用(C 6H 10O 5)n 表示,但n 值不同,故两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D 正确。

易错警示淀粉、纤维素通式中的n 值不同,它们不属于同分异构体,而且是混合物。

例2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3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

《蛋白质和氨基酸》说课稿

《蛋白质和氨基酸》说课稿

《蛋白质和氨基酸》说课稿《蛋白质和氨基酸》本节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蛋白质性质的探究学习理解蛋白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学生比照三种最简单氨基酸的结构简式,归纳出氨基酸结构上的共同点,理解什么是α-氨基酸;让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学生在初中化学下册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对蛋白质有了初步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蛋白质是生命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学习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等性质,同时理解氨基酸的结构共同点,把握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学生通过对蛋白质性质的理解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原理,并通过实验培养观察水平,归纳推理水平。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难点是蛋白质的组成(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

本节教材是从蛋白质在生物界的广泛存有引人的。

通过介绍,学生对于“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将会获得一个初步的理解,从而调动起他们学习本节教材的积极性。

教材首先对于介绍蛋白质的组成仅作了简单的介绍,指出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并没有多加解释。

接着通过学生蛋白质的性质实验的观察,总结出蛋白质的主要化学性质,蛋白质的变性在生产、生活和医疗上有很多实际应用,所以安排了“活动与探究”和“交流与讨论”,以期强化学生对它的理解。

最后教材通过学生对三种氨基酸的结果的比照分析,讨论归纳出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特点。

并对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实行简单的说明。

教材还安排了“拓展视野”介绍了一类特殊的蛋白质-酶的相关信息,扩大学生的视野,实行STS教育。

二说学情、教法因为学生刚刚学完简单的烃及其衍生物,所以对于蛋白质的性质只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简单归纳其性质并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点因为在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专题5“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中会有很详细的介绍,所以本节课只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氨基酸均含有羧基和氨基即可,并不多做要求。

《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教案

《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教案

《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 培养学生掌握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过程。

3. 引导学生了解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4. 提高学生对营养学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糖类:概念、分类、功能、代谢过程。

2. 蛋白质:概念、分类、功能、代谢过程。

3. 氨基酸:概念、分类、功能、代谢过程。

4. 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代谢过程。

2. 教学难点: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结构和代谢过程。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4. 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糖类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代谢过程。

2. 第二课时: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代谢过程。

3. 第三课时:氨基酸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代谢过程。

4. 第四课时: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5. 第五课时:案例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引导学生关注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重要性。

2. 探究糖类:让学生分析食物中的糖类含量,了解糖类的来源和作用。

3. 探究蛋白质:让学生分析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了解蛋白质的来源和作用。

4. 探究氨基酸:让学生了解氨基酸的种类、作用和食物来源。

5. 小组讨论:探讨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基本概念的理解。

课时39 糖类 氨基酸 蛋白质

课时39 糖类 氨基酸 蛋白质

课时 39 糖类氨基酸蛋白质【复习目标】:1.了解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2.认识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课堂内容】六大营养素:、、、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糖类定义: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和以及生成它们的有机物。

通式:(大多数糖类符合)注意事项:①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并不是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②有些分子中氢氧个数比并不等于2:1(如鼠李糖C6H12O5)③有些符合通式的物质并不属于糖类(如甲醛CH2O)分类:(根据能否水解及水解产物多少分)糖:葡萄糖、果糖糖:蔗糖、麦芽糖糖:淀粉、纤维素一、单糖葡萄糖1.分子式:结构简式:(属于多羟基)2.化学性质:(1) 氧化反应:①与银氨溶液反应(银镜反应)②与Cu(OH)2反应:③生理氧化反应:(2) 还原反应:(3) 酯化反应(4)分解反应:3.葡萄糖的制法4.葡萄糖的用途营养物质、医药工业、镀银工业、糖果制造业、.经乳酸菌发酵制乳酸、检查糖尿病果糖(与葡萄糖互为)分子式:结构简式:(属于多羟基)化学性质:与葡萄糖相似二、低聚糖(蔗糖、麦芽糖)蔗糖麦芽糖分子式结构分子中醛基分子中醛基(属于性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与银氨溶液2.水解反应三、多糖(淀粉、纤维素)淀粉纤维素组成和结构物理性质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在热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

