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会学概论形考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4汇总(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4汇总(附答案)---------------------------------------------------------------最新资料推荐------------------------------------------------------ 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4汇总(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1. 道试题,共40 分。
)最早提出社会依附理论的社会学家是()A. 普雷毕什2.1838 年()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个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创立。
B. 孔德3.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B. 米德4.以下(C. 春游)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5.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为()C. 人际关系密切6.一群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进行维权斗争的妇女属于( C. 群体)。
7.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学家是()。
D.8.有人借改革之机,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C. 制度化逃避9.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种越轨行为的理论是()B. 标签论10.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和婚姻家庭制度。
1/ 13B. 经济制度二、多项选择题(共 8 道试题,共 1. 社会学产生的条件包括()。
A. 社会历史条件 40 分。
)B. 科学发展条件C. 思想理论根源2. 社会学研究的程序一般包括()。
A. 选择课题B. 拟定计划C. 实施调查D. 分析总结 3. 根据被调查对象的人数划分,可分为()。
C. 个别访谈D. 集体访谈 4. 问卷法主要有()类型。
A. 封闭式问卷B. 开放式问卷 5. 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新进展()。
A. 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研究B. 小城镇与社区发展研究---------------------------------------------------------------最新资料推荐------------------------------------------------------ C. 中国社会分层研究 D.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 6. 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新进展()。
2023年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答案范文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第一章——第三章) 一、选择题1.《民主在美国》旳作者是(C)。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 D.马克思2.科塞是(B)旳代表人物。
A.构造功能主义B.社会冲突理论C.社会互换理论 D.社会互动理论3.在中国现代初期著名思想家中,对社会学奉献最大旳是(C)。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章太炎4.公认旳社会学理论旳三大奠基人是(BCD)。
A.孔德B.马克思C.涂尔干D.韦伯5.在现代社会学理论中,法国思想家占了相称旳分量。
现代法国社会学家有( BD )A.吉登斯 B.布迪厄C.哈贝马斯 D.福柯6.下列属于社会学常用旳资料搜集措施有(ABC )。
A.观测法B.抽样问卷措施C.访谈法 D. 试验法7.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B)。
A.继续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8.由于本来旳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合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旳价值和行为规范旳过程被称为(C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9.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旳处境是(B)旳体现。
A.角色失败B.角色冲突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10.米德认为自我包括(BC)。
A.本我B.主我 C.客我D.超我11.社会化旳机构包括(ABCD )。
A.家庭B.学校 C.工作组织D.大众传媒12.如下属于角色失调现象旳有(ACD )。
A.角色中断 B.角色认同C.角色冲突 D.角色失败13.(D )旳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
A.情境定义B.符号互动理论C.“镜中我”理论D。
拟剧理论14.产生社会互动旳条件包括(BC )A.限于两个人之间 B.具有一定旳互动构造C.互相依赖D.有事相求15.属于社会资本特性旳是(AB )A.关系性 B.无形性C.可转让性D.弥散性二、名词解释:1、解释性研究:是社会学经验研究旳深化。
试图对社会现象做出普遍旳因果解释,以解答“为何”和“怎么样”旳问题,是对事物内部联络和本质特性旳分析。
2024年国开电大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二参考答案
形考任务二答案已标红1、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类型。
单选题(3分)A、福利型B、国家型C、传统型D、普惠型2、从相对静态和相对动态两个角度研究社会的社会学家是()。
单选题(3分)A、马克思·韦伯B、奥古斯特·孔德C、埃米尔·迪尔凯姆D、赫伯特·斯宾塞3、现代社会的理想分层结构应该是反应个人努力和社会贡献,并为人们的地位获得提供机会空间的,()结构。
单选题(3分)A、柱型B、金字塔型C、橄榄型D、倒金字塔型4、对全体调查对象逐个进行调查的方式是个案调查。
()单选题(3分)A、正确B、错误5、认为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只是一个名称,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识社会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
这是()的社会观。
单选题(3分)A、社会实在论B、实证社会主义C、分析社会主义D、社会唯名论6、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人际互动的因素?单选题(3分)A、身体语言B、人际吸引C、人际排斥D、空间距离7、孔德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把人类社会变迁和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和工业阶段,与此相对应的人类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
①形而上学阶段②神学阶段③实证阶段或科学阶段单选题(3分)A、②①③B、①②③C、③①②D、①③②8、发展经济学家()提出了“二元经济”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相互分隔的现象,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城市从事工业生产。
