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0dc0c84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b.png)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引言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带来了巨大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一、了解教师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都至关重要。
二、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1. 适应数字化教育时代:数字化教育时代要求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2. 促进高效教学:掌握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1. 学习和培训: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学习相关教材和参加研讨会等方式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 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教学资源,了解最新的教育技术动态,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
3. 实践和反思: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实践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四、建设支持教师信息素养的环境1. 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软件: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合适的软件,以便教师能够顺利地开展信息教育活动。
2. 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学校可以成立信息技术教研组,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3. 鼓励教师交流合作: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讨会,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分享。
五、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挑战1. 技术更新快: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教师需要不断跟进学习新的技术知识,面临更新换代的挑战。
2. 教师素养不均衡:不同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基础素养存在差异,培养和提升的难度不一样。
3. 教学实践难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合理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学习课程
![教师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学习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4a828e5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f.png)
教师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态度。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让教师具备信息素养,不仅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信息化教学学习课程是促进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关键性课程。
信息化教学学习课程是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化教学法、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教育软件使用与开发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以实现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
信息化教学学习课程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这方面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组成以及其使用方法,网络的基本知识,多媒体等。
在计算机硬件的方面,如要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我们应该了解计算机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功能与关系。
软件的方面,如具备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其功能的掌握。
网络方面,如网络协议与网络拓扑的掌握。
多媒体方面需要掌握多媒体创作的基本工具及其功能,如幻灯片、录音软件、视频制作软件等。
信息化教学学习课程需要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法。
这方面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认识信息化教学、如何制定信息化教学计划、如何编写课程设计、如何制定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标准等。
认识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概念是信息化教学法的基础。
在制定信息化教学计划的时候应该注意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以实现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
撰写课程设计是信息化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给教学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导,以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
制定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标准是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对教学质量给出明确而客观的评价,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信息化教学学习课程需要教师掌握资源的获取与利用。
在这方面的课程内容中,教师需要学习的主要是如何在网络资源中获取教育资源,例如学习在网络三维教学平台中搜索教育资源、如何下载与存储网络资源、如何制作电子教材等。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学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学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https://img.taocdn.com/s3/m/e845425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a.png)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学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学校信息化建设日益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教师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其信息化素养的培养对于促进教学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重要性学校信息化建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这是教师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履行教学职责的基本要求。
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能够提高教师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还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师提供了创新教学的渠道和手段,教师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培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二、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方法和策略1. 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机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培养要求。
通过开展培训、研讨、实践等形式,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加强对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的监督与评估。
2. 提供必要的培训资源学校需要提供必要的培训资源,包括教师培训课程、教材、网络平台等,帮助教师系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起相应的技术支持团队,以满足教师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需求,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3. 鼓励教师创新实践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应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
学校可以设立教学改革奖励机制,对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优秀成果给予认可和奖励,激励更多教师参与信息化建设和教学创新。
4. 构建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学校可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的机会。
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bc1f78c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c.png)
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教师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生存与发展、变革和创新等方面具有的先进思想和高超技能的综合体现。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是保证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最基本的是,教育信息化必须依靠教师教育的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实现的。
教育基础设施是信息技术支撑着的,而教师队伍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关键。
因此,必须重视教师教育的信息化,大力推进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模拟技术能力的提升。
教育信息化需要教师积极的介入,而教师信息素养则是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力量。
教师需要通过信息学和教育学的相互交融,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运用新技术、新思路、新策略去创新教育行业。
教师必须加强自己与社会的联系,积极开展学科教育和社会教育活动,同时积极学习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模拟技术能力。
同时,需要在职培训、会议、短期培训等形式的教师培训方式中不停地学习,不断开拓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育部门也需要重视教师教育的信息化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去更好地改变教学模式,重构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科能力。
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师培训,需要采用自适应学习系统、个性化学习平台、技术培训与互动教学等多种培训方式,提供个性化学习途径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总之,教师教育的信息化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前提,也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推进创新教育,为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产业发展积极贡献。
论述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
![论述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73c4b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b.png)
论述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信息化时代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传播和信息应用等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