白色、无嗅、无味具有纤维状的物质,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化学性质无性水解生成遇碘变无性水解生成酯化反应(硝化纤维)存在植物的种子或块根里细胞壁的基础物质用途营养物质之一,工业原料,供食用,制造葡萄糖和酒精用于纺织、造纸、制造硝酸纤维、醋酸纤维、粘胶纤维淀粉水解:纤维素水解:纤维素和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都为,但纤维素比淀粉水解。

【总结】可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的物质有:【例1】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微热,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 )A.食醋B.白酒C.食盐D.葡萄糖【例2】有机物①CH2OH(CHOH)4CHO;②CH3CH2CH2OH;③CH2=CHCH2OH;④CH2=CHCOOCH3;⑤CH2=CHCOOH 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A.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④ D.①③【课堂探究】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根据上述操作和现象,首先回答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教案

《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2)掌握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3)能够运用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性质和变化;(2)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提高环保意识,关注人类健康。

二、教学内容1. 糖类的概念、分类和功能2. 糖类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3. 蛋白质的概念、分类和功能4.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5. 氨基酸的概念、分类和功能6. 氨基酸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2)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

2. 教学难点:(1)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2)运用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知识;2. 利用实验、案例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运用小组讨论、总结报告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3. 讲解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并进行实验验证。

4. 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运用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知识进行解释。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6.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知识的掌握情况。

7.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实时了解学生对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020高中化学专题3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四课时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教案苏教版必修2

2020高中化学专题3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四课时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教案苏教版必修2

第四课时 糖类 蛋白质和氨基酸[学习目标] 1.知道糖类、蛋白质的组成、重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2.认识葡萄糖的特征反应。

3.知道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熟知常见氨基酸及其结构特点。

知识点糖类[学生预习区]1.常见的糖类2.葡萄糖的性质 (1)葡萄糖的营养作用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进行缓慢氧化反应,并放出热量,它是人体活动的主要能源: □05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 ΔH =-2804 kJ·mol -1。

(2)葡萄糖与银氨溶液或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可用于检验□06葡萄糖的存在。

(3)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成乙醇 □07C 6H 12O 6――→酒化酶2CH 3CH 2OH +2CO 2↑3.淀粉、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水解成葡萄糖:1.人们在早期发现的糖的分子式大多符合C n(H2O)m,其中H、O的原子个数与C原子数没有直接关系,而H与O的原子个数比与H2O中H、O原子个数比相同,故称糖类为“碳水化合物”。

那么符合C n(H2O)m的有机物一定是糖类吗?提示:不一定。

例如乙酸(CH3COOH)、甲醛(HCHO)。

2.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式均为C12H22O11,二者属于何种关系?淀粉、纤维素的分子组成均为(C6H10O5)n,二者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提示: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组成尽管都书写为(C6H10O5)n,但二者的n值不同,二者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教师点拨区]1.糖类的水解反应除单糖外,双糖和多糖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单糖。

2.葡萄糖的特征反应葡萄糖很容易被氧化,能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

3.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1)实验步骤(2)实验现象及结论[对点即时练]1.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B.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因为它的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水分子组成的D.葡萄糖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沉淀答案 C解析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属于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A、B正确;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但不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组成的,C错误;葡萄糖能被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而产生砖红色沉淀,D正确。

专题六糖类 油脂 氨基酸 蛋白质 学案 学案.doc

专题六糖类 油脂 氨基酸 蛋白质 学案 学案.doc

专题六:糖类油脂氨基酸蛋白质学案【08考纲要求】了解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认识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知识细化】【基础知识整理】一、糖类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糖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糖分为(按能否水解和水解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单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单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二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二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多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1)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但分了式符合C n(H2O)m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糖类,如甲醛CH?。