单选题(3分)A、凯恩斯B、刘易斯C、约瑟夫·斯坦格利茨D、舒尔茨9、在相同或类似发展阶段和背景下,不同国家或社会会遇到类似的社会问题,这说明社会问题具有()性。
单选题(3分)A、破坏性B、普遍性C、复杂性D、时空特征10、迪尔凯姆认为,人们自杀等反常行为的出现,是缺乏有指导意义的行为规范造成的,这属于哪种类型的越轨行为解释?单选题(3分)A、社会失范理论B、手段——目标论C、亚文化群体论D、标签理论11、二元经济是国家经济不发达的表现。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社会学概论我要考形考任务多选题网考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社会学概论》我要考形考任务多选题网考题库及答案一、多选题1.文化在下列哪些层次上发挥着区分的功能()。
【正确答案】文化是不同人类群体相互区分的标志【正确答案】文化是社会与自然界区分的标志【正确答案】文化是人与动物的区分标志2.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把传言和谣言的传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
【正确答案】同化【正确答案】磨尖【正确答案】削平3.在互动过程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利用空间距离来传达某种意义,这里的空间距离包括()。
【正确答案】个人距离(从45~122厘米左右之间的距离)【正确答案】公众距离(365厘米以上的距离)【正确答案】亲密距离(从实际接触到彼此相距约45厘米内的距离)4.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正确答案】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同时增长【正确答案】发展的不平衡性【正确答案】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中,呈现两头快中间慢的趋势5.社会分层的特征有()。
【正确答案】普遍性【正确答案】差异性【正确答案】稳定性【正确答案】长久性6.社会群体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正确答案】群体成员有共同行动的能力【正确答案】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交往关系7.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个人对角色的实践【正确答案】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正确答案】个人对角色的理解【正确答案】角色发展8.按照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关系,社会群体可以划分为()。
【正确答案】非正式群体【正确答案】正式群体9.社会互动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类()。
【正确答案】人格要素【正确答案】文化要素【正确答案】情境要素10.社会学孕育、创立于欧洲,发展、兴盛于美国,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重要时期?()【正确答案】多元化发展【正确答案】成熟与分化【正确答案】创立与奠基【正确答案】修正和综合11.集合行为具体一下哪些特征()。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答案.docx
社会学概论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从变动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來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3、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4、心理上的乳断:指人从出生到一岁左右,靠母乳成长,一岁以后,就要实行断乳而多吃些饭菜饮食。
二、填空题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与19世纪30年代。
2、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因》定名为群学肆言。
3、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4、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5、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和绝对贫穷的理论。
6、马斯洛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7、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做出了贡献,他强调个人主观的情景主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8、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9、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相耳发展变化的过程。
10、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三、选择题1、“社会"一词源于(A)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2、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A、《社会学研究》B、《社会学原理》C、《实践哲学教程》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3、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B)A、严复B、康有为C、梁启操D、陈千秋4、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A、弗洛伊德B、莱格C、米德D、马斯洛5、“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B)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和爱的D、自尊的6、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A、朋友谈心B、观众看电影C、顾客的摩肩擦背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7、“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忖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8、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9、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2023年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2023年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社会学概论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B2 B 3B 4 D 5B 6 A 7A 8C 9C 1 0 B 1 1A 1 2D 13B 14A 15C1 6A 1 7A 1 8B二、名词解释1、访谈法:访谈法是指调查者和被调查者通过有目的谈话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由于调查研究课题的目的、内容以及研究对象的不同,访谈所采用的形式也不同。
按双方接触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直接访谈即面谈,间接访谈则以电话等为媒介,面谈是访谈法的重要方式。
2、观测法:是指观测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能动地对自然或社会现象进行感知与描述,从而获得有关的事实材料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