1. 提供专业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机构可以通过提供专业培训来帮助教师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这些培训包括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育教学方法培训以及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等。
培训内容应包括信息获取与筛选、信息分析与评价、信息传播与分享以及信息应用与创新等方面,以帮助教师全面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
2. 提供资源支持为了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机构还应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这包括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网络资源以及相关的教学工具和教材等。
通过提供这些资源,教师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
3. 鼓励教师创新实践教育机构应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实践,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通过开展教师课题研究、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案例分享等形式,教师可以不断尝试和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从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
4. 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教育机构可以建立合作交流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合作研究、互相探讨和共享经验等方式,相互借鉴和研究,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
同时,教育机构也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培训讲座和研讨会等活动,以便让教师与专家学者、同行互动,共同进步。
5. 建立评估机制教育机构可以建立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估机制,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
评估机制可以激励教师主动研究和提高,进一步促进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结论通过专业培训、资源支持、创新实践、合作交流和评估机制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育机构应积极推动这些方法的实施,并与教师一起共同努力,提高整体的信息素养水平。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数字素养与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数字素养与信息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6cfd0da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6.png)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数字素养与信息素养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教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而在信息化教育中,教师的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数字素养与信息素养,并分析其重要性以及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
一、数字素养的界定与意义数字素养是指个体在数字环境下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它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估和信息利用等方面的技能。
对于教师而言,数字素养意味着他们需要具备熟练的电脑操作能力、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等。
数字素养的提升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
首先,数字素养使教师能够更快速地获取和筛选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数字素养使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数字素养使教师能够更深入地探索网络教学平台和工具,开展跨地域、跨学科的教学实践,提供更广阔的教学空间。
二、信息素养的界定与重要性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利用的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素养成为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它包括信息检索、信息评估、信息创新和信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信息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教学需求。
首先,信息素养使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课程内容,及时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源。
其次,信息素养使教师能够更准确地判断信息的可信度和适用性,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信息素养使教师能够更有创造性地利用多样化的信息工具和资源,拓展教学方法和内容。
三、数字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关联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是密切相关的概念,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数字素养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信息素养是数字素养的拓展与应用。
首先,数字素养包含了信息素养所需的基本技能,比如电脑操作和网络应用技巧。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
其次,信息素养是在数字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的能力。
数字素养使教师能够获取和处理信息,而信息素养则要求教师将信息进行评估、整理和利用,提升教学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9247f27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8.png)
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它不仅改变了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也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其信息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那么,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呢?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常用教学软件的使用、多媒体素材的制作与处理、网络教学平台的操作等。
通过系统的培训,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将其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例如,可以开展针对电子白板、在线教学工具等的专项培训,让教师了解这些工具的功能和优势,并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掌握其使用方法。
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介绍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在教育中的应用案例,拓宽教师的视野,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提供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支撑。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电子教材等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对这些资源进行筛选、整合和优化,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此外,还可以鼓励教师自己开发教学资源,并在平台上分享交流。
通过资源的共建共享,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还能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资源开发能力。
三、推动信息化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经验积累实践是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关键。
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例如,组织信息化教学公开课、示范课,让教师在观摩和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经验;开展信息化教学竞赛,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教师不断改进和提高。
教师的数字素养与信息化教学
![教师的数字素养与信息化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ba2c45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7.png)
教师的数字素养与信息化教学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数字时代,教师的数字素养变得至关重要。
数字素养是指教师掌握和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包括信息搜索和筛选、数字内容的评估和使用、数字工具的运用等。
教师的数字素养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教学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
首先,教师的数字素养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至关重要。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数字工具和资源,如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课程等,来辅助教学。
只有教师具备了足够的数字素养,才能熟练地操作这些工具,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呈现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教师的数字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影响。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数字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数字素养,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搜索和筛选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评估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数字工具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的数字素养还对于个性化教学的实施起到关键作用。
个性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教师的数字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通过数字工具和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为他们提供不同难度和类型的学习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取得进步。
然而,要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数字技术能力,掌握新的数字工具和资源。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将数字技术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创造出更加有效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信息素养与教学能力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信息素养与教学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e35e116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0.png)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信息素养与教学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和利用信息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与教学能力成为教师必备的核心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信息素养与教学能力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信息素养对教学能力的影响信息素养是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