、乙酸C2H4O2等,而不符合此通式也不一定不属于糖类:如鼠李糖C6H12O5(2)糖类不一定都甜,单糖、二糖甜,但淀粉、纤维素不甜。

(1)葡萄糖与银氨溶液的反应一IIRi ——C —0 ——CH2 o I II IR 2—c —o —CH f? I4,化学性质:⑴氢化C 17H 33—coo —CH 2C I 7H 33—COO —CHC 17H 33—COO —CH,(2) 葡萄糖与碱性新制氢氧化铜溶液悬浊液的反应(3) 蔗糖的水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麦芽糖的水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淀粉酿酒的系列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取硝化纤维二、油脂1、 油脂的结构和分类:说明:⑴-Ri> -R 2、-R3为饱和或不饱和桂基,如相同为 ________________ ,如不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天然油脂大都是 __________________ ,动植物体内的油脂大都为多种混甘油脂的混合物。

高中化学《蛋白质和氨基酸》精品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蛋白质和氨基酸》精品教案设计
什么不同之处?思考此时蛋白质发生的是
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教师]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这是蛋白质发生盐析。
[学生实验]蛋白质的性质实验。(表2)
[学生总结]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和盐析对盐的要求。
学生对鸡蛋清溶液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进而得出蛋白质发生盐析的条件。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蛋白质的重要性质(盐析和变性)条件和特征及蛋白质性质的应用 。
难点:盐析和变性的本质区别。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向同学们展示一个皮蛋,说:“今天早晨我
吃了皮蛋,味道还不错,请问你们吃过皮蛋吗?”
[教师追问]你们见过皮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吗?
[教师]拿下皮蛋的外壳(事先用刀割开),露出内部。
(NH4)2SO4、Na2SO4、K2SO4等轻金属盐
变化实质
发生化学变化
发生物理变化
特征
不可逆
可逆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以鸡蛋为例,从制作鸡蛋清溶液开始,并对鸡蛋清溶液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进而得出结论,再利用结论去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整个教学过为学生创设了鲜活的生活场景,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
活动1: 实验探究
[教师]鸡蛋清是蛋白质,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制作鸡蛋
清溶液,注意不要蛋黄。同学们集思广益,
把实验完成。
[过渡]下面我们就验证蛋白质的一些性质。
[教师]蛋白质在上述条件下发生的变化会使蛋白质
发生凝聚,失去生理活性。我们称之为蛋白质
的变性。根据以上实验,请同学们小结一下,
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的条件是什么?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本课设计注重生活实践,强调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真正落实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开始,在生活中进行,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多样,有教师讲授、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学生自学,其中教师扮演者一个知识引路人角色。知识阶段小结及时,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并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教案-糖类 蛋白质

化学教案-糖类 蛋白质

化学教案-糖类蛋白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2、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主要分类和代表物质。

3、理解糖类和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2)糖类和蛋白质的主要分类和代表物质。

2、难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2)糖类和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非常重要的物质。

从我们吃的米饭、面包到身体里的各种细胞成分,都离不开它们。

那么,什么是糖类?什么是蛋白质?它们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糖类和蛋白质。

(二)糖类1、糖类的定义和组成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其组成元素主要是碳、氢、氧,大多数糖类的化学式可以用(CH₂O)n 来表示。

2、糖类的分类(1)单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它的化学式为C₆H₁₂O₆,是一种多羟基醛。

葡萄糖在体内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果糖是一种最甜的糖,它的化学式与葡萄糖相同,但结构不同,是一种多羟基酮。

(2)二糖能水解生成两分子单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如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

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主要存在于发芽的谷物中。

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脱水缩合而成,存在于动物的乳汁中。

(3)多糖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如淀粉、纤维素、糖原等。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存在于植物的种子、根、茎等部位。

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检验淀粉的一种常用方法。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虽然人体不能消化纤维素,但它对维持人体健康也具有重要意义。

3.2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糖类蛋白质氨基酸学案(苏教版必修2)

3.2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糖类蛋白质氨基酸学案(苏教版必修2)