3、问卷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重要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规定研究对象做出填答,从而获得被调查者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见解和意见。
4、迪尔凯姆的有机团结:有机团结是随着分工的发展而出现的,它依赖于社会内部各部分之间的高度的互相依存,而不是外在的集体意识的强制,人们的社会分工精细,集体意识只体现在小部分、小范围内。
而人们之间的联系紧密,互相合作限度高,互相依赖性也大。
相对于机械团结,有机团结更为基本。
5、韦伯的社会行动:是指行动者的那些既包含拟定的主观动机和意图,又涉及别人和以别人为目的的行动,也就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动。
6、内部冲突:是那些发生在群体内部的冲突,其剧烈限度与其成员参与限度相关。
三、问答1、阐述社会学产生的条件答:社会学产生的条件有:(1)社会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政治大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从广义上说,所有社会生活都以合作为基础,没有合作,社会不也许存在。
6、社会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社会结构主线转型为基础的社会系统全面发生变迁的过程。
三、问答.简要分析社会化的基本特性。
(最新电大)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社会学概论)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1答案一填空1 生活资料人类自身2劳动3 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4 社会性相对性5 宏观微观6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7 正式非正式8 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较强的依赖生活期较强的学习能力9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0 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二单选;1 A2 C3 C4 5D6D 7 B 8 A 9 B 10 D三名词解释1 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 社会学:从变动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 社会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4 本能:先天遗传的固定性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模式。
5 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6 合作:是不同个人或团体为了达到统一目的而互相配合的相互合作方式。
7 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型,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8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
9 民族性:长期生活在一定民族环境中的人,他们的个性中体现这本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点,这就是所谓民族性。
四简答1 社会学的基本特征(一)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二)社会学的研究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三)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四)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五)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2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一)需要诗人的本性(二)人与动物、人性与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三)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三阶段3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首先,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影响了个人之间的交往。
国开《社会学概论》形考作业题库(按字母排序)
国开《社会学概论》形考作业题库(按字母排序)1.“集体行为”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提出来的。
A.齐美尔B.帕克C.布劳D.林顿正确答案:B2.《资本论》是马克思用经验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典之作。
A.对B.错正确答案:A3.艾兹奥尼将社会组织分成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和规范性组织等三类。
A.对B.错正确答案:A4.爱默森认为,一个组织在资源上过分依赖其他组织就会生成权力,即过分依赖会丧失权力。
A.对B.错正确答案:A5.按照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分类,社会群体可以分为()。
A.大群体与小群体B.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C.初级社会群体与次级社会群体D.血缘群体与地缘群体正确答案:C6.常人方法学认为实践活动具有能力性。
A.对B.错正确答案:A7.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破坏以致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
A.对B.错正确答案:A8.初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主要的互动方式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互动,这种交往是暂时性的。
A.对B.错正确答案:B9.初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主要的互动方式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互动,这种交往是暂时性的。
回答错误A.对B.错正确答案:B10.初级社会群体的过分发展可能会抑制个人的发展A.对B.错正确答案:A11.从宏观上讲,组织之间的合作、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一种社会互动。
A.对B.错正确答案:A12.从纽带的角度来看,社会关系基本上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三大类。
A.对B.错正确答案:A13.从社会变迁的速度或激烈程度的角度看,社会变迁可以分为整体变迁和局部性变迁。
A.对B.错正确答案:B14.从社会变迁的速度或激烈程度的角度看,社会变迁可以分为整体变迁和局部性变迁。
回答错误A.对B.错正确答案:B15.从社会变迁主体的规模特征来看,社会变迁可以分为社会进化与社会革命两种主要形式。
A.对B.错正确答案:B16.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看,社会制度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最新12秋社会学概论(省开)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电大).