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评价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等方面。
首先,信息获取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基础。
教师需要从互联网、教育资源库等平台上获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并进行筛选和整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信息加工能力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师需要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选择对学生有启发性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深度。
再次,信息评价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线作业、实时测验等方式,获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和评价,进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最后,信息应用能力是教师进行创新教学的基础。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教育软件等资源,设计出富有创意和灵活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通过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够更好地应对信息化教学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
二、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学能力的策略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培养策略。
首先,教师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教育前沿理论和信息化教学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其次,学校和教育部门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学校可以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培训机制,为教师提供各类培训课程和资料,鼓励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活动。
教育部门可以加大对信息化教学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和平台。
培养教师信息素养 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培养教师信息素养 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4266017ca8114431b90dd8d4.png)
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我国学者王吉庆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通过教育培养,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的修养和能力。
它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
祝智庭指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要的信息。
他把教师信息素养分为基本信息素养、学科信息素养、特殊信息素养、科研信息素养4个层次。
另有学者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社会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职业素养,是教师各种职业能力要素的综合提升。
尤其对幼儿教师而言,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非常短暂,直接经验相对匮乏,而信息化手段具有直观形象性、真实可感性和方便快捷性的特点,为幼儿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周围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以获取相关教育教学信息,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信息化教学能力,我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幼儿园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工程,幼儿园教育的信息资源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园内资源、家长资源和网络资源。
为了充分发挥3种教育资源的作用,我园积极创造条件,营造顺畅快捷的信息化环境,使各种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第一,我园创建了“xingfubaby”网站,由园所网页、班级网页、教师博客、幼儿网页组成,实现了全园信息的共享。
在日常管理中,我园注重对网站建设的管理,网站主页栏目由中层领导分工负责上传,班级网页上传由各班教师负责,内容包括:班级月、周教育计划、家园直通车、主要活动照片等。
为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我园还与中国移动合作,创建校讯通平台,通过短信实现了幼儿园、班级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各种教育信息的传递及时方便快捷。
跨越时空的网络拉近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这里成为信息交流和展示教育智慧的平台。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技能与素养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技能与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f8480c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c.png)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技能与素养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以适应并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
本文将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技能与素养,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信息技术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技能之一是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能力包括掌握各种教育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能够有效利用教育平台进行网络教学、在线作业布置和批改等。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媒体编辑等基本能力,以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班、自主学习并实践,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学校应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例如建立教师技术支持团队,为教师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
二、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另一个核心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管理和信息传播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教学资源,筛选并评估其质量,有效地管理和组织所获取的信息,并能够运用各种手段和渠道传播信息。
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需要学校提供有关信息素养的培训和指导,并将信息素养纳入教师培训和评估的内容中。
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关注当前的教育技术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技能之一。
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合理地设计信息化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能力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方法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学设计培训、与同事交流和分享教学设计经验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学校也可以建立教学设计团队,为教师提供教学设计的指导和支持。
四、创新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创新能力。
教师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设计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能够积极探索和应用教育技术的新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
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支持和鼓励。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信息素养培养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信息素养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c7d1587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12.png)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运用信息化工具和资源进行教学。
本文将从教师信息素养的概念、培养方法和实施要点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探讨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概念教师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具备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变化和应用的能力。
教师信息素养的核心包括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
信息知识是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信息技能是能够熟练使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的能力;信息意识是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和理解力,能够准确把握、筛选、评价和应用信息;信息伦理是遵守信息使用规则和伦理道德准则的行为规范。
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1. 系统培训: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班,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让教师全面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电子教案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操作等。
2. 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提升信息素养。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参加在线学习课程、关注教育科技领域的最新动态等方式,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3. 案例分享: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之间的案例分享会,鼓励教师分享自己在信息化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通过分享,教师们可以相互借鉴,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
4. 实践探索: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使用电子板书、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具等工具,不断尝试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教师信息素养的实施要点1.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关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动态。