3.2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3课时 糖类 蛋白质 氨基酸学案(苏教版必修2)一、糖类(1)特征反应①葡萄糖—⎪⎪⎪⎪――→新制Cu (OH )2悬浊液△ 沉淀――→银氨溶液加热(也称银镜反应) ②淀粉――→I 2________ (2)水解反应实验探究:淀粉水解(C 6H10O 5)n 淀粉+n H 2O ――→催化剂n C 6H12O 6葡萄糖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蛋白质和氨基酸 1.蛋白质(1)蛋白质的存在及组成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蛋白质由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组成。

(2)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最终产物为________。

(1)几种常见的氨基酸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下面是几种氨基酸:甘氨酸(氨基乙酸)________________、丙氨酸(α­氨基丙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谷氨酸(α­氨基戊二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氨基酸分子中均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原子团。

α­氨基酸分子中氨基连接在离羧基________的碳原子上。

氨基酸种类较多,在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能发生反应,合成更复杂的化合物(多肽),构成蛋白质。

知识点1葡萄糖的检验1.医院里检查糖尿病患者的方法是在病人尿液中加入CuSO4和NaOH的混合溶液,加热后产生了砖红色沉淀,说明病人的尿液中含有()A.脂肪B.葡萄糖C.乙酸D.蛋白质2.鉴别蔗糖和葡萄糖溶液,最好的试剂是()A.金属钠B.新制Cu(OH)2悬浊液C.单质碘D.稀硫酸知识点2淀粉和纤维素的性质3.对于淀粉和纤维素两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B.二者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互为同分异构体C.它们都是糖类,化学性质相同D.都可用(C6H10O5)n表示,但淀粉能发生银镜反应,而纤维素不能4.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A.青苹果中只含有淀粉不含糖类B.熟苹果中只含有糖类不含淀粉C.苹果成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D.苹果成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5.用来证明棉花和淀粉都是多糖的实验方法是()A.放入氧气中燃烧,检验燃烧产物都是CO2和H2OB.放入银氨溶液中微热,都不发生银镜反应C.加入浓硫酸后微热,都脱水而变黑D.分别放入稀酸中煮沸几分钟,用NaOH溶液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再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都生成砖红色沉淀知识点3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性质6.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B.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而呈现黄色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D.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0.1%~0.5%)浸泡植物种子7.国际著名血液学杂志《BLOOD》刊载了一条令人振奋的科研成果:中国科学家找到白血病致病元凶——蛋白质Shp-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管、烧杯、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试管夹、玻璃棒、胶头滴管、火柴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进程(不够请附页):
【课堂导入】
[PPT展示]水果、红烧肉、番茄炒蛋、糖葫芦、蛋糕、虾图片
师:我们每天都要摄入各种各样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肉制品等,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糖类、蛋白质和脂类是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的油脂就属于脂类,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剩下的两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以及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师:蓝色絮状沉淀是因为反应产生了Cu(OH)2,葡萄糖中含有多个羟基,这种多羟基物质遇到新制Cu(OH)2显绛蓝色,而葡萄糖中的醛基具有还原型,在加热条件下与新制Cu(OH)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制Cu(OH)2被还原成Cu2O,葡萄糖中的醛基被氧化成羧基。
师:这个实验要加入稍过量的NaOH,反应在碱性条件下氧化还原更容易进行,并且反应要加热,但是温度又不能太高,否则部分Cu(OH)2分解产生黑色的CuO,会掩盖Cu2O的颜色,实验效果不好。