社会学概论作业1一、填空题1.群学肄言2.哲学基础科学世界观方法论3.必然性客观性社会性生存享受发展4.竞争合作冲突顺应5.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6.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7.感知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阶段二、单项选择题1.B 2B三、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3.内化:是指人把外界事物,通过自已的劳动实践和高级神经活动作用,转变为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4.社会组织。
狭义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5.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人群。
6.初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7.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人个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普遍现象。
四、简答题1.社会学的基本特征。
①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
②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③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④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研究。
⑤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2.社会交往的意义。
①社会交往概念可以看出,人类离不开交往。
②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已。
③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享范围,不同世代间的文化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
④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人们的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发展。
3.社会群体的特征?(1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成员关系。
(2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3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期待和行动能力。
2024社会学概论3形考答案
()是社会上原来通行的社会规范、社会制度失效、社会松散、秩序紊乱的现象。
单选题(2 分) 0分A.社会解组B.B.社会结构失调C. C.群体间利益冲突D.D.群体间价值观念冲突正确答案: A2.储蓄基金制保障属于()国家保障模式。
单选题(2 分) 2分A.前苏联B.B.北欧C.C.东南亚及非洲D.D.联邦德国正确答案: C3.全国人口普查属于()调查方式。
单选题(2 分) 0分A.整群抽样B.B.分层抽样C.C.抽样调查D.D.全面调查正确答案: D4.最早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单选题(2 分) 0分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正确答案: C5.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的确立,其基本依据是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就是在于这些()。
单选题(2 分) 0分A阶级斗争为矛盾B.需要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落后的矛盾。
C.物质文化同精神文化发展的矛盾。
D.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正确答案: B6.()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做事的方法、行动的蓝图。
包括习俗、禁忌、法律、道德。
回答错误单选题(2 分) 0分A.规范文化B. B.认知文化C.C.物质文化D.精神文化正确答案: A7.()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
A.社会调查研究B.社会制度C.社会控制D.社会整合正确答案: A8.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的压力,来自()和解决隐性失业问题。
单选题(2 分) 0分A.体制改革造成的失业B.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C.老龄人口的就业D.新增劳动力的就业正确答案: D9.( )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在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迈、疾病、伤残或由于其他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从而生活发生困难时,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保障制度。
单选题(2 分) 0分A.社会保险B.社会保障C.社会救助D.社会福利正确答案: A10.()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按着“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
2024年国开电大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四参考答案
形考任务四答案已标红1、社会是一个组织起来的体系,社会规范是其维护者,社会的剧烈变动使得原来的社会规范失效、社会松散,于是社会问题发生。
这符合()的观点。
单选题(3 分)A、社会解组论B、价值冲突论C、行为偏差论D、标签论E、社会病理论2、彼得布劳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一种交换行为,比如邻居交换____,同事交换____,熟人交换____,政治家交换____。
下列四个选项顺序正确的是①礼貌②让步③恩惠④帮助单选题(3 分)A、④②①③B、④①③②C、③④①②D、③②④①3、在社会互动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来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从镜子里发现自己那样,即“镜中之我”,这一概念是()提出来的?单选题(3 分)A、查尔斯·库利B、乔治·米德C、亚伯拉罕·马斯洛D、马克思·韦伯4、()是一些国家所采取的封闭性的社会分层制度。
一个人在社会层次中的地位是一出生就确定了的,这种地位终身不变,即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完全取决于其出身。