2. 打造信息化教学平台:学校可以投资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为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提供支持和便利。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素养培养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素养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40072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0.png)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素养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信息化教育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学习方式,还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文将探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素养培养方法及其重要性。
一、信息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信息环境中获取、理解、评估、使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信息素养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学生发展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素养培养方法1.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培训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有效使用。
教师作为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实施者,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并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
2.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建立信息技术教室和图书馆等信息资源中心,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室内应配置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接触知识,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合理利用能力。
3.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校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课堂任务、提供信息资源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讲座、科技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和创新能力。
4. 指导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评估网站的信誉度和准确度等知识,并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同时,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网络使用规范,指导学生健康、合理地利用互联网资源。
三、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1. 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只有掌握信息技术和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持。
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内容
![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d239d4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17.png)
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内容
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的内容包括:
1. 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培养教师具备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评估和信息应用等相关能力,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相关政策,能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2.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培养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包括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教学平台等,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3. 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培养教师能够主动寻找、筛选和制作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学PPT、教学游戏等,能够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4. 教学设计与评价能力培养:培养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评价的能力,包括构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设计评价方案等,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调整。
5.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培养学生具备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表达和信息应用的能力,能够主动参与信息化教学活动,积极利用信息工具进行学习和合作。
6. 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硬件和软件设施,包括校园网络、电子教室、计算机实验室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7. 教育管理信息化能力建设:培养管理人员具备信息化管理的能力,包括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等,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信息素养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教案
![信息素养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ef56c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4.png)
信息素养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教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素养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素质之一。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并将其转化为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教案旨在探讨信息素养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关系,并提供一套具体的教学方案。
二、信息素养的定义与内涵信息素养是指个人在信息时代的社会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评估、组织、创造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评估与判断的能力、信息组织和管理的能力、信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信息安全意识和伦理道德的素养。
教师作为信息传授的主体,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三、信息素养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1. 提升教师教学效果信息素养的提高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增强了教师在教学中获取和评估信息的能力,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拓展教学资源信息素养的提升使教师能够更广泛地获取和利用教学资源,包括网络教学资源、在线教育平台、学习管理系统等,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培养创新思维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教师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创造出更具有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教案设计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我们建议设计以下教学方案:1. 提供信息素养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信息素养培训班,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2. 引导教师开展教学设计通过组织教研活动或教学观摩,鼓励教师设计和分享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案例,引导教师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思考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效果,培养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3. 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网络设施,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给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场所,使教师能够随时随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造条件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育信息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研究
![教育信息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362f25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0.png)
教育信息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研究教育信息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教育的面貌,并且对师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教育信息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教育信息化如何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
1. 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教学教育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不仅可以获取更广阔的知识资源,还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生在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提高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增强信息素养。