1.蛋白质的组成
[PPT展示]蛋白质组成元素、化学组成
师:蛋白质主要由C、H、O、N、S、P等元素组成,它的结构非常复杂,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千万不等,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蛋白质的性质
1)胶体的性质
师:它的直径在1nm到100nm之间,从它的分子大小可以说明蛋白质溶液是什么?
生:胶体
师:因此,它具有胶体的性质,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
师:①试管中加入碘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溶液变蓝
师:对,淀粉遇碘变蓝。在②试管中加入少量H2SO4的目的是什么?
生:催化剂,使淀粉水解。
师: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分装在两支试管中。第一只试管加碘水,另一只用NaOH中和后,加入含NaOH的Cu(OH)2悬浊液,那么第一支试管的操作目的是什么?
生:检验淀粉
不溶于冷水
不溶
[补充]淀粉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冷水,可溶解于热水中形成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
[过渡]按照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在了解了糖类的组成和物理性质,接下来我们要来研究糖类的化学性质。
3.糖类的化学性质
师:众所周知,人们从食物中摄入淀粉,淀粉在体内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变化,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是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葡萄糖的生理氧化反应。
生:第一支试管中碘水会和NaOH反应,不需要加NaOH,而第二支试管中加入NaOH是为了中和淀粉水解时加入的酸,否则会后新制Cu(OH)2反应,难以出现砖红色沉淀。
师:事实上①试管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生:对照实验
[归纳小结]
[过渡]淀粉用途广泛,除了可以制备葡萄糖,还可以用来酿酒。
5.淀粉酿酒
师:阅读书本76页最后一段,了解一下酿酒的方程式。
[过渡]大多糖都可发生水解反应,我们可以根据糖类是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情况可以把糖分成单糖、二糖和多糖。
师:不能再水解的糖叫单糖,它是最简单的糖,比如: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最重要的单糖,是生物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果糖主要存在于水果、蜂蜜中。它们的分子式都是C6H12O6,从这个信息我们看出它们两者是什么关系?
在这个实验的成败有四个关键点:
“试管洁净”——所用试管要光滑洁净,便于生成的银依附在试管壁上紧密地排列,否则,只得到黑色疏松的银沉淀,没有银镜产生或产生的银镜不光亮。
“氨水适量”——氨水的浓度不能太大,滴加氨水的速度一定要缓慢,否则氨水容易过量。氨水过量会降低试剂的灵敏度,且容易生成爆炸性物质AgN3(叠氮化银)。
生:淀粉→碘水→溶液变蓝、葡萄糖→新制Cu(OH)2→出现砖红色沉淀
师:如果同时检验出葡萄糖和淀粉说明什么?
生:淀粉水解不完全
师:如果只是检验出其中的一种说明什么?
生:淀粉不水解或者已经水解完全
师:我们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淀粉的水解已经开始?如何证明淀粉的水解已经完全?请同学们思考实验方案,再和书本75页【实验4】进行对比,看看自己想的和书上的有没有出入。
[师生归纳]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其组成大多可以用通式Cn(H2O)m表示,因此过去曾把它们成为碳水化合物。
师:那么满足Cn(H2O)m通式的就一定是碳水化合物吗?
生:不是,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
师:所有的糖类都是碳水化合物吗?
生:……
师:在有些糖类分子中,H和O原子个数比并不等于2:1,例如鼠李糖C6H12O5。所以说,碳水化合物只能反映普遍糖类的特征,并不能反映所有糖类的结构特点。
R + 2Cu(OH)2+ NaOH Cu2O↓+ R+ 3H2O
[小结]葡萄糖与银氨溶液或者含有NaOH的Cu(OH)2悬浊液的反应可用来检验葡萄糖的存在。医学上曾用过类似的反应来检验病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是否偏高。当然医学中会采用更为简便的方法,就是用糖尿病检验试纸,原理也是类似的。
4.淀粉的水解
1)葡萄糖的生理氧化反应
C6H12O6(s)+6O2(g)=6CO2(g)+6H2O(l)△H=-2804kJ/mol
这是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反应放热。
[过渡]葡萄糖除了可以为我们提供能量,还有哪些特殊性质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葡萄糖的性质。
2)葡萄糖的检验
师:要研究一种有机物的性质,首先要从它的结构入手,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葡萄糖中含有哪些官能团?
师: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如果完全水解,则溶液不变蓝;如果不完全水解或者根本不水解,则溶液变蓝。那么第二支试管的操作目的又是什么呢?
生:检验葡萄糖