单选题(3 分)A、身份制度B、肤色制度C、种姓制度D、民族制度5、“一般人天生厌恶工作、逃避责任、缺乏抱负和创造性、追求安全,必须对其施以有力的强制、控制,甚至惩罚,才能迫使他们为了组织目标而努力。
这是哪种理论所支持的观点?单选题(3 分)A、Y理论B、X理论C、科层制理论D、权变理论6在群体和社会生活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可能会采取多种行为,而行为的选择会受共享文化的影响,这反映的是文化的()功能。
单选题(3 分)A、导向B、传续C、维持秩序D、整合7、()是两个拥有不同文化的群体通过长期相互交往、相互吸收彼此的长处而趋于一致的文化现象。
单选题(3 分)A、文化冲突B、文化融合C、文化传播D、文化变异8、在()看来,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体系。
单选题(3 分)A、中山孙B、爱德华·泰勒C、克思马D、大林斯9、成员之间具有持续、直接而全面的交往,这是()的主要特征。
2023年最新电大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形考作业指导1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旳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旳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旳构造、功能、发生、发展规律旳一门综合性旳社会科学。
2、文化文化是一种社会群体旳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旳人造旳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旳和非物质旳产品。
文化有三个互有关联旳构成部分,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认知文化和规范文化。
3、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旳活动与过程。
也称为社会互相作用和社会互动。
4、心理上旳断乳心理上旳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旳青年期旳一种比方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旳断乳是指变化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旳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旳断乳。
二、简答题1、简述中国社会学产生旳历史背景。
自1840年英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旳鸦片战争后来,中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太平天国和义和团旳农民革命战争不停兴起,中国旳上中层人物、知识分子中,为了救亡图存也先后出现了洋务派和维新派,其中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章太炎等首先简介和讲解群学或社会学,可称为中国社会学旳启蒙思想家。
从此可知中国社会学产生于中国旳国家、民族、政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空前动乱不安,产生于中国近代旳内忧外患。
中国社会学旳产生是时代旳规定。
2、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旳地位。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在非常关键旳位置(1社会需要是人旳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旳积极旳动力源泉。
(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旳基础。
(3社会需要与人旳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进着生产和社会旳发展。
3、简述符号互相作用论。
符号互相作用论是一种通过度析人们旳平常生活来解释人们互相作用旳发生、作用方式与特性,以解释其规律旳理论。
(1这种理论认为人们互相作用得以发生旳媒介是符号。
人们通过运用大家都可以懂旳、表达共同意义旳符号进行交往与沟通。
国开学习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0001试卷总分:100单选题(共10题,共4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4分)人们通过谚语、民间故事、大众媒体等学习文化,这种文化的传递属于()A、横向传递B、纵向传递C、平行传递D、跨界传递2.(4分)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A、文化B、自然环境C、人D、物质资料生产3.(4分)现在世界上为人们所享用的食品并不是由一个民族提供的,例如,可可出自美洲,咖啡来自非洲,大米来自中国等。
这体现了文化传递的()A、横向性B、纵向性C、平行性D、跨界性4.(4分)社会学家常常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做出客观的分析和价值评判,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出中肯的意见与建议,因此,社会学被人比喻为“社会医学”,这体现了社会学的()功能A、教育B、预测C、批评D、解释5.(4分)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学习和创造的,文化不能通过生理遗传,遗传学上也从未发现过文化的遗传因素。
这体现了文化的()。
A、整体性B、习得性C、传递性D、接受性6.(4分)社会内部出现矛盾,并发生激烈冲突,导致社会出现动荡、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时,社会都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调节控制,通过改革或者革命,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体现了社会的()的特点。
A、能动性B、联系C、组织D、发展7.(4分)()依据心理学的行为主义和经济学的功利主义理论,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视为一种计算得失的理性行为。
A、结构功能理论B、冲突理论C、交换理论D、符号互动理论8.(4分)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或基本要素是()。
A、文化模式B、文化丛C、文化特质D、亚文化9.(4分)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是A、孔德B、斯宾赛C、涂尔干D、韦伯10.(4分)文化冲突最激烈的形式是()A、战争B、改革C、移民D、贸易多选题(共10题,共40分) 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1.(4分)社会化的内容包括()A、技能社会化B、政治社会化C、道德社会化D、角色社会化12.(4分)从文化的结构来看,可以把文化模式分为()A、简单文化模式B、全模式C、复杂模式文化D、子模式13.(4分)初始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主要通过()来进行A、家庭B、邻里C、幼儿园D、学校14.(4分)奥古斯特·孔德将()作为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基本分类。