2. 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育信息化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通过互联网、数字图书馆、在线教育平台等,学生可以获取更全面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而丰富的学习资源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 提高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教育信息化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信息技术的日常使用中,学生不仅可以熟练操作软件、浏览互联网,还可以通过编程、数字化设计等方式,提高信息技术能力,从而对信息素养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教育信息化下如何提升师生信息素养1. 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只有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够在教学中很好地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 设计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案不同于传统教学,教育信息化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案需要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信息技术教学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学习需求等,采用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中的数字素养与信息素养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中的数字素养与信息素养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d8c2b1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7.png)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中的数字素养与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概念、培养方法以及重要性。
一、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概念数字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化环境下运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它包括信息搜索、信息分析、信息评估、信息利用以及信息创新等方面。
具备数字素养的人拥有熟练使用各类数字工具和软件的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学习、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它包括获取、分析、评估、组织、利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具备信息素养的人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应用。
二、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1. 整合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科内容: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内容相结合,通过教学设计来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
例如,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帮助他们提高信息搜索和评估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培养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让他们运用数字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合作与探究,学生能够提高信息分析和创新能力。
3. 提供数字工具与资源支持:学习者需要熟悉并使用各类数字工具和资源。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软件、平台和数据库,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工具进行信息处理。
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信息搜索和评估,帮助他们培养信息素养。
三、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在当今社会中,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掌握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路径探究.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路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44682d700abb68a882fb1d.png)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路径探究信息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娱乐方式,也让有学者们的高等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使高等教育的方式向着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飞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模式横空出世。
2012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XX 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2018 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 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人才和科研创新的重要任务,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背景下,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清晰界定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充分认清自身信息素养的现状,探索提升信息素养的科学路径,已势在必行。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与内涵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和信息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XX 科研等方面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过程。
教育信息化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的基本特点,具有开放、交互、共孕、协作等基本特征,对传统的教育造成了巨大的颠覆和冲击,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法的全面变革。
教育信息化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含义,其一,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相辅相成, 信息化要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其二,教育部门要从国家政策的高度统一规划并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其三,要在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深入、广泛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其四,实现教育信息化有一个过程,要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其五,要从“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高度谋划教育信息化。
由此可知,教育信息化的基本LI的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系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二是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和深入发展;三是根据信息社会的要求培养创新人才;四是依托信息技术推进教育现代化。
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教师信息素养培养
![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教师信息素养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73fc974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d.png)
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一、什么是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指通过系统化、全面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信息管理和信息利用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是指培养教师对信息的获取、评估、利用和创新能力。
二、为什么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教师信息素养培养重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并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环境中更好地获取、整理和应用信息。
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则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其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化学习和创新思维。
三、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利用和信息创新等方面。
信息意识是培养学生认识信息对个人、社会和整个人类的重要性和作用;信息获取是培养学生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包括图书馆、互联网等,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信息评估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判断和评估的能力;信息利用是培养学生将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信息创新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进行创新或创造的能力。
四、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科技应用等多种途径进行。
课堂教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科研课程和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
社会实践可以通过参观科技企业、图书馆和传媒机构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信息社会的现实和发展趋势。
科技应用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术研究或创新实践,将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五、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对信息的获取、利用和创新的能力。
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化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潜力。
六、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主要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信息创新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学校:襄阳市樊城区太平店中心小学姓名:***电话:地址:襄阳市樊城区太平店中心小学邮编:441131信息化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摘要】:信息对教育而言,直接引起了教育的信息化,影响到了教育系统的各个方面。
教师作为教育系统的一分子,也受到信息化这一大环境的冲击.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存在信息素养低下的问题,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在信息化时代,是全民素质提高的可靠保障和前提之一。
因此,应该充分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教师培训。
【参考文献】1、信息教育展望.2、我国中小学电化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3、对上海高校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调查与思考.4、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为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面临巨大挑战,信息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其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转换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广大教师必须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使之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这样一场教育的变革中去。