师:如果有砖红色沉淀出现就说明存在葡萄糖,也就说明淀粉水解,但是是部分水解还是全部水解我们并不知道,还要结合第一支试管的检验结果进行判断。那为什么第一支试管中不加NaOH,而第二支试管中要加入NaOH呢?
生:羟基、醛基
师:由于葡萄糖含有醛基以及多个羟基,使它表现出一定的特性,利用这些特性我们可以对葡萄糖进行检验。之前我们已经学过,醛基有哪些特殊性的性质?
生:银镜反应,和新制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过渡]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对葡萄糖进行检验。
a)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演示实验]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2%的硝酸银溶液,振荡试管,同时滴加2%稀氨水,直到析出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澄清的银氨溶液),再加入1mL10%的葡萄糖溶液,在温水浴里静置加热3—5分钟。
2)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
师:那么除此之外,蛋白质还有具有什么性质呢?同学们在家里有没有打过鸡蛋?打鸡蛋的时候加一些盐可以发现鸡蛋越打越稠,这是什么原因呢?另外,我们发现游泳池里的水往往是蓝色的,主要是因为加了CuSO4,它的作用是什么?
教育实习教案
(2014届)
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化学
班级:102
实习生:吴倩芸学号:********
实习学校:萧山五中
实习课程:化学
实习学校教师:陈炳木(签名)
高师指导教师:谢俊(签名)
授课时间:2013年9月日
浙江师范大学制
教学内容
(章节)
必修2专题3第二单元: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
课程类型
[过渡]葡萄糖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它的化学性质,因而有了广泛的用途。工业上常用淀粉和纤维素为原料生产葡萄糖。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以产生葡萄糖:
(C6H10O5)n+nH2O nC6H12O6
淀粉葡萄糖
师:如果有一瓶未知的淀粉水解液,已经水解一段时间,要同学们检验一下它的成分,我们要检验哪些物质?(以水解方程式为参照,从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分别出现了几种物质,如何检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糖类、蛋白质、氨基酸对人体的重要意义,体会化学与生活、人类的密切联系,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葡萄糖的检验、蛋白质盐析与变性的区别
教学难点:淀粉水解产物检验及水解程度的探究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仪器及药品:2%AgNO3溶液、2%稀氨水、10%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鸡蛋清)、饱和(NH4)2SO4溶液、稀H2SO4、CuSO4溶液、甲醛溶液
水解产生两分子单糖的糖类叫二糖,如麦芽糖、蔗糖。事实上,麦芽糖和蔗糖也是同分异构体,它们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1分子麦芽糖水解生成2分子葡萄糖,而1分子蔗糖水解生成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
水解产生多个单糖的糖类叫多糖,如淀粉和纤维素。当然,这里说的水解指的是完全水解,淀粉不完全水解先生成麦芽糖,再水解产生葡萄糖。可见多糖可以水解产生二糖,二糖水解产生单糖,当然单糖也可以发生缩聚生成多糖。
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都是(C6H10O5)n,它们是同分异构体吗?
生:不是。他们都是高分子化合物,n取值很大且不一定,不是同分异构体。
2.糖类的物理性质
师:对于几种常见的糖类,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它们的物理性质。
[PPT展示]表格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纤维素
颜色、状态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白色粉末
白色纤维
水溶性
易溶
易容
“水浴加热”——反应液要受热均匀,以温水浴为宜;
“不能振荡”——反应过程中,不能振荡试管,否则会影响银镜的产生。
银镜反应,在实验室中可以用来鉴定含有醛基的化合物,工业上则用这个反应来对玻璃涂银制镜和制保温瓶胆。
[过渡]检验葡萄糖除了银镜反应之外,还可以通过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来进行判断,由于时间关系,这个实验我们就不做了,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生:同分异构体
师:葡萄糖的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果糖的结构简式:CH2OH(CHOH)3COCH2OH,我们可以看到葡萄糖和果糖分别含有哪些官能团?
生:葡萄糖:羟基、醛基,果糖:羟基、羰基(羰基简单介绍)
师:结构决定性质,对于葡萄糖来说,羟基和醛基所具有的的性质,葡萄糖也是具有的。我们可以看到单糖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所以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而果糖则是多羟基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