社会学概论形考作业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形考作业及答案社会学概论一一、填空题1、1838年10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了社会学这个词,他又被西方誉为“社会学之父。
2、人类学可以分为自然文化和社会语言两个部分。
3、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4、社会学按知识结构,它的内容可以分为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和经验社会学三大类。
5、人的社会需要是社会生活的起点。
6、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7、文化的三种类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综合文化。
8、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需要发展的三阶段。
9、根据交往的性质,社会交往有直接、间接、竞争合作和冲突顺应。
10、初级社会关系包括血缘、地缘。
11、角色扮演最早是由米德提出的。
12、集体行为的特征有非组织性、突发性、反市性。
13、初级集体行为通常包括骚动、传闻、社会动荡不安、时尚等14、儿童和少年社会化的基本场所是家庭、学校和邻里社会。
15、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性格和气质。
16、个性差异性的生理基础前提是生理素质,后天的社会实践对个性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7、社会化的对象是社会中的生物个体的人和社会群体的个人。
18、康有为撰写了一篇最好的社会革命的檄文是《大同书》。
19、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研究。
20、中国社会学起始于1903年严复翻译出版斯宾塞的《群学肆言》一书。
21、一般认为孔德是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
22、马克思把人的需要划分成两大块,即社会的和自然的需要。
23、自我的发现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次飞跃。
24、冲突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破坏性。
25、社会学家米德是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
26、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认为,人们是通过与他人交往并借助他人的反映来认识自己。
27、人际关系具有两个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28、高级集体行为就是通常说的社会运动。
29、时尚可以分为热、时髦和时狂。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
最新《社会学概论》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100%通过社会学在社区研究中比较重视的社区分类是()。
a.自然社区b.农村社区c.城市社区d.法定社区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在社会学上被称为()。
a.社会制度 xb.因果关系c.社会结构d.社会机制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做 分析的是()。
a.格兰诺维特b.科尔曼C.费孝通d.林南在现代化过程中,会 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
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脱节b.失衡C.畸变d.错位社会化的机构包括()。
a.家庭b.大众传蝶C.工作组织d.学校库利提 的思想是()。
a.符号互动理论b.印象管理理论c.镜中我以下属于行动人群行为的有()。
a.暴民b.骚乱人群C.偶合人群d.表意人群社会工作的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TrueFalse家庭的传统功能,即(),在城市家庭中已基本丧失。
a.生产功能b.抚育功能C.消费功能d.赠养功能社会角色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一致、社会所期待的一套行为模式。
()TrueFalse越轨就是个人或群体在行动中不通从自己所属的群体或者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规范。
()TrueFalse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初次提 的。
()TrueFalse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
a.领导的权威性b.成员的认同感C.外部环境的变化d.群体的人数后工业社会论是由谁提 的。
()a.达伦道夫b.奈斯比特C.弗兰克d.贝尔社会控制体系中的非正式控制包括()。
a.宗教b.习俗C.社会舆论d.道德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童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不清b.角色中断C.角色冲突d.角色失败社会流动按照流动方向可以划分为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
()TrueFalse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市平民化b.逆城市化、c.城乡二元结构d.城乡融合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被称为()a.文化交往b.文化比较C.文化交流d.文化满化以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为谋生手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的地墙性生活共同体,被称为()a.城市社区b.非农社区C.集镇社区d.小城镇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社会行为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他的智力、心理、行为才能得到正常发展;如果离开了人所特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处于某种动物生活环境中,那只能发展到动物那样的水平,永远达不到人的智力水平,产生不了人的情感。