一、信息化教学和教师信息素养的含义信息化教学,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管理,以便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模式,达到新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载体,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素养是一种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基于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的,以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为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
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
中学小教师的信息素养概括为三个层面:技术层面: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使用各种信息传播工具获取信息。
包括:基本操作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
智力层面:掌握信息处理能力和把信息技术融和到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包括:快速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生成表达信息。
认识、态度层面: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和信息意识,包括:信息道德修养、信息意识。
在信息时代已经扑面而来的今天,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师对于获取和利用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获取、处理、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将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及水平成正比。
教师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能娴熟地运用网络搜索,在线交流,扫描和打印等方法获取信息;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二、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在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时,我们必须坚持个原则:长期性原则: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今天有今天的培训内容,明天又有新的内容需要培训,永无止境。
只有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到位,有成效。
广泛性原则:所谓广泛就是面对所有有需要的教师,让所有在培训范围内教师都能参加培训,都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让一个人掉队。
再有培训方式要广泛多样,如讲座、办各种培训班、进修班等。
其次,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又可分为以下几部分:1、转变教育观念,实践信息教育。
信息时代,谁把握了信息科技,把握了教育现代化,谁就能在信息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师要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强化信息觉悟和信息观念,加强信息素质的培养。
学校要组织教师集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统一教育信息化的思想。
长期以来,在教师队伍中,科研风气不浓,一些教师满足于靠积累个人经验采教书。
面临新技术的挑战,仅凭经验来进行教学是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了,应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率,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研宄、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并通过科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
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媒体、驾驭新的媒体,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前提。
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
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
应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
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不良的态度:有的由于有误解,产生机器会取代人的忧虑,有失落感;有的态度冷漠,甚至拒绝在教学中使用新媒体;有的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产生恐技术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摆弄计算机时卡壳,当众出丑;有的对教育媒体产生恐惧心理,望而却步,从“不会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对新技术期望值过高,一旦失败,就认其无效,产生失望心理。
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实际做到:首先,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
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其次,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学习必需的软件,培养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做到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去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
运用四通八达的网络信息广泛地为学生提供知识,减少教师的“讲”,突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突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
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学生广阔而丰富的求知欲望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情感。
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充当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职能也将由“教”转变为“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2、搞好软件、硬件建设,营造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良好环境。
要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有充足的配套软件。
购进必要的软件,建设校园网。
建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信息技术教科研领导小组,探索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推动整个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经济条件许可的学校可建立多功能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所有教室配备大屏幕彩电和计算机并全部联入互联网;可成立网络中心和信息技术教研室,购进必要的教学资料。
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不少学校存在设备不足、陈旧落后的情况,阻碍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步伐。
3、加强师资培训,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初级、中级技能培训和网络知识培训,并组织信息技术教师“走出去”接手高层次的培训学习,使大部分教师能熟练自如地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恰当地应用于教学。
除了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还应组织相关的活动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主题论文评选等,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近年来,不少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了不少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但多不能充分利用,甚至置之不用,“锁在深闺人未识”。
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受到专门的培训。
我国公民的信息素养低,而要提高我国的信息水平总指数,其基础在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素养低的主要表现为:(1)信息意识弱、信息敏感度低。
教师的学位和学历层次普遍偏低,这是因为我国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信息面窄,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处理能力,甚至有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现象发生。
(2)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因此缺乏信息意识和观念,许多时候教师不是去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他们更是止足不前。
看来,当务之急还是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尽快帮助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
4、加强政策引导,促使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与教师所教课程的不同、年龄性别的差异和个人的爱好习惯有关。
学校要激发教师学信息、用信息的积极性,可经常组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公开课、展示课和科研课,并在年终总结、考核聘用和评优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刺激教师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学校行政领导应对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技术,参与在职教师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实验新的教学手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5、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给教师配置所需的设施,如能达到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在课下查阅资料、电子备课、出题测试、编制课件和课上应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就可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同时,在统计学生成绩、与亲友交流和开展网络讨论等日常事务处理方面教师也应尽可能多地使用电脑。
从教师个人的角度看,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具体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1)学位进修。
此方式主要指教师为了获得相应学位而参加的进修活动。
主要包括本科、专科学位的自考与函授和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等学科的研究生学位学习等。
(2)短期培训。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短期集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进修活动。
主要包括:由各大学院校、教研部门等组织的短期培训,由政府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等。
(3)校本培训。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基于学校组织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活动。
主要包括:学校组织空暇时间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等。
校本培训是最具活力和效力的师资培训活动。
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要创设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加大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所需硬件设备的投资力度,为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提供物质基础,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同时鼓励教师自学,加强教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对教师下达硬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