一个人从一无所知的婴儿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需要一个较长时期,在此期间,他要学习社会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掌握社会的各种必要的规范,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而社会也会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千方百计地对个人施加影响,使其符合社会的需要。
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在人类历史上,家庭教育曾经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尤其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
因此,家庭教育往往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
家庭是儿童生活成长的基地,是个人进行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儿童社会化的直接模式,正像人们所说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在影响人的社会化的全部因素中,毫无疑问,家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因为儿童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最长,从他们接受教育的顺序来看,也是首先接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然后才是幼儿园、学校的影响。
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出父母的品格。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孩子的思想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记。
幼小的儿童往往以父母作为自己模仿的榜样和模式。
例如,把妈妈当作妻子和女人的象征,把爸爸当作丈夫和男子的象征,逐步形成自己的基本概念。
而父母在家庭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范型,他们的喜悦或沮丧,他们表达自己情感的愿望和机会,他们的相互爱慕、争吵、合作、竞争和冲突,甚至习性爱好,也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逐渐形成了对人、对社会的看法。
学校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将儿童从家庭引向社会的第一架桥梁,毫无疑问,属于学校。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社会成员系统传授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技能、科学知识的制度化机构。
当儿童进入学龄期后,学校的影响便取代家庭上升到首要地位,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
作为社会化机构,学校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它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而这种长期的系统的教育对儿童的社会行为的塑造在现代社会中是无以替代的。
现代社会的正规教育时间,一般长达9年至16年,在这期间,学校除了向学生传播各种知识与技能,在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还会充分利用学校来为自己培养接班人,引导和鼓励学生尊重既有的社会和政治秩序,力求向学生传授长期以来形成的情感和价值规范。
其次,学校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有着独特的、完整的结构,它是社会的雏型。
实际上,每个学校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微型社会,有其独特的地位、角色、文化、价值标准、传统甚至仪式或礼节,儿童在这里扮演着学生、同学、朋友等各种社会角色,并在课堂里和其他公共场合与老师、同学、校长等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互动。
所有这些,都对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自我和人格,规范合乎角色的社会行为模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伴团体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的诸因素中,同龄群体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龄群体影响日趋重要,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
同伴团体一般是指由年龄相近、社会地位相当的一群人自愿组成的交往团体,年级相同的一群儿童自愿组成的交往团体,是自发形成的,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权威和为社会所赞同的目标,是儿童自由组成的,同伴之间相互平等地选择朋友,没有强制性的组织关系,来去自由,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活动,可以不顾成人的规定,有团体自己的一套“价值标准”。
它的成员可以探讨家庭和学校所禁忌的问题,发展家庭和学校所不允许的关系。
工作单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职业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生活经济状态、人生(职业)目标对个人有着重要的影响;真正踏入社会后,人们学习技能,遵守规范,扮演角色,真正适应现实生活。
大众传媒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当世界进入到高科技发展的时代,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便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大众传播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等五花八门的传播工具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社会化的“第二课堂”,它们或教人以善,或教人以恶,其作用可与家庭、学校相匹敌。
从传统到现代,对人的社会化影响最大也最多的大众媒介可说是书籍。
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读书,是打开这宝库的钥匙。
打开书本就会在你面前展现出琳琅满目的知识珍宝,任你去探求、去采掘、去装载。
书,是人生的向导,它会启开你观览世界的窗户,引导着你走向美好的生活,走向理想的境界。
1、镜中我答: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
2、代沟答:代沟在社会学中是指两代人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出现的差距、隔阂,甚至冲突。
3、初级社会群体答:群体内部成员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群体。
1、人的社会化有什么意义?答:1、从个人角度来看:人的社会化是满足个人需求、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2、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一个社会要延续,必须要求新加入的社会成员了解其已有的文化、价值观以及行为规范。
社会化就是社会以它特有的文化将新成员不断教化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成员的过程。
2、社会组织有哪些特征?答:社会组织有如下的特征:第一,特定和明确的组织目标;第二,非情感的关系;第三,规范的互动形式;第四,复杂的组织结构。
3、权力分析有哪些基本模式?答:权力分析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传统的“利益—冲突模式”,它关注的核心是社会行动者之间可观察到的利益冲突,也即两个人之间的支配关系。
第二种模式是帕森斯等人倡导的“权威—合法化模式”,它关注的核心是具有合法性的权力,也即将强制与认同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共同行动的能力。
第三种模式是法国思想家福柯提出来的,可称之为“生产—运作模式”。
2、中国的单位制度有什么样的独特特征?答:在计划经济体系下,由于整个城市的资源和组织都被纳入单位制度的框架下,单位成为掌握几乎所有资源、覆盖整个城市社会的组织;而单位的劳动关系又几近是终身雇佣的劳动关系,单位很难解雇单位成员,可是单位成员自己想要调换单位也极其艰难,多数人一生都只在一个单位工作,因此,单位成员对单位形成了高度的制度性依附。
所谓制度性依附是说,单位成员对单位的高度依附是由单位制度本身所决定的,而不取决于具体的人际关系。
这种制度性依附是单位制度的基本特征,它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单位成员对单位的社会和经济依附。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绝大多数行业确定的是低工资、高福利政策。
第二,单位成员圣单位的政治依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并不仅仅是一个福利共同体,更是一种通过福利共同体的方式来实现社会控制和社会动员的方式。
第三,单位成员对直接领导的人身依附。
在这三重依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单位制度文化。
在单位制度下发展起来的这种制度性依附使国家对城市社会及其社会成员实现了有效的高度控制和整合。
一、社会流动的类型社会流动又叫社会位移,指个体从一种社会集团移向另一种社会集团,或从某个社会集团内部的一个层次移到另一个层次的现象,也包括不同阶级之间个别成员的互变。
社会流动只是个体在不同阶级、不同阶层或不同层或不同集团之间的地位变迁,而不是阶级、阶层的整体转移。
个体的社会流动,不仅是个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变化。
社会流动就个体的期望和奋斗目标而言,其一般趋势是向上流动,而不是向下滑坡。
在早期的社会流动中,导致社会位置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借助经济地位的变化(如发财)政治地位的主流(如职位升迁)、军事力量的干预(如政变)、教会的作用和婚姻关系等等,个人的知识,才干只是次要的因素;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信息高度社会化的今天,竞争和交往使个体的社会流动越来越取决于个人的智能和人格特征,即知识、才干和个人品格等因素。
人们发生何种的社会流动,大致有着三个层面的因素影响宏观层面受制于社会结构和国家的制度安排;中观层面,依赖于工作单位和家庭等社会生产单位和社会化组织供给的社会资源;微观层面取决于个人后天努力。
从社会研究的视角来看,前两者因素属于先赋因素,即个人能力之外的原因,后者属于自致因素,即个人努力的结果。
考察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成员的社会流动历程,可以发现上述的因素交织错落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地位升降的际遇。
根据社会流动的方向、参照基点和原因,社会流动可相应地划分为如下3种类型。
(一)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是指一个人从下层地位和职业向上层地位和职业的流动,或者从上层地位和职业向下层地位和职业的流动。
垂直流动可以伴随地区间流动,也可是原地升降。
水平流动是指一个人在同一社会职业阶层内的横向流动。
它多半是地区间的流动,也包含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工作群体或组织之间的流动。
垂直流动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极为重要。
它影响社会的阶级、阶层和产业结构。
如果一个时期内向上流动的频率超过向下流动,说明社会在进步,反之,说明社会在倒退。
每个人都希望向上流动而不希望向下流动。
但每个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分布是不均匀的,只有那些具备一定条件的人才有可能上升,这个条件就是知识、才能和机会。
对社会来说,关键是要有各种合理的流动渠道,要有一套选优的标准和实施办法。
这些渠道、标准和办法是在社会流动的实践中形成的,是一种社会选择而不是决策人的主观设计。
水平流动可以使自然资源、物质财富和人才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影响着人口的地区分布和同一产业的内部结构。
它带来人员的交往,有利于各地区和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能打破地区和人群的封闭状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二)个人一生中的流动和代际流动个人一生中的流动,指个人在职业和地位方面的水平的或垂直的流动。
在现代工业社会,尤其是在城市,这种流动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社会学对此种流动的研究,主要关注人的一生,在哪个年龄阶段,哪种职业地位的人发生流动的次数最多,他们向哪个方向流动等。
研究的目的是探求人生中的一条流动曲线。
代际流动是两代人之间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流动,具体操作是通过测量儿子的职业与父亲职业的异同表示出来的。
社会学尤其重视代际流动的调查研究,因为代际流动更能反映社会变迁的方向,改变着社会乃至家庭的职业结构。
在封闭的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一出生就注定要在他父辈所属的阶级和阶层里终其一生,子继父业,代际流动很少。
在开放的现代社会,每个阶级和阶层的大门都是敞开的,代际流动是必然的。
但代际之间向上流动的机会,并非对所有的人都一律平等,它受到许多个人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美国社会学家研究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模式是,父亲的职业和父亲的教育水平同时影响儿子的教育和儿子的第一个职业,其中尤以父亲的职业对儿子的教育影响最为显著。
儿子的第一个职业和他所受的教育同时影响他现在的职业,其中尤以第一个职业影响最